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约旦 4. 佩特拉Petra古城--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作者:沙滩木椅 显示图片

游览杰拉什结束后前往佩特拉(拉车约5小时)。在安曼城郊,接上了一位新导游。是中国西北在约旦留学的研究生。研究伊斯兰教义的小伙。
抵达后前往参观世界遗产失落的佩特拉古城(游览约2小时),整个城市中的建筑全部是用粉红色的沙岩建成,岁月风沙的侵蚀更使阳光下的帕特拉呈现出梦幻般的异彩 。晚上入住佩特拉酒店休息。交通:旅游巴士。膳食:酒店自助早餐 , 当地午餐 , 酒店自助晚餐。酒店:佩特拉酒店


从景点的入口进入景区。沿着泥路马道,开始进入古城的通道。


佩特拉(Petra)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




神灵(Djinn)街区方尖碑墓,纳巴泰人建于公元一世纪。


天气干燥炎热,狗狗躲在阴凉处睡觉。


一路上游客熙熙攘攘,载有游客的把电瓶车扬起了满路灰尘。


西克峡谷


西克峡谷峡谷入口,穿过约1.5公里的峡谷,则进入佩特拉古城。


西克峡谷
一位学者旅游此地是这样描绘佩特拉的: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锡)克(Siq)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岩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锡)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
过了卡兹尼,西(锡)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



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而覆盖着卵石;


纳巴特人是高超的水利工程师,在一线天的崖壁上排列着一条条为城市输送饮用水的水道。








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深约200英尺。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岸石要塞。这就是加保。哈朗(圣经中称为荷尔)的要塞。西克山峡漆黑一片,回声荡荡,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则是另一番景观,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眼前:高130英尺,宽100英尺,高耸的柱子,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形。



进入古城的核心景区。



这座建筑名叫卡兹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神奇无比。过了卡兹尼,西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


卡兹尼神殿
高大的罗马柱,将卡斯尼神殿分成两层。顶端有月亮太阳。柱间还能看到两只大骆驼。许多雕刻的细节已被岁月腐蚀,模糊不清。卡兹尼宫殿
“宝库”卡兹尼(Khazneh)建于纪元初年,其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后期建筑风格。这一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其说是纳巴泰式,不如说是古典式的。这是一座在岩石中建成的巨型建筑——其正面宽27米(另一资料:30多米),高40米,入口高达8米,使得任何站在里面的人都显得极其渺小。
卡兹尼名为“宝库”是因为传说这是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富的地方。整个殿门分两层,下层有两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余米,门檐和横梁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约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留有原始壁画。
进入其中后有一巨室,石阶尽头是一壁龛,其中或许存放过一位神的塑像。前面的空地是专门容纳前来朝拜的巨大人群的。佩特拉正面顶部的瓮被认为曾是用来存放某位法老财宝的,以前许多的旅游者曾尝试用枪击中这只瓮以获取其中的财宝。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



在露天酒吧,饮一瓶不含酒精的啤酒。


与同学们走散了,自己留个影吧。


成群的骆驼在休息,等待游客。


宫门上布满了弹痕。



佩特拉被群山环绕,峡谷和通道穿越其中,建筑大部分是从岩石上雕刻和开凿出来的,具有东方传统和希腊风格。佩特拉古城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



一条狭窄的通道,走向更宽阔的宫殿区。




过了卡兹尼,西(锡)克峡霍然开阔,伸向约1英里宽的大峡谷。这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简陋,还不及方形小室大,几乎仅能算洞穴;另一些大而精致——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



从佩特拉中部出发经半小时的山路便到达代尔。代尔是重要的进行宗教庆祝活动的场所。高地另一段陡峭的山路通往阿塔夫山脊。在一片人造的高地上有两方尖碑,山腰再往上一些是另一块被夷平的地,约有61米长,18米宽。高地被理解成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高祭台上是放祭品的地方,纳巴泰人供奉两个神:杜莎里斯和阿尔乌扎。这里的祭台有排水道。可能是用来排放血的,有迹象表明,古纳巴泰人曾用人来进行祭祀。







此处出现了河道。



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这些墓由粉色的沙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风中,受到侵蚀而无法辨认。


回望刚走过的路。


沿着河边的泥路继续往前走。




看到山岩下做了好多方孔洞。这是皇家陵墓





迎着夕阳继续走,来到了剧场。


剧场入口门


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


世界上唯一由岩石雕刻的剧场,可容4000人(导游所言。)



剧场全景图。


两千年前纳巴泰人把佩特拉古城建在撒哈拉山脉的中心,它是连接两河流域和埃及的主要贸易通道,公元一世纪作为纳巴泰帝国首都繁华起来,大地震加上贸易路线的变化使其没落,最后被遗弃。



在古城留下纪念的照片。


山里天黑的早,打道回府了。



佩特拉城位于红海和死海之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初是由纳米泰人沙漠商队建立的,它位于阿拉伯、埃及、叙利亚腓尼基之间的交通要塞。佩特拉城一半向外突出,一半嵌入岩石中,周围群山环绕,山中道路蜿蜒,峡谷深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古希腊建筑与古代东方传统在这里交汇相融。


里面还有水神殿、教堂、柱廊街、大神殿等遗迹未及参观。佩特拉古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7年被宣布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天已黄昏。由此折返回卡兹尼神殿。自费乘电瓶车返回景区入口。

等团友集合的间隙,进入博物展览馆。展览区的人头图。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里曾是古代纳巴泰(也有译为“纳巴特”的)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都城。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意为一年中某段时间内河水泛滥的沟壑)的东部,纳巴泰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现今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大约公元前312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在他们建造的众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这是亚喀巴与死海间的一片长峡谷区域。由于控制了重要的贸易通道,纳巴泰人变得强大而富有。佩特拉是他们的遗产。这些墓碑群曾被认为是房屋,人们认识到这是些坟墓,它们开凿于海拔914米的难以到达的岩石中。有的墓碑群图案细致典雅;有的是纳巴泰特色的“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体现了埃及和亚述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重点放在正面,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聪明的纳巴泰人选择佩特拉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公元前4世纪
纳巴泰人又充分利用了该地的另一地理特点,大获其利。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佩特拉门前—一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都要途经佩特拉,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与此同时,皮塔还是通往希腊和地中海各地的门户,接近商道线的纳巴泰人得天独厚,赢利不少。他们有时也采取不法的海盗行径,但大多数时候是靠收取途经货物的税和过路费获利的。他们有时也为旅客、商队及牲口做向导,提供食物和水,朝廷有偿服务。


公元前3世纪
佩特拉成为了纳巴泰人的首都,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成了一种风俗。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这种习惯可能起源于早期居住在那儿的当地人,后来又由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了。虽然学者们对纳巴泰人的宗教信仰一无所知,他们相信该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纳巴泰人也建造其它庙宇,有的嵌凿在岩石中。不过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独立式建筑,可能是用来供奉佩特拉主神都萨尔斯的,该神的象征是一块石头。


公元前2世纪
纳巴泰达到了全盛时期。版图最大时,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影响已超越疆界、广泛传播且影响久远: “纳巴泰人的”文字进化成了当代阿拉伯文字,在当今大部份阿拉伯世界中广泛使用。公元前80年~前65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


公元106年
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拥有广场、公共浴室、剧场等所有古罗马文化常有的建筑。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荣昌盛,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可是佩特拉的贸易——该城的经济支柱却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力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现今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
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它被遗弃了。而后的漫长岁月中,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督因人外,少有游人访问此地。佩特拉只为当地部落的居民所知。


公元4世纪
佩特拉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
公元7世纪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名叫约翰·贝克哈特,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

他装扮成阿拉伯人,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是第一 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
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


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

佩特拉之夜。夜色之下,在烛中静静地行程,古城里到处都是低矮的沙墩或小山,以及几座方形的古代石棺,朦胧而神秘的面纱轻轻搭在这些先人的陵墓上。可惜太累了,没有去领受。夜宿佩特拉酒店。

本集完
2023-11-08
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