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玩周末-去天目湖做个无事小神仙~

作者:夏夏洋洋 显示图片

居住在江浙沪一带最大的好处是,2天周末出游的选择hin多,简直可以用多大爆炸来形容。
在众多或新兴或传统的周末好去处里,天目湖和天目山一带,可以说是老牌风景区里的,永不过时的经典款。原因无他——一湖一山就在那里,天生天养,充满灵气,随着时间推移,生命力只会愈发旺盛蓬勃。


这篇游记,严格来说,更像是一篇完全服务于读者的文章。
尤其是对于将天目湖作为高潜游玩儿目的地的读者来说,可以从这篇满满的干货文章里,提前了解到天目湖和南山竹海的推荐游玩路线,必打卡景点,景点之间的方位和路线,住宿及美食推荐。
在亲身去到湖边和竹林之前,就能够在脑海里构建出一幅适合自己旅行风格的全景图。
这样,等真正身临其境时,就不需要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地想,下一步该去哪里,也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错过什么,唯一要做的,就是放缓呼吸节奏,打开全身毛孔,全身心浸淫到自然环境里,感受钟灵毓秀的景色就好。


南山竹海和天目湖,绝对当得起“江南明珠,诗意天成”的评价。
说不定身处其中的友友们,也会写出和郑板桥一样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很多第一次做天目湖游玩攻略的小伙伴,想比会被各种攻略里提及的南山竹海、溧阳竹海、天目湖山水园、天目湖景区等名称给弄昏头,完全搞不清楚这些看起来像双胞胎似的名字到底指代的是两个地方还是一个地方,但其实三言两语就能分清关系和区别。

首先,南山竹海,就是溧阳竹海。
因为南山竹海地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处的江苏的溧阳,所以也会在一些游记/攻略里看到“溧阳竹海”的名称,但其实是一回事。


天目湖景区,就是天目湖山水园。
虽然“天目湖山水园”听起来更像是个满是假山假水的人造园林,但事实上,“天目湖山水园”是围绕着“天目湖”而建的景区,是“天目湖本湖”。


天目湖,本身就是个人造水库,旧称沙河水库,只是“沙河水库”这个名字已经基本无人提及,一律用天目湖来指代了。


最后,“南山竹海”和“天目湖山水园”,同样隶属于“天目湖旅游发展公司”,但从地理位置上讲,两者相距有20公里(驾车时长约30分钟)。
虽然两者都主打自然风光,但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偏重:
南山竹海——看竹海;天目湖山水园——看湖泊。


在暑假旺季来天目湖游玩的游客,可能还会听说过“天目湖水世界”这个水上游乐的地方。
这个景点在“天目湖山水园”里,有两个正门,一个和“天目湖山水园”相连,游客可以购买山水园和水上乐园的联票,在游览完山水园后,进入水上乐园游玩,另一个是面向马路,给只去水上乐园,不去山水园的游客使用。



以上,就是以“天目湖”和“竹海”为核心关键词的几个景点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在某书和某程上分享的攻略里,南山景区被分成很多个区块,名字多又绕,其实没什么大必要。
可以简单粗暴地认为南山景区有3大块,分别是静湖区,历史文化区,吴越观景区。
三大景区以「寿星广场」为转接点,呈Y字型,最下面是静湖区,Y的两个枝桠分别是历史文化区和吴越观景区。


三大景区依山而建,按海拔高度排序,静湖区>历史文化区>吴越观景区,也就是说,游览南山竹海本质上是个不断登高的过程。

南山竹海的正门,是一幅由无数黄色竹面拼接而成的巨大扇面,上书“南山竹海”四个大字,远远看去,极富特色和辨识度,几乎所有介绍南山竹海的个人攻略或视频介绍都会用这扇门作为开场。


进入大门就直接到了「静湖区」。
「静湖区」有三种游览方式,观光车,静湖竹筏,步道。
观光车,又俗称「地面小火车」,但其实和火车没有半毛钱关系,地面上也没有铺设轨道,只是一辆形似火车的链车,车头被装扮成了卡通火车头的样子。
火车的起始站是大门口靠近静湖的地方,终点站是距离静湖稍远的「寿星广场」,全程大约10分钟。
观光车沿静湖一侧行驶,但由于高大树木密集遮挡,很难在车上直接观赏静湖风光,更多是一种在林间徜徉的体验。


在不同组合的联票里,观光车一般只有单程。这就意味着,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是上山(从静湖/大门到寿星广场)坐车,还是下山(从寿星广场到静湖/大门)坐车。
个人建议,步行上山游览静湖,坐车下山直达大门,这个组合是较优选择。

理由有二。
其一,静湖是南山竹海的第一站,此时人的体力和活跃度都在峰值,一路走走看看,并不会感到多累,而经历一天游览,人的疲劳感加重,很难再好好欣赏静湖的美,大概率只想赶紧回家躺着,此时坐观光车直达大门,能够极大地缓解体力上的损耗。


其二,虽然俗话说,下山容易,上山难。体感上也的确是下山比上山更容易些,但事实上,下山更费腿,或者再精确点,下山更费膝盖和半月板,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半月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要小心爱护才是。

想要近距离游览静湖,除了人行步道,还可以选择游船。
游船用的是传统竹筏和人工摇橹,没有突突突的马达声响,也没有呛人难闻柴油味,船夫驾轻就熟地摇晃着手里细长的竹竿,四两拨千斤地支撑着竹筏悠悠前行。


竹筏在湖面上飘飘荡荡,连破开水面泛起的阵阵涟漪都是温和的,波澜不惊的。水波很快以竹筏为锐角,向两侧传播开去,继而没入湖面,复又变成了一片平静无波。


从湖面看近处的群山,没有想象中巨物迎面倾覆的压迫感,也远不如五岳那般巍峨壮美,但绝对担得起「秀美」二字。


山体覆满绿竹,没有丝毫山体裸露在外,每当山谷风徐徐吹过,一边在静湖掀起微波,一边拨动满山满谷的竹叶。无数细长竹叶随风摆动,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赋予了山体显性的生命力,让人不由生出一种山间,在肉眼不可及的地方,或许真的有山野精灵存在的想法——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的大概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游船一趟,包来回,就是哪里上船就哪里下船,想要上山去往「历史文化区」和「吴越观景区」,就还得往上走。


沿人行步道一路向上,从静湖到中转站的寿星广场,一路走走停停拍拍照,不走特种兵急行军风格的话,大概需要1-1.5小时。


步道和观光车一起,左右包夹了将近4/5的静湖,但步道的总长度远超静湖的长度,因此,走步道不仅可以欣赏静湖全貌,还能够溯溪(静湖上游的涓涓细流),喂食小池塘里的红鲤鱼,利用各种秋千竹椅拍大片,或者索性纯纯享受林中漫步放空脑袋的美妙体验。



如果运气好,还能遇到散养的红鹳,在池塘里闲庭信步,低头啄食物。
红鹳非常容易分辨,长得像火烈鸟,就是它最大的特征。
红鹳虽然带个红字,但其实肉眼瞧着,其实是粉色和白色相间,整体以白色为主,头部、颈部、背部等处的羽毛略带粉色,体型适中,长脚长颈,体态十分优雅。



经过石板路,木栈道,沥青铺装,碎石地和数不清的矮小台阶,就到了「寿星广场」。

「寿星广场」是「静湖区」,「历史文化区」,「吴越观光区」三大景点的中转站,这里既是观光车的终点站,同时也是地面缆车(通向历史文化区)和架空索道(通向吴越观景区)的出入口。
不管是从观光车下来的游客,还是走步行道上山的游客,都会踏上同一道台阶,看到整个寿星广场上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巨大的寿星头像。


根据百度百科描述,寿星头像高12.8米,纯铜铸造而成,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寿星。
后方长长的照壁上,篆刻有68种不同字体的寿字,大大小小,错落排列。
看久了会生出一种,仿佛自己就不认识“寿”这个字的错觉。

在庞然头像的衬托下,原本占地面积很大的广场,竟也不让人觉得那么宽阔了。
个人感觉,这个寿星广场的功能属性远大于游玩属性。


除了在巨大寿星头像面前拍照留念外,广场没有其他供游客驻足停留的设施和景观,更多是为了游客分流。
在寿星头像侧后方,地面缆车和架空索道的检票口分别位于两侧,标示清晰,很容易分辨。
如果是中午前后抵达寿星广场,推荐先乘坐地面缆车去游览历史文化区,再坐地面缆车原路返回到寿星广场,转乘架空索道去吴越观景区。这主要是因为吴越观景区的用时较少,虽然有上台阶的路,但总体对体力要求不高,可以留在最后。

历史文化区的主要看点有熊猫,竹文化园,鸡鸣古村和狮王表演。
有2种方式去历史文化区,一是步行,二是乘坐地面缆车。


考虑到历史文化区在山顶,是一路的山坡路,步行比较吃力,更推荐乘坐地面缆车,而且在地面缆车的终点——鸡鸣村站头,还能拍到缆车穿越林海而来的场景,缆车的正红色和竹海的碧绿碰撞出艳丽又质朴的画面。


地面缆车有三节车厢,全程站立,仅耗时2-3分钟就能从寿星广场的金牛岭站,抵达鸡鸣村站。
如果想在车厢内拍摄穿梭林海的照片,建议去到首节或末节车厢,靠近前后玻璃风窗的位置。




抵达鸡鸣村站,拾级而上,首先进入到“藏在深山人未识,竹林深处有人家”的鸡鸣村。
鸡鸣村,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很有意思。


这个村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
相传清晨雄鸡打鸣,三个省份的人都能听见,由此,被冠上了“鸡鸣村”这个形象又生动的名字。


历史上的鸡鸣村是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商埠,从明清时期就有大量商贾在此做买卖,热闹的人流带来了繁荣,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无不尽显江浙园林宅第建筑之美。




这些建筑历经风雨洗礼而仍耸然屹立,游客站在曲径蜿蜒的小巷向远处舒展向上的竹林望去,仿佛历史将要从另一端延伸而来。
如今的鸡鸣村,建筑仍在,竹海仍在,但随着世事变迁,这里已经是个成熟的商业化景点了。文旅产品,手工艺品,咖啡奶茶,小吃米面,几乎可以满足游客所有的需求。
推荐鸡鸣村一家靠近古戏台的餐饮店,店里的鸡丝凉皮,用料扎实,价格公道,口感清爽,很适合在疲劳困倦饥肠辘辘的午后,买来补充体力,顺便歇脚休息,等待古戏台的舞狮表演。


如果时间能凑上或者不赶时间,鸡鸣村正中央古戏台的舞狮表演还是值得花时间观赏的。
整场表演的主角是一只蓝狮子和红狮子,分别由两个演职人员扮演。


为什么说这个表演值得等待和观赏,是因为表演虽然是免费的,但演职人员非常尽心认真,两两相互配合,默契十足,一些非常考验核心力量和稍有难度的跑跳弯腰等动作都非常丝滑,没有台下刻苦努力几年的功夫,想来是做不到的。


更难得的是,舞狮演员并没有一味地炫技来赢得掌声和喝彩,表演的完整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也都有被很好地平衡到。


小狮子用左右摇晃的脑袋来表达自己第一次跳上高台的紧张兴奋,用不断发抖又不断试探的脚爪来表达对走钢丝绳的恐惧和担忧,用高难度的跳跃和劈叉来表达自己战胜恐惧后的骄傲和自豪,可以说,丝毫没有因为免费而敷衍了事,草草完结的意思。


在表演开始前和结束后,两只小狮子会走向围观游客,绕圈巡游,遇到小朋友,还会低垂下脑袋,往小朋友身前拱,猛眨眼睛,示意小朋友可以摸摸自己,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爱死了这个互动环节,就连舞狮往后台退场,身后都跟着长长一串小朋友,整个场面非常可爱了。


逛完分布鸡鸣村的各种明清故居,可以经由黄金桥,去到熊猫馆。
熊猫馆共2层,楼中间挑空,两只成年熊猫就居住在硕大的玻璃房里,游客可以从二楼回廊往一楼俯看,也可以在一楼平视。


目前南山竹海熊猫馆饲养着一对熊猫姐妹花“华丽”和“星安”,它们出生在2013年前后,从2016年开始,就搬迁到了溧阳天目湖熊猫馆居住,至今已有7年多了,已经是妥妥的“原住民”了。


两只大熊猫坐拥整个南山竹海景区3.3万亩的竹海,可谓是富得流油。每当它们想要吃竹笋的时候,就可以到室外活动场自己搞自助掰竹笋吃,主打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需要注意的是,按大熊猫的生活作息,进食和活动一般都在上午,下午往往是睡觉打盹或发呆的贤者时刻,如果看见大熊猫总是懒洋洋不愿动弹的模样,那也再正常不过了。


从熊猫馆出来,可以沿着原路返回到鸡鸣村,也可以穿过层层叠叠的竹林,去到“竹文化馆”。
竹文化馆里有很多精美的竹制物件,什么翻黄竹刻、徽派竹刻、嘉定竹雕、金陵竹雕,无一不是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还有很多竹制乐器,比如笛子、萧、筝、竽等等,这也是因为竹子从古到今,都是“便宜大碗随处可见”的原材料,很符合古人造个什么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
如果有喜欢雕刻或乐器的友友们,可以去参观。
但如果和我一样,是个纯自然风景派的话,那完全可以节省体力,跳过竹文化馆,直冲“吴越弟一峰”。


(是的,我没去,所以也没有竹文化馆的任何图片,哈哈哈)

从历史文化区,坐地面缆车原路返回寿星广场,坐高高的索道,直抵吴越弟一峰。
是的,你没看错,是“弟弟”的“弟”,不是“第一”的“第”。


据说,是古时候的某个大人物,游山玩水到了南山竹海一带,有感于满目苍青,既浩瀚又清秀,兴致所至,决定给这个山头取个名字,特地取了了个“弟”字,就是为了不与漫山遍野的竹林抢那个“竹”字头。
这意味着,只有万顷竹林和吴越峰,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第一峰,缺一不可。


索道下来直接是山腰偏上的位置,有个面积很大的平台,可以歇脚、吃饭、拍照。
对拖家带口或腿脚不方便的游客来说,在这个平台上也能鸟瞰群山竹海,性价比超高。
平台上有专门的游客休息区,满满当当都是座椅,不需要消费就可以入座休息,很适合在此处拿出自带的零食水果,透过大而透亮的落地玻璃窗,边吃东西边看风景。
绝大部分的山腰平台上都有个小卖部,只是用“小”字来形容并不准确,小卖部不仅不小,相反还体量巨大——零食泡面烤肠,雨衣帽子拐杖,应有尽有。
旁边还挂着口等人高的黄铜大钟,付费50元可以晃着粗壮的钟捶敲击大钟,用作祈福礼拜。
黄铜大钟满身都是“福”的各种字体,或工整或飘逸或秀气。随着钟捶击打在钟体上,空气激荡出阵阵声响,持久延绵,低音柔和,中音缠绵,加上四周空旷,无遮无挡,钟声能够传播去很远很远才最终消散去。


要是想登顶,就需要再多往上走两步。
虽然路牌上书“距离登顶还有200米”,平地上走200米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但爬山走台阶的200米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台阶兜兜转转,望不到头,颇有种曲径通幽的意思。每一处转弯、每一级台阶,都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说是放大版的移步换景也不为过。



在竹海中穿行,万片竹叶,迎风摇曳,发出阵阵沙沙沙响声,仿佛风在此刻有了具现化的声音。


每一步都是标准的提臀运动,登顶的代价就是隔天腿酸屁股疼,走路一瘸一拐,但付出代价得来的奖赏是巨大的。
风低云绕,竹海深处,仙风蚀骨,倍感凉爽——这是艰难登顶后的第一感受。
从高处俯瞰,明明是碗粗的缆线,此时变得细如发丝,隐隐约约没入深绿色背景里。如果看的不仔细,那些颜色亮眼的缆车车厢就好像是空空漂浮在竹林间一般,简直就是神奇的魔术时间!


虽说是吴越地区的第一山峰,登顶活动对常年长在工位上的社畜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满打满算,用数据说话,海拔也只有508米而已(不过这在江浙沪地区已经是非常高的、值得大书特书的山顶了!自豪脸.JPG)
眼前的山脉,全部被绿色覆盖,看不出一丝黄褐色的山体裸露在外。
山体起伏曲折,蜿蜒连绵,山峰和山谷之间的曲线平缓,从上而下鸟瞰,像是凝固的绿色湖泊泛起轻微涟漪。


观景平台的角落竖着一个五颜六色的路牌,标明现在游客们就正站在江苏溧阳、安徽广德和浙江长兴的交接处,可谓是“一脚踏三地”,这块“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山竹海”也成为了游客们的必打卡点。


虽然山水园的名字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大型盆景类景点,但“天目湖山水园”确实就是“天目湖本湖”。
天目湖不是自然形成的湖泊,而是一个人工水利工程——沙河水库。


最早,这片区域东南西三面环山,山上生长有竹木,商丘杂草丛生,植被覆盖率极高,每逢大雨丰水期,梯田总是受山洪冲击。曾经有民谣唱“穷沙河,害沙河,一场大雨遍地淹,十天不雨到处旱,十年常有九年灾。”

为了将沙河从害水变成利水,沙河水库在1958年开工建设,最终从旱涝频繁的河流变成了如今碧波万顷的沙河水库,再后来,沙河水库被命名位天目湖,成为了溧阳生态圈最出名的旅游品牌,得来了“观一湖而知江南”的美誉。



天目湖山水园由三个岛屿组成,分别是湖里山、龙兴岛、茶岛。
其中,山水园景区大门在湖里山,游客可以直接进入;龙兴岛是天目湖上独立小岛,和湖里山、茶岛没有桥梁连接,只能坐观景游船登岛;茶岛和湖里山之间有彩虹桥连接,游客可以步行从湖里山到茶岛。


游玩山水园,推荐两款经典游览线路:
【休闲游路线】:乘坐游船或快艇,游览天目湖→游玩龙兴岛→乘坐游船登陆茶岛→步行从茶岛前往湖里山→从湖里山离开景区。
【深度游线路】:湖里山→乘坐乘坐游船或快艇,游览天目湖→抵达龙兴岛游玩→乘坐游船登陆茶岛→步行从茶岛返回湖里山。

从山水园大门进入,直接就是湖里山历史文化区,从上空俯瞰,整个湖里山是一个伸着大拇指表示“棒棒哒”的形状。
正对山水园大门的是锦鲤池和游船码头,可以购买去龙兴岛的游船船票(游船船票不含在山水园的景区大门票里,需要另行购买)
如果是旅游旺季,建议大家先买船票,问好游船班次时间,再去逛湖里山;
如果是淡季,购票和乘船都不用排队的话,前后顺序就无所谓了。
湖里山的主要观光点都集中在游船码头左侧(沿着“举起的大拇指”分布),沿着湖边步道走一个环线,就不会错过主要景点。


按山水园的官方介绍,湖里山历史文化区的主要景点有慈孝文化区、状元文化区和奇石馆,但个人亲测下来,相比官方认定/推荐的游览区域,湖边步道的风景更让人喜欢。


一边是波光粼粼、闪着无数星芒的微波湖面,一边是碧绿浓郁的茂密树林,木栈道前后无人,悠悠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人沉浸在野趣里。由湖水和草木提供的治愈感和力量感从眼睛、鼻尖、耳朵、甚至是皮肤的每个毛细孔渗透进来,让人不由得放松下来。

在临湖平台上扎着几个看起来质量上乘的白色帐篷,看旁边的立牌介绍,游客可以提前向景区预约帐篷,在山水园闭园后,和三五好友来一场以天为盖地为庐的野趣露营。



湖里山最顶端,也是最后一站是奇石馆,里面陈列着各色水晶和造型各异的石头,展馆很小,展品也谈不上弹眼落睛,价值连城,但仍然推荐大家溜达到奇石馆,原因在于从奇石馆门前的小平台,可以遥遥看见天目湖(沙河水库)的堤坝,以及堤坝前一汪平静无波的湖水,环境静谧,景色雅致,非常适合坐在桌椅上野餐休憩。

再往里走,能看见一座高塔,状元阁就到了。
状元阁的高塔外观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粉墙红瓦,赭色窗棂,24个楼角,凌空飞翘。里面共展示了30几位状元的信息。


状元阁免费进入,可以登楼梯爬到最高层。
和绝大部分古典塔楼相似,可以直接跨门而出,去到外部回字形的走道上,从高处看天目湖,又是另一个极好的视角。


状元阁背后的花园正中竖着一个雕刻满青龙造型的铜柱,这个铜柱又称状元柱,或龙门柱,高2.28米、重680公斤,阳刻的青龙盘踞其上,布满整个圆柱,气势磅礴,威武雄伟,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威慑之感。


穿过圆形青龙柱所在的小花园,一条被两侧高大树木遮蔽的步道徐徐展开,幽静深邃,静谧无声。


原路返回到锦鲤池,准备登船前往龙兴岛。
非旅游旺季,游船一般是30分钟一班,旺季时候会视情况加开。
要是凑巧没赶上游船班次,也不会无聊,可以利用等船的时间沿着检票口附近的下沉式单人宽楼梯往下走,去“海洋世界”逛一圈。
说是“海洋世界”,其实说是迷你型“海洋馆”更合适,其中展示有200多种5000多尾各类热带淡水鱼、海洋鱼和海洋动物,大小不一的水族箱旁张贴有各种鱼类相关的科普知识,是个既适合打发时间快速溜达,又适合花时间细细游览。特别是对带娃的亲子游游客来说,有个凉快舒爽又不至于让小朋友觉得等待时间难挨的地方,实在是非常友好了。

前往和离开龙兴岛的唯一途径就是坐观景游船。


整个行程约20分钟,游船分上下两层,每层座位排布都是大通铺式的,载客量在300+人,运力很高,即便在旅游旺季也不用担心等待时间过长。


和湖里山相比,龙兴岛的生态环境更好,植被茂盛的影响有好有坏。优点是植被遮天蔽日,行走其中,不会受太阳直射,体感舒适。缺点是蚊子太多,已经到了防不胜防的程度。个人亲测,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被叮了4、5个硕大的蚊子块。


从高空俯瞰龙兴岛大致是个圆形,充满森林气息。
岛屿南端多为绿色藤本植物,攀爬茂盛,北边则多是连绵竹山,遮天盖地,行走其中,仿佛走进森林。


下船的第一站是【半月潭】和【彩蝶谷】。
彩蝶谷的入口隐在大片藤本植物间,布局类似室内花房。


可能是去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蝴蝶多在浓密树丛花朵里,在彩蝶谷没看到几只蝴蝶,只能看看被高高挂起的蝴蝶标本,倒是在彩蝶谷出口处遇到了一丛翩翩飞舞的蝴蝶——通体黑色,双翅上有黄色花纹的大蝴蝶。游客走近了,照样自顾自地飞,毫不怕人。
从【彩蝶谷】出来,坐自动扶梯去【天目揽胜】。


龙兴岛的“天目揽胜”景点是天目湖的制高点,是整个山水园范围内唯一可360度全景欣赏天目湖的地方。



在路上,还可以体验【猎人山棚】和【射箭场】,还会经过一个小型动物园,里面有孔雀、松鼠、兔子和鸟雀之类的小动物,可以购买饲料体验喂养活动。




个人感觉,从体力友好角度来说,【龙兴岛】有几段路需要上下台阶,不如湖里山和茶岛全部平地缓坡来的舒服;
如果想深度体验原始森林感,【龙兴岛】绝对是山水园景区里最合适的地方;
但可能就是因为全部土地都被植被覆盖的关系,人为修建的、供游客游艺、休闲、休憩的场所不多,即便有,也是小型的、简易的,没法和城市里常见的展馆设施相比,这点认知,需要大家提前了解和接受。



个人感觉,龙兴岛最值得去的就是「天目揽胜」,其他景点都比较普通,但如果要去「天目揽胜」的话,就只能一路经过其他景点,不能跳过,对体力耐力不咋的游客,是个挑战。
如果计划停留在天目湖山水园的时间有限,那索性不买船票,直接步行游览山里湖历史文化区和茶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去茶岛有水路和陆路两种选择,一是从龙兴岛坐船,而是从湖里山经彩虹桥步行前往。



茶岛全称是【中国茶岛】,是国内少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岛屿。
游客可以在指定的地点租借采茶服和采茶的工具,体验采茶活动。


天目湖地区以白茶闻名,按官方介绍,白茶茶叶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又由于天目湖长年水雾充沛,茶叶深受云雾、露水的滋润,具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的特点。




茶岛上有座【中国茶文化苑】,推荐大家去参观游览。
在【中国茶文化苑】里,可以了解茶的悠久历史,从茶的发现,到到贡茶,再到茶马古道……茶的历史,伴随着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以大众最熟悉的“茶马古道”为例,大家普遍知道茶马古道是从唐代就发展起来的商品贸易通道, 两条主要干线滇藏道和川藏道横跨多个省份,形成了一张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


但为什么这个交通网络被命名为“茶马”,而不是其他什么古道?原因就是这条贸易要道最开始的贸易商品就是来自内地的茶叶和来自藏区的马匹——直接用这两件商品来命名这条最重要的贸易经济要道,简单粗暴又恰如其分。


再比如,奶茶的由来,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对当地食肉喝青稞酒的饮食习惯不适,于是想出了与茶混饮的方法,也就是奶茶的雏形。


诸如此类的趣闻和历史知识,在文化苑里还有很多,通过展示茶的历史、茶的习俗、 茶的香气等全面呈现了茶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文化苑里还有个小型茶室。
旅游旺季时,会有茶艺师表演泡茶,从温具、置茶、冲泡,到倒茶、奉茶、品茶,每一步的动作都轻柔和缓,带着平心静气、与世无争的气质,尤其在天目湖的自然环境中,可谓达到了“茶香融入山水,山水浸染茶香”的境界。


【山水园门票】推荐在第三方旅游网站购买门票,可以买单独的景区大门票(约90RMB),也可以买大门票+游船的套票(约138RMB)
【开放时间】08:00-21:00(05/01-10/07 开放);08:00-17:00(10/08-04/30开放)
【观光游船】始发码头-海洋世界码头,游船运营时间:8:30-16:30(15:30后游船不停靠龙兴岛景点);龙兴岛码头回程的运营时间:10:30-17:00
【随身小物】春夏季-防晒/防蚊/饮用水;四季-轻便舒适的鞋子。

从上海市郊嘉定出发,单程约2.5小时。
走上海绕城高速,途径沪渝高速→杭长高速→煤山北互通,再走一段国道,最后进入南山大道和竹海大道,最后抵达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


这个行程基本都是高快速路和铺装路面,路况很好。
周末时间私家车多,大货车或超长挂车有,但不多。
驾驶习惯正常的司机,仔细点开,2.5小时一口气开下来基本不成问题。


天目湖景区范围很大,以南山竹海和山水园为两个中心向外扩散,就有各种价位的住宿可供选择,真真是按需索取,丰俭由人。
不管是南山竹海,还是山水园,即便有各种景区内部交通工具协助,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双腿。
按照周末度假,一天南山竹海,一天山水园的安排,微信步数基本都在1W-2W,因此,在住宿选择上,首选距离景区近的酒店,越近越好,当结束一天游览,急需瘫成一条咸鱼时,哪怕节省5分钟的步行路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南山竹海附近酒店】
南山竹海附近的度假酒店有:御水温泉竹溪谷酒店、御水温泉度假酒店、遇竹隐居酒店、御水温泉客栈、遇碧波园酒店。
其中御水温泉度假酒店和御水温泉客栈距离南山竹海大门步行约8-10分钟路程。

御水温泉度假酒店,五星,最近一次装修在2018年,如今算是在最佳使用期内,不论是酒店设施、床品、洗浴用品,还是服务、餐饮,都是南山竹海区域内首屈一指的度假酒店,拥有60多个温泉汤池,方便游客在结束一天游览后泡澡缓解疲劳。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尤其在国定假日和寒暑假等旅游旺季,基础房型一晚的价格也在1400RMB左右(包含山水园或南山竹海景区二选一的门票)

预算不高的话,可以选择御水温泉客栈,是御水温泉度假酒店的平替(极高性价比),同属温泉酒店管理,但客栈更像民宿,而非酒店,房间配套一般,旺季的基础房型一晚在800RMB左右(同样含二选一门票),相比温泉酒店便宜了4成,价格差还是很可观的。
客栈和酒店的步行距离约3分钟,除了房间档次不同外,停车场和早餐都在酒店内,这么看的话,温泉客栈的性价比非常高,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选择。

【天目湖山水园附近酒店】
距离山水园最近的酒店,首选只相隔一条马路的天目湖宾馆,同是五星标准,有专门开辟出来的湖景房,可以直接在房间的开放式阳台上欣赏天目湖,价格和御水温泉酒店相当,是很多江浙沪地区公司团建的首选酒店。

不吃天目湖鱼头,就不算来过天目湖。
先不论这话说得对或错,至少实打实地把天目湖鱼头摆在了所有游客的餐桌上。
如果安排了周末两天,一天去南山竹海,一天去天目湖山水园的话,满打满算可以吃上两顿天目湖鱼头汤。
如果住宿在御水温泉度假酒店或者客栈的话,从酒店步行去南山竹海景区大门,会经过一条美食街。
早上进景区时候,那条街上,商户大门紧闭,毫无生气,等结束南山竹海行程,从上下下来,再经过这条街,就彻底变了样——两边全是“天目湖鱼头汤”的霓虹大招牌闪闪发光,接二连三连成一排炫目多彩的灯带。
打开点评网一看,目之所及的鱼头店都在点评网必吃TOP10里,也不用特别纠结或等位,每家店提供的套餐都差不多,闭眼进,早点吃完早点回酒店休息才是正事。

鱼头店大多有套餐可供选择,按双人量计算,一般包含砂锅鱼头、南山野竹笋和乌米饭,价格一般在100~120RMB之间,还可以单点溧阳特色菜,比如溧阳白芹,野竹笋,板栗烧鸡等(只2人用餐的话,单个套餐差不多了)


要是第二天去山水园或者路过山水园的话,推荐景点对面天目湖宾馆的风味餐厅,这家饭店隶属于天目湖宾馆,装修老成,服务员也是有点年纪的阿姨爷叔,服务说不上热情和标准,很有点国企风格。
但砂锅鱼头是真的大且鲜美,远超前一晚在南山竹海那儿的饭店,只凭这点,略有油腻的桌椅、爱答不理的服务、只做午市和晚市的营业时间,就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2~3人套餐包括砂锅鱼头王,三鲜鱼面筋,地衣水闷蛋,时令蔬菜和水果拼盘一份。
装鱼头的砂锅像脸盆一样大,端上桌时候,砂锅外侧还正儿八经地贴着封条,上书“天目湖鱼头王”六个大字,解封吃鱼,非常有仪式感。
套餐分量很足,我们2个人只把人脸大似的鱼头给吃完了(因为不能打包),其他菜品就只吃了几口,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打包带回家了。
除了鱼头,地衣水闷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起来是一坨非常普通家常的炒鸡蛋,毫无任何摆盘水平,但吃起来倒很爽滑鲜嫩,还能吃到不知道是银鱼还是鱼籽的小碎碎,提升了鲜美度,推荐~


最后用一张在天目湖偶得的照片做结尾,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用个周末的时间,去做个无所事事只呼吸发呆走路的小神仙,也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