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盛世建水紫陶放异彩一一建水紫陶博物馆游学记

作者:闲云不飞 显示图片

建水紫陶产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碗窑村,在上世纪50年代曾名噪一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可它时运不济,没几年便陷入数十年的沉寂,精妙文雅的艺术紫陶鲜有问世,以至于我们这一代人很长时间只知建水产陶,做的汽锅最好,全然不知建水紫陶文化在国内的地位。那些物质产品匮乏的年代,它默默地制作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低调朴素,文化特质降到了最低。2003年我到建水,陶瓷店里满架都是紫红色、素面的或点缀简单花草的生活器具,价格便宜,我只花了3元钱就买了一只汽锅,一直使用至今。

据说紫陶的命运转折始于2004年,普洱茶的热销,让紫陶罐搭上了发展的快车,资本的推动使紫陶传统技艺开始复兴。不过数年,紫陶便异军突起。2008年时我在昆明偶然发现了一家建水紫陶专买店,进去逛了一圈,惊讶地发现建水紫陶原来不是印象中土头土脸,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陶锅陶罐,它竟然可以这么漂亮,种类可以如此繁多。真好似一夜春风,吹醒沉睡的紫陶,重焕奇异妙彩。

十数年的传承与创新,紫陶精品不断涌现,建水县特建成“建水紫陶博物馆”,全面展示了紫陶历史、技艺,将艺术珍品收藏展出,成为紫陶爱好者学习知识,鉴赏珍品的好去处。


建水陶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西汉时期出现原始制陶业,唐宋受南诏国佛教文化的影响和中原文化的熏陶,已能够成规模地烧制高温青釉瓷器,元明时期,是建水陶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元瓦明砖为其代表。

👇建水青花:将军罐·堆塑生肖八卦纹,高42cm\直径33cm,明代,建水紫陶博物馆馆藏。


建水文庙棂星门屋脊上露出的四根木柱上镶有蟠龙的青花瓷罩,是建水530多年前的青花精品。

👇青釉青花盘龙纹瓷罩.60cm高.明.建水县博物馆藏



至清道光年间,陶工与文人携手,将陶艺与人文融合,粗陶细作,创烧建水紫陶,至清未民初臻于完善,成为享誉中外的独特工艺。1954年,碗窑村37户组成陶器生产合作社,当年以向逢春为主创制作的汽锅、花瓶、茶具等80多件紫陶工艺品送北京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以其独特制作工艺和文化特色受到好评,跻身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宜兴紫砂、钦州坭兴、重庆荣昌)之列。

👇向逢春(1895~1964)作品。1956年他在陶器生产合作社设美术陶生产小组,积极发展紫陶工艺品。



1974年9月,陶器社兴建了一座长98米的隧道窑,一年可烧制200万件陶器,但之后一直徘徊在底谷。2004年始,沉默了多年的建水紫陶开始复兴,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建水紫陶独特的制作工艺,2014年云南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建水紫陶产业保护条例》,紫陶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一是文化陶。其制作工艺的形成,是文人与工匠结合的结果,没有文人的介入、文化的渗透,就不可能产生建水紫陶的特色工艺。如,紫陶制作过程中的湿坯刻填工艺,由文人书、画,工匠刻填,每一件作品在文化方面都具有唯一性特征,成就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


二是一种高温泥陶,烧成温度在1120℃至1180℃之间,使得其陶质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硬度高(摩氏6-7度)、可打磨(让陶器温润如玉,光洁如镜),既满美学需求又保持了陶质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二是无毒、无味,成品中铅、镉溶出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这两个特点,使建水紫陶具有藏茶不霉变、贮米不生虫,栽花不烂根的特点。

👇蒜头瓶.潘朝觊,高60㎝.宽30㎝.现代


三是唯一性。由于泥料成分、造型差异、装饰个性、刻填变异、高温烧造、打磨程度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每一件产品都是唯一的。

👇肖春魁,1977年生于建水,号“浪鬼”,一直致力于手捏壶的研究的探索,其仿生紫陶作品,为建水紫陶界增添新技。


四是独特的制作工艺。从泥料备制、拉坯造型、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到无釉磨光有六道工艺数十道工序,大多数工序以手工完成,机械方式难以或不可能替代。迄今为止,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仍然是国内外陶瓷领域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工艺。



这四大特点使得建水紫陶有“工艺独特、文韵盎然”的美誉。它温润如玉、光洁如镜、声清如磬、质硬如铁,透气性好,无论是日常使用器还是艺术装饰品,都让人爱不释手。


汽锅是建水紫陶代表性产品。它是参照元代传入云南的铜炊锅烹制食物的方式,利用蒸气的原理,制成由底部喷气至锅膛内蒸薰食物的一种陶制炊具。中晚清时期,紫陶汽锅开始问世,将古老陶艺与饮食文化巧妙融合,又因文人的妙笔介入,将文气溶入汽锅的灵魂,使陶艺、诗词、书画、雕刻融为一体,烟火气的炊具瞬间升华为一种典雅古朴韵味十足的艺术珍品。

👇红泥陶·仿古汽锅·残贴纹
.吴学刚.高15㎝,直径25㎝.2019


1933年建水就曾制作汽锅一只,到美国参加芝加哥百年进步展;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宴中有一道用建水紫陶汽锅烹制的汽锅鸡,国外遂出现一股“汽锅热”;人民大会堂把汽锅鸡列为国宴佳肴,款待外宾,受到称赞。


2022年建水紫陶在云南省博办了一个专题展,我第一次见到“残贴”这种装饰技艺,惊异于艺术语言还可以如此表达,越看越觉得韵味无穷,我专门写了一篇日记:残贴之美(@https://imfw.cn/l/311222676)。

残贴是建水紫陶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其作法是:在陶坯上用风格不同、字体各异、字数大小不等的字画进行交叉重迭,刻工将字画用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不同颜色的彩泥填敷,不同彩泥形成的字贴画卷正倚迭交,形成一组相互独立又互相呼应的组合图案。“残贴”块面的安排有如中国汉字的单字结构,讲究上下左右谐调搭配和笔划的长短交叉呼应;又如书画作品谋篇布局,块面大小、色块搭配要合理安排。常用的类型是将中间的一块留出不填底色,可减轻填泥对坯体的损坏,省工省时,不影响装饰的整体效果。

👇王永清(1854~1924)作品。生平殚精竭思,沉潜于镌石制陶,好断简残篇,得翻卷残破之势。


👇右:谭知凡作品。书善行草,所制梅、兰、竹、菊自成风格,在秉承向氏一脉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陶艺装饰花鸟鱼虫的新画风。在残贴、断卷的传统装饰工艺上有新的突破,是当代享有较高声望的紫陶大家之一。

👇左:王式稷书法纹饰花瓶。他是当代紫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作者之一,善书法篆刻。



“残贴”装饰有一次性和二次性之分,一次性装饰是先写画出所有的字画块面内容,然后分别用阴阳刻填的方式,一次完成“残贴”的制作。二次性装饰是先刻填出“残贴”块面,再写画块面上的文字和图案进行刻填。“残贴”装饰把传统的经典和现代的简洁集合得浑然天成,极大地丰富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


建水紫陶以中国传统诗词、书法、印章、绘画为主要装饰内容,形式有一次刻填的素色装饰和两次以上刻填的复色装饰。

一次刻填的素色装饰是:装饰内容可用白描方式表现,轮廓能够明显区分,一个对象个体刻填一种单色,其特点是简约、素雅,容易制作,讲究用笔变化与构图平稳奇险,画面白描或黑白版画效果突出。

👇红泥陶·水洗·通景花鸟.邹科.高12CM\直径24CM.2019年


两次以上刻填的复色装饰是:装饰内容的浓淡和色调变化要分层次表现,画面物象要通过两次以上套色刻填才能完成的装饰方式。两次以上刻填的复色装饰有如套色版画的制作手法,可以通过多次刻填套色来满足装饰要求,不同的是,建水紫陶的填泥可以用画油画的方式填制出色块的浓淡变化,同时,填泥在经过后期无意识的填压工序和不同烧成气氛高温焙烧,会呈现出一些非人为的色调和图案的奇妙变化,幻化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艺术效果。只要掌握好刻填程序,国画、油画、水彩、版画,以及国画中的工笔、线描、写意等,都可以在建水紫陶上艺术地再现,这种再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既保留了原有艺术类型的特征,又是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再创作。

👇无釉彩填白陶胆瓶《葫芦丝声鸟语歌》.孔明.高45cm/宽19cm.当代


👇田波作品。他长期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


👇红泥陶·双耳仿古尊·汉风古韵.黄梅.高48cm/直径35cm.2017年


附,2022年在云南省博的展出的紫陶精品:
🕯无釉之华彩:@https://imfw.cn/l/311212320
🕯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壶:@https://imfw.cn/l/311221911






















紫陶泥料由建水境内五色土料按比例配制而成,五色土料为紫、红、白、黄、青;泥料主要分红、白两种。可按需调配出不同颜色,长期的实践,使得各家有各家的绝招和密方。

原料主要元素构成为二氧化硅(Si02),三氧化二铝(Al203),三氧化二铁(Fe203)。弱点是可塑性弱,易变型,优点是粘性强,耐高温,适于精细雕刻和填泥工艺。


原料原产地,即将取完原料的这片区或正在打造成特色旅游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