有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有人说过:“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
自古以来,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长河,是沿岸人民生活中的情感维系载体和交通出行首选。与此同时,很多历史事件以及诗词歌赋在这些地方上应运而生,被世人广为流传。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武汉长江大桥
桥上黄鹤楼
武汉大学
西陵峡
三峡人家龙津溪
三峡大坝
巫峡文峰
巫峡神女峰
瞿塘峡三峡之巅
瞿塘峡赤甲楼
瞿塘峡夔门
西陵峡
第一天:广州—武昌—汉口—武昌(宿:武昌)
第二天:武昌—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汉阳门(宿:武昌)
第三天:武汉—宜昌(宿:宜昌)
第四天:宜昌—三峡人家—三峡大坝—宜昌(宿:宜昌)
第五天:宜昌—巫山—文峰—巫山(宿:巫山)
第六天:巫山—(坐船)青石—徒步巫山神女峰—青石(宿:青石)
第七天:青石—(坐船)巫山—(坐船和徒步)平槽村(宿:平槽村)
第八天:平槽村—三峡之巅—危石鸟道—瞿塘峡—白帝城—秭归(宿:秭归)
第九天:秭归— 西陵峡三把刀徒步—宜昌—广州
1、集合时间:11.22日8:00 宜昌东站 集合出发(领队21号就会到宜昌,并住在东站附近。早到可以帮忙订房安排住宿。房费预计70元左右每人,两人一间)
2、回程时间:12.26日17:30前回到宜昌站。(25日晚住宿会到秭归住宿,火车在18:00之后,飞机在19:30之后的均可)
3、交通参考:广州有武汉(武汉/汉口/武昌)/长沙 中转或直达的火车/高铁。飞机可直飞宜昌三峡机场或武汉中转。
4、装备建议:短袖/外套/长裤/毛衣或轻薄羽绒服。身份证,大小背包(户外大背包建议65-75L,可随时放酒店或客栈,小背包背当天吃的用的灵活机动。小背包可以去看看迪卡侬那种,收纳起来可以放口袋的),只要是户外行程,均不推荐带行李箱。
5、关于行程难度:累一点的行程是第二天和第四天,其他都是徒步半天比较轻松。第二天,巫山神女峰徒步,如部分人员走不动,可以选择只走半程下撤。第四天三峡之巅—白帝城 穿越,路线最长,但大多都是景区台阶下坡。(行李过多的,建议,把多余行李,走完第三天,从巫山寄回。第四天就会轻松点。)
6、关于吃/住:第二晚长江边青石村/第三晚平槽村AA聚餐,其他入住县城的吃喝,都可以自由约着去品味美食。午餐多半路餐干粮,到是需要带干粮的领队会提前提醒。 全程无高档酒店住宿 ,普通酒店确保干净卫生,青石/平槽 属于乡间民宿,住宿条件相对一般,不适合高要求人群。
往年的自己,都会定下小目标,找一个心仪的地方去游历,或听风,或赏雪,或攀登高峰,或寄情江海。
然而得益于今年年假的增加,不但可以在年头走一趟四川看雪之旅,还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赴一场三峡红叶之旅。
三峡之旅是一段为期是五天,报户外团出游的爬山徒步线。当好好地走过一遍之后,方才发现,这里诞生的每一首诗词就跟跟音乐一样,都藏着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通过研究发现,在乘坐高铁到达宜昌之前刚好途径武汉,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利用周末,把游玩武汉的小目标落实了下来。
出发之前,做攻略是必不可少的,鉴于蚂蜂窝里的信息太繁杂了,于是直接奔重点看官方攻略,同时也在小红薯上找到几个现成的,继而有了以下一个两天行程:
DAY1:武昌火车站—江汉路步行街—中山大道—巴公房子—黎黄坡路—武汉江滩1期—沿江路—江汉关大楼—武汉关码头(轮渡)—中华路码头—汉阳门—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公园外围—武昌火车站
DAY2:武汉火车站—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户部巷——汉阳门—武昌火车站
小红薯里面提到一个避坑指南,我觉得挺有用的,然后经过手工过滤掉某些广告后,得出以下几条:
1、首先住宿方面,最好结合到达与离开的方式来考虑,以及参照景点分布来决定,像我这样高铁来回的,最初想住在武汉高铁站附近,但发现景点几乎都集中在武昌和汉口,最后只能在地铁沿线找,住上了朋友介绍的武昌火车站民宿。
2、交通以地铁出行最为方便,这是大城市的一大优势,个人是在WX乘车码小程序开通了地铁乘车码,懒得去想多少钱,反正扫码轻松通过就可以了。
3、湖北博物馆和美术馆相距较近,可以一并参观,但记得要在公众号上提前预约,博物馆要从南门进入,要看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还得另外排队。
4、汉阳门日落和武昌长江大桥夜景真的很不错,而黄鹤楼也在附近,据说夜晚的灯光秀比较有观赏价值,而观赏点有地铁 C出口、得胜桥,还有沿着大桥下来的路上。
从广州南站坐高铁到武汉要四个多小时,而从武汉高铁站坐地铁到武昌火车站又要半小时,所以匆匆赶到江汉路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武汉citywalk,从拿着手机在中山大道随缘拍照开始。
漫步在中山大道上,总能在这找到一些广州的影子,不过武汉的西方风格建筑数量更多,外形更大。
巴公房子可算是在黎黄陂路这一带最有名的建筑了,房子旁边不但有着各种拍艺术照的人,就连本应给车辆通行的马路都被游客堵个水泄不通,估计经过的司机大哥要心塞好一阵子了。
离黎黄陂路不远处就是汉口江滩了,相对于之前那边的人来人往,这边的节奏明显慢下来很多。
与广州的珠江边相比,这里的滩涂面积大上很多,大概是往昔的长江更容易发生水患的缘故吧。
沿江路同样有着很多建筑风格很特别的旧建筑,真的有那么一刹那间仿佛来到了广洲的沿江西路和沙面。
在海关大楼斜对面就是武汉关码头,在这里可以搭上轮渡走“武中线”来到对面岸的中华路码头。
走出码头后,右手边就是汉阳门码头和观景平台,这里是武汉长江大桥日落的观赏点。
不知是来晚了还是天气的原因,总之还是很无奈地与落日和晚霞完美错过。
当夜幕逐渐降临之际,河对岸的灯光似乎开始感受到人们的呼应一样争相亮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数高高耸立在山上的电视塔。
而作为主角的长江大桥却一副我行我素的模样,先是把脚下的桥墩露出来,再是桥面的路灯和光带,最后才是中间部分属于铁路部分的第二道光带。
此处的夜景确实很美,其中令人赞赏的是,能用一个广角,把远方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和电视塔都收入囊中,上演一幕带有武汉味的“半江瑟瑟半江红”。
来之前一直想看看黄鹤楼的故址,谁料过去种种皆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了,现场大桥下仅留有一行文字记录着这里曾是冠绝“江南三大名楼”的存在。
当我们还背诵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时,也会感叹如今更是“人去楼空江自流”。
登上黄鹤楼故址上面的长江大桥纪念碑处,然后再沿着大桥一直往下行,眼前那亮了灯的新黄鹤楼俨然成为了黑夜中最闪耀的存在。不无夸张地说,几乎在每一个视况良好的地方,都会围着一堆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
参照攻略上所说,黄鹤楼还是在外面看看就好了,所以只是在公园外围停留了以下,但凡票价在20元以下,我都懒得去管攻略.....
来武汉的第一顿晚饭,在火车站附近打卡蔡林记全料热干面和三鲜豆皮。
第二天早餐依旧是蔡林记,打卡桂花米糊和芝麻生煎包,在早餐之后便出发前往湖北省博物馆。
在此还是要好好地点赞一下武汉地铁,感觉去哪里都很方便,这让我不由得感叹起佛山地铁早已流产的N号线和N+1+2+3…号线。
以下游览攻略来自小红薯:
【参观顺序】
南门➡️2楼➡️1楼➡️-1楼➡️3楼➡️北门
南门可寄存行李,工作人员会统一送到北门,游览完直接凭去北门凭手牌领取,一层服务台可领【导览手册】,有展厅平面图
1、直奔2层的【越王勾践剑】
看镇馆之宝,需要排队,可以早早来排队,或者等人变少再来~
从剑身的虫鸟书刻字确认宝剑的前世今生,又从各金属含量的分析揭开精湛制作工艺的神秘面纱,
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剑”
2、再逛2层【曾侯乙展厅】和【曾世家展厅】
-曾国最大看点是“曾随之谜”,曾国到底是不是史书里的随国?从左手边进展厅开始看,逛完整个厅就能解开这个谜团
3、下到1楼【曾侯乙展厅】
4、负-1楼【编钟演奏厅】和【天籁展厅】
编钟演奏厅请根据预约场次的时间来观看~
5、最后去3楼【楚国八百年】和【梁庄王展厅】
旁边的【特展厅】可省略
-梁庄王是明朝第三位皇帝的儿子,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全是富贵迷人眼的金子呐,这是女生会很喜欢的展厅。
最后,以下包含寻宝路线
1.越王勾践剑:2F越王勾践剑展厅,人多限流需排队等候
2.曾侯乙编钟:1F曾侯乙展厅
3.曾侯乙尊盘:1F曾侯乙展厅
4.虎座鸟架鼓:3F楚国八百年
5.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3F楚国八百年
6.崇阳铜鼓:-1F天籁展厅
7.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未展出
8.云梦睡虎地秦简:未展出
9.郧县人头骨化石:未展出
10.石家河玉人像:未展出
嘿嘿,看剑!
我是在周日上午十一点进场,大约排了半小时的队才可以近距离看到越王勾践剑,果然好一把大宝剑
去了好几个省的省博,这是继陕西省博物馆外见,过最多展品的的一个博物馆。前者有主题盛世大唐,这边也有楚国八百年,确实让人获益良多,同时也赏心悦目。
从湖北省博物馆出来,便前往同样在东湖边的武汉大学。
小红薯内里某游览路线:
如图,从武汉大学大门(珞珈门)进武大,不走回头路游览至武汉大学凌波门出武大。如需午餐可于万林艺术博物馆游览结束后前往武大梅园就餐。
⚠️武大为预约制参观游览,参观前请提前预约。无论您是来武汉旅游的还是武汉本地人亦或是在武汉读大学的,都来武汉大学参观起来,定不虚此行
本想按着线路随意走走,然后到东湖看看的,谁料当天武大刚好举办国际文化节,所以抱着看遍世界小姐姐的美好初衷,在运动场徘徊了良久。
行政楼
樱花城堡
学生宿舍
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的旧建筑还是挺有特色的,尤其是樱花城堡,古色古香的建筑很有年代感,而如此标志性的建筑,在外围看竟然完全想不到是学生宿舍。
在离开武大后,接着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昨天下船的中华路码头,希望能看到长江大桥的日落。
在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C出口发现这里离黄鹤楼很近,而现场居然变成了某些收费的摄影师摆摊的地方。
穿过户部巷,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往汉阳门观景平台,在见到大桥的时候发现,太阳已经不知所踪了,只留下西边的云层被染成了橘黄色。
在等待夜幕降临的期间,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只能把遗憾寄存在心中,期盼未来的某一天能再度补上。
望着渐浓的夜色和吹着渐冷的晚风,天地间好像多了点似有若无的悲秋情绪,远方的鹦鹉洲长江大桥灯光还没有亮起来,在暗红色的余晖中留下了长长的剪影。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晚饭是在附近一家叫“渡稻”的小店里解决的,点了份牛腩热卤饭和排骨莲藕汤。在寒冷的夜晚中喝上一口滚烫的莲藕汤真的很幸福,估计是太心急了,一不小心口腔的皮肤被烫出了水泡......
返程的时候,黄鹤楼已经亮起了灯,现场热闹的盛况一点也不输在重庆千厮门大桥上看洪崖洞。
先上个视频介绍今天的大致行程:
宜昌古称“夷陵”,三国时期在这发生的很多耳熟能详的的故事,如今,它境内有着“两坝一峡”,是一座会“来电”的城市。
由于提早了一天多来到,所以与另外群里其中两位团友结伴报团游三峡人家和三峡大坝。
我们选了一个船进三峡人家,车去三峡大坝和车返宜昌市区的组合,其中包含了市区到码头的接送。
这个团是在某程上找的,市区接送地点包括:宜昌东站—万达广场—均瑶广场,其中宜昌东站的集合时间在上午的7:30。
由于我们明天出发的三峡徒步团也是在宜昌东站附近集合,所以大家当天所订的酒店都在这边,也恰恰方便今天三峡人家和大坝的出游。
登船的码头是在葛洲坝峡口山庄码头,从东站过来大概要花上大半个小时车程。
团里给我们订的二等座,座位集中在一二层的船尾位置以及三层的公共区域,当然现场也可以自费升舱,能来到船头使用更好的观赏位置。
西陵峡南津关
船游西陵峡是一件很舒心的事,吹吹江风、晒晒暖阳、拍拍美照,大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在船尾夹板上看两岸青山相对出,不禁让人想起东坡先生在《赤壁赋》中写到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面上的轻薄雾气像是为远处的山峰笼上一层轻纱,谢绝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心思。
船程大概1.3小时,会经过长江石牌要塞的大转弯后停靠在江的左边下船。
三峡人家主要景区分为以巴王寨为中心的山上人家和以龙津溪为中心的水上人家两部分,其中导游建议巴王寨的游览路线如上图。
石令牌景点
巴王宫
巴王寨景点其实就是看人文古迹,稍稍打个卡就好了,因为更美的风景在龙津溪部分。
沿江踱步,虽江雾不散,但和煦的阳光还是一点一点地融化了心中的郁结,“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把一切告诉风好了,最终时间也会回复你一切答案。
龙津溪
龙津溪的水是那种碧绿得让人心动的翡翠色,在光、影和时间这三者的拉扯下,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又时刻幻变着的绿野仙境。
长江号子的表演场地
从进入龙津溪景区开始,水上或者岸上不时会出现一些NPC,在尽可能地向游客呈现水上土家人的日常生活这方面,景区管理是用心了。
小桥流水人家,小哥你站着会冷吗?
三峡水上人家可以看猴子和悬棺
龙津溪景区并不大,基本走上半小时就会返程了,而在主体建筑婚嫁楼处,一日之中会有好几场土家族人哭嫁婚俗表演。
表演一开始,小姐姐就端过来一小碗“喜酒”,结果把我喝得醉醺醺的,还好躲得远一点,没有被“捉”上去压寨......
其实途经之地还同时上演着歌舞和长江号子表演,只是时间有点赶,所以稍稍看了一眼就匆匆地走向出口。
由于我们下一站需要前往三峡大坝,在下午三点来到景区外的停车场后,换乘旅游大巴开上大半个小时到达三峡大坝游客服务中心。
三峡大坝景区是免费的,只需刷身份证和购买景区来往区间车票,如果看裸眼3D电影就要在截流纪念公园再买票。
由于当时我们所在地正处于逆光位置,所以远眺三峡大坝还是比较模糊。
三峡大坝船闸
来自度娘的科普:
三峡大坝通航建筑由船闸和垂直升船机组成;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主体结构段总长1621米,单个闸室有效尺寸为长280米、宽34米、最小槛上水深5米,年单向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承船厢有效尺寸长120米、宽18米、水深3.5米,最大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
升船机入口位置
三峡大坝主要由挡水泄洪主坝体、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建筑组成,坝体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2309.47米,全长2335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三峡大坝可以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使长江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降低35%—37%。
在185园区看完升船机后,会乘坐景区大巴来到河对面的截流纪念公园。
截流纪念公园是看三峡大坝整体的最佳观赏点,可惜也是由于雾气太大无法更清晰地观看。
最后会沿路返回游客服务中心,然后启程回宜昌东站。
回到宜昌东站时已经接近七点半,以一顿宜昌肥鱼火锅结束这一天的行程。
三峡徒步之旅的第一天是上午八点在宜昌东站附近集合,然后坐上旅游大巴直奔重庆市巫山县文峰观景区,两百多公里的路程耗时约四个半小时。
文峰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里,游客既可在巫峡之巅观赏漫山红叶,俯瞰高峡平湖、长江巫峡,还可步游红叶丛中的林间小道、倾听道教禅音。
红叶最佳观赏点:镇水塔、文峰观步道
景区观光车只来到三清殿,接下来一段就是下山和上山的阶梯,途中能够俯瞰长江和近距离接触红叶。
文峰景区主要以镇水塔和文峰观两个景点为主,票价40元包含观光车费。
如果选择逆时针走的路线,首先会来到很靠近长江大桥的观景平台,这里除了能看到山下密密麻麻一大篇红叶之外,还能眺望长江与大宁河的交汇处,甚至是巫山县城。
难得的好天气,这足以让内心也放晴。
这样的景区徒步路线其实没有什么难度,从安排上看,应该是为接下来几天爬山行程稍稍热身。
其实江面上还是挺大雾气的,所以现实之中所看的风景还是有点不足,这里只能上上“卖家秀”了。
镇水塔是其中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观赏点,在这里还可以登上镇水塔顶层俯瞰长江。
航拍长江
大诗人元稹曾说的“除却巫山不是云”,怎么我们看到的除了雾还是雾,难道是打开方式不对?
登山步道
不忍直视的“买家秀”,ε=(´ο`*)))唉
“人间满目皆欢喜,唯有银杏不负秋”,在下山前保留点秋天来过的痕迹,嘻嘻
以下是事后剪的小视频,还是喜欢这样用“叙事”的角度去记录一天的精彩画面:
来到巫山市区后,就是分配房间,再之后便是自由约饭了。当然,领队之前已经为巫山烤鱼做了大力宣传,所以今晚的任务相对比较明确。
巫山县城跟重庆市区一样都是依山而建的山城,当我们以为已经在一楼了,其实也只是在半山腰,要走上好一段下坡路才能来到江边。
巫山县城的江边码头上停泊着不少豪华邮轮,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之前登上的文峰镇水塔和文峰观。它们是那么小却又那么突兀,真的不知道我在山顶望向这边的时候,是否同时也有一个人在这与我遥遥相望。
巫山烤鱼
晚上江边建筑会亮起了灯光秀,而在镇水塔上居然有好几道激光射到市区,而桥上、游轮上、鳞次栉比的高楼上,有着各种变换着的色彩,使整个城市被点缀得五光十色,充满人间烟火气。
第二天需要在7:10到酒店楼下集中,由于徒都是基本都是吃路餐的,所以大伙要提前一晚采购好今天午餐的干粮和水。
在集合之后会直接前往大宁河客运码头,搭上坐船前往培石方向的青石村,然后在青石客栈放下行李后,渡过江,徒步巫山神女峰野线。
这里的三叉路口要往左边那个路口走,右边是明天去奉节坐船的方向。
上午的巫山县依旧是白蒙蒙的一片,估计这样的天气应该是这里的常态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仅仅是前往神女峰这一程,就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猿声是听不到的了,只有层层巫山云雾在山间一直挥散不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郦道元
虽然说没有到正午和子夜的时候,见不到太阳和月亮,但现在由于三峡大坝蓄水抬升了江面,所以在上午也是可以看到太阳偶尔挣脱重重迷雾,在间隙之间投下一道道耶稣光。
终于要上岸了,青石村其实就是在神女峰对岸的一条小村,这里有豪华游轮停靠但里面的乘客不上岸住宿,大概是由于这里去神女峰和游船神女溪都比较方便。
我们开始登山的位置叫做“烂泥湖”,而下山的地方叫“孙家湾”,穿越线全程大约8.2公里,以下是两步路的轨迹图。
上山的路其实挺好走的,前面的三分之一基本是石阶和坚硬的石板路,像是当地村民为方便回山中的村落而特别修建的。
登山的路上不时有黄色的小野菊组团出现迎接客人,她们或是在转角处,在树荫下,在石缝中,甚至在某个恍惚的一瞬间。
在山间绕着绕着,不难发现所处的位置离那座中间像是被劈了一斧的山峰越来越近,我曾一度以为那山顶就是这次徒步的最终目的地,后来才知道这座叫“集仙峰”,只是这次途径的两座山峰之一。
随着海拔的逐步升高,山上的红叶也愈发增多,置身其中,便如误入了有着红绿相争的深秋油画之中
真正让人感叹眼前画面美得能用“层林尽染”一次词的地方,大概会在路上第一个大转角的位置。这时轨迹提醒不再往山上走,而是向左转回江边的方向,往神女峰的所在地前进。从这里开始到进入景区之前都是要走野路,要留意路上丝带的指引。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绕到了集仙峰的背面,从这个角度望过去,那道山峰自然分开的一叉,又很像是一把张开的剪刀,壁立千仞。
随着山峰与山谷的交替起伏,每一处有阳光投射到的地方总会让人感到莫名的温暖和踏实的感觉。在山中经历百转千回之后,终究还是可以来到可以遥望江水的位置。
当可以远远地看到索道缆车的时候,所在地已经离神女峰景区不远了,它就像是给早已疲惫的我们打了一支强心针一样,连脚步也轻盈起来。
景区的环境果然是深山中的茂林修竹不能相比,这里背靠崇山峻岭,红黄层叠的丛林像是满山头开遍了花,而面前一片开阔的草地和远方的起伏的山峰,使得此处犹如结庐在人境的隐士田园。
再走上一小段距离就是神女峰观景平台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往左下的栈道到达神女庙去近距离观看神女峰。
上图来自官方公众号,确实有模有样。
终于来到了神女峰观景台,看到那心心念念的人形石柱,官方描述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被誉为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关于她的典故和美丽神话一直流传至今。
以上是多图多角度的拍摄,到底像不像神女,看官你说了算。
神女景区的另一个景点“神女溪”就在对岸,而旁边的小村落就是今晚住宿的青石村。
接下来是一段比较艰辛的下山路,尽得“野路”二字的精华。
泥泞和湿滑就不用多说了,走着走着还要不时从大石块上翻下来,而更要命的是沿途会经过不少长有一个人那么高长草的山边,被勾住、被打到、被刮伤、被绊倒等等都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要像开荒那样看着轨迹摸索方向前进。
最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下山来到江边,这时天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暗。原来我们这一批14个人已经算是前队了,最后面下山的驴友都要打着电筒走夜路,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青石村的住宿基本是三人间为主,只有在三楼很局限的几间标间有独立卫生间,一楼和二楼要排队使用改层唯一一个热水房洗澡。
神女峰穿越线是整个行程下来最虐的一天,补上一个漂亮的视频记录这天的精彩画面。
“昨夜星辰昨夜风”,今早起来吹江风。
今天早上是听着轮船的鸣笛声在三峡神女峰下醒来,冷空气的前锋为本应水雾弥漫的江边带来几许清爽,也增添了几丝寒意。
原来在极目远眺之下还真能发现“神女”的身姿,只是某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居然发图过来说那山峰像只雕(上图),明明大家都在留意那只雕旁边的人型石像好不好。
由于无法渡江前往神女溪对面的神女天路,所以只能吃过早餐后在溪边好好地眺望一下。
上午需要再次坐上渡轮返回巫山县城,然后转乘另一个方向的轮船前往上游的奉节。
果然,来到三峡不会背上几首诗是不行的,领队居然还兼职语文老师抽查背诵,来来来,“昨夜巫山下,猨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只是别人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却花了三个多小时从巫峡去到奉节。
这里是昨天下山坐船的地方,真佩服那些大神能开发出这条线路。
中午回到巫山县城,利用停留的两个小时把比较重的背包和衣服寄回家去,然后在附近找一家面店解决午餐。
由于今天下午上平槽村和明天三峡之巅的路线都是走穿越的,所以如果不寄回去,就要背着沉沉的大包走一天半山路。本来如果安排旅游大巴在巫山县城等咱们到中午,就可以把明晚不用的东西全部放车上,只需带上一晚的衣服轻装坐船就行,可惜没有如果...
行程安排上,预计11:40在巫山码头集合,坐船往奉节方向,前往三峡之巅山脚,然后爬山路达到平槽村,预计坐船2小时,徒步3-4小时。
途中会穿过满挂橙子的种植园,这些天会遇上几次的一个江苏团,途中碰到老板,还停下来实现了甜橙自由。
住在山上真不容易,回个家都要翻山越岭,重装走这条路确实不容易。
今晚的住宿安排在“三峡之巅”旁的平槽村,在下船后,从江边拾级而上,经过三小时的山路才能达到“老村长家”。幸好沿途基本是石阶和平坦的机耕路,这对于昨天八公里的神女峰穿越要轻松不少。
这段上山路虽然依然让人汗流浃背,依然让人腿脚酸麻,依然让人不得不接受简陋的住宿条件,但无论是那壮阔的江景,还是那满山的红叶彩林,抑或是接来的三峡之巅和夔门的精华游,都无不会让人心悦和期盼。
今日的行程安排如下:
早上7:00吃早餐,预计7:30出发,徒步半小时到三峡之巅,然后几乎全程台阶下坡(正常预计下午四五点走完);
路线:三峡之巅——危石鸟道——红叶坡——夔门(10元人民背景,猴子)——码头(坐船)——白帝城(可以去参观下白帝庙)——白帝城景区门口停车场上车回程到秭归入住。(预计晚上十点左右到达秭归)
不知是“贵人出门招风雨”,还是巫山的云雨被赶到来瞿塘峡,在吃完早餐刚准备出门的时候,天空居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走上约40分钟的上坡路后,便来到了三峡之巅的游客服务中心,也是索道的最高处。
这三峡之巅全景图让人真心看不懂,后来看了很久才发现是立体地图平面化,简单来说就是水平距离可能很近,但垂直距离却很远。
由于错过了三峡之巅游客服务中心小卖部的雨衣,所以全程几乎是靠冲锋衣来防雨的,至于背包,只能找一个大点的塑料袋充当雨罩,在小雨的时候还好,但雨势大起来的时候,能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余秋雨,余.....秋雨,这应该只是碰巧吧......
站在三峡之巅俯瞰瞿塘峡和夔门,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只是不知道天晴的时候,远方是更清晰一点还是更迷幻一点呢。
还是卖家秀好看点,毕竟这雨雾太烦了
从三峡之巅走下来,便是危石鸟道了,它是一条沿着山脊蜿蜒、丛林密布、小径曲折的栈道,简单来说就是绕圈圈之路。
由于下着雨,路上的石板路走起来比较滑,真佩服那些不用登山杖的大神,反正穿错鞋子的我,只能打足十二分精神,好好地留意脚下的一石一草。
每到一个歇脚处,总会回望一下三峡之巅的断崖,然后向前遥望夔门所在,盘算着还要走多久才能到达,然后低头看看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念叨着“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已经分不清哪里属于危石鸟道,哪里是红叶坡了,只知道如果天晴的话,叶子应该会很红。
当走到这个雨量站的时候,那弯弯曲曲的危石鸟道大概快接近尾声了,这前前后后都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了,真的希望往后一直是坦途。
走了三个多小时下山路后,已经离开三峡之巅很远很远了,感觉它都快要躲进云层里面。而好消息是,夔门越来越近了,估计不用走多远就能来到江边,到达目的地。
继续沿江边走就是赤甲楼和211了,炮台上的猴子们依旧冒着大雨坚持出来营业,相亲相爱的样子有点逗,但这敬业精神真的值得好好赞扬。
走到夔门的尽头可以坐船达到白帝城景区,只是渡轮要一小时一班,如果错过了就要等比较长的时间。
在之前有个小插曲,我们在下山的途中遇到登山的人,顺便打听一下离码头还有多远,谁料出现了两个版本,有些人说今天风太大又下雨,渡轮不开,他们是坐车从另一个方向进来的。而也有些人说,渡轮还是有开,只是很久才一班,他们是从码头的方向走过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询问领队的意见,最终还是坚持往码头的方向下山,但团里的部分人却听取了第一个版本,走去了另外一个出口,导致后来要绕回来码头坐船去白帝城。
经过多番波折,终于来到了李白诗句中“朝辞白帝彩云间”的白帝城,由于深受三国文化的影响,这里的主角还是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主,“刘备托孤”的典故被传了一遍又一遍。
既然来都来了,十元人名币背景图必须来一张。
由于下山路上分开了几批人,中间等船时间又长短不一,所以作为第一批的我们悠悠闲闲地逛完白帝城后,还能抽空吃个晚饭,优哉游哉地回到车上整理今天的照片。可是最后一批的驴友只能匆匆地赶最后一班船,然后从白帝城直接走出来找集合点,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花了钱买门票啥都没机会看”。
当晚从白帝城上车,然后前往秭归县城住宿,这样的好处就是在明天能比较早地到达三把刀山下,顺利的话还可以早点回到宜昌东站。
大概总要在旅途中留点遗憾吧,真的很想看看晴天的三峡之巅是怎样的惊艳,然而这大概还得留到将来的某天......
秭归县是屈原故里,正对着三峡大坝,当晚住宿是五天行程里最舒服的一天。这天的集合时间安排在上午八点半,大概九点十五分就来到了山脚。
“三把刀”是一条环线,在开始和结尾的部分要穿过村庄,整体来说还是算简单的。
可能是周日的原因,今天爬山的人很多,包括像我们这样的外地游客以及当地的户外团,所以在一段相对狭小陡峭的上坡路上塞了差不多半小时。
由于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今天的山路并不好走,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追赶先头部队的速度。
在我加快脚步不断超车的追赶下,终于在“第一把刀”的山峰处与领队那一批汇合。
不知是山峰上“云深不知处”还是江面上的雾气一直笼罩不去,远方白蒙蒙的让人高兴不起来。
上了“第一把刀”后,接下来的路基本以下山为主,所以走起来像是平路上的高速公路,但再快也要注意安全和尽量保护好膝盖。
穿过深谷之后,很快就来到有山上人家住的地方,大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这到底是哪一位高人才愿意远离尘嚣,隐居在这样的深山之中呢?
山下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沿江边一级一级地依山而建,放眼江对面同样如此,唯有一条蜿蜒的公路在村中盘曲而上,然后在那么一刹那间觉得对面的山头跟山峡之巅很是相似。
在下午五点前,旅游大巴稳稳地停在了宜昌东站停车场,同时也宣告这趟三峡徒步之旅的结束。
很多人选上了六点三十分出发的一趟火车回广州,居然有几个驴友被分配到同一个车厢的软卧或硬卧里,大家纷纷晒图笑称是缘分。
历时五天的长江三峡红叶之旅,分别选取了三峡中比较有名的景点作为目的地,并且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实现了“最亲密的接触”,整个过程走下来,总体来说还算是满意。
虽然说人的期望值往往与幸福值成负相关,但假使文峰山上红叶的色彩更浓厚一点,假使一直笼罩在江面的薄雾浓云更收敛一点,假使能在清晨的巫山下能泛舟于神女溪之上,假使三峡之巅的云雨故意再来迟那么两天......如果以上的假使真的实现的话,那么此次的徒步之旅将是不留遗憾的一次回忆。
然而天气终不似预期,安排上也无法尽善尽美,但不妨碍这次行程的开展,而在路上想看的景物都看到了,所新认识的朋友也一起相处融洽。
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但遇见之后也可能有着不尽相同的结果。不去盼千载难逢的机遇,只去体悟从无到有的踏实感,或者这样更容易定义这过中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通过这次报团徒步的契机,让我实现了踏足湖北省的这个小目标,同时更亲身感受了古代诗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所诞生的地方上,那流传千古的万种风情。
这其中有崔颢在黄鹤楼上感叹“烟波江上使人愁”,也有元稹思念亡妻时想到巫山神女而抒发的“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有李白喜获大赦乘舟离开白帝城时兴高采烈欢唱“轻舟已过万重山”,和杜甫暮年带病登高白帝城外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后黯然悲叹“万里悲秋常作客”。
人年轻的时候深深爱着的人和物,长大后却容易成为逐渐被遗忘的过去,而那些念念不忘终没有得到回响,久而久之化作尘烟随风飘散,忆古思今,从过去走向未来,能选择性遗忘,何尝不是人生苦旅中的一剂良药。
故此,当我们无法做到“取次花丛懒回顾”之时,不妨尝试下另外一种形式的洒脱——放下执念,珍惜当下,寄望未来,高唱:“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