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延河小路看清凉山,相当的大气壮观。
位于陕北的延安城,倚山傍川,城市不规则地分布在黄土高原腹地。有人把延安形象地概括为:“三山对峙,二水襟围”。“三山”即西山、清凉山、宝塔山;“二水”即延河、杜甫川河。
远观宝塔山和摘星楼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祯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这就是延安地标宝塔
登高远望延安城,
摘星楼
俯瞰延安城
宝塔宣誓地
石马
山腰石刻
延安新闻纪念馆
位于清凉山南麓,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专题纪念馆。展馆面积3000平方米,馆名题字:穆青。馆的外型呈窑洞形。广场上那巨大的《解放日报》雕塑造型,寓意着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清凉山雄峙延安,山势巍峨,历来为延安第一名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的涅槃理想境界。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之说,世称“金仙胜景”。清凉山还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新华书店发祥地(1937.4——1947.3)
1937年1月,党中央从保安(今志丹县)迁到延安,同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这间窑洞里诞生。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新华书店随党中央撤离延安迁往华北解放区。1948年12月毛泽东为新华书店重新题写了店名。1949年3月迁往北平。1950年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在北京成立,从此新华书店遍布全国。
万佛寺
为陕北四大石窟之一,初掘于隋唐,落成于宋代。明弘治“万佛洞内,大小石佛万余。
亦称一号窟,是清凉十八洞中最大的一个。宽17米,高6.7米,深14米。基坛上有三尊佛像,上方窟顶有八角覆斗式藻井三个,造型优美,法相庄严,堪称“国之瑰宝”。窟内四壁及大屏石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东屏柱正面雕有释迦牟尼涅槃故事,弟子围棺哀泣的场面,生动感人。
中央印刷厂设于万佛洞内,是当时延安最重要的印刷厂。主要承印《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共产党人》等报刊文件及政治文艺读物。谢觉哉曾赞颂到:“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毛泽东曾4次亲临清凉山,看望印刷工人和新闻工作者,与他们亲切交谈和联欢,并用浓浓的湖南口音唱到“陕北好地方,小米加步枪,毛驴驮姑娘呀……”。
说到清凉山,毛泽东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清凉山上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表现了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清凉山当之无愧为中国革命名山。
位于弥勒洞上方。《延安府志》云:“清凉山阿,多名人题咏石刻,参差磊落,里人呼为诗湾。”诗湾现有历代摩崖题刻50余处,真草隶篆,布满山崖。
建于明崇祯二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塔,塔刹无存,高6.3米,塔面由长方形玻璃构件围拱而成,以孔雀蓝为主色调,表面图案造型生动逼真,工艺精湛,异常珍贵。是陕西现存唯一一座琉璃塔。
夜晚的清凉山
夜晚的宝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