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发前一个月,就开始向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小伙伴打听值得一去的地方和餐厅。提前做好了一份地点标注,大部分的景点和餐厅都去了,没有踩雷。
DAY 1:北京→南京南站→酒店→秦淮河夜景
DAY 2:城墙台(神策门→太平门)→玄武湖
DAY 3:牛首山→老门东→三七八巷→新街口
DAY 4:古鸡鸣寺→总统府→颐和公馆→长江大桥
DAY 5:陵园路梧桐大道→南京南站→北京
上午10点左右北京南站出发的高铁,下午将近3点到了南京南站。南京南站离市中心有些距离,但是交通很方便,公共交通可以选择地铁1号线和3号线。
在住宿方面,来之前南京的小伙伴强烈建议我住在市中心区域,比如新街口,说这样去哪个地方都相对比较近。我和同行的小伙伴看了下国庆期间价格暴涨的酒店价格,以及考虑到市中心相对来说有些喧嚣,最终选择了离市区比较远万豪旗下的一家酒店——江宁Moxy酒店。位置虽然偏,但是5分钟就可以步行到1号线,到热门景区坐地铁一般也不会超过40分钟,对于在南京的小伙伴来说难以接受,对于在首堵的社畜来说很友好。
Moxy是万豪旗下不多的主打年轻人系列偏工业ins风的酒店,设施非常齐全,大堂在21楼,更像是一个一体化的吧台。设置是偏社交风格的设置,风格独特,在入住时送的游戏机可以用来打电玩和抓娃娃,其他的设施比如餐厅、酒吧、打印机、洗衣熨衣室和办公桌一应俱全。
楼下有一家茶颜悦色,从到南京的第一天,每次下楼都会点一杯,位置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比如这一家茶颜悦色排队时间很短。不过个人感觉幽兰拿铁的用料配比可能不对,确实没有在长沙时好喝,我比较喜欢风栖绿桂。在排队的途中,靠着门外的玻璃,我也拍下一张这段旅途中比较满意的街拍。
在酒店休息了一会出发前往夫子庙,国庆期间的夫子庙确实人山人海,对于一个不喜人多的人来说,走在路上“恐人症”可能随时发作。而夫子庙也确实就像全国各地都有的非常商业化的商业大街,比较有特色的反而是晚上秦淮河的夜景,在河岸或在桥上,都能瞬间想到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作为一个鸭血粉丝汤的重度热爱人员,来南京当然是要吃的,在之前向朋友打听的餐厅里,我来到了叶新鸭血粉丝汤(夫子庙瞻园路店)。这么好吃的店反而排队很少,估计是游客们不太清楚,而我们的运气很好,到店里刚好空出一张桌子,点了鸭血粉丝、盐水鸭、小笼汤包、大蟹黄包、赤豆元宵和米兰虾饼。鸭血粉丝很绝,没有点全家福款,普通就是经典,鸭料很多,粉丝入味,是我喜欢的味道,其余的我觉得不错的有盐水鸭、汤包、蟹黄包和赤豆元宵。赤豆元宵是比较稠的,我觉得有点像藕粉,有的人不太能接受这种稠,个人很喜欢。虾饼我觉得有点像零食烤锅巴的味道,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味道,很一般。
睡到自然醒,睁眼已经10点多了,酒店附近有一家南京大牌档,两地铁站的距离,和小伙伴决定先去吃饭,来了南京总要吃一顿南京大牌档。
到的时候差不多11点多了,排位比较多,取号后在商场逛了一会。全国的南京大牌档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装修和陈设,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南京店的味道吃起来要好一些。两个人点了豉椒鸭肫拌鸭肠(最爱)、美龄粥、烤鸭包(不推荐)、金陵烤鸭、江米扣肉、一品毛血旺、酒酿和腊味竹筒饭。豉椒鸭肫拌鸭肠对于鸭胗鸭肠热爱者简直绝了,连蒜苔都很入味,鸭肠也是脆的,以后到了还会再吃的菜品。
吃饱喝足后前往城墙台,值得一说的是南京的城墙很让人迷惑,在公众号上购票也会发现有北线、动线和南线不同的路线,价格也各不相同。我们都想去鸡鸣寺玄武湖旁边的城墙台,一开始和小伙伴没有搞清楚,以为买最贵的肯定没错,还好及时上某个社交软件查了一下,发现根本就是几处不同的地方,我们要去的门票很便宜,是北线景区(神策门到太平门段)。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历时21年建成,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北线景区这一段靠近玄武湖和鸡鸣寺,沿途的风景不错,拍人拍景都比较出片。我和小伙伴沿途一直走到了玄武湖大门的上方大概有3公里的路程,终于发现有可以下去的通道,正好去玄武湖坐船休息。
玄武湖很大,据说是东吴时期周瑜练兵的地方,后面还种植荷花做了一系列填湖的操作。公园其实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个生活化的地方,公还有不少人在锻炼跑步,是一个很好的接触自然环境放松的地方,但并不是大多数游客心理期待的绝美景点。我喜欢接触大自然,有利于恢复精力以及专注力,对于一个喜欢慢节奏的人来说,坐在船上游湖一圈,最北能看到南京站,微风伴景也很惬意。
逛完公园后,我们选了一家本地朋友强烈推荐的韩餐——本家烤肉,说他们平时不知道吃什么来这吃就对了。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强推这一家,后来查了一下这个系列的店评价都很高,也入选了必吃榜。我们到了后,发现还没开始点菜就已经送了很多,比如一大盘蔬菜品类繁多,很多份小菜味道不错,送的米汁冰冰甜甜特别好喝。我们点了首尔·牛五花、调味牛排、猪肩颈和炸鸡拼盘。肉的量非常大,两个人感觉点多了,吃到非常撑的程度。服务员服务非常到位,会帮忙烤好所有的肉,上烤架会离开,熟了帮忙剪好放在盘上,吃饭很舒服。
牛首山是这次南京之行我和小伙伴最想来的地方,之前在社交平台上看过不少人的分享。有了解到牛首山是花费40亿打造的佛教文化体验区(同行小伙伴喜欢佛教文化,我想看看建筑)。
为了避免国庆的人流,我们头一天晚上早睡第二天早起打车前往牛首山,节假日的开放时间早于平日的时间,我们8点到的时候赶上了第一班接驳大巴,恰逢下雨,所以人不太多。
佛顶宫、地宫和佛顶塔也确实让我感到震撼,佛顶宫能看到很多创作手法,如石雕、木雕、铸铜、脱胎木漆、玉雕、瓷雕和木刻等。初入地宫尤其是舍利大殿,第一次体验到了神圣、肃穆和庄严。
从牛首山出来后,打车去了一家朋友超级推荐的一家面馆——无名面条店。据说是平时工作日南京人来吃也需要排到2点,非常火爆。店面是在住宅区里,甚至没有牌匾,突然才明白为什么叫无名面条店。老板很有意思,说话做事风风火火也很热情,吃的时候还主动问我们要不要加面,只是口音我听不太明白。面的浇头选择比较多,肥肠、小排、大肉等等,老板给我们推荐了肥肠/大肉+素鸡,肥肠处理得很干净,大肉不肥不腻,面的口味是南方甜口,味道很不错,值得一试。
吃完午饭后,我们步行到了老门东——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一部分,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以东,被称为“门东”。老门东也是网红打卡地,但是部分街巷我觉得逛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来这主要是我想去的一家书店——先锋书店。
老门东虽然有一些商业,还是能看出传统民居的风貌:小吃和手艺。值得一提的是一家看起来颜值非常高的甜品店,我们本来以为是好看不好吃,试着吃了一串青团,没想到味道非常不错,第一口酸奶的酸甜就觉得不错,旁边的游客说冰激凌也很可以。后面发现了一家豆腐甜品,我们买了一袋雨花茶豆浆,茶的含量不少,有一种奶茶的感觉,整体不错,但是价格太贵,推荐度一般。
随后我们步行到了先锋书店骏惠书屋,很美也很有中国古典韵味。典型的徽派古建筑风格,雕花精美,在书店这样流淌知识的地方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书店不大,在显眼位置摆放的是一些类似书店推荐或时下热门的书籍,其余文史类偏多。还有咖啡茶饮和文创区域,我买了一个可以打开大门的玄武门的冰箱贴,特别精美。
逛完书店后步行前往三七八巷——对于游客来说是一条小吃街,对于居民来说就是杂货铺聚集的菜市场。每家店的装修虽然普通,但是种类繁多,从美食来说有各种糕点、蛋饺、猪头肉、汤包和熏鱼等等。我们不是特别饿,挑了一家蒸儿糕——两层白糕中间夹着薄薄的芝麻糖,吃起来很糯但也有嚼劲,试了一个青团——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个人不喜欢甜的,中间的豆沙太甜了,只吃了没有豆沙的部分。
到饭点也不饿,和小伙伴决定去逛逛新街口的夜市顺便吃点小吃早点回去。新街口是有多年历史商业中心,大家比较熟悉的商场有德场、金鹰中心、中央商场和新百。在逛小吃街的时候也发现一家整体装修纷纷的好利来,少女心十足,最后我们去排了一家鸡蛋汉堡,用料很扎实,味道比较丰富,听说下午来的时候没人排队,想吃的朋友可以下午来。
由于第二天去明城墙时,路过鸡鸣寺人声鼎沸,而本人又非常害怕人多的场合,所以决定在第四天早一点起来避开人群,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购买门票,10元会送3支香。
在古鸡鸣寺,你随时都可以听到周围的人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庙规模宏大,大殿和小殿众多,建筑的颜色明黄色占主体,为皇家规制而建,金碧辉煌。不过假期期间不美的是人员众多,而且药师佛塔正在修缮中不能登塔。
逛完鸡鸣寺已经10点多了,和小伙伴商量准备去吃饭,看了下自己做的攻略清单,附近的比较想吃的有一家小潘记鸭血粉丝汤,也是一家上必吃榜的餐厅。打车到店面的时候10:40已经排了长队,排到吧台差不多用了半个多小时,没想到的是点完餐后拿着牌子还要自己等空桌,多年前死去的在大学食堂占座的回忆又在攻击我。说实话两次排队的就餐体验对我来说确实不好,而且味道并没有优于我第一天迟到的叶新。
午餐结束,不到10分钟的步行路程走到了总统府。不得不说南京的街道很有味道(或者严谨一点不同于我所待的北方城市),绿化覆盖率很高,随处可见的梧桐树,是诗经里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秋风拂过,行走在梧桐树下,能感受到一份属于南京的古朴和静美。
来到了总统府,人不少,但是进门检票的队伍并没有排很久,差不多10分钟就能入园。
南京总统府官网把来此游览描述为“一次穿越百年的历史之路”。整体的建筑风格实现了东西碰撞结合,也是一个很好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在这里建造了天王府。太平天国战败后,清政府将此地夷为废墟。后来经过重建又成了两江总督的衙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时期,这里诞生了许多有名的军阀......
在国庆期间,虽然游客不少,但是由于空间比较大,并没有对游客密集有很直观的感受,再加上本身也有不少园林建筑提供歇脚的地方,气候宜人,逛起来很轻松。
从总统府出来后在附近的巷子逛了一会,也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小吃街,也有一些文创产品,路面的中间有游客火车的轨道,不过假期人多的情况个人觉得体验不佳。
随后,我们打车到了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是整个公馆的一部分,是一个集展览、休闲、度假、住宿和餐饮一体化但是又没有那么商业化的风情区。有人说“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这个说法虽然夸张,但是走在宽阔干净的青石板路上,随处可见的茂密的法国梧桐,一闪而过的黄包车,会有一种置身民国年代的既视感。
从第十二片区出来后,大门斜对面的街区就是目前很热门的一个拍紫峰大厦的机位,有很多人都在马路中间拍照。好在过往车辆不多,以及南京的车辆对于拍照的路人整体很友好,不会鸣笛催促,这点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而这个街口也确实很出片,整体思路类似于长焦拍摄澳门新葡京酒店,我分别在3点和5点光照不同的情况下做了两次拍摄。
在两次拍摄紫峰大厦期间,打车前往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我们事先查询的一个比较好的机位是在桥北的万象汇顶层观景平台,到了之后发现果然很美,拍摄风景和人像都非常适合。
在万象汇上楼时,发现了一家环境很好的餐厅——小菜园,是一家徽菜,装潢的风格是偏向网红打卡。我们当时不太饿,决定先回酒店,途中发现酒店附近不到1km也有一家小菜园餐厅,决定点外卖,每道菜味道都还不错。
睡到自然醒的一天,醒来已经10点了,洗漱后收拾行李箱,虽然酒店可以下午2点才退房,但是我们决定去陵园路的梧桐大道逛逛,直接退房把行李寄存在酒店。
吃饭我们选择一家必吃榜的餐厅——瓶子菜馆(熙南里店),搭车前往11点左右到的时候一楼还有一些空桌。整个餐厅很大,二楼很多大桌和包间,我们差不多点好菜外面就已经在排号了。
而这家餐厅的服务、环境和菜品我觉得对得起它的名气。不知道是否是店里的经理,一开始领我们到两人桌,不过看到我们身上随行的背包很占地方,主动提出让我们坐四人桌,很拉好感。
我们点了美极凤尾虾、招牌花胶鸡、瓶子焖面、砂锅荔浦芋头和桂花糖莲藕。没有踩雷,每道菜的味道都还不错,凤尾虾口味独特,比较开胃。花胶鸡咸香,焖面和芋头都很入味,只是吃下来会觉得花胶鸡、芋头的味道层次比较类似。
午餐吃完后地铁前往陵园路的梧桐大道,隶属于钟山风景区。虽然是在大晴天的大中午,梧桐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在马路上的光影绝美,走在路上心旷神怡,不难想象入秋后黄叶的梧桐大道会有多美丽。只是这次逛的时间不多,也是我想在不久等树叶泛黄后强烈想再来的原因。
逛了一段后,从旁边的栈道返程,坐地铁回酒店取行李再前往南京南站,5点出发8点半到达北京南站。
五天四晚的体验,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必去的地方都没有体验到,对我来说已足够,还可以怀揣下次再来游玩的愿景。
南京是一座古今结合、科技与自然融合得很好的城市,期待下一次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