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贺古道(潇水-贺水),又名秦建新道,起于道州,终于贺州。相比名声更加响亮的湘江-灵渠-漓江(湘桂走廊),潇贺古道并没有那么为人熟知,但却是一条更近更快可以到达珠三角的天然走廊,两千年前秦始皇征南越就是走的这条道路。古道夹在五岭之二的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遗留的驿站亭子随处可见,多元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形成一条不可忽视的景观长廊。
潇贺古道的精华在富川到江永之间的天然垭口中,南北文化的交融使这里产生了大量古村名迹,如盛产状元进士的秀水状元村和上甘棠,大量北方氏族在这条古道上扎根生活,而潇贺古道东西两侧高耸入云的五岭群山之中则是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瑶族在半山上开垦梯田,环绕的五岭成为他们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而如今贵广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劈开以往遥不可及的五岭,加之村村连通的盘山水泥路更是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之前不可想象的便利交通。
整个行程选在五一黄金周内,从贺州最著名的黄姚古镇为起点,向北经过钟山百里画廊,沿贺江溯流而上经过碧溪湖和富川县,来到都庞岭中部的秀水状元村,再向北是勾蓝瑶寨和上甘棠村,中间找了一天时间深入都庞岭群山之中,拜访了一座高山瑶寨。由于几乎没有什么景点,每个地方的人流量都可以接受,尤其是在钟山百里画廊的山水田园中徒步,几乎看不到外来的游客,又体会到了不差于桂林山水的田园风光。在富川,文化气息突出的各类村庄及田间的古驿站和古树群更是潇贺古道的历史痕迹。两侧五岭半山的瑶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在这里随处可见年龄近百的老人,而品尝瑶族特色的油茶和饮食也是不可错过的体验之一。
钟山百里画廊,只有北侧的一小片区域是开放成旅游景点,环绕一片人工水塘而成的打卡拍照地,景区并不是很值得前往,我们也是早上路过趁景区没开门进去看了一眼,这里真正的体验是绕过景区深入到百里画廊中的村落中。
百里画廊与其说是景区,不如说是散落在喀斯特地貌中的村落和农田。不过这里有不输于桂林的峰林,也有原汁原味的村落景观。
在百里画廊中间,有一片已经开发但没收费的区域,沿着水岸有一圈环形的路线。
两岸青山非常秀美,映衬在水中,最关键的是几乎没有游客。
路上遇到放牛的农民。
途中遇到景区的工作人员,帮他们一起种植紫苏,也算让小朋友体验了农活。
百里画廊的一片山谷之中有一个名为有机农夫的庄园,原本是想开发为旅游区的,现在虽然不对外接待,但也没有荒废,沿着群山包围的湖岸正好可以走一圈。
环绕的山谷中水质也不错,在这里看到钓鱼的人,没一会时间就有两条鱼上钩。
出了山谷就是双元村,这里有不少旅游栈道平台等设施,看到露营的人已经在一个平台上搭建好了,煮上了油茶,我们也过去聊了两句。
双元村附近有不少可以徒步的地方,周边都是水田,这个时间还没有种上稻子。
从百里画廊出来国道对面就是一片荷塘,这也是为什么这里叫荷塘的原因。
黄姚古镇是贺州旅游中最出名的,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和村庄的结合,而且有众多古树点缀在村里。村子白天是要收费的,路卡设置在众多的村口通道中,但是到晚上6点后和早上7点前就无人看守了,可以随便进出。我们住在村子边缘的酒店里,可以停车,但是也划入了景区的范围。
村里比较重要的景点基本是沿着河两岸的。
龙门榕
景区有巡回的表演节目,整体很接地气,表演人员也都是村里的人,跟着他们路上走走一起买酸野吃。
过了带龙桥的村子是依山而建的,在龙麟台酒店最顶层隐藏了一个小酒吧,可以俯瞰全镇。
第一天天气还不错,夕阳西下,3个小时基本把黄姚走了一遍。
住的酒店有一个小平台,是我起降无人机的好地方。
夜晚的黄姚更加清静了。
黄姚的第二天是五一,但是大波游客还没达到。经过一夜大雨,整个镇子被洗刷的格外干净。
只不过大雨也带来了一汤黄浆。
黄姚虽然是商业化严重的旅游小镇,却也保留了不少村子里的生活气息。像是水泥做的滑梯,天然的洗衣池等。
沿着钟富高速向北进入潇贺古道的西路,从最北侧江永的上甘棠走起。
停车在上甘棠新村,走路到古村大概5分钟,跨过一座小桥就进入古村了。古村建筑保留了过去的格局基本没有被破坏,民居都是红砖为主。
这里居住的居民也不多了。
到村口的地方慢慢变得热闹起来,不少商家在这里兜售货物。
村口的古桥、文昌阁是上甘棠的标志,这里还有为数不多的村级博物馆。
宋代的古桥虽然残破了,不过还是原汁原味。
从上甘棠出来准备去秀水状元村,先去看了一下白面寨金丝楠木林。从上甘棠过去大概四十分钟。
这片林子比想象中的大,在炎热的中午过来,感受到树下的阴凉。
树枝上是白鹭的家,地上可以捡到孵化后的白鹭蛋壳。
村口的东辕风雨桥还是古驿道的遗留痕迹。
白面寨的村口有一座小山,登顶后可以俯瞰周边的农田和眺望远处的五岭。
秀水状元村人气比上甘棠旺很多,不少游客都是带着小朋友前来,也是希望能沾染状元的气息。
状元村相对破旧一些,住的人更少了,村里住的老奶奶岁数都不小。
由于夹在五岭的都庞岭和萌渚岭之中,形成一条天然的峡谷,在富川和钟山一带到处都是风力电机的影子。
清晨前往钟山的东岭,汽车不能进入,到门口后自己走路上山。
在路上遇到周边过来玩耍的青年。
登顶后是巨大的风车,在风中被吹得呼呼作响
瑶族广泛居住在富川、钟山、恭城这一带的山中。第一站是富川的下湾村和牛塘坪瀑布。
牛塘坪瀑布比想象的要高很多,我们预留时间不足,走了一半只能折返。
山脚下的下湾村倒是很舒服,没有什么游客,修缮的也不错。
第二站是钟山的星寨村,也是红军革命根据地。这里山上的房子也基本上都损毁了,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山顶修建的亭子。
沿途不少野菜。
站在星寨山顶向北看是瑶族居住的山谷,贵广高铁从中穿过。
沿着省道一路向北,进入恭城县境内,先到三江乡。小镇异常的赶紧整洁,在这里菜市场补给了吃的。
从三江乡向北就进入众多的瑶族聚落中,这里四面环山,村村都有各类古木和溪流。
在栗田村看到大量板栗树和酸枣树。
中午在栗田村山上休息,这里还有村民的活动广场。
三寨村的溪流两岸刚刚整治过,这里种满了枫杨树,加上古桥很有意境。
从三寨村上山到上卡和下卡。
一开始感觉路太窄不敢开车上去,走路去了下卡,从这里遥望山腰的上卡村。
后面鼓足勇气开车冲到上卡村。路确实很窄,基本都是给村民走摩托车用的,汽车单车道宽度,汇车点也不多。
上卡的风景不错,可以眺望山谷,这里世代居住的瑶族开垦了梯田。
拜访了一家住户,现在便利的交通也拉进了山和城市的距离。在半山瑶族的村里可以看到许多年龄很大的老人,瑶族也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和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半山腰上看上卡村。
钟山、富川这里都是瑶族饮食的圈子,在这里可以吃到很正宗的瑶族油茶。
各类糕点
油茶的汤水都是免费的,配料是单独付费。
船上糕味道不错,有广西的芋头在里面。
五一选择贺州作为珠三角的短途休息地还是很不错的选择,除了黄姚古镇外基本没有收费的景点了,知名度远不如临近的阳朔也让这里成为小众躲人的最佳选择。我们在钟山感受了不输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也聆听了潇贺古道上的风声,更深入了瑶族世代居住的群山之中,体验中国最长寿民族的生活方式。
利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