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知识的河南游记---云台山-洛阳-少林寺-郑州

作者:马蜂窝用户 显示图片

Day1  9.29:郑州——云台山
住宿:逸美轻奢酒店2间(booking),294元/间无早,门前可免费停车。普通标准服务。
订票:云台山景区公众号买票,180元/人,1米4以下免费。
行程:早上乘坐高铁从北京抵达郑州东站,再从郑州开车到达云台山。从岸上服务区坐景交车直达小寨沟,进门就是小寨沟广场,先去最近的猕猴谷,看猕猴谷的动物表演。
吃:岸上服务区或者景区里。

Day2  9.30:云台山——洛阳
住宿:洛阳美家民宿1间(携程),140㎡双卫,560元/间无早,房东服务细致,舒适。
行程:上午云台山红石峡。上去后,经过一处“子房湖”有快艇、水上飞人等各种水上活动。(没去茱萸峰,但推荐下午可以乘坐景交车去茱萸峰。去茱萸峰的话有三种途径:①纯爬山。②坐缆车,5分钟直达山顶。③缆车+爬山,坐景交车到“凤凰岭索道”站下,坐缆车,5分钟到玻璃栈道,再步行1.5小时到达峰顶。)下午去往洛阳。

Day3  10.1:龙门石窟——白马寺
住宿:洛阳美家民宿1间(携程)
订票:龙门石窟门票,公众号提前一周买票。
讲解:3.5小时讲解含香山寺和白园(白居易)。普通1.5小时讲解仅是西北园。
行程:8点开始入园,1号西北服务区进入,没坐小车,不是很远。东山石窟被偷的没什么了,且需要爬山,可不去。
停车:龙门石窟东北停车场大,西北停车场小,西北停车场更方便一些。


订票:白马寺公众号提前一周订,140cm以下免票。
讲解:飞猪上订了讲解298元,讲解不错。
停车:白马寺有停车场,我们停在了收费的路边,再乘坐小车到达寺庙,小车5元/位,140cm以下免 
           费,走着也行,不是很远。
吃:
① 宁记牛肚王,牛肚、烤饼里夹着大葱很绝
② 十梨香,甜品
③ 南街小碗牛肉,丽新路是总店。胡椒比较少,各种汤要早上才好喝
④ 赵记丸子汤好喝,在十字街
⑤ 南关小碗牛肉汤,好喝
⑥    不翻汤不要去
⑦    洛阳水席有名、凯旋门餐饮推荐
⑧    西工小街是小吃一条街,其中的小街天府有名
⑨    晚饭可以去十字街夜市,连着丽景门(夜景小吃街)到老街
(以上是我看攻略总结的,实际只去了十字街吃小吃)
晚上逛:去市中心的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十字街、丽景街,以上集中在一起。(做的攻略,多数没去成)
停车:夜晚丽景门那边千万别开车!

Day4  10.2少林寺——郑州
住宿:悦榕酒店2间观景房(郑州龙子湖地铁站店)(携程)观景房270元/间无早,千万别买含早房,太难吃了)
订票:少林寺携程提前两天订票。
讲解:少林寺讲解携程350元2.5小时。讲解一般。


行程:导航至少林寺景区检票口,旁边有停车场。但十一假期,停车特殊,根据景区安排停吧 ,需要坐摆渡车。
少林寺入口进去后约15分钟到达武术馆看表演。再走几分钟就是少林寺,参观完少林寺去塔林。
吃:看完少林寺可以开车去吃高玮削面馆(离嵩阳书院3公里多),或者少林寺景区内有很多餐馆。然后可以去嵩阳书院看看,140CM以下免票。
结束后,晚上到郑州玉米楼拍照。


Day5  10.3:郑州只有河南
住宿:悦榕酒店2间
订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公众号买票。公众号里有节目时间表。
行程:小剧场推荐《李家村茶铺》《红庙学校》《天子驾六》《第七机车》
《覆斗书场》《文明之光》《老库房》
不推荐《前世来生》《下沉岁月》《椅阵》《老院子》(河南话)
停车:郑州随便停车,不收费,假期更没人管。
吃:吃的集中在四厂、一厂、二七广场
①方中山胡辣汤,要点胡辣汤、油饼 菜馍、牛肉饼好吃
②四厂烤包子很好吃。四厂大门口进去右手边。
③四厂烩面,咖喱味不错
④汴梁斋牛肉饼,二七厂附近,真好吃。
⑤方秀华胡辣汤,(超多人推荐),在伏牛路上,电缆厂东区家属院门口。还有穆老大胡辣汤
⑥杏仁茶:付记杏仁茶、汝河夜市杏仁茶
⑦炸鸡:顺城街的小马炸鸡蒜香鸡块好吃、延庆祥炸鸡(超多人推荐)
(以上吃的是别人的攻略,我都没去)

Day6  10.4:省博——回家
订票:省博提前两天免费预约,9点进馆。
讲解:我们四人600元,拼团,讲解员超级棒,知识储备特别丰富,还紧跟孩子们互动。
停车:省博有停车场,但我们停在了路边,不收费也没人管。

此次行程跨了4个城市,所以如何交通周转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堂弟在郑州,所以我们先到郑州开他的车去玩了,方便多了,否则要租车或者城际拼车也可行,如小程序“豫州行汽车票城际拼车快车预订”。

到达郑州后开上车,大约两点到达云台山风景区。我们从岸上服务区乘坐景交车到达终点站——小寨沟。小寨沟内有三处景点:猕猴谷、泉瀑峡、潭瀑峡。到猕猴谷里,我们坐着上山轨道小车直达终点后,喂小猴子,看动物表演,趣味性较强,很适合亲子游玩。泉瀑峡、潭瀑峡是看瀑布的,较远,没去。



从猕猴谷下来后,在小寨沟广场里有很多水上娱乐项目,如吊桥、铁索木桩、独木桥、竹筏等。孩子特别喜欢这里,第二天又来这儿了。玩到6点半回到岸上服务区吃晚饭,一条街都是吃的。

早上喝了胡辣汤,味道还不错。上午去了红石峡,人巨多,排着队慢慢跟着走吧。其中有一段30米的隧道,对于幽闭恐惧的我来说是最难的,真是咬着牙硬着头皮不得不走啊


一直随着队伍走,上来后是子房湖,有水上项目,儿子玩了快艇、水上飞人、水上超跑,他特喜欢,逐渐勇敢了,比他爸妈都强,哈哈哈。



下午3点驱车转站洛阳,民宿还可以,房东服务周到热情,不在市中心,在洛龙区,离龙门石窟不到10公里。晚上去的十字街吃小吃,然后走到丽景门拍照回家。



早上八点到达龙门石窟,讲解员带着我们在人挤人中参观了各个重要石窟。因为十一人太多,讲解时间不止3.5小时了,讲解含有石窟西山窟、香山寺和白园。



↑↑↑莲花洞外的这座观音造像,被称作是整个石窟中最美、最仪态万千的佛像,有“东方”维纳斯之称。


↑↑↑拍摄于被盗之前,多么珍贵的照片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挥师南下攻打南朝,经一个月才从平城(今大同)抵达洛阳,一个个疲惫不堪,他说:“如果不向南继续进攻,就现在迁都洛阳。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此前,将士们从未想过迁都洛阳,况且都人困马乏,但一听可以停止劳师南征,纷纷表示拥护迁都洛阳。将士们哪里知道,孝文帝早已下决心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又怕群臣和将士们反对,就自编自演了这出话剧,对后世乃至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年,崇佛的拓跋宏为祖母冯太后营造功德窟,开始建造龙门石窟。刚刚站稳脚跟的孝文帝开始改革,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全面汉化,彻底融入中原,华夏从此不分胡汉,马背民族勇武强悍的气质注入到中原汉族文质彬彬的血脉,让中华民族从此又走进了一个新的大融合时代。

按照开凿年代的先后顺序,四大石窟依次为:
1.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初期,是最早开凿的。
2.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3.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
4.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

龙门石窟兴于北魏,止于宋代,数百年雕刻而成。最初雕刻的佛像秀骨清相、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中原风格,不存在像云岗石窟好种高鼻梁的少数民族特征和贴身紧袖的少数民族服饰,在龙门石窟可以看到外来佛被汉化的痕迹。
唐朝时期,出现了大唐风范,面相丰满、躯体丰腴、隆胸细腰、典雅端丽的全新造像风格。区分北魏还是唐朝佛像,有一个最简单方法就是看佛像颈纹,凡是带有一条以上颈纹的都是唐朝时期建造的,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唐朝“胖”的特色。公元675年的卢舍那大佛高17米多,是龙门中最大的佛像。他代表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最高峰,更见证了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君临天下。(民间流传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是依照武则天本人的相貌塑造的。虽然没能被证实,但没证实不代表是假的,综合各种原因,我个人比较相信传言是真的。)



随着笃信佛教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石窟和佛寺就成为古都洛阳最动人的风景。
13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洛阳,这里是全世界著名的商业都会,城中有南市、北市等市场,吸引了许多胡商前来从事贸易,他们将香料和奇珍异宝输送到汉地,再将中原的丝与茶输送到西方。在唐朝时,丝绸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得起,还有铜镜、牙刷、夏天的冰块也都是奢侈品,只有上层贵族和富人才能拥有。(牙刷用象牙+马鬃制成,把柳枝嚼出纤维)

下午3点到达白马寺,一整天都下着雨,大家都撑着伞,景区内就更显拥挤了些。请讲解员还不错,相关知识比较丰富,时间有限,我还有些意犹未尽。寺内还有印度、缅甸、泰国风格的寺庙建筑。




天竺国(今印度)悉达多 舍弃王位,成了修行人,但过了六年一无所获。他在菩提树下进入坐禅悟道的境界,坐了七天七夜后,终于大彻大悟了人生摆脱苦厄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从此获得释迦牟尼佛祖的尊号。他带领徒弟们,形成了佛法僧的具休条件,发扬佛法。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chà,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①西汉传入②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做梦,有个金人飞上空中向西去了,于是告诉了大臣。一位大臣说:西方有佛,与明帝梦到的一样。明帝派使臣蔡秦等人西取佛法。中国使团到达了大月氏zhī国(今阿富汗),遇到了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邀请他们东赴汉帝传佛法,于是用白马拖着经卷和佛像返回京城洛阳。(这就是永平求法)公元67年,汉明帝将两位高僧接住在最高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因为运输工具是白马,鸿胪寺是官府的衙门名字,三公住的地方称为府,九卿住的地方称为寺,体现了汉明帝对佛教的尊敬,于是那时便有了寺这个名称,故名白马寺。

清凉台上的两尊佛像就是汉明帝夜梦金人,从国外请来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大师。也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翻译佛经,这里成为了中国第一所译经道场。他们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佛法随之深入民间。

进入唐朝,佛教更加鼎盛,唐太宗、唐高宗奉法护法,武则天到处建佛像、修寺院,佛教寺院当时可与皇宫相媲美,佛教雕像更是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峰,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武则天做为女人,为了更加展示她的雄才大略和智慧,同时正值国泰民安,这个时期非常适合发展佛教寺院。这时的白马寺非常之大,据说到了晚上,僧人必须骑马去关闭山门,这就是所谓的“跑马关山门之说”。

王昌龄——《夜宿白马寺》其中段落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翻译:在月亮明亮的夜晚,我看见了古老的寺庙,在树林外面登上了高楼。南风吹开了长廊,夏夜的凉爽如同秋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感,也展示了夏夜的宁静与舒适。

安史之乱后,白马寺场景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张继《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翻译: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淅沥的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公元845年会昌法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全国性禁佛性运动的劫难呢?在表面是佛道的斗争,但在灭佛的背后是政治矛盾、经济矛盾。对寺院经济打击非常大,所以很多宗派在会昌法难后急剧衰落。
白马四寺数毁数建,现在的白马寺是明嘉庆年间的基础框架。大雄殿里的三座佛像和十八罗汉还有一段来历,1972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要来白马寺朝礼,周恩来安排从故宫大佛堂慈宁宫把2900多件迁至白马寺,价值最高的就是大雄殿里的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这些都是元代所造,也是国内罕见的稀世珍品。

在白马寺建立560多年后,洛阳走出了一位大德高僧,留学印度19年的玄奘大师(唐僧)。
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
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
第一个汉人受戒出家的僧人 朱士行, 受戒于白马寺
第一本汉文佛经《僧祇戒心》始译于白马寺
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始译于白马寺
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
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虽然没去应天门和明堂天堂,但在这里还是想介绍一下。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说的“皇都 ”指的是洛阳,“天街”就是应天门前的天街。
翻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洛阳城是隋唐两代东都,始建于隋炀帝,重建于唐高宗在位期间。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唐宋年间相继沿用。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城楼上举行,可见应天门在唐朝时的重要地位。其门就相当于现今紫禁城的午门,重要性可想而知!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在洛阳建立东都。
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定都于神都洛阳。这里,就是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广阔的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明堂、天堂被称作宫城区--紫微宫的核心所在。
公元687年,武则天开始创建明堂。历时约一年建成。
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明堂身边的天堂。然而由于明堂离天堂过近(考古勘察知,两者之间的夯土地基仅距16米),天堂火灾,延及明堂,二堂具毁。明堂天堂被毁对武则天打击很大,然而她并没有灰心。公元695年三月,武则天又下诏造明堂。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又号曰通天宫。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明堂被叛军和回纥兵两次焚烧,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至此,象征国运的明堂在见证大唐盛衰沉浮与荣辱变迁后,在战火中轰然倒塌,化为焦土残垣。

武则天统治时期,她大力推行科举改革,设置殿试考试制度,由武则天在神都紫微宫亲自主持考试,甚至亲自批阅考生们的试卷。考试采取糊名制,即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再公开姓名背景,将个人姓名等情况遮挡起来,避免批卷人故意选荐达官显贵,武则天的目的就能要从平民中选拔贤才,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以此制衡关陇集团的权势。(糊名制沿用至今)

现在讲隋唐两代历史都绕不开关陇贵族集团,毕竟隋朝和唐朝都是关陇贵族建立的朝代。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一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关陇集团就托生于这个时代。
关陇集团这个名称是由国学大师陈寅恪提出的,这个团体是中国古代最牛团体之一,北周王朝以及伟大的隋唐帝国都是由关陇贵族集团建立的。关陇集团的形成,这还得从北魏开始说起。
北魏帝国为了防范北方的柔然等少数民族入侵,他们在北方的边境线上设立了六个军镇。由于距离首都大同很近,这六个军镇可谓是非常兴盛。但是好景不长,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贵族被连哄带骗骗去了河南的洛阳,六镇距离京师的距离被拉远,地位开始一落千丈,他们被那些迅速汉化的鲜卑贵族们看不起。而且他们原有的特权都被取消,最终六镇爆发了起义。这次起义带来了毁灭,同时又带来了新生。
 


北魏被摧毁,分裂为西魏和东魏。高欢把持东魏帝国,宇文泰控制西魏帝国,宇文泰采取府兵制,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军事制度。
这八大柱国都是六镇人士出身,而且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武川人,这就等于武川人控制了西魏集团的军事力量。同时,不仅在军事上由关陇人士控制全局,宇文泰在用人上积极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大力使用关中人士,几乎使得整个西魏地区的控制权全部落入了关陇人士的手中。这些人和武川军事贵族相结合,形成了关陇贵族的基干力量。
 
经过一连串的篡弑阴谋之后,在宇文家族的统治下北周取代了西魏,高氏家族统治下的北齐取代了东魏,凭借着给力的八柱国家族,北周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这是整个关陇集团的辉煌的顶点。


紧接着经过一系列的内部重组,关陇集团内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家的后代,杨坚篡夺了皇权,建立了大隋帝国。不过这次改朝换代被认为是关陇集团内部权力的一次再分配。首先杨坚本人就是关陇集团成员,而他的夫人独孤伽罗更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不过杨家的江山只传了两代,关陇集团内部再次出现的权力转移,老杨家的江山交给了他们的表兄弟老李家,唐高祖李渊取代了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李渊是趁隋炀帝杨广离开东都洛阳巡幸江都之时,攻进长安城,后来一步步称帝的)
李渊的爷爷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渊的妈妈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妹。所以说隋唐易代就像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阵双方是表兄弟。

但是随着唐朝的建立,关陇集团开始走向没落。其实从隋文帝开始,他的用人标准就不再以关中本位为基础,到了唐太宗时期,更是如此。朝堂上有关陇贵族把持的位置,较之以往少了一大块。李世民登基之后,考虑到关陇集团强大的政治能量,就对他们进行了种种限制,在著名的凌烟阁24功臣中,出生关陇贵族的功臣已寥寥无几。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治借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机会,对关陇集团最后一位大佬长孙无忌赐死,终于使得皇权凌驾于关陇集团之上。由此,关陇集团,走下了神坛,走上了末路,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五姓七家”,这个概念最初在北朝时期形成。北魏孝文帝钦定的四姓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此外,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也是当时一等一的望族,至隋唐时,这五种姓氏、七个家族则成为当时最顶级的门阀家族。
其一,太原王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名将王翦jiǎn,王氏在唐朝的名人有王允、王维以及王之涣等。
其二,范阳卢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经学家以及军事家卢植,卢氏一脉在北魏时娶了三位公主,唐朝时更是出了八位宰相。
其三,荥yíng阳郑氏一脉,其同样在北魏时期就已崛起,至唐朝时声望达到顶峰,其一脉在唐朝时出了八个宰相。
最后一个姓氏在五姓七望中居首——崔,崔姓分为两支,即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崔氏一脉崛起于北燕,秦汉时期得到发展,跻身北方望族一列,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唐朝有十五位宰相出自崔氏一脉,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这些氏族由于要保持其血统纯正,所以只傲慢地进行五姓之间的内部通婚,并且以与除五姓之外的姓氏通婚为耻。名门望族不仅蔑视诸姓,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

唐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郑覃qín结亲,希望为皇太子求娶郑覃的孙女,但没想到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和皇家结亲。文宗对此颇为无奈,直言“李家两百年的天子,难道还比不上崔家和卢家吗?”

但是,世家大族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其诸多子弟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真正奋发向上的后辈并不多见。此外,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士子,在唐朝之后科举人士占据朝堂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贵姓已经不复存在了。

又是小雨淅淅沥沥的一天,早上7点半吃过牛肉汤泡饼后,启程前往嵩山少林寺。


公元495年,从西域来的僧人跋陀,获得北魏孝文帝的青睐,便在嵩山少室山北麓丛林中,为跋陀兴建一座寺院,就是少林寺。
少林寺的兴衰:
道教与佛教的互相打压,引起了南北朝时代的两次“废佛事件”。     
第二次废佛是周武帝时期,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毁坏严重。到北周静帝宇文衍(公元579-581年)重兴佛寺,被遭废弃的少林寺又重获生机。隋文帝时期,对佛教更是大力扶植,少林寺又渐渐佛业兴隆。隋炀帝大业年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当时的少林寺财产丰富,成为起义农民的攻击对象,被起义军纵火焚烧,把整座寺院焚毁。少林寺遭了这一场大灾劫,元气大伤。到了唐朝唐太宗准许少林寺设有“僧兵”,准许和尚习武,而且还认为练武则不能缺少营养,竟御准少林和尚食肉。唐太宗时代,是少林寺的一个全盛时期。少林寺过了一段鼎盛的日子,到了唐武宗李炎(公元841-846年)时候,又遇到武宗灭佛。武宗是李唐一代21个皇帝中唯一坚决反佛的皇帝,寺院的财货和肥沃良田数千万顷一律没收,被逼僧尼还俗。武宗灭佛一年多,宣宗即帝位,立即下敕恢复佛教,少林寺又得要从头建设了。荒凉的少林寺,到了宋朝,又回复兴盛。元代的少林寺仍维持它的鼎盛。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沿海地带,少林寺应召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僧兵,开赴上海附近的淞江一带,抵御倭寇,用铁棍作武器,英勇杀敌,尽歼敌酋,后来不幸误中埋伏,这40多个爱国和尚全部壮烈牺牲。明朝的少林寺已达到兴盛的巅峰,寺内的许多建筑都是这时期重建。少林寺最大一次灾劫,是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少林僧人站在樊钟秀一方,让樊军驻扎寺内,樊钟秀败退,石友三一怒之下,派兵焚寺,一场大火延续焚烧了45日夜,把寺内无数殿、堂、楼、阁和很多经文刻木古文物化为灰烬。1979年,河南省开始对少林寺进行维修整理,少林寺这祖国的珍贵文物,又开始发放它的异彩!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tāo、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灭佛的原因:佛教的发展,给寺庙、僧人带来很多的经济利益,再加上佛教寺庙会享有免税和田地等特权,就造成了社会财富逐渐地向佛教寺庙的集中。佛教寺院经济力量的过分集中,也引起了统治阶级的不满,各种矛盾不断地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统治阶级采取政治手段进行解决。这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毁灭佛法的事件。其实这也是各种矛盾斗争激化的结果。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tāo
北魏是一个以全民为兵的年代。那时,由于佛教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劳役,所以崇尚武功的太武帝就颁发诏令,规定五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要求服兵役。他还听从宰相崔浩的劝告,改信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2)北周武帝宇文邕 yōng
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是注重儒术的。公元574年,周武帝召集僧人道士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十分激烈,僧人智炫甚至当场顶撞周武帝。于是周武帝作出将佛、道一并禁毁的决定。
(3)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在还没有即位时就不喜欢佛教,在会昌二年,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很多佛教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
(4)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灭佛,并没有大规模地屠杀僧尼和焚毁佛经,而是带有一种整顿佛教的性质,还保留着很多寺院与僧尼。但经过打击之后,整个佛教的发展已经慢慢地萧条衰落了。

参观完少林寺和塔林后,去登封县吃了高玮刀削面,像极了毛血旺和麻辣香锅的味道,是一家比较火的面馆。 对了,我一个不爱吃羊肉的人都觉得在河南随便吃的几家烩面都很好吃,还有胡辣汤也不错。


按原计划吃过饭后要去嵩阳书院,但老妈体力不行了,我们就直接去了郑州,老妈和老公回酒店休息,我和儿子活蹦乱跳地去了CBD玉米楼那儿打卡拍照,有个爱照相的孩子真好,我俩互相拍,哈哈。



顺便(偷摸)给堂弟征个女朋友:穿马甲的小伙子,183CM180斤,1995年黑龙江人,本科毕业,性格老实乖巧型,很爱干净整洁,擅长弹钢琴,经营公司。有啥要求呢?好像也没啥,合适就行。
现在的男孩都不着急,任凭父母怎么叨叨都无动于忠,哈哈~~~



特别提醒,火车站不要带学龄前或胆小的孩子去,真的不适合太小的孩子,演出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在黑暗中大吼大叫的声音,真的会吓哭小孩的。我没觉得李家村有那么好,最后一段都看不下去了。

十一人太多,下午很多剧场都在排长队。我们只看了火车站、第七机车、侯车大厅、老库房、光与影。上文提到李家不适合学龄前,其实这些剧很多都不太适合,太吵了,对于小宝宝来讲黑暗和声音的确有些吓人。

早上8点半到达省博,毫不意外地排起了长队。这次在外面请的讲解员让我太惊喜了,讲的特别好,她不仅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有逻辑有节奏地把一个个知识点引出来,还时不时的关注孩子们鼓励大家跟她互动。她说其实文物知识很枯燥,所以一直在努力如何吸引孩子们,让他们喜欢。很幸运找到了这么好的讲解老师。










10月6日下午结束了6天的河南之旅,今年带儿子出来玩了四个地方,弥补了些因疫情留下的遗憾,下次也许是春节,或许是五一,我们还要去哪里呢?期待……(整理攻略和游记都把我快累吐血了,还能坚持多久呢?)

推荐纪录片 (哔哩哔哩):《神都洛阳》
                                          《龙门石窟纪录片》——石窟之首(位于河南洛阳)
                                          《大河之南》斋聊ZaiTalk
电视剧:《武则天》刘晓庆版最接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