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瓦切塔林

作者:长盛将军2017 显示图片

我们9月13日由唐克镇来到瓦切塔林,这里距唐克镇40公里。瓦切塔林经幡群隶属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镇。瓦切,藏语,就是大帐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世班禅大师两次来红原,在此设立法座,为信众讲经说法、摸顶祈福。大师圆寂后,藏区信众为了纪念班禅大师,在班禅大师坐过的宝座之上塑造了一尊大师等身像,并加盖殿堂,佛像周围修建了108座佛塔,以追怀十世班禅大师。随着时间推移,佛塔数量逐年增加,现有佛塔312尊,经幡帐387处,转经筒400余个,此外还有众多石刻经文,内容包括六字箴言、莲花生秘咒、解脱经、百字经等,经文石刻数量超过3万块,经石堆超过百余处,擦擦泥塑小佛像堆放室126间。这不是简单的堆砌,是信众对十世班禅大师的怀念、敬仰的升华,也是信众对佛法信仰虔诚的表达吧。



瓦切塔林的主塔,是一座金字塔形状的佛塔,由众多小塔组成。整座佛塔加上构成塔身的小塔,一共是108座。


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地处辽阔的红原大草原腹地,主体由数个方形佛塔阵列以及帐篷状经幡集群组成,规模宏大,异常壮观。其中上百座佛塔围合而成的大大小小庞大的正方形阵列,彼此相隔,其每一个的四条边上都紧密连牵着大小等同形状相似的小型佛塔,中央众星拱月般供奉着一两个较为高大的佛塔,排列极有规律,非常整齐清爽,令人赏心悦目,透着清净、典雅、辉煌和庄重的佛教韵味。


塔林周围有很多的经幡,都已连成片了,连绵的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偕风诵读,甚为壮观。


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义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经幡在藏区的插法各地也不尽相同,红原瓦切的经幡是围成-顶园帐篷似的,而且瓦切经幡群面积之大也为藏区所少见。




绚丽的经幡,洁白的佛塔,飘逸的彩绸,静肃的塔体,色彩纷然,动静鲜明,相宜相衬,浑然一体,幢幢座座,巍然庞大,层层重重,跌宕起伏,浩浩荡荡,绵延悠远。


走进塔林----瓦切塔林虽然不算什么景区,但现在是人们自驾游川西的必打卡地之一。现在是不收门票的,但当地的藏民要收取20元的卫生费用。塔林里也没有修什么栈道,大家可以随意的走动,有一个多小时左右就可游览完。






由于地面没有硬化,低洼的地方有存水的地方,竟然是人们拍照的最佳之地,利用它可以拍出倒影。





心似跃到云间,聆听天地咒语。每一个佛塔都代表一颗谦卑的心,每一页经幡都写满诚挚的心愿。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佛塔,行行列列,鳞次栉比,高低参差,错落有致,云遮雾绕,云间浮动,似隐若现,似仙若灵,经幡若衣,翩然披挂,玉树临风,俊逸飘洒。忽风云变幻,似雷霆万钧,撼动九霄,经幡猎猎,衣袂纷飞,芸芸众仙,飘落草原,熙熙纷纷,争相游走,惊原野之广博,愿美丽永常在,清风拂万里,明月芳草生!时屏息静穆,拱手合十,轻风若语,呢呢喃喃,顶礼膜拜,虔心祈祷:唵嘛呢叭咪吽……
















四野一片静寂,及膝高的野草在风中摇曳不停,当地的藏民,胸挂佛珠,手持经筒,轻摇慢捻,唇舌翕动,自云雾缭绕最深处,穿云破雾,自远而近,辗转于众塔间,静肃,参拜。




目前,塔林还在继续修建、扩建和完善之中。












在塔林中有一支摄影团队,他们带有模特,我们用手机蹭拍了几张。



由于我们没有带飞机,没法航拍,在这里只能用两张网上的照片来,当你用以上帝的视角看到塔林群全貌的时候,你会不知觉的惊呼叫到太壮观的了。是啊,在高原地区,建设如此宏大辉煌的佛塔和经幡群,且数十年维护翻新、持续供奉、新建新设扩大规模,其艰难、艰辛,非亲历者,无法想象。如果虔诚是一种态度,那么,信仰就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