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济水虽逝存清源,汉柏唐碑宋金殿2023.10.19 @https://www.mafengwo.cn/i/24357432.html
**************************************************************************************************************
相信很多人知道“王屋山”是因为中学时代那篇著名的《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我也一样,那时以为太行嘛,听说过,是真的;而王屋山,一听这个名字怪怪的,八成是杜撰的吧?
直到近十年对旅游产生兴趣之后,才知道王屋山确有其山,并且就是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如下图,上古时的太行山范围不大,估计也就是晋城和焦作之间的那一段,包括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等,王屋山则在其西边,也是一段山,主峰是“天坛峰”。太行和王屋大约以现在的济源为界,所以把济源称为愚公故里是有道理的。
王屋山的看点有哪些?我总结了一下,有五大亮点:
1. 愚公移山传说。本来它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不太起眼,但因为政治宣传,居然变得家喻户晓,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也成就了王屋山的知名度,王屋山景区到处可见愚公的文化符号。
2. 阳台宫。王屋山是道教名山,而且有“十大道教洞天之首”的头衔,阳台宫是道教文化的优秀代表,有故事,有古建。它对于王屋山,就像悬空寺之于恒山一样重要。
3. 天坛峰。海拔1700多米,这个高度可以傲视南太行山所有诸峰。游王屋山,主要就是要登顶天坛峰。
4.世界地质公园。虽然王屋山的自然风光比较平淡,不及隔壁的太行山出彩,但它有独特的岩石结构,入选了世界地质公园。
5. 红叶。窃以为这是王屋山最大的亮点。前四条最多达到武当山的水平,只能算人文为主、自然为辅的名山。而红叶和秋色可以让它颜值爆表,脱胎换骨,完爆很多“红叶圣地”。
所以我特意选在10月20号前往,当然这比较冒险,我对北方的秋天不太了解,有可能去早。事实证明,这一把赌对了!王屋山的红叶盛景就是在10月下旬这10天。
10月20日早上七点钟,在旅馆的自助餐厅吃早餐,又回房间收拾了一下,到前台续住,然后坐公交车去“公交汽车站”。运气不好,等了十分钟车还不来,只好叫滴滴。正赶上早高峰,交通不畅,墨迹到八点十分才进汽车站。
注意,济源客运总站的车发往周边地市,这个“公交汽车站”才是发往下属乡镇。没有直达王屋山的车,必须坐“济源——邵原”,发车间隔:30—40分钟。最早一班6:10。我又不走运,可能上一班车刚走,下一班等到8:40才发车。
车子在路上不停地拉客,尤其在一个公交车站停了大约10分钟,都9:10了还没开出市区。
枫红杏黄,我言秋日胜春朝。
好在后面开得快,不久远方出现连绵的群山。
路牌指示,这是玉阳山。
之后一头扎入山区,走了不少盘山公路。
10:02,到达“阳台宫路口”,司机告诉我:到王屋山景区在此下车。去邵原的大巴继续往前(南),望右(西)沿街走200米即可到阳台宫。原来阳台宫在山下,离主峰还远着呢。
必须看看地图,下图各点方位大致差不多,但比例严重失调,凑合看吧。
我现在在“阳台宫路口”,等游玩结束后回济源市区还是在这儿等过路车。十字路口往北的牌楼则是进山入口,此处离步行登山口和索道下站还有四公里远。左手边的房子是售票处,但是关着门!写着“请往南走900多米,至游客中心购买门票”!
我没理它,径直穿过门楼,前面是“愚公广场”。左侧的山头已经一片鲜红,心中不禁一喜。
在愚公广场有候车处。我咨询了工作人员,她说:买门票必须要去最南边的游客中心,可以坐返回游客中心的电瓶车,只要说去买票,他就免费拉你。
然而我在这儿转悠了几分钟,就没见到有从山下回游客中心的车,只有从游客中心上山的车经过这里。一咬牙,咱有腿,走吧!
又回到阳台宫路口,然后沿着公路一路往南。早知道这样,刚才坐大巴时,应该再往南坐一段,那样下车离游客中心也能近些。此处是“王屋镇愚公村”,路边食宿皆有。偶尔回头,突出的最高峰就是王屋山主峰“天坛峰”,而红叶主要分布在天坛峰南边的小山上。
路过“恒大阳光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口号喊得山响。其实许家印许老板还是对河南家乡回馈不少,想起恒大足球曾经的辉煌,唏嘘不已。
没有一直沿公路走,往西,走村中小路,抄近道翻过一座小坡。西边是一片人造景点,什么“正天门”“轩辕殿”“王屋老街”......都隐没在一片红红黄黄的树丛中。
最瞩目的是一座白塔,那是王屋老街的制高点。另外,被红叶盖满的山头(可能是“华盖峰”)和后面巍峨的天坛峰都历历在目。光看这个远景就让人怦然心动,不枉我走这么多冤枉路。
终于来到整个景区的最南端——“第一洞天”牌坊,这才是王屋山景区的正门,游客中心和景交车起始点都在这儿。
好壮观的一座牌坊,五个门!壮观的牌坊和巍峨的王屋山同框,更有一种神圣感。所以说,把游客中心建这么远虽然混蛋,却也有它的道理。
“王屋山打谷场”,也来晒秋。
“风里雨里,我在王屋山等你!!” 真要刮风下雨,我肯定不会来。必须要风和日丽啊。
今天是周五,游客很少,其实就是周六,人也不是很多。王屋山似乎以团队为主,散客为辅。
看了好一会远景,进游客中心购票。门票50元,教师证半票;景交车30元,任意乘坐;索道票在索道站购买,单程60元,双程120元。景交车路线分两段:一,游客中心---愚公广场-----千年银杏----步行登山口;二,步行登山口----索道下站。两段路车型不一样,无缝对接。
检票口不在这儿,事实上,从游客中心一直到愚公广场,广大的区域都是免费的。本想立即坐景区车直奔山下,转念一想,这个免费区域或有看头,等下山后就不会再过来了。干脆还是步行吧。
大牌坊后面一条中轴线直通阳台宫的南门,这一带称为“道境广场”,包括四象广场、正天门、文化长廊、轩辕殿等等,首先看到四象小广场,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守一方。
旁边一棵果实累累的柿子树吸引了我,不过还是叶子落得稀稀拉拉,突出果实时最美。
扭头看到道境广场西边的“王屋老街”,感觉还是这个更有趣,于是马上转移视线,不顾而去。
七八条街巷依山而建,仿明清古建,房屋高低错落和流水沟渠是其设计特色。
简直就是在爬山,很快来到北门文峰塔下。
塔可以登,但我登了一半,发现不能朝外观景,赶紧又下来。里面的老道要送我什么东西祈福,我掉头就跑。
王屋老街只是匆匆一过,前面没路了,只好穿过野地,来到“轩辕殿”后面。
这里正对着阳台宫的大门,出现一尊雕像,谁呀?司马承祯。他是盛唐时期道教界赫赫有名的大牛,被奉为唐朝国师,受到皇帝礼遇。这阳台宫就是唐玄宗让他选址,由皇家出资建造的。司马道长前面的石碑上刻着著名的《上阳台帖》,据说是李白唯一流传世间的墨宝!
李白是诗仙,书法却很罕见。这个帖子只有区区二十五字草书:“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旁边一大堆后代的粉丝写的提拔和印章,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宋徽宗的“唐李太白上阳台”和乾隆的“青莲逸翰”。原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可谓价值连城。
李白为什么要写《上阳台帖》?原来,他刚出道时,就得到司马道长赏识,两人结成忘年交,相差六十多岁。N年后,李白和杜甫、高适在洛阳游玩,顺便去王屋山拜访昔日的老朋友(新品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提到过),哪知司马道长已仙逝多年!唉,那时没有手机和高铁,啥都慢。李白感慨万千,写下这段文字,也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意。
我没有进阳台宫,因为看天气很好,还是先应该先上山观景,等下山后再来这儿吧。
沿着阳台宫门前的东西向商业街,又回到来时下车的那个十字路口,转了整整一圈,耗费一个小时。这个阙门可能是从前的检票口,现在随便进。
王屋山-黛眉山是世界地质公园,河南省有四个,还有云台山、嵩山、伏牛山,老君山就属于伏牛山。
又回到愚公广场。先看纪念雕塑,“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伟大领袖的题词。
复习一下《列子》中的《愚公移山》全文。神话传说总能反映现实,那就是太行山区交通闭塞,老百姓生活困苦,迫切地想改变现状。一句话,这边风景虽然绝美,但生活在这方水土不容易。
愚公一家,“子孙荷担者三夫”的雕像在高台之上。
愚公的精神就是人类向自然界不屈不挠的抗争,后世的红旗渠、郭亮挂壁公路都被看作愚公的现实版。
愚公像背后有条林间小路通往“智叟亭”。从树丛的缝隙中已经可以提前看到满山的红叶。
近处也有几棵黄栌,树叶鲜红,十分亮丽。
两座“红山”之间的峡谷叫“愚公谷”,左边山腰上有盘山公路,那是通往索道下站的景交车道。
“智叟亭”到了,这个弓腰驼背、形容猥琐的小老头就是愚公的邻居——河曲智叟。智还是愚,光看名字是看不出的,同样一件事,智还是愚也要经过时间检验。
广场成了晒秋场了。很多团队和伟大领袖题词合个影就走,像我这样在四周转悠半天的人几乎没有。
我很好奇“愚公谷”里是怎样的景象?于是从这个桥洞下钻了过去。
一过桥洞,就看见岩壁上一丛耀眼的黄栌,华北的红叶多是这种卵形树叶,而江南通常是枫香、红枫、鸡爪槭、乌桕。
一路下坡,这样大面积的红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但有黄栌,还有高大的银杏呢,太美了!
空山不见人,但遇秋叶红。
左边的崖壁上都能看见景交车走的盘山公路,甚至观景台都看得见。我决定不再深入,因为一直在无人区域暴走,门票和车票到现在都没派上用场!虽然沿途的红叶黄叶很美,但都快十一点半了,天坛顶、阳台宫还来得及吗?必须赶快切入主题。
原路返回,吭哧吭哧地走了大段上坡。这时我心里就萌生了明天再来一趟王屋山探索免费区域的想法。
又回到愚公广场,已经11:40,正好有一拨刚拍完打卡照的团队要上车,我也跟着上去,车很快开了。
从刚才在愚公谷看到的盘山公路上经过,一路不停,也错过了更好的赏红叶角度。然后经过一个小湖,还有“千年银杏”,都不停,直至终点——步行登山口。
步行登山道也叫“天坛神路”,现在能清楚地看见天坛峰顶的建筑。
既然我准备坐索道,那么还要换乘。这第二段景交车道不算很长,很快就到了。
已经十二点,索道下站附近有些小餐馆,我觉得时间紧张,就要了八块钱的开水泡面,今天早上吃自助餐时多拿了一个鸡蛋,正好泡在里面一起吃。
买了单程索道,60元,我一向喜欢索道上,步行下。感觉没几个人坐索道,本身游客也少。那些团队去哪了?总不能不上山吧?
缆车🚡升空,直入云端。
缆车从红红黄黄的树丛上空呼啸而过。
索道上站在日精峰上,到天坛极顶还有一段距离。
限乘四人,我却一人包了。
偶尔回头俯瞰,强烈的逆光睁不开眼。
侧面,秋树茂盛。
大片的岩石开始裸露出来,至此方显王屋山的王者风骨。索道单程需要十分钟,高差好像是660米,速度很快。
下图可以用一句古文描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天坛峰不像下面低海拔的山被红叶覆盖,它的秋叶是杂色的,红黄棕都有,深深浅浅,别有一番风味。
出了索道上站,温度顿时低了好几度。不过今天艳阳高照,怎么都不会冷。
刚才在缆车中就看到:出来后还需走很长一段路,上上下下折腾一番才能到顶。不过这样才有意思嘛。
这种树也不知是“三角枫”还是“五角枫”,棕黄色的叶子,满山都是,气质有点像江南的枫香。
上面是日精峰的制高点——扶桑亭,叫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它在主峰的东边吧。
扶桑亭是观景的好地方,我在此逗留了好几分钟。
向北眺望,最远处是山西阳城的五斗山,近处是灵山峰,山腰的部分就是王母洞,东边侧面依稀可见盘山公路,又名灵山天路。我怎么知道的?这是参考了太行山旅游达人——武汉蜂友“碧海银沙”的王屋山游记。
下面嶙峋的怪石上五彩斑斓,十分养眼。
王母洞景区离主峰较远,也不知现在开发好没有,据说王母洞才是真正的道教第一洞天。
向西眺望,就是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峰了。
天坛峰有“一峰耸峙,万笏朝天”之感。古人认为它中间高,四周低,状如屋顶。又传说这里曾是轩辕皇帝祭天之所,所以是“王者之屋”,故称王屋山。原来如此啊!
和“王者之屋”合一张!
接下来的路都是沿着山脊向西行走,先下到鞍部,再攀登顶峰。无边的秋色,让王者之屋更显庄严肃穆。主峰右下侧有一片悬崖颜色发红,那是“舍身崖”。
天坛峰的右后方,较低的山峰可能是“月华峰”,所谓“日精月华”,环绕天坛。
这是一块“鹦鹉🦜石”。
回看来时路,处处秋色迷人。
路过“王母洞观景台”,从这里看王母洞更清楚。应该说远处的群山就是典型的太行山断崖地貌,而天坛峰这片山有所不同。
像打翻了调色板一样。
右上角还有一棵白皮松。
向东回望扶桑亭,哇,太美了,虽然不是满山红叶。
从王母洞观景台沿着一条“紫藤长廊”急速下行,这就告别日精峰了。
好,给攀登主峰了,加油!看着五彩秋叶,忘记了疲惫。
山顶上也有黄栌,但没有其他变色树种多。
从树丛的缝隙中回看王母洞观景台和紫藤长廊。
一番努力后,顺利登上了天坛峰的宫观区,首先看到“清风台"。
清风台上可俯瞰日精峰全貌。看到了吧,索道上站建在日精峰的“颈部”,需要爬一段才能到制高点扶桑亭。然后沿着山脊一路下来,至王母洞观景台,再通过紫藤长廊下到鞍部。一目了然!
东北方向,灵山天路也看得见。如果在这里看日出一定是极好的!
主峰顶宫观区一览,最高点是总仙宫,下面是什么火神殿、东极殿、无生老母殿,还有十大名医殿,烟熏火燎的,我都没进去。
在平台转上一圈,观观景,这才是我感兴趣的。
向南俯瞰山下,逆光,不过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好。
平台北侧也可观景,现在可以清楚地观赏“舍身崖”了。
顶平如桌,壁立如削,这种断崖地质上称为“方山地貌”。
极顶东侧,巨石堆叠起成明月台,和清风台遥遥相对。
明月台后面是最后登顶天坛峰顶总仙宫的台阶。看这些道观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终于登顶!总仙宫的南天门是明朝古建,由中门和东、西翼门组成三座券门,古朴庄重,砖雕斗栱雀替都是工艺精美。正面额书“无极玄穹门”,东西翼门上刻有楷书“灵境”、“福区”。这座拱券门楼很有历史沧桑感,已用玻璃框住保护。
关键地方必须打卡照,天坛极顶海拔1715米。
穿过南天门,迎面就是总仙宫的主要建筑——天坛阁,层数明三暗四,显然它是新建的。阁前有一圈围栏围的是啥?原来是一块奇石——鸡冠石,据说有什么神力。
迫不及待地登楼观景。楼阁分四层,从下往上依次是轩辕殿、三清殿、王母殿、玉皇殿。因为都是新建,没有文物,所以内部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二层三层都有一圈走廊,均可360度无遮挡观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西边这座山峰当为“月华峰”,左日精,右月华,不愧是天坛。
我站在三楼最高层,也是王屋山的最高点,风很大,即使头顶有大太阳,也很冷。但是当此美景怎能退缩?
月华峰上面那一大片棕黄色不要太亮丽哦!
朝北,远处就是山西的地盘了。这些年我围绕着晋豫边界走了很多地方了:云台山、八里沟、郭亮、王莽岭、通天峡、神农山......
拉张远景。
东北方向,舍身崖就在下面。
东面,日精峰。
南边,俯视南天门、鸡冠石。
如果是步行登山,大约是按照下图黄色箭头所示方向爬上来,等会我会沿这条线路步行下山。
我不走回头路,从天坛阁北边下山。
居然有游客从这条路爬上来!
下了一段很陡的台阶,看看路标,往老子祠、太乙池方向走。
老子祠在一片红叶黄叶的掩映下。为了节省时间,这些小庙宇我一概不进。
下面有一口井,名为“老君池”。走到此处我犯了一个错误,只顾下山了,忘了去舍身崖。
准备走小路绕到前山。
这条小路是不折不扣的“后山幽径”。
我也词穷了,只会说:美得像幅画。
现在逐渐觉得王屋山的红色岩石挺好看的。
秋叶静美,和红崖相得益彰。
崖壁下时有洞穴,道教圣地,里面都是有玄机的。
这里就是下山出口了,但我不急着下,还要再往前走一段。
跟着路标,找到了“太乙池”,是个泉池,当然,也有传说故事。
来看看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头衔是不是名副其实。
虽是天开,宛若人造!哈哈,还是很有个性的。王屋山之所以感觉不如太行山漂亮,可能是因为植被太茂盛,把大部分岩石都挡住了。
又看到一个大洞——紫金堂,里面有神像。
说明牌上说:王屋山的岩石是紫红色石英砂岩和砾岩,崖壁上一道一道的砾岩,是古代大河中的沉积物。这叫做“高山上看大河”。
哟,这么陡的台阶!好像叫“天梯”,它当然通往天坛极顶。如果步行登山,正好从这儿登顶。但是坐索道上来的人,如我,往往看不到这条路,就抄近道从另一侧上去了。
我不可能再爬上去体验了。现在已经14:10,得赶紧下山了。
从刚才经过的太乙池那边的路口下山。
不久经过一块“女娲补天石”,砾岩,但我没看出”五彩“,反正是一粒一粒的,像糯米丸子。
此时我没想到下山路也是漫漫征程,我低估了它的难度。
经过风婆雨师殿,就是孙悟空在车迟国求雨找来的那几位小神。回望天坛顶,方山地貌很清晰。
如果是别的季节,那就是无聊地钻树林子,是我最怕的事。现在不同,始终有黄叶作伴。
这是雷公殿。
这是灵官殿。
难得出现一段没有树木遮挡,可以尽情观景的木板路。自拍一张。
侧上方是天坛峰、索道上站。
西面,美爆了。
此处没有万山红遍,但层林尽染是真的。
再往下是财神殿。
再走上十几分钟,又有一个转角可以观景。
不知不觉就把目光盯在了秋叶上。
15:10到达“天坛神路”的入口。从太乙池路口开始,下山共耗时一小时五分,腿走得生疼。
景交车就在那儿候着呢,人很快坐满,马上发车。
上车后,有一对夫妻和司机说,想在半道上看红叶。于是司机在离愚公广场大约还有一公里的地方停车,我和他们一起下来。一下车我们就赞叹不已!
请他们给我拍一张。听说我是一个人,还是从遥远的安徽专门过来玩,作为济源市民的他们对此大惑不解,直呼我太厉害了。
下面的峡谷里有一座庙宇,后来我才知道,它是“平阳无极宫”,下面有小溪,小溪上游还有两级水库。我忽然觉得,上午我走“愚公谷”,如果走到底,估计能走到这儿。
这路公路是有人行道的,这表明景区也为游客赏红叶考虑了。
我一个人沿着公路往北走(与往出口相反),誓要搞清楚赏红叶的最佳路径。
红叶如此绚烂。
有台阶可以下到水库边,不错!
两侧山坡都是红叶,一侧顺光,一侧在阴影里。水库对面的木栈道,估计通过“迎恩宫”,那里应该有台阶可以爬上公路。这样就构成一个环线,但我显然来不及走这一圈了。
继续下,有了水的映衬,红叶越来越美。
走到碇步石上,水中的红叶倒影真是妩媚极了。
是不是有点像春天的杜鹃花?同样像火一样热烈,但气质还是有区别的。
既有栈道通往上游,也有小路通往下游,估计肯定能走到刚才看到的迎恩宫下院。如果我从愚公谷入口进来,不就可以走到这儿了?看来明天上午肯定要来重游,路线都初步拟定了。
原路返回,又爬上公路,朝愚公广慈方向走。这里怎么叫“桃花山”?春天有桃花?
最佳红叶拍摄点,其实未必。
我看这一丛黄栌更上相。
远处就是愚公谷,我上午都走到银杏林旁边的公路上了。明天一定要把这条路走通。
如果是其他季节,这座小山就很稀松平常,现在则不然,像披了红毯子一样!
暴走大约两公里,终于在16:15赶到阳台宫。它位于华盖峰南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风水极佳(我记得杭州宝石山有个“初阳台”)。
山门竖匾由梁思成弟子罗哲文题字。阳台宫是王屋山三宫之一,保存相对完整,其他两观紫薇宫只有遗址,清虚宫也只剩一座残庙。
一进山门,就看见庭院中间有一棵绿荫如盖的大树。这棵树可不一般,树龄1200多年,传说是李白的忘年交司马承祯和李白的相好玉真公主亲手栽的(到底是谁栽的?)
它叫娑罗树,也叫七叶树,是佛教圣树,却种在道教圣地,就像“猫狗一家亲”一样。
千年娑罗树两侧还有龙柏、风柏、鸟柏,都是参天大树,众星捧月一般。
阳台宫现存古建筑只有两座:大罗三境殿、玉皇阁。前面是大罗三境殿,好奇怪的名字,其实就是三清殿。
大罗三境殿是河南省是最大的明朝木构建筑,先定个位。面阔五间,中间三间为隔扇门,梢间为实墙,单檐歇山顶,和第二天看到的济渎庙北宋寝宫形制一样。前有很宽大的月台。
殿内果然供的是三清爷爷。殿内18根方形石柱很有看头, 上面全是浮雕,有蟠龙,有道教神话故事,柱头上有龙形雀替,看到没?
有老道值守,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拍照,殿内偷拍的很少。总之同为三清大殿,这里面和奉仙观一样,很有气场,也有年代感。只是一个只有两根柱子,一个却有N根,反差巨大。
门口四根石柱雕刻有八仙过海、珍禽瑞兽、风雨雷电等图案,形象生动。
屋檐巨大,翘角底下有个小人支撑着。
月台下有两件明朝的文物,一是雕刻着牡丹花的石槽。
二是大铁镬。
连七叶树掉下的断枝也保存起来。
走到大罗三境殿后面,拾级而上,就是造型更拉风的玉皇阁。
之所以叫“阁”,不叫“殿”,是因为它有三重屋檐。一般重檐歇山顶就不多见,它居然有三重檐!与大罗三境殿檐下无柱不同,它周围一圈回廊,廊下密密麻麻都是石柱,足有20根。
斗拱也是密密麻麻。此阁据说是明朝的基础,清朝的梁架和屋顶,所以......
三清殿的盘龙石柱在室内,玉皇阁的盘龙石柱在室外,除了龙凤等吉祥图案,还有一些历史故事。
这个是“苏武牧羊”。
这个呢?哈哈,是“狐狸和乌鸦”。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似乎来自俄罗斯,但听一个团队导游说,这个寓言故事本就是国产的,传到了西方而已,所以古建的图案中出现它也很正常。
发现斗拱也是一条条龙的模样,和奉仙观的金朝大殿一样。殿后有一块赑屃驮着的元朝石碑,记录了维修玉皇阁的事情。
玉皇阁东侧有一棵高大“伞柏”,和七叶树一样,也是唐朝种的。
玉皇殿后面是“长生殿”遗址,看来阳台宫和济渎庙里的长庆观格局一样。
现在这里啥建筑也没了,但也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而是成了后花园,深秋时候挺美。
后花园的西墙不高。
能看到墙外风景,一派田园风光,远处的天坛峰都露出头来。
回到前院,三清殿东侧有一个偏殿——名医殿,天坛峰顶也有。苦难的人类呼唤名医啊。
17:05,结束阳台宫的游览,今天的行程也就此结束。步行到上午来的那个十字路口,等候从邵原过来去市区的车。有几个人也在候车,看到有人我就放心了。
满街都是“愚公”的招牌,好家伙,愚公对后代的造福,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等了将近半个小时,17:40,车才来。天也逐渐黑了,车览夕阳落山。
因为开夜车,又是山路,速度不快,18:55才到达公交汽车站。花6块钱坐三轮车回旅馆。
今天的游玩安排不好,首先到的太晚,其次在愚公广场和游客中心之间拉锯暴走,浪费了不少时间。赏红叶的时间不足,不太过瘾,另外把“千年银杏”也错过了。
第二天,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七点不到就下楼吃早餐,快速吃完,出门就打的到公交汽车站。走得早不堵车,一路畅通,很快到达。今天候车时间很短,只等了七八分钟,7:40发车。
和昨天一样,一路不停地拉客,也是开了80分钟才到。9:00,比昨天早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仍然在阳台宫路口下车。
今天的徒步路线事先就想好了,如下图:
下车后直奔愚公广场,顺便在“中华愚公村”村口转转。
看看村史馆,瞻仰愚公井。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到检票口。昨天坐景交车进景区当然不用检票,但今天想步行进去就要验票了。于是我马上启动“愚公谷方案”。
和昨天一样,从愚公雕像背后的桥洞下进入“愚公谷”,一路下坡,走不多久又来到金黄的银杏林旁。
经过一座小庙——龙王庙,路边居然停了几辆车,估计是香客。
前有溪流拦路,必须绕一小段路,过一座桥上才能到对岸。不能图近从堰坝上过去,太湿滑。
沿着谷底一直往北走,果然能走到“平阳无极宫”,它在一个高台之上,要爬长长的台阶。不过聚集了不少人,刚才停在溪边的小车肯定就是他们的。这帮人烧香,还放鞭炮,弄得全是烟雾,我很烦,就不想进去了。
再往北走就是水坝。
沿着阶梯爬上去,哈哈,我昨天到过这里!走通了!
过碇步石,到对岸。这时有几个人也过来拍照,是从景交车道上下来的,如我昨天一样。他们问我是本地人吗?怎么知道这个地方?我淡定地说我家住济源市区。我问他们是游客吗?答曰是景区工作人员。然后我们各走各的。
回看来时路,刚才就是从道观下的那个峡谷——愚公谷一路探索走过来的。
下面沿着东岸栈道往北走,看对岸那漫山的红树把静静的倒影投入秋水中。
时有微风吹来,迷离了秋的倩影。
这种树叶子落光了,只有枝头上几朵白花,这边很多,不知是什么树。
V字形峡谷。
水库逐渐消失,沿着几近干涸的河道,再走上五六分钟,终于来到“迎恩宫”。和刚才的平阳无极宫一样,都是建在高台上,建筑依地势层层升高。但显然它也被香客占领了,烟熏火燎的。
我又没进去,直接走台阶爬上景交车道所在的盘山公路。到此,成功完成了无门票进景区的壮举。
现在十点钟,已经走了一个小时。接下来我想去千年银杏那里,因为昨天漏掉了。大约还要走2.5公里。首先经过“紫薇湖”,昨天在景交车上看到过。
沿着山麓有长长一段栈道,还有一座小小拱桥点缀,我于是走了一遍。远处,天坛峰露出一角。
发现一群散养的黑猪,见了我四散奔逃。“大别山黑猪肉”很有名,不知这些家伙的肉如何。
在车道上散步,一定要当心车辆!银杏黄了,在蓝天的映衬下美极了。
走到工地这儿,就快看见千年古银杏了。
十点半,终于见到了这棵古老的银杏。这段略有上坡的路走了整整半个小时。
奇怪的是,刚才沿途的银杏都黄了,怎么“老祖宗”不为所动?不愧是老祖宗,有定力。
围绕这老银杏,打造了一片绿草如茵的大草坪,还时不时地喷洒水雾。
和老银杏合影一张,自拍。
老子手植,2500年!呵呵,真敢吹呀。不过颜值很高,虽然只有一点点变黄,仍然赏心悦目。
近距离观察,树干粗壮,枝干如虬龙一般。
树后还有什么老母庙,古树一般都被人赋予了神秘的力量。这次到济源,古树见了不少:济渎庙的唐柏、阳台宫的七叶树伞柏,还有这个。
“神树断枝”,树下用玻璃箱装了好几段,据说每一段都对应一次国家大事,而且都不是好事,比如98年发大水。这个听听就行了,哪能当真,虽然我很敬仰这棵老树。
与老树隔着大草坪,还有一口泉池——不老泉。山不老,泉不老,树也不老,就是人老了几十代了。
我在老银杏周围待了半个小时,十一点,原路返回。回去略微下坡,又不再拍照,走得很快,十五分钟就回到迎恩宫路口。俯瞰之,是不是也有“深山藏古观”的感觉?
仍然没有进去,远观好看就行。我把在王屋山最后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留给漫山红叶。
以前也去过一些以红叶著称的地方: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老实说,它们都远远比不上王屋山。
其实我来得还是略早,再过几天估计才是王屋山红叶全盛时。
可能是朝向的问题,峡谷东边山上的红叶都在阴影中,拍出照片发黑,没有昨天下午好看。
走到有人行道的地方,后面的路是昨天走过的。
再次重温一下。
同样的位置,现在是逆光,有时逆光也挺美。
下面是愚公谷的起始段,有高大的银杏林作标志。快到出口了。总的感觉,即使在周末,王屋山的游客一点都不多,远没有香客多,无论大庙小庙,香火都很旺盛。
12:00,回到阳台宫路口,今天上午整整游完三个小时,没花一分钱,辛苦的是腿。哟,街上好多卖柿子的。
还有成袋的玉米堆在路旁。丰收的季节,风和日丽的日子,真好。
没几分钟从邵原开往市区的车就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再见王屋山!
回去很快,一个小时就回到市区。回旅馆休息一会,下午去济渎庙、济源博物馆、奉仙观,后一天早上去晋城。
这篇游记写得太太太累了!!!我觉得像春花秋叶这种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游记就应该快速出炉,否则就不应景,只能等明年这时再发。情怀啥的都顾不上了,就是图片堆砌加上流水账,写出来再说吧。
王屋山的山景总体上不如隔壁的太行山,但主峰天坛峰的地貌和形态还比较有特点。它的优点就是高,确有君临天下之意。人文景观很丰富,有故事,再有就是红叶的巨大加成至关重要。
因为树种不同,王屋山的主峰并没有呈现“万山红遍”,但也是杂色的“层林尽染”,秋色同样很美。而只有南边的低山(可能是华盖峰),还有愚公谷两边,全部被火红的黄栌树叶覆盖,色彩之纯,密度之大,是我见所未见。
我最早知道王屋山的红叶,还是看蜂友慧心溯源阿叔的游记。他说王屋山的红叶以山下的“红叶谷”最佳,不知是不是我走的愚公谷?还是另有地方?总感觉我走的路线只是王屋山红叶的冰山一角。
当然就这冰山一角已经让我很满意了。以后如果还有机会重游,我仍然会选择十月下旬(今年来得略早),蓝天白云的天气,在山下住宿,然后探索其它赏红叶的奥区,再去老母洞一游。
此时济源王屋山之行,参考了蜂友橄榄树、翩然一沙鸥、碧海银沙的游记,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