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于阗、疏勒、皮山、莎车、蒲犁······
南疆,西域三十六国的故地
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
帕米尔高原上风景与文化兼具之地
南疆,是指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维吾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风情,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格局中,南疆恰好被天山、昆仑山脉环绕,塔里木盆地深居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弥漫全境。
南疆是西域三十六国的故地,是古代沙漠绿洲文明的巅峰,是丝绸之路上一个个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乃至世界最迷人的多元文明交融之地。
在南疆行走,你看到的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地名:龟兹、于阗、疏勒、皮山、莎车、蒲犁······都曾是西域三十六国的故都,都曾是建立过辉煌文明的方国。
那些你听过的关于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汉武帝打通西域的宏伟抱负······都是在这里发生。
佛教最早是在这里传播,经丝路走向中原;古代四大文明在这里碰撞;东西方世界的物产、音乐、文学、科学,甚至是人种在这里融合。
辽阔的地域让这里生机与萧瑟并存,昔日繁华的古丝绸之路,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飘香的美食、香甜的瓜果更为它锦上添花······
纯净梦幻白沙湖—帕米尔高原上的一抹梦幻蓝,一半苍白沙漠,一半碧蓝湖水
新疆最险的公路盘龙古道—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中国三大石城之一塔县石头城—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见证了帕米尔高原的辉煌历史。
千年古城喀什—风情万种的南疆将浪漫写进生活习俗里
泽普胡杨林—戈壁里的绿洲,每处都是画家笔下的层林尽染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中国最具有诱惑力的沙漠
民丰至轮台沙漠公路—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唯一一条穿越流动性沙漠腹地的沙漠公路,更是世界上修建和维护难度最大的一条沙漠公路
轮台塔里木胡杨林—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
峡谷之王温宿托木尔大峡谷—天山丹霞,万山之城,堪称地质博物馆
“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世界上最容易攀登的超过7000米的雪峰之一
轮克公路:一条走过就让人流连忘返的公路,新疆最美的公路
DAY1:喀什古城一日游,住喀什
DAY2:喀什—白沙湖—慕士塔格峰—塔县(约290公里),住塔县
DAY3:塔县—石头城、金草滩—盘龙古道—班迪尔蓝湖—塔县(约150公里),住塔县
DAY4:塔县—塔合曼湿地—塔合曼树洞—喀拉库勒湖—白沙湖—喀什,住喀什
DAY5:喀什—泽普胡杨林—泽普县(约210公里),住泽普县
DAY6:泽普—新藏线零公里起点—约特干古城—和田—和田夜市(约300公里),住和田
DAY7:和田—和田博物馆—民丰县(约270公里),住民丰县
DAY8:民丰—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轮台县(约580公里),住轮台县
DAY9:轮台—轮台塔里木胡杨林—库车县(约170公里),住库车县
DAY10:库车—苏巴什佛寺—克孜尔千佛洞—阿克苏市(约310公里),住阿克苏市
DAY11:阿克苏—温宿托木尔大峡谷—喀什(约600公里),住喀什
如果按西域三十六国的故地地理对应的话,这一次南疆之行,我大致是到过疏勒国(喀什)、蒲梨国(塔县)、于阗国(和田、泽普)、西夜国(叶城)、精绝国(民丰)、乌垒国(轮台)、龟兹国(库车)、姑墨国(阿克苏)、温宿国(温宿)。
1、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属于边境地区,需要办理边防证。可以在当地的公安部门提前办好,也可以到达喀什时办理,非常方便。
2、南疆行程要到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早晚温差大,最低温度在零度左右,所以要备有薄羽绒或是带有抓绒的冲锋衣这样的保暖衣物。其它地方准备春秋装就可以了。
3、帕米尔高原的几天行程,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要注意高反,不要剧烈运动。塔县海拔约3100米,白沙湖海拔约3300米,喀拉库勒湖海拔约3600米,盘龙古道最高点处海拔4216米,慕士塔格峰冰川最高点处海拔4688米。
4、南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应该自觉地尊重当地的信仰,公共场合别大声喧哗。
南疆行程提前一天到达喀什,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喀什古城里闲逛。喀什古城跟其他的古城很不一样,虽然它是一个景区,但它也是喀什人民真真实实生活的地方,它们已完美的融为一体。特别是放学后,看见古城里到处玩耍的的孩子们,完全不会感觉这是一个景区古城。
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是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是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这里东望塔里木盆地,西依帕米尔高原。喀什在未纳入中原政权版图时,常属疏勒国的范围,张骞出使西域才揭开喀什同中原地区的官方交流。东汉永平三年(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城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喀什市总面积为1056.8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塔吉克、回、柯尔克孜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0%。喀什市地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1289.5米。喀什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降水少。
喀什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
喀什古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喀什古城可以说是一座千年活着的古城,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
喀什古城分为东、西两区,中间隔着一条大马路,艾提尕尔清真寺在中间,靠近西区。
东区面积较大,开城仪式、汉巴扎美食街、花盆巴扎、空中花园、老城角落咖啡、电视塔网红机位、网红民宿都在这里。
西区小一些,西域公主选郎演出、百年老茶馆、塔哈巷游拍街(彩虹巷、布袋巷)、古董街、油画街都在这里。
个人感觉西区比东区更有味道,西区的夜景也更好看。
作为古代商业、文化以及宗教的交汇点,喀什古城街巷纵横交错,接近200条小巷,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
行走在喀什古城中,浓郁的异域风情建筑搭配原汁原味的老城生活。彩色的大门,错落的泥墙土屋、马蹄形的雕花窗户的建筑,四通八达。
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艾提尕尔清真寺以其华丽壮观而享誉海内外,寺内有很多气势壮观又极富伊斯兰特色的建筑,可以感受浓厚的宗教氛围。
尽管古城的异域风情已经如此迷人,但老城的生活气息,依然感染着路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游人。
在喀什所住宾馆就在古城边,所住房间又靠古城这边,古城的早、中、晚我在房间就又看了一遍。
高台民居距喀什老城开城仪式表演的城门约100米。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只有到这里,你才能从奇特的民居中真正感受到古老喀什的脉搏。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深入其中外来人很容易迷路。
作为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老城民居多以土木、砖木构成,是研究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的重要物证。
昆仑山脉,是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达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余千米;南北最宽处达350千米,最窄处为150千米。
昆仑山脉山势宏伟峻拔,峰顶终年积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南。北部与盆地的高差3500—4500米,南部与高原的高差500—1500米,其最高峰为公格尔山,海拔7649米。昆仑山脉有冰川7612条,共12259.55平方千米,冰储量12857.07亿立方米,雪线范围4500—6080米。
昆仑山脉包括的主要山地自西而东有塔什库祖克、喀拉塔格、乌斯腾塔格、九个山达坂、祁曼塔格、阿尔格山、可可西里山、博卡雷克塔格、布尔汗布达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主要山峰有公格尔山、玉珠峰、香炉峰等。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的道场所在地。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存在于现实的“昆仑仙山”。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又叫不周山。古代丝绸之路的南道、中道都从这里越过,而后向西通往西亚、南亚及欧洲各地。
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
到帕米尔高原游玩,主要是前往位于其东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境内的慕士塔格峰、石头城、红其拉甫口岸等。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海拔约3100米,地势极为险峻,是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慕士塔格峰雄伟壮观,终年积雪覆盖,被称为“冰山之父”,是中巴友谊路(314国道)上最美的风景线,也是登山爱好者最想征服的山峰之一。红其拉甫口岸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这里有著名的中巴7号界碑以及壮观的国门。
帕米尔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最简洁的地域之一,简洁到大约只需要这样一点词汇便可以概括:高原、石头城、塔吉克人。清寒之顶,天外之域。
正式开始帕米尔高原的旅程,我们走的是一条国际公路—中巴友谊公路(亦称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喀喇昆仑公路北起喀什,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长122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上世纪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公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整条公路中国境内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
白沙湖景区不收费,路旁有两处大的停车场,停车场下面有观景的木栈道。两处观景台欣赏的角度不同,我们在第一天和第三天返回时各停了一处。
白沙湖位于喀什与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中间,314国道旁,风景秀丽,水天一色,湖西侧因常年风吹导致湖中白沙堆积,故当地人们称之为“白沙湖”。这里是进入帕米尔高原的必经之处,海拔约3300米。
白沙山相对高度约460米,长1200米。青色的山体被白沙所覆盖,半遮半掩,起伏延绵。每当劲风吹来,山上就会发出响声,所以又称为“响沙山”,是新疆的一道奇特景观。
白沙山前是“布伦库勒湖”,在柯尔克孜语里的意思是“山脚下的湖”,面积150公顷,平均水深78米,冰冻期为6个月,湖泊水草肥美、水鸟聚集,鱼类丰富。白沙山后是恰克拉克湖,布伦口水库修建之后与布伦库勒湖融为一体,成为白沙湖。白沙湖属湿地自然景观,该湖三面环山,是盖孜河的源头。
风平浪静的时候,阳光下此处是一很神奇的风光所在。但是,遇到风大的时候,就会冷得很。
沙山沙湖,山光水影,景象万变,非常迷人。
游完白沙湖,前行不远就是喀拉库勒湖,未进景区,计划行程是在第三天由塔县返回时早点进景区,可以欣赏慕士塔格峰和公格尔峰的日照金山和美丽倒影,可惜第三天返回时天气不好,未见雪山全貌。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今年才开放,景区内许多基础设施还未修建好,还保持着原始的样子。到达冰川需要乘坐区间车,区间车终点站下车后,还需要走一段约1公里的栈道,海拔由停车场处的4500米左右一直上升到最高点冰川观景台处的4688米。由于海拔高,非常容易发生高反,对个人的体力要求很高,走栈道时一定要放慢脚步,多休息,调整好呼吸。可以提前准备好氧气罐,感觉不适时多吸吸。实在不行还可以选择骑马上去,往返200元。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裙带下,该公园方圆2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在这里可以看到冰川的雄伟、冰蛇的秀丽、冰塔、冰洞的多姿多彩,四层冰湖的柔情和峻冷。
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内有多条冰川,现在开放的只有4号冰川,也是最容易到达的一条。4号冰川全长24.5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4号冰川的特点是冰与火的奇妙结合,在冰川上有许多热水眼和温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进入冰川公园的大门,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慕士塔格峰,进入帕米尔高原,一路上它总是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慕士塔格峰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09米(登山界常说海拔7546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东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峰顶的皑皑白雪,犹如满头白发,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像一位须眉斑白的寿星,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
慕士塔格峰属于昆仑山脉,是西昆仑山脉第三高峰。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
在塔县住两天,塔县县城很小,街道上人也不多,塔吉克族跟其他少数民族在长相和服饰上还是能看出不同的,有特点,异域感很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汉代为西域蒲犁国地。现隶属于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是中国唯一的塔吉克自治县和唯一与三个国家有边界的县,西北、西南、南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东南和东部与叶城县、莎车县相连,北与阿克陶县相连。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因城北有古代石彻城堡而得名。塔县行政区域面积25000平方千米,有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汉、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0%,其中塔吉克族占约81%。
塔县县城海拔约3100米,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说的就是这里发生的故事。著名的红其拉甫口岸就在这个县的中巴边境。塔县县城叫塔什库尔干镇,距乌鲁木齐1800公里,距喀什市区300公里。塔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白人种族居住的县,境内有塔吉克人和克尔克孜人、吉尔吉斯人,属于白色人种。县境内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09米的世界“冰山之父”——慕什塔格峰。
塔县石头城遗址是中国三大石城之一,当地塔吉克人称石头城为“塔吉卡拉”,“塔吉”意为王冠,“卡拉”为城堡,即王者之城。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石头城海拔31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
石头城下的金草滩
石头城地势险要,扼守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点,是商旅进入南亚、西亚贸易的交通要道,这里是佛法东传的中转站,玄奘东归途中曾在此停留讲经;这里是唐王朝最西的戍守之地,高仙芝两次率军西逾葱岭建立奇功;这里是清王朝保家卫国的最前线,塔吉克雄鹰库尔察克屡次击退侵略者捍卫了领土的完整。从西汉蒲犁国开始,经历了汉唐时期的揭盘陀国、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的葱岭守捉、清代的色勒库尔回庄和蒲犁厅、中华民国时期的蒲犁县等不同时期,跨度二千多年,不仅是帕米尔文明的遗存,也是古丝绸之路厚重历史的见证。
城堡建在高丘上,地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现存晋唐时期城址、寺院、居址和清代的官署。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外城周长1500米,已遭严重破坏,只能见到城墙、炮台和民居的残址。内城保留较完整,城堡的模依稀可见。城基石砌,城墙用泥、石砌成,还有几处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台。辕的四角有四座大门,其中东北角外城的大门保留较为完好。城东有寺院,城西和东南部残存40余间居址。
金草滩就在石头城下,因那里有一个叫阿拉尔的乡村,故得名阿拉尔金草滩。因有塔什库尔干河流经此处,所以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和远处的雪山白云蓝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每当夕阳西照时,碧绿的草滩一片金色,远处牧人白色的毡房,羊群都沐浴在夕阳下,非常美丽,这也是金草滩的由来。
石头城、雪山、金草滩三者完美的融为一体。
盘龙古道是2019年刚刚竣工的一条公路,通车后很快就爆红网络成了来塔县必打卡的一站,司机师傅开玩笑说每年有好几万人来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眼“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这句话。
盘龙古道位于塔县瓦恰乡境内,它穿越昆仑山脉,虽然只有短短30公里,海拔却从3000多米陡然上升到4200多米。远远望去,盘龙古道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于山间,守望着祖国西部的神山圣地。
龙回头观景台
大盘龙观景台
整条道路迂回转折,全部盘山公路有超过600个S弯道,大部分弯道都超过180度,有些甚至270度。相传玄奘从此走过,是一条翻越昆仑山脊的要道,如今又成为了昆仑山脉中非常重要的道路中的一环。
小盘龙观景台
拍摄盘龙古道最佳的方式一定是使用无人机拍摄,当镜头升到空中,用上帝视角看下去,整个盘龙古道的全貌才会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
(游记中所有无人机拍摄的照片都取自于同行领队)
班迪尔蓝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景区,它是塔县境内的一个水库,也叫下坂地水库。从盘龙古道游玩后返回塔县,开车一定会经过这里(因盘龙古道现已改为单向行驶,不能原路返回)。
班迪尔蓝湖因为水中矿物质成分的原因,湖水的颜色随着光线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是深蓝色,有时是浅蓝色,有时是绿色,与周围的灰白岩层和雪山相映成趣。
塔合曼湿地位于塔县以北32公里处,世界屋脊“慕士塔格峰”脚下的高原湿地,是塔县最大的盆地和湿地。它属于帕米尔高原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它四面环山,地势较低,由于无数山泉汇聚在此地,塔合曼湿地成为塔县最大的草场基地,也被称作黄金牧场。
塔合曼湿地观景平台,视野十分开阔,整个湿地尽收眼底。
塔合曼乡有一个被称为杨树长廊的地方,这是一条幽深的小道,大约有1公里左右,它像一个长长的树洞。在深秋时节,这里的杨树会以金黄色的叶子为长廊染上绚丽的色彩。
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向远方,路两旁的树杈在路中间交汇,形成一个长长的天然隧道。
塔合曼乡是塔县的北大门,是一个以塔吉克族为主,柯尔克孜族、汉族、维吾尔族共同居住的乡。“塔合曼”意为“四面环山”,正如其名,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壮丽。
塔合曼乡植被非常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境内群峰连绵,沟壑纵横,山势险峻,雪山、树林和草地令人沉醉,是山峰与谷地交错的山地性高原,空气干燥稀薄,昼夜温差大。
喀拉库勒湖位于“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脚下,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海拔3600米,湖深30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
湖的四周有冰峰雪岭环抱,特别是周围的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更为这个湖增添了神奇而美丽的色彩。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皑皑银峰、绿色草原和湖边畜群倒映在湖中,异常优美。
慕士塔格峰一直在云雾里之中
公格尔九别峰也未完全露出来
与慕士塔格峰遥遥相望的是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海拔分别为7649米,7530米,是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和第二高峰,两者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冰川,犹如飞流直下的银瀑,又似随风飘逸的素练。两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
离开了帕米尔高原,回到喀什,后面的行程就进入到塔里木盆地中。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度780米,是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均温度9~11℃,无霜期超过200天。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盆地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无法形成径流,较大河流有南部的叶尔羌、克孜勒、盖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苏、台兰、渭干、库车及开都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地下水总储量为110~148亿立方米。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主。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金湖杨景区位于泽普县境内,坐落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距泽普县城36公里,莎车机场17公里,为南疆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4万亩,其中天然胡杨林面积达1.8万亩。
远处是巍巍昆仑山,脚下的叶尔羌河支流奔腾不息,从公园内穿越而过,雪域昆仑和叶尔羌共同孕育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南出昆仑,北育绿洲,“雪山、胡杨、碧水、戈壁、风情”是景区最大特征。
景区内的胡杨常年享受昆仑雪水,显得婀娜多姿,素有“贵族胡杨、水乡胡杨”的美誉。
秋日的胡杨林,与湖水相映成趣,因之被称为“金湖杨”。
胡杨王,坚忍不拔的品质,让它在经历千年风雨后仍屹立天地;顽强不屈的精神,让它在走过漫长岁月后仍枝繁叶茂,人们尊称它为“胡杨王”。据考证,“胡杨王”有1400多年的树龄,直径达到了3.8米,实为罕见。它印证了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奇。
泽普县隶属于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喀喇昆仑山东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是一个满城皆种梧桐的小县城。西以叶尔羌河为界,同莎车县相望,东和东南隔提孜那甫河与叶城县为邻,西南接叶城县界。属典型的沙漠绿洲地貌。
泽普县是“泽普勒善”的简称,因泽勒苦善河得名。泽普勒善,塔吉克语,意为“黄金之河”,河有沙金,故名。行政区域面积988平方千米。泽普县有维吾尔、汉、塔吉克、回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5%。
新藏线零公里起点处是国道219线起始点,也就是新藏公路的起始点。位于叶城县东城区的219国道与315国道交会的三岔口。终点为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扎乌乡2140公里碑。
由于离泽普县城很近,半个小时的车程,顺道打卡了新藏线零公里起点处。
进入到塔里木盆地的周边,一路上都是大漠戈壁风光,车程虽长,但沿途的风景却能缓解一路的疲惫。新疆气候干燥,戈壁滩的年均降雨量只有20多毫米,而蒸发量却有200毫米以上,地面缺少植物掩盖的地区,地上的泥沙被风吹起来,使得大地裸露出斑驳的岩石外壳,或者仅仅剩下些散碎的铄石,便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约特干故城为新建景区,白天免费入园,晚上的情景式表演很有特色,需提前预约,费用为138元/人。
景区位于和田市以西10公里的巴格其镇,占地面积约156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参照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古于阗王城风貌,以方城、红墙、白色建筑为主要基调。
约特干,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于阗古国的都城。于阗国,是古代西域的佛教王国,于阗国国祚长达1238年。于阗国的君主国姓为尉迟,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于阗政权。至11世纪初,随着喀喇汗王朝的入侵与气候变化,于阗逐渐衰颓直至覆亡。无论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还是外来文化进入,于阗都是必经之地,它因此一直都是东西文化交往的中转站。
故城主要涵盖美食街区、工坊街区、民俗街区、淘宝街区、王城步道、酒吧街区、民宿街区、扶贫产品展示区,以及于阗印迹馆、尉迟王族馆、和田玉文化馆、和田民俗馆等多元场景业态,以历史史实和故事演艺相结合的手段,让世人再次感受“于阗”昔日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感受沙海掩藏千年的古于阗文化艺术魅力。
晚上住和田市,就是那个产和田玉、和田大枣的地方。还有这里的和田的夜市也特别有名,这里的美食,放之整个中国,都别具一格,真的是独有的。晚上是一定要去看看,品尝品尝。
和田市,旧称“和阗”。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汉神爵二年(前60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
和田市为和田地区辖县级市,是和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和田地区中部,地处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属干旱荒漠性气候,毗邻2个县,总面积585.11平方千米。和田地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3%。
和田夜市位于人民西路,属室内的夜市,建筑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外长272米,宽17米,全年365天营业,现已成为来和田的游人必打卡的地方,每天的人流量都很高。
夜市主要经营新疆特色美食和广东、湖南、甘肃、陕西等地的特色小吃,是一个以维吾尔族商户为主的夜市。
和田夜市美食主要云集了:和田特色烤全羊、红柳烤肉串、烤羊腰子、烤鸽子、烤飞鱼、烤鸡肉串、烤馕、手抓饭、和田拉面、南瓜包子、丸子汤、油塔子、滋味羊头、羊蹄子、和田烤鸡蛋、美味米肠羊肺子、和田特色卤鸡、牛蹄、和田凉粉、凉皮、和田特色美味糖粽子、和田桃仁酸奶,各种鲜果汁、酸奶冰,鸡蛋饼、蛋卷、和田麻糖、麻辣串、羊肉砂锅,鸡肉砂锅、椒麻鸡,海鲜特色烧烤以及和田特色果品等。
在和田夜市,吃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而游走在这繁华而有趣的夜市更是一种快乐。
继续和田的旅程—和田博物馆。和田博物馆位于昆仑路8号,总建设面积13493平方米,共有3层,设有和田历史文化展厅、尼雅遗址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和文创体验厅等,是地方综合类博物馆。
馆内藏品主要源自于地区内出土文物、采集、征集、没收及借用,馆内藏品类别有珍贵文物(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一般文物等;木器、石器、陶器、文献等21类。
馆内收藏文物9553件,其中珍贵文物559件。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钱币等各类文物3272套、约2000件文物标本、逾660册古籍,以及近800件民俗类物品。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博物馆,和田博物馆最特别的藏品应该就是出土于和田地区的古代干尸。干尸,也被称为木乃伊,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保存下来的人类或动物尸体。在古代埃及,木乃伊制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仪式,被认为是死者灵魂得以重生的关键。而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干尸的形成则主要是由于干燥的气候和地下富含盐分的土壤。
玉猴:以白玉雕琢而成,造型为1只蹲坐状的大猴,怀抱1只小猴,肩部骑有1只小猴,寓意“辈辈封侯”,设计匠心,动作自然生动,富有情趣。和田地区的采玉业在青铜时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但琢玉业自唐代才开始起步,工艺较内地明显低下。这件精致的玉猴可能不是当地玉工的作品,很可能出自中原玉工之手。
东汉“元和元年”锦囊:锦囊主要用“元和元年”锦、“(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鹿文锦制作,白绢提带。此锦囊在一定意义上是身份、权贵的标志,应是用于存纳贵重物品的敛袋。“元和元年”,即东汉章帝年号(公元84年),这是目前发现惟一汉代有纪年的织锦,对目前出土的汉代织锦研究树立了标尺,为进一步解析学术界所论及的“汉锦”组织和图案内容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直接依据,对于织锦编年研究,认识和分析织锦的生产、贸易、使用、馈赠及随葬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连体双鸟木雕:以木头立体圆雕出2只相背、身体相连的鸟形,并浮雕出鸟的眼睛、羽毛等细部特征。鸟为勾喙,头上及背后有飘逸冠羽,与胸前至尾部的羽毛相连,造型独特,雕刻精巧,是汉晋时期木雕精品。类似风格的木雕在巴泽雷克文化中有出土。双头连体鸟的形象在印度佛教与东方神话中各有传统,佛教中称“共命鸟”,在佛教经典中,具有善、恶两种意象,中原地区双头连体鸟则更加源远流长,在距今7000-8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中便出土有刻绘双头连体鸟图案的骨匕。中国先秦文献中则有比翼鸟的记载,最初的比翼鸟是指双鸟同飞,并非连体,常作为凶兆或异象。东汉时期,比翼鸟形象改变,从井飞双鸟演变成为连体双鸟,也无凶兆之意。随着佛教的传入与流行,比翼鸟与共命鸟可能出现合流与融合,南京地区出土的佛像与双头连体鸟共存的青瓷器便是明证。这件连体双鸟木雕是多种文化因素融汇的产物,是丝路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作。
民丰县,西汉时为精绝、戎卢国地,属西域都护府。东汉,并入鄯善国,隶西域长史管辖。现隶属于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东临且末县,西连于田县,南越昆仑山接西藏改则县,北靠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行政区域面积56703平方千米,主要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7%。
民丰县地势南高北低,地貌是由南部的昆仑山地、北部的冲积扇平原和沙漠三大地形单元构成。民丰县属典型的温带荒漠性气候。
今天的行程就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是坐车行驶在沙漠公路中穿越,但内心还是非常激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
民丰到轮台的这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有个简单的名字—沙漠公路,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长达446公里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唯一一条穿越流动性沙漠腹地的沙漠公路,更是世界上修建和维护难度最大的一条沙漠公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年降水量极少,沙漠中缺乏水源,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是人类探险的极限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公路可想而知的难,而修建好的公路的日常维护则更难。
沙漠公路的日常维护,是确保道路畅通运行的重要保证。办法由初期的草方格固沙逐步的升级为生态固沙。现在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种植了大量的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如梭梭、红柳等,通过在沙漠中修建水井房(每隔4公里修建一个水井房,共108个水井房,每个水井房派遣一人进行值守),利用机械灌溉和滴灌技术的方式,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解决了缺水问题,从而实现沙漠公路两侧的生态绿化的目标。
水井房里的人是绿洲的守护者,公路的守护者,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通过灌溉、维护和保护绿洲,使沙漠中这条公路得以正常运行,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如此大费干戈维护一条沙漠公路,是否值得?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一直以来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修建公路不仅可以方便地勘探和开采这些资源,而且还可以更加便捷地运输这些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公路的修建还可以促进沙漠地区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的繁荣和发展。
快到轮台时,遇到了大堵车,主要是赶上了轮台胡杨林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上的音乐节演出吸引了很多人。
“轮台”维吾尔语“雕鹰”之意。轮台地处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距库尔勒市175公里,西距库车市110公里,县域面积14185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回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比例约占66%。
古轮台国地处西域中部,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汉代是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轮台国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统摄天山南北,轮台成为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镇和重要支撑点,是西域36国城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轮台县境内分布石油、天然气、煤炭、金、铜、铁、盐等矿产27种,是新疆重要矿产富集地区之一,更是闻名中外的塔里木油气资源开发主战场和“西气东输”工程首站。
不到轮台,不知胡杨之壮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位于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公园地处塔里木保护区的核心部位。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
胡杨林是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的荒漠森林草甸植被类型,从上游河谷到下游河床均有分布。虽然胡杨林结构相对简单,但具有很强的地带性生态烙印。
全世界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百分之90%以上的胡杨林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胡杨林风景区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胡杨林。
穿行在公园之内可欣赏到千姿百态的的胡杨神采雄姿。登上嘹望塔,向南望,是粗犷的塔里木河蜿蜒曲折,散成众多的汉流,汉流间布满胡杨林。
金秋十月,是胡杨最美的季节,荒野上的胡杨林穿上它一年中最灿烂的盛装,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层林尽染,美轮美奂,将单调的沙漠装点的像童话世界般美丽。
无论是朝霞映染,还是身披夕阳,它在给人以神秘感的同时,也让人解读到生机与希望。
天下有胡杨,轮台是故乡!
游完胡杨林,我们离开了轮台前往库车。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代西域大国龟兹国所在地,它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热量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干冷。
库车市总面积15200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少数民族比例约占78%。
历史上库车曾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之处,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留下了古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题记、乐舞、戏曲、文物、诗词等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龟兹乐舞久负盛名,前秦时期传至中原,推动重建中国古典雅乐。唐代龟兹乐舞大盛两京,谱写了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库车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资源富集地,探明的天然气储量2万亿立方米以上、原油储量20亿吨以上,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0%以上,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地处天山南坡煤炭资源带中心,总储量1000亿吨,探明储量32亿吨,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之一。库车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非常适宜大农业发展,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畜牧业基地。
库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达195余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级40处、长城资源22处,被列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库车市西北20公里,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台地上,海拔高度1150米。
苏巴什佛寺遗址群主要包括库车河东、西岸的两片佛寺遗址群。分布面积约20公顷,主要由佛塔、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组成。东寺已毁,存庙塔、僧舍遗迹。曾出土汉、南北朝、唐代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还有书写古民族文字的木简、残纸。寺内还发现过一座古墓。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10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文物类型丰富,包括:舍利盒、丝织品、古钱币、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木简和纸本文书以及壁画碎片、石雕佛像、泥质塑件等。1903年由日本大谷探险队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发掘的一具舍利盒盒身绘有一列21人组成的乐舞队。舍利盒所绘人物造型是龟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据研究该乐舞图表现的是古代西域流行的歌舞戏《苏幕遮》的片断,是研究西域艺术极为珍贵的资料。此外,法国伯希和还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发现7件绘有乐舞图像的舍利盒。195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西寺殿堂内曾发现大量陶器、铜器、铁器、木简、经卷等。1978年在西寺佛塔后侧,出土一具完整的人骨架,头颅扁平,与《大唐西域记》所载龟兹的“生子以木押头”的习俗完全吻合。遗址发现的丝绸和毛织品残片、东汉至唐的中原铜钱、龟兹等地方政权钱币、波斯银币,琉璃器物以及回羁文、婆罗谜文等多种文字的题记和文书,见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所发生的文化与商贸交流。
从苏巴什佛寺前往克孜尔石窟要走轮克公路,这条公路已成为雅丹地貌上的“网红公路”。高低起伏的公路直插云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轮克公路两侧的雅丹地貌蚀风石形态各异,从高空俯瞰,非常的壮观。
在这里停车拍照要注意安全,一定要观察好后方的来车情况。
为了保护石窟内文物,景区采取轮流开放指定洞窟的方式,以减少对文物的破坏。对我们而言,来这里能看到什么样的石窟,全凭运气。现在开放的是六个石窟,这六个石窟损坏都挺严重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应该不能轻易对外开放吧。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
克孜尔石窟在古西域地区至今已发现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绵延数千公里。共有石窟236个, 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但是很遗憾,大多壁画都被当年来自欧洲的探险家们整体盗挖走了)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有研究石窟的专家指出,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
计划中今天还有温宿大峡谷的行程,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来不及了,改在第二天,晚上入住阿克苏市。阿克苏市,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古代为西域姑墨国旧地。现为阿克苏地区下辖县级市、首府,地处南疆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是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442万平方千米,由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36多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比例约占49%。
阿克苏市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全市耕地面积116.29万亩 ,森林面积70万亩,草场面积403万亩,全年可以放牧。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轻纺工业聚集地。
有三种方式进入大峡谷景区,一是自驾越野车的,可以选择自驾进入,景区内停车的地方很多;二是景区门口有出租车,时间紧的可以租车进入;最后,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观光车的方式。
温宿托木尔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脚下,是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峡谷距温宿县城东北80公里,距国道314线26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人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
进入景区,犹如进入了一片精美雄浑的自然画廊。整个景区入目的满是红棕色的山石,这里是一处红层峡谷,有中国罕见的远古岩盐地质绝景、中国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蚀地质秘境,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
大峡谷是2600万年前内陆湖泊沉积的地层,由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经过亿万年的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可谓历史悠久。
因为地质运动,峡谷被“切割”成不同形状的石峰石柱,著名的景点有五彩山、胡杨双雄、英雄台、生命之源、一线天等,这些名字十分贴切,栩栩如生。
苍穹之下,是红色的山石,是被土覆盖着的大地,有一种无边无际之感,也像是危险重重的无人区,但它是非常安全的自然画廊。大峡谷开发的路段沟长10几公里,南北向,宽处约200至300米,狭窄处仅可一人通过。
峡谷中山壁岩层分布清晰,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弯曲的线条十分清晰,断裂的岩石夹在山壁岩层中,在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形成了绝壁高耸、奇峰兀立、形态各异、嶙峋怪异、色彩浓烈、千姿百态、五彩纷呈的奇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