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9.30-10.10
【路线】(中国)北京—(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波黑)萨拉热窝—莫斯塔尔—(黑山)科托尔—布德瓦—扎布利亚克—(塞尔维亚)乌日策—贝尔格莱德—(中国)北京
【机票】北京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直航路线自22年7月开通,但是班次比较少,目前只有每周二和周六有往返,时间选择不灵活,当然也可以选择转机,就是时间长一些;据了解,天津、上海也有直飞贝尔格莱的航线,不止北京哦
【签证】
1、塞尔维亚:免签
2、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简称“波黑”):免签
3、黑山共和国:如果持有申根签、美签等发达国家签证,可以免签,否则需要办理邀请函。我们有美签,所以也是免签,没有这些国家签证的小伙伴可以在淘宝办理邀请函,网上有很多攻略,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美签的小提示:我们咨询了黑山大使馆,学生签或者旅游签工作签均可,入境黑山时不需要搭配I-20等使用,只需要保证美签页在有效期内,且Entries那里是M(multiple)就可以啦,在这里也附上黑山大使馆的联系方式,有需要的小伙伴自取:ch和谐ina@m和谐fa.g和谐ov.m和谐e,+86-1065327610,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10am-12am,邮件会得到回复的哦。
【通讯】网购MTEL流量卡,在三个国家都可以上网,绝大多数情况下信号都很好,在通过隧道或者到乘船远离岸边的时候可能会有没信号的情况。可能因为有使用时间限制,不能用来注册各种社交媒体的账号。
【货币】建议办理外币信用卡(建议Visa或Master,这边很少认银联),国内换一点欧元,到国外主要刷卡,不得已的地方用现金。
三个国家用的币种都不一样,塞尔维亚用第纳尔,波黑用马克,黑山用欧元,并且第纳尔和马克一般只用欧元换,所以可以在国内先换些欧元,到达后再换当地货币,兑换点有很多。
*tips:简单粗暴的汇率计算方法:第纳尔的菜单,直接用价格除以15;马克的菜单,用价格乘以4;欧元的菜单,用价格乘以7
【交通】巴尔干半岛是非常适合自驾的地区,欧洲和国内一样都是左舵车,虽然平原丘陵比较多,但一路走走停停,难忘的风景都在路上。不过这里多半都是山路,甚至还有不少发卡弯,路上很多大车,还有很多双向单行道,再加上欧洲人习惯飙车,可以说真的不太好开,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白天赶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另外,不会开车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公共交通,也比较方便,可以参考其他攻略~
【如何租车】
在塞尔维亚租车很方便,流程也成熟。我们是在租租车app上预订的,取车点可以选在机场,从航站楼出来后上到地面,一路向南走,会看到一小片小棚子(有点破旧),所有租车公司都在那里。至于租车公司,我们出于人生地不熟的考虑,还是选了跨国大型车行Budget,但是Budget不愧是“everyone’s choice”,取车就等了1个多小时。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大型车行可以选,比如Enterprise、Evis等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当地的小租车行,这些基本没有人排队,基本随到随取。
【租车材料】
塞尔维亚租车不需要有国际驾照,只需要有国内的驾驶证、租租车平台上免费翻译的小白本(7天到手)、主驾驶人名下的外币信用卡(注意必须只有master或visa标志,不能有银联标志,用于支付押金),还有打印的电子订单。
另外,租车时一定一定选最贵的全险,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柜台办理时只要跟小哥说,你在租租车上买过保险,他就不会再给你推销了。
租车的时候很顺利,没有遇到网上其他朋友说的,不认小白本之类的情况。另外,如果要自驾到波黑、黑山,要在办理时跟柜台小哥说下,你们要去Montenegro和Bosnia,小哥会帮你交过境费,然后给你一个小夹子,里面有机动车证等必要的文件,过境时可以直接把这个小夹子给边检人员。
*其他贴士:建议国内带过来一个手机支架,方便看导航,这种小东西国外很难买
👆国内驾照和租租车“小白本”
【住宿】
我们全程通过AiBiYing订当地民宿,但也可以考虑用booking订民宿或宾馆,两者没啥差别。AiBiYing也有在线翻译功能,有一些房东英文不太好,但沟通也不会有什么障碍。
因为对我们的体力并没有太大信心,所以我们整体的行程安排不算很特种兵,每天开车的时间也尽量缩短,所以除了去一些必须打卡的景点外,还会掺杂着一些city walk,甚至还会去街心公园的草坪上发呆躺平,是比较佛系的安排,但也因为这样会错过一些景点,在后续具体攻略中都尽量介绍全面~
Day1: 北京—贝尔格莱德,乘坐直达航班,用时11h。
Day2: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自驾100km,用时2h。
Day3:诺维萨德—萨拉热窝,自驾290km,用时5.5h。
Day4:萨拉热窝—莫斯塔尔,自驾130km,用时2.5h。
Day5:莫斯塔尔—科托尔,自驾190km,用时3.5h。
Day6:科托尔,步行&自驾。
Day7:科托尔—布德瓦—科托尔,自驾往返40km,单程30min
Day8:科托尔—扎布利亚克,自驾160km,用时3h。
Day9:扎布利亚克—乌日策,自驾190km,用时3.5h。
Day10:乌日策—贝尔格莱德,自驾200km,用时2.5h。
Day11:贝尔格莱德—北京,乘坐直达航班,用时10h。
——旅行见闻——
Day1:
【行程】北京-贝尔格莱德,9月29日凌晨3点(北京时间)起飞,9月29日早晨8点(贝尔格莱德时间)落地,当天在贝尔格莱德玩。
【景点】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塔斯马丹公园;圣马可教堂;北约轰炸遗迹;米哈伊洛大公街;卡莱梅格丹城堡;萨瓦河畔
【住宿】
👆离萨瓦河近,但离古城需要步行1公里左右,古城里停车非常不方便,所以选在这里。
今年的中秋国庆连休,从9月29日中秋节开始放假,我们的飞机是9月30日凌晨3点起飞,所以我们很幸运地在家度过中秋后,迎着一轮圆月踏上了东欧的旅程。
👆中秋节当晚十二点在北京T2机场换登机牌,已经排上了长队,这些基本都是飞塞尔维亚的旅客,整班飞机满员,还好我们很幸运地选到了最后两个挨着的座位(我:“哇好幸运”,柜台小哥:“咱们手快😏”)
👆历时10个小时的飞行(全程睡觉)后,终于落地贝尔格莱德特斯拉机场,机场内外在装修整新,所以稍显破旧,但是入境、提取行李的过程都非常顺利,没有花太长时间。租车的小伙伴们,租车点就在途中指挥塔台左边的方位,出航站楼后往那边走就可以。
👆在Budget公司柜台前大排长队,直到上午10点,终于取上了车。本来订的是福特嘉年华,但是租车公司给我换了同等车型的欧宝。
另外,强烈建议大家租带倒车雷达影像的四驱车,这边山路比较多,尤其是黑山、波黑,城市就建在山上,上坡路又多又窄,所以车一定要起步稳。我们这辆车在上坡起步的时候会遛坡,有点吓人,所以必须长按狠踩油门,如果坡上只有我一辆车倒不碍事儿,但是如果后面有车,只能默默祈祷离我远一些。如果上坡不堵车还好,要是再加上堵车,整个心提到嗓子眼,直到拐上平路才如释重负。
👆10点取完车后还没到入住时间,房东推荐我们可以把车停到附近的商场(Galerija),这里地下停车场空位多还免费。商场很新,坐落在萨瓦河边,河对岸是New Belgrade(新城),有一片高楼大厦,还能看到华为、微软等公司的楼(华为的招牌真会找地方,从旧城的任何一处登高的景点都能看到它)。我们一边欣赏河景,吃了一顿意大利Brunch(Italiano Restoranta Da pippo)。
👆吃过Brunch后距离check-in还有很久,我们开车去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附近转了转,这个博物馆不大,每逢整点放一波人(50人以下)进去,有专人给讲解,整体游览时间大概1个小时。但是由于我们到达时间不凑巧,前面已经排了很多人,索性把车停在路边,在周围的景点city walk。
*停车小贴士:贝尔格莱德路边的路可以停车,博物馆这边的路比较狭窄,而且只有一条道,所以停车的时候后方的车要等你(一路上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侧方停车)。路边有停车缴费路牌,可以扫码下载当地app缴费(所以信用卡很重要)。
👆去博物馆周围的塔斯马丹公园以及圣马可教堂逛一逛,周末到处都是可爱的小朋友和发呆遛狗躺平的人,路边也有卖吹泡泡机和米花的摊位(和国内公园一样的配置,只是把烤肠换成了爆米花)。
👆和国内的健身器材区风格不一样,这里没有打太极拳、唠嗑、压腿的老年人,更多的是图里这些青壮年(分享给姐妹)(但不知为何这一小片区域给我一种gay里gay气的感觉)
👆City Walk街景。贝尔格莱德是一座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区分很鲜明的城市,老城区(也是大部分景点所在)在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处的东侧,建筑是欧洲小洋楼的风格,以暖黄色为主,墙体巨大厚实,门脸小巧精致,给人感觉雍容华贵。但是像图里这样稍微新一点的楼,和国内的居民楼有些像,属于“野兽派”的建筑风格,但并不典型,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周边以及新城区部分地段。更典型的野兽派建筑多半还是在贝尔格莱德新城区(多瑙河萨瓦河西侧),同时也有在钢筋混凝土风格上加以改造的更现代化的“野兽派”居民楼。所以如果在塞尔维亚往返国内的话,可以第一天住在老城区,最后一天住在新城区,感受下差异。
👆到了check-in的时间,到达第一晚的民宿,电梯很复古,两层电梯门都必须手动开关,走进去之后电梯地板还会向下一沉,吓人一跳。房东小哥安慰我说,这栋楼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开玩笑道:“Welcome to the museum!”。
👆稍作整顿,下午依然是City Walk,沿路从北约轰炸遗迹开始,穿过米哈伊洛大公街,最后到达卡莱梅格丹城堡。
上图是北约轰炸遗迹,周边有横幅,大致意思是不要忘记屈辱过的历史。图中的小红车是当地的有轨电车,可以乘坐,但是站牌票价等信息都是塞语,听说报刊亭有卖车票的,但是这些人多半不会说英语,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走路。
👆米哈伊洛大公街一角。这里到处都是Drink Bar,当地人下午都坐在这里,每个人点一杯咖啡和一杯酒,在国内“酱香拿铁”刚刚流行的今天,塞尔维亚人已经“美酒加咖啡”很多年了…甚至他们路边的Costa也会卖一些鸡尾酒,”打不过就加入”,建议在Drink Bar里坐一坐,像他们一样度过一小段闲适的时光。
👆米哈伊洛大公街探店。当地人很爱吃冰淇淋,街边有很多冰淇淋店,我们根据Trip Advisor的排名,在Crna Ovca品尝了下羊奶冰淇淋,我买的是Raspberry和Vanilla,我老公买的是Wildberry,三个口味都推荐。
👆沿着米哈伊洛大公街,一路走到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 Citadel),也算是必去的景点之一。这座城堡曾经是一座要塞,遭受过无数次破坏,也见证了多次战争,现在被改造成城市公园的样子,坐落在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是贝城的历史核心,遥望着两河对岸的贝尔格莱德新城。曾经用作军事用途的要塞,空地已经被改造成广场,两个孩子在空旷的场地上玩球。
👆萨瓦河和多瑙河,河对岸郁郁葱葱,视野开阔。要塞的城墙已经有些斑驳破损,很多人坐在城墙边或周围的高地草坪上休息。
👆要塞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名为“胜利者”的纪念碑雕像(是一个光着屁股的魁梧男子),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而建立。
卡莱梅格丹城堡除了上述景点外,还有一些博物馆,比如军事博物馆、罗马井,甚至周围还有一个很小的动物园,但是时间关系和体力问题,我们都没有去参观,在要塞上欣赏了两河之后,就下到萨瓦河河边吃晚饭。
👆萨瓦河旁有很多餐厅,我们根据TripAdvisor和眼缘,随便选了一家落座,在河边欣赏粉红的夕阳穿过云层。
👆晚上在Ambar餐厅吃饭。塞尔维亚以葡萄酒闻名,当地人也有把酒当饮料喝的习惯,在10个小时的飞机和一天的徒步后,我们各点了一杯鸡尾酒。图中各类彩椒拌在一起的菜叫塞尔维亚沙拉,这边蔬菜种类偏少,这种沙拉很多店都有,但非必要不推荐。
👆晚餐结束,继续走回民宿。贝尔格莱德老城建筑破旧,街道狭小,到了晚上更显得有些“哥谭市”的味道…
👆贝尔格莱德的有轨电车。箱体很破旧,甚至到了分叉口时,还需要司机下车手动拨铁轨。
贝尔格莱德小结:
除了上述的景点,其实贝城还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但是时间关系我们都放弃了,比如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并且贝城市内也有很多大大小小各种主题的博物馆,如果时间允许,完全可以多体验一下。
Day2:
【行程】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
我们第二天原本的行程是,从贝尔格莱德向北开大约2个小时的车到苏博蒂察,在苏博蒂察小逛一下再向南开大约1个小时去诺维萨德,但是由于我们时差还没倒过来,所以放弃了相对“特种兵”一点的行程,今天打算休养生息、从容一点,只去了诺维萨德。
【景点】圣萨瓦大教堂;诺维萨德大街;Danube Park;红酒小镇;彼得罗瓦拉丁堡
【住宿】
👆诺维萨德大街(中心景区)旁边就是一片公寓楼,可以选择那一片住宿。
👆早上来到圣萨瓦大教堂旁边的Ceger kafe&restoran吃早午饭,吃完后可以直接参观大教堂。塞尔维亚的餐厅普遍开的很晚,能找到一家8点多吃饭的餐厅很不容易。
👆强烈推荐CEGER这家餐厅,不管是French Toast还是常规的Brunch都很正宗且好吃,分量也很大,绝对管饱。这家还可以扫码点餐,能选择各种语言,虽然翻译得不太准确,但也能感受到CEGER更“现代化”一些。
👆餐厅的一种派,我们实在吃不了,整个打包带走,当作了第二天的早餐。这个派的內馅是各种坚果,还有乳酪的味道,感觉很适合圣诞节/感恩节的时候,一家人围起来吃,可能是不论热量还是温度还是甜度,都很超标的原因…
👆品尝了餐厅的Bristo和Fruit Tea。这边的Fruit Tea跟洛神花茶有点像,这边人喜欢在花茶里加上印着店家logo的小袋蜂蜜,喝下去温暖香甜。
👆饱餐一顿后,参观旁边的圣萨瓦大教堂。这个教堂是巴尔干地区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东正教教堂,所在位置是土耳其人焚烧圣萨瓦(St Sava)遗体的地方,圣萨瓦对塞尔维亚来说,不仅是掌管着宗教事务,应该也算是民族英雄的一种象征。教堂内部都是金色的,非常辉煌,但是由于当天是周日(礼拜日),所以不对游客开放,只有做礼拜的人才能进去,我们只在外面探了探脑袋,有些遗憾。
👆参观完圣萨瓦大教堂后,驱车1个多小时前往诺维萨德,中午11点多到达,还没到入住时间,把车停在民宿旁边后,继续City Walk。上图是诺维萨德大街附近的一张壁画,感觉画的应该是这条街曾经古老的模样。
👆热闹的诺维萨德大街。欧式的彩色小洋房,宽敞干净的街道,非常值得坐在旁边的Drink Bar里,点一杯饮品,继续晒太阳。相比贝尔格莱德的步行街,我本人更喜欢诺维萨德一些,感觉这里的色彩更明亮,房子相对矮,给人感觉更闲适而不是逼仄。
👆在诺维萨德大街的教堂前写生的人们
👆诺维萨德自由广场中的地标之一,玛丽教堂,当天是周日,里面的人在做礼拜,仍然不能进去,但可以站在门外围观,有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初高中生在大门口叽叽喳喳,被里面礼拜的人怒目而视。
👆诺维萨德自由广场。盘踞了很多鸽子,广场旁有贩卖爆米花的推车,可以买一小盒,坐在长椅上喂鸽子发呆。
👆仍然是City Walk,一路走一路看Trip Advisor,上图是Danube Park的一片草坪,有很多人在这里铺一块野餐布休息,或者坐在树下看书,我们也坐在这里发呆,体验一下无所事事的慢生活。
👆已经到了下午1-2点check in 民宿的时间,我们在返回的过程中路过了一个当地的菜市场,非常推荐去看看,就在诺维萨德大街北侧,地图可以导航Market tref,就在旁边。菜市场一般只开一上午,我们到的时候大多数已经收摊了,上图是其中一家未撤摊的水果摊,除了水果还卖鲜榨的果汁。海报里红色的果汁是甜菜汁,闻起来有股很浓重的蔬菜味,但喝起来却非常清甜,还能尝到甜菜根里的纤维。
👆入住民宿打点一下之后,驱车前往附近的红酒小镇,这个小镇有很多自家的庄园,说是小镇,但是其实用“村”来描述可能更合适一些…有点像国内的农家乐。走进去后会看到很多自家庄园的广告和牌匾,我们随便找了一家开着门的店进去(Vinum庄园)。本来想参观庄园的酒窖和葡萄农场,但是店主说这段时间的农场是收获季,无论是酒窖还是农场都进不去,大概7-8月的夏季,才是推荐参观的季节。虽然没办法亲眼看到那些散发着酒香的木桶和成片葡萄藤,我们却正好可以坐下来好好品尝下庄园自酿酒,听听老板娘的介绍。
我们一共品尝了大约6-7种酒,这家庄园不仅酿那些比较general的干红、干白,还有一些特色的酒类,酿制时会放很多很多香料,比如肉桂、百里香、薄荷等等,这种酒底蕴是甜的,但香料味混合起来,味道比较奇怪。最后我们选择了老板娘推荐的一瓶干红和一瓶干白,尤其是干白,是他们获过金奖的酒。(可以跟老板娘说要托运,他们会帮你套一层很结实的泡沫膜)
👆随后我们去了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彼得罗瓦拉丁堡(Petrovaradin Fortress)。这座城堡位于多瑙河和巴奇卡运河的交汇处,有很多小巧的瞭望台。上图是当地人在城堡上的一处小广场举办小型音乐节,听起来唱的是当地流行歌曲,很多人都跟着一起唱。
👆小广场上也有很多小贩,卖特色甜品(看起来像巨型驴打滚)、各种自酿酒、熏肠、火腿等小吃。当地年轻人三三两两围着一张高脚桌,每人手边都有一杯酒和水,我们也靠在城墙边上站了一会儿。
👆宽阔的河面,感觉心情都变得敞亮起来。
👆河边、古堡上的Drink Bar,沿着古堡城墙摆上一排座椅,专门让人一边欣赏河景、一边小酌,座无虚席。 “让自己舒服地感受生活”,这也是一种能力吧。
👆城堡上的标志性钟楼,时针比分针长,据说是为了让遥远的渔民也能看清时间。
👆从钟楼的地方往远处看的小镇,白墙红瓦,是典型的东欧、南斯拉夫小镇的配色和建筑风格,色彩鲜明。
城堡内还有一座听起来很有意思的博物馆,但是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关门了,据说可以在古堡的地下走廊里溜一圈。
👆回到诺维萨德大街附近觅食,我们跟着Trip Advisor找到了一家当地的网红地中海餐厅(Fish&Zelenish)。店面不大,人看起来不多,但很多桌子上都已经摆上了“Reserved”的小牌子。店里装修非常温馨可爱。
👆鱿鱼薯条、南瓜汤、海鲜宽意面、火鸡卷。这家店不愧是网红餐厅,做法不走寻常路而且摆盘精致,菜品确实是平常很少吃到的做法,味道也不错,就是上菜比较慢,还是推荐给大家~
这家店的招牌其实是时令烤鱼,但是比较大,适合3-4人一起吃,店家拿锡纸包着烤,端上桌之后,服务员会用刀叉帮你剃掉鱼刺,然后每个人分几块鱼肉。
Day3:
【行程】诺维萨德-萨拉热窝
这天的车程是这次旅途最长的一段,一共290km,用时5.5小时,早上8点30出发,大概下午2点到达萨拉热窝民宿。虽然塞尔维亚境内也有高速公路,但是相比国道来说有点绕远,所以我们还是跟着导航走的国道,80%的路段都是双向单行道,而且有大车,需要超车,推荐大家尽早出发,一定在白天赶路。虽然这条路又长又难开,但沿途的风景不断给我们惊喜,从塞尔维亚的平原,到萨拉热窝的山峦河流、连绵起伏的农场。
【过关波黑】两个国家都是免签,一路都很顺利,不用担心,把护照和车证交给边检人员即可,虽然有些边检人员不会说英语,但还好各种语言的词根都差不多,识别到他们说“auto”之后,就知道要把车证递给他了…
【景点】巴斯卡加步行街-铜匠铺-萨拉热窝市政厅-拉丁桥-萨拉热窝博物馆-1992至1995年危害人类和种族灭绝博物馆-萨拉热窝围城博物馆-Galerija11/07/95
【住宿】
👆在一片居民区中,离萨拉热窝各个景点都很近,停车方便,美中不足是热水不是很足
👆沿路的欧洲农场风景,跟油画一模一样。可惜的是欧洲人开车太快,一路都是双向单行道的山路,我们不太敢在路边停下拍照,错过了很多记录风景的机会。波黑的很多农场都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当车开到山顶时,可以望到交错的农庄。
👆萨拉热窝主要的景点基本集中在巴斯卡加步行街附近,步行街北面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大片居民区,如图就是我们住的公寓,墙上的圆点不知道是不是弹孔…
👆波黑的猫猫真的很多,猫奴的天堂。上图是在我们民宿停车位上遇见的黑猫猫,端庄且优雅。
👆休整一下,下午前往巴斯卡加步行街,街上有很多餐厅和咖啡厅,一部分桌子摆在外面,可以悠闲地晒太阳,欣赏街上的风景和人来人往的游客。另外,这区域里有很多知名的清真寺,寺里有可直接饮用的喷泉,这些喷泉外形精致,可以尝试一下。
👆他们这边比较流行土耳其咖啡,做法是把磨得极细的咖啡粉放在上面的小壶里煮,不做过滤处理,喝的时候把咖啡倒在小杯子里,最后壶里会留下来沉底的咖啡渣。所以喝的时候不要搅拌,不然会喝一口咖啡渣(…
👆萨拉热窝地标之一,巴斯卡加广场,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鸽子。
👆萨拉热窝铜匠铺。关于萨拉热窝,长辈们应该都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印象很深,甚至很多台词都能背下来,比如比较著名的“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我们在步行街里闲逛的时候,正好路过了铜匠街。在那部老电影里,就是铜匠街各家店铺砸铜的清脆声音掩护着撤退的瓦尔特。铜匠街的一家店铺竟然还挂着中文牌子,店主就是当年电影中入镜铜匠的儿子,现在也是一位老爷爷了。
👆穿过步行街,来到萨拉热窝市政厅。这座City Hall是穆斯林风格的,阳光穿过五颜六色的玻璃穹顶,显得宽敞明亮。现在很多房间已经被布置成了展览,上图是南斯拉夫法庭的一间。
👆这些人都是在90年代萨拉热窝内战中的塞族战犯,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基本介绍和罪名。比较著名的是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被认定犯下种族灭绝罪行和其他战争罪,被判处40年监禁。
👆萨拉热窝街景和轻轨轨道。从萨拉热窝市政厅前往拉丁桥(Latin Bridge)的路上,路过一个建筑风格很现代化的星级酒店(President Hotel),酒店周身都是玻璃墙,紧邻着另一座未经翻修的传统萨拉热窝楼房,这种强烈的对比提醒着游客们,这是一座90年代后在废墟上重建的城市。
👆著名的拉丁桥,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在这里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枪杀,德国、奥匈帝国借此发动战争,成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如今这里的景色和普通河边公园并没有什么不同。
👆拉丁桥街角的博物馆,门前摆着斐迪南大公和其妻子被刺杀时乘坐的车。这间博物馆非常小,只有两个客厅那么大,大概讲述了当年他们被刺杀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巧合作用的结果。当时塞族民族主义者进行了两次刺杀,第一次是扔炸弹,但是刺杀失败了,之后斐迪南大公车队竟然只是换了一条路继续原有的行程,之后领头的车拐错了一个弯,调头的时候正好被其中一个刺杀者撞见,将大公夫妇开枪射杀。
👆晚餐,不得来一点东欧小烧烤——Kebab吗?他们当地的Kebab,是搓成小块的肉条(Cevapi),包在烤饼里吃,再抹上酸奶油(Kajmak),点餐的时候可以按5 pieces、10 pieces来点。不过我更喜欢下面的烤肉mix plate,这些肉多汁一点,个人感觉kebab有点太干了。
👆Museum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Genocide 1992-1995(1992至1995年危害人类和种族灭绝博物馆)
波黑的博物馆普遍开到很晚(晚上8、9点关门),所以我们安排在晚饭后参观。由于萨拉热窝沉重的过去,这里有很多博物馆,记录着90年代波黑内战时期发生的事情,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就像萨拉热窝老城中心的长明火纪念碑“永恒之火”(Eternal Flame)一样。
👆某不知名同胞的留言。这些博物馆普遍不大,但不论是陈列的展品,还是它们背后的故事,都很触动人心。布展人会从你身边的父母、朋友、日常去的咖啡馆、餐厅开始讲起,代入感很强。比如难民用过的蜡烛、电池、抗生素、水杯,这些都是现在寻常的物件,但它们之所以会被摆放在博物馆里,就是因为这些在当时是最珍贵的“货币”。
👆Siege of Sarajevo Museum(萨拉热窝围城博物馆),Pazi Snajper是小心狙击手的意思。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发生在狙击者小巷(Sniper Valley)的故事。在塞族对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封锁的四年中(1992-1996),塞族在那些通往水源、食物的必经之路上,布置了很多狙击手,他们就趴在“假日酒店 Holiday Inn”楼顶上,对小巷里路过的穆斯林进行射击。
👆Galerija 11/07/95 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也不大,展出的都是照片,讲述的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事情。建议租一个讲解器,可以选择中文的。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是波黑内战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在斯雷布雷尼察被联合国划作“安全区”的情况下,塞族人偷袭驻扎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当地的囚犯、男子等进行了多次集体处决。展出的图片都是调查这起大屠杀时拍摄的照片,有一些被用作审判战犯时的罪证。
比如这个被拧头的娃娃,是被人在空旷的森林里发现的,后来人们在这个突兀的娃娃下方发现了集体屠杀后的部分尸骨(其他部分被分散运到其他埋藏点),所以这个娃娃可能是用来标记尸骨的标志。
Day 4:
【行程】萨拉热窝-莫斯塔尔
这段路程大约130km,花费2.5h,时间充裕,所以我们又在萨拉热窝逗留了一上午,然后前往莫斯塔尔。
【景点】萨拉热窝地道博物馆-莫斯塔尔古城-莫斯塔尔古桥
【住宿】
👆地理位置优越,去莫斯塔尔古城步行10分钟。但是古城周围的居民区都很窄,这个房子也有点小,在巷子里停车也很费劲,我们车无论是停进去还是挪出来,都是由房东弟弟帮忙开的。建议住古城周边的宾馆,booking上可以订。
👆萨拉热窝牛肉馅饼做早餐,味道和国内馅饼差不多,只是被卷成了条,皮很酥脆,外面抹着酸奶油吃。这种高热量的温暖食物,很适合当早餐。
👆吃过早餐后,前往萨拉热窝国际机场附近的Sarajevo War Tunnel(地道博物馆)。
这个地道是在萨拉热窝被围城的那四年中挖出来的,由于塞族对萨拉热窝的长时间封锁,导致城内物资极度紧缺,即使联合国军队会空投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但依然无济于事。于是在非常现代化的90年代中期,绝望的萨拉热窝人想到了用挖地道的方式进行自救。当时萨拉热窝机场还出于联合国控制下,并且控制范围呈一个长条的形状,宽度比较窄,他们正好可以从机场跑道的下方挖过去,通到另一片由波黑穆斯林控制的区域。
👆地道的一小部分,可以供游客行走参观。
👆如今的地道周围都种上了玉米地,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个宝宝,在草地里玩耍,已经没有了往日战争的痕迹。
👆结束沉重的萨拉热窝之旅,前往莫斯塔尔,路上的风景,碧水蓝天。希望美丽的地方不再有战争。
【萨拉热窝小结】
萨拉热窝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城市,很遗憾没有在这里多呆两天。虽然它刚经历了几年内战,90年代末才重新建立起来,但值得看的地方仍然很多。这个国家、这座城市作为名副其实的“东欧火药桶”,是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的交汇处,这三大宗教的民族都曾经互相伤害,新仇旧怨难以通过时间抹平。波黑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称作为一片地区,因为波黑实际上由两派管理,在地区上划分也很明显,进入塞族统治地区时,会看到街边和建筑上挂着塞族旗帜(他们认为自己是塞尔维亚人),有的地方甚至还挂着克罗地亚国旗,总之是一个大家暂且相安无事的地区。离开波黑的时候,我不禁想,假如我是波黑人,我一定会想方设法移民,这个地方虽然美丽,但还是埋着很多隐患。
👆到达莫斯塔尔民宿,位于古桥附近,院子里有民宿老板的爸爸自己养的蜜蜂和蜂箱。
👆步行前往莫斯塔尔古城闲逛,小桥流水人家~
👆著名的莫斯塔尔古桥,在16世纪时修建,于波黑内战时被炸毁,如今重新修建,周围有很多位置极好的餐厅和咖啡馆。远处可以看到山头上的十字架(千禧十字架)。
👆站在莫斯塔尔古桥上眺望的风景。
👆古桥上的经典项目,有跳水爱好者在这里做跳水表演。但是和天津的跳水大爷不同的是,这些人会从围观群众中收钱,直到收到一定数量,才会跳下去(据说50马克)。
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跳下去,有已经给了钱的人大喊:Liar!Business man!
👆桥旁边有小路可以走到水边,河中的鸭鸭在岸边游来游去,我们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休息发呆,观察河底的水草苔藓,还有鸭鸭的起飞和降落。
👆临近傍晚,我们找到一家能看到古桥的河边餐厅吃晚饭(Restoran Lagero)。入夜的时候,镇上的两座清真寺互相吟诵礼拜,一唱一和,乐调像诵经,还有点藏腔的意思,我们听着他们的吟唱,欣赏河景,感觉整个大脑都放松了。
👆餐厅河对岸的景色,也是古城中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对面也有一家餐厅,人满为患,晚上有歌手唱歌,看起来非常热闹。
👆烤河鱼和莫斯塔尔Plate(忘记菜名的大杂烩一律称为Plate)。河鱼非常鲜嫩,大杂烩里的是彩椒酿肉,苏子叶里面也包了肉馅。
👆吃完饭回家,看到一只非常貌美的猫猫,一眼万年了。
Day 5:
【行程】莫斯塔尔-黑山科托尔
自驾190km,用时3.5h,也算是比较长的一段,而且基本都是山路,车很少,经常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途中可能会有些路边的当地农场,卖自家的农产品,很推荐停靠一下,买些当地特色,比如无花果、西梅、穿成串的无无花果干(像大蒜)等。
【入境黑山】边检站比较小,边检人员不太会说英文,一开始管我们要邀请函,但是跟她解释我们有美签之后,也顺利入关了。整趟旅程最担心的就是黑山入境,还好顺利度过。
【景点】狙击手大楼-科托尔湾-科托尔古城
【住宿】
👆在黑山住的两个民宿,我都非常满意,极力推荐。这家离海边很近,走路1-2公里到科托尔古城。老板娘热情好客,给我们准备了一盘奶酪香肠和两瓶啤酒,还跟我们推荐黑山景点,介绍房间里的布置,用“宾至如归”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我们到的时候,她正好去接小女儿放学,是她的儿子(小学生)跑出来带我们check-in,告诉我们大门密码、交接钥匙,非常专业,是一个对待事情很认真的小朋友。我们在这里住了3晚,但感觉第三晚可以去布德瓦住。
👆早上,好不容易找到的早餐店。老桥附近很少有开的早的餐厅,基本都到9点才开门营业。我们俩分别点了英式早餐和波斯尼亚早产(像河南的小油馍头)。
👆左图是狙击手大楼,如今已经废弃,被一圈建筑围栏围了起来,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满是涂鸦的混凝土骨架。
👆莫斯塔尔城内的小河,就在车水马龙的桥下。河水清冽,像果冻一样,我能坐在岸边看一天。
👆出发去黑山,路上遇到一片浅滩,停下来休整。
👆看来被这片浅谈吸引的人不止我们,在岸边发现了一处还新鲜的篝火,石头垒得像模像样。
👆到达黑山科托尔湾,这里的楼房基本都是海景房,上图是从我们住的民宿望出去的样子。
黑山是我们整趟旅程最喜欢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面积比北京还小,但它丰富的地势地貌充分证明了“浓缩就是精华”,你可以在这个国家享受地中海的阳光,也可以到国家森林公园里徒步滑雪,可以吃当季海鲜,也可以去森林牧场里品尝牛羊肉。
黑山中最著名的地方就是科托尔湾及地中海沿线,科托尔湾是地中海里面一个小小峡湾,海面平静无风无浪,是一个安静的小城。
👆抵达民宿,民宿老板娘给我留下了黑山人热情好客的第一印象。这是房东一家人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小零食(本地熏肠、奶酪、饼干、镇子),还有两罐啤酒(一罐低度、一罐高度)。
👆略作休整后,沿着科托尔湾海边走到科托尔古城逛一逛(大约2km),虽然路程不算很短,但一边看着海景,一点都不觉得疲惫。
👆潭中鱼可“万”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能因为科托尔湾的海水平静,水草很多,所以水里的小鱼实在是随处可见,像是小鱼成长的温床。
👆科托尔湾及海边的山脉。民宿老板娘和我们极力推荐了山顶的观景台,说可以俯瞰整个科托尔湾,他老公是个摄影爱好者,经常去那里抓拍整个科托尔最美的样子,民宿房间里也挂着很多她老公的作品,老板娘介绍起来滔滔不绝,非常可爱。
👆去古城的路上,沿岸会有很多经营Blue Cave Tour的旅行社,我们顺便在这家订了第二天的出海行程。一般蓝洞游的价格是35-40欧,这家是40欧/人,在这里也帮老板打个推荐广告。
黑山是一座很悠闲的城市,商家普遍也一样,但这家旅行社难得给人勤奋的感觉。这家店由一对兄弟经营,哥哥是船长,负责出海,弟弟是Sales Man,白天上学,下午来帮家里拉客。10月算是当地淡季,别家都只是把广告牌杵在路边,但弟弟从下午3-4点就站在牌子旁边推销(是的他们下午1-2点放学),一直到晚上我们吃完饭回来(大概8-9点),卷的程度堪比国人。作为咱东亚人朴素的愿望,希望勤奋的人能有所回报。如果要在他家下订单,记得提前下好国外的通讯软件,如Messenger等,他们会用这种方式确认订单。
👆到达科托尔古城,一座背山临海建立的中世纪古城,不论是周围一圈城墙还是建筑,都保存得很完整。古城门口可以免费拿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建筑在古时的用途,比如学校、医院、教堂、图书馆等,沿着狭小的石板路走过去,很有生活在这里的代入感。
👆晚上的科托尔古城,有人在街角演奏小提琴。古城里的猫猫非常多,但我们遇见的几只猫猫看上去都精神不太好的样子。晚饭在科托尔古城解决,看Trip Advisor随便挑了一家。
古城背后还有一段科托尔古城墙,有精力的话可以登上去看看,听说跟爬长城差不多,登顶后可以看到整个古城的样子。
👆晚上回到民宿,坐在阳台上享受民宿老板的火腿奶酪拼盘和当地黑山啤酒,还有沿途从农家院买的无花果,看着漆黑的大海,放空大脑。
Day 6
【行程】出海!
【景点】佩拉斯特-潜水艇基地-蓝洞
其实出海全程只需要3-4个小时而已,精力旺盛的小伙伴在当天可以安排进其他行程,我们出海回来之后直接窝在民宿里睡大觉了。
👆本来订的出海行程是11点出发,但当天老板通知我们推迟了1个小时,所以我们拥有悠闲的一上午,来到海边的餐厅吃当地早餐。
👆继续沿着海岸City Walk(有精力的小伙伴可以去爬古城墙,一般出海的位置就在古城旁边),看到湾里停了一两艘邮轮,烟囱上冒着烟,飘出去很远。这些邮轮一般会停在这里1天1晚,第二天再驶向下一个地方。
👆出发,加上船长,一船8-9人,图中是跟我们同行的有缘人,很热情地送我们两罐黑山啤酒,大家一起喝啤酒吹海风。
👆第一站,佩拉斯特,登上海湾中的圣母岩岛,参观岛上的天主教堂,眺望远处的圣乔治岛。听船长介绍,在普遍信仰东正教的科托尔,这座天主教堂尤为稀有,以前的百姓为了抵御海浪,特意在海湾处修建了教堂,用来祈祷风调雨顺。
👆在圣母岩岛上遥望圣乔治岛。有很多人在这里凹造型拍照,遇到两个德国小伙子尝试了好几次倒立(笑
👆在岛上参观20分钟后,继续出发,吹海风、晒太阳。
👆第二站:潜水艇基地(Submarine Base),曾经用来存放潜水艇,现在开放游览,船长会在里面绕一圈,然后去蓝洞。
👆从峡湾中驶出,进入广阔的地中海,能看到属于克罗地亚的领土了,克罗地亚现在也免签,大家的巴尔干半岛之旅又可以增加一站了。
👆路过的一个小岛,上面是黑山的军事堡垒,但是已经被租给一个财团建造豪华旅店,租期50-60年,现在当地人已经不允许登上那座岛了,船长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Shame。
👆出海路上会遇到很多其他游船,记得举起啤酒打个招呼,他们也会回敬的。
👆第三站:来到当天最期待的景点,蓝洞(Blue Cave)。这里的水在光的折射下,泛出像宝石一样的蓝光。推荐大家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带上泳衣下海游泳(船长会给你10-20分钟),只是10月的水温已经比较冷了,22摄氏度。
👆蓝洞外的海水也清澈见底。
👆回城,途中的景色还是很好,上图有很多浮球,是养殖生蚝的地方,平常也算作一个景点(Oyster Farm)。太阳很暖和,在游艇上差点睡着了。
👆下午3点多回到科托尔,返回民宿途中遇到一处景色非常好的角落,这里还很贴心地放置了一张长椅,方便我们在这里欣赏发呆。
👆坐在长椅上拍下的景色,这里确实值得一张长椅~
👆下午在民宿小憩,晚上来海边吃海鲜,我们就近选择了评分比较高的一家:Konoba Bonaca,这也是房东曾经推荐的其中之一。欧洲人对海边景色有执念,沿海看风景的位置都被提前预订了,只剩下靠里一点的桌子,店员还问我们介不介意,对于热门饭店排队都要2个小时的国人,美景对我们来说并没有食物更重要。
👆我们每人点了一盘Mix Plate、一盘大虾,还有两杯酒。10月份已经不是吃海虹的季节了,店员推荐了这个虾,鲜美弹牙,很有嚼劲。Mix Plate里面那一坨黑黑的是墨鱼汁炒饭,其他海鲜也很好吃,推荐给大家。黑山的物价并不便宜,这一顿一共85欧。
👆我们的饭吸引过来几只流浪猫,有一种胆子大的小奶牛,卧到王哥的腿上休息,等我们结完账,它很自觉地跑开了。
Day 7
【行程】科托尔-布德瓦-圣斯特凡岛-科托尔
科托尔到布德瓦、圣斯特凡都不远,而且顺路,所以把这两个放在一天游玩。
相比科托尔,布德瓦更适合度假,强烈建议至少在布德瓦住一晚。我们在科托尔住了三晚,在布德瓦海边晒太阳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后悔没有在布德瓦订酒店。布德瓦的沙滩更细一点,周围的配套也很健全,完全可以在这里玩一天水。而且布德瓦更城市化一点,有很多大型度假酒店开在这里,所以这里的消费水平也比科托尔高一些,注意要给小费哦。
【景点】
布德瓦古城-布德瓦海边-圣斯特凡岛
👆布德瓦古城的一角。布德瓦也有一座古城,是科托尔古城的缩小版,可以进去小逛一下,吃冰淇凌、喝点小饮料休息休息。
👆我们在古城里找了一家Drink Bar休息,这里真的有很多欧洲老年人旅行团。
👆从布德瓦古城沿着海岸向东北走,能走到沙滩地区,沿路的码头停着很多海上taxi快艇,风格各异,有些船上的家具都用实木打造,看着奢华温馨,晒得黑黝黝的老船长们坐在taxi里招揽生意。
黑山这边的沙滩不算细,普遍以小鹅卵石为主,但是海水都很清澈,还有很多小鱼。
👆这边沙滩的躺椅都是路边餐厅的,但是可以免费躺,需要点餐的话可以招呼服务员。我们就这样躺在椅子上晒太阳小憩,浑身暖呼呼的,还有海风吹着,不约而同地进入了梦乡,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全都抛之脑后了。
👆睡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开始下小雨,沙滩上的人们都集体搬进了旁边的餐厅避雨,我们也跑了进来,点一盘炸鱿鱼和炸薯条、两瓶饮料,慢慢等雨停。
👆下午继续前往圣斯特凡岛。开车的朋友注意,圣斯特凡岛沙滩旁边有一片景点停车场,导航的时候需要沿着路下山过来,比较难找。从沙滩上山,有一片居民区,很多民宿都开在这里,基本都是开窗就能看到这个岛。
现在圣斯特凡岛被安缦酒店租过来建造奢华酒店,除了酒店的客人之外,都不能进入岛屿,但是图中的沙滩是可以免费使用的。10月份是淡季,游客很少,沙滩很安静,我们转了一圈就回科托尔了。
👆晚上选择了科托尔当地的网红牛排餐厅,确实名不虚传,我们到的早,点餐后等了30分钟才取到菜,后面来的都要等到快1个小时了。推荐他家的烤鸡还有烤牛排,不要点猪排等其他肉类或是Mix Plate这种东西,只点牛排就好。
他家分量也非常大,两人份加一只烤鸡也够我俩吃三顿的。
Day 8
【行程】科托尔-扎布利亚克(杜米托尔国家森林)
扎布利亚克是这趟旅程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个村落在杜米托尔国家森林公园旁边,相比科托尔、布德瓦、圣斯特凡这种休闲精致的海滨城市,扎布利亚克则是深林里温馨、野性的村镇,在这个主要产业是林业、畜牧业的地方,百姓淳朴、热心、勤劳。
【景点】
杜米托尔国家森林公园(黑湖)
【住宿】
👆住在扎布利亚克小镇,整个小镇离黑湖都很近,开车5-10分钟。这个民宿是我们整趟旅程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后文会有介绍。小屋里有壁炉,可以烧柴火取暖,非常治愈。
👆早上启程,被公寓楼下的三只小猫纠缠住,其中一只还跳进了我们车里,好奇地闻来闻去,我们开车离开地时候,它还在后面一路小跑,直到它意识到追不上,才停下来。要不是远在黑山,我们早就把你拐回去了。
👆从科托尔去扎布利亚克的路上,我们路过了一处令人惊叹的景色,这里修了两座长椅,我们坐在这里又发呆了一会儿,不少车路过这里时都会停下来欣赏一下。
👆躺在长椅上,俯瞰湖面和远处的山。
👆从科托尔到扎布里亚克,是从海边开进深山,走的都是山路,有不少U型弯,但是景色也很好看。
👆据说黑山是一个地貌公园,果然,肉眼可见的清晰岩石层,仿佛能看到山形成的过程。
👆快到扎布利亚克,沿途的高山草甸越来越多,牛羊都在这里吃草。
👆到达扎布利亚克民宿,这里也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这家民宿的老板外出工作,由她的父母看管,老人家不会说英文,只会说当地的语言,但是好巧不巧,老爷子还是个特别热心的话痨,拉着我们连比划带Google翻译,在老爷子慈祥地捧着我的脸揉搓的时候,我们才真的理解了什么叫“语言不是障碍”,就是虽然我们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却能读懂对方的友善和好意。
森林里昼夜温差大,晚上很冷,他贴心地把柴火劈好,分为大块、中块和用来引燃的小木条,兴奋的他点燃了一根小木条拿给我闻,让我们感受他家木头的芬芳(笑。
最后老爷子请我们每人一杯自家煮的咖啡和他自己酿的葡萄白兰地,还把桌子椅子搬到院子里的太阳下,说这样我们会更暖和(通过手语理解)。
我们“聊”了很多,从当地的餐厅、景点,再到他患有前列腺炎,老婆不让喝太多,不然高低得喝不止一shot的白兰地。
右下图是他在用google翻译给我们推荐一家叫Podgora的餐厅,还嘱咐我们,周围有两家,黑湖附近的一家贵,小镇里绿房顶旁边那家便宜(笑
👆从民宿开5分钟车就到了黑湖门口,停车后要步行进去,门票每人5欧,沿途有很多小商贩,卖野蘑菇、浆果等特产。进山之后就冷了。
👆到达黑湖。一个除了“太美了”,文盲的我找不到其他形容词的地方。
👆黑湖上可以划船,1个小时10欧,最多3个人一条船,甚至比国内还便宜。当这些船划到湖面上,他们本身也成为了景色。
👆黑湖泛舟。看船的是一个老大爷,在老大爷的指导下,王哥很快学会了划船!
👆太美了1号
👆太美了2号(这个小豁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岸后我们沿着湖走了半圈到这里)
👆太美了3号
👆回到岸边,有小鸭子在泥潭里找吃的。
👆我们沿着黑湖走了半圈,每一张照片都是景色。
👆豁口处对面,是另一个小湖,丰水季的时候,两片湖会连上,把这个豁口淹没。
黑湖旁边经营着一两家小餐厅,很多人在这里喝东西休息,我们也点了两瓶饮料,晒太阳,欣赏湖景。和其他景点的餐厅一样,紧挨着湖边的桌子依然是最抢手的。
👆回到村里,太阳已经要下山,温度明显转凉。各家已经烧起了柴火,烟囱里冒出来缕缕烟,镇子上都是烧木头的香气。
👆晚上的扎布利亚克,一个宁静的村庄,还有彩色的晚霞。
👆我们来到房东老爷子推荐的餐厅(Podgora)吃饭,也是我们整个旅途最喜欢的一餐,来扎布利亚克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必去的餐厅。
👆我们点了煮羊肉、煮牛腱、烤蔬菜、肉汤,每个都很好吃。牛羊肉和土豆都切的很大块,和我们感受到的当地人一样的风格:实在。肉质新鲜软烂,烤蔬菜也很好吃,没有很大烟熏味,保留了蔬菜本身的清甜。
他们的菜谱上还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可惜实在是吃不下了,人多的小伙伴一定多尝试一些。这家不仅量大而且便宜,整餐花了大概30多欧。
👆回到民宿,把壁炉点上后,屋子一下子温暖起来,柴火噼啪燃烧的声音很治愈人心。我们就坐在炉子旁,吃着刚在镇上买的石榴。回忆着白天跟老爷子的相遇,还有黑湖的景色,以及刚饱餐的那一顿,这大概就是我小时候日记里会形容的“这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Day 9
【行程】扎布利亚克-乌日策
临近旅程尾声,我们回到了塞尔维亚,当晚住在塞尔维亚边境城市乌日策。本来想去木头城,但是从乌日策到木头城的车程也要大概1个小时,我们本来对木头城的兴趣不太大,所以当天只在乌日策简单逛了逛。如果有小伙伴对木头城很感兴趣,可以直接到木头城,跳过乌日策。
【景点】
塔拉河大桥-弹孔纪念碑
【住宿】
👆这家性价比很高,地理位置在市中心,整栋楼是很新的公寓,停车方便。楼下有一家网红车厢餐厅,我看马蜂窝里很多来乌日策的小伙伴都去过。
👆早晨走的时候,老爷子出来送我们,他家散养的猫猫也过来打招呼。能看出来,这只猫应该是一只老猫了,毛发很硬,眼角也耷拉下来,但是它身子骨却很硬朗,爬楼梯一点都不是问题,希望老爷子和老猫猫身体健康。
👆老爷子用我们手机里的Google翻译,跟我们告别。感谢他,他也是最美的记忆,比任何风景都要美丽。
👆从扎布利亚克到乌日策的路上,会路过“塔拉河大桥”,相信很多长辈会对这个桥很熟悉,这是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取景地,大概讲了二战尾声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为阻止德军通过这条桥汇合,经过周密的部署,在7天内将这座桥炸毁的故事。需要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哈依鲁丁·克尔瓦瓦茨就在1992年的波黑战争期间,由于塞族军队对萨拉热窝的封锁,不幸饿死在萨拉热窝,享年66岁,成为万千牺牲者的一个。
👆桥旁边有停车场,游客可以在桥上走一走。我们拍照技术不好,但这座桥的风景其实非常出片,大家可以来这里多凹凹造型。
👆桥下涓涓的塔拉河。《桥》这部电影里,也曾闪过好几次这条河的取景,即使老电影的色彩还没有那么鲜明,但依然能看出河的碧蓝,时隔几十年,这条河还是曾经的颜色。
👆到达乌日策,塞尔维亚的边境小镇,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这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大楼旁边。这栋大楼算是乌日策的标志性建筑,感觉也是“野兽派”的工业风格建筑。
👆弹孔纪念碑。在民宿check-in后,上山去弹孔纪念碑,一路上走错好几次路,乌日策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有一次甚至开到了山上的村里,进退两难,在一个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回到了大路上。
南斯拉夫这一片有很多二战时期的纪念碑,尤其是塞尔维亚,这座弹孔纪念碑就是其中一座,弹孔内壁是一个个抽象的人脸,其他一些倾斜的石块,象征着战士中弹倒下的状态。
👆从弹孔纪念碑远望的景色,路边都是乡村。
👆从弹孔纪念碑回民宿,路上遇到一处比较大的平房,聚集了很多人和车,每个人都穿着正式,非常热闹,以为是不是有什么好玩儿的,下车探究一番,发现是当地人的婚礼,几乎每辆车的车耳朵上都系着一卷毛巾,貌似是当地的习俗。
👆偷拍婚礼一角,默默送上祝福后离去。
👆回到乌日策,步行去觅食,途径当地的大型步行街、广场。这个广场也算是地标,广场上有给小孩子玩的玩具汽车,很多年轻人也在这里聚会。周边的建筑有浓浓的苏联风格。
👆我们在乌日策这天正好是周日,很多餐厅都关门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晚上开门的餐厅,点了当地特色的鱼类。后天就要结束这个旅程了,再加上乌日策整个城市灰头土脸的苏联怀旧工业风,整的王哥非常感伤。
Day 10
【行程】乌日策-贝尔格莱德
这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天,虽然车程有200km,但是沿途都是高速公路,所以只开了2.5小时就回到贝尔格莱德。我们沿途路过不少由中国协助建设的基础设施,这些高速公路有一大半也是我们建的,桥上会贴建设单位的牌子,比如:中国交建、山东高速等。
这些高速上的车非常少,跟北京半夜的环路差不多,再加上道路平缓,没有什么急转弯,一不小心就会飙到140km/h,还很容易犯困,所以其实也不好开。
【景点】乌日策菜市场-泽蒙小镇-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遗址
【住宿】
👆因为第二天要赶飞机,所以民宿订在了离机场比较近的地方,这家的小花园非常可爱,也可以停车,但是房东在booking和上都挂了自己的房源,导致客人订房重合,我实际拿到的并不是这个房间,房东看起来有点糊涂。
👆早上去房东推荐的当地菜市场(Green Market),买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和当地人用来腌酸黄瓜的小黄瓜。摊贩不会说英文,没关系,用手和计算器比划,完全能行。
👆回来的路上,在街边小吃店买了当地“肉夹馍”作为早饭。菜单没有英文,店主也不会,多亏旁边一位大叔看出来我们想要第一个套餐,帮我们点了菜(感谢!
👆在民宿Check-in之后,驱车来到泽蒙小镇。建议导航Tower Gardos,就是上图这座踏。周边不太好停车,但是景点旁边有一个小镇,还有墓地、学校,那周围的路边可以免费停车。
这里是泽蒙小镇的塔楼,可以花2欧登到塔顶欣赏整个泽蒙小镇的景色,卖票的是一个老大爷,票很有特色,上面印着各国语言对小镇的介绍。
👆这些红顶建筑就是泽蒙小镇,其实跟传统南斯拉夫建筑差不多,只是铺的都是石板路,颇有古老中欧小镇的感觉。我看很多攻略上都说这座小镇一般,但我觉得这里安静、干净,人少,还是舒适的。我们在这里也遇到了来塞尔维亚联合执勤的中国民警,他们非常热情。
👆从塔楼下来,穿过泽蒙小镇,来到多瑙河岸边,这里徘徊着几只天鹅。这些天鹅非常聪明,人一到岸边,它们便凑过来看看你,发现没有吃的,就自己游走了。我们还听到了天鹅叫,像响亮的猪叫,小时候还背“曲项向天歌”,真没听出来这哪里算“歌”。
👆南斯拉夫旅途的最后一站: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遗址、纪念碑。现在这里已经被修成了气派的“中国文化大厦”,大厦角落处默默坐落着纪念碑,缅怀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三位中国同胞。
👆南斯拉夫这片土地,战火不断,希望世界和平~
看到远处那个粉色牌子了吗?上面写着鲜花礼品,可以去那里买花摆在碑前。看店的是一位中国女孩儿,一小束花1000第纳尔(66RMB),物价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国内。
👆晚上在多瑙河旁边的公园里找了一家吃Pancake的餐厅,点了一个炸馅饼和一个甜的pancake,很有特色。
👆机场这边是贝尔格莱德新城,道路比老城要宽敞很多,建筑也很新,感觉生活起来比老城舒适。
👆明天就要回北京啦,最后再看一眼蓝色多瑙河
Day 11
贝尔格莱德-北京
早上8:00回到机场还车,车行还没上班,把车本和车钥匙放到柜台前的信箱就可以啦。
👆这是我们在塔拉河大桥旁边的小摊上买的羊毛毡,勾画了传统欧洲乡村的景色,高远的天空、远处的群山,还有金黄的牧草,这是初秋的南斯拉夫,也是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景色,把它买回来挂在家里,每次看到它,就能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把这段旅程和记忆,浓缩进这副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