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旅游,从十里江湾开始

作者:老夫子 显示图片

芜湖旅游,从十里江湾开始。坐车到银泰百货,逛逛里面的新华书店,顺便在永辉超市买瓶水,出来后直奔江边。


芜湖,这座临江而建、因江而兴的城市,是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长江见证了芜湖的日新月异,而芜湖也成就了长江岸线的颜值焕新。


沿着十里江湾,途经的景点有中江塔、雨耕山、天主教堂、老海关等,涵盖了芜湖江边的大部分景点。


一江碧水是芜湖人的自豪,他们充分探索长江、合理利用长江,将长江拥入江城怀中,长江两岸成为芜湖人休闲游乐的“后花园”。


沿岸生态优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长江文化与芜湖城市文化在此完美交融。十里江湾是芜湖百里生态江湾的缩影。让我们沿着十里江湾公园去打卡芜湖长江生态景观带。


说到长江,芜湖人自然离不开十里江湾人民公园。从北边的芜湖造船厂到南边的澛港大桥,全长9.5公里。一条条步道、亲水平台等将长江收入眼底,揽入怀中。


吉和广场为欧式古典风格的现代广场,西部为滨江公园中最大的亲水平台,水景是最大看点,音乐喷泉为安徽省最大的音乐喷泉。吉和广场的一座新雕塑“鸠兹还巢”成为芜湖“十里江湾亮化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亮点。


吉和广场为欧式古典风格的现代广场,西部为滨江公园中最大的亲水平台,水景是最大看点,音乐喷泉为安徽省最大的音乐喷泉。吉和广场的一座新雕塑“鸠兹还巢”成为芜湖“十里江湾亮化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亮点。


近年来,芜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


1889年建成的雨耕山英官邸,是英国驻芜湖领事官邸的旧址。这座外廊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平面方正,青砖净缝砌筑墙体,比例和谐,尺度均匀,造型庄重典雅,是芜湖近代西洋建筑中的典型实例之一。


2013 年 5 月,英官邸被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建筑。


这座西式糅合风格的私人空间,充满了复古的气息,一直是芜湖的地标性建筑。


这座长江边的英式二层楼,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充满生命力。其复古优雅的气质,在你踏入这个空间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


通往二层的木质扶梯,被阳光照射,窗外绿意盎然。馆内适合家庭聚会、休闲咖啡、浪漫下午茶,非常适合这个假期来打卡。


雨耕山是一个可以在地下酒窖中品尝世界美酒的高雅社交场所;一个可以在百年历史建筑里喝酒、品茗、论道的文化沙龙地;一个可以在园区内感受西洋文化、体验酒文化的特色旅游区。


它以城市度假文化生活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美食、酒文化交流和娱乐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可以通过其老建筑得以保留,有历史的城市是幸福的。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美食,欣赏美景,聆听故事,这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雨耕山的西面是吉和广场,一座石质雕塑表现了《圣经》中牧羊故事,讲述了一位男子抱小羊、喂其他羊群的情景。


在雨耕山的北面是天主教堂。19世纪末,随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此经商和居住。1887年开始设计建造一座教堂,最终在1895年6月落成。


19世纪末,随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此经商和居住。1887年开始设计建造一座教堂,最终在1895年6月落成。


鸦片战争后,天主教耶稣会于1847年来华,选中徐家汇建立天主教江南传教区的总部,其中安徽省主教堂就设在现今的芜湖天主教堂。芜湖天主教堂的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统领当时整个江南教区。


在抗战和文革期间,芜湖天主教堂再次遭到破坏,1983年进行了重修。半圆形拱券结构是其建筑构图的基本要素。在直廊和横廊的交汇处设有三个祭台,正中是耶酥养父圣约瑟,左侧是圣母玛丽亚,右侧是圣子耶酥。墙面绘有“圣经彩色故事”。


作为沿江发展的城市,芜湖的航运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它一直是长江重要的水运集散地。1876年,芜湖、温州、宜昌、北海成为通商口岸,同年4月设立了海关,使得芜湖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这为芜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命脉。


作为沿江发展的城市,芜湖的航运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它一直是长江重要的水运集散地。1876年,芜湖、温州、宜昌、北海成为通商口岸,同年4月设立了海关,使得芜湖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这为芜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命脉。


次年4月1日,芜湖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初在中江塔附近,后择今址新建,历时三年,于1919年建成。此后,芜湖与无锡、九江、长沙一道,合称为全国著名的 “四大米市”。 


芜湖是一座位于长江沿岸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和航运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海关钟楼作为城市的象征,见证了芜湖的历史变迁,并成为人们珍视的城市记忆。


老海关钟楼是芜湖港口开放的见证,这座海关大楼让100多年前芜湖通江达海的历史以西洋建筑的方式永久驻留,人们在这里追寻已逝的历史,此处也成为户外写真拍摄的绝佳景点。


2004年10月, 省政府公布芜湖老海关大楼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老芜湖海关旧址的右侧有一座雕像。潘赞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同盟会会员,民国元年(1912)任芜湖海关监督,1913年与张玉良结成伉俪,张玉良改名为潘玉良。潘玉良出身青楼,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任中央大学等校教授,1937年旅居法国,获法国多尔烈奖,意大利政府金奖等多项奖,是国际著名画家和雕塑家。


老海关的边上就是芜湖大剧院,外形如开启的贝壳,寓意城市依江发展的生机和前景,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也是芜湖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建筑为全通透式玻璃幕墙,可远眺长江风光。


距离老海关不足百米远有一座太古楼,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旧址。


老海关的正前方,就是涛涛奔腾不息的长江。芜湖滨江旅游码头,芜湖港旅游客运码头,长江三桥等都在此不远。


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芜湖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中江塔旁边还有一个接官亭,供人读书阅览休憩。


接官亭,顾名思义,接待客商官员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公元223年, 孙权将芜湖县治迁至今城东鸡毛山一带,在青弋江口建房点灯守宿,为码头接待、遇险营救、夜航灯塔之用。宋时全国经济南移,芜湖大兴建筑圩, 大片湖沼变良田。县令蔡观(公元1100年),始建接官亭,为芜湖客商官员接待所,明万历年间佛教盛兴,吉祥寺僧侣集资建中江塔、寺码头, 再建接官亭。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先生到芜湖在此小憩。倡议废除轿役,使用马车。世纪之交建设滨江公园,重修接官亭。


中江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塔身已经破损不堪。解放后,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古塔,曾对其进行修缮。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中江塔,屹立江口,独显其身,望大江东去,观人间变迁,成为锁定在江城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


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



1998年,芜湖市政府决定投资巨款,对中江塔进行彻底修复。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江塔终于恢复了43.7米高的风貌,重拾昔日的辉煌。如今,中江塔已经成为芜湖市的一大旅游胜地。2005年,芜湖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滨江公园项目,计划在中江塔附近兴建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2008年,临江桥通车和临江塔建成,使得双塔临江的景象更加美丽动人。在这座古塔周围,人们可以欣赏到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芜湖的独特魅力。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康熙八年(1669)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斗拱出挑,飞檐戗角。通高43米,五层八角,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夜晚为江上船舶导航。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登临塔顶望大江东去,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二00四年十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中江塔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十里江湾美如画,百里江湾的恢弘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


踏上青石板路,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古今交融的世界。


芜湖古城里有许多美食值得一尝。耿福兴小笼汤包、六朝居的大肉面,还有赵记阿香婆火锅,这些老字号的味道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老濮凉粉、红桃K螺蛳粉等美食,价格不贵,而且优惠多多。当然,芜湖的奶茶店也是超多,好喝之余还能打卡留念。






斑驳的树影和城墙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拍照取景。


芜湖古城,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改造于旧城之上,虽然商业街难免有“通病”,但老字号依然层出不穷,无门票,让人流连忘返。













在古城里,还有许多艺术馆展览馆等待探索。潘玉良美术馆展示了传奇女性潘玉良的故事,芜湖记忆馆则陈列着关于芜湖历史的旧照片。而芜湖飞龙铁画更是芜湖独特的制作工艺,绝对值得收藏或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另外,还有知我茶社,闹中取静的禅意茶馆,逛累了来歇歇脚,品尝美味的小点心,喝一杯续杯的大碗茶,绝对是一种享受。就像这家,还有驻场歌手呢。


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米行不可或缺。




走出城门,前面就是青弋江,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芜湖汇入长江。


夜幕降临,古城更是美不胜收。城门楼上的拍照点是绝佳的选择,黑色的背景与闪烁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古今交融的感觉油然而生。


芜湖古城,一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城市,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是琳琅满目的美食,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来到这里,感受古今时空的碰撞,让心灵得到一次深深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