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天行程:莎车-叶城-和田
住宿:和田
莎车景点:莎车老城,叶尔羌汗国王陵、阿曼尼莎汗纪念陵,莎车非物质文化博览园等
叶城景点:新藏公路0公里处,锡提亚迷城
和田景点:团城民族风情街夜景
酒店的自助早餐很丰盛。吃过早餐9点多,我们开车去莎车古城。
由于时差近3个小时,老城的景点10时还没营业。
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里要10:30才开门。
我们便先去逛古城老街。
莎车古城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城区,中华上下五千年,莎车就有三千年,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之一。它曾是叶尔羌汗国的都城,在“西域三十六国”中闻名遐迩,也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终端。
早在汉代,莎车就是西域的商贾必经之地。经过千年磨砺,莎车古城已经成为新疆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莎车古城坐落在黄土高原上,整个城市呈条形,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
整个古城呈现出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建筑风格古朴大气,而城门、城墙、街道与居民的房屋相得益彰。
由于12:30的表演在非物质文化博览园这边,而凭门票只能进出一次,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对面的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和叶尔羌汗国王陵。
西域36国历史及风俗等,我们不甚了解,因此买门票的时候就买了导游票。
导游是个维族姑娘,服务态度非常好,有问必答。
她带我们先参观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阿曼尼莎14岁嫁给叶尔羌汗国王,34岁因为难产去世。20年间,她把时间几乎都献给了她热爱的民间音乐。十二木卡姆就是她和她的老师精心整理出来的套曲杰作。
然后导游又带我们到叶尔羌汗国王陵,介绍了王陵及几代汗王。
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整个国王陵面积1050平方米,始建于1533年,其后又经百年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陵内葬有叶尔羌汗国创始人等11代王室成员。叶尔羌汗国王陵在布局和图案装饰等方面,别具风格,是伊斯兰教优秀建筑艺术,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埋葬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目前,这个国王陵保存完好,对外开放,是莎车县的叶尔羌风情旅游区的一部分。
之后过马路,我们到对面参观莎车非物质文化博览园。
这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艺术、民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文化艺术院落建筑,整个建筑将“维吾尔民族特色、中亚文化、古典建筑”等融为一体,占地面积22.5亩,建设面积18806㎡,是莎车作为丝绸之路要塞重镇多元一体中华文化鲜明特色的体现。
这是一座现代复建的有着宫廷感院落式古代建筑,原是叶尔羌汗王宫旧址。
建筑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砖雕木雕还有陶瓷。穹顶上的颜色极具伊斯兰风格。
跟着导游参观完几个景点,近12时。
我们再自由参观、拍照。
之后到大舞台,表演正好要开始了。
对了,如果你想感受纯正的新疆文化,那就来莎车吧。
这里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故乡,木卡姆艺术之母阿曼尼莎汗,就诞生在这里。
表演者几乎清一色的老人家,主要是用当地的特色乐器演奏十二木卡姆的一些片段,期间也有伴舞或表演,甚至与观众的舞蹈互动。一个木卡姆就要两小时,十二个木卡姆完整地演奏完需要整整二十四个小时;况且没有人能把这一套木卡姆完整地演奏出来,听说一般演奏者都只会其中的一个。
看着舞台上认真表演的那些民族老艺术家们,想到再这若干年,这些音乐可能就失传了,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他们也许就只能从电脑或其它媒介了解了。
可能学这十二木卡姆太难了吧,加之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年青人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它。
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确实是个问题。怎么激发年青人愿意学并坚持在这一行干下去?这得多部门从多方面下功夫,当然,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也责任重大。
看完表演,我们开车去木卡姆故乡餐厅午餐。
尽管才13:30——这边的人一般14时才午餐,餐厅已经座无虚席。
听说,这家餐厅很有当地特色,它主打鸽子系列,鸽子拉面、烤鸽子、鸽子烤串等都很好吃。我们各自要了一份鸽子拉面,又点了一份烤鸽子,两份酸奶,一份凉粉。
这些食物味道的确不错!后来我们又加了两份烤鸽子串儿。大家都说味道比烤整只鸽子还要好吃。
离开莎车,我们驶往叶城。
到叶城,首先是去网红打卡点:新藏公路之零公里处。
来这里打卡的人还真不少,其中一个骑行者的摩托车成了大家拍照的道具。
这个骑行者说这辆车加满油可以跑600公里,他准备骑行国道219,由于赶到这里太累了,打算休息整一天再出发。
0公里打卡后,我们又前往距此6公里多的锡提亚迷城。
锡提亚迷城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城东11千米的洛克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千米的锡提亚沟附近,其分布为长1千米、宽1.5-2千米的地势略为隆起地带,面积大约超过2000亩。
锡提亚迷城的讲解员很少,总共就两三个吧,应付不过来,我们请时就没人讲解了。
后来参观到三十六国展厅时遇到一个女讲解员正在给一个团队讲解,顺便听了一耳关于楼兰姑娘与楼兰古国消失的故事。
“锡提亚”译成汉语是“不灭的悬崖”,据《魅力叶城》丛书介绍,始建于11世纪末,有人认为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可汗城,1218年在成吉思汗西征时被毁。
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疑此城在11世界末为喀喇汗王朝时所建立,城中阿拉伯文无孔钱即当时所遗”,并因而“知此地在北宋时颇为兴盛”。
进而据《文正西游录》“大军发于阗至可汗城,屠其城,使人诏谕鸦尔堪城王来降,至是隶版图,以封诸王阿鲁忽”的记载和“于阗西距叶尔羌之间的叶城为最大最富,而旧城遗址以此规模最大”的推断“疑此城为成吉思汗1218年西征屈曲律由于阗进兵时所屠之可汗城”。
锡提亚城的消失至今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资料,考古专家实地多次考察,都没有得出结果,因此,该古城遗址被当地人称为“谜城”。
2012年8月锡提亚古城考古专家根据古城的残痕,用生土复原成型成为当地的重点保护景区。
21时左右我们抵达和田。
因易老师的一个同学在和田安了家,他请我们吃晚餐,故我们就准备住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宾馆。正要办理好入住手续时,易老师的同学说他已经在另一家大酒店了——那家宾馆也是那老板开的。幸好除了我和强,他们三人头天晚上入住的宾馆网上显示还没“退房”,幸好阿月是用现金支付的,于是说声“抱歉”,要回了现金,又去附近的那家大酒店。
晚餐后,易老师同学一家(夫妻及女儿女婿)又带我们去团城民族风情街逛。
新疆和田市的团城,位于市中心区域,因其地理布局呈中心发散状,街巷环绕而得名。
过去,团城的房子低矮破旧,环境“脏乱差”,居民主要以交易鸽子为生,被称为“鸽子巷”。
然而,在2016年开始实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后,团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风貌,还融入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与管理方法,街道宽敞整洁,户户门前铺设着石板,整个团城焕然一新,成为了和田市的颜值担当,并被戏称为“网红街”。
不仅如此,团城还添置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如彩色灯光、互动装置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赏和体验效果。
夜晚,团城灯火辉煌,绚烂多彩的灯光投射在高楼大厦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了一圈,我们觉得那里的夜景确实漂亮。
广场一角,一个喝醉了酒的男子大声地吼叫着,也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有热心人报了警,不一会儿两三个警察过来了,上前询问情况。可能那人醉得太厉害,根本没办法正常交流。也不知道最后警察是否把那人送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