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潍坊之行1— 十笏园
上周末,我第一次去潍坊市区,游览了十笏园、世界风筝博物馆等景点。
周五晚上,从济南站坐高铁到潍坊站,出站到附近酒店住下。
9月16日
周六,早饭后去十笏园。十笏园离火车站2公里多,乘62路车坐4站到。
十笏园9点开门,这时刚开不久,门票22元。
十笏园介绍: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丁家是明洪武二年(1369)外地迁来潍县的,后来发迹。丁善宝将废弃的花园打造成丁家的私人花园,被称作“丁家花园”,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十笏园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总体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建有假山、长廊、池塘、楼房、曲桥、亭榭、书斋、客房等六小建筑景观。整个园由中、东、西三组院落组成,中部是园林的主体部分,东西部是住宅部分。
十笏园布局精巧雅致,紧凑而无拥挤之感,集南北园林艺术为一体,融明清建筑于一身,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潍坊市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景区正式名称是十笏园博物馆,包括了原先的园林和后来扩充进来的古建民居,民居在园林东邻,两者无缝连为一体。现在园林西路院落在维护整修,无法参观。
十笏园大门坐北朝南,进去右拐可见园内的标志性景观:园池及四照亭。。
园池东边是假山,锁着门不能上。园池东南角是漪岚亭。
园池西邻的游廊
四照亭呈矩形,西侧匾上有题字,匾额:涛音;题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园池南边是十笏草堂,现在是纪念品和冷饮商店。
园池北边是龙墙,中间开八角洞门,门上“鸢飞鱼跃”四字相传是韩愈的笔迹。门后院内立一太湖石,太湖石后是主楼“砚香楼”。十笏草堂、园池、四照亭、院门、太湖石、砚香楼,从南到北构成了园林中路的中轴线。
院西二层小楼是春雨楼,建于清代,是园主人的藏书之所。春雨楼是电视剧老版《西游记》第七集“计收猪八戒”的取景地,猪八戒在高老庄娶亲的片段便在这里拍摄。
二楼不开放
院北是主楼砚香楼,建于明代,清代被丁家购得后以此楼为基础,扩建成现今的整个花园。砚香楼是二层结构,楼上门窗外有前廊和栏杆。此楼是主人藏书、读书、弄墨之处,故名“砚香”。
一楼东侧是丁善宝蜡像
一楼西侧是藏书陈设。二楼不开放。
砚香楼后是北厅
屋内有拓片展
砚香楼背面
离开中路,向东是郑板桥专题展室,院内立着郑板桥塑像。
郑板桥(1693—1765),名燮,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乾隆十一至十八年(1746—1753)任潍县知县7年,为官造福一方。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
郑板桥专题展室
展览以丰富的史料和碑刻介绍了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的政绩和书画艺术成就
郑板桥在潍县的诗文书画作品
郑板桥遗留的碑刻,其中有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城隍庙碑”原碑。
南面院落是“潍县四大家族”展览
砚香楼院和“四大家族”院之间是“潍县学人”丁锡田展厅
丁锡田(1893—1941),潍县丁氏第十七代孙,近代著名史地学者和藏书家,藏书以数万册计。
沿青石板小巷到东面的古建民居区
同志画社
同志画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潍县的文化社团,室内展示了相关作品。
芙蓉居,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
潍县砸铜技艺介绍
再向东是民居生活场景复原陈设
院内北屋是颐年堂、懿德堂。
颐年堂,复原的老人房场景。
懿德堂,复原的青年夫妇房场景。
南屋是闺房,分为书房和卧房。
书房,丁家十分重视教育,丁家女儿自小就被培养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卧房
民居院南面是茗浆坊,也称茶饮茶膳大学堂。
向西是账房。账房建于清代,是丁家管理和储藏财富的场所。
账房正厅
账房先生蜡像
当时潍县商界和民众对丁家的评价是:“丁氏富有,但非不义;丁氏有财,但非吝啬;丁氏经商,但非无信。”这时一个团队进来,我借此听了一段丁家用钱财行善的事迹的讲解。
屋角处有近年发现的地下金库,库门紧锁,里面摆放着仿制的银元宝。
再向西是十笏大观
院内的几个展厅里是有关各地园林、丁家的与十笏园的人文历史等的展览。
十笏大观西邻是碧云斋,位于园林区的东路轴线上。
碧云斋是园主人丁善宝的居住之所
膳厅,火锅布景。
正堂
卧室
书房
碧云斋往西就回到了园池,如此就把十笏园大体走了一遍。
走出出口,游览十笏园用了将近两小时。十笏园博物馆除了园林,还包括了民居,总面积并不小。
周围都属于十笏园文化街区,临街的仿古建筑大多是工艺品商店。
逛了几个商店,然后去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