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行7)陆游和唐婉爱情故事发生地~沈园

作者:濦水风帆 显示图片

沈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原为沈氏私家花园,为宋代园林,总占地57亩。
沈园主要由古迹区、东苑和南苑(陆游纪念馆和连理园)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
1963年3月13日,沈园被浙江省文化局核定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绍兴鲁迅故里共同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则诗名满天下,武则挺剑刺乳虎,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至今存世的仍有9300余首,一生中不仅写下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般慷慨激昂的诗句,也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句,更写下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充满哲理的千古名句。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一生著诗词无数,人生可谓得意,他除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外,还是一位痴情专注的男子,所有痛楚与思念都存放在一座叫做沈园的江南园林中。                                                  
        陆游一生到底去过多少次沈园,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他至少在大概28岁、68岁、75岁、84四次来到沈园,留下了多首情感真挚、催人泪下的作品。


南宋时期的沈园是绍兴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70余亩,称作“沈氏园”,在当时应该就是一个景点了,而住在附近的陆游不过是常来这里的一名游客。                                                
      陆游与唐琬青梅竹马,才子佳人,两情相悦,成年后,陆家便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19岁时两人结婚。


唐琬也是大家闺秀、才华横溢,青春年华的两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但严厉的陆母对陆游耽于情爱非常不满,认为唐琬让陆游不思进取,加上婚后唐琬一直未孕,未及三年,陆母便棒打鸳鸯,让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恋恋不舍,另筑别院安置唐琬,陆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王氏为妻。


可怜这样一对天造地设的鸳鸯就这样被拆散,被休后的唐琬后来嫁与了皇家后裔赵士程,而陆游与王氏结婚后四年里也生下了三子,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家庭,彼此音讯全无,但陆游心中思念的依然是唐琬。                                     
        分别七年后的一个春日,礼部会试失利后的陆游回到家乡,前往沈园游玩,竟然与偕夫同游的前妻唐琬不期而遇,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唐琬在征得了赵士程的同意后,以黄酒殷勤相待,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痴怨尽绕心头,遂乘醉在沈园壁上写下一首《钗头凤》。
          而唐琬也是极重情谊的女子,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心中。看了陆游的赋词后,她的心情也再难以平静。也留下一首多情的《钗头凤》,于是这两首一唱一和的《钗头凤》千百年来令无数人唏嘘感叹。


陆游比唐琬大三岁,唐琬大概活到32岁,而陆游活到了85岁,他们在沈园邂逅之后,没过几年唐琬便过世了,这一年陆游大概35岁。而一生忧国忧民的陆游,晚年回到家乡后,多次前往沈园,睹物思人,物是却人非,不到三年的夫妻生涯和一次偶然的邂逅,留下了陆游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开放时间: 08:00- 17:00(日场); 17:30- 22:00(夜场)
游玩时间:2-3小时                                                 
门票:白天40元,夜晚80元。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在陆游的身上,竟表现得如此完美与和谐。


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彼此相连,又相对独立。


沈园又名沈氏园,初为南宋越州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4万余平方米,为江南著名园林;元至清,经历多次变迁,曾更名“许氏园”;清初,复为沈姓所得,亭台楼阁一时为盛,后毁于战火;1949年绍兴解放时,仅存一隅。1985年,文物部门对沈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六朝以来的多处亭台、砖井、池塘和假山等遗迹。


1987年和1994年,按照沈园最后一位传人提供的沈园平面图,先后两次进行沈园的恢复建设。2000年,又新建了南苑和东苑。沈园是绍兴历史上著名的园林,更因见证了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成为有情人的向往之地。


从周家新台门沿鲁迅中路东行约400米,再折向南,过一名为“放翁桥”的小石桥。


沈园位于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宋代园林,原为沈氏私家园林。沈园基本遵循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布局,根据气氛与功能内容的要求,将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南苑、东苑和北苑。


有一两柱冲天石牌坊,坊额“沈氏园”为1962年郭沫若来沈园时所题。郭老先生是领风气之先的人物,题字的书写方向采取了反传统的自左向右。



“断云悲歌”:过牌坊,迎面可见一中间开裂但依然不愿分开的卵形石,是为“断云石”。此石取名断云,暗喻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也点明了沈园的主题。沈园因陆游和唐婉而声名远播,所以修复后的沈园建筑物、景观的命名大多与此有关。


大概68岁时,年老的陆游又来到沈园,经历了一生的起起落落、宦海沉浮,但他心中却依然无法忘却唐琬的音容笑貌。


这一次他写下《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陆游给这首律诗做了序: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再访沈园,睹物思人。


多年后,人们在沈园入口处放置断云石,正是来源于《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中的诗句“断云幽梦事茫茫”,“断云”谐音“断缘”,石头中间断开,但没有分离,大概也隐喻了陆游和唐琬的一生的爱情悲剧。


“诗境石”是入门处的一块太湖石,上面镌刻的“诗境”二字选自陆游手迹。转过诗境石,即进入古迹区,景区的主景“荷花池”及周边建筑呈现在眼前。


“诗境爱意”,陆游六十三岁时,有一天去采菊缝制枕囊,想起二十岁时和唐婉一起采菊作枕囊的往事,不禁凄然有感,陆游写道: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真爱一个人,看什么都是她,秋天采菊,想起曾与唐婉一起采菊的往事,如今,万事皆休,只有这菊花的香气,还一如从前。


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



葫芦池北岸,是凌池而建、茅草覆顶、一派原始味道的“问梅槛”。“问梅”之名显然与陆游最爱梅花有关,而沈园中遍植的梅树,让冬季游沈园的人确有可“问”之处。问梅槛在整个古迹区还起到了大照壁的作用,避免了园中景色的一览无余。


“踏雪问梅”应对的是北苑上的一片梅林。


“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建筑物名称。



荷花池水面开阔,多植荷花,因形似葫芦又叫“葫芦池”,是沈园中唯一的宋代遗构。


“碧荷映日”



“春波照影”,陆游一生都在思念唐琬,晚年多次游沈园,写下《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从问梅槛经一座被绿植笼罩的梯形小石板桥,可达荷花池西岸的两层楼阁“八咏楼”。一些以往的资料显示,此处的建筑名为“冠芳楼”。不知道是冠芳楼改称了八咏楼,还是拆了冠芳楼新建了八咏楼。





八咏楼东南有一座六角单檐攒尖顶小亭,因亭内有一眼六朝时期的古井,故名“六朝井亭”。此亭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所谓的尖顶的尖并不存在,而是在尖顶的尖部开有一个六角小天窗,据说是为了承受天露和天光。


六朝井亭是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筑遗址多处,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



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出的,井身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亭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据说,缺口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提水用竹竿,比较长,开一个孔后,取水就方便多了;第二个作用,是利用紫外线杀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个作用是赏水,在每年的农历十五晚上,井中望月,心情会很惬意。



八咏楼南还有一座单檐攒尖顶方胜形组合亭,叫“闲云亭”。把闲云亭设计成难舍难离的组合形式,估计也是在照应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


孤鹤轩位于沈园中部,是新辟建园林部分的景观中心。北临大荷花池宋池,与东北边滨水小榭逼遥相对,西边紧靠六朝井,南边是遗物壁和明池。轩为单檐歇山顶两面带廊的敞厅,平面为倒“凸”字形,宽而临水。构架为仿宋式木构,下为青石栏板围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丽曲雅。


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放翁的自喻。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因南宋朝廷昏庸,壮志难以实现,发出孤鹤的哀鸣,以孤鹤自喻,隐喻诗人在人生中痛失伴侣,事业上报国无门、爱民有罪、屡遭贬职的坎坷一生。



“孤鹤轩”匾额分为内外两块,内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亭外由大康敬书。


亭内有“亭池”遗址,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唐亭阁和明代的假山、鱼池遗址。




明池


孤鹤轩东,有一座横跨在水湾之上的石板小桥,叫“春波桥”。



相传,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分手后的陆游和唐婉在这座桥上不期相遇,四目对望,万般愁绪涌上心头,其情其景可想而知。就是这次沈园偶遇,让陆游写下了他的千古绝唱《钗头凤》。唐琬去世后,陆游再次来到葫芦池畔,睹物思人,以一首“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表达了对唐婉的无尽怀念。


孤鹤轩南,是一堵用沈园考古挖掘出来的旧砖砌成的碑墙,墙中嵌有陆游的《钗头凤》词和唐婉的和词刻石。“残壁遗恨” 是当年陆游悔恨交加提笔写下《钗头凤》的墙壁,而唐琬的和《钗头凤》更令人心痛。两首钗头凤词,记载着两人情感世界的千古遗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最怕是伤情,它也感叹这对才子佳人的凄美爱情。


关于唐婉和词完成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两人沈园偶遇的当年;一说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但从唐婉卒于1156年来推断,第二种说法应该更合乎逻辑,因为史料上说,唐婉是在发现陆游的题壁并和词后,于同年秋天抑郁而终的。今人考证还证明,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的说法也是以讹传讹,陆游母亲的唐姓和唐婉家并无亲缘关系,这也为陆母不待见唐婉找到了合理解释。


陆游和唐婉当年的题壁,据说保留了很长时间,但终究难抵岁月的消蚀,今天已不得见。


现在的这两块刻石均为中国著名宋词研究专家夏承焘先生根据陆游和唐婉的手迹摹写。陆游的《钗头凤》是自己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宋词之一,年轻的时候甚至还依韵仿填过,一为它哀婉、低徊的意境;二为陆、唐二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由碑墙向东,有一座倚墙而建的单檐攒尖顶半亭,叫“半壁亭”。


亭内立有“重建沈园碑记”刻石,亭联“莫因半壁忘全壁,最爱诗园是沈园”令人失望,不仅对仗不工,而且下联的意境明显弱于上联,太过直白。



在孤鹤轩和碑墙之间偏东,在平地上兀立一座歇山顶方亭,因亭中有一眼宋代古井,故名“宋井亭


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跟我走进来,大家就可以迎纫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这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从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眼睛代表陆母,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



那么这口井的形状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囗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状。


从宋井亭向东,跨过三折石板桥,可见一茅草盖顶的圆亭,叫“如故亭”。



据说,陆游和唐婉在春波桥偶遇后,当时也在园内的唐婉第二任丈夫、绍兴名士赵士程,即让唐婉给陆游送过去一些酒菜;




陆、唐二人就在如故亭里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陆、唐二人就在如故亭里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曾经的恩爱夫妻,被拆散7年后再次相见,自然是一见如故,这座古朴的小亭因此得名如故亭。


如故亭东,是一个方形庭院,因院中植有两棵桂树,主厅因此称“双桂堂”。



这里原来是沈家的住宅部分,现在开辟为表演场所。


双桂堂是一处仿宋建筑庭院,庭院建筑,屋宇两楹,古雅幽静。天井内植有两棵桂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故称“双桂堂”



东苑在设计上以爱情为主题,因此也称“情侣园”。


东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 按着江南园林的布局——一池碧水旁修建了古朴的亭轩,玲珑多孔的太湖石堆砌成小巧而秀气的假山,相互呼应。


“广耜斋”在池水南岸,茅草覆顶,有古拙之风,斋前有宽敞的平台,为东苑主体建筑。






西岸高台之上筑有“琴台”,为全苑高点,登临可俯瞰全苑景色。


数年后,75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古稀之年的陆游依然无法忘却那次邂逅,于是他又写下了《沈园二首》,其一为“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其二为“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斯人已去40年,而在这人世间,仍然有一位痴情男子为她写诗。


又过了大概9年,依然是如同56年前邂逅时的那个春日,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他的心中仍然放不下唐琬,写下了一首《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里繁花似锦,这里的花多数都是认识我的。我也知道你终会死去,只是无法忍受这美好的梦去得太快。



以上四次都是陆游真实地去到沈园,在梦中,他也对沈园念念不忘,大概81岁时,陆游梦游沈园。醒后作了两首诗《岁暮夜梦游沈氏园两绝》:“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沈园和唐琬成为他一生中挥不去的思念。


北岸有一座半拱石阶小桥,因小桥一端起于平地另一端搭在假山之上,似传说中喜鹊们为牛郎织女搭建的相会之桥,故曰:鹊桥。



“鹊桥传情”是东苑最美的景点,这里用太湖石在湖中叠起假山,上面建造一座拱桥与岸边相连,假山上还建造两个相连的亭子,叫“相印亭






东苑内的一些湖石上,刻有诸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故鹊桥归路”之类的“爱情名句”,看似都在紧扣情侣园的主题,但这种无源无流、无依无靠的“金句”总给人以标语、口号的感觉。



南苑主体部分为陆游纪念馆。陆游纪念馆由陆游史迹陈列(安丰堂)、碑廊、务观堂和雕塑等组成。馆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画幅、善本、托拓片、实物模型等,反映了陆游爱国忧 民和 作为一代文豪的辉煌成就。




碑廊

碑廊


“务观堂”以陆游的字务观而得名,堂内及左右檐廊主要展示陆游的手迹、碑刻和拓片。











在安丰堂和务观堂之间的庭院东、西,分别有一座青铜和石材相结合的雕塑,东边的名为“孤村夜雨”;


“诗书飘香”,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唐琬: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西边的名为“铁马冰河”。这两座雕塑集中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安丰堂”主要展示陆游的生平、事迹,堂名取自陆游《劝农文》“安丰年而忧歉岁”之句。



















安丰堂南的庭院里,立有现代风格的陆游遗墨雕塑。



绍兴有太多有故事的地方,有太多值得看值得写的地方,但沈园绝对是最深情的那一处,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成为一位痴情男人一生的等待,他明知再也等不到心中人,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故园重游,睹物思人,将一生的痛楚与思念都存放在这座园林中。而800多年
前的那次邂逅,也给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思恋,无数人为之共情,那是还没被禁锢的诗词巅峰时代,那是有血有肉的陆游和唐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