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老婆两个人,从2023年8月7号开始的赤峰自驾游一共四天时间,写下三篇游记。
第一篇:赤峰之红山公园——翁牛特旗之玉龙沙湖——梵宗寺
@https://imfw.cn/l/319727399
第二篇:热阿线——黄岗梁——阿斯哈图石林@https://imfw.cn/l/319727407
第三篇就是本篇:达达线——达里湖南岸——乌兰布统
这篇游记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自驾游的最后一篇了,赤峰游完之后,将从乌兰布统经过河北省承德市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进入河北省继续自驾游。
在赤峰的这几天真是凉快的很啊,的确是避暑的好地方,期待河北之旅也能这么凉爽。
下面这两个图是热阿线和达达线的路线图,还有路线沿途的风景区标注,先了解一下可以更明白的看游记。
今天是2023年8月10日的早上,我们从昨天宿营的阿斯哈图石林南门停车场出发,来到从达里湖到阿斯哈图石林的这条风景旅游线“达达线”的终点。
因为达达线的0公里起点在达里湖那边,我们拍照的这个里程碑虽然现在被另外一个道路编号覆盖了,但还是能隐约的看到原来的“达达线”和13?的字迹。
唉……这么著名的一条旅游线,就算是有变动,里程碑也不该这样处理啊。
达达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全长135公里。
起始于达里湖,和“热阿线”一样,终结在大兴安岭的南端,著名的阿斯哈图石林。
“热阿线”和“达达线”在阿斯哈图石林附近有一个交叉点,没有刻意去寻找。
我们今天自驾等于是从终点向起始点倒着里程碑行进。
和老婆两个人先在这个里程碑打卡拍照一番,今天都有着兴致勃勃的好心情。
看我穿的这身衣服,就这昨天晚上起来拍星空银河还瑟瑟发抖呢,差点冻死在八月的草原之夜。
我们今天的行进路线主要是在贡格尔草原中穿行。
其间要经过“白音敖包”沙地云杉风景地带。
最后到达“达达线”起点达里湖,我们这次选择去达里湖南岸游览,因为达里湖北岸主要是观鸟、拍鸟、看华子鱼洄游,现在过去北岸季节不适合。
相比较南岸现在更适合一般游客旅游观湖。
虽然只隔着一个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达达线”这边的草原,明显比“热阿线”那边的草原颜色略带了一些枯黄,看来秋天先到了这里。
路上路过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草原上有很多黑色或黑白相间的鸟类,乌鸦?不确定是什么品种。
虽然现在这里没有风吹草低的景象,却一样可见到牛羊满地。
一路上我播放最多的歌曲就是那首: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水青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
毡包就像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
春光万里美如画
“达达线”同样浓缩了内蒙古草原风景的精华。
除了有世界上唯一的原始“沙地云杉”风光带。
在沿途一望无际的贡格尔草原上,还有成群的牛羊和骏马悠闲地吃草、嬉戏,弯曲流淌的清澈河水与蓝天更是相映成辉。
特别是那笔直带有起伏的公路,最终延伸通向地平线,令人有着无尽的遐想。
进入白音敖包沙地云杉风景地带后,来到“白音敖包”景区门口打了个卡。
因为“白音敖包”神山又不能随便上去,在景区外就可以拍到“白音敖包”神山,不想耽误时间就没有进入景区。
景区内的云杉母树,从看到的路边小树想象一下算了,哈哈……
“白音敖包”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富饶的山丘”。
下面的图片就是沙地云杉树林,不过这些都是人工栽培的育林区。原始云杉母树都在景区里面,长的非常粗壮高大。
白音敖包是克什克腾旗五大敖包之一,也是贡格尔草原上蒙古族祭祀的圣地。
白音敖包是克什克腾旗级别最高的敖包,也称海日罕,被蒙古族人称为神山。
景区内的沙地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也是这片草原上的旗帜树种,由它组成的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罕见的,被学术界称为“沙地云杉生物基因库”,对于研究植物变迁具有重大科研价值。
当地的牧民称之为“沙地神树”、“草原上的绿宝石”。
它也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片原始沙地云杉,也是我国云杉母树繁育基地。
“白音敖包”神山就是下图中这个远处的山。上面有一个“敖包”名为“白音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
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离开“白音敖包”后,一路上的草原中有很多可以骑马游玩的地方,参加的游人不少,特别是带着孩子们出来的家庭,更是乐此不疲。
要想进入草原里拍照,一定要在那些开放的景点里,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
路上时不时会有这些当地“土著”悠闲的在公路上散步,开始还很有兴趣拍几张照片,次数多了就有点捉急喽,这时候耐心很重要,哈哈……
注意:“达达线”通往达里湖南岸的最后十公里左右路程,路面都是炮弹坑,会颠的你怀疑人生,也会怀疑是否走错路了,这时候要相信导航,马上就会到达南岸景区。
达里湖蒙古语叫“达里诺尔”,蒙古语“诺尔”就是湖的意思。
达里湖分为北岸和南岸两个景区。
我们来的是南岸景区,也没有看到景区的大门,直接就干到售票处买票。
游览顺序最好是先坐景区交通车上“曼陀山”去看达里湖全景,然后再下来去湖边游览。
“曼陀山”上的这两个大风车是拍照的好景搭,山上景点不多,今天把大风车拍了个够。
站在山顶远远的拍一下达里湖全景,可惜手机在中午这样的光线之下,拍出来的效果太一般,天际线和湖水水际线模糊在一起,肉眼很难分开,就算是另一种“水天一色”吧。
达里湖也叫“达里诺尔”,蒙古语“诺尔”就是湖的意思。
蒙古语“达里诺尔”译成汉语就是“大海一样的湖”。
站在曼陀山上看达里湖,就如观海一般,这个“观海”石碑,是达里湖南岸曼陀山上最重要的打卡景观,必须多拍几张。
拍完石碑,继续拍达里湖,这次把人加进去,老婆的衣服颜色挺出彩。
拍了达里湖,又转过来拍大风车,反正就这么几个景观,等车期间闲着也是闲着。
老婆给我设计的和大风车合影造型,拍出来还是挺有意思,真满意。
轮到我给她拍时,怎么摆都无法满意,直接被教训啦。
在这里还录了一段视频,记录一下。
在山顶上还遇到两母女是从达里湖南岸景区外爬上山来的,虽然节约了门票钱,但看样子也挺辛苦,想坐景区交通车下山去,听说我们是在下面买好的车票,又纠结的很,看她们这样子也挺累,不值当。
交通车循环往来很快,下山后就步行进入景区去往湖边。
这里还有一个克什克腾旗的旅游主题路线推荐宣传栏,喜欢的可以了解一下。
通往达里湖湖边的木栈道挺长,走走拍拍,还给曼陀山拍一个远景。
湖边的情景也拍了一张远景,好像除了游船也没有什么设施。
来到木栈道架在湖水上的部分,在曼陀山上看达里湖,湖面天空还是混沌沉沉,整个湖看起来雾蒙蒙的。
而现在,它的那种淡淡蓝色令人有点沉醉,湖水和天际线远远的清晰可见,感觉到了达里湖的浩瀚宽广。
到达里湖来观光该看什么?决定着你对达里湖的最终印象。
达里湖是低浓度盐水湖,呈海马状,为封闭式半咸水湖,湖的周长有百余公里。
眺望连着天际线上的湖水,不禁心有感叹,这真不愧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内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
达里湖也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其他两个天鹅湖分别为江西省的鄱阳湖和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湖),观鸟主要是在达里湖北岸景区。
达里湖的铭碑是必须要来个标准游客照的。
一个不过瘾,那就拍到满意,好在游客不是特别多,能尽兴。
老婆又下水去玩了一会,感受一下达里湖水的气息,沾沾达里湖的福气。
离开湖边之前,看到铭碑前没有人拍照,又麻烦别人拍了两张,看这效果真是麻麻滴,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啊,哈哈……
最后一定要尝尝达里湖的特色美食烤“华子鱼”,味道真香。
注解: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随着达里湖湖水的解冻,成年的华子鱼开始向上游的淡水河道洄游产卵,到达那里生儿育女。
因为达里湖周边是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所以华子鱼成为鸥鸟们的盛宴。
集中洄游的时间里,数量庞大的鱼群,可以帮助它们补充体力,完成迁徙。
每当夜晚时分天敌退去,华子鱼会加快洄游速度,它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产卵之地。
羊胡草靶正是理想的产房,可以把鱼卵附着。每年渔场的工人在洄游的河道中铺设大量的羊胡草靶,帮助华子鱼完成产卵。
华子鱼不仅是秘境之地原生态的天然物种,更是当地生态和谐共生的一部分。
这种逆流洄游的生命之旅,也是赤峰一道震撼的自然奇观。
华子鱼洄游最佳观赏地点为达里湖北岸河口,最佳观赏时间为5月份,最佳时机为连续2天气温相对较高晴朗天气。
离开达里湖去往“乌兰布统”,一路上牛羊经常堵车,看来天色接近徬晚它们也急着回家哪。
我们进入了乌兰布统大景区,首先到的是“红山军马场”的地盘。
正是夕阳西下时分,今天的天气下,夕阳就像一个颜色淡淡的小“咸蛋黄”。
注解:乌兰布统草原因为清朝康熙皇帝曾在这里大败噶尔丹而闻名于世,清朝初年的乌兰布统一战,稳定了祖国北部边疆,奠定了清朝大一统江山的基础。
乌兰布统草原现在之所以能成为旅游胜地,让人慕名而来,主要是夏季的草原,百花盛开,蓝天白云碧草,加上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气候凉爽怡人,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进入秋季,草原上的植物五彩斑斓,流光溢彩,就好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
除了普通游客,更是吸引众多的摄影人一次又一次的前往追溯他们的光影世界。
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红山军马场”厂部所在地红山街。
红山军马场属北京军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
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
南与河北省赛罕坝机械林场接壤,北与浑善达克沙漠为邻。
乌兰布统为蒙语,译成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红山军马场由此而得名。
来乌兰布统旅游推荐住在红山军马场,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镇子了,住宿餐饮非常发达。
住在红山街及附近就可以,步行逛街、餐饮、娱乐都很方便。
内蒙古自治区的“盟、旗、苏木”都是行政机构名称,苏木下面还有“嘎查”,“嘎查”在蒙古语为“社区”或“村”的意思。
“苏木”这个名称,在蒙古语里为“高于村的单位”,也就是“乡”或“镇”的意思。
红山军马场所在地现在就是一个苏木,叫“乌兰布统苏木”。
安排好住宿后,上街去吃饭时顺路来“红山军马场”厂部大门拍照打卡。
晚餐,老婆选择的是这家位于红山南街的“草原印象”酒家,点了一个套餐,里面的主菜是烤羊排,还有一个当地特色的凉拌山野菜,一个炒包菜,一壶蒙古奶茶,主食是大米饭。
烤羊排是真真好吃,凉拌山野菜解腻正合适,绝配。
吃完晚饭出来,天色已暗,红山南街和红山中街及周围的街道正是人声鼎沸时,各家酒楼灯火辉煌宾客如云,好不热闹。
在路边买了一个当地小西瓜,倍甜、皮薄。就是价格有小贵,5元/斤。
晚上没有去看“乌兰布统之夜”晚会,早早睡下,看今天这客流量为明天的乌兰布统景区游玩暗暗担心。
第二天早上,来这里最火的“老蒙古肉饼”店吃早餐。
到了门口就感觉到这家店的阵仗之大,各种加工制作摊位直接摆满一院子,屋里也是流水席一般排队自助取食结账。
不过忙而不乱,很快就能安坐下来品味蒙古特色的早餐。
我们拿了一碗羊杂汤、一碗蒙古酸奶、一碗蒙古奶茶、、一个大的老蒙古肉饼、一个煎玉米面饼、一个凉菜拼盘,量还是可以的,足够两个人吃的饱饱。
本来计划在乌兰布统景区游览一下“影视基地”,“将军泡子”、“滦河源头”等景点。
据说,近年来在乌兰布统这里摄制了60余部影视剧,其中《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等大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墨宫》、《东归英雄传》、《雪山飞狐》、《成吉思汗》、《三国演义》、《狼袭草原》、《贞观长歌》、《直奉大战》、《血泪情仇》、《六个梦》、《昭君出塞》、《遥远的布尔特》、《寂静的哨所》、《采桑子》等多部电影电视剧外景也是在这里摄制完成的。
到这里拍摄部分镜头的影视及广告、专题片,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乌兰布统还是中外闻名的影视拍摄基地,素有“草原电影城”的美誉,影视界把这里称为露天影棚。
影视基地每拍一部影视剧就将一块石碑放倒在草原上,很多游客会围在石碑旁数着影视剧的名称并拍照留念。
这里也是拍摄日出和草原流雾的最佳地点之一。
乌兰布统影视基地也是我们此行最想打卡的地方。
可是早上到了景区入口一看,进去的车流绵延不绝、拥堵不堪,只好舍弃这里,果断调头直接去“滦河源头”,那里是内蒙和河北交界处,看完就可以直接进入河北省承德市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开始河北之旅。
放弃影视基地这个景点很是不舍,可是旅游中有的时候很难事事美满,只好用台湾林玄清的那句:
“常想一二,不思七八。”来安慰我自己吧。
看来这里不愧是北京的后花园啊,学生暑假期间一定要谨慎前来。
现在我们变成了逆车流而行,一直到“滦河源头”的路上都是这种情景,看来今天这个决定是对的。
来到滦河源头景区,这个景区还是属于赤峰范围,在前方河北省内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他们的滦河源头景区叫“滦河神韵”。
滦河源头的河流又名“界河”,即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蒙语又名“吐力根河”。
“引滦入津”工程让国人对滦河印象深刻。
景区不大,进入景区先和滦河源头铭碑拍几张打卡照。
有人说:说这里是源头,也就是个大概,在这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你要真正找到滦河源头那股水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也很是困难的。
所以,在这里立两块“滦河源头”的石碑,咱们也不要太过于较真,旅游有的时候也需要难得糊涂一下。
不过,当地有传说“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认定这里是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这样他们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立碑收费了,哈哈………
又到湿地上的栈道游览一圈,就急急忙忙出来了,看到这么多游客往这边来,又不知前路情况如何,想快点离开这个人满为患的乌兰布统景区。
出了景区后,又在两省交界处的克什克腾旗界碑拍照留念。
至此我们的赤峰自驾游就结束了,下面将进入河北省之旅。
一进入河北省承德市地界,就是“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著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再走不远就是“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起点,这也是我们此行河北省的主要游览路线之一。
河北省的游记咱们接着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