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早9点从住处出发,把车停到停车场。
这是万仙山全景图,网上介绍这个景点主要就是郭亮村的壁挂公路,顺便去南坪景区看看,其余没有必要去。
万仙山门票80元,60岁免票,景区内交通费为45元/人,两日内有效。
郭亮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最出名的该是“郭亮洞”。河南辉县沙窑乡郭亮村高居悬崖顶端,以前村民进出山的通道是顺绝壁石缝凿出的一溜石窝,俗称“天梯”。20世纪70年代,村民在村前绝壁上苦干5年,修成一条高5米、宽4米、长1300米的石洞公路。
“郭亮洞”于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其宽6米、高4米,长1300米,是在110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以25度斜面凿出的人工隧道。建设过程中,共投工6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米,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当年,郭亮村共投资8万元凿洞,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了扩修。绝壁属沉积砂岩,硬度达到8.2级,属最硬的一种石头,郭亮挂壁公路平均作业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和作业,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
郭亮洞在1976年被外界发现,1976年,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日本名古屋电视台开拍专题片《开拓太行山的人们》,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被列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排在第2位)、“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因修建早又被誉为“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洞只是“村道”,是最短的挂壁公路。
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自古交通闭塞,出山艰难,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经之路,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20多公分,险要处须侧身才能通过。
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是从山下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险峻,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轻者致残,重者丧命。
天梯是郭亮的生命梯,也是郭亮的苦难梯、贫穷梯。1972年,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同志带领下,向绝壁要生路,要通道,全村挑选出13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用土专家、土办法在红岩绝壁上测出隧道线,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当时的民谣说:“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叮叮铁锤当当钎,铮铮盟誓谔谔言,爷爷不叫孙孙攀。”
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
在无电、无机械的条件下,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开出石方26000立方米,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
上至古稀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赶来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
真是: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郭亮洞被人称为绝壁长廊。国外朋友来郭亮采访,称绝壁长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为郭亮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向南沿绝壁行走可看红岩大峡谷全貌,看千米绝壁长廊的雄姿,看雪山潭瀑布的落差,向北在马头山观景台遥看万仙山座座秀峰翘首云天,浓雾天气还可看到罕见的佛光景象,再往北可攀爬天梯,可在凌晨观云海日出,可到大黄窑内看古人在绝壁上打下的30多根木棒,可沿着台阶登临山顶去看五行洞、莲花盆、观音床,聆听优美的神话传说。
到这已经走出壁挂公路。
当初,郭亮人在开凿绝壁长廊的同时,从山下背沙子、背水泥筑坝修建了郭亮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9万立方米,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一池碧水,被人称为天池,水清见底,倒影青山。
正在表演节目,看一会。
这地方原来是一条峡谷,长326米,最宽处31米,最深处62米。峡谷底红石岩层清晰,多级瀑布,水潭连接,水击石壁,声如雷鸣龙吟,被喊作龙吟峡。1975年,郭亮人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攀爬天梯,在此筑坝修成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成为郭亮一景,被称为天池。
郭亮洞
浪成波痕
在走进郭亮村的途中,看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看到的地质现象。路边有一处赭红色石板地上,呈现出大片的犹如波浪纹一样的现象,平平的,一层一层,像是海岸边沙滩上海浪缓缓退去后,留下的纹路。据说是在亿万年前的地球运动中,海洋的洋流力量加上其它的因素作用于该处石板块,形成了这样的波痕,留到今日,给地球人类看,世界真奇妙。
导游图,去炮楼有2000米,据说是拍电影时所建;天梯是郭亮村原来进出村的唯一之路。我们没去。
这是纪念1975年县人民教师力援郭亮洞开凿碑记。
到这就进入到郭亮村。
郭亮是万仙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郭亮村,是为纪念东汉义军将领郭亮而取的村名。据载,郭亮带领兵马驻守汉王寨,官兵多次进攻不能取胜,后收买了郭亮的部将周军,周军自以为地形熟悉,用兵守住山口,企图困死郭亮,郭亮在马头山上挂起一只山羊,羊蹄下放一个战鼓,山羊不停的蹬击鼓面,发出击鼓声,郭亮以此为掩护,带兵从回逃战到郭亮休整后,转移到山西省。数日后,山羊饿死,鼓声停止,周军上山一看,原来是中了悬羊擂鼓之计,一气之下吐血而死,被埋葬在山下的周军场。这就是郭亮村的由来,悬羊擂鼓、周军场的典故皆出于此。
郭亮村有69家家庭旅馆,有郭亮宾馆、郭亮山庄、翠崖仙居三个宾馆。
这一片算是比较大的一块平地,村广场。
郭亮村现有83户,320口人,辖郭亮、另山、回逃站、不跌凹四个自然村。面积7.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据考证,自秦汉时期,就成为两省客商往来休息的驿站。
售卖旅游纪念品。
谢晋居,20世纪末,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摄制,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全村群众多次在剧中担任群众演员。许多农家收藏着道具、图片、资料。谢晋、于本正等在郭亮长住数月,并留下墨宝。村里还保存着谢晋居住的房子和用过的物品。在农家留宿,可以看到在郭亮拍摄的影视剧光碟,可听乡亲们讲述导演、演员和拍摄中的趣闻。
这小楼很有艺术范
青石小院
1939年,太行分局派王云青(王好运)、万景祥、万景德在此开展抗日活动。他们住在村民刘玉奇家中,以贩卖牛羊、棉麻为掩护做地下工作。1941年,皮定均将军率八路军在此驻扎。辉县人民政府也曾在此短住四个月。
老物件
这一片房子有些老旧,且失修。
小村庄不缺石头,房子和路面全部用石头。
小村子基本找不到大片平地。
村委会
旅游纪念品
餐饮住宿超市应有尽有。
郭亮美食街
俯瞰峡谷,天池。
这栋楼好像是以前某个单位的,隐隐约约有周口师范、河南建筑学校教学实验基地字样。
现在已经破烂不堪。
峡谷宽5-500米,两旁绝壁深130多米,长40公里,如刀劈斧剁,岩石色泽赤红,被称为“红色绝壁大峡谷”。峡谷的北侧是绝壁长廊郭亮洞,从洞口向南观望,可看到雄峻壮观的绝壁,可看到崖上人家的瓦舍炊烟及崖边粗壮的黄榆树。从峡谷南侧可看到绝壁长廊的35个天窗及郭亮洞横穿绝壁的雄姿。大峡谷的底部是雪山潭瀑布,瀑布上方是一道100多米深的峰涧。冬天,潭水和瀑布连在一起成为一座冰山,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巨大的冰块开裂坠落,声震如雷,轰鸣之声在峡谷内久久回荡,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像不像农夫牵牛。
山下游客出村进入郭亮洞。
郭亮洞
郭亮洞的开窗
游客在拍照
路标
崖上人家:海拔1297米,有一石缝孤独另立,与绝壁隔离10多米,名为另山。明清时,有人家在此筑屋,现存四个院落,十二座房屋,均为木石建造。门外绝壁高100多米,被称为另山村,又称崖上人家。民谣:“千仞绝壁立太行,高阔雄险在郭亮。崖上耕织农家乐,清风白云拂石房。”
十三勇士纪念馆
当年的照片
太行愚公和郭亮村由来。
小街
壁挂公路
然后原路返回,再次进入郭亮洞。
险要的红石崖。
巍巍太行
然后乘景区车返回景区停车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