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老婆两个人,从2023年8月7号开始的赤峰自驾游一共四天时间,写下三篇游记。
第一篇:赤峰之红山公园——翁牛特旗之玉龙沙湖——梵宗寺
@https://imfw.cn/l/319727321
第二篇:就是本篇:热阿线——黄岗梁——阿斯哈图石林
第三篇:达达线——达里湖南岸——乌兰布统@https://imfw.cn/l/319727335
先看一段视频预热一下。
下面这两个图是热阿线和达达线的路线图,还有路线沿途的风景区标注,先了解一下可以更明白的看游记。
在林西县8月9号的早上,起床后就来到当地的人气早餐店“安达奶茶”吃早餐。
人特别多,找位子时动作要快,姿势要帅。
对店家的服务别要求太高,生意好的这种店都是那样,还好旅途中我们要求不高,自然感觉挺顺心。
必点的“大锅奶茶”,这个量有点大,味道却真是一级棒,一般两个人根本无法喝完,又没有小份供选择,也无法打包,不过好在我们两口子不是一般人,哈哈……
记得哈,奶茶锅烧开以后,要多煮一会味道才能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美味是要耐心和时间的哦。下面的图就是还没有煮开锅时的奶茶状态,还都是半凝固形态,记得一定要多煮一会就是了。
今天之后的一路上都在心心念这个奶茶味道,那真是回味无穷啊。
蒙古果子,没有一般油条那么蓬松,口感比较肉实。
蒙古牛肉饼,这个比较实在,肉馅厚重、稍咸,但是饼皮筋道,好吃。
这个饸络面的味道太一般般,之所以点它就是我不顾老婆劝阻,非要想尝尝这里的饸络面是啥味道,结果被老婆温柔笑讽,这个真心不推荐。
谨记谮言:出门在外,多听老婆的话不上当。
经过耐心等待,奶茶煮好了以后,我们两口子把奶茶你一碗、我一碗使劲喝,你看这不是差不多见底了吗?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事,我就问你们服不服?哈哈……
吃完早餐,沿着国道G303向热阿线起点热水塘镇出发。
途中经过这个叫“宇宙地”的收费站,名字霸气的很吧,网红点哦。收费15元,内蒙这边有一些国道也收费。
到了热水塘镇,在镇子里转了一圈随便看了看。
热水塘温泉为地热水温泉,至今开发利用400多年,水中含人体所需或对疾病有疗效的47种化学微量元素,水温在83摄氏度左右,清康熙曾驾临热水温泉沐浴,九世班禅也曾在此沐浴讲经。
该泉现已列为全国十一个甲级温泉的第二个疗养温泉。
热水塘镇不但是一个温泉小镇,也是自驾网红公路“热阿线”的起点,这里的住宿、餐饮都很发达,但是这个季节里价格实在是不实惠,这就是我们昨天住林西县的原因。
林西县离这里三十多公里,国道很好走,昨天玩完“玉龙沙湖”到林西县住宿也顺路,林西县的美食也能满足咱们的要求。
下图就是我们在林西县住的酒店,这个季节二百多块钱一间房,条件挺好的了。这种条件在热水塘镇得乘上三倍才行,当然在热水塘可以泡温泉,我们没有泡温泉的需求,所以选择了实惠。
今天再从这里出发游览“热阿线”并没有多走多少里程。
“热阿线”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起点热水塘镇,终点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景区。途经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穿越黄岗梁U型谷,整个路程以森林、高山草甸为主,全程约80公里。
找到“热阿线”起点0公里处,这里属于一个叫“很黑村”的范围内,在0号里程碑拍几张照片留念。
旁边有一个导览图,原来“热阿线”也是属于中国北疆风景大道的一部分。
从0公里处出发到不远处就是“很黑村”的所在地,这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赶快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然后就继续走。
他们墙上的口号是:
很黑不黑,网红更红。
宇宙烧烤,很黑烤场。
村口的这块石碑上有关于“很黑村”的历史介绍,本来想了解一下,但是那半文言半繁体的语言和字体看起来太费劲,干脆略过啦。
写这个介绍的人是咋想的啊?你这不是闹吗?
又是谁同意把这种文字刻上去的呢?他又是咋想的呢?
正所谓:一般人干不了这种事,咱们一般人也看不了这字。
这一路上“中国北疆风景大道”的标志无处不在。
一路上缓缓爬坡,很快就到了第一个重要景区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山脚下就是“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大门。
现在这个景区已经废弃,或者说是现在免费开放了。
在原景区大门处还保留有一些介绍栏和人工雕塑,很多游客也会在这里打卡。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大兴安岭山脉,横亘几千里,它如同一条巨龙,昂首翘尾,形成北低南高的气势。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脚下,总面积300多万亩,这里林深草茂,隐天覆地。
园区内由黄岗峰、木叶山、阴山、圆圆蛋子山、巴更萨刺、巴彦哈刺等27座山峰组成黄岗山脉,本地称“黄岗梁”。
黄岗梁茫茫林海,林深草茂。它地处蒙古植物、华北植物以及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富集天然原始森林85万亩,极具生物多样性。
林草中四十余种名花异卉,五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遍布群山,林中盛产蕨菜、金针、蘑菇等二十余种山野菜。
山谷间山梨、山杏、山里红、稠里子等野果次第丛生,素有“花果山”之称。
这里山高林密,有上百种野生动物和野生鸟类,獐、狍、豹、狐狸、野猪等野生动物出没于山谷之间,山鸡、黑禽鸡、木鸡、沙鸡、毛腿鸡等山禽和百灵鸟、画眉、杜鹃等珍贵鸟儿飞鸣于林间沟壑。
看完公园继续往山上开,一路上可以拍拍景色,回头拍一下上山的公里也是挺有意思的景观,这也就是著名的黄岗梁U型山谷。
看到17号里程碑就快到山顶了,从这里开始有一些视线开阔的观景带了,路边停车要注意安全。
和老婆两个与黄岗梁的U型山谷合个影,照片里无法体现出U型山谷的壮阔,只有当你人面对它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那种有容乃大的气势。
从17号桩再往上一点有一个比较大的观景平台,这里有小型停车场可以在这里停车,然后在附近的平台和环形栈道上游览拍照。
再往上走不远就是黄岗梁公园最高峰了,这里也有停车场,可以好好玩一会。
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
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绵延1200多公里,西南岭缘止于西拉沐伦河上游北岸。
大兴安岭北接蒙古高原,南邻七老图山,横亘
克什克腾旗东北部,旗域内总长约170公里。
沿道路西侧木栈道漫步至山顶,便可一睹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的风采。
黄岗峰海拔2034米,登临黄岗峰极目远眺,大兴安岭象一条巍峨起伏的巨龙,腾空直奔西拉沐沦河畔,巍峨险峻,气势恢弘。
而丘峦迭起,峰拔林密,更象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卷林海,气势磅礴,故而称之为“冰谷林海”。
因此民国诗人王枢曾有诗云:“寄语愚公移不得,天然东北小长城。”
顺着木栈道而上,一直绵延通到最高峰。
栈道和两旁的草地里都是拍照的好地方,游客们忙的忙、望的望、逛的逛,不亦乐乎。
顺着栈道一直向上,在接近最高点处给老婆拍几张照片,有没有一点她在天上飞,我在地上追的感觉啊?
咱也拍几张纪念一下,姿势不重要,地点才重要。
正所谓是:
脚踏黄岗峰,
放眼兴安岭。
玩够了,从山峰北坡开始下山,上山的方向是南坡。
路上会经过“黄岗梁林场”,现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休息、餐饮、娱乐聚集地了。
这里有自驾营地,还有一个小型水库。
再往下走就逐步进入山地草原地带了,路边开始有了一些牧民放牧的马儿。
虽然离的很远,老婆也兴致勃勃的拍个不停,嗨……看你能幸奋多久?这才都是刚开始啊。
热阿线,浓缩了内蒙古风景的精华,沿途随处拥有的都是最经典的电脑桌面背景,风光旖旎美如画。
这样的自然美景让人不禁遐想,究竟是怎样心灵手巧的仙女,才能织出如此绝美的锦绣山河画卷。
又到了一个“查木景区”,这里有一些骑马、烤肉等娱乐、餐饮项目,主要是这里的公路有些U型公里的样子,拍照片的人很多。
一路上走走停停,玩玩拍拍,那进入草原地带的兴奋劲一直没衰减。
在最美热阿线上随心漫游,两侧的丘陵此起彼伏。在开阔笔直的公路上尽情驰骋,让人渴望引吭高歌。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精美诗句,在这里就是随处可见的普通场景。
老婆想和小牛犊亲近一下,可是人家根本不给面子啊,扫了她的性喽,哈哈……
到了一个叫“乌布拉格”的驿站,进来上个卫生间,结果在驿站旁边看到羊群,赶忙过去拍一通。
天空苍茫无边,草原茫茫无际。
成群的羊群就在眼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也又一次展现在面前,在这样的绝美景色里,一切词语都会显得那么单薄和寒酸。
拍完羊群,该轮到拍老婆了,景色美、心情美、人更美。
快乐的时光就在这些美好之中缓缓度过。
一路草原,一路歌,一路牛羊,一路坡。
下午三点多到达了今天的住宿地“阿斯哈图石林”景区。
这样“热阿线”就游览完毕了,“热阿线”就是热水塘镇到阿斯哈图石林之间的公路简称,沿途的主要景观就是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山地草原风光、还有这里的阿斯哈图石林。
我们今天要先游玩这个景区,晚上就在这里宿营,车就停在景区的南门停车场,停车免费,有二十四小时卫生间,六点钟以前景区游客中心有开水,但是大概在七点钟左右景区大门会关闭,不再允许车辆进出。但是景区里面有工作人员值班,车想进来的话,人想法先进来找工作人员商量一下,看你的情商了。
我们今天晚上准备就睡在车上,我们的车是铺好床铺的,从出来的一路上虽然没在车上住过,但是在路上休息时经常在车上睡觉。
这个景区离附近的城镇都挺远,去下一个目的地也挺远,如果今天看完这里后再赶过去,有点太匆忙了。
如果先找地方休息,明天再赶过这里来游览,一去一来会多跑很了多路程,时间也耽搁的多,所以,住车上将就一天是个挺好的选择,事先也了解过这里的情况,挺方便。
阿斯哈图石林景区简介
阿斯哈图石林景区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北部,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大园区之一。
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在第四纪冰期的精雕细琢及岩浆活动、冰盖卸载、气候变迁、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其形态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被称为世界地质奇观,经过多年发展,景区已成功打造出了“地质奇观,北方石林”这一独特品牌。
2017年3月2日,景区荣升为赤峰市第一家标准化景区。
2018年10月29日,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0月30日,景区成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单位。
2023年4月14日,景区荣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景区主要由仙境区、天柱区、鲲鹏区、石城区和石堡区五个景区组成。
先了解一下景区游览情况,现在景区的主要入口有两个,一个是西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南门。
西门情况不太清楚,据说也挺方便。
南门这里除了没有食宿设施,其它条件挺好,宿营很方便,也很适合宿营。
看日落、日出、看星空只要天气适合,都可以看到。
石林景区现在开放的景区主要分三个方向,不管是从西门还是南门进入,都要先坐景区交通车到景区中心地带的中转站。
注意:游玩后回景区哪个大门别坐错车哦。
从中转站去“天柱区”方向坐电瓶车,去“鲲鹏区”方向坐小中巴车过去,车费都含在景区门票里了。
“石堡区”和“仙境区”在一个方向,从中转站步行过去即可。
根据我游玩后的体会,建议游玩顺序如下:
“天柱区”——“鲲鹏区”——“石堡区”——“仙境区”
因为“天柱区”和“鲲鹏区”比较小,游玩时间不用太长,最后把时间留给“石堡区”和“仙境区”,这样时间和心态上都会比较从容。
我游玩时没搞明白这个顺序,以至于游玩的不是特别尽兴,留下教训。
老婆对石林不感兴趣,今天也有些累了,就留着车上休息,然后在景区停车场熟悉一下环境,为晚上宿营做准备。
我一个人坐景区交通车到了中转站,先直接步行到了“仙境区”,下图是“仙境区”的导览图,拍下来边游览边看。
门票退伍军人半价优惠,加车票一共100元。
下面这个是关于阿斯哈图石林的简介,“阿斯哈图”在蒙古语中是险峻的岩石的意思。
石林属于花岗石地貌,有“花岗石地貌博物馆”之称。
下图是“仙境区”的一个景观“乘风破浪”。地质学叫“断层岩”。
路边随手拍一个。
下面这个是“老君丹炉”。
接下来的是“灵芝峰”。
“灵芝峰”前摸一摸,健康长寿乐呵呵。
最令人咋舌的是“灵芝峰”的背后,这种岩石结构也是太稀奇了,难道是那些小木棍把它撑开的吗?
我在使劲猜。
下面这个是“鱼尾塔”。
注解:花岗岩岩体中的近水平节理顺坡倾斜,差异风化后形成底部宽大,向上逐渐变小的形状,两侧残留三角形的岩块似鱼鳍一般,故名“鱼尾塔”。
接下来是“七仙女”,慢慢数,看看是不是七个,哈哈……
“七仙女”旁边随手拍下来的景观,自己发挥吧。
看完“仙境区”就去往“石堡区”,走的是最左边往下的路,路上拍了几张照片,下面这几个像不像骆驼啊?
下面这一段文字是修改游记最后阶段写下的,大家不要被我搞糊涂了哈。
下面这个图应该就是门票上的“骆驼城堡”拍摄机位。
当时只是随手一拍,没有注意到门票上的图案,回来后写游记时,几经反复修改游记时,最后才发现这张照片,还好没有错过。
关于门票上的“骆驼城堡”照片,在游记里的其它几次记录也就不再修改,当做彼时的心境历程记录吧,大家看到的时候不要奇怪哦。
意外的惊喜,总是来的太突然。
下面是“别有洞天”,远的近的多拍几张,都发上来了。
真正的“骆驼城堡”在这里哪,好像还没有前面那几张形象啊。
景区门票上印的就是这个骆驼城堡。
下面这个是“一线天”。
注解:一线天(石胡同)
冬季严寒把石柱的一部分与冰雪冰冻成一体,春季时,巨冰分成若干块,冰裹着石块随海水移动,形成石缝,最窄处仅有20多厘米。
穿过“一线天”后回头又拍一个。
它的背景里就是“骆驼城堡”,可惜当时没有意识到,回来写游记时才发现,完美错过一个拍“骆驼城堡”全景的好机位。
对比又发现:门票上的“骆驼城堡”应该就是从这个方向拍摄的。
路边随手拍几张,这些天然岩石地貌我真是喜欢,很多人都说阿斯哈图石林景区的景观和票价相比不值得,我认为超值。
下面是从“石堡区”走回中转站时,还要路过“仙境区”,又一路上拍的几张沿途风景。
景区里的白桦林,虽然不是很粗壮,但是白色的树干特别醒目耀眼。
下面这个是“擎天双柱”。当时没注意我的这张照片好像角度不对,应该到对面方向去拍,遗憾。
注解:擎天双柱是石林景区的园区主题碑的原型,高约15米,是冰川和海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学上称为“残留石柱”。
它又名“夫妻石”,像一对背靠背的夫妻相依相偎。
下面这个阿斯哈图景区的主题碑,就是以上面这个“擎天双柱”为原型设计的,当然不是我拍的这个照片角度,应该是我拍的对面角度。
下面这个“平衡石”看起来很巧妙,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摇摇欲坠的感觉,好像就靠着那些小木棍才撑住了一样。
精美的阿斯哈图,神奇的小木棍。
因为担心下面两个景区看不完,“仙境区”和“石堡区”匆匆忙忙就游览完毕了,有一小部分景观没有看完,又是留下遗憾。
此时的心境,正如杭州灵隐寺中的那副名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回到中转站鲲鹏区候车区,坐小巴车过去。
坐上小巴后,很快就到了“鲲鹏区”,先看看导览图,真是没有几个景点,其中“飞来石”和“卧虎石”和停车地点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步行来回,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反正来鲲鹏景区的主要目的就是来看那块“草原鲲鹏”大石头。
第一个景观是“试剑石”。
注解:试剑石是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经风化剥蚀,在风化和重力崩塌作用下,花岗岩岩体如同被利剑劈开,形成现在所看到的形态奇特的“试剑石”。
下面这个就是石林景区最出名的景观,来阿斯哈图石林之前我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个“草原鲲鹏”。
注解:草原鲲鹏是岩石上部风化较底层严重,差异风化后的岩体形态酷似一只鲲鹏。
另有诗为证:
鲲鹏本应在西天,为何万里来草原。
风光旖旎美如画,占据山巅不思还。
下面几张是围绕“草原鲲鹏”一圈,从不同角度拍下来的照片,自娱自乐。
看完鲲鹏,沿路来到“北天门”,原来的门梁已经垮塌了,可惜。
注解:这组列队迎宾的石景就是北天门。它原是一处石棚,在两个石门中间倒塌的岩石原是横在上面的门楣,后来由于风化或地震等原因塌落下来。
呜呼,北天门现在成了“北天门遗址”了。
现在想想整个阿斯哈图石林景区里,那些小木棍支撑着的奇石岩貌,会不会看一次少一次呢?我操碎了心。
又转到后面拍几张。
这里的景观基本就是这些了,下面这些都是等车时随手拍的周围景色。
草原之景色无处不美、无处不在。
最后自拍一个,因为根据传说“摸摸鲲鹏头,什么都不愁。”
我也试了以后,好像挺灵验啊,后来我真的再也没发过愁,哈哈……
又回到中转站,乘车去“天柱区”。去天柱区就是坐下面这种黄色电瓶环保车。
到了天柱区还是老习惯,先看导览图游玩不迷途。景点的确不多,反正是最后一站了,慢慢游。
第一个景观是下面这个“书山”。还是挺形象,一摞摞的书,堆的像小山一样,就是有点斜,哈哈……
接着是下面这个“卧驼峰”,如字面一样,真是挺形象的。
下面这个“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分别是哪个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面这个“栓马桩”周围很空旷,它突立在这里是个“显眼包”,给它多拍几张。
据说成吉思汗在此休息时,曾经用它来栓马,因此传下名来。
围着它转一圈,每个角度拍一个,拍了一堆照片都舍不得放弃,都发到这里了,哈哈……
又给远处的一个不在游览范围的景观拍一张。
最后和栓马桩合个影,留个纪念。
下面这个是“双足宝鼎”,说它还很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你看出来了吗?
然后又转到后面看一下,结果还是那么令人惊奇。
观后总结:
小木棍就是阿斯哈图石林的大依靠。
到这里,阿斯哈图石林的全部景区就都看完了,回去的路上随手拍几张,美景总是让人留连忘返。
如果你要来这里记得安排好游览顺序,切记!
回到景区南门停车场和老婆汇合,稍休息一下后,就是日落时分,抓紧时间拍几张。
草原之上云卷云淡,天际线上晚霞红映,照片中的你我心情愉悦。
这就是此时此景中的真实写照。
停车场旁边有几个蒙古包,现在才知道是用来养鹿的,傍晚时分小鹿都急急忙忙赶回家来,赶快拍几张,差点错过了,意外又得意。
拍完小鹿,继续拍日落风光,停车场里除了工作人员的车辆外,只有我们四五个车子在这里过夜。
夕阳西下时分的天地之间显得特别的空旷,在这巨大的空间里,周围即使有些许声响都显得那么的微末,当我一个人在这个空间里忙碌时竟然有了一些恍惚。
这种在寂静空间中悠悠然漂移的感觉,生活中难得一遇,我好像有了一丝的升华,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一样,神奇。
半夜时分,草原八月的夜晚,气温只有零上四到五℃,为了拍星空中的银河还有北斗,我还是倦手倦脚的爬下车来,手机拍出来的效果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过程中的心情却是从没有过的通灵。
“热阿线”的一天是辛苦又忙碌的,却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认知新事物、开拓新视野的经历过程。
第二天凌晨是个阴天,日出没有拍到,又留下一个遗憾。
直到早晨时间才有了短暂的阴转多云,从云缝间挤出几丝日出的霞光,我的心情却已是晴空万里。
再见阿斯哈图石林!再见“热阿线”!
吃了老婆准备好的早餐,准备离开这里继续去往“达里湖”南岸的旅程。
昨天来的时候景区南门前人车拥堵,现在停车拍一个记录一下。
最后用一位叫圆方的内蒙古诗人为克什克腾石阵(阿斯哈图石林也叫克什克腾石阵)写的一首诗来结束。
克什克腾石阵
醉美草原七月天,斜风细雨绿无边。
天神下界忘情游,丢下石阵在人间。
壁立青石一排排,浑然突兀生百态。
云缠雾绕迷人眼,似游天庭金银台。
出了景区大门,很快就导航到了从这里去“达里湖”南岸的“达达线”,“达达线”也是一条网红草原风景线,在这里和“热阿线”有一个交叉点,这里是“达达线”的295公里左右处,将从这里开始新的一天旅途。
“达达线”的游记咱们下一篇再叙。
期待我们的下一篇赤峰自驾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