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20~2023.7.2是今年的第一次长途旅行,与往年一样,依旧是二人行,公共交通自由行,慢游,随性游。但是和前二年不一样,对于疫情的管控已经解除了,生活正在走向正常!
这一次选择的目的地是 山西 ,重要的目标是古建,当然还有黄河、塞北+太行风光。
去年,2022的旅行是 西北-甘肃 青海 ,河西 + 海西 自然人文, 敦煌 、麦积山二大石窟艺术宝库,很自然今年的云冈石窟也是意中之重了,把 中国 四大石窟都看一遍,那 洛阳 的 龙门 石窟也是心中的念念了。 杭州 到 山西 的卧铺火车要经过 河南 ,好嘛,这 洛阳 就是开局地了!
攻略是在计划出游之前三个月就开始了,攻略的第一步实际上是谋定什么时间去!去多少天!去哪里!
马蜂窝,携程是网络平台,而旅游图书是个人平台。意在2023暑假前来回,时间一个半月左右。
话说;表里山河,晋善晋美,华夏古建筑,黄河太行山,目的地就是:山西!饱览地上古文物!
买了三本书:山西古建筑地图,孤独星球-山西,分省地图-山西,按图索骥嘛!
12306,高德百度,携程去哪儿,美团大众,微信支付宝,一个手机里的事儿哦!
行程:2023.5.20-2023.5.25杭州-郑州-洛阳
2023.5.26-2023.7.2 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忻州-大同-朔州-长治-晋城-杭州
罗列一下这一趟的旅行景点和过程,因为时间地点过程繁长,准备把这一趟的旅行记忆分成四部分记录
2023的四十二天 山西 古建之旅一 洛阳-运城-临汾
2023的四十二天 山西 古建之旅二 晋中-太原
2023的四十二天 山西 古建之旅三 忻州-朔州-大同
2023的四十二天 山西 古建之旅四 长治-晋城
5.20-5.21 杭州 - 郑州 ,火车卧铺,在郑州一天时间,二个景点,公交车出游。
景点: 河南 博物院,黄河文化公园;
一夜的卧铺,到达郑州是清晨,火车站广场的酒店,放下行李,去河南博物院,博物院周边的老城区逛一逛,找一个当地人早餐点吃一点,找一个农贸市场看一看,九点钟就可以进馆了!
公交车车外一瞥是二七大罢工纪念塔
河南博物院预约参观,镇馆之宝艺术与传承印象深刻! 中原大地,华夏祥瑞!国宝璀璨,天下奇珍!
莲鹤方壶、汝窑青瓷瓶、唐三彩骆驼、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玉柄铁剑、武则天金简、七璜联珠组玉佩
莲鹤方壶有一对,北京郑州各一,莲叶丛中飞仙鹤,双龙旁顾欲空跃,两螭抗拒欲地循。
汝窑青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三彩骆驼千里还,载物攒送文明来
古前人们若悠闲,鹤骨笛声天地间
妇好帐前激战酣,桌上鸮尊温酒在
利剑有温玉,猛将存文雅
则天有事寻思量,金箔道长带天堂
七璜联珠组玉佩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东西南北,苍天琮地。
下午,公交车游览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这是一个自然与人文都搭一点点的公园,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
岳山上当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的地方有一座毛主席的塑像,时时有鲜花相伴!
5.22 郑州 - 洛阳 ,火车,景点:白马寺(狄梁公墓,齐云院,国际佛殿区),洛邑古城,丽景门,隋唐都城天堂明堂遗址公园。
洛阳是中国古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皇家古刹,世界著名伽蓝,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与龙门石窟是洛阳的名片!
上下图是白马寺的正大门牌楼和进寺庙桥,而现在寺庙景点大门已经改在白马寺左侧了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指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为了比丘尼。齐云塔寺是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具足戒,是指佛教对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白马寺的历史影响和地位显赫,吸引了东南亚国家佛教寺院的交流进驻,印度,泰国,缅甸三国还建造殿堂捐赠佛像,增进友谊和沟通。
从白马寺乘坐公交车去洛邑古城,洛阳 是一个汉唐服饰PK大舞台!汉唐文化的服饰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项衣着打扮,而在洛邑古城里俨然成了独领风骚的存在,不穿汉唐服饰在洛邑古城就是一种穿越!
从洛邑古城可以一路洛阳老街逛吃逛看到洛阳老城门丽景门
丽景门乘坐公交车去天堂明堂遗址,看夜景
5.23 洛阳龙门石窟,关林,洛阳博物馆,一天的行程有点赶!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只是因为朝代更替教派纷争,加之天灾人祸战乱偷盗,能够完整遗留的洞窟佛像极其稀少。但是现存的石窟造像依然能够给人以震撼和享受。
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起始依皇家名义财力修造,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雕塑精美造像的同时还采用了大量彩绘于窟内四壁洞顶,虽然今多已褪色,但依旧精彩无比。 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岸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遗留的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遗存11万余尊 。
洛阳龙门石窟这个艺术殿堂,值得细细品尝,游走的线路、重点很重要!
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其中西山石窟是游览的重头戏。
西山石窟:
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
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
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
白园:
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龙门东山有古寺,飞阁凌云香山寺,香山居士白居易,蒋美避寿窥风光
白园
从龙门石窟出来,还有时间,打车去洛阳关林关林庙,位于洛阳关林镇,是为埋葬三国名将关羽的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是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建筑。
关羽是我国唯一一位儒、道、释三教并尊的人物。一生以忠义,勇猛见称。 话说关羽兵败麦城,途中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惨遭斩首,身首异处。在其死后,首级被孙权送与曹操,曹操因敬佩关羽而将其以诸候之礼下葬,即“关林”。而身躯则是被孙权葬在了当阳,即“关陵”。
康熙年间,康熙帝追封武圣人,关羽被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故而“关帝陵”后改称为“关林”
5.24 乘洛阳-老君山景区直达车,景区里山下民宿住一宿,起码可以见落日余晖啊! 只是晚上的实景演出没有。下午上山,落日后下山,缆车往返,时间还是可以。比一日游自由实惠悠闲。
老君山相传当年老子在此归隐修炼,悟道后从这里骑着青牛去了函谷关。后人为纪念他,便把此山叫老君山,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海拔2217米,形成于十九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
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都十分浓郁
中国的山崖旅游栈道规划建设能够是给游人游览大好河山的利器。
丰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极佳的自然风光。
5.25 老君山-洛阳火车站直达旅游巴士,打车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 下午洛阳火车-三门峡,三门峡-汽车运城,快捷方便,经济实惠!
老君山回到洛阳中午时分,打车前往古墓博物馆。
参观完毕打车去洛阳火车站乘车三门峡,转城运快客小巴去运城。
运城市辖一区,2市,10县. 拥有全国最多的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西南,黄河自北向南拐向东流转角处的东北,历史上亦称:河东郡. 这里的运城盐湖是中国四大盐湖之一
运城盐湖形成于新生纪第四代,由于受一次大的造山运动的影响,运城盆地南部的中条山和北部的孤山、稷王山褶断上升,其他板块下沉,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沉积洼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
运城因“盐运之城”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传说均发生在运城。运城是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涌现出了张仪、司马迁、薛仁贵、王勃、王之涣、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等文武俊秀。
运城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其中国保90处、省保57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西侯度文化遗址是最早的人类用火实证。运城坐落着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祠庙之冠后土祠、道教祖庭永乐宫、山西最大湖泊运城盐湖、河洛文化传播圣地五老峰等名胜古迹。
运城物产丰富,物价实惠,市县、市内公共交通便捷便宜,但是乡村交通十分不方便。
公交旅游住宿在运城公交中心站附近,几十元一晚的标准间还可以有实惠的自助早餐。很赞!
5.26 运城景点 :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公古里, 运城 七彩盐湖景区,河东池盐博物馆,池神庙。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
这一天恰逢农历四月初八,是运城解州关帝传统巡城的日子,各地关帝庙纷纷组队参加盛大庙会。
运城盐湖边的河东池神庙是我国唯一的一座池神庙,作为中原地区唯一的盐湖,被历代帝王视为天神所赐,因而建造宫殿,供奉盐池池神,以作祭祀朝拜之处。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景区改造未能游览,遗憾!
5.27运城公交永济 : 运城公交车到风陵渡镇,包车过黄河游 陕西 潼关,返回探访西侯渡遗址,到普救寺,再打车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鹳雀楼,坐公交车返回运城。
潼关古城附近的古村-水坡村,是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街区。两个街道与河道之间形成“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原滋原味的遗存!
潼关古城,由一楼二广场组成。
潼关黄河大桥的伴侣潼关古渡口遗址。
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东,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普救寺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独特的鸳鸯塔回声壁效应称为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5.28 运城公交车芮城来回 :芮城汽车站步行去城隍庙,打车去广仁王庙,步行永乐宫,打车大禹渡、
芮城城隍庙,是中国建筑保存基本完整,且建造时间较早又自成规模体系的城隍庙了
芮城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大殿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有享亭、献殿、大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配有东西廊房等享亭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子粗矮,柱头置圆木大额枋,额枋上施四铺作单抄斗拱,斗拱硕大古朴,构件加工粗糙,具有早期建筑特色
芮城城隍庙内有历代的碑刻、造像、墓志铭等近百通
唐代古建筑-广任王庙 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丘之上,供奉的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五龙庙。
广仁王庙正殿造型端丽、结构简洁,屋顶平缓,板门棂窗,单檐歇山顶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广仁王庙,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1年)遗构,是国内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之一
大殿对面的清代古戏台
目前广任王庙保护区已建为一座小型古建博物园
毗邻广任王庙的永乐宫是一个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异地迁建的景点。原址建筑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搬迁重建,十分必要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兴盛的减柱法。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
现在的永乐宫四个大殿已经由保安层层把守,大门帘子密封,进入殿内不仅不能拍照,就是视角所见都是昏昏暗暗,根本无法正常欣赏壁画。只有在博物馆的数字影像才能一见。
永乐宫出来打车去大禹渡遗址公园。
大禹渡景区是一个借故以用的人为景点。
5.28 运城公交车去稷山 : 马家村砖雕墓群, 稷王庙, 稷山 县博物馆,
马村金墓仿木构砖雕精美,结构复杂,装饰富丽,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建筑、雕刻、戏剧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马村共发现墓葬14座,已发掘9座。据碑文段楫预修墓记和对墓葬形制的判断,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
马村砖雕墓,皆南北方向,结构形制近同,仅有大小和繁简之别。墓道有斜坡、阶梯、竖穴三种形式,较狭窄。墓门外仿木构门楼装饰华丽,或设重台勾栏,或雕武士、镇兽。门洞内砌筑板门。墓室平面多为长方形,部分为方形,墓顶均为方形覆斗顶。
马村砖雕墓,墓室建筑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豪华宅地--四合院,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也有盛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
稷山县青龙寺创建成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元明以来多次重修,但基本保持着元代式样,与马村砖雕墓遥向对应。青龙寺的壁画特别出彩,共有一百九十余平方米,其中腰殿四壁的壁最为精彩,共画有五百余尊大小不同的神像人物,上下三层交错,大小依次排列,错落有致,这对研究中国的宗教美术和宗教发展史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料。青龙寺壁画,内容丰富,形象突出,情节生动,层次分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结构严谨,笔力刚健,表现出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技术和技能。维修后的青龙寺古建筑肃穆庄严,中央是整洁的砖砌通道,各式古碑排列有序,通道两边,花木争芳,柏参天,是研究古建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圣地。
从青龙寺壁画的衣纹、方圆面型的作风来看,同元代永济永乐宫道教壁画、稷山兴化寺佛教壁画的制作手法很接近,不难看出它是直接承继了元朝壁画的传统,而又趋向更精致的描写。从日宫天子众、帝释圣众等衣带飘举,线条道劲圆润如尊菜条,可以看出“吴家样”的渊源。(吴家样指的是吴道子的画风。
吴道子是唐代绘画艺术的高峰,被称为"画圣",他的用笔被评为的是"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后世称为"吴带当风"。)
稷王县青龙寺珍贵的古代遗存壁画能够近距离观赏,实在是在比永乐宫看壁画的感觉不止是好上千百倍
从青龙寺打车前往大佛寺,也就是返回县城。始建于金代的稷山大佛寺,位于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大土塑佛像,亦称;大佛寺。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王庙,专祀农圣后稷,以纪念中华农耕源主,庙宇元代创建,清道光重建。据清碑文记载,原庙失火焚尽,至道光由稷山县知事李景椿倡导募捐重建。目下庙内有姜原殿三间系单檐硬山顶,素筒瓦覆顶,唯琉璃饰似为明代遗物。殿宇前后檐下立栏花板上为木质透雕之农事活动图,开耕播种至收割碾打等。
稷山县城里的稷王庙,是琉璃,木刻和石雕三者艺术汇为一体之三绝古建群。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有深雕石柱石基20根,明间前两根圆柱凸雕蟠龙,怒目圆睁,吞云吐雾,祥气横溢。52块回廊石栏隔柱石板稼蕸花卉构成,隔柱顶立祥猴幼狮,雕刻精致壮美罕见。
献殿门楣上有“立我蒸民”的扁额,典故来自我国上古民谣“康衲谣”。这里的“立”和“粒”、“蒸民”和“臣民”的意思是“稷王教民众耕作,让民众丰衣足食”。
东西墙壁石刻,加之正殿上石刻对联,七十六块栏杆的内容和回廊四周的二十根大石柱,组成稷王庙“三绝”之一——精湛的石雕。
稷王庙的第二绝是脊上的琉璃。进入稷王庙,抬眼望各个建筑之顶,那铺顶的彩瓦,脊饰上的花卉、神兽、人物,还有主脊两端高大的螭吻等。
稷王庙最值得注目的第三绝,奇妙的木刻。一幅幅灵动而有生命的立体画,画上,有手持谷穗的稷王、播种的农夫、劳作的牛马等。
殿前二圆柱,一柱为火焰熊熊,朱雀穿跃的火龙柱,一柱为云腾浪涌,鱼跃龙飞的水柱。
蟠龙石柱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石雕精品,这边是火焰熊熊,朱雀穿跃的火龙柱,另一边是云腾浪涌,鱼跃龙飞的水柱。
前石柱深雕
后石柱浅刻
琉璃瓦顶富丽堂皇,正脊的雕饰尤为华丽美观。脊中部饰三重檐琉璃塔三座,塔顶有精美的铁雕,共同组成九凤朝阳图,成凌空欲飞之势,两侧饰芍药、牡丹花叶浮雕,顶端饰飞马行走,两端为龙吻吞脊,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夺目,殿的房顶上九个凤凰,一边三个,中间三个,中间用铁做的个‘日’字,九凤朝阳吉祥用意。
‘木雕’有声有色、‘石雕’摄人心魄、‘琉璃’富丽堂皇,这就是稷王庙!
奇妙的木刻。以犀利的刻刀记录了绚丽多彩的世界。成就一幅灵动而有生命的立体画。画上,有手持谷穗的稷王、耕耘播种的农夫、默默辛劳的牛马、碾滚的碌碡、扬谷的扇车等,画上人物,既是昨日开启农耕文明的后稷及周部族,也是今日沿着后稷铺就的农耕文明线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众百姓。因而,这幅画,与其说“挂”在献殿前檐板上,不如说挂在一个民族信念的-上,一动,就有古今共振的乐章。同时被高高挂起的,还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这就是—“社”与“稷”,“土地”与“粮食”。
‘木雕’有声有色、‘石雕’摄人心魄、‘琉璃’富丽堂皇
东西侧墙镶碑 西壁文字碑 是时任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撰写的《稷王庙告成因赋七古一首》。在文词秀丽、字体遒劲中,可以感受到这位父母官在大功告成,了慰民意,极净书颂时的惬意。
东西墙镶碑 绘画碑 上有“稷峰叠翠、姑射晴岚、甘泉0、羲陵晓照、玉璧秋风”等稷山八景图,以空间形式,书写着这个农耕文明发祥地上曾经绚烂的时间
治国安邦,国泰民安,唯以民以食为天。而将土地与农耕精细相连的先古圣人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江山社稷,土地农耕,永远的根基。
5.29上午由稷山专程打车到万荣东岳庙,细品飞云楼,下午万荣长途汽车去新绛
万荣县东岳庙内的飞云楼,纯木质建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丰富的立面构图。飞云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
万荣 :东岳庙,飞云楼,
万荣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咸丰年间屡次重修。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阎王殿,存有元、明、清历代修庙碑9通
二楼围廊和通往三楼的通道
飞云楼后院是献殿
献殿后院是香亭和紧紧相依的岱岳殿,屋顶的琉璃瓦、脊兽
香亭、岱岳殿石基、石柱,石廊、石栏、石围皆是石雕筑成。
狮子与盘龙,威猛霸气
康熙皇帝御笔殿匾
5.30-5.31 新绛 :天主教堂,绛守居园池,绛州文庙,绛州大堂,绛州三楼,龙兴寺
天主教新绛(运城)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
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在此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其建筑规模在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中属于较大的一座,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
新绛龙兴寺,位于龙兴路北端高阜上。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
寺内龙兴塔是绛州的标志性建筑,据记载此塔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高八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因年外塔圮,重修时包镶外皮,增高为十三层,塔呈八角形,通高43.7米。此塔为古城的独特标志,故亦称"绛州宝塔"。
古塔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宝塔腾烟这一奇观至今令人迷惑不解。据新绛县志记载,龙兴宝塔曾六次腾烟:光绪元年、1937年、1971年、1976年、1993年。据1941年《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记载,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曾"塔顶腾烟,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1971年中秋节,每天近黄昏时分,塔顶升起团缕青烟,盘塔顶环绕,持续约半小时自行消失,距塔三、四百米皆可清晰目睹,重复十余天才止,围观者日不下千人。据新绛县博物馆记载,1993年8月21日至28日连续8天每天近黄昏时分,宝塔又腾烟,持续时间不一,究其原因还有待科学考证。
大雄宝殿悬塑造像据称为宋金遗作。
清代花园绛守居园池和绛州大堂已合为遗存景区。从明正德李文洁到清光绪李寿芝,几经构建,园内盛设亭台楼榭,建筑秀丽,假山耸峙,清水环绕,花卉争艳,古柏参天,曲径小桥,景色幽美,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是古代园林中有据可查,有遗迹可寻的最古老的名园,具有文物价值及园林艺术价值,是园林艺术重要的实物资料。
绛州大堂,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的新绛中学园内,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历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所以又名“帅正堂”。“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
现存大堂为元代建筑,大堂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五铺作单下昂斗拱,堂前原在卷棚顶抱厦三间,屋宇已全毁,只有基址犹存,覆盆式莲花座基础,亦可看见唐代遗风。步入大堂,立即会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为扩大堂内的面积,大堂使用了减柱法,堂内柱子,横梁等大多为原始材料稍加砍稍而成,不拘一格,粗犷豪放。全国州衙正堂通例为五间,而绛州大堂独为七间,全国少见,说明在当时绛州的地位极为重要。
新绛戏楼,鼓楼,钟楼聚于城隍庙前,绛州大堂侧,戏楼面对一大斜坡,席地于坡上,实为巧妙之作。
5.31下午新绛火车-临汾
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素称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6.1:在临汾的第一天,乘公交车去尧都区探寻牛王庙戏台,再打车去东羊后土庙戏台,王曲东岳庙戏台,下午公交车去尧都。
在山西的历史建筑中,古戏台是一个特别的类别,据说山西全省现存的金-清遗存的古戏台有2854座!这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元代是戏剧的成熟期,也就是戏台的成熟期。明、清以后,戏剧更为繁荣,戏台也就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古戏台见证着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走向辉煌的全过程。同时作为实物载体,推动和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戏曲文化。舞台戏曲在民间的活跃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风的和谐,现如今山西各地的庙会戏会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一种精神大餐!
山西是戏曲的摇篮,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既是戏曲的襁褓,也是先民们的精神餐桌,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
牛王庙戏台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戏剧舞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戏台顶部藻井全为木质结构,整座戏台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由木材榫卯结合而成。舞台区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两边无山墙,可三面观看。
当年为了看戏,先民们不惜财力人力物力在村间地头建造豪气戏台,给乡邻们造就了快乐相聚的场地,绝不是吃饱了撑的那么简单,而是透露了同乐同庆同享同福的一种追求!
牛王庙正殿前献殿藻井也是十分的漂亮
东羊古戏台在后土庙里,东羊后土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戏台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面宽7.47米,进深7.55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台阶高1.75米,,深3.5米,台前竖有二根园形抹角石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浮雕莲花和牡丹花生童子的图案,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藻井,结构别致精巧,故戏台又称八卦亭。戏台后墙壁画栩栩如生,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湛。是研究元杂剧在平阳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戏台后墙的壁画很有特色。
打车到王曲城,东岳庙大门紧闭,寻找管理人未果,只能在门外叹息。
而古戏台大门对面的广城上有一座新的王曲舞台,尽管规模相当,但是多左右厢房后台,功能更齐全了
看完三座古戏台,依旧公交车去临汾尧庙。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帝、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都曾御驾临此。
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
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渊源而建设的。是一座突出造型气势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每一部位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门大台阶,就是一座寓意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观。
大厅盘龙柱,九足鼎
华夏名人 "中华祖坛"陈列着燧人、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帝尧、帝舜的青铜雕像,这些被尊称为"三皇五帝"的民族先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之根,
在山西师范大学边的临汾大云寺亦称铁佛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六层,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弟子及佛传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第一层中空,内置高6米,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当系唐代原作。
6.2早上在临汾乘长途车到吉县壶口镇,壶口镇客运站有中巴车到壶口景区来回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 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前几年已经在黄河西岸的陕西壶口看过黄河大瀑布,感觉山西一侧观看的更壮观
壶口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壶口只见万马千军隆隆嗨!
6.3在壶口镇有中巴车去隰县,但是一天只有一趟,早上,车站外边上车买票。
中巴车到景区路口的桥头下车,步行过桥就进入景区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隰县城西凤凰山巅上,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在山西隰县小西天的悬塑是极其有吸引力的。
寺院依山叠造,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加之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
浏览完 隰县 小西天,电话联系隰县快客,约定时间景区门口上车到蒲县 东岳庙路口,浏览完东岳庙后再联系隰县快客,乘车回到临汾。这是整个山西自由行中最最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也是唯一一次!
小西天悬塑根据佛学故事构建成一组一组的佛像群,有一个好导游讲解一下,领悟会很有趣。
隰县的小西天建筑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赵朴初先生赞道:“东土西方国家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像庄重”。踏入大雄宝殿,好像进到灵山佛界
除敬奉的五尊主佛外,墙面 檩柱及其屋椽以上,皆塑绘着不计其数的悬塑,这种雕像绘塑于明崇祯十七年。到清顺治十三年中间,包含观音菩萨 奔月 神鸟,孔雀 小鹦鹉等石雕佛像,在其中强的有3米高 小的不够2寸长,形状栩栩如生 服饰线条流畅。
更为少见的是殿里梁架子上,用沥粉贴金制做的龙凤和玺,这类彩绘艺术归属于皇室最高规格,成本十分价格昂贵。只看见龙凤萦绕于样云以上,勾栏服务平台里的十二乐伎,观音菩萨翩翩飞舞,烘托以层层迭迭的龙宫亭台楼阁,让人好像置身于富丽堂皇的“佛国皇座”
悬塑艺术的奥妙,悬塑 又称之为壁塑,是中国古时候彩塑造型艺术之一,它以架精准定位 上厚下薄,悬插在预制构件木架子当中,一般用以制做寺院里的千佛,千观音菩萨及环境繁杂的故事类彩塑,因为悬塑的左右双层重合,下一层雕像的上半身向外歪斜,挡住了顶层雕像的足部,可以造成绮丽的视觉冲击。想要把土壤悬塑于上空,匠人自身就必须有极强的技法,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全靠匠人在高处以精力手工制作进行,故悬塑因为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且不容易储存而难能可贵。隰县小西天的明朝悬塑,经历三百余年仍完整如新,其范围之大 加工工艺技法之高,创造力之丰富多彩,无愧雕刻艺术里的国粹,被称作“悬塑造型艺术最后的绝响”
蒲县东岳庙位于隰县与临汾公路边,隰县往来临汾的快客可以约时接送,十分的方便!
蒲县东岳庙山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 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 有山门、 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 圣母祠、 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
庙内有三座戏楼,主戏楼建筑构件布满精致雕花,正面乐楼横楣有木雕,其内容为人物故事,左为“渔樵”,右为“耕读”,中间是“八仙庆寿”,并有穿插花卉、马、仙鹤等动物陪衬。楼内隔断、墙壁、有彩绘壁画,整楼工艺细致精巧,深雕镂空,形态神似,颜色虽然已经斑驳,偶尔透出的蓝色、红色很有韵味,深受游人赞赏
献殿前古树相伴,历经岁月依旧苍澜傲立,给院落、建筑增添无比的傲气与大气。
献殿、大殿的岩石柱基,立柱布满深雕,盘龙祥云攀附,气势雄壮,形态威猛。木构彩绘,屋顶琉璃,无一不是透露皇家行宫气派。
这一天从吉县-隰县-蒲县回到临汾都是中巴车,火车站酒店取出寄放的行李箱,乘坐火车去洪洞县。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人口第一县,名声在外一般都是因为苏三和大槐树,很多人是自小从这些唱词或民谣里听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就发生在这里,著名的京剧《玉堂春》中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因此,洪洞成为山西知名度最高的县之一。 把上厕所叫做解手,这是洪洞的特称。临汾以五星级公厕闻名全国,洪洞则以“解手场”之名独树一帜。
6.4洪洞广胜寺是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飞虹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水神庙与下寺毗邻,墙垣相连,内奉明应王,其中元代戏剧壁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广胜寺的建筑在建筑科学和结构力学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寺内保存的元明时代壁画、木雕、泥塑及琉璃作品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特别是现存于北京图书馆的金代皇统版的《赵城藏》数千卷,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宗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广胜寺在霍山,霍山有名泉,自古以来围绕泉水有着开发利用管理等等系列典故传承,这里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霍山区域的霍岳胜景景区
洪洞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飞虹塔塔身八面,全部使用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镶嵌而成;全塔共13层,通高47.31米。塔前出抱厦,塔身遍饰琉璃人物与建筑构件,层层各异,面面不同。近观细密繁复,其中一、二、三层最为精致;威武雄壮的力士、云烟萦绕的楼阁、慈眉善目的佛祖、肃穆端庄的菩萨……一律塑制得精细华美至极,引人入胜。 飞虹塔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和智慧结晶,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在建筑和艺术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上寺的弥陀殿正中阿弥陀佛像是铜铸的,两边大势至 菩萨 与观音 菩萨 是泥塑的
墙壁的红色藏经柜是收藏孤本秘籍:赵城金藏的地方。
稀世孤本《赵城金藏》简介:
《赵城金藏》因刻与金代,保存于旧属赵城县的广胜寺而命名。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以七千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教、史料,它的字体刚劲、纸质优良、印刷清晰,被佛教界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籍”。这部保存了八百多年的经卷在 中国 印刷史上和学术研究上,都有极其珍贵的价值。二十年代,在 上海 的一次佛经影印盛会上,这部藏经曾哄动一时。目前这部藏经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在 北京 图书馆,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敦煌 遗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广胜上寺布局为长方形院落,坐北向南,翠柏环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厢房、廊屋等建筑。
上寺大雄宝殿-天中天殿是“东方三圣”,中间是药师佛,左右分别是 日光 菩萨 与月光 菩萨 。
上寺的大雄宝殿悬塑造像精致美妙
上寺的大雄宝殿前是种植于唐代的两株“左扭右转柏”。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唐代左右扭奇柏,是广胜寺的“一奇”。这两株树一东一西,树纹一左一右,甚为奇特。因为山上众多古柏,都是树纹向左扭,
天中天殿又称毗卢殿或者叫普光明殿
广胜下寺在霍山脚下的霍泉北侧,依山傍水,随地形起伏,高下叠置,错落有致,是一组富于变化的寺庙建筑群,今存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水神庙与下寺一墙之隔,比邻而居,是奉祀霍泉水神明应王之庙宇,故名。庙分前后两进院落,由山门、仪门、明应王殿(水神殿)及两侧厢房窑洞组成。下寺山门
水神庙的山门背后是戏台,原系明代建筑,清康 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修。全殿东西三开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中有一扇面墙隔开。
水神庙内的古戏台透露的是古人对于拥有清澈甘冽的霍泉欢心与崇敬
山门的背面是戏台,戏台前后台的照壁有壁雕,前立柱的雀替木刻深雕
下寺献殿前的元朝石狮子
水神庙仪门,亦称献殿,为明代建筑, 清康 熙三十八年(1699)又予重修,东西面宽三开间,进深四椽,殿内无塑像。
仪门后面是主殿——明应王殿:
仪门,亦称献殿,为明代建筑, 清康 熙三十八年(1699)又予重修,东西面宽三开间,进深四椽,殿内无塑像。
上图仪门右边有条 通道 ,是官方指定的参观完水神庙后前往下寺的离开 通道 。
仪门后面是主殿——明应王殿:
下寺水神庙供奉的霍山水神,就是霍山下涌流的甘美霍泉。
大雄宝殿又叫“释迦殿”,重建于明 景泰 三年(1452)。殿内是“华严三圣”像:
后殿建于元代至大二年(1309),面阔七间,单檐悬山顶。
殿前清代的匮额“宝筏金绳”:
后殿即大雄宝殿的牌匾“宝筏金绳”,来自李白诗《 春日 归山寄孟浩然》的“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 。
“宝筏”则来自《功德施论》:“如欲济川,先应取筏,至彼岸已,舍之而去。”比喻找到合适的理解方式,渡过智慧的海洋。
“金绳”来源于《法华经》,有云:“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道。”比喻以金绳圈出一片净土。两者合在一起,便是指觉悟的关窍。
洪洞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整个壁画分东、西墙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墙六大块。布于殿内四墙的壁画,高5.5米,总长34米,总面积190平方米,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渔民售鱼图》、《王宫尚宝图》、《王宫尚食图》、《王宫梳妆图》《古广胜寺上寺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这些700多年前的壁画布局严谨,造型生动,色彩浑厚,极富艺术表现力。壁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也相当丰富,堪称我国风俗神话题材的壁画杰作。尤其是《元杂剧图》,绘有人物是一个,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服装、道具、乐器、舞台等也都刻画的十分精细,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杂剧史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下寺大雄宝殿。
殿内的壁画在解放前被倒卖,部分精华现流落在美国。
水神庙后殿,大殿中央为水神明应王,应王是霍山涌流而出的霍泉之神。两侧两两童男童女,雕塑极为精美,衣饰合体,神态娴静,形象逼真。台下水神的四个官员面目各异,细腻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地内心活动,应为建殿时作品。
在水神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水神庙的壁画充分表现了我国元代壁画的艺术成就,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已成为研究我国元代社会状况的珍贵资料。
尤以南壁东一幅戏剧壁画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目前 中国 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 中国 历史》教科书。
6.3
霍泉,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霍山(太岳山主峰)脚下,因在广胜寺区域内,也称广胜寺泉。黄河支流汾河下游流域泉群。霍泉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其次为变质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在东部边缘局部有碎屑岩裂隙水侧向补给。泉域面积 1272平方公里,泉水出露比较集中,于南北长57米、东西宽16米的方池内,泉水由池周围坡积层涌出。多年平均流量为4.03米/秒,动态稳定。霍泉泉水水质良好,是洪洞县重要的水源地。早在唐代贞观年间,霍泉水就被用来浇灌洪洞、赵城两县的农田。为开发利用及解决用水纠纷、礼拜水神,泉周边建有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等,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灌溉水源。
横跨河道上的分水亭,唐代确认下来的水比例:“赵七洪三”,赵县七成,洪洞三成
霍泉灌溉工程作为申报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将成为山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 全球首个引泉自流灌溉世界遗产项目。
与洪洞县生死相依的大槐树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末明初,洪洞县人口聚集经济繁荣,是一处福地。明朝初期,急需稳定民心重整经济,然而北方许多地区的长年战乱,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被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大槐树移民史既是一部背井离乡、诀别故土的悲壮史,也是一部开疆拓土、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于是乎“走遍天涯,洪洞是家”就是对故乡的思念。
洪洞县关帝庙是苏三许愿还愿的地方,也因为苏三得以洗净冤屈,彰显神灵的一处心灵圣地。
关帝庙内一古戏台
附近一庵堂
洪洞县内一天主教堂
2023.5.20-2023.6.4是我们山西古建之旅的序幕,将近半个月晋西南的河东古建探索浏览鉴赏,深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代代相传,这里就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片的精彩篇章,而下一步就要进入晋中,太原地区,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