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再行
国庆假期第五天,才迟迟出发为期三天的中短途出行,一家三口从太原出发,一路向西,踏上了对吕梁临县碛口古镇和石楼县黄河第一湾的探索之旅。
第一站,碛口古镇。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这里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因为孩子10岁前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大都市转悠,就是孩子那一套,迪士尼、环球影城、各地方特、各大省会和直辖市的博物馆,以及各个地市的商业中心,去的多了,孩子总结一句话:大城市除了高楼高低略有不同,博物馆里的馆藏大有不同,其他的诸如美食街上的美食、步行街、商业街上的品牌都大同小异。想来孩子是有了自己的思路了,于是距离很近的县市反而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带着他前往。
有了数十个大城市的旅游经验,孩子准备对县乡游做一些新的思考。沿着古镇的石板路漫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商贸时代。古镇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亲自坐上游船在黄河上逆流行进的时候,才会知道山河之壮丽,住到窑洞才知道以前吃的特色美食所做的窑洞都是水泥的,并不是黄土山里挖个洞的真实存在,黄河的水真实黄色的,带沙量真是大,还顺便给我出了个问题:黄河水的流速是世界第一的么?要不怎么她能把周边的泥沙带到大海里?可我只知道流水量是世界第五,带沙量绝对的第一。并不太知道流速这个知识点,惭愧~需要回来补习一下。
说点商业的,碛口古镇这边北京和天津的游客竟然与太原这边过来的游客量差不多能各占三成,河北、河南、和最近的陕西,以及内蒙古的朋友也有一些。可能是碛口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特别是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此外,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这些对于京津游客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住:本次来碛口,与前2019年来的时候变化不大,仅有变化就是民宿比以前多了,价格因为国庆原因也拉开了高低档的差距,最便宜的不要发票,啥都不带,就厕所和床的普通真民宿大概250元一晚,京津地区朋友来这边都是体验黄河窑洞文化的,住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高档的800-2900一晚的都满了,500左右的普通民宿是最火爆的,基本没房。
吃:都是山西本地菜系,该有的都有,以碳水为基本,外带一些肉类炒菜,其实都是属于吕梁本地的美食居多。
碛口炖鸡。选用当地的土鸡,炖出的鸡肉鲜嫩,汤汁浓郁,非常美味。
碛口羊肉汤。选用当地放养的羊肉,先用水煮去血水和膻味,再加入姜、葱、花椒、八角等香料,用文火慢炖至羊肉入味。羊肉汤汤清肉嫩、香气四溢,可以配上碛口烧饼或面条食用,是当地人冬季驱寒暖胃的佳品。
碛口豆腐。选用优质黄豆,经过浸泡、磨浆、滤渣、点卤等工序,将豆浆凝固成豆腐。碛口豆腐色白如玉、质嫩如脂,可以凉拌、炒菜或做汤,味道清香可口。
地道的臊子碗饦。这是一种传统的面食小吃,制作工艺独特,味道鲜美,汤汁浓郁,是当地居民非常喜欢的一种美食。
山药擦擦。这是用山药和面粉制作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口感酥脆,干香可口。
红印茴香饼。这是一种传统的烙饼小吃,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黄河鲤鱼。是当地的特产美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拉尖蘸豆腐。这是一种传统的面食小吃,制作工艺独特,味道鲜美。
焦炸油糕。这是用面粉和糖制作的一种传统小吃,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还有连我媳妇都没吃过的一个碛口所属的临县美食:炒恶。我是挺喜欢吃的,比较十分有特点,非本地人基本都不敢点,而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在太原这边也不常见的菜,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恶”在汉语词典里是经常表示不好的,凶狠的,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等意思。但是,这里的“恶”不是罪恶的恶,而是一种风味小吃,是山西吕梁地区临县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恶”的做法是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山西特有的一种制作面食工具)挤压成细条,便于和土豆泥。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也可以加入少许蒸熟的胡萝卜泥,用手把所有食材揉和匀,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呈半透明状,如果加了胡萝卜泥,是半透明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红色,煞是好看。“恶”一般是炒着吃,晾凉的“恶”切成厚片,之后可以切成块状,也可切成条状,与时令蔬菜如西红柿同炒,也可与尖辣椒、茴子白、胡萝卜、豆芽等搭配着炒。也可以调凉菜,炖山西大烩菜……炒好的“恶”口感筋道爽滑,有韧劲,口感像魔芋~这种风味小吃只有去山西,去山西临县/方山县这边才可以吃得到。
行:这边交通便利,景区入口还有交警指挥,以及免费的摆渡大巴车,在高峰时期也不会太拥堵。
游:明清建筑、古刹、古桥,因为这边不属于早期辽宋时候的重点商贸重镇,而是到明清时期才发展起来的黄河古渡口和商贸小镇,也是走西口的一条中转路线之一。
费用:景点全免费。
第二站,来到了碛口古镇不远10km左右的李家村,这是吴冠中老先生住过的地方,他画的那副李家山村,之前香港拍卖会应该拍到了2700万rmb。这个小山村我个人十分推荐,推荐如下:
古朴的窑洞:李家山村的窑洞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排排窑洞精美的雕刻向游人传递出他曾经的辉煌。村里还保留着许多古建筑,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在村里还可以住四百年历史的窑洞,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舒适。
历史文化:由于李家山村历史悠久,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美术生向往的写生基地。基本都是全国各地的美术高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在村头山顶写生。
民俗文化、原生态的美:夜晚来临,几家灯火,在不远处的坡上像星星一样闪烁,这种原生态的美让人难以忘怀。在村口开阔地,会有身穿羊皮坎肩、头戴白羊肚毛巾的老大爷,牵着驴载着游客装扮新媳妇,唱着地道的民歌,这种民俗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费用:免费。
第三站,来到了石楼县的黄河第一湾。这个景区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马家畔和陕西清涧县玉家河镇舍峪里村之间的黄河段,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我沿着最佳观景点的步道,欣赏到了黄河在这里呈现出的U型弯道,景色壮丽,令人震撼。
为什么来这,因为山西省的沿黄旅游公路开通后我一直想开车走一遭,这不终于实现了。由于山西省各个县都去过,省内省外的黄河大拐弯也都去过,但是这个拐弯我第一次来,而且景点设计的十分独特,就是以为他依旧是免费。
用我孩子的话来说,开车两小时,山路十八弯,七拐八绕到达景区,结果游览半小时结束,连个花钱的地方都没。这就是山西景点的淳朴,也是这边商业化太不注重了,停车场,景区指引、厕所,以及景区内部都不错,投入应该也不小,但是连个吃饭卖水的地方都没,附近也村子的居民在节假日卖水应该也比种地强不少。
随后,来到了石楼县城。这个县城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前调研的时候没有到县城,这次发现只有两条大路,周边前往隔壁县才能上高速,导致130km需要开车2个多小时的路,并且跟我五年前来这边一样全部山路,也是为什么是山西省GDP排名倒数第三的县。我在这里更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可能是国庆的缘故,一条街上的饭店基本都是婚宴,而且婚宴是晚上摆的,除了放炮外还要敲锣打鼓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让身为号称走遍山西的我对这座小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还有一绝就是本地超市没有本地特产,连当地超市工作人员都说不上来,后来我给她补了2个油茶和土豆粉,她说好像有,才拿出了在角落里的特产(山西好多地方其实都有)。
这个县城的饭店饭菜的价格跟省城太原价格相差不大,唯一差别就是菜量可以翻倍,属于量大份足,碳水爆满。
最后一站,我来到了孝义市城区。孝义市位于吕梁市南部,这里曾经是百强县,现在仍然是山西第一GDP的县级市,也是在山西少数几个有万达广场和碧桂园等知名公司的县,万达广场无论是吃饭的人,还是逛街的人,都是火爆,比太原假期的万达广场人还多,里面的配套仍旧是那个万达。大概下午三点半的时候顺便买了杯瑞幸咖啡,已经排到700+的号,看来$瑞幸咖啡(LK)$ 的复苏也真不是盖的。
本次旅行主打一个景点免费,食宿随意。除了感慨山西的高速公路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那就是惋惜商业化氛围缺失,光有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也留不住二次复返的游客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