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05日,多云,8:00 出发,1小时车程到景区北门。游客中心扫政府提供的优惠券购票入景区,步行上山游玩,沿路游玩醉翁亭、同乐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13:00出景区,坐景区公交下山到北门。
琅琊山因东晋元帝司马睿王号封而得名,地处滁州市西南,城山一体,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天下第一亭”醉翁亭的所在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琅琊山是文化名山。唐代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辛弃疾、宋濂、王阳明、文征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为之留下文章墨宝;景区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特别是七块唐代的摩崖和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为稀世珍宝)和无梁殿,4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建琅琊寺、五代建清流关遗址(古关隘、古驿道和古战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1处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初闻闻戒师塔等。琅琊山儒、释、道文化交相融合,相映生辉,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琅琊山是生态净土。地处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琅琊榆、醉翁榆为琅琊山特有命名的珍稀树种,欧阳修手植梅“欧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琅琊溪、玻璃沼,让泉、濯缨泉等山泉和归云洞、雪鸿洞、桃源洞、重熙洞等山洞为琅琊山“九洞十八泉”胜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琅琊山是生态净土、文化名山,是中国“山水之乐”的典范。当前,琅琊山正在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争取让更多的游人领略琅琊山“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山水之乐”的意境。
醉翁亭
醉翁亭原建成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是琅琊寺僧人智仙为时任滁州知州的欧阳修修建的。亭临玻璃沼而建,高约5米,上顶为歇山式,吻兽伏脊,标志性的飞翘亭角有如扬起的翅膀(醉翁亭记曰:有亭翼然),四个檐下有八组硬木透雕雀替,十六根立柱支撑天顶,南北框门格花纹饰古色古香,游人步入亭内还可在“美人靠”上坐下歇息。
二贤堂
醉翁亭北侧是二贤堂。是纪念王禹偁、欧阳修的祠堂。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曾肈带领滁人修建了二贤堂,并在此作文祭祀了王、欧二人。
二贤祠堂为小瓦结顶,十六根立柱三间通联,格门雕窗,古色古香。堂中立有王禹偁和欧阳修的塑像,边上有一副对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堂壁四周上挂有欧阳修的《朋党论》等著名文章的木刻,堂内陈列了一些有关欧阳修、王禹偁的史籍资料。堂侧石壁上有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黄仲甫所刻“云根”二篆字;堂外卧石上有南宋书法名家杜易的“二贤堂”三个隶书大字,南宋后二贤堂历次重修都以此摩崖石刻为基准点,确定二贤堂位置。
醉翁亭景区往外走,有弹奏古乐器的影音亭。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醉翁亭西400米处,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动静相宜;馆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内塑有欧阳修塑像和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充分展示了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以历史本来面貌,将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形象再现于广大游人面前。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兆页、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令人叹为观止。
深秀湖
位于琅琊山醉翁亭至琅琊寺的山道边。因其青山环抱,景色秀丽,而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蔚然深秀”之意,故名。深秀湖古为一天然深水潭,是游人垂钓之所。1958年将水潭扩建为水库。1983年整修为景区,湖面约1.54平方千米。湖水源自琅琊溪,下通余家洼水库,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水榭等景点,在此可泛舟垂钓。
琅琊寺
琅琊寺为全国重点寺庙,因坐落在琅琊山中,人们俗称 “琅琊寺”,是皖东著名的佛教胜地。琅琊寺原名宝兴寺,始建于唐大历六年(771),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山僧法琛所建,后几经破坏,几经修复,几度易名“开化禅寺”、“开化律寺”等。清光绪三十年(1904),达修法师住持开化寺,重建寺院,又称“琅琊寺”。
琅琊寺在建筑上兼具南北两种建筑风格,寺门、院墙及寺外各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有北方皇家园林建筑风格,寺内有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处理手法,十分独特。寺内有 85处景点和遗址,可供游览的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无梁殿、三友亭、濯缨泉、明月观、念经楼、祗园、悟经堂等40余处,其中“琅琊古刹”是古滁州十二景之一。佛寺依山就势,隐于密林之中,寺内吴道子画“观自在菩萨”像为稀世珍宝。
南天门
沿“二九径”或“天溪云径”可登攀琅琊山顶峰南天门,上有会峰阁和古碧霞元君殿等建筑群。这里是道教活动场所,每年正月初九,人们纷涌而至,初九庙会热闹非凡。
琅琊阁
琅琊阁位于琅琊山风景区的南天门景区,是滁州市以及琅琊山旅游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琅琊山原名摩陀岭,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琅琊山在县西十二里,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琊山避居此山,因名之。”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历史上的琅琊阁屡兴屡废。2015年,《琅琊榜》剧组忠于历史,超越历史拍出了《琅琊榜》,这个故事高度契合了琅琊山上所发生的千古传奇,在全国热播引起了热烈反响。2017年,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原址重建了琅琊阁。琅琊阁重建后阁高24米,共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
摩崖石刻及碑刻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内容上看,从唐至民国共有近300块。其中有不少是名家所书,内容或记功颂德,或记事记游,题诗抒怀。书体上正草俱全,名宦、名士、文豪、僧道皆有,唐代李幻卿、柳遂、皇甫曾、宋代苏轼、辛弃疾、民国戴季陶等人的书法碑刻都是我国书法瑰宝。其中,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被称为宋代之宝。安徽省共有11块唐代碑刻,其中7块属于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景区大门免票,里面的4个景点(醉翁亭、同乐园、琅琊寺、南天门)游玩需要购票(全部65元),可在游客中心一起购买有些优惠。北门停车场很大,进去后800米到醉翁亭,再往琅琊寺方向步行,也可选电瓶车到终点站琅琊寺。琅琊寺内有素斋(一素一饭)可解决中饭。游玩结束后,往上台阶到南天门,台阶有些多。从南天门可乘景区公交车(20元)出景区到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