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10月7日 星期六):
行程: 兰州市—— 黄河铁桥—— 炳灵寺石窟 —— 黄河洮河交汇观景台——刘家峡水库大桥—— 临夏祥源宾馆。全程:243公里,耗时:6小时。
景点: 黄河铁桥、炳灵寺石窟、黄河洮河交汇观景台、刘家峡水库大桥
午餐: 未吃
晚餐: 宾馆附近
住宿:临夏祥源宾馆。
行驶距离:243公里。
行驶时间:6小时。
电行驶距离:0。电耗:0kw/100km。
油行驶距离:243。油耗:66.8L/100km。
加油:0元。
充电:51元。
兰州我们已经来过几次了,今年的 4月份去西藏自驾回来时也经过了兰州,这次朋友没有来过兰州,我们就陪着他们再次来到兰州大铁桥游览。
早8点40分从酒店出发来到了黄河边。10月的黄河水经过一夏天的流淌份外的浑浊成姜黄色,我们4月份来过这里黄河水是比较清澈的。浏览了黄河大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夙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称。其前身为黄河浮桥: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渡河西征,于离城七里处建浮桥,班师桥废。洪武八年,卫国公邓愈西征在离城十里再建浮桥,命名为镇远浮桥。因桥基不稳,洪武十八年, 兰州 卫指挥事杨廉在唐宋金城关遗址建桥,两岸各置两根铁柱,用铁链连缀25艘木船,铺设桥板,加护栏,以沟通中原与大 西北 的交通。铁柱重约10吨,长5.8米,人称“将军柱”,今存一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陕甘总督升允在镇远浮桥旧址建铁桥,由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包建, 兰州道台彭英甲督办, 美国工程师满宝本、 德国工程师德罗承建,华工刘永起带领中国工匠兴建,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长233.33米、宽7.5米,共用库平银31.228万两。1928 年,命名为“ 中山 桥”。 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加固铁桥,在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2011年, 兰州 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将桥体抬升1.2米,增强抗震泄洪能力。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 址: 兰州 城北
尊 称:天下黄河第一桥
始建时间: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
建成时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门票价格:免费
游玩时长:1小时
黄河第一桥石碑
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
中山铁桥
浑浊的黄河
11点从兰州黄河铁桥出发,走G312国道前往炳灵寺。
兰州市到临夏市的距离不远,有130公里左右,但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炳灵寺石窟,从炳灵寺石窟到临夏市没有通公路,所以需从炳灵寺石窟返回刘家峡水库大坝,再到临夏市。这样需多走几十公里的路程。
自驾快到炳灵寺石窟时,路过雪山观景平台,眺望对面山峰美的让人唏嘘。
13 点50分到达炳灵寺停车场,炳灵寺石窟是在刘家峡水库上游,永靖县西南寺沟峡黄河北岸,参观石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驾点到炳灵寺,二是从刘家峡水库坐船到炳灵寺。
乘坐游船经过刘家峡水库,慢船25元/人,通常在旅游旺季坐满人才开,往返需要7、8小时;坐快艇往返只需3小时,150元/人。近两年黄河水位降低,大船过不去,只有快艇通行。
炳灵丹霞峰丛
炳灵丹霞峰丛(万笏朝天 )
分布面积约0.63平方于米的紫红色砂砾岩,被切割成基座相连、峰顶分离的丹霞峰丛,矗立于黄河岸边与河水交相辉映,气势雄伟,状若万笏朝天。其岩石是1.45 ~1.00亿年前河湖环境中形成的。4000万年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剥蚀使其暴露地表后,因长期风化、流水侵蚀、崩塌等被切割成峰丛。
开放时间:9:00-17:30(停止入园,但不清场)
门 票:普通票50元,特窟(169窟、172窟)300元
游览时长:常规洞窟游览1.5小时
位于刘家峡水库上游,永靖县西南寺沟峡黄河北岸。在南北长2公里的陡峭峻险的红砂岩悬崖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凌空,雄伟壮观,是甘肃三大石窟、我国五大石窟之一。
炳灵寺早前称“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北宋称“灵岩寺”,明永乐年后,称“炳灵寺”,又名“冰灵寺”。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各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自公元420年凿窟起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
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和绘画艺术,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
进入景区大门后,你很快就能远远看到左侧山崖下的巨大佛像——这也是炳灵寺石窟中最著名的第171窟弥勒佛大像龛,修建于开唐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石胎泥塑的佛像高达27米,尽管左手已不知所踪,但面部的丰满圆润仍然保存完好,其造型上的棱角分明与佛衣褶皱的流动,也无不凸显出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遗存。
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较为壮观。它们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较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较小的雕像高10厘米。其中,西秦开凿的有2窟1龛,北魏开凿的有8窟25龛,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龛。
唐代作品艺术成就相当高,当时僧人达到3000多人。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较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窟龛造像和壁画以169号自然窟大坐佛以及崖面中所有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主体。169号窟古称唐述窟,现称“天桥洞”,高15米、深8米、宽20米,为已知我国开凿较早、保存较好的洞窟。窟内有佛龛、石雕、石胎泥塑三类造型。171龛,位于石窟悬崖上,有唐代石胎泥塑的弥勒佛大坐像一尊,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窟中西秦《文殊菩萨问疾图》,是我国目前所见时代较早的一幅维诘经变图。原16号窟,现归位在石窟群对面睡佛殿内,长8.6米的泥塑炳灵寺卧佛,是北魏时期的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高25厘米的唐代侍女造像,是我国现存石窟像中较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
炳灵寺入口处悬崖旁边伫立着峻峭的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青水秀,峰险石奇。
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景点
炳灵寺山门
炳灵寺石窟文保碑
炳灵寺
天下第一桥碑
天下第一桥
石刻原在炳灵寺黄河对面鲁班滩一块巨石上,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桥址在炳灵寺水帘洞前,修建于秦毁于西夏。
姐妹峰
第171窟弥勒佛大像龛,修建于开唐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石胎泥塑的佛像高达27米,尽管左手已不知所踪,但面部的丰满圆润仍然保存完好,其造型上的棱角分明与佛衣褶皱的流动,也无不凸显出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遗存。
169号窟外观,因是特窟,我们没去参观。
169号窟古称唐述窟,现称“天桥洞”,高15米、深8米、宽20米,为已知我国开凿较早、保存较好的洞窟。窟内有佛龛、石雕、石胎泥塑三类造型。
169窟和171窟合影
3窟盛唐
方形平顶窟,南壁开上、下两龛造像。窟内正中依山雕凿一唐代四坡顶、仿木结构石塔,塔基与崖体相连。窟内四壁及石塔表面壁画系明代重绘藏密题材。塔背面塔身下层有“……大明……嘉靖……”的壁画绘制发愿文墨书题记
石窟
6窟北周
窟内石雕一佛二菩萨。佛低平肉髻,面型丰圆,五官集中,脖颈粗短,躯体敦厚,身着通肩大衣,结跏跌坐,双手结禅定印。四壁画禅定千佛,佛间以树相隔,千佛下层绘数只猴子及喜鹊在树丛间嬉戏
8窟 隋朝
正壁坛基上原塑一佛二弟子二苦萨,现南侧菩萨为唐代重塑。窟内造像与壁画塑绘结合,表现了维摩诘经变中“文殊问疾”的场景。赴会菩萨衣领上绘中亚波斯风格的联珠纹,正壁上方佛项光两侧有回鹃文题记,都是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交流的见证
13龛 唐代
尖拱顶浅龛内石雕一立佛。佛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左手举于胸前握架裟一角,其造型特征与敦煌唐代洞窟中大量出现的番禾瑞像如出一辙,是河西瑞像信仰在炳灵寺传播渗透的实例。
崖壁
石窟
134窟北周
半圆形弯窿顶窟,正中高坛基上木胎泥塑一佛二胁侍菩萨,南、北侧各一结珈跌坐佛一立佛。窟内壁画为唐代重绘,正壁绘众菩萨及供养人赴会场面,窟顶绘千佛。
16窟北魏
龛内泥塑释迦牟尼涅繁像,长8.64米,脚穿木展。造像原位于窟龛群中部下方15米处的卧佛院中,1967年修建窟前防护堤坝时搬出原窟。搬迁清理过程中发现造像有唐代、明代两次重修层。表面的明代重修层顶有螺墨、严宝,施以彩绘,庄严华贵,底层的唐代重修层为磨光高肉警,颈有三道纹,丰腴安详,最内层为秀骨清像、含蓄沉静的北魏原塑层。2001年迁至此处复原北魏时期原塑层后陈列展出。
3点半从炳灵寺出来,前往黄河洮河交汇亭。4点30分路过黄洮交汇处,就是黄河和洮河,洮河(黄色)流入黄河,门票6元,70岁以上免票。
提及刘家峡,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一个成语——“泾渭分明”。
受上游降水影响,洮河河水比较浑浊,在与黄河交汇处刘家峡水库的清波“相遇”时,形成一清一黄两股水流,河流呈“Y”字形交汇。交融却不渗透,再加上河中石山,犹如两条巨龙游戏于此,在当地这一景象也被称为“二龙戏珠”。
黄洮交汇处
黄洮交汇处
黄洮交汇处
17点30分继续出发前往夏河市。
18点到达刘家峡水库大桥观景台。
刘家峡大桥位于东乡县考勒乡奔驰沟的折达公路上,南北走向,全长568米,为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悬索桥,当地人称之为“奔驰沟大桥”,桥梁建设时首次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悬索桥桥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桥面宽15米,两岸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赏刘家峡水库库区风光。
刘家峡水库大桥
刘家峡水库大桥
刘家峡水库大桥落日
观景台
19点半到达临夏市祥源宾馆。在宾馆旁的餐厅吃的晚饭。
饭后小鹏汽车充电站电。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市域东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接壤,南西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毗邻,四面环山,平均海拔1917米,区域面积88.6平方公里。
临夏市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曾称为枹罕、河州,因地处黄河支流大夏河畔而得名,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有“中国小麦加”、“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之称。
下一集: 甘南 、川西 自驾游(三) 甘肃临夏市出发,目的地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