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简称乌市,旧称迪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毗邻中亚各国,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乌鲁木齐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初年,汉朝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唐朝时期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清朝在新疆驻军开始大规模开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乾隆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884年迪化为新疆省省会,从此成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称“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
06:53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吐槽下,这趟从伊宁始发到乌鲁木齐的火车上卧铺的枕套真脏,黑黑的和没洗过一样,是我睡过的卧铺最差的。
原计划今天是上午坐动车到吐鲁番,报个吐鲁番一日游,去下火焰山、坎尔井、库木塔格沙漠。
但这种一日游的团基本都会去葡萄沟家访(其实就是购物点),左折腾右折腾当天回到乌鲁木齐已是夜里11点多,第二天我们还要赶早上的飞机,太疲劳了。而且我们去吐鲁番主要是想去库木塔格沙漠看看沙漠,因为在伊犁看多了草原雪山,想换一换景观。但行前在小红书看到说库木塔格人多、 脚印多、 垃圾也多 ,顿时兴趣大减,取消行程改为乌鲁木齐一日游。
出站后准备打网约车去酒店,但此时才发现网约车的上车点在只能在地下停车场,而找了下从地面广场到地下停车场的通道都锁住了,下不去,只好去排出租车。
坐出租车的人很多,六七条长长的队伍,我们排了近一个小时才上车。所以打车的最好不要出站,直接到地下停车场打网约车。
我们住在地窝堡机场附近,为的是赶早上的飞机。到酒店放下行李,洗了个澡,休息了会。
儿子已经不愿跟我们出来了,直接在酒店躺平了。我们两个人出来逛逛。酒店不远处就有个公交始发站,我们决定坐着公交游乌市。
68路公交,29站到国际大巴扎。其实这趟公交也经过新疆博物馆,本来想去看看千年干尸楼兰美女,但周一闭馆就没去了。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
作为新疆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国际大巴扎是必须要打卡的,砖黄色的城堡建筑,很富有民俗气息。
进入大巴扎要安检,感觉就是走个形式。
高80米的丝绸之路观光塔
丝绸之路观光塔是由红砖垒砌的圆柱塔,塔顶有两层好像帽子一样,估计应该是观景平台。
塔顶的形状借鉴了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的卡梁塔,那是我国唐朝范围内地方政权喀喇汗王朝建于1127年的重要建筑,其王朝的东都就是现在新疆的喀什。
新疆大酒壶
新疆国际大巴扎由六个楼群组成,在建筑风格上,以传统磨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手法,采用土黄色为主色调,使用最本质、最有生命力的色彩,不作舞台布景式的建筑语言堆砌,体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其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融合了希腊、古罗马、西亚、中亚建筑因素,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以观光塔为中心的周边建筑群以经营民族手工艺品和饮食为主,包括民族服饰、布艺地毯、秘药、土特干果、手工艺品、百货和玉器珠宝等,总之就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物品丰富。
看看就好,这里购物就不建议了,你懂的!
二道桥清真寺
大巴扎馕房地下一层、地上两层。这里陈列着大大小小、不同口味的馕;墙上挂着一块块木板写着各种馕的典故、成分、工艺、营养等。
面馕
形馕
油馕
馅馕
说它是馕房,更像是“馕博物馆”,里面展示着来自新疆各地的100多种馕。
离开大巴扎,步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民街。️
新疆民街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山西巷,主体结构是典型伊斯兰风格建筑,民街一共分为五座 5层殿堂式楼宇依次排列,4条时空隧道式拱顶将其连为一体。
外表看上去建筑非常老旧,复古的味道非常浓郁。
里面就开着一些稀稀拉拉的玉石店,很冷清,和想像的差距有点大。
到现场还是有点点失落的,但是拍拍照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逛了一圈,大部分商铺都是关着的,而且三楼以上就上不去了。
离开民街,搜索了下看附近有没有清真寺,发现陕西大寺不远,步行前往。
路过河州清真大寺。
陕西大寺,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永和正巷10号,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大殿始建年代无考,建筑专家判断属于清代乾嘉年间所建,重建于1906年,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回族清真寺建筑。
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转转。
问了下旁边店铺的人,他解释说其实里面没有啥,因为伊斯兰教信奉的是无形的主,不像佛教、道教信奉的是有形的主(庙里、观里供奉的雕像)。
往回走的路上,路过一家小店,看本地人比较多,进去看了下特色,点了他的招牌菜-面肺子,就是羊肺炒年糕之类的东西,第一次吃味道还不错!
吃完中饭,到旁边的本地糕点店买了些特色糕点带回去。
因为本来就打算去红山公园,所以乘公交到网评较好的红山干果市场购买些干果做为特产带回去。
网红干果王12号店主过“古尔邦节”回去了。
我们在他旁边的亚登达干果行购了些干果。
从红山干果市场步行二十来分钟来到红山公园。
乌鲁木齐红山公园是乌鲁木齐市的一所国家4A级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红山路。红山公园是一座独具古典特色的自然山体公园,它像一条巨龙东西横卧,高昂的龙头伸向乌鲁木齐河,因山势险峻、气势雄伟,被视为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红山海拔910.6米,山体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
登临红山顶可远眺乌鲁木齐市全景,是中外游客到乌市观光的必到之处。
我们从南大门进入,进门就是南湖。
红山景区总面积4.1平方公里。从1958年起乌鲁木齐市政府动员近40万军民植树造林,建造景观,终将荒山秃岭的红山建成旅游名胜景区,红山景区是边城人民绿化荒山建造家园精神的体现。山上种有各种林木70余种3万余株,绿地覆盖率为97.5%。
清嘉庆四年(1799年)曾修建玉皇庙一座,此庙“殿宇巍峨,赤土垩壁”,俗称红庙子。山麓还修建有大佛寺、北斗宫、地藏寺等宗教建筑。当地官员百姓有登红山向东“遥祭”博格达的习俗。后因战乱,上述庙宇皆毁于战火。如今山顶庙宇为新建。
昔日,乌鲁木齐河经常洪水泛滥,肆虐成灾,为了“镇山锁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都统尚安下令在红山之巅建造了一座统高10.5米的九级实心青砖“镇龙宝塔”,至今完好无损。红山宝塔已成了乌鲁木齐市的象征,“塔映斜阳”也成了乌鲁木齐八景之一。解放后,引水上山,广植花木,修道建亭,辟园筑湖,建庙造楼,已建成一座总面积逾50.6万平方米的山顶公园。游人攀登红山绝顶,乌鲁木齐雄姿可尽收眼底。
向远眺楼进发
远眺楼位于红山最高处,是一座三层的仿清古建筑,占地1150平方米,楼高21.95米,四周138米长廊环绕,廊内雕梁画栋。
可远眺天山博格达雪峰
登上山顶平台,远眺天山群峰美不胜举,近看繁华市容尽收眼底。
红山公园顶上,有一座林则徐的雕像。
雕像左侧刻有几句话: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动处,酒鳞起。
红山公园传说:
传说中是从天池中腾飞而出的一条巨龙, 这条龙经常搅动河水泛滥成灾。 西王母信手拔下一支玉簪抛来, 顿时化作宝剑将这条龙身斩成两段化为两座山, 而此巨龙并未死去, 而是寻找机会合体。 于是出现河水泛滥, 这时乌鲁木齐都统尚安便听信官员的言语, 便下令在这2条“巨龙”头上各建一座九级实心的青砖“镇龙宝塔”由此而来。
红山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原是一座青灰色阁楼式实心砖塔。共九层,平面为六角,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高10.5米。塔基1米,边长2.26米,塔身每级间高约0.9米。塔檐叠涩挑出。塔身收分较明显。砖塔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建造得相当坚固。
1988年9月19日,乌市园林部门将该塔涂成了红色。
游览完红山公园,坐公交返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