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州古城 观天下美景(一)

作者:漫步京城 显示图片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西路与偶园街交叉口,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青州古城旅游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东阳城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青州古城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洲驻防旗城等六座古城,作为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
2017年2月16日,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旅游区入选5A级景区。
青州古城主要景点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还有上百处老字号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传统的市井风情和社会习俗。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
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
阜财门是古南阳城的南门。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路、行省、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蕉砚录》:城周围十三里零三步,垛口称一千七百七十五,实一千七百七十七。),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衙署、庙宇、教堂、书院、府邸、公馆、会馆、商号、店铺、票号、镖局等罗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礼部尚书冯琦曾对青州古城有这样的评价:地控海邦,万里扫鲸鲵之浪;云开天府,千山当虎豹之关。明代吴斌的《青州歌》中也写到:“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羽林兵卫若熊虎,剑戟耀日寒光浮。”因古南阳城形似卧牛,故又俗称“卧牛城”。
现重建的阜财门及城台是按照历史原貌进行设计复建。城门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二层重檐带周围廊歇山式建筑,为砖木结构。南城门城台内设两层,古时作为藏兵洞,城台中部的券洞内两侧各设有三个券洞门进入藏兵洞,通过楼梯可上达城门楼内。城台东西两侧另设东西登城马道。
阜财门,之前称作云山门。历史上的南门有二重,头道城门外有跨涧石桥,称“官桥”。据志书记载,青州府城南门“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这是因为城面南而立,当为正门。进入南门是瓮城,比较宽阔,但当时仅有两家住户。瓮城之内曾有照壁。
第二重城门上原来悬有汉白玉匾额,上有牡丹、熊和霸鸟图案,据说,其寓意是青州为雄霸一方的富庶之地。门洞两侧各有藏兵洞三个,别看这洞门小,但里面却又深又宽阔,足以藏兵。旧时,进了南门,东向为隙地,内有一庙宇俗称“疙瘩庙”,人有患荨麻疹的,拜之极灵验。而庙的正名应称“太尉庙”,祭祀的是宋代周氏太尉,本地人。







东门大街是青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始建于北魏初期。为南阳城内最主要的东西大街,也是当时重要的商业街。这条街道,东段是传统意义上的东门大街,而西段原称卫街,现在统称东门大街,东起东门,西至卫街西口,全长600多米。当时,街内衙署、寺庙、名人府邸、老字号,林林总总,从经济到军事到书院,在这里都有丰厚的遗存。金代山东东西路统军司衙署,明初山东布政分司衙署、山东都指挥使司衙署、青州左卫衙署、青州府贡院皆设于此街。沿街店铺密布,有隆盛糕点、顺和笔庄、仁和堂药铺、义翰斋、泰盛和、天增益帽店等老字号。大街两侧有前局、后司、南营街、北营街、卫里巷、楼里巷、冯宅巷等街巷和凝翠楼、东岳庙、冯府等著名建筑。解放后陆续改为居住和商业。


宋朝大槐树



牛肉煎包,每个1.5元,香脆可口,是名吃,更是美食!



偶园坐落于偶园街中段路东。偶园街全长约1000米,南接南门大街,北至县十字口,是古南阳城纵贯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过去曾称估衣市街、中山街、新民街、民主街、民主北街、东方红路,后因“偶园”改称偶园街。
偶园,最早为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
偶园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持完好。这个花园因为是衡王的东花园,因此,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乍看并无奇特之处,细考究则颇有趣味,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于一园之内显出千里之势,据专家考证,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其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园林专家推断,青州偶园,是明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元的后代张然的作品。
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园内“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更有园内假山堆砌,精巧别致,小桥流水,古柏参天。



桂花
















尚书里坊
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被毁,后根据史料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建军书丹)。 
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是青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始建于北魏初期。为南阳城内最主要的东西大街,也是当时重要的商业街。这条街道,东段是传统意义上的东门大街,而西段原称卫街,现在统称东门大街,东起东门,西至卫街西口,全长600多米。当时,街内衙署、寺庙、名人府邸、老字号,林林总总,从经济到军事到书院,在这里都有丰厚的遗存。金代山东东西路统军司衙署,明初山东布政分司衙署、山东都指挥使司衙署、青州左卫衙署、青州府贡院皆设于此街。沿街店铺密布,有隆盛糕点、顺和笔庄、仁和堂药铺、义翰斋、泰盛和、天增益帽店等老字号。大街两侧有前局、后司、南营街、北营街、卫里巷、楼里巷、冯宅巷等街巷和凝翠楼、东岳庙、冯府等著名建筑。解放后陆续改为居住和商业。


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只能走两边的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