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王墓展区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一个在西汉南越王墓(发现于1983年)原址上设立的博物馆。该馆占地1.4万平方米,展馆面积8657平方米。博物馆依山而建,以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为中心,两栋陈列楼分峙其周。藏品以南越王墓出土的1000余件(套)文物为主,包括香港杨永德夫妇捐赠的200多件唐宋元时期的瓷枕和新石器时期的400多件彩陶。该馆的出土文物陈列,反映了2200多年前广东、广西地区的早期开发和广州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展品中,有中国完整玉衣中最早的丝缕玉衣、中国自己烧制最早的平板蓝玻璃、南越王“文帝行玺”金印(中国最早的帝王印玺)、世界最早的丝绸印染工具以及300多件玉雕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器。南越王墓是中国南方最早的石构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乘车路线:广州南站乘坐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E出口。
二、门票价格:10元每人。
三、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 17:30(17:00停止售票及进场),周一闭馆。
四、游览用时:2小时
五、游览路线:秦汉南疆→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南海1号和海上丝绸之路→南越文王墓→拱极炮台→南越藏珍。
广州南站(上图)
南越王博物院(上图)
南越王博物院五大参观区域(上图)
一、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
朱雀铜顶饰(上图)
人操蛇铜托座(上图)
秦代箭簇(上图)
蒜头瓶(上图)
鎏金铜铺首(上图)
“泰子”金印(上图)
铜剑(上图)
“文帝九年” 南越王铜勾鑃(上图)
铜鼎、铜勺、铜壶(上图)
铜盉[hé]、铜钫(上图)
“蕃禺”汉式铜鼎(上图)
“蕃禺”越式铜鼎(上图)
“蕃禺”铜壶、蕃字铜匜 [yí](上图)
“万岁”铭带钉绳纹筒瓦、“万岁”瓦当(上图)
“苍梧”铭罐类器腹部残片、云纹瓦当(上图)
“左夫人印”、鎏金铜奁[lián](上图)
铜框玉盖杯、玉壁(上图)
“景巷令印”铜印(上图)
银洗、铜灯(上图)
南越木简、石砚、墨丸(上图)
虎节(上图)
“右夫人玺”金印、“赵蓝”象牙印(上图)
印篦纹四耳四足陶五联盖罐、越式铜鼎(上图)
银盒(上图)
四连体铜熏炉、陶熏炉、乳香(上图)
瓦当(上图)
铜镜、牌饰(上图)
二、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上图)
长方形枕、如意形狮座枕(上图)
如意形枕、扁方形枕、长方形枕(上图)
椭圆形兔座枕、腰形枕(上图)
如意形枕、腰形枕、如意形台座枕(上图)
腰形枕、如意形台座枕(上图)
腰形枕(上图)
海棠形枕(上图)
元宝形枕、腰形枕(上图)
如意形枕(上图)
元宝形枕、腰形枕(上图)
腰形枕、长方形枕、八角形枕(上图)
八角形枕(上图)
如意形枕、腰形枕(上图)
八角形枕(上图)
三瓣花形枕、长方形枕(上图)
如意形枕(上图)
虎形枕(上图)
明清及民国瓷枕(上图)
长方形枕(上图)
三、从广州出发-南海1号沉船
南海1号与海上丝绸之路(上图)
瓷器凝结物(上图)
四耳罐(上图)
六耳罐(上图)
四耳罐(上图)
四耳罐(上图)
四耳罐(上图)
四耳罐(上图)
白釉花口盘(上图)
盘和碟(上图)
四系小罐(上图)
执壶、喇叭口瓶、粉盒(上图)
瓶和碟(上图)
青白釉印花双系罐(上图)
金叶子(上图)
铜镜(上图)
铭文砖(上图)
四耳罐(上图)
大缸和黑陶瓮(上图)
金项链(上图)
金镯(上图)
白釉绿彩壶、青釉褐彩执壶(上图)
青黄釉六耳罐、四耳罐(上图)
碗、水盂[yú]、贴花壶(上图)
青釉六耳瓮、青釉碗(上图)
陶提梁壶(上图)
四耳罐(上图)
象牙雕像(上图)
炉和执壶(上图)
青釉夹梁罐(上图)
盘、军持(上图)
奶壶、秋叶形碟、碗、盘(上图)
四、南越文王墓
西汉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mò )的陵墓。南越国传五世,共93年(前203﹣前 111年)。墓主人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之孙赵眜,于前137至前122年在位,距今 2100多年。1983年6月在推平象岗山山顶 建公寓时被发现。石室坐北朝南,按前朝后寝的格局建造,面积约100平方米,用750多块主要为红色砂岩的大石砌筑而成,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三室,后部四室,共7室。建墓石材主要采处距广州20海里的番禹莲花山。前室周壁绘有朱墨两色卷云纹饰。墓中出土 1000多件(组)珍贵文物,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后部主室正中。墓室内外共有15个婢妾侍从殉葬。
南越王墓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墓主大人身份最高、随葬物最丰富的汉代彩绘石室墓,且未被盗扰,其发现为研究秦汉年间岭南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南越王墓外景(上图)
墓葬平面图(上图)
墓葬现场布置图(上图)
墓道与外藏椁(上图)
前室(上图)
东耳室(上图)
西耳室(上图)
主棺室(上图)
后藏室(上图)
东侧室(上图)
西侧室(上图)
五、拱极炮台
六、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上图)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上图)
展厅导览图(上图)
“文帝行玺”金印(上图)
丝缕玉衣(上图)
玉衣上组玉璧(上图)
玉衣内组玉璧(上图)
棺内三壁三璜(上图)
“头箱”内玉璧(上图)
“足箱”内陶璧(上图)
殉人分布图(上图)
铜承盘高足玉杯(上图)
鎏金铜框玉盖杯(上图)
鎏金铜框玉卮[ zhī] (上图)
犀角形玉杯(上图)
玉盒(上图)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上图)
龙形玉带钩(上图)
龙虎并体玉带钩(上图)
凤纹牌形玉佩(上图)
□夫人组玉佩(上图)
泰夫人组玉佩(上图)
左夫人组玉佩(上图)
右夫人组玉佩(上图)
西侧室殉人组玉佩(上图)
“景巷令”组玉佩(上图)
夫人组玉佩(上图)
水凳(上图)
铁铠甲(上图)
铁剑(上图)
铜矛和铁茅(上图)
铜弩机(上图)
雁首金带钩(上图)
豆形铜灯(上图)
汉式鼎(上图)
越式鼎(上图)
越式鼎(上图)
铜鍪(móu)、铁钩(上图)
铜烤炉(上图)
煎炉、铁链和铁钎、铜姜礤(cǎ)(上图)
铜瓿、铜钫(上图)
铜提筒(上图)
铜盆、铜鉴(上图)
铜挂钩(上图)
圆雕长袖玉舞人(上图)
鎏金铜轸、鎏金铜轸匙(上图)
铜瑟枘[ruì] (上图)
铜铎、摇响器(上图)
铜勾鑃(上图)
铜钮 [niǔ]钟(上图)
铜角钟(上图)
第二站 王宫展区
南越王宫博物馆位于广州市中心,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宫殿御苑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您将看到:两千年前的南越国御花园,保留有石池、曲渠、平桥、步石、回廊等遗迹,体现了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要素,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时代最早的御苑遗迹。
首次开放面积上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发掘的过程,了解出土标本捡选、拼对、修复、拓片、绘图等一系列资料整理的程序,在国内考古界尚属罕见。
博物馆内保留有从秦代到民国的十三朝遗迹,如一部反映广州城市建设的实物史书,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是了解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一、乘车路线: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相距2公里左右,可乘坐528路、265路、293路等公交到达。
二、门票价格:免费、需提前预约。
三、开放时间:9:00-17:30。
四、游览用时:1小时
南越王博物馆(王宫)(上图)
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参观导览图(上图)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上图)
南越国曲流石渠及历代遗迹分布图(上图)
元代水井(上图)
南汉宫苑水池(上图)
曲流石渠-急弯处(上图)
曲流石渠-弯月形水池(上图)
东汉水井(上图)
清代水井(上图)
曲流石渠-渠坡和斜口(上图)
曲流石渠-底部铺石(上图)
南朝水井(上图)
东汉水井(上图)
东汉水井(上图)
南朝排水暗渠(上图)
南汉、元代水井(上图)
南朝排水暗渠(上图)
宋代墙基(上图)
南朝水井(上图)
沙井(上图)
清代水井(上图)
出水闸口(上图)
南汉水井(上图)
曲流石渠-平桥和步石(上图)
斜口(上图)
考古地层关键柱(上图)
南朝水井(上图)
铺地砖面(上图)
东晋排水暗渠(上图)
木暗槽(上图)
宋代水井(上图)
明代水井(上图)
回廊散水(上图)
建筑石材(上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