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原本不在我的四五月旅行计划中,恰巧在喀什古城发呆时随手打开一个微信旅游攻略交流群,便看见有人在发4月16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组队自由行的消息,便加了Kevin的微信,了解一下行程计划,一听是从伊犁陆路大巴出境,还没有体验过陆路坐跨国大巴车出境,瞬间就决定了加入这个队伍,恰巧的是我伊犁看杏花的行程在15日伊宁结束,无缝连接,随即联系我朋友把我的护照提前寄过来。
这边价格是8000坚戈20发子弹,54手枪,折合人民币120左右,阿拉木图必体验项目之一。刺激是很刺激,但是真的让人肾上激素飙升~
最主要的是想换个方式体验出境,坐飞机已经无法满足我对旅行的期待。当渺小的我们站在磅礴大气的中国国门,拖着行李箱从国门下肃然穿过,再回头望着国境线上那宛如长龙的围墙,墙上荆棘的铁丝网,那就是属于陆地的边界。而天空是没有明显的边界感,当你走下飞机那一刻,只是感觉自己像换了个城市,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我想这就是喜欢旅行的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一幕,常常真的只有当下那一幕,往后的往后,都要靠念想来支撑。
没有打马赛克的这位便是我们在前往首都阿斯塔纳火车站里偶遇的上海老哥,一人一背包独自闯天涯,一起把酒言欢。自从认识了伟伟后,每天晚上都少不了喝点啤酒,哈哈哈~这也算是一种旅行体验,在异国他乡的火车上一起畅聊各自的故事,吃着巴尔喀什湖的烤鱼。
第一次尝试在国外自由行,出发之前内心非常忐忑,总担心自己战五渣的英语,什么都不懂回不来咋办或者被扣留了等等情况自己能不能应付的来。因为我的路线是从新疆的霍尔果斯进哈萨克斯坦,最后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飞回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自己一个人陆路再回新疆伊犁,而小伙伴们是直接从塔什干飞回北京。也就意味着自己在异国他乡得找交通工具回国,阿拉木图离霍尔果斯还有300多公里,只能坐车没有火车到达,刚开始我是对自己很没有信心的,但最后还是热爱战胜了恐惧,爱谁谁到了那一步再说,不尝试一下咋知道自己菜不菜呢?也正因为这一次的尝试,彻底消灭了我之前认为出国自由旅行不会讲英语寸步难行的问题,原来不懂英语也能玩的很嗨。有时一脸懵圈何尝不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与成长,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旅行结束后,本想着写个攻略型的游记,中间停笔了一个月也没有想好这个“攻略”该怎么写?我果断选择放弃了,因为发现我根本没法写这个攻略,人生地不熟也不认识俄语,照搬或者太简单的攻略自己都觉得像是在滥竽充数,无法接受。最后不如选择自己擅长的——分享旅行途中的故事,做个真实的自己。
阿斯塔纳国家博物馆偶遇哈萨克小姐姐~她的中文说的还不错,是因为她在读外国语学校,学了三年汉语,看起来也有点像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整体偏世俗化,很少遇见全身穿黑纱的,而乌兹别克斯坦偏传统严谨。
升天大教堂,很适合晴天的时候来这里拍照出片。
民族乐器博物馆,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千奇百怪。
自己在超市买菜做饭,自己动手就是欢乐,煎蛋全场最佳,不接受反驳~
阿拉木图湖路上的雾凇,连同行的一个东北朋友都称赞这个雾凇是他见过最好看的。
阿拉木图的后花园——阿拉木图湖,酷似瑞士。水是瑞士冬日的脉搏。就像穆旦在《冬天》中所歌颂的:“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只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延时摄影的快乐,就是手举着有点酸,事后看视频的时候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延时摄影了。
科克托别山的日落,小王子又来看第44次日落了~
非要拉着Kevin再回到这位小哥哥的坚果铺,加一下他的联系方式,最后被拉着拍了一张合影。
阿拉木图前往阿斯塔纳的火车上,遇见一位爱看书的小哥哥~
哈萨克斯坦最奢侈的一顿大餐,烤羊肉价格是22990坚戈,折合成人民币348,味道是真的香。
穿过阿斯塔纳的行政大楼
阿斯塔纳的巴伊杰列克观景塔,这座观景塔的名字意为“生命之树”,它如同高高的树枝间放着一颗金蛋的外形,来自于哈萨克斯坦的神话:神鸟萨姆鲁克会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产下有着人类幸福秘密的金蛋。名叫 Samruk 的幸福魔力鸟每年都会在神秘的生命之树的树杈间下一个蛋。不过我觉得它同时也挺像一个蛋筒冰淇淋的,适合晚上登塔俯瞰整个阿斯塔纳夜景。
阿森普辛东正教堂,洋葱头🧅
🌟【行程亮点】🌟
- 🚍从伊宁霍尔果斯口岸轻松跨境,经济实惠探索双国风情!(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大巴70,伊宁200)
- 🌄恰伦大峡谷探险,自然奇观不容错过(可选)。
- 🕌阿拉木图文化一日游,深度感受哈萨克斯坦历史与艺术。
- 🔫实弹射击体验,心跳加速的都市冒险。
- 🌅科克托别山日落,绝美天际线等你捕捉。
- 🚄穿越时空之旅,阿拉木图至阿斯塔纳火车夜行,沿途风光无限。
- 🏙️阿斯塔纳未来感建筑巡礼,感受现代哈萨克斯坦的魅力。
- ✈️无缝衔接,飞往乌兹别克斯坦,继续丝绸之路探索。
📅【详细行程规划】📅
1️⃣抵达边境,霍尔果斯出发,穿越至雅尔肯特,直击恰伦大峡谷的壮丽(🌟可选)。
2️⃣阿拉木图文化漫步,中央清真寺、绿色大巴扎、潘菲洛夫纪念公园、升天大教堂、民族乐器博物馆、哈萨克中央国家博物馆、独立纪念碑...一步一景,走路即可游玩。
3️⃣动感上午实弹射击,静谧下午阿拉木图湖畔,夜晚芭蕾陶冶情操💃(提前看好演出时间,阿拉木图的芭蕾舞据说超级棒,必看之一)。
4️⃣总统公园晨游,Arbat街漫步,科克托别山日落,体验世界最深地铁🚇。
5️⃣悠享阿拉木图最后时光,午后续程火车,夜宿铁轨上的梦(火车13:20分开,花费17个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到,全程1300km,一等座卧铺在300元左右)。
6️⃣阿斯塔纳新都探索,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国家博物馆、独立广场、巴伊杰列克观景塔...现代与传统交融。
7️⃣阿斯塔纳精神续章,从努尔阿斯塔纳清真寺到凯旋门,阿森普辛东正教堂的异国情调,夜飞塔什干✈️。
🌸【春秋季特别推荐】🌸
- 💎卡因迪湖,春秋季的蓝宝石,自然界的隐藏宝石值得绕道一游!
【签证】
哈萨克斯坦持护照免签30天,乌兹别克斯坦飞机入境免签10天(从阿拉木图或阿斯塔纳飞塔什干,机票含税一般在五六百左右),可选择从哈萨克斯坦陆路坐大巴或火车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需要提前申请乌兹别克斯坦电子签,有效期30天,费用20美刀,两三天便能出签。
【语言问题】
哈萨克斯坦主要以俄语为主,哈萨克语其次,英语最后,能说英语的不多,但在一些公众场合英语还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不懂的可以下载个谷歌翻译或者带个翻译机,我们这次就是伟伟带了一个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全程好用的很,交流很顺畅,不需要依赖网络,就连机场值机的小姐姐都在问这个翻译机可以在哪买。
至于安全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群友都反馈很安全,不存在很混乱的情况,而且今年去中亚旅游的国人特别多(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我加入,世界各地的都有)。
【电话卡】
买电话卡不知道怎么激活可以让工作人员帮你激活,建议买个3190坚戈那种套餐就完全够用了,7个G流量,我们待了六七天基本上还剩下好几个G的流量没用完。觉得7个G流量不够用的就可以考虑3990价格的,13个G流量,基本上天天刷视频都够用了。整体来说,beeline的信号还可以,不会很差。如果回程还需要从哈萨克斯坦再回新疆的,电话卡可以留着不用丢了。
【换钱】
哈萨克斯坦可以用人民币换,1人民币兑66坚戈(作为参考)。美金换更划算一点点但差别不大,建议可以把美金留着在乌兹别克斯坦使用,因为那边银行不支持人民币兑换。
【打车】
中亚地区打车最好用的还是:Yandex GO。注册账号时,手机语言设置成俄语后,就能正常获取验证码,不调整语言很难收到验证码(苹果手机也是)。刚开始使用打车软件还担心自己不会使用或者无法跟司机交流,但用过后只要能找到目的地的英文输入进目的地后,在打车软件地图上再三确认一下目的地位置是否与自己地图上的一致就行,同时要保证上车定位准确,司机到了后看车牌号是否一致,也不用担心司机会打电话给你,听不懂俄语找不到司机的位置。基本上下单后响应很快,都是线下支付现金,钢镚特别重要!钢镚一定要留着,因为在这边打车司机都是不找零的,打车780,你给他1000他就收1000,有些人有零钱的就会找给你,但人家有也不找给你,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这个时候钢镚的重要性就来了。刚开始很不喜欢拿着这么多钢镚,后面越发觉得香,毕竟能省好多钱,哈哈哈,小财迷~因为我是队伍中的财务管家。
打车普遍要比国内便宜一些,七八公里支付了1790坚戈,折合成人民币27。这边打车都是一口价,下单可以选择车型:普通的、舒适型、豪华型,我们一般都是选择舒适型,唯一的缺点就是舒适型的车比较老旧,车龄都有个十来年了。你下单时价格是多少,下车就是支付多少,不会因为堵车或其他因素还需要加钱,也不用给小费。
导航霍尔果斯国际客运站,早上10点才开门,建议大家坐最早的一趟大巴车,时间会比较充裕。因疫情刚开放原因目前只开通了霍尔果斯到雅尔肯特的大巴车,一张票70元,需要拿护照进行购买车票。霍尔果斯口岸距离阿拉木图300公里左右,雅尔肯特距离口岸40公里左右,不算过关的时间车程就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哈萨克第一站——雅尔肯特。
备注:乌鲁木齐或伊犁也有国际火车可以直达阿拉木图,全程17个小时左右,目前因为疫情原因还未恢复运行,有兴趣的可以打乌鲁木齐火车站官方人员电话关注一下开通时间,直接乘坐火车直达。截止2023年10月10日,伊宁市已经开通了直达阿拉木图的班车,最早的一趟9:00,到达阿拉木图预计是下午4点左右(看中国海关人多不多),200块钱一张票,再也不用跑到霍尔果斯坐车了。
汽车站门口有很多换钱的,建议考虑换个300块钱人民币就行,换太多了吃亏,换点路上乘车买电话卡吃饭正常开销的钱就行,他们的兑换比率:1块人民币换50坚戈(哈萨克货币)。换钱是因为到了雅尔肯特买电话卡吃饭都得用当地货币,那边是个小镇没有什么银行可以换钱的,其余的到了当了阿拉木图去换,汇率是1块钱人民币换66坚戈,更划算些。
用护照买好了车票后,在汽车站里面等着工作人员念你的名字,念到名字的就可以上前领一张通行卡,这张卡非常重要,是过关的一个凭证,没有这张卡过不了关。要注意的是记得在大厅听工作人员念名字,中途别溜开,因为他们都是按照念到了名字来拿卡的顺序安排上车,而不是按照买票时上面那个车牌号安排。
在进霍尔果斯口岸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负责检查行李的士兵说要看一下我的护照,问我是哪里的,都问到具体的县、镇了,当时把我心里一惊,还以为自己惹了什么事,原来是因为这个检查的士兵是跟我同一个县的老乡。到了口岸,也许是最近缅北电诈闹得,过关时海光盘问了我将近30分钟,差点把我亲戚三代都扒一下,尤其是当问到我们几个驴友时,中途还拿微信聊天记录给海关官员看,担心我们会被人拐卖,所以就问的比较多一点,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吧。毕竟只要一过了这个口岸,便是异国他乡。
过了口岸检查后,在出口处等着大巴车过来就可以上车了,这里的大巴车坐满了就可以走,没有限制非得坐哪一辆车。坐着这个车继续前往哈萨克口岸检查入境,中途都需要拖着行李过关。过哈方口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有点忐忑不安,因为前一段时间有人在疯狂转发哈方口岸工作人员牵着狗在每个行李箱及人身边嗅嗅“金钱的味道”,有人带了很多钱就被他们索要小费了。因此我们过关身上也只带了一两百美金的现金,没敢带多少。为了以防万一,还提前找了一位一起过关的一位老师,她是新疆伊犁人,现在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公民,在阿拉木图当英语老师,想着等会过关要是有人刁难让她帮我们一下。不成想哈方海关基本上什么都没问就给我们盖章入境了,也未发生关小黑屋或各种刁难的问题。
注意:过哈萨克海关时千万不能拍照,过关后上了大巴,哈方海关士兵会上车重点检查游客的手机,他们会看哪些人是游客就重点关注,看他们的手机是否拍了敏感照片,有的话就需要现场立即删除。
从早上到汽车站买票,过两个海关外加到达雅尔肯特小镇花了4个小时左右,整体上还算比较顺畅,可能是因为刚通关没多久。听大巴车另外一个来这边做生意的老哥说,疫情前过个境非常非常快,全程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雅尔肯特汽车站后,蜂拥般的人群上来问你要不要包车去阿拉木图,我们是提前找当地一个留学生安排好了接我们的当地司机,5座包车直接回阿拉木图2万坚戈(300人民币左右,一人75块钱,300多公里的车程,性价比还是可以)。如果选择还要去恰伦大峡谷的话,包车需要6万坚戈(900人民币左右,一人225),因为要多绕一些路程,回到阿拉木图也得晚上九十点钟了,所以价格比直接回阿拉木图贵了3倍。
建议:找当地司机会便宜很多,新疆人也有很多人在哈萨克做跑车生意,但是价格要比当地人贵了很多,一个人150。一下大巴车就会遇见很多说汉语的,那八成都是新疆人。
第一眼感觉还不如我们新疆发展的好,这些路边都是专门跑车的。
雅尔肯特汽车站隔壁一条街就有一个卖beeline电话卡的营业厅,果断先买个电话卡。
去雅尔肯特的路上,打开谷歌地图,发现有一个点很让我感动,就是它提示恰伦大峡谷景区可以带狗,瞬间让我破防,让我想起了我家宝子——法拉利。
大峡谷也在去科尔赛湖和卡因迪湖的路上,在高速边,因此绝大部分旅游团都会把这三个地方合并到一起,时间充裕的可以考虑包个车来个两日游。有时间强烈推荐2日深度游,卡因迪湖毕竟名声在外。
恰伦大峡谷有两种玩法:一种是1日短途,一种是2日深度游。
#1日短途玩法:到达雅尔肯特小镇后,寻找包车前往恰伦大峡谷,玩完大峡谷再回阿拉木图。具体得看到达雅尔肯特小镇时间,超过下午4点后就不是很建议再去了,否则回到阿拉木图就是凌晨以后了。这边整体路况只能算一般,夜间开车比较危险,不建议!
包车费用:6万坚戈5人轿车(人民币900元左右)仅供参考
备注:或者看伊宁/霍尔果斯国际汽车站有没有卖到雅尔肯特的车票
#2日深度游:阿拉木图出发,包车前往恰伦大峡谷+科尔赛湖+卡因迪湖Lake Kaindy
包车费用(以下仅供参考):
会汉语的一天10万(人民币1500左右),含油费过路费,不含住宿餐饮。
本地人不会汉语的一天7万坚戈(人民币1100左右),含油费过路费,不含住宿餐饮。
备注:到达saty小镇后,需要乘坐专门的硬派越野车前往,往返24公里山路,普通小车无法前行;据了解是老苏联那种硬派越野车,往返费用单独在1.5万坚戈。
恰伦大峡谷离阿拉木图不到两百公里,它可是号称界第二大峡谷,绝对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门票是15元人民币左右,比起国内动不动就是几百平的游客中心,这的售票中心低调的很,这里的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在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看管着,最主要的是不需要坐什么观光车!
恰伦大峡谷全长约154公里,像是上苍在草原腹地上撕开的一道狭长的裂缝,堪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下到谷底,仰望着两旁红色岩石形成的峭壁,由于风霜雨雪长年累月的侵蚀,每一个山峰都变得形态各异,怪石嶙峋。峡谷的尽头是恰伦河,河边有一个由许多蒙古包组成的度假营地,如果时间允许可考虑在此住一晚,浩瀚星空下的恰伦大峡谷肯定是另一番美丽风景。
今天下午峡谷的风实在是太大,可以看一下视频感受一下,瘦一点的人直接就飞起了(顺便吐槽一下马蜂窝的游记,视频居然没有声音)。
避坑经验:到恰伦大峡谷景区后,往河谷下面走,不要走上面,河谷下面的风景才是最好的,时间充裕的话还能走到那条河边。我们就是傻乎乎的走上面,以为前面有路还可以下去,结果上面的风又很大,能把人刮走,不敢靠近山谷。
我们几个为了担心本地人直接收齐了我们的钱后半路把我们甩了,一上车就只先给了2万坚戈,出来恰伦大峡谷景区后再给2万坚戈,整的大叔一脸懵逼,一愣一愣的,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个是什么操作,中途还联系了那个留学生才清楚我们的套路,晚上到了住的地方再给齐剩下2万。晚上到达住宿的公寓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还没吃晚饭便找了一家24小时的餐馆。
午饭在雅尔肯特小镇吃的炸鸡,这一份套餐2300坚戈。晚饭3800坚戈,真贵!除了茶还可以,其他的就很一般般了,第一天就觉得这边的消费比国内还高!
过关带了3万坚戈,晚上到住的地方就只剩一些钢镚了。
住宿我们是找了一个当地留学生订了一间两室两厅的公寓,我们一行4人也刚刚好,价格在400人民币左右。整体下来第一天花钱的地方比较多,接下来几天就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了。
阿拉木图的Zelenyy巴扎也叫绿巴扎,已有百年历史,是阿拉木图曾经的市中心。据说是1875年根据塞米巴拉金斯克商人的命令,在维尔尼建造了商场,商人纷纷留在那里,而当地的商人开了自己的店铺。如今绿巴扎所处的位置正是当时商场的遗址,每日依然热闹非凡,是阿拉木图市民生活采购的必去之地。
大巴扎有很多个门,这个门口很热闹,都是摆摊的,可能是因为大城市待久了,突然一下来到这种菜市场就莫名的感到激动,买买买。
当地的草莓,1800坚戈一公斤,折合成人民币就是27块钱。蔬菜这些感觉比国内贵一些,据说部分还是从咱们新疆运过来的,这边买东西都是公斤秤。
哈萨克的地理纬度与新疆较为相似,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瓜果味道非常甘甜。水果种类也非常多,国内常见的水果种类都有,还有很多国内没见过的水果。最喜欢逛巴扎了,烟火气满满。
ALMATY(阿拉木图)在哈语中就是苹果的意思,哈萨克的苹果品质一流、种类众多,是世界苹果之都。据说山东烟台的红富士苹果就是从哈萨克引进的。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座遍植苹果树的城市:在金色的阳光下,苹果泛着清新的光泽,好像少女的脸庞。
卖鲜榨水果汁的摊位,主要是石榴汁、橙汁和芒果汁
买了一瓶石榴汁,清新甘甜,价格好像是1200坚戈一瓶。
听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喜欢吃肉的第一是狼,第二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对肉充满了热爱,特别是马肉和马肠。哈餐中的著名菜肴——别什巴尔马克,就是用马肉、马肠和羊排一起制作的,哈萨克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
在这里,卖肉的摊贩有着清晰的种族区分:卖牛羊肉的是哈萨克人或者鞑靼人,卖马肉的都是哈萨克人,只有俄罗斯人才会卖猪肉——他们的祖先是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探险家、匪徒,或是被发配至此的囚犯。《失落的卫星》一书里曾这样描写阿拉木图的巴扎:从牛羊肉到马肉、猪肉,无所不有。这也表明,阿拉木图依然是一个信仰与习俗混杂的地方。哈萨克人是温和的穆斯林,自然吃牛羊肉。但他们也是草原游牧民、突厥化的蒙古人,所以也爱吃马肉。钩子上挂着整条马腿,肉案上摆着粗大的马脊骨。一个戴着帽子的哈萨克少女,正用尖锐的剃刀,剃下脊骨上的瘦肉。
这个里面还有果仁,奶香味挺足的,有点甜。价格是差不多30块钱一斤,一开始我还以为只有哈萨克才有,整的我被了2斤跑到乌兹别克斯坦,一看乌兹别克的价格便宜一半,血压上头。
绿巴扎有上下两层,其中底层和上层都有卖蔬菜、水果和蜜饯干果的摊位,上层另外还有肉类、奶制品和日用品的市场。绿巴扎对面就是哈萨克著名糖果生产公司——PAXAT(已被韩国乐天收购)的生产基地和专营店,如想批发购买巧克力和糖果,来这就对了。
在奶制品区,除了奶酪,自然少不了 “ 库米思 ” ,又称 “ 马奶酒 ” 。作为哈萨克的国民饮料,库米思一度风靡整个沙俄 —— 那是帝国征服中亚后,随着鞑靼商人传入的。当时,这种异域饮料被认为拥有近乎神奇的疗效。马奶酒很酸,带有轻微的酒精度,我表示喝不惯。哈萨克的奶制品发达,奶类、奶酪、奶疙瘩、奶油等品种繁多。奶类也有很多种,有牛奶、羊奶、马奶和骆驼奶,其中马奶和骆驼奶是哈萨克的特色。
奶酪吃着也有股酸酸的味道,实在无法忍受~
绿色巴扎门口的一家餐厅,去逛大巴扎路过便觉得这家餐厅的味道看起来好吸引人,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饱餐一顿。主要是看他家的手抓饭很好吃的杨紫。
手抓饭还是喜欢吃不油腻的。
潘菲洛夫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座落于阿拉木图市果戈里大街,建议选个天晴的日子来这个公园逛,拍照挺出片的。但貌似阿拉木图阴天天气会比较多~
其中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纪念碑,纪念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为抗击德军坦克而牺牲的28名步兵战士。一团不熄的长明火则是为了纪念1917年至1920年的哈萨克斯坦内战和1941年至1945年二战期间的沦陷,巨大的黑色纪念碑前闪烁的火光代表从苏联分裂出来的15个共和国。
广场上聚集着许多鸽子,其它地方都没有,唯独广场上超级多,即便是广场四周,连鸽子的影子不曾见过。感觉就像是被驯养过的一样,哪儿可待,哪儿可行,清清楚楚从不越界,真是群有素养的鸽子。
不得不感谢Kevin有先见之明,早上在超市买的早餐,面包还留了一些,刚好用来喂鸽子。这里的鸽子一点都不怕人,胆子大的都敢上到手上来“虎口夺食”。
请叫我“鸽王”。
阿拉木图的升天大教堂,是阿拉木图城市的经典地标建筑,据说整栋建筑没有用一根铁钉,全是木质结构拼组而成的。1911年,阿拉木图城市发生地震,整个城市的南部区块都成为了一边废墟,唯有升天大教堂仍旧屹立不倒。几乎没什么损坏情况,所以当地信徒都一致认为是上帝给予它力量,教堂才得以固若磐石。
从这边的侧门进入教堂内部
教堂的内部,头顶和窗户是最有艺术感的~
哈萨克的国旗,误打误撞找到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就在潘菲洛夫长明火对面那栋白色的建筑。
民族乐器博物馆就在潘菲洛夫公园里面,一栋红色木质的结构便是,门票500坚戈,人民币7块钱。很难想象这个乐器设计的中间那个凹下去的是做什么用的?难不成是可以用来当作器皿的吗?或者说在户外奏乐累了后,便可以当作一个做饭的容器,把东西放进里面煮。其实也并非不可以,毕竟他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这种设计可以更加轻便多样性,既满足了日常生活娱乐也能兼顾饮食。
手风琴~
又遇见了这样的设计,我严重怀疑右边这个是用来打鸳鸯火锅的,他们几年前来就已经发明了火锅或者称之为大锅炖,但我没有证据!
这个更奇特,完全看不出它是个乐器,更像铲子,用来耕作的,难不成他们一边耕作,累了就停下来弹弹琴听听曲吗?十万个怀疑
这些乐器看起来起码是比较正常一些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风雅之物。
海上帆船,正在准备迎风起扬~
路过一个音乐厅
这辆特斯拉应该是我们这几天见到最好的一辆“豪车”了。
阿拉木图中央国家博物馆,门票要500坚戈,里面看起来大,实际可看的不多,但秉承着来都来了不看一下可惜了的想法还是进去瞅瞅,里面真的没啥看头~
独立纪念碑,碑高28米,顶部为高6米的金武士站在有翅膀的雪豹上的统治者,象征着哈萨克土地上的坚强的国家政权。碑脚四周有四座塑像,分别是“天上的智者”、“大地的母亲”和两个孩子,代表着共和国的历史和美好的未来,它们在一起组成的家庭则是国家存在和人类繁衍的基础。
哈萨克斯坦的油价,看的我们都想使劲踩油门,意气风发的说95加满。95的价格折合成人民币3.4元一升,92的价格在3.1元一升。
因为我们住的是公寓房,有简易的做饭家伙,刚好附近就有一个超市,就提议晚上我们自己去超市买点菜、肉自己做“简餐”。我们住的地方就是这个商场的后面,这个商场里面还有换汇的,出门去哪里都还是比较方便。
超市看着很让人喜欢,耳目一新
买牛奶经常看成是酸奶,一升差不多6块钱,经验就是先摇一摇听听声音。
这些生活物资大概花了2.2万坚戈,折合人民币大概在330块钱左右,大概是4个人3天左右的开销。这边超市蔬菜都是自己选自己拿去称重,选好蔬菜后根据上面的编码自己输入对应数字便可实现称重,也没有人在一边核实,只是到收银台这的时候,收银员会核对一下条码是否跟实物对得上。
蔬菜都是带土的,莫非是有机蔬菜?看着应该很好吃~事后果然是如此
羊肉牛肉是真的便宜,折合人民币20多块钱一斤
煎火腿培根~不专业的我,自告奋勇负责今晚的晚饭,只能看着来了,队友们的一致意见就是能吃就行,包容性太强了,太友好了,呜呜呜。
唯独这个菜—煎蛋,厨师我自认为做的还行,明显能感觉到这个鸡蛋要比国内的人造鸡蛋好吃香一些。原本我们另外一个小伙伴说想吃炒菜——番茄炒鸡蛋,这边的条件有限还是放弃了,尝尝西式的简餐。
简简单单的晚餐便做好了,除了煎蛋还稍微上点镜头,其它的菜就很一般了,比起中餐确实是各有风格(也是我厨艺不过关)。调料只买了盐,其他的也不知道买什么好。
最喜欢的菜,给它单独来了个特写。
附近没有早餐店,早上也是起来自己做,比起在外面吃相比,安逸舒适多了,选择性丰富。
看我们的冰箱,我们一般只有早餐和晚餐才是在公寓自己做,右上角那袋子便是牛奶,一袋子不到5块钱人民币,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堆蔬菜和一排鸡蛋。这边的无论是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口感确实很好吃,很甜咬一口便能闻到蔬菜甜甜的味道。
唯独庆幸的是今天出太阳了,第一天早上还是下着小雪,今天这个天气要是去升天大教堂,那可真是美到家了,可惜我们时间问题,今天上午去实弹射击,下午去大阿拉木图湖。
推开门便能看见雪山,天山山脉,山的那一边便是我们的祖国,伊犁大好河山。
阿拉木图市区实弹射击的地方好像只有三个,这边价格是8000坚戈20发子弹,54手枪,折合人民币120左右,据说国内的价格得去到300左右。这家店的联系人电话:+7701 513-58-77,具体位置我给忘了,可以打电话联系或者看一下照片上的地址看能不能找到。联系人是一位退休的女警官,中途休息的时候刚好她老公打视频过来了,估计是很少遇见中国人,把我们介绍给了她老公认识。更神奇的是她老公会说一些汉话,去过北京上海。
这家店是一家卖猎枪的店,里面有几十款猎枪,有兴趣的可以上去看看。
这个门里面就是射击场,我们一度以为我们来错了地方,这个咋看都像是个工厂仓库,恰好门口有人在抽烟,我们上去问了一下才确定这里面就是。
射击场位于一个地下,跟理想中的室外有点点失落,可能是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吧。
由于我们是新手,安全起见选择了手枪先找找感觉。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手枪,看着这个凶器摆在面前,开始有点紧张起来。为了保护射击的安全,还需要带耳机和眼镜。一定要戴好耳机,因为当子弹从枪膛射出的那一刻,世界都安静了。
教练在教我们一些拿枪、射击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就是这么一颗小小的子弹让人闻风丧胆
一开始以为给弹夹上子弹很轻松,殊不知弹夹的弹簧真的很刚,越往后越难压,得两个大拇指一起上,一把5发子弹,分四次完成射击。
现场捡到的一枚弹壳
前面两轮射击效果不理想,教练会选择让你走进靶场,离靶近一些进行射击,寻找一下射击的感觉和信心。我还是坚持在原地进行射击,当射中靶时,会有撞击的声音,空靶则是很清脆的响声。只有在第三轮开始才慢慢找到了射击的小技巧,枪口的准星要比实际要瞄准的点要高出一些,因为新手射击枪口很容易因为紧张在扣动扳机那一刻,枪口向下压导致严重脱离靶心范围。
从视频中能明显感觉到我的手在发抖。中途有个很危险的小插曲:第一轮射击,瞄了很久,但内心还是很紧张,迟迟无法扣动扳机,便想着先站起来深呼吸一下调整一下状态再进行射击,忘记把枪放在桌面上,教练看见后吓了一跳,赶紧一把夺下我手中的枪,把保险关闭,一再提醒我枪不能随意拿着,当时看着教练脸上那股惊慌的感觉,内心还是一阵阵后怕。
枪一入手,那沉重的感觉便让我吃了一惊,54手枪比想象中要沉重的多,双手握住时,还是会忍不住很紧张。尤其是用力扣动扳机,一声巨响萦绕在耳边,刚一开枪,那个声音把我吓了一跳,可能我的耳朵不习惯吧!后坐力也很大,要是没站稳容易重心向后倾斜,至于电影里看的那些单手持枪的各种很酷姿势,看看就行。队友开枪时,站在后面时不时还会听见弹壳跳出来的声音,站位没选对,还会蹦到脸上胳膊上,千万不要站在射击的右侧,弹壳就是从枪的右边弹出。再次吐槽一下马蜂窝的游记,视频没有声音,不然还能听见枪响的声音。
打靶效果,左边开始,第一个是伟伟的,第二个是Kevin的,第三个是我的,我最菜,哈哈哈。伟伟打中了一发10靶的,太厉害了(突然想起伟伟以前可是人民警察)。来打靶前,心情很激动很想体验一下电影中发哥端着AK扫射的快感,但打完后感觉没有想象中那种快感存在,有的只是沉默不语。本想再多玩一轮, 奈何要赶着去阿拉木图湖,便打了个车前往。路程差不多40公里,打车费只需要3800坚戈。
上山的过程,两边都是被雪覆盖着,春雪交融万物开始复苏。由于这几天下雪,前往山顶的路被警察临时管控,拦起来了不让车前往,只能步行,岗亭距离湖的位置还有12公里,我们一行四人意见上产生了一些分歧,茱莉娅便自己又打车回到了阿拉木图市区。我们一行三人抱着徒步上山的想法前行,伟伟试探性问警察能不能带我们上去,警察开玩笑说100美刀,把我们当冤大头了,不予理睬便埋头前行。开啥玩笑,当地平均工资就六七百美刀左右,一下张口就要我们100美刀。
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
第一次看见雾凇,很难想象。随着风摇摆,让我想起了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
我们的伙伴Kevin也是大呼太好看了,一路风景如画,今天也是难得好天气,晴空万里,似乎运气都站在我们这一边。考虑到离湖太远,我们商定徒步到下午3点钟必须要往回走了,因为还得去赶科克托别山的日落。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还是这个围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雪白外衣,巍然站立在那,准备迎接着他们的新年的到来——古尔邦节。
这棵树完美的诠释了雾凇形成的过程,背着风的另一面结成雾凇。
如果只看这张图的话,我们还真的以为自己来到了瑞士。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写道:“天空厌倦了光,把一切给了雪。”在瑞士的冬天,记得聆听雪的絮语。
我们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这个路标这,想着也无法到达阿拉木图湖了,遇见一位牧民,他说往右手边走有条小路也能到达阿拉木图湖,比大路要快,便走了一条小路探索,不走大路。
这条小路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天下雪,等过一个月再来走,也是一条徒步还不错的路线。可惜越往里面走,雪越厚,考虑到安全性我们便往回走了。
河谷的风景
阳光挥洒下的露珠
这些水管连接的就是大阿拉木图湖
惬意的牛马
意外发现一只狸花猫,不停的在朝着我们喵喵喵,还以为它遇见什么困难了呢,上前一看估计可能是因为饿了吧。
沙棘,没想到长得这么饱满,感觉要比喀什那边的还要好。
注意:打车去阿拉木图湖,返程打车基本上没有人接单,只能找下山的车问问能不能搭个便车,但是路边的车开价贼贵,有的甚至开价8000坚戈,我们直接无视,但往下走了快1公里,我们三个便有点后悔了,因为从这个岗亭走到下面景区大门,起码得走1个多小时。不知道这辆车叫啥,看着让人热血沸腾。
好巧不巧,徒步下山的路上,又遇见了那两位警官,在问我们要不要顺路捎我们下去,问了一下价格变成200美刀了,我们更不理睬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们说是跟我们开玩笑的,可以免费送我们去想去的地方,这太幸福了,呜呜呜,赶紧上车走吧。跟警官说送我们到总统公园就行,一上车拍了几张照片和视频想记录一下,结果被我们的警察叔叔要求删除了,怕我们宣传出去影响他们丢了工作。聊着聊着我们的伟伟便跟他们说他也是警察,之前在北京,跟他们也有共同语言,伟伟还特地给他们看了合影。最后顺顺利利把我们送到了总统公园,我们下车为了感谢警察叔叔,还是给他们塞了3000坚戈作为感谢,毕竟好几辆下山的车没有一个人愿意搭一下我们。
晴天,穿一身红裙子或者白裙子拍照肯定很仙吧,时间因素我们就在大门口这逛了一下就奔着下一个目的地了。
前往科克托别山山顶可以选择徒步上去或者坐缆车,缆车往返价格是3500坚戈,往返一起买比分开买划算。因为我们今天徒步了几个小时,加上肚子有些空空,便选择还是坐缆车。山顶不高,海拔也就三四百米,有时间完全可以爬上去。
这个就是缆车的入口,红色那个小窗口便是售卖缆车票的地方。
坐缆车上山途中,突然发现一栋很不错的房子,像是村里某位村长的豪宅,在周边确实也是数一数二的豪宅了。
电视塔在科克托别山的山顶上,最近都在维修,让围墙围起来了,不让靠近。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山上居然有个小型动物园。
这只“鸡”貌似看起来很好吃的杨紫
白色的孔雀,第一次遇见,感觉就是没有绿色的看起来那么有生气活泼一些呢。
山顶上没啥太多吃的,点了份披萨,坐等着落日。
前面这两张照片是用伟伟的vivo手机拍摄的,特地做了一个对比,真实的情况就是苹果的更加真实,真正的夕阳没有vivo手机的那么绚烂。
放眼望去,整个阿拉木图没有多少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栋栋小屋。这个也就是为什么这座城市非常受人喜爱,很有生活气息。
阿拉木图的夜景,没有那么多无数的高楼大厦,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每一扇窗户都反射出最朴实的灯光,尽管如此,它依然能照亮每个人的梦想。
缆车下来后,前往附近一个地铁站的路上就会经过这座音乐厅,气势磅礴,坐在里面听一场古典音乐会也是一种享受。
哈萨克斯坦旧都阿拉木图只有一条地铁线共9站,地铁站入口不太显眼,抬头看到红色M字母标识,确认这就是地铁站,体验一把“下班”坐地铁回家。
阿拉木图地铁一票制,坐到哪都是这么多钱,反正也没几个站,80坚戈一个人,好有新意的售票机。
或许也是为了战备考虑,阿拉木图地铁挖的很深很深,据说当时是苏联是为了防核打击而设计的,专门用来存放导弹的。光从地面坐扶梯到地下就需要三四分钟的时长。不禁想起一句小品台词:这是通往成功人生的天梯啊!
阿拉木图地铁站内装饰虽没有塔什干地铁的的复古与华丽,但也绝对有自己的特色。主打巧克力色,配以瓷砖几何条纹和图案,显得十分庄重。轨道与站台之间隔着厚厚的“城墙”,乘客们穿过“城墙”上的“城门”上下车,很有意思,也很有穿越的感觉。
有一种在北京坐1号线的感觉
今天是我们在阿拉木图的最后一天了,收拾好东西准备前往火车站,坐火车前往新首都——阿斯塔纳。好有历史感的火车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邮局一样。没有想象中的人来人往与喧嚣,每个人都很安静的拎着自己的行李直奔目的地,不做任何停留。
广场前的小花圃,满地的鲜花
进入这个车站丝毫感觉不出来这是中亚第一城市——阿拉木图的火车站,没有任何检票窗口、闸机。原来这边坐火车是不需要检票的,甚至连车票都不需要打印出来,过安检进来后,自己根据火车发车时间点,拿着行李直接进入站台准备上车。更让我惊呆的事还在后面~
在车站等车时,遇见一位“本地人”,他主动上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初见时我们都以为这位老哥是哈萨克本地人,五官明显有着混血或跟当地人很接近,原来老哥是上海人,这次是一个人背着包出来旅行。真是缘分,恰好他也是去阿斯塔纳,还是在同一个车厢。
站台这里还有些许小商贩,在一边摆摊
跟列车员来个合影
看,这个就是我们预订的一等座,折合人民币在300左右,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非常感谢茱莉娅帮我们预订的车票。
车厢旁边就有一个休闲吧台,看见一位小哥哥在看书,看来也是一位非常热爱看书的,看的聚精会神。
应小伙伴们的要求,给他们打上了马赛克。
火车平均时速在80左右,可惜到达巴尔喀什湖的时候是晚上9点多了,没法领略火车从巴尔喀什湖边经过的美景了。
上火车之前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牌玩斗地主,打发一下时间,哈哈哈,我输的最惨~
火车中途停靠,因为我们斗地主正在起兴阶段,还是老哥下车买了一条巴尔喀什湖的烤鱼,说比较有名特地买来尝尝。在吧台点了一些吃的和上午在阿拉木图大巴扎买的一些甜品,当作我们在火车上的晚餐。这个鱼吃起来倒没吃出什么特别之处,应该是烟熏的,非常感谢老哥给我们买的烤鱼~巴尔喀什湖在西汉、唐朝、清朝都是属于我国的领土,可惜18世纪中,沙俄强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44万平方千米领土被沙俄纳入领土版图。
今晚我们一个搭子:茱莉娅,无法忍受我们现在做什么都是没有计划性的提前安排,便来找我们沟通。问接下来的安排是怎么样的,明天住哪里,Kevin说等明天到了再定,现在火车上没什么信号。可能是大家理念不一致,我们三挺喜欢这种感觉,没有提前规划都是差不多快到了再考虑去哪里玩,住哪里,但茱莉娅觉得这样的行程太没有安全感了,她无法接受没有安全感,大家因此产生了一些分歧,最终在一顿争吵中大家决定分道扬镳。
清晨6点多马上快到达首都——阿斯塔纳,火车外的日出非常好看,漫天的霞光如同是倾盆而下的光雨。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块光焰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移动。
早上伟伟发信息给我,让我来他们房间坐会,说茱莉娅想跟我聊聊。到了他们车厢后,我当时没有想到她想找我聊是想让我再挽留一下她,但奈何我也对昨晚她说的话还有些生气,觉得大家既然各自有想法,分开就分开吧。我也没主动再提这件事,也是事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时候,伟伟说起我们太让茱莉娅失望了,她没想到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说挽留她的话。可惜了,从新疆出发4个人一起,还没几天团队就有一个人要离开自己行动了。
首都阿斯塔纳明显要比在阿拉木图冷多了一些,可能是越靠近俄罗斯了吧,遍地的雪还未消融,寒气逼人。
到达住宿的地方是早上8点左右,这份早餐一个人6块钱,饼不错有麦香的味道。
这个就是我们住宿的宾馆,双人间1.2万坚戈,折合成人民币180元左右。环境一般,但房间干净宽敞。
阿斯塔纳,一个极其严寒的城市。一年6个月都是冬天,气温可最低至零下40度。打车前往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三四公里,清真寺附近还有好几个国家的大使馆,这个清真寺适合阳光弱一点的时候来拍照,可以进去参观。
可惜我们来晚了,没有赶上他们的新年,今天是穆斯林的新年,古尔邦节,会在这些清真寺门口摆上很多吃的免费让大家吃,等我们到的时候连个果盘也不见了,估计得早上六点多过来应该能赶上。又偶遇一位新疆夫妇,他们是20年前就已经移民来了这边,看见我们也是很高兴,问我们是从哪里过来的,能看的出来他们对这边的生活非常满意。哈萨克真的非常多新疆人在这边生活和工作的,毕竟是同根源同民族,语言文化认同感比较一致,加上在这边没有那么多限制,不像在新疆对他们本地人管的非常严。
利用停车场的一滩水给它来了一个倒影。
独立广场伊莱纪念碑,91米的高度象征着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年份。底座上是5米高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青铜雕像,他自苏联时期起就一直担任哈萨克斯坦的统治者,阿斯塔纳成为首都也归功于他。纪念柱顶端展翅的镀金大鸟是哈萨克传说中代表幸福的神鸟“Samruk”,由哈萨克艺术家斯马古洛夫设计、中国河北生产,再至北京运至阿斯塔纳,于迁都十周年时面世。
哈萨克国家博物馆,买票的时候分成两种,一种是不含黄金大厅,一种是包含,价格具体多少有点记不清了,我们原以为黄金大厅很值得这票价,结果大呼不值,建议不买含黄金大厅的,票价不是一般的便宜。
好可爱的石像
黄金大厅的入口,原以为看这入口这么壮观,黄金大厅肯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事实证明,还是不要有什么期待。
黄金大厅就寥寥几件不起眼的黄金首饰
我还是很财迷的~
博物馆三楼居然有个美食馆,里面有学生还正在上课
分享个闭坑经验:哈萨克斯坦的博物馆看个人想不想看,如果不是很感兴趣或者非要看的话,个人建议可以找个其他地方多看看。博物馆里头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文物,很鸡肋。
昨天一整天的舟车劳顿,也没怎么睡好,加上阿斯塔纳的风真的很大又冷,一上午都在走呀走,把我们饿的不行,在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比较高档的西餐厅决定改善一下伙食。点了份烤羊肉,很嫩味道还是很不错,这一份羊肉价格是22990坚戈,折合成人民币348了,算是我们吃的最奢侈的一个菜了。
还点了一份披萨,价格是4490坚戈,人民币价格68,跟国内差不多。
红茶很好喝,我一连喝了五六杯,不停的让小姐姐帮忙续杯,后面续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哈哈哈。不过这里的小姐姐服务态度是真的很好,当时应该给这个小姐姐拍照留念一下的。
可以刷银联银行卡结账,算上10%的小费,这顿饭人均120人民币,吃的心满意足,看着外面烈日炎炎加上昨晚没怎么休息好,便打算回宾馆睡会,四五点再出来活动。
下午5点多再来拍了一下,感觉要再晚一点来夕阳余晖撒下的时候会更好一些。
和平金字塔被誉为阿斯塔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城市地标建筑物。这座高62米的金字塔外墙以不锈钢网格和淡灰色花岗岩嵌入物为覆面。塔内建有音乐会歌剧厅、会议厅、展览画廊和温室。所有房间由各式图片、雕塑、绘画组成,构建了犹如宫殿般美妙的世界。
河面上还结着冰层,对面那个尖尖圆圆的便是总统府了。
推荐在这个机位拍落日
阿斯塔纳及其前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当时沙俄政府在此设立定居点。这里的现代化建设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城市被命名为“垦荒城”,1992年更名为“阿克莫拉”。哈萨克斯坦历史和文化界对“阿克莫拉”这个词儿有三种解读方式,分别是“白色圣地”“白色坟墓”“白色奶城”。从这三种解读方式可以看出,这里在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物产丰富,但自然条件异常艰苦。现在,中国记着习惯把阿斯塔纳叫“冷都”。这里冬夏两季的温差超过了80摄氏度。可以说,不管是冷还是热,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觉。
总统府样子类似美国白宫,但它安上了一个伊斯兰风格的蓝色拱顶,上面还有金色的尖塔,跟哈萨克斯坦的国旗配色一致。
阿斯塔纳中央音乐厅(Kazakhstan Central Concert Hall)又被称为「草原之花」。音乐厅的外立面由蓝色的玻璃幕墙交错组成,形似一层层包裹起来的花瓣。
这便是阿斯塔纳的行政大楼,行政大楼由“大金筒”分别向南北延伸开来,白色外墙、金色窗户对比鲜明。这两段漫长的大楼大概是阿斯塔纳最用力过猛的建筑,道路和阳光都只能从其下洞开的拱门穿过,窗户也闪烁金光,着实富丽。
推荐这个位置拍照,出片好看,可惜我缺个模特。
拍出了一种星空的感觉
最突出的就是阿斯塔纳的地标,巴伊杰列克观景塔,晚上9点前关闭登塔,要想看阿斯塔纳的远景需要早点去,可惜我们到的时候将近9点,不让我们进去了。景塔高约105米,上端有个直径为22米的黄色球体,重量近300吨。还有地下室,水族馆,画廊和一个小咖啡厅。直达电梯将游客送到86米高的全景大厅,在这里可以360度俯瞰整个城市美景,只是美景因球体自身颜色因而被附了一层黄色滤镜。
附近随便找了一家快餐店,打算打包回去宾馆吃,因为上海老哥下午没跟我们一起出来,刚好带回去大家一起吃。今晚特别想吃炒面,尤其是新疆的盖面~
哈哈哈,中午还剩下的披萨羊肉都打包回来了晚上吃。
没有一次性筷子,只能用这个当筷子了,真考验人的技术。今晚是我特别想吃炒面的一次,可惜这边没有找到像新疆那么好吃的油泼肉盖面。
努尔阿斯塔纳清真寺是中亚第三大清真寺,高63米,可容纳5000人。清真寺看多了确实容易疲劳。
偷偷的在内部拍了一张照片,看了那么多清真寺后,觉得清真寺的设计者还是很懂美的艺术。
路上偶遇送外卖的,真佛系呀,一点都不着急。
这个就是可汗之帐,外面看着很小,进入里面后感觉还是非常大的,足有150米高,灵感来源是哈萨克人游牧时的家——毡房。因此,这座诺曼·福斯特在阿斯坦纳最杰出的作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帐篷”。
在商场里面逛了一下发现有些东西卖的还是要比国内贵,逛累了尝尝当地的冰淇淋,300坚戈,开心果味的,也是之前去土耳其吃过一次开心果味的后便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凯旋门
路上我们找了几个人打听哪里还有古尔邦节,想去现场感受感受一下,顺便蹭蹭吃的,有人给我们推荐这边说是有,结果我们兴致冲冲过来后附近转了一圈都没找到,只能又来商城里面逛逛。
进入商场后,惊讶的发现哈佛居然在这有展台,太高兴了,上来瞅瞅。问了一下旁边展台的保安对这辆车的看法,结果他来了一句:这是一辆非常昂贵的车。因为折合成人民币是在17万左右,据悉他们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好像是在三四千人民币左右,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小米旗舰店,哈哈哈~13pro折合成人民币在1万1左右了,国内512G的价格在差不多6300左右,足足贵了差不多一倍。
阿森普辛东正教堂,离我们住宿的地方只有不到1公里,刚好看完这个教堂就可以回宾馆收拾东西赶晚上9点20飞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了。
与天主教堂不同,东正教堂里极少有实体雕塑,大多用色彩浓艳的圣像画来装饰。因为处处标榜正统的东正教依照拜占庭艺术的传统制定了严格的圣像画画法规定:所有的圣像都必须是平面图画,无须画出立体感,也不要深度和阴影;对于每一位圣人,从脸型、五官、胡子、发型、衣着、配饰、姿势到与之相关的传说题材如何表现、光环附近的圣名是否可以缩写都有着详尽的标准,比如:圣母的披风一定得是深红色的,而耶稣一定要穿红色长袖衫外带蓝色披风。
偶遇茱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