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
----------------------------------- 韦庄《桐庐县作》
一首唐诗道尽了桐庐的山水之美和浓浓的隐逸气息,为这座浙西小城做足了广告。按诗中所写,此地“水碧山青”,比画都美。严子陵钓鱼台前白鹭翻飞,鲈鱼肥美,倒影迷离,云卷云舒,能让张季鹰之流立马辞官不做,回来隐居。
说到隐居,有一个人把它做到了极致——严光严子陵,他在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地位太高太特殊了。众所周知古严州是传统的浙江十一州府之一,只是到了现代因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才被杭州合并,那为什么叫“严州”?就是以严光之名命名。
古严州一府六县:建德、淳安、遂安、寿昌、桐庐、分水,严子陵的“钓鱼台”具体在哪个位置呢?权威的说法是:在桐庐县七里泷附近的富春江边。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曾被贬谪睦州,特地在钓台重修“严先生祠”,又亲作《严先生祠堂记》高度赞扬,这一刻,端庄的仁者和潇洒的智者殊途同归。范文正公还写下十首《潇洒桐庐郡》,又给桐庐这个小地方做了一个免费大广告。
有这么多文坛大咖力挺,无论冲着山水风景,还是文化内涵,桐庐都绝对值得一游。
老规矩,去任何一个地方旅游先讲交通。桐庐通高铁,是杭黄高铁线上的重要一站。相比淳安和建德,高铁站离县城(市区)近得多,更适合非自驾游。
二月中旬,开学前几天,我抓住最后的假期,一个人来了个“潇洒桐庐四日游”。没有直达车,于是先坐到我无比熟悉的绩溪北站,再转车。
和高速公路一样,杭黄高铁大部分路段也在隧道内,看不到什么风景。千岛湖、富春江不知不觉中就在黑暗中错过了,很快到达桐庐站(回程时所拍)。算起来合肥到桐庐高铁票共184元。
“游潇洒桐庐,看亚运马术”,桐庐承办杭州亚运会的马术比赛,天马行空,潇洒之意溢于言表。
高铁站到县城的公交车很多,二十分钟可到新城,半个小时可到老县城。
我第一晚住在新城的汉庭,第二天换到老城的7天,又住了两晚。
住在7天的7楼,一个人住标准间,每晚120元,安静,采光好,性价比明显比汉庭高。
桐庐的老城在富春江北,位于富春江与分水江之间的三角地带,新城则在富春江以南。老城街道建筑比较旧,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烟火气息;新城则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妥妥的现代化城区。
正赶上梅花盛开的季节,红梅白梅迎风怒放。
行程安排:
2月16日 合肥南---绩溪北,绩溪北---桐庐,下午 大奇山, 傍晚 桐君山 住汉庭
2月17日 上午 严子陵钓台,下午 富春江江滨 傍晚 桐君山 住七天酒店
2月18日 上午 深奥村,下午 荻浦村 住七天酒店
2月19日 上午 瑶琳仙境,中午 桐庐博物馆 下午 桐庐----绩溪北,绩溪北-----合肥南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俞颐轩(元)
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君。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孙纲(明)
去桐庐旅游,首先应该去哪里?大名鼎鼎的严子陵钓台?或者大奇山?瑶琳仙境?深奥村?都不是。桐庐的标志是一座小山——桐君山,桐庐这个地名就是由它而来。
桐君山其实很小很低,只有60米高。下图是在富春江二桥上北望江北连绵的山岭,桐君山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不点,上有白塔作为标记。
桐君山虽不起眼,但位置很特别,它扼住“分水江”流入富春江的汇合处,居高临下,十分险要。
从这个角度再看桐君山,可用杨万里的一首诗来描述: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挑窗出,舟人买菜还。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顺便给富春江二桥一个镜头。
在南岸远眺富春江二桥,大江东去,北岸群山连绵,桐君山是其中之一。
江滨公园也是红梅花儿开。
下图是在桐君山上所拍,面朝西南,富春江水从西南滚滚而来,由远及近是富春江一桥、二桥,而分水江从西北(右侧)汇入。交汇口西岸就是老县城。
我住的七天酒店离桐君山不远,沿着街巷一直往东即可,步行过去只要十分钟。先走到“东门码头”。
旁边有个“游客中心”。
汇流处有一座索桥,从县城去桐君山必经此桥。过桥,左侧是公路,右手边即可登山。
在索桥上向南眺望,左边是桐君山,右边是后建的“桐君阁”,江南岸的高楼大厦背后的连绵群山就是大奇山。
索桥横跨的水道,是富春江的重要支流分水江,古称“桐庐江”,也叫“天目溪”,发源于安徽绩溪,流经天目山。
过江后回看索桥、东门码头。
迎面一座牌坊,上书“桐君山”,这就是山门了。桐君山免费。
墙上浮雕介绍了桐君的传说。桐君是谁?据说他生活在黄帝时代,也有说他是唐尧的部下,一路采药求道,途经此地,见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便不舍离开,寻一处山结庐炼丹,治病救人。别人问他姓名,他只是直指桐树,笑而不语。
后人称这位平易近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大救星为“桐君”,建祠祭祀,奉为中药之祖。山门后有“桐君亭”,对联是: “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
对联出自明朝人的诗:“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君。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口气很大,然而实至名归。桐庐的地名由此而来。
亭子后面是盘桓而上的山径,转角处有云龙石雕。
途径“凤凰亭”,忽而抬头见一面朱红色的墙,格外鲜丽。
墙上月洞门娇小可爱,吸引人继续前进一探究竟,门前还有龟鹤同体的瑞兽,门额上“仙廬古蹟”四个大字古意浓浓。
入月洞门后,是一方三面围合的小院,院侧墙壁上的历代石碑,更将这种古意渲染到至高点。
此山确实不高,七八分钟就能登顶。自拍一张。
院侧小径通向最高处的桐君祠,它面江而立,是桐君山顶的主体建筑。祠有屋宇三楹,祠前设平台。
祠内端坐着桐君老人塑像,白髯飘飘,笑容可掬。塑像后壁画上,有华佗、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画像,是为“历代名医谱”。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桐君祠侧面是“桐君采药录”展厅,展示了历代医药学家的事迹。任何时代,救死扶伤的“神医”都是最令人佩服的。
他们在著作中都引用过桐君的药物学知识,可见桐君是中医药物学的鼻祖。
殿堂外,梅香四溢。
桐君祠旁有桐君塔,七级六面,在翠色掩映的桐君山上,白塔如浮玉般醒目。
塔前的平台上有望江亭,山下的碧色清流和桐庐县城尽收眼底。
下午五点至五点半,我占据亭中的最好位置,目不转睛地看着夕阳逐渐消失在江北的山峦之后。
富春江大桥、二桥、桐君阁、分水江汇入处,来来去去的货船……都历历在目。
江钟寒夕微,江鸟望巢飞。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归。
虽然日落位置不在江天交界处,但已经很美了。
我连续两天傍晚都登临桐君山,在相同的位置看夕阳,反正山不难爬。第一天云彩厚一些。
网图一张,应该是在桐君山北面的另一座山上拍的,拉了个全景。弧形的是分水江,上有分水江大桥。两江的夹角处即为桐庐老县城,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形势极为险要。
从后山下山。与前山自由盘桓的曲径山道不同,后山的路径以规整的百步阶为主体。
百步阶的中段有“山阴问道”亭,整个山径陡峭险峻又气势恢宏,仿佛有登天临仙之意。
药祖之乡。君以桐名,山以君名,功比神农,泽及万民。
山脚下一面照壁,上书“古桐江山”,有江有山有故事,多好的地方。估计这里才是桐君山的正门吧。
照壁旁边就是“七里扬帆”码头。有游船项目,我估计就是在这一片兜一圈,不能和建德梅城的那个“七里扬帆”相比。
走公路可以绕回到“桐君山”石坊,就是索桥那里。江边有一岔道,通往朝着江面的摩崖石刻,于是过去看个究竟。
需要穿过“合江亭”才能看到。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元朝诗人俞颐轩游桐君山后,龙蛇飞舞题下这样的诗句,被镌刻在桐君山山路边一方立壁上。这首诗是模仿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写的,反而后来居上,成为桐庐的广告语。
上图右边,明朝嘉靖年间,时任桐庐县令的吴绅书写的“古桐江山”四字,雄浑大气,一气呵成。
最为可贵的是唐朝大历八年的篆书摩崖题名,无诗无文,就是县令独孤勉和手下一干人写的“到此一游”,一个月之内来了两次,还分别用篆字和楷书两种字体刻的。注意,还有北宋时的两拨人在其两侧也留下寥寥两行同样是“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
这又是唐朝,贞元年间的另一个县令刘文会等人,也刻了“到此一游”。太简单了,如果是我,怎么着也要写几句感慨,哪能光写名字呢?
再过索桥,发现桥上上不少老人,骑着电动车过来钓鱼,把长长的吊线抛进江里。这么冷的天,太有闲情逸致了!不愧是严子陵的老乡。
回旅馆,沿着分水江走一段路,有“来仪亭”。
“周恩来在桐庐”,讲述了修建桐庐大桥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桐江口一带没有一座桥,过江靠轮渡。周恩来总理视察新安江水库,经过桐庐,感觉这里交通很糟糕,于是敦促“有关部门”为桐庐建一座大桥,这样才有后来横跨分水江的“桐庐大桥”的诞生。现在过桥早就不是问题了,富春江一桥、二桥......今昔对比,沧桑巨变。
吃过晚饭,我又回到东门码头,看看桐江夜景。
索桥、白塔、桐君阁流光溢彩。
对面江边的大厦不断闪烁着“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桐庐是有福的,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大批文坛巨匠早就为它做足了广告。
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范仲淹
古木烟笼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长间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张浚(南宋)
桐庐因桐君山而得名,而以严子陵钓台闻名,上图就是钓台全貌。“隐隐翠微”中的两座高台,看起来只是绵绵富春山、悠悠富春江的普通一景,却为何有这般魔力,引无数迁客骚人竞折腰?
这是钓台对岸的严光雕塑,他的经典形象就是如此,所谓“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 英明圣上兼老同学“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求他出山,他却死活不去,非要去隐居钓鱼,不给面子,不识抬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胆儿够肥,够牛逼。
自古“渔樵耕读”就是隐居的代号,渔排第一。“沧浪之水清兮”的通达,“独钓寒江雪”的冷静,“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潇洒,“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智慧,集于渔夫一身。而最有名的渔者必须是严光严子陵,他真的是钓鱼,不像姜太公钓的是功名。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叫滴滴去钓台景区。先往南走,再向西南方向。县城南面是大奇山,挺高的。
一直沿着富春江南岸走,进入“富春江镇”,再过富春江大坝,转到北岸。
富春江大坝也叫七里泷大坝,集防汛、发电功能于一身,不利之处是破坏了“七里扬帆”的自然风景。
很快到达景区,共用时25分钟,车费48元。此处公共交通很不便,我都没看到公交车站牌,不知是不是在大坝那边。
严子陵钓台门票(含游船)125元,网购112元,半小时生效,很贵。怎么进钓台景区呢?唯有坐游船,陆路无法到达。工作人员告诉我:第一班游船9:10发船,现在才8:10,早了整整一个小时!唉......
景区地图如下,从下游到上游依次是富春江大坝、景区游客中心和游船码头、钓台,彼此相隔一段距离。此外南岸有个小水湾——江南龙门湾。
景区的安排是这样:码头出发——船游“富春江小三峡”——折返——停靠钓台(共30分钟)——钓台自由游览(如果爬山,大约两小时左右,含拍照发呆时间,如细品碑刻,用时会更长)——去“江南龙门湾”(10分钟)——停靠(龙门湾是个鸡肋,15分钟足矣)——回码头(5分钟),全程用时合计三个小时。
时间尚早,在游客中心无事可做,于是退出来,看见江边的山上有游步道,就爬了上去。心想可能会在高处有个观景台之类的吧?哪知爬了很高,路还没有尽头,而树木茂密,找不到合适的角度俯瞰大江。白白耗了不少体力,只得原路返回。
在游客中心停车场看见一家三口自驾旅游,儿子带着父母。听说门票100多,老人连说不值,顿时就打了退堂鼓。据我观察,来这儿的游客几乎都是团队,像我这样的散客极少。
9:10准时开船。站在码头上,一眼就能看见下游的大坝。
游船坐满了人,朝上游进发。除了我,其余人都是一个团队的。游客中心和游船码头本身也像一艘大客船,上面写着“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严子陵钓台”。呵呵,建德、桐庐、富阳三地都认为自己才是实景地,连钓台的位置都争呢。
舟行,慢慢。这是江南最初的样子,温润清远,摇篮一样,揽你入怀。紧张久了的心,在此一下子松下来。
山很松软,高低有度,平缓柔和,没有北方山脉的凌厉。水也安静,激流猛浪也有,但终究归于平和。
对岸出现“江南龙门湾”,远处一堤一桥历历在目。回头还会经过那里。
再行两三分钟,主角——钓台映入眼帘。它有东西两座,就是两块朝江面突出的巨岩。这......得多长的钓线?台下水畔,严先生祠、沧波桥、碑廊等建筑一字排开。钓台看似不高,后来爬起来却很累。
这段航程并不长,单程也就十五分钟,远远不能和建德的“七里扬帆”相比,但是风景一样的美。在折返处远眺“小三峡”深处,也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此处离“七里扬帆”的葫芦峡其实不远了,如果和建德的景区打通该多好。
青山束寒滩,溅浪惊素鸥。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
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
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徐渭
我最喜欢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有风,比较冷,没有“影湛波平“,而水天青“,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正是此地风景的真实写照。
东坡先生站得更高,他大概认为严光钓的不是鱼,而是”高士清名“,当年白白在此终老,并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这个想法比较另类啊。不管是真心隐居还是沽名钓誉,求贤若渴还是惺惺作态,无论皇帝还是隐士,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那什么能真正永恒流传呢?答案已经有了:“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人应该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9:40,船停钓台码头。
走下游船,还在被山水催眠。
迎面就是“严子陵钓台 天下第一观”照壁,这几个篆字是杭州西泠印社的“老梅”书写的。
照壁后面是饭店”静庐山庄“,前有石刻:严子陵钓台碑园。
来看看露天的几块石碑:“山东太白谪仙人,笔卷天河气拂云。百代公卿嘲哂遍,清溪石上想严君”。宋朝李廌的诗,现代人书写。有点真李白的口气,通过和别人对比,尽显对严子陵的推崇。
曹邺的《题山居》:“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意思是严子陵并不是多么喜欢钓鱼,而是皇帝请他请晚了,在耍脾气,呵呵。
旁边是“新碑廊”。
这两块碑上的内容,一是巴金的《我爱富春江》,一是郁达夫的《钓台春昼》,都是片段,由现代人书写。字太小,刻得不清楚。
这两块碑字大清晰。左为桐庐深奥村人申屠筠(曾任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所写”唯独故乡亲“,右为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所写。
在江边缓缓行走,继续欣赏山水。游船似画舫,也成了远处一景。
和船游的角度不同,总之这片山水就是看不腻。
前方是严先生祠堂。
一座三门四柱牌坊矗立在水边,上书“严子陵钓台”,赵朴初题写。
牌坊上有精美的砖雕。
背面有沙孟海的题字:“山高水长”,出自范仲淹对严光的赞美——“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游客多在此处打卡,我也不能免俗。好一个“山高水长”啊,严子陵一定是在富春江畔看到了什么比功名利禄更为永恒的东西,才能有这样强的定力。
邓超和孙俪两口子也在此打过卡,还戴着口罩。
牌坊旁边就是“严先生祠”,粉墙黛瓦,门口一对石狮憨态可掬。
门楣横石上用双沟技法刻着“严先生祠”,两边是一副对联:“何处是汉家高士,此间有天子故人”。寥寥十四个字,概括了严子陵的身世际遇、崇高地位。
祠堂不大,比较朴素,符合大隐士的风范。正殿牌匾是“高风亮节”,两边楹联: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
迈入正殿,中央严子陵塑像端坐,于平易近人中透出士不可夺的高逸气质,大有“使贪夫廉,懦夫立”的氛围。塑像上方悬着“光武故人”匾额。
左右两侧有“钓台”、“客星”两块石碑,这四个字是明朝书法家薛敬写的。“客星”就是严子陵,当年严子陵和刘秀是一对好基友,他睡觉时竟然把搁脚在皇帝肚子上,这就是“客星犯帝座星”的故事。我要是刘秀,马上拉出去嘶啦嘶啦的。
应该说,刘秀在开国皇帝中,是最仁慈厚道的。这位刘文叔白衣出身,平易近人,博士毕业,是学历最高的皇帝。他对功臣不错,“云台二十八将”都是善终,这一点比他祖宗刘邦强多了。
正因为刘秀有“中兴之主”的胸襟、风度,严子陵才能够安全地回到富春江畔,过着清静无为的隐居生活。如果换成朱元璋,老严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祠堂里还有一些刻着诗文的石碑,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据说是宋碑。但是字迹很模糊,好多都损坏了。没拍照。
附全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结尾处“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等佳句,一直被后世推崇。看来只要认真学习严先生,就能让贪官变清廉,让胆小鬼变刚强,严先生消极避世的高风亮节,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深......哈哈,不能这样曲解吧。
正对着祠堂大门,有一座小拱桥——沧波桥。
桥畔有一重檐六角亭——客星亭,客星这俩字成了严光的代名词了。
沧波桥这个名字出自诗仙李白的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这一祠一坊一桥一亭,有极佳的江南园林效果。
沧波桥连着长长的九曲桥。
尽头是一座茶楼。
再看一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祠堂西侧有“新碑廊”,多为现代人所写古人诗篇。随便看一首,赵孟頫的,字里行间,似乎对严光独善其身有点不以为然:
悠悠空山云,泱泱长江流。廊庙意不屑,山泽聊淹留。
故人在天位,高步追巢由。岂曰子无衣,辛苦被羊裘。
东京多节义,之子乃其尤。穷居虽独善,辅世岂不优。
刘基《夜泊桐江驿》: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意思是伯夷和姜太公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是躲在富春江钓鱼比起云台功臣辅助帝业,简直不值一提!狠狠挖苦了严子陵一把。当然喽,刘基是开国功臣,他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说话。
有两块碑用玻璃罩住了,显然不一般。因为上面的字是古人刻的。
下面一首诗是唐寅唐伯虎的,只感慨,无褒贬:
汉皇故人钓鱼矶,渔矶犹昔世人非。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
眠牛立马谁家牧,鸂鶒鸬鹢无数飞。嗟余漂泊随饘粥,渺渺江湖何所归。
山脚下转得差不多,该爬山了。是啊,来钓台玩,不登上去那不是白来了?整个登山(登台)是个环线,不走回头路。回到祠堂那边,有“听泉”月亮门,进门就是步行登山口。
门内有“第十九泉”,在一座古朴的六角小石亭里,泉水清冽。
这个第十九泉是茶圣陆羽品评的,泉池旁塑有陆羽像,并立一碑:”十年不泛钓鱼船,梦想高风日月边。今日偶然无往著,再尝滩下煮茶泉。”是宋朝诗人陈埙写的。高士就是不一样,看中的地方不仅能钓鱼,还有好泉水可以泡茶。
登上石阶,去东台,一路沿着山麓,慢慢欣赏如游龙般盘卧于山林间的“富春碑廊”。这条碑廊可比山下的新旧碑廊长多了!
此地集文学、诗词、书法、雕刻、建筑为一体,碑廊曲折有致,碑文内容取自李白、苏轼、陆游等历代名人雅士题赞钓台和严子陵的诗文,书法皆由当代书法名家所书。
碑廊外,谢灵运、李白、杜牧、范仲淹、苏轼、唐寅、郑板桥等几十座名人的石雕像挺立在密林中。古往今来,因仰慕“不慕富贵,淡泊名利”的子陵风骨而到严子陵钓台拜访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每个时期的所有重要诗人。这座小小的钓台,几乎成了赛诗台。
谢灵运大概算是最早写富春江和严子陵钓台的诗人了。
这是清末画家画的“严子陵五月披裘垂钓图”,反穿羊皮袄是老严的经典形象。
碑廊转角处有硕大的“桐庐晚景”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乃宋朝无名小卒所写:
向晚西风急,扁舟下濑轻。帆樯挂山影,鼓吹压潮声。
白鸟烟中没,斜阳雨外明。油然五湖意,浑欲薄功名。
拗相公王安石在此,奉上七律一首:
汉庭来见一羊裘,闵默还归旧钓舟。迹似蟠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岂能留。
崎岖冯衍才终废,寂寞桓谭道被尤。回视苍生终不遇,脱身江海更何求。
毕竟老王是当过宰相的人,眼光很老到,他认为老严不是不想出仕,而是皇帝毕竟还达不到周文王的境界,看看桓谭和冯衍的下场就能知道。
左为另一宋朝无名诗人刘昌言的诗:
不会持竿意,由来善一身。何如事天子,就削汉功臣。
乱木凋云际,幽禽散水滨。空余台下月,千载属渔人。
右为西泠印社的作品,什么“几度曾来”“客星堂”“钓台....”,我也认不全。
柳永和李清照也写过钓台吗?是的。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李清照
这是大赞老严的。
看看柳永的半阙《满江红》,据说成了睦州民间的流行歌曲,广为传唱: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这是唐寅唐伯虎,他的诗作山下碑廊里有,后面还有徐谓、郑板桥等等,伴着古木青藤,一路向上。
碑廊和名人队列到了“留芳亭”就结束了,最后一个“守门”的是康有为。
亭后一碑,正面“子陵风骨”,反面“高尚其志”,为绵延不断的“富春碑园”画上休止符。
下面的路,修篁参天,古木森森,非常清幽。刚才在船上看钓台似乎不太高,真爬起来还是有些累的,感觉比大奇山累。
严子陵钓台分为东西两处,先到东台,就是一块凸出的巨岩,有一碑亭立于台上。
碑正面曰:汉严子陵钓台,背面刻着严光的生平,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亭柱对联为:登钓台而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亭子向东视线受阻,向西可见大江西来,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近处树木繁茂的岬角是“西台”。
东台旁边另有一块巨岩,视野最为开阔,可以左右开弓。两千年前,严子陵就在这里把钓线抛向大江吗?
从这里望出去,看到两千年前就在的风景,忽然有点明白,什么是山高,什么是水长。那不仅是空间维度的,也是时间维度的。
下面有根石柱,传说是严光支撑钓竿用的,太夸张了!严光即使真来钓鱼也不会爬到高崖上,传说这么夸张,无非是想表达后人欣赏他的“高风两节”。就像范仲淹所写:“汉包六合冈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位极人臣的云台直入青云,当然不是江湖上的钓台能比,但是“爱惜羽毛”的钓台在境界上高于世俗的云台。
东西两台,遥遥相对。再来一首古风助助兴:
“桐江连天兮秋水长,富春摩空兮烟树苍。
客星兮寒芒,汉宫兮苔荒。
彼争攀龙鳞兮铭勋旗常,此宁着羊裘兮垂纶沧浪。
以足加腹兮忱故态之犹狂,亷贪立懦兮掲世之防。
云台钓台兮其髙颉颃,二十八人兮图像已忘,先生万古兮岿祠堂”。
从东台到西台,看似近在咫尺,走过去却需要先下后上,折腾一番。
途径“双清亭”。本以为“双清”,一是山清水秀,二是严子陵人格清高脱俗,肯定是这个意思喽。但看到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声誉;隔江祭谢公,忠贞赤胆日月魂”,那估计就是说严子之清和谢公之清了。谢公是谁?到西台就知道了。
西台很快到了,也是有石亭翼然,突兀在悬崖边,石亭极其简朴。
西台因“谢翱哭祭文天祥”被称为哭台。谢翱是南宋遗民诗人,积极参加抗击蒙古鞑子入侵,还加入了文天祥的军队。后世有诗描述他的哭祭:“桐江水落秋日颓,有客歌上严光台。石根敲断铁如意,万里北魂招不来”。
亭中的石碑,正面是“宋谢翱恸哭处”,背面是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
两边楹柱上的对联为:”生为信国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邻”。谢翱的行为受到后来不少诗人的称赞,像抗清文人黄宗羲。
现在我明白“双清”的含义了:东台上的严光微笑稳坐钓鱼台,岁月静好;西台上的谢翱恸哭急祭丹心魂,风雨如磐。这景叫“双台垂钓”,其实是一台逍遥一台恸哭,反差实在强烈,一如儒和道。
站在西台俯视山下,碧水飘流,白浪激石。入世还是归隐,永远是说不完的话题。杨万里有诗:“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思路非常清奇。他认为严光生早了,放在刘秀的好时代,他有大才却于世无补。如果和曹操这样的奸臣同时代,那老严就可以大展宏图,不会去钓鱼了。
方孝孺也有一诗,是贬低刘秀的:“敬贤当远色,治国须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这个我觉得纯粹是煞费苦心给严光钓鱼找借口了,严光的真实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
下山,不走回头路。半山腰有一处神秘的摩崖石刻,石刻上隐隐约约刻着“一丝九鼎”四个隶书大字,不太清晰。左侧还刻有“明万历乙巳季夏里人赵如献孟清甫书”的楷书落款。
“一丝九鼎”出自黄庭坚的诗: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字面上的意思是汉朝天下像九鼎那样不可移动,就靠了在桐江上被风吹动的一根钓丝。言下之意,之所以政权稳固,就是因为有严子陵带头,士子们讲究节操,维持了国体。这个....有这么厉害吗?
再往下,见到郭沫若的诗碑。1961年冬,郭大诗人曾游此地,作诗如下:
百寻磴道辟蒿莱,一对奇峰屹水涯。 西传皋羽伤心处,东是严光垂钓台。
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 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
他对东台垂钓提出质疑,对西台痛哭表示赞赏。无论伤心痛哭还是怡情垂钓,这些胜迹都是有真有假或真假难辨。言外之意,任何事不要太当真。
看到郭沫若,我就想到了伟大领袖,然后想到了柳亚子。其实应该把这几句也刻在这儿的:
“分湖便是严陵滩”、“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要知道,在全国人民文化普遍不高的时代,很多人知道“富春江”就是因为这一句。
下山下到水边的旧碑廊那里,正好走了一个环线。
还在西台上,我就听山下有人喊:马上开船啦!是和我一船的人喊的。其实没必要着急,班次很多,每隔半小时就一趟。
向钓台这个“精神圣地”挥别,下一站是“江南龙门湾”。
走了很久,钓台还长留视线中。
龙门湾是富春江南岸的一个小水湾,现在被一堤一桥一阁隔开。
司机给我们十五分钟时间,足够了,因为此处就是个鸡肋,没啥可看的。
青箬笠、绿蓑衣的严老先生笑眯眯地凝望远方,深邃的眼光穿越两千年的时光隧道,落在富春山水上。其实他也可能没想那么复杂,就是老了,厌倦在喧嚣的城里住,想换个环境静一静,是后人过分解读他了。
再配一首陆游的《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龙门湾成了脚踏船游乐场,但是水湾的水色比江上更绿更耐看。
楼阁没开门,只能走到拱桥的顶部回看长堤和碧山。
很快再次上船,闪人。
快到游客中心码头了,向下游远眺富春江大坝。上岸后我一个人走到大坝上转了转,大约走了一公里多,然后叫滴滴回县城。虽然公交不便,但滴滴很容易叫,回去的车费是40元。这样我为了严子陵钓台一共花了48+40+112=200元整。游览时间一共3个小时,13:00回到旅馆。
严子陵钓台的打的费用尚在我心理承受范围以内,而瑶琳和深奥村我就只能坐公交了。
严子陵钓台尽管票价很贵,而且这次杭州景区免票,它居然不参与,另外对非自驾游客很不友好,但我还是觉得钓台非去不可。除了符合古典审美的山水,精神内核更为重要,尤其像我这样早已在工作上躺平的人,更要不远千里来膜拜。范仲淹说“潇洒桐庐郡”,这个潇洒从严子陵那时就开始了。
因为富春江大坝的建造,严子陵钓台所在的“富春江小三峡”面貌大大改变,水位升高,原来的激流险滩变成了近似高峡平湖,风景没有古诗文中写的那么迷人。真正的钓台和严先生祠都永远沉到了水底,岸上的古迹也都破坏殆尽。所以现在看到的无论自然还是人文,都不是原汁原味的,不能不说是个大大的遗憾。
所幸人文精神还在,所以这片山水仍然富有诗意。我这篇游记引用了太多的古诗词,索性再来一篇:
范成大《酹江月》: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几乎每个心止如水的人都曾是热血青年,因为“经纶世务”不顺才退至富春江,如我。严子陵不一样,“故人龙衮”,机遇送到家门口也不动心,就得有超常的定力了。这也是两千年来,那么多人崇敬他或者贬损他的理由吧。
严子陵隐逸,逍遥东台垂钓;文天祥舍身,谢翱西台痛哭。桐庐有悬壶济世、护佑一方的桐君山,也有无欲则刚、山高水长的严陵滩。一个好的社会就应该让人有充分选择的自由,有人激流勇退,有人含枚疾进。自由之意志,治世之丹心,都包含不屈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