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徐州(上)—汉文化景区、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

作者:etaii 显示图片

二游徐州(上)—汉文化景区、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

       去年去徐州时因疫情提前返回,只去了龟山汉墓和云龙山的部分景点。周末,我第二次去徐州,因体力还是比较差,只游览汉文化景区,顺便到户部山及附近转一转,逗留两个半天,周日下午返程。

9月2日

       上午从济南西站坐高铁到徐州东站,出站坐地铁一号线到黄山垅,向西走到三环东路,坐65路车一站到楚王陵,到汉文化景区南入口。

徐州汉文化景区简介: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区东三环兵马俑路1号,整个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京沪线,北迄骆驼山,占地面积1400亩。核心区域包括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水下兵马俑馆、汉史馆、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竹林寺等景点,外延区包括汉文化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棋茶园、考古模拟基地、滑草场等景点。徐州汉文化景区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国家4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


门票一人90元,进门是楚王骑马雕像,后面是狮子山楚王陵。



       狮子山楚王陵的主人很可能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该陵墓凿山为葬,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其中包括国内出土的一件玉片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金缕玉衣及镶玉漆棺、玉卮、金腰带扣等。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验票进入



墓口外的大厅宽敞广阔,多彩的灯光使人有迷幻之感。


顺着台阶下到墓道,有十多米深。


       墓室从外到内依次是天井、墓道、耳室、墓门、甬道、侧室、前室、后室等,墓道两侧有浴洗室、御府库、钱库、印库、棺室、礼乐房、陪葬室等等。


 墓道      




东耳室是庖厨间,有两扇门,是所有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放置着古代厨具的仿制品。


西耳室南半边是贮藏礼器和兵器的御府库,出土过精美的金带扣。北半边是放沐浴器具的御府库。




主墓门后的墓室都曾被盗过



       主墓门后是通往主墓室的甬道,两侧共有6间侧室,分别是钱库,放日常用具的御府库,放楚王国官印、金器的御府印库,嫔妃的陪葬墓室等。现在里面空无一物,没被盗的文物在徐州博物馆中。




       甬道尽头是前堂,即主墓室,西侧有仿制的出土的金缕玉衣,原物在博物馆中,用4000多片质量上乘的和田玉片制成,是国内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金缕玉衣。



东侧摆放着镶玉棺椁,这也是仿制品。




后室在最北端,开凿痕迹粗糙,说明当时陵墓还没完工。


后室中央立着根据楚王遗骨复原的楚王雕像


两侧放置着在此出土的编钟和编磬的仿制品,说明这里可能是乐舞厅。



参观完后,原路返回地面。



       狮子山楚王陵的建筑质量比不上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却大大胜出。

       汉文化景区的面积很大,步行游览很费时间,就在楚王陵前坐摆渡车去各景点。摆渡车单向逆时针沿各景点环绕一圈,中间随便上下,车费20元。进各景点要验票。

到兵马俑博物馆下车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以楚王陵陪葬兵马俑坑为主体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是我国继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处大型兵马俑坑遗址。西汉兵马俑于1984年在楚王陵西侧300米处被发现,是一支由六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地下军阵,出土有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4000余件。1985年10月1日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竣工并对外开放,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大遗址等。


       汉兵马俑新馆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由遗址厅和军事展厅两部分组成。遗址厅主要展示徐州西汉兵马俑主力军阵原貌,军阵由四条俑坑组成,西侧为三列东西向主力纵队,东侧为一列南北向后卫横队,四列队伍构成庞大步车兵方阵,总藏俑量达3000多件,逶迤浩荡,蔚为壮观,真实地再现了西汉早期楚国威武之师的原始风貌。


遗址厅一号坑


       一号坑的兵马俑保存得较为完好,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整理,军列完整有序。前半部分是步兵军阵,后半部分是指挥机构和车兵军阵。



       相比秦兵马俑,汉兵马俑个头小得多,只有四五十公分高,风格由写实转变为写意。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而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汉兵马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后半段前部有一个较大的官吏俑和四个马俑,很是醒目,是军阵的指挥中心。


       除了这一个官吏俑和四个马俑,其余是甲胄俑、跪坐俑、盔甲俑、发辫俑、发髻俑、弓弩手俑及持长械俑等各类兵士俑。所有兵马俑都是陶土烧制,青灰色。


       


二号坑


       二号坑与整修过的一号坑不同,完全按照出土时的原貌陈列,兵马俑也分前后两段,分别是步兵军阵和车兵军阵,但损毁非常严重,原因可能是掩埋时没按常规造成的。



三号坑


       三号坑还没正式发掘,兵马俑原来都呈彩色,出土不久很快风化褪色,现在没有好的保护办法,只好继续保存在地下。



四号坑与一、二、三号坑垂直,出土的兵马俑很少,大部分还在地下。


从后向前看二号坑


从后向前看一号坑


军事展厅是徐州兵马俑暨汉代军事陈列厅


战车和马俑 


重装骑兵俑


兵马俑发展历程、军阵布局、制作工艺等内容的介绍






修复的汉兵马俑军阵


徐州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的对比



遇见北朝—狮子山出土北朝文物展




彩绘陶骆驼


彩绘仪仗俑和彩绘骑马俑




游览完汉兵马俑博物馆,坐摆渡车到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在汉兵马俑博物馆北侧100多米处的水潭中,是在五号和六号兵马俑坑原址上建造的两个覆斗型建筑,采用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厅在地下。


周围有大片的荷花,对面山上是竹林寺。




修复的骑兵俑


沿楼梯到地下,这是五号坑原址。


六号坑原址上陈列着汉代骑兵俑


这些精心修复、排列整齐的骑兵俑呈现了西汉楚王的威武军阵





水潭东侧是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


       汉画像石精品展区,展出的汉画像石生动地表现了迎宾、出征、嫁娶、打猎、冶金等众多的汉代生活场景。


蟠龙柱础


车马迎宾图




 升仙图、迎宾图


乐舞图



伏羲举日、女娲持月


喜结连理




朱雀图


       在汉文化景区游览了三个多小时,把主要景点看了一遍,身体有些劳累,无力再去汉文化馆、画像石解密体验馆、竹林寺、刘氏宗祠等景点,直接坐摆渡车到汉文化广场下。

       汉文化广场靠近景区东门,面积广大,广场上矗立着汉高祖刘邦的铜像。下车地在广场西头,与广场主方向相反,见到的是铜像的背面。


走到铜像东面,可见广场形状狭长,向东延伸约二百多米。


从东面看铜像,在逆光下拍不清楚。


坐摆渡车回楚王陵前,下车出了汉文化景区大门。

       走到公交站牌,正好看到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广场位于汉文化景区南门外,雕像矗立在花岗岩基座上,由8匹铜马、3匹石马、9个铜人、2个石人组成,展现了楚王出行的场景。


       游览完汉文化景区,坐65路车到户部山地铁站附近,入住预定的旅馆。歇了一个多小时,去附近的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一转。

       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徐州市中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徐州市文旅集团近年打造的、融民俗风情和时尚休闲为一体的精品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持了清晚期的建筑格局,是一处体验闲生活、慢生活、新生活风情的院落街区。

位于南入口的“回龙窝”标志


旁边是网红店“行走的徐州”


进门一观,满满的文艺时尚感。



       回龙窝街区面积不大,主要街道总长只有几百米。街道不宽,都是青石板路,两边有很多售卖工艺品的小摊。



城墙博物馆在地下,已关门了。


明清时期的老建筑都得到了修复,也有一些新建的仿古建筑。



充满时代气息的雕塑铜像


墙壁上点缀的花草使街巷环境十分安静,与外面的闹市形成鲜明对比。


出租汉服拍照的店铺




国潮汉风馆,汉文化摄影创作基地。



灯笼也是街区一景




老建筑大多成了店铺,有文创店、茶室、酒吧、餐厅、小吃店等等。






在餐馆吃了冷饮和米线,饭后天已经黑了。



夜幕降临,所有的灯笼和各式霓虹灯都亮起来,流光溢彩。








晚上比白天热闹了不少,摊点前人来人往。





闲逛到七点半多,回旅馆休息,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