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人文自由行:兰亭➕王阳明墓+鲁迅故居➕沈园(沈园之夜)

作者:快乐三小只在路上 显示图片

刚结束了三山五岳之一的雁荡山之行(见上一篇游记),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准备和孩子一起再来一场文化之旅的饕餮盛宴


绍兴市,简称“越”,古称会稽、山阴、越州,是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8274.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5.3万人,城镇人口385.95万人,城镇化率72.1%。
绍兴市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绍兴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绍兴这个文化古城,景点众多,而我们下一站又有别的安排,只有一天半左右,只好忍痛割爱,最终选择兰亭(高中课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阳明墓(我和孩子都喜欢的历史名人,离兰亭不远),鲁迅故里➕百草园➕三味书屋(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沈园(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沈园之夜》演出。


前一天从雁荡山乘坐高铁🚄来到绍兴,入住孩儿爸爸选的又一个自带公园的酒店🏨(他已经吃准了我们就喜欢这样优美的入住环境了)
逛逛酒店吧:






绍兴的代表符号:乌篷船













酒店的夜景更美




早上饱餐一顿,出发啦!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汉代驿亭所在,故名兰亭。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因而闻名传世。
兰亭是在明代旧址上清代重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1平方米。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由鹅池、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兰亭碑亭等古建筑和碑刻组成。兰亭是魏晋隐逸、名士文化的重要纪念地,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书法圣地,具有比较重要的文化意义。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
鹅池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为一三角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鹅”字略瘦,“池”字略胖。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池子旁边几只大白鹅正在梳理羽毛,
白白胖胖的,很招人喜欢😍游人纷纷合影留念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20世纪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兰亭碑亭,四方顶式建筑,面宽3.82米,进深3.78米,石柱木构架。





乐池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中乐字命名。是新开辟的一处休闲景点。


俯仰亭:名字皆出于《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曲水流觞”是兰亭主要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皆三间,通面宽13.33米,通进深10.56米。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曲水流觞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典故: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当时名流在兰亭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右军祠是兰亭的核心建筑,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建于清康熙年间,周匝荷花池,形成画舫式独立院落。王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

王右军祠占地面积797平方米,建筑面积553平方米。祠分门厅与正厅两进,左右设长廊,中浚墨池;两廊壁间嵌有历代书家临摹《兰亭序》石刻十余种。正厅供奉王羲之汉白玉像。池中建有墨华亭,与门厅、正厅以石径小桥相连。门厅门楣上悬沙孟海书 “王右军祠”。
香火堂五开间,明间额悬“尽得风流”匾,正中悬挂王羲之像,内有王羲之尺牍等书法陈列和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是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这个👆🏻地方不错,有不少写字台和毛笔,小姑娘👧🏻写✍🏻️了很久呢!




御碑亭,重檐八角攒尖顶始建于康熙年间,须弥座式亭基清代留存,亭内立康熙手书“兰亭序”御碑一通,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阴为乾隆御笔“兰亭即事诗”。
“御碑”: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祖孙二帝手迹同碑。






路遇四个手持纸扇的和尚,脑子浮现一个名头:江南四大才子



从景区后门出去,来到骋怀桥。
名字还是出自于《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河水清澈



继续前行,去往天章寺























流觞曲水
继续沿着河边小路前行,来到兰亭书法博物馆




兰亭书法博物馆,建于1988年,占地十余亩,和兰亭隔水相望,其建筑风格和色彩,能与兰亭古建筑容为一体。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中国书法简史,各种瓷砚,并不定时举办各种书法展览。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


























乾隆皇帝不愧是可与唐太宗比肩的超级喜欢王羲之书法的人,藏品特别多不说,自己也临摹得有模有样






小姑娘👧🏻又来到电子屏幕上临摹书法啦


兰亭2个小时左右➕书法博物馆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景点用了三个多小时。



王阳明(1472 —1529 年),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 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倡导“心学”,为姚江学派创始人。嘉靖六年(1527),应召西征,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1529年1月9日8时许,卒于途中,享年57岁。归葬兰亭附近的洪溪。

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气势雄伟,是浙江地区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筑。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带,数十棵合抱古松环侍左右,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

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幸,作过一次修缮,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绍部队将领陶广树立墓碑。1988-1989年绍兴县文物保护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1989年3月,由冈田武彦先生发起,在日本全国筹集300万日元资助绍兴县修复王阳明墓的工程顺利竣工。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



阳明渠



门口处签名即可,免费入园













谒先生墓,和孩子一起焚香三拜圣贤。
见墓前鲜花🌸,知心学五百年来依旧流传,先生在天之灵应甚欣慰。




绍兴鲁迅故里(Shaoxing Lu Xun Native Place),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修缮、保护于1953年,占地面积50公顷。
绍兴鲁迅故里有绍兴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绍兴鲁迅故里保护和延续绍兴古城的传统风貌的典型,打造成生态型的“文物森林”,体现了绍兴古城保护的完整性,被誉为中国名人故居保护的范例。
1988年1月13日,绍兴鲁迅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截至2017年1月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私塾。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绍兴随处可见的乌篷船
























绍兴鲁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百草园就在其中。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内的泥墙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等等。

















绍兴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采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序,在全面反映鲁迅一生业绩,以及思想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反映鲁迅与故乡绍兴的渊源关系,具有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

















沈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原为沈氏私家花园,为宋代园林,总占地57亩。
沈园主要由古迹区、东苑和南苑(陆游纪念馆和连理园)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

南宋时期,沈园原为南宋时期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70余亩,又称“沈氏园”。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重游沈园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再游沈园,作《春游》一绝。
1945年,绍兴解放之时,占地面积只有约4.6亩。1962年,郭沫若游历沈园时,沈园仍是荒凉不堪。1994年,沈园经过两次扩建,全园占地扩建到18.5亩。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
1993年,沈园扩建并增加南苑的陆游纪念馆。
2001年5月,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

传说轶事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陆游娶唐琬为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双方都以为可以偕老百年。不料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婚后不到三年,他们就分手了。此后,陆游另娶了妻子王氏,并有了三个孩子,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11年后的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偶然遇到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将此事告诉了赵士程,并以黄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酒后挥毫在沈园墙上写下《钗头凤》。
据说陆游走后,唐琬见到墙上的《钗头凤》词,也和了一首,可惜全词没能流传下来。后人不忍让唐琬的才情埋没,依断句补拟了一首《钗头凤》。
结构
沈园的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布局。在园林空间内部,根据园林气氛和功能内容的要求,又将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 ——南苑、东苑和北苑。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遗迹,为主体苑区;南苑为纪念区,二者仅一墙之隔;东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与南苑、和北苑之间为洋河弄,仅有一弄之隔。





断云石
断云石在沈园入口处,陆游曾写过诗句“断云幽梦事茫茫”,“断云”谐音“断缘”,石头中间断开,但没有分离,隐喻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












孤鹤轩
孤鹤轩位于沈园中部,是新辟建园林部分的景观中心。北临大荷花池宋池,与东北边滨水小榭逼遥相对,西边紧靠六朝井,南边是遗物壁和明池。轩为单檐歇山顶两面带廊的敞厅,平面为倒“凸”字形,宽而临水。构架为仿宋式木构,下为青石栏板围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丽曲雅。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放翁的自喻。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因南宋朝廷昏庸,壮志难以实现,发出孤鹤的哀鸣,以孤鹤自喻,隐喻诗人在人生中痛失伴侣,事业上报国无门、爱民有罪、屡遭贬职的坎坷一生。亭内有“亭池”遗址,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唐亭阁和明代的假山、鱼池遗址。“孤鹤轩”匾额分为内外两块,内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亭外由大康敬书。




东苑




陆游纪念馆位于沈园古迹区南侧;由陆游史迹陈列(安丰堂)、碑廊、务观堂和雕塑等组成。馆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画幅、善本、托拓片、实物模型等,反映了陆游爱国忧民和作为一代文豪的辉煌成就。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爱国壮志;第二部分:爱乡赤子;第三部分:爱情悲歌。





















梦回宋朝情难断,越剧演绎千年恋。
《沈园之夜》便以陆游和唐琬的爱情 故事为主线,通过越剧演绎讲述了一个千年园林里的千年佳话。
整场演出时间约60分钟,共分五个小单元,以  “游园”“别园”“归园”“题园”“惜园”生动演绎这  个宋代名园的浪漫柔美、陆游与唐琬悲凉、凄婉的爱情故事。
除了以越剧演绎,还会穿插莲花落、绍剧、平湖 调等绍兴本土剧种,令人在短短的60分钟内感受绍兴戏剧文化、诗文化、爱情文化。










夜色下的沈园透着朦胧美,灯火星星,明月灼灼, 一种看得见,又看不清的微妙之感,令人感到爱情的忽近忽远。









绍兴黄酒出名,黄酒棒冰也好吃😋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来了!
还有著名的咸亨酒店




















这次正宗的臭豆腐,总算有勇气尝一尝啦


孔乙己的茴香豆必点,味道不错




非常好喝的绍兴黄酒,刚开坛
味道比米酒浓烈一些,还是很好喝




边吃绍兴菜,边看社戏:越剧名段


绍兴之旅圆满结束🔚,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