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内,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是两个大城市——广州和深圳。广州建城已经有两千多年,它最早是秦朝南征百越的时候出现的,当时在这块新征服的领土上,设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这三郡中的南海郡,郡治就在广州。可以说,广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也是广东省内唯一能承担起省会功能的大城市。而深圳目前大多数的文物古迹,如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四大古墟等,大多数是来自于明清两朝,虽然没有广州的历史底蕴深厚,但深圳的开发,本来就是一部中国人艰苦创业的历史。改革开放,深圳打响了第一枪,设立了蛇口工业区,而后成为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面对变革,深圳没有思想负担,主动作为,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在深圳,如果要深入挖掘,它的旅游景点,还是有不少的,而且大多适合年轻人。深圳将本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新时代的文艺经济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不光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也给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本篇要介绍的,是位于莞深边界处的观澜版画村,详细情况可浏览下文。
上图:观澜版画村的地图及行程经过,由于版画村内部较大,怎么游览可随性选择。
景点简介:观澜版画村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位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这个久负盛名的客家小村是深圳最后的世外桃源,现与华侨城甘坑客家小镇、鹤湖新居、金龟村等一道成为深圳乡村与民俗旅游的热点。
导航地址:观澜版画村
游玩时间:1-3小时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09:00-18:30
交通指南:(1)地铁出行:深圳地铁4号线观澜湖站出来换乘M285路公交车到版画村;
(2)公交出行:乘坐深圳公交312路车、M243路、M285路到牛湖版画村站;
(3)自驾出行:直接导航到"观澜版画村";
门票信息:免费,但需要从公众号“观澜版画”预约门票;
停车位置:版画村正门停车场
厕所情况:在版画村广场旁边,有一个较大的公厕;
代表景点:龙门世居、菩提树、版画工坊、凌氏排屋、花海等
其他建议:
(1)预约门票,需要填写来访人身份证号码,一个微信可以同时预约多张门票;
(2)版画村内的花海,需要提前了解好花期,做好功课再出发;
(3)目前只开放了靠近主入口的陈氏村,凌氏村的内部没有对外开放;
(4)进园之前,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水果、零食、饮料等,方便边玩边休息。
推荐指数:★★★★★
我们从东莞出发,途径天堂围,在治安卡点处进入深圳,从眼前的这座高桥往右转,再行驶两公里,就来到了版画村正门。
正门前,有一个停车场,我们进入的时候,还有一两个空位,里面有一个公厕,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施。
下车之后,我们拿好个人物品,开始到正门预约门票。
停车场的付款二维码,我们此行付了12元。
出口处
停车场的收费具体规定。
出停车场,是一条两车道的公路,过对面,就是版画村的入口了。
在主入口处挤满了人,主要是预约门票,应该是有一些游客不记得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其实只要有其中一个约上了,保安还是会给其他人进来的。
版画村的地图,绿色部分是蔬果种植区和花海,中间有一条小溪分开两部分。版画村内的两个村落,左边的一个是凌氏村,右边的是陈氏村。
版画村的入门牌坊,在我四年前来的时候,这个牌坊是没有的,属于后期新修建的门楼。
在验票处,家长帮助小朋友预约门票。
预约门票的二维码
当日的进园人数,都在显示屏上。
领了门票,开始进入景区。
分了一条无障碍通道。
过了牌坊,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走下去可以一直到凌氏村的碉楼。
牌坊的旁边,是利用老建筑改造的商店,在陈氏村,也许只有靠近大路的这一段建筑才有比较多这类小店,村子里面的大多数建筑,以艺术家的工作室为主。
观澜版画村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彦桥的故乡。版画村的前身是大水田村,包括牛湖新围场和大树田村两个自然村,村依山傍水而建,风景十分优美。大街小巷之间,房屋古色古香,植物郁郁葱葱。
回头眺望进门入口。
与世界面积最大的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比邻,被鳞次栉比的工业厂房环绕,古旧的大水田村一直坚持着世外桃源的宁静,廊屋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地方。可是,在2006年6月,大水田村要大变了,近千名外来务工租户们接到了空楼搬迁的通知,202栋古旧的客家民居在几天内就搬空了,随着版画村的建成,这个大村子不再有本地居民居住,更多的是艺术家的办公室。
龙门世居的牌楼。相传,陈氏某个分支的祖先,住在黄河边上一个传说中鲤鱼化龙的地方,这里把科举中榜称作“越过龙门”荣耀至极。受此影响人们读书成风希望有朝一日纵身一跃,金榜题名。
据观澜版画基地官方网站和观斓《陈氏族谱》显示,陈氏龙门世居被当地人称为牛湖新围场,以区别护附近的牛湖老围,居民以陈姓客家人为主,过去还曾居住过凌、谢、李、张、林等姓氏;相传越公的两个儿子文郁、文相为新围场的开拓者,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文郁、文相二公定居之后,乾隆年间迁自广东五华、后世发展为观澜望族的振能公系陈氏家族的振玖公,和振芹公的部分后裔,及其他姓氏的客家人也陆续迁入。
简介
中间的一个小广场,一棵“菩提树”矗立在正中。这是一棵有300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枝繁叶茂,树形颇像一把撑开的伞。据说,明末清初,天下大乱,观音菩萨邀了八仙商量引渡众生疾苦之事。观音却因临时有事不得脱身,便嘱咐八仙先行。众仙议事已定,观音菩萨还没来到。这时候正是中午,烈日当空,南方祥云密集,仙霭缭绕。众仙倦意正浓,便一个个酣睡过去。观音到后,见众仙如此没个仙样,火从心生。但转而又想众仙为民操劳,也太辛苦了。于是她起了慈悲之心,出手一点,就在众仙的上空长出了这棵菩提大树,严严的把他们遮护起来。
这处村落,为何会选择做版画?我一直都很好奇,根据网络上的说法,就全国而言,深圳版画发展较快,深圳拥有其加达瓦、骆文冠、齐凤阁、应天齐、钟曦、隋丞等全国知名版画家。同时,与版画相关联的印刷业也是深圳的龙头产业,更重要的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大师陈烟桥的故乡正是观澜。这些都为版画基地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陈烟桥出生在观澜街道牛湖社区鹅地吓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考入广州美术学校西画科,1931年转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就读,开始从事木刻创作。1935年,陈烟桥先生的《某女工》、《天灾》、《投宿》和《受伤者的呐喊》被鲁迅推荐到巴黎参加“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
版画村唯一的书店
1号工坊。2006年9月,版画基地拉开创建大幕。不同于深圳布吉大芬村自发形成的油画村,以及其他纯商业性质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版画村的改造,从一开始便由专业力量主导。2007年5月,在第三届文博会期间,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并首次作为文博会分会场对外亮相。曾经残败无人管的古村落,经过文化升级后,成为“国字号”的艺术创作基地,由此开启了一条荣光之旅。
行走于此,随处可见古屋、祠堂、池塘、古井、碉楼等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古色古香,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居风格。
往前走,是陈氏村炮楼。
版画村与客家古村的融合,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源泉。看着村里古色古香的民居,可以想象客家人的田园生活。这里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白墙灰瓦,周围都是古树,有的老房子瓦片上长满了杂草。老宅漫漫岁月,昔日客家悠闲岁月。
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
改造升级后的观澜版画村依然清幽宁静,成为隐匿在繁华都市中的一片净土。被誉为“深圳最美的村庄”,是深圳最古色古香的地方。
炮楼旁,是一个新建筑,此前没有发现过。
版画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唐代的佛经插图是中国版画最早的起源。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版画源远流长,自唐至明”。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油画、国画等艺术画作比版画更为熟悉。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版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同时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机制,离大众越来越远。
因此,观澜版画村“诞生”之时,当人们走进这个古老的客家村落时,也就了解了千年版画。同时,通过不断的展览、文化推广、艺术品拍卖、博物馆的建立,版画村进一步拉近了人与版画的距离。
但经过三百年的洗礼,岁月流转,岁月流转,大水田村不再只是一个村庄。它有了新的身份,有了更多的无限可能,在浓绿的掩映下更加祥和。相信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诗情画意”。现居住着100多位中外著名版画家。在炮楼旁的博物馆,目前展出了两个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简介,在四年前,我还没走访到这个地方。
观澜版画村将现代版画工坊与客家古村落融为一体,犹如一幅画卷,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个拥有300年历史的观澜大水田陈氏、凌氏客家村落,经过改扩建,如今已经焕然一新,成为集版画创作、生产、展览、销售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版画产业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它也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特色文化名片,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远离城市喧嚣,寻这样一处最美村落,赏景赏画,实在是再享受不过。版画村虽然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但宁静依旧,总体氛围不变。
这里倚山面水,绿树掩映。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古村落。古村落的民居大都是清末民初建筑。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白墙灰瓦,瓦上长着长长的杂草,有的老屋墙皮斑驳,有的民居房门老旧,有的大门上的铁门环锈迹斑斑,有的墙头上长满青苔.....老旧里蕴藏着久远的年代,沧桑中透露出厚重的历史。
改造后的版画基地,尽可能保留了古民居原貌和古村落风格。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真的是诗意一般的享受。
入口牌楼旁,一座高耸的碉楼矗立在村前。
碉堡古井是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依然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流传着许多古井的故事和传说。在古井边拍照留念,感受历史的厚重。
行走到碉楼处,陈氏村已经差不多逛完了,重新回到入口主干道上,接着去下一处分景点。
重新回到入口主干道上。
听说版画村的那片花田会根据不同季节种不同的花,每年一大片油菜花和薰衣草会吸引很多人前来,开满薰衣草的时候还会允许游客在中间拍照。可是,这一次我们显然错过花期了,应该10月中来好一点,现在只剩下一些残枝落叶,没什么好看的。
枯萎的波斯菊,铺满一大片花田,暂时来说,这儿的花已经谢了,看一两个月之后,会不会有油菜花了。
记得之前来,这里还能够看到向日葵。
沿着田间小路往下走,去凌氏村。
过了一座桥,进入凌氏村,一个团队正在开展团体游戏,这里的草坪很适合野餐和活动。
因为凌氏排屋是国际专家村,一般不对外开放,只能在外面欣赏保存完好的排屋和两座炮楼了。
凌氏炮楼(集体所有)位于村北角,有六层。砌两面坡瓦作棚顶,山墙两头作宝顶装饰。天台外沿饰以红色色带,统斗为天台四面居中式,开方形、长方竖形、长方横形射击孔。排水口为本地常见的锦鲤吐珠样式。据本村老人介绍.该炮楼原来还连着一座家塾。为凌氏华侨集资修建,新中国成立前本村凌氏子弟皆可免费入读,家塾现已坍塌。凌贤辉炮楼位于村东南角院墙内,五层,始建年代约为1911年,从建筑物的新旧程度来看在三座炮楼中建造年代应该是最晚的,为天台锐斗式,天台四周筑栏墙.其中相对的两面居中加筑‘大幅水‘造型山墙.砌两面坡瓦作棚顶.山墙两头作宝顶装饰。锐斗为天台四而居中式,开长方竖形射击孔。外观造型及装饰为中西合璧风格,天台外沿有红色色带,筑在山墙上的两个铣斗作六瓣几何花及宝顶装饰。该炮楼保存完好,建筑造型艺术在三座炮楼中最为气派讲究,现仍属私人业主所有不对外开放。
大树田村风景秀美,是凌氏客家人的聚居地。清代中期凌氏四兄弟自广东省平远县,后迁居观澜牛湖,其三落户于今大树田村,其一落户新围场。陈氏家族迁居新围场的时间约比凌氏晚二三十年。这一点在本地陈氏族人那里也得到了印证。由于陈氏家族在新围场的人口越来越多,凌氏最终全部迁到大树田村。至今新围场的陈氏宗祠后而左侧那间小小的凌氏家祠,据说始建年代为大水田村三间祠堂最早,大树田村的凌氏宗祠就是从这里分出去的。另据老人所说,大树田村并非凌氏家族创建,原为本地讲围头话(宝安广府人)的张氏家族的房屋,后来本地的客家人越来越多,凌氏家族华侨众多,经济富裕,就陆续出钱买下了张氏所有的房舍,张氏家族最终迁离本地,凌氏家族在原有房舍的基础上不断修缮新建。现在的房屋大多是晚清及民国时修建,比新围场的大部分房屋年代较晚,加之凌氏家族的经济实力普遍比陈氏家族强,因而建筑物更讲究,保存状况更完好。
凌氏宗祠位于村前排屋的中间,为一开间二进一天井建筑,正门横额书‘凌氏宗祠,前堂有船型正脊和飞带式垂脊。垂脊前面作脚子彩塑装饰:上堂正脊作红彩博古脊头装饰,有飞带式垂脊。前堂后面和上堂均挂有木雕彩绘封推板。上堂封檐板居中雕刻有“厚安堂”字样。
另外一座炮楼
前方这座炮楼,在院子里,但已经被艺术家入住了,目前不对外开放。
凌氏村只能在广场处参观,更里面的巷子进不去,参观很快就完成了,重新回到主干道上,接着去此行最后一个点——瓜果田,它的入口就在陈氏宗祠不远。
前方这棵没有什么树叶的大树,旁边有一座石桥,过了这座桥,就是瓜果田了。
桥的另一头,有一个用木门楼。
进来瓜果田,这里的道路,已经是水泥砖铺砌了的,行走非常舒服,即使下雨天也不会泥泞。
往前一点,有一个采摘点,游客入园后,自己摘到多少就称多少。
瓜果田一角,除了草莓,还可以摘圣女果、杨桃、木瓜。
我在瓜果田逗留了几分钟,没有往前继续走下去,而是就近拐了个弯,走到后山山脚,没想到这僻静的地方,有不少烧烤摊,但当时没有人用这些设施。
好不容易走出了山脚,眼前豁然开朗,这一片主要是种植蔬菜,满眼绿色。
从这条路朝前走,就是花田,和瓜果田隔着一条小溪。
莲藕田
过了这条石桥,还有一个门,这个门里的,就是刚刚经过的花田。
过了石桥,我没有回去花田,此时花田已经没有什么好景色可拍了,沿着小溪走下去。
走到尽头,发觉来到了陈氏村的广场,出口的旁边,是广场舞台。参观完瓜果田,版画村的景点,已经全部走遍了。2019年,我意外看了微信朋友圈,发现了这个地方,这几年几乎每年有来版画村,已经不记得来了多少次。而这一次之所以想来,是希望看看花海,可是我们已经错过了花期,只能当过来版画村散步了。
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离开了版画村,去往附近居民很爱去的大商城——观澜湖新城。
小车开出版画村停车场之后,很快就来到这处交叉路口,红灯时不能直接右转,绿灯后,右转往前开不到一公里,就到观澜湖新城了。
进入观澜湖新城地下停车场,此时负一层早已停满了车,无奈之下,我们开到负二层,这一层的停车位非常多,原因很简单,负一层出来,可以直接进入超市和小吃店,而负二层还要找电梯上来,普通市民当然更愿意把小车停在负一层了。
观澜湖新城的停车场,可以用大来形容,上下两层,大概能同时停几千辆车,而观澜湖新城的建筑面积,足足有22万平方米,在隔壁的东莞,这样大的商城,还是很少见的。目前,观澜湖新城的停车场,实行三小时免费,两年前刚开业的时候,停车费免费了差不多一年。
从电梯上来,遇到的第一个摊位,是阿杏饭团。
我们随便走了一些摊位,在电玩城旁边休息了一会。
负一层的小吃很多,但我们没有急于消费,乘坐电梯上来了地面,此时广场上有不少鸽子,看见有食物抛出来,又赶紧从屋顶飞下来。
走累了,决定找个位置好好坐下来,顺便吃点东西,一开始我们考虑的是肯德基,但这些食物都太容易上火了,不大爱吃,回去负一层,电梯旁边正好有一个面点王,店里人不多,比较安静,我们就选了这家店,茶位费2元,点的刀削面,每碗25元,汤底非常好喝。饺子我们也点了,味道还不错,美美地吃了个下午茶。
面点王不远,是巴迪奥超市,以前来观澜湖新城,经常有去这里买各种零食小吃,但今天反而没有什么消费欲望,因为同类的商品,我们那边也有,性价比都差不多。
吃完刀削面,离店,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下次来观澜湖新城,可以再来吃吃这里的刀削面,味道真的好。
晚上六点,吃过东西之后,我们并没有在观澜湖新城逗留太久,很快就回去了。
开到这里,远处的治安卡点,就是深圳和东莞的交界处。晚上7点,顺利回家,观澜休闲一日游,结束了。
和本篇相关的 深圳 游记如下:
1.“一天走遍全 中国 ”——记 深圳 锦绣中华参观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8360163.html
2.“一街两制”,走进特区中的“特区”——记第三次中英街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7805709.html
3.梧桐烟云,记第二次徒步 深圳 最高峰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7256172.html
4.“聆听大海的声音”——记徒步穿越东西涌最美海岸线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7285371.html
5.秘境寻踪——记首登大鹏半岛七娘山主峰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7649940.html
6.“走进大鹏明清古城,畅游 中国 最美海岸”——记 深圳 大鹏半岛周日精华游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21295135.html
7.“羊台叠翠·浩然正气”——记徒步 深圳 第四高峰羊 台山 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19354381.html
8.“传统民居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记 深圳 文艺休闲路线一日游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22645546.html
9.“童心向党、红色足迹”——记深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之行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23355650.html
10.“看秀岭叠泉,品大万底蕴”——记 深圳 坪山一日游
相关链接: @http://www.mafengwo.cn/i/22857319.html
11.打卡“宝安第一山”—— 深圳 凤凰山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081548.html
12.赏无敌海景,看山与海的最美相遇|记 深圳 大鹏半岛一日游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093017.html
13.浅游 深圳 西部生态绿洲——海上田园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223198.html
14.行走“光明红丝带”—— 深圳 虹桥公园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239712.html
15.再登 深圳 第一峰|大山、大海、梧桐烟云,看不尽的超美风景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267871.html
16.走进“ 深圳 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观澜古墟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320589.html
17.慢游 深圳 四大古墟之一——清平古墟
相关链接: @https://www.mafengwo.cn/i/24367898.html
18.再访深圳的“小丽江”——甘坑客家小镇
相关链接:@https://www.mafengwo.cn/i/2437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