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自驾到阳澄湖,“蟹村草堂”品大闸蟹;晚上逛平江路。≈住枕河民宿
20231017 游沧浪亭、可园、网师园;晚上“琵琶语评弹茶馆”听曲。≈住枕河民宿
20231018 游耦园、留园。
沧浪亭20元/每人、可园25元/每人、网师园40元/每人、耦园25元/每人、留园55元/每人;“琵琶语评弹茶馆”A区双人套票246元。
据统计,苏州园子统共有200多座,目前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有108处,其中九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列入的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2000年又列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周庄)。这些园子大部分逛过,从小时候的春游算起,数不太清去过几次了,但若论对园林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各家园林之长、各家园林特色、各家园林印象最深之处,却是一片浆糊,汇聚成一个“园林共同体”了。
2020年4月,疫情稍解初次放开时,去了拙政园和狮子林,季节好、人少,游览舒适度极佳。这次循着《行走苏州「古典园林」》这本书,花两天时间再探苏州园林,慢悠悠地逛了沧浪亭、网师园、耦园、留园,沧浪亭和网师园实时游客人数都只有百来人,耦园两百多人,游览感觉尚好;留园实时游客八百多人,虽说园子大很多,但已经感觉到拥挤了。好在时值“广寒仙”花开二度,每个园子都是浓浓的桂花飘香,为游园增“味”不少。 每个园子的布局之精妙、绿植花卉调配之讲究,赏园之门道,网上有很多文章,就不掉书袋了。权将游园前的小笔记和园子照片作个记录。
既然去苏州,先生说顺路去阳澄湖尝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鲜吧,先生订的是被小红书安利了的“蟹村草堂”。开了两小时的车,在莲花北码头坐了半小时的船,穿过桥、跨过河,就为吃一口秋风起的蟹。
“蟹村草堂”装修走的是庭院风,半边亭的“琴轩”已预定,我们就坐“枯舟”。许是周一的缘故,店里客人不多,上座率不足30%。这里双休日生意是极好的,点菜的小姐姐说,双休日都满座,忙得累死了。菜价小贵,我们要了488元的双人套餐,稍稍划算些,两对蟹(公4两母3两)、草堂螺丝、银鱼炒蛋、清蒸白鱼四个菜。湖蟹比想像中味道逊色一些,没有甜味,而且明显蒸过头了。后来,与入住的民宿老板闲聊了解到,今年天气恒热,入秋了气温没降下来,湖水温度偏高,影响了蟹的品质与口感。我们大老远地赶过来,再算上每人30元的上岛船票,性价比着实偏低。不得不说,是“蟹村草堂”的多个营销号在小红书宣传做得比较好,吸引了不少顾客。
入住在仓街边上小巷子里的“枕河民宿”,位置非常好,离耦园不足百米,到平江路几分钟就到。晚餐在临顿路的“哑巴生煎”,虽则排了好长的队,速度竟然挺快,因为都是冲着生煎和馄饨来的,点单也快,出菜也快。生煎煎得酥而不硬,汤汁爆口,味道真是好极了,物美价廉,杠杠滴!
又至平江路,还是那么热闹。平江水一如既往地安静,两边店铺好像变化不多,还是那些商品,还是那些味道,有变化的是人。游客明显年轻人居多了,来来往往的汉服小姐姐,真好看!明晚要去“琵琶语评弹茶馆”,“美团”上买了北馆最贵的双人票246元,但也要提前预定才可能锁定好位置。晚上八点多排着队预定座位,明晚8点场A区票只剩最后一排的两个座位(还是很火爆的),于是订了9点半至10点半那场,第三排的座位。
小巷寂静无声,一夜好睡。早起,出仓街,进大新桥巷,路过“墨客园”,进去用早餐。“墨客园”在苏州园林目录编号097,恰遇园主人张桂华先生也在,听他聊家族“洪武赶散”的外迁与回归,聊园子的前身今世,聊园子的经营理念。园子最早是元末张士诚建的“墨客斋”,后文徵明在此开办学府,清末为皇家儿童福利院,民国后为小学、党校。2008年,张桂华买下废园,历時12年复古修缮,终成今貌。
“要是在秋天,整个苏州城都被甜腻的桂花香包围着,仿佛空气里到处是桂花绽放的影像。如果你抬头却看不见枝头的金黄,你可以到沧浪亭来,这里有荡人心魄的花香从水面上弥漫而至,刚刚走到进门的石头桥上,你就醉了。”这是《行走苏州「古典园林」》写沧浪亭的篇首词。沧浪亭的苏州园林编号为005。
一千年前,苏舜钦(字子美)在此买地建园,一住三年,成仙而去。主人换了宰相章惇,牛李党争如打太极般,来回往合。有人说,苏轼在他手里吃足了苦头,但党争的你来我往,历史的真相谁又能说得清呢。后来韩世忠来了,沧浪亭成了“韩园”,晚年韩世忠,填词妩媚大有禅意,于是沧浪亭也有了梵音。转眼六百余年,沧浪亭和光同尘,已无踪影。
康熙年间,巡抚宋荦(luo)上任,兴土木、复旧观。待到陶澍巡吴,再修沧浪亭,建了“五百名贤祠”,然后有了“沧浪五老”( 陶澍、石韫玉、韩崶、吴云、潘奕隽),又有了同岁而生的“沧浪七友”(梁章钜、吴廷琛、朱士彦、陶澍、卓秉恬、朱珔、顾莼),个个都是人中翘楚哪。沧浪亭也不再是私家园林,成了官署园林、官家“会所”。乾隆南巡,四次至此。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园内的“五百名贤祠”,板壁嵌有自周季札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幅。很有看头的还有花窗108式,图文各异。沧浪亭石柱上的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或许这就是有着山野之气的沧浪亭的本真。
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与沧浪亭隔河相望,苏州园林名录编号020。园子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末年,系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一隅。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韩世忠居沧浪亭时,将此处辟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元、明时沧浪亭梵音袅袅,此宅邸并入大云庵。
清雍正六年(1728年),江苏巡抚尹继善在此治林,取名“近山林”、“乐园”,后又易名“可园”。1767年,沈德潜晚年乾隆许建生祠,筑西面的沈氏宗祠和宅院。四十年后,江苏巡抚汪志伊在东院修建苏州正谊书院。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成为书院园林。太平天国运动,可园遭毁无可避免。转眼六十年一甲子,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再次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14年,此地为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可园”为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
可园很小,中规中矩的园子布局,很快就能转完一圈。
“网师园”在苏州园林编号003,最早叫“万卷堂”,八百年前,最早的造园主人叫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造园子造桥造宅造花圃,费银一百五十万缗;史家的“万卷堂”列书四十二橱,多为珍贵写本。然鹅不做官,说不行就不行了,子弟将这带园子的宅子转出去仅得一万五千缗(以1%价格贱卖啊),最可惜的是那四十二橱珍贵写本,被论斤卖为故纸堆。
同样经历了长长的空白期,直到乾隆朝苏州宋宗元辞官回乡,再次在此治园,题名“网师小筑”。宋宗元在自家园子里潜心著述四十年,结集刊刻。后又两易主人,至同治初年,归了李鸿裔,领园二十年。李鸿裔宦囊充实,放下俗务,沉迷于古旧书石,拥书数万卷。交流皆雅士,往来皆名流。
1917年,张作霖以三十万银圆购得此园,以七十大寿礼赠给曾经的上司、北洋元老张锡銮。有趣的是,送礼的张作霖和收礼的张锡銮都没来过网师园。倒是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俩,待张大帅使人将园子拾掇好后,作为张家的房客借寓在此五年,直至抗战爆发。张善孖(zi)善画虎,还在园子里养过虎仔。那时节,普陀法雨寺的印光大师还在苏州报国寺,大师以手摩虎头,度虎皈依佛门,赐法名“格心”。及至1940年,何亚农购得网师园,费时三年全面整修。新中国成立后,何家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
何亚农,山西省灵石县两渡村人,博学多闻,酷爱文物,精于鉴赏。青年时留学日本报武学堂及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同盟会“铁血丈夫团”军事骨干,保定军官学校教官。解甲后寓居苏州,在苏州兴办益华布厂,并任振华女校校董。何亚农有女泽瑛、泽慧,子泽源。何泽慧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物理学家,在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等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其夫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网师园”一隅为蓝本建了中国式庭院,里面的“明轩”原型即“殿春簃”,用于展览中式明代家具。
网师园的花街铺地是园子的一大看点,园内的古柏相传为第一代主人史正志手植,那是有八百岁了。
晚上在平江路和平江路附近的小巷子一顿乱逛,接接吴地之地气,吃了各种小吃。等到九点多,簇拥的人群早已等候在“琵琶语评弹茶馆”外,排队上楼进场。场子不大,坐满了人,旁边加了座,后面还增加了站位,约摸四百人左右,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居八九成。观众素质上佳,听曲鸦雀无声,曲毕鼓掌踊跃。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吴侬软语琵琶弹;在“琵琶语评弹馆”,听一曲传说中的吴亮莹老师的《声声慢》。
在苏州园林中,“耦园”可能是最年轻的。耦园除了沈秉成、严永华夫唱妇随的一段佳话外,园子里的砖雕石雕木雕花窗也颇为耐看。
园子第一位主人是清雍正年间辞官归里的知府陆锦,建园名为“涉园”。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园子毁于兵燹。同光年间,按察使沈秉成因病寓苏,续弦娶才女严永华,购涉园旧址,聘画家顾沄设计,重修扩建成一宅两园格局,易名“耦园”,“耦”者“偶”也。严永华自题“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横批“枕波双隐”,园子设计布局也处处体现“偶”字,中间正宅,东西各有一园,东园黄石假山敦厚,西园太湖石玲珑;东西各有书斋书房,成双成对,连砚台也是一对鸳鸯砚“鲽砚”。
彼时,吴中名士潘祖荫、李鸿裔、吴云、郑文焯等常来雅集,饮宴酬唱,摩挲古玩。这样的神仙日子过了十年,沈秉成升任广西巡抚,两年后旋任安徽巡抚,拜命之日,妻严永华卒。两年后,沈秉成卒于耦园,俞樾作墓志铭。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此后耦园日渐破落,散为民居。
留园看石,看那块窦文涛令肃然起敬拜拜的、冠绝群峰的“冠云峰”,宋代花石纲遗物,高5.7米、重5吨,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冠云峰瘦、皱、漏、透兼备,孤高峻峭的身姿遗世独立在水一侧。像是美少年纳西索斯,在水面环视自己的倒影,微风起,水里的石头动了一下,待到涟漪散尽,它又挺直腰板,俊朗的身姿在水一方。围绕冠云峰,主人家还特意建了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作为赏石之所,以一座山石,建一圈建筑,冠云峰担当得起。
“留园”在苏州园林编号002,列于“拙政园”之后。它的前身也是历经坎坷,繁复异常。最早的主人是明万历年间被罢了官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1593年徐家扩建自家花园,以便恩师、首辅申时行长居此处,时称“东园”。他从岳父大人礼部尚书董份在湖州家中运回五块奇石,其中一块就是有着传奇色彩的“瑞云峰 ”。1779年,苏州官吏为迎接乾隆第五次南巡,投其所好,把瑞云峰移到了苏州织造府行宫花园中。1906年织造府改为“振华女校”,现在是苏州市第十中学(昨天下午,我们徘徊在校门口,保安不让进,只能远远望着远处立于浅沼之边的千年“瑞云峰”)。时光不留人,徐家渐渐没落,东园曾一度废为踹布坊。
清乾隆末年,三代为官的刘恕购得“东园”,经改建,更名“寒碧山庄”。刘恕喜好法书名画,又爱石,又搜得十二名峰移入园内。“石痴”刘恕按石之形态将它们题名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各方名士往来不绝,王学浩作画、潘奕隽题诗、俞樾做文,时常聚会雅集成一时佳话。刘恕又在五峰书馆庭院内散布了独秀、段锦、竟爽、迎辉、晚翠五峰及拂云、苍鳞二支石笋,称其地为石林小院。
清咸丰年间,苏州遭兵燹,园子毁圮殆尽。1873年为盛康购得,缮修加筑,始称“留园”。盛家继续搜集奇石,将文徵明停云馆中的旧石移入园中,又将刘恕昔日不能得的冠云峰移入。盛康又另选石头命名为瑞云峰,至此园内有了“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盛康之子盛宣怀还用冠云、瑞云、岫云来为他的三个小孙女取名。辛亥革命起,革命军将园没收,盛康之子盛宣怀四方活动,终得归还。后又被国民政府没收,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四处奔走,又得归还。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与周峻女士在留园举行婚礼,并捐资发起成立抢救甪直保圣寺唐塑的组织,作为新婚纪念。
战乱毁家园,北伐军、日军、国民党部队都曾一度入驻,家具被搬空。驻军养马之后,金丝楠木的梁柱都被马啃成了葫芦形,马屎堆积一尺有余。五十年代后,苏州园林管理处逐步收回修复。
不愧为排名第二号的园子,整座园林富贵逼人,除了留园三峰、十二峰太湖奇石,园内还有五百年的银杏、云南苍山大理石屏、冠云楼内的鱼化石,以及三百多方书条石。
“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
放眼苏州园林,从千年之外的大宋,到近代民国时期,主人家多为达官之人,真的是做官才有钱,才置得起园子啊,颠扑不破,耐人寻味!苏州的每座园林千百年来无不几度浮沉,几经易手,主人的豪阔也罢,风雅也罢,总被雨打风吹去,徒明月清风、山林野泉终为不朽。
202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