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作者:香榧子 显示图片

        2023年10月25日在女儿和女婿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了牛首山。原本还以为山高无法到顶,没想到居然有电梯!可以直接到佛顶宫。可不料这天是我们在南京4天期间天气最差的一天,天气阴沉,没有光感,所拍牛首山外景照片不甚满意,没有拍出牛首山巍峨壮丽建筑的气魄。还好互联网上的图片也很多,我购买的一本{牛首山佛顶仙境}上也有很多精美的图片,正好弥补了此次的缺憾无奈。如有不妥,马上删除。
       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位于南京市南郊十余里由一组山峰构成,最高海拔243米,因东西双峰对峙形成牛角而得名。牛首山是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牛首山规划总面积49.37平方公里,以“补天阙、修圣道、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面保护牛首山历史文化遗存,修复牛首山自然生态景观,现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景点,本帖主要介绍佛顶宫


牛首山平视图,佛顶宫、佛顶塔、无忧门、远方的牛头禅院一览无余,牛首山历史文化悠久,佛寺遗址众多,佛缘甚浓。2008年释迦摩尼佛顶骨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中被发现,2010年在南京栖霞寺盛世重光,因为古城南京的中轴线向南伸延经过南京大报恩寺原址直指牛首山双峰,因此将牛首山作为释迦摩尼佛顶骨舍利永久安奉地是最佳选择。也可以说佛顶骨必须安奉在山顶上,由此才有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佛顶寺由于占地面积很大而牛首山顶无法容纳,故建在牛首山东侧山腰上)


牛首山俯视图,可以看出佛顶宫是主建筑,它的顶部由金色的小穹顶和红色的大穹顶构成,金色的小穹顶犹如佛祖的螺髻,红色的大穹顶犹如佛祖的袈裟,大小穹顶以52米的高度修补了西峰,构成了新的牛首西峰、双阙并峙的完美景致。


佛顶宫结构图,内部空间9层,地上3层,地下6层。禅境大观是佛顶宫的地面建筑,舍利大殿地下1—至5层,舍利藏宫位于最底层。佛顶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深坑建筑,建于抗战时日军挖掘的铁矿坑,建筑总长220米、宽160米、总高近90米,单体建筑面积13.6万平米。建设佛顶宫一项花费40亿人民币。


花费98元从西门进园后,再花费10元坐摆渡车来到无忧广场,看到眼前的无忧门,整个门取菩提叶和莲花瓣造型,顶部有9条龙头喷水,门上的小男孩就是佛祖释迦摩尼,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按照设计无忧门后面是“佛顶尊胜道”,寓意顿悟成佛。全长240米,高18米,是利用原山中矿井坑道扩建的,但一直没有使用。


小穹顶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向”。莲花托珍宝源于梵文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其中“嘛呢”代表摩尼宝珠,“叭咪”代表莲花,总的意思是诸佛无上慈悲和智慧。


佛顶宫顶部造型,阳光可透射禅境大厅。


莲花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提门和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纹如意柱组成,菩提门外两侧刻画28花供养和28果供养,如意柱上方安座的是过去7佛像,在如意柱和菩提门下面是56座嵌入式“佛教八宝”图案的须弥座。



飞天、如意、过去佛、果供养。


牛首山之“佛顶摩崖”为人工仿天然石壁而造,位于牛首山西峰佛顶宫大穹顶下方,依山体而建。整体长约83.4米,高约16.2米,整座雕刻手法粗犷雄浑,与山体浑然相合



穿过菩提门是佛顶宫外廊,外廊内壁有19幅铜雕壁画,其中有15幅描绘了著名佛寺,有佛顶寺、总佛寺、大昭寺、国清寺、东林寺、灵谷寺、鸡鸣寺、大慈恩寺、少林寺、栖霞寺、大兴善寺、净业寺、白马寺、毗卢寺、至相寺,另外还有紫金山、牛首山、玄武湖、秦淮河。


铜雕壁画——白马寺


彩玉雕琢镶嵌的《灵山胜会经变图》,是释迦摩尼佛成道觉悟后第一次在灵山之上与众修行者说法。作者采用玉石彩雕镶嵌的材质工艺,镶嵌材料主要由寿山石、叶蜡石、青田石、汉白玉、阿富汉玉、岫岩玉、湖广石、黄金桂、玛瑙石等20余种彩玉石搭配雕刻完成。玉石色彩丰富,石质细腻温润,其天然色彩与肌理给人一种古朴、高雅之感。


灵山胜会经变图局部


《西方接引图》介绍了阿弥陀佛接引众生至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同《灵山胜会经变图》一致,其材质工艺均采用玉石彩雕镶嵌的手法制作而成。两图分别在佛顶宫禅境层入口和出口处,蔚为壮观。


《西方接引图》局部


《西方接引图》局部


佛顶宫内手工丝毯作品《南朝四百八十寺》,长28.8米、宽3.45米,是世上面积最大的手工丝毯,可谓前无古人,实属稀世珍品。南京作为佛教古都,其佛教文化集中体现在这幅画中。丝毯画中直接标注著名寺院34座,地名38处、诗词10首、佛教术语27条,既是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佛教文化隆盛的佐证。



一想到南宋,首先是民族英雄,其次是亡国,这第三才是灿烂的经济文化。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浮雕作品,是用米黄色大理石雕成的。达摩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地位非常高,因此有关达摩祖师的绘画、雕刻非常多,一苇渡江是经典中的经典。


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内部净高约41.2米,涵盖了地上三层。整个空间面积超过6000㎡,呈园形,以黄、白、灰三色为基调,布置出人间山水,从而让人们在行走之际领略禅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禅境花园及中间的如莲剧场三个部分组成,展现了佛祖一生的行迹。禅境大观的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时的娑罗树权。弯顶采用了全覆盖的透光膜和灯光,可以营造出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正午热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重和入夜的月光。中心为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即像,全长7.5米,表面仿以汉白玉材质,能360度缓慢地旋转,表现了佛祖宁静、安详的涅鬓境界



禅境大观正中供奉的是一尊卧佛,为释迦摩尼涅槃像。佛像刻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卧佛周围是硕大的如莲剧场。剧场可升降、可旋转、可打开、可合拢。周围还隐藏着36片莲花瓣,花瓣升起时形成一朵巨大莲花。科技与艺术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



佛祖涅槃像由青铜铸造,呈现仿汉白玉材质,充分显现纯净、宁静、安祥的涅槃世界。


禅境大观内紧紧围绕着和佛祖相关的三颗树,展现佛祖一生的故事。这是代表佛祖出生的无忧树,据记载,佛祖出生于蓝毗尼花园的一棵无忧树下,后来佛祖创立了佛教,旨在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于是人们把这颗树称为“无忧树”,寓意没有烦恼和忧愁。



这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树,象征着佛陀成道的禅境花园。



禅境大观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枝,非常高大宽广,寓意无边。穹顶还可以营造晨曦、正午、傍晚、入夜的光线,提供各种时晨氛围。


舍利藏宫位于佛顶宫最下方,是佛顶宫的核心。这里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的神圣之地,亦是信众瞻礼参拜的禅修之所。舍利藏宫一年只开放十三天。


香供厅


灯供厅


水供厅


花供长廊


紫云轩


法语堂


经佛顶金刚门进入藏宫大殿,舍利宝幢立于中央。舍利宝幢高7米由幢顶、幢身、幢基三部分构成,属于紫铜鎏金工艺、
幢顶上是华盖,华盖上向外突出的部分是斗拱,斗拱下面是五彩的菩提夜造型,围绕华盖一圈垂吊的是橙色的幢帷和璎珞,橙色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圆满。
幢身中安放着六角玲珑莲花宝塔,采用铸胎掐丝珐琅、鎏金、镂空、珠宝镶嵌等工艺。其中是供奉着佛顶骨舍利的宝函,庄严神圣。幢身雕有84000朵曼陀罗花,代表佛教中的84000法门;幢身内雕刻有300尊佛像,还有600尊飞天;幢身下面雕刻有28只妙音鸟,比喻佛法秒不可言。
幢基由两层莲花形须弥座组成,这里的须弥座寓意佛祖成道开悟时的金刚宝座。仰莲和覆莲,两两相对,一共四层;围绕须弥座一圈,一共雕刻400莲花,象征佛祖初转法轮时说的“四谛”,即苦、集、灭、道。


舍利大殿位于舍利藏宫之上禅境大观之下,空间上涵括地宫一、二、三层,内外分千佛殿和万佛廊,是瞻仰佛像,欣赏佛教艺术的主要场所。


千佛殿有各式佛像1343尊


千佛殿上的飞天、四方佛上的法界图2张、慧门十六尊中4尊菩萨、八内外供养菩萨中2尊。


千佛殿最引人注目乃是中心供奉佛祖顶骨舍利大塔,舍利大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舍利大塔的造型基于大报恩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造型。舍利大塔通体为锡金铜铸胎锻造,坐于莲台之上,莲台由42组、84片莲花瓣构成,象征84000尊法门,供养所有众生。
塔座部分采用铜刻工艺制造,四周有四大天王像,天王两侧各有一对金翅大鹏鸟护持
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的覆钵采用景泰蓝工艺,以唐草纹为底,四角饰有精美的高浮雕龙纹,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安置了四尊波罗蜜菩萨像。上部的倒锥形体为铜质工艺,造型为九层相轮,有琉璃佛像208尊,上下部之间还有四层不供佛像的相轮,象征佛教的“十三天”,暗喻从菩萨到佛的十三个修行阶段。
塔刹顶部是斗拱,下面是一个直径一米的水晶球,形如摩尼宝珠的水晶球象征着法与佛德,令一切净妙愿望得以实现。


飞天环绕着穹顶


在舍利塔蓝色覆钵内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佛龛,其中供奉业波罗蜜菩萨、宝波罗蜜菩萨、法波罗蜜菩萨、金刚波罗蜜菩萨。每一尊都由一块完整的6顿重的阿富汉白玉大料打造而成,每一尊除了镶嵌佛教7宝——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砗磲之外还镶嵌了红宝石、蓝宝石、海蓝宝、珊瑚、碧玺、尖晶石、翡翠、琥珀几十种珍贵宝石。


千佛殿处于舍利大殿中心区域,内部空间平面呈椭圆形,顶部呈穹隆状,色调以红、黄、暗金为主,金碧辉煌。以代表金刚界大日如来之舍利大塔为中心,加上塔上四波罗蜜菩萨,对应于环廊四周之四方佛、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八内外供养菩萨等,立体呈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之神圣场景,营造出佛国世界之殊胜氛围。


万佛廊为千佛殿之环形回廊,共三层,每层以若干佛龛墙及不同形式之装饰画组成,分别表现中国佛教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佛陀本生故事、舍利文化。另有八大灵塔、四摄菩萨等佛教艺术品展陈。材质涵括金属、陶瓷、漆画、木雕、熔金、熔银、水晶、琉璃等,美不胜收。


盛产白瓷的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也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四大菩萨高2米,体量之大是目前白瓷工艺品中前所未有的,整个制作包含60多道工艺,没有发生变形开裂,堪称完美,是白瓷工艺的精品之作。  这里的右手观音菩萨执说法印,左手持净瓶用甘露滋润苦痛众生。


地藏菩萨


文姝菩萨


普贤菩萨


万佛廊


在千佛殿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供奉着五佛中的四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东方阿閦佛。四佛与千佛殿中心舍利大塔所代表的大日如来合称“五佛”。四佛工艺上采用铜浇铸制造,表面贴金箔,局部肌肤喷金粉,眼、眉心用水晶镶嵌,璎珞、莲台、背光局部为岩彩镶嵌。
南方宝生佛


西方阿弥陀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东方阿閦佛


四方佛上方的四幅法界图





佛教中四摄菩萨是指摄引众生的四位菩萨,名为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四摄是指菩萨摄引众生时的四种方法,即布施、爱语、利形、同事。四摄菩萨面相慈悲、静穆、祥妙,给人以亲近、宁静、澄澈之感。四尊菩萨也是用福建德化白瓷烧制的,每尊高2.2米,烧制过程中烧坏20多件后,终于烧成了这四尊精品。
四摄菩萨金刚钩


四摄菩萨金刚索


四摄菩萨金刚锁


四摄菩萨金刚铃


在四方佛的每一个佛左右斜上方,都有4个莲花座佛,他们是慧门16尊,是大日如来为四方佛化现的四个亲近菩萨,他们结跏而座,面相庄严慈祥,身披华丽衣裳,手中持有莲花。慧门16尊采用脱胎大漆工艺,色彩明亮,服饰和法器上绘以极彩,表面金线镶嵌,看上去像一幅立体的彩画。


随着灯光的变化,颜色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慧门十六尊中选取了六幅,慧门十六尊——金刚护。


慧门十六尊——金刚宝


慧门十六尊——金刚幢


慧门十六尊——金刚喜


慧门十六尊——金刚爱


慧门十六尊——金刚王


四方佛上方除了四尊慧门十六尊外,还有两尊八内外供养佛,共有八尊。用清刀木雕的工艺,在加拿大桧木表面绘以清彩,这种技法难度很高,没有泥稿,以刀代笔,直接在3米高的佛像上体现刀工和质感。


在八幅中选了三幅,八内外供养菩萨——金刚灯


八内外供养菩萨——金刚华


八内外供养菩萨——金刚舞



在佛顶宫的佛殿层、佛礼层的万佛廊,以十二生肖本命佛为主题,分别供奉虚空藏菩萨、阿弥陀佛、普贤菩萨、大日如来、千手观音、大势至菩萨、不动明王、文殊菩萨八尊造像,每尊各有七个不同的手势组成五十六座佛龛。造像分别采用十二材质制作,寓意吉祥圆满,以供游客在万佛廊内找到与自己属相相对应的造像,得以加持。
千手观音——白瓷——生肖鼠



虚空藏菩萨——木雕极彩——生肖牛、虎



普贤菩萨——德化彩瓷——生肖龙、蛇


文殊菩萨——古法琉璃——生肖兔



大势至菩萨——锡金铜——生肖马



大日如来——熔金——生肖羊、猴


不动明王——紫砂——生肖鸡



阿弥陀佛——铜鎏金——生肖狗、猪


虚空藏菩萨——石湾陶瓷——生肖牛、虎


阿弥陀佛——桧木清刀——生肖狗、猪


普贤菩萨——水晶——生肖龙、蛇



大日如来——熔银——生肖羊、猴


八大灵塔是指建立于佛陀的八处圣迹大塔,以此纪念佛陀一生行化,渡脱众生的慈悲和智慧。现展示四种塔。
法轮塔——金刚宝座塔(前者指塔的性质,后者指中国传统建塔样式)


神变塔——亭阁式塔


天降塔——楼阁式塔


和合塔——傣族塔


贤劫十六尊脱胎彩绘之一


贤劫十六尊脱胎彩绘之二


千佛殿彩绘之一


千佛殿藻井彩绘之二


万佛廊陈列之一


万佛廊陈列之二


万佛廊陈列之三


万佛廊陈列之四


万佛廊陈列之五


万佛廊陈列的景泰蓝香炉




在地下三层休息后沿电梯上到地下二层,以平视的角度再次欣赏千佛殿。


在天空之眼的注视下,拍一次完整的四方佛造像,


富丽堂皇的建筑,二十多米高的艺术品,可以说前无古人了。



欣赏飞天的潇洒飘逸。



这是极乐世界吗,各式各样的菩萨在眼前飘来飘去,让你目不暇接。



随着灯光的变化,又是一片金碧辉煌。



万佛廊的佛像


万佛廊的艺术品


下次来南京,还上牛首山,这次佛顶宫,下次佛顶塔、佛顶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