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在原南市区(后撤南市合并成黄浦区)的中心位置。唐时上海称华亭县,明永乐年间将城墙内的金山神祠改建为现城隍庙,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
传说城隍庙在三国东吴时建址,唐时建庙,是江南重要的道教庙宇,与武汉龙王庙、南京夫子庙并称“长江三大庙”。而拜太岁是道教的法事活动,也叫顺星,是为了来年顺遂的一种民俗活动。
城隍庙作为上海招牌景点,除了城隍庙和沉香阁(尼姑庵)以外还有闻名遐迩的豫园---清小刀会的总部。当然,城隍庙的本土小吃也是不可错过的存在。那个时候上海本帮菜天花板的上海老饭店;小时候记忆里卖最好吃的素包和海棠糕的松月楼;吃上海本帮苏式面点的松鹤楼;小时候每次去都要排队排到怀疑人生的南翔馒头店;那个年代招待外宾的绿波廊;还有皮薄可见内馅的宁波汤圆店。。。当然,那个时候上海的五香蚕豆、大白兔奶糖、梨膏糖等等只有城隍庙卖的才是最正宗的。当然那个时候城隍庙还有很多本土的手工艺品店和金店,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全国统一小吃摊位。。。
上海城隍庙的拜太岁每年都是在岁前有拜太岁的法会,保存好太岁符。等这一岁的岁末去庙里,经过师傅在主殿吟诵道经,然后把太岁符烧掉,就是所谓的谢太岁了,也就是谢谢你的太岁星君在这一岁里护佑了你的平安。
相传太岁神一共有六十位,而每一个属相有五位太岁神,所以你要去自己的太岁神前祭拜。而随着岁月的推移,现在佛教的寺庙每一岁也有了拜太岁的法事活动。
上海城隍庙属于上海香火最旺盛的庙宇之一,也是拜/谢太岁人气最旺的庙宇之一。香花券10元,入口处可以免费的取三支香。在正殿的门前香炉旁点香祭拜,在进主殿前可以先祭拜两边的财神殿和慈航殿(慈航道人就是佛家的观音菩萨)。主殿供奉的是金山神主汉博陆侯霍光将军和文武判官。过主殿就是太岁殿了,也叫元辰殿,是吉利时日的意思,找到自己对应的守护神祭拜。最后就是城隍殿了,供奉着城隍神以及城隍娘娘。出了城隍殿,门口左右各守着一只麒麟,而麒麟的两边各带着六个生肖。在一只麒麟的旁边是豫园的一个偏门出口,可以通过偏门一窥豫园隽美的一角,心动了,就过九曲桥到豫园正门口购票进园一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园林。
现在拜/谢太岁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习俗,是人们对于平安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求得心里的一份安宁的时候,也种下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