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攀登峨眉山的日记

作者:路人乙 显示图片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每一次看到或者听到李白的这首《登峨眉山》,心中就有一次徒步攀登峨眉山的想法。
2023年8月下旬,处暑刚过。《说文解字》说,处,止也。处暑过后,暑气就开始消退。凉爽的秋风吹走了潮热,恼人的雨季也过了,又到了休假的季节,又可以坐上火车去爬山了,这个秋天就去峨眉山!
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具体位置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
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山脚报国寺海拔533米,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差2500多米,气象学上有一个大气垂直递减常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所以清代诗人谭钟岳称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并著有《峨山图说》,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峨眉十景,分别为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
查询峨眉山景区官方数据,峨眉山徒步登山上山下山全程92千米。徒步登山上山全程59.5千米,其中报国寺到清音阁11千米;清音阁到洪椿坪6千米;洪椿坪到仙峰寺15千米;仙峰寺到洗象池12.5千米;洗象池到雷洞坪7.5千米;雷洞坪到金顶7.5千米。徒步登山下山全程32.5千米,其中金顶到雷洞坪7.5千米;雷洞坪到洗象池7.5千米;洗象池到万年寺14千米;万年寺到清音阁2千米;清音阁到五显岗1.5千米。
在去往峨眉山的火车上我问老婆,如果咱俩上山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那么咱们俩徒步登峨眉山上山下山一共需要几天?老婆掰手指头算了算说,登山也不是算术题,算的不准,登山结束再告诉你答案!
最近几年又喜欢徒步登山了,为什么是又呢?因为在我上学的一段时间就喜欢徒步登山,参加工作以后喜欢徒步登山这个爱好被喜欢喝酒聊天这个爱好压倒了,最近一段时间喜欢徒步登山这个爱好渐渐要有压倒喜欢喝酒聊天这个爱好的趋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人们就喜欢山水,喜欢自然。
我喜欢徒步登山是因为喜欢自然,喜欢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有些人认为徒步登山是为了征服高山,征服自然,我想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伟大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类为什么想征服自然呢?而不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自然有两层意思,作为名词的自然,是天地、山水、田园;作为形容词的自然,是天然、本色、纯真。
我喜欢徒步登山就是喜欢自然,喜欢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在自然中找到自然的自己。
当然了,喝酒聊天这种“悟言一室之内”的爱好和徒步登山这种“放浪形骸之外”的爱好都是爱好,没有哪个高雅哪个低俗,只要喜欢就好。
哎,今天写字发现一个小问题,一个字看久了,突然发现不认识这个字了,自然的然是自然的然吗?
注:峨眉山景区公布的峨眉山各地点海拔高度及距离。
报国寺海拔533米,0千米
清音阁海拔710米,11千米
洪椿坪海拔1120米,6千米
仙峰寺海拔1752米,15千米
洗象池海拔2070米,4.5千米
雷洞坪海拔2430米,7.5千米
接引殿海拔2540米,1.5千米
太子坪海拔2858米,4千米
金顶海拔3077米,2千米。

洗象池海拔2070米,0千米
华严顶海拔1914米,4.5千米
万年寺海拔1020米,9.5千米
清音阁海拔710米,2千米
五显岗海拔500米,1.5千米


8月27日10点53分,C6303次列车停靠在峨眉山站。峨眉山市有两个火车站,峨眉站和峨眉山站,峨眉站在峨眉山市市区中心,峨眉山站在峨眉山景区,也就是峨眉山脚下。
从峨眉山站出来,阳光、蓝天、白云、青山,真真切切的都在在眼前,前几天看峨眉山的天气预报,这几天还是阴雨天呢,今天我们俩来了,天就晴了。看老婆开心的样子,又想起了徐霞客说的一句话,“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从峨眉山站经瑜伽路,经名山南路,过天下名山,过西南交通大学,就来到我们预定的仙源酒店,就在第一山亭附近。
我们俩在附近吃了两碗豆腐脑,两个卡饼。热,可真热,晴天风景好,可晴天也热啊。我们俩决定回到酒店避暑,老婆洗衣服,我写字……
15点,我们俩去峨眉山博物馆,因为我们俩在峨眉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预约门票的时候,得知峨眉山博物馆17点停止入馆,17点30分闭馆。
峨眉山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风景区的报国寺,建于2001年5月,由地质厅、动物厅、植物厅、古蜀峨眉文化厅、佛教文化厅、道教文化厅、书画厅及影视厅8个厅组成。
参观峨眉山博物馆是老婆提议的,用老婆的话说,攀登峨眉山是行万里路,参观博物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前一定要读万卷书。
在地质厅,一个峨眉山全貌微缩景观大沙盘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峨眉山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是一座背斜断块山。峨眉山的下部、中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是坚硬的玄武岩。
距今8.5亿年以前,峨眉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再经过亿万年来的水气剥蚀,就在这大自然的内外合力作用下,雄、秀、奇、险、幽的峨眉山诞生了。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临近川西平原,西南与大小凉山接壤,属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最高点在峨眉山万佛顶,海拔3099米,最低处海拔420米。
在动物厅和植物厅了解到,峨眉山珍藏着许许多多珍奇动物和绿色瑰宝,动物有小熊猫、藏酋猴、弹琴蛙、枯叶蝶等等,植物有珙桐、高山杜鹃等等。
文化厅则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峨眉山地区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最感兴趣的是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在这里的融合。
出了博物馆,就是报国寺,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是峨眉山的第一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
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山门前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子,在这里站岗放哨已经有400多年了,此庙最初名为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康熙四十二年(1703),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康熙御题报国寺匾额。威严雄伟的寺庙在红墙的围绕中在绿树的掩映里显得分外神秘,既然这么神秘,就让它在我么俩的旅途中继续神秘下去吧。
在报国寺山门外的凤凰坪上,有一个峨眉山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现在圣积寺已毁多年,大铜钟也不知去向。只留下凤凰坪上一个曾经安放过大铜钟的一个亭子和它的传说。当年,圣积寺的老和尚铸造此钟后,悬挂在钟楼上,嘱咐小和尚们,我出寺云游,三天后,敲钟。老和尚离寺不久,小和尚们着急想听钟声,不顾大和尚的嘱咐,抡锤便敲,洪亮的钟声在空中回响,山谷齐鸣。此时,老和尚才走出30华里,听到钟声,老和尚神色大变,惋惜的说,如果三天之后敲钟,钟声将会传到我走完三天路程的地方。
离开报国寺,我们俩沿着报国寺路去往黄湾小镇,路边的竹林中树丛里,知了的叫声和秋虫的叫声此起彼伏,还伴有潺潺的流水声,老婆边走还边背诵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小镇坐落在峨眉河南岸,依山傍水,这里最多的是仿古建筑的民宿和餐馆,开敞通透的建筑全部为斜坡顶、薄挑檐的川西仿古建筑,很可惜的是,这里冷冷清清,民宿和餐馆的业主们正自娱自乐的凑在一起打麻将呢,既然这么冷清,就让它在我么俩的旅途中继续冷清下去吧。本来现在这里解决晚餐呢,看来还是回到住处解决吧。
17点,我们俩来到牛满堂土菜馆,地址在峨山镇名山南路南段383-385号,是一家川菜馆,按老婆的话说,川菜正宗不正宗不知道,但最起码知道吃饭这地方是正宗的四川,哈哈哈……
一盘甜皮鸭、一盘腊肉腊肠、一盘麻婆豆腐、一盘清炒竹叶菜、一碗牛肉白菜汤、两碗米饭。
甜皮鸭和以前吃过的其它卤鸭子不同的是,甜皮鸭的脆皮上有一层晶莹剔透的糖皮,鸭皮口感酥脆味道香甜,鸭肉则和以前吃的卤鸭子大致相同。
吃过饭,结账的时候,我和老板娘聊天问了问乐山甜皮鸭的做法,乐山甜皮鸭,也称嘉州甜皮鸭,乐山人称卤鸭子,四川省乐山市著名美食,做法是鸭子宰杀去毛,剔除内脏,卤煮成熟,控干水分放入油锅炸至皮酥且呈棕红色时捞出,刷上饴糖即可。
吃饱喝足,溜溜达达回到仙源酒店已经是18点30分了,打开峨眉山识途旅游网微信公众号在线预订明天的峨眉山门票,门票每人160元,唉,真贵呀!
早点睡觉,明天早起徒步攀登峨眉山。





















8月28日,峨眉山日出时间6点41分,天气阴,气温摄氏20-29度,东南风2级。
早晨6点25分,天还没亮,峨眉山也还没醒,我们俩已经洗漱完毕准备开始徒步登山了。
我们俩把今天登山的起点就定在峨眉山第一山亭。我们俩的装备也很简单,两个背包,两根登山杖。
第一山亭到报国寺,一路都是缓缓上坡的公路,我们聊就像逛公园一样随意的溜达。
在来凤亭走进小路,在竹林中穿行,清晨的伏虎寺格外的宁静,有些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芬芳,渐渐的走近了,弯弯的屋檐、红红的院墙也在苍翠的松柏丛中渐渐的显露出来,这就是 “密林藏伏虎”的伏虎寺。
伏虎寺始建于晋代,南宋时期再建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至今。虽然伏虎寺整个寺庙置身密林中,但寺庙的屋顶却是终年无枯枝败叶,康熙皇帝对此大为惊叹,题书“离垢园”。
过伏虎寺,天已经亮了。沿着瑜伽河逆流而上,在这里我们俩看到了会飞的花朵,枯叶蝶。它飞舞时展开的蓝色翅膀带着金黄色纹路像极了美丽的花朵,它落在树枝上时,闭合的翅膀只能看到翅膀腹面,落叶的形状、枯黄的叶面、页面上还有清晰的叶脉,像极了一片秋日的落叶。
枯叶蝶很友好,不怕人,它甚至落在我的背包上。相传峨眉山枯叶蝶是天上的仙女,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向往自由的仙女,私自下凡,来到峨眉山。王母娘娘发现后,派巨灵神抓捕归案,它们走投无路落在了一堆枯枝败叶中,变成了两只蝴蝶。蝴蝶的两个翅膀颜色枯黄,上面还有叶脉,就和地上的枯叶一模一样。果然,巨灵神找遍全山,也没有找到她们。巨灵神找不到仙女,只好回天宫向王母娘娘复命。但这俩仙女再也不能返回天宫,永远变成了峨眉山的两只枯叶蝶。
枯叶蝶找到了自由,但失去了神仙的待遇,你说这传说是美好还是伤感呢?
以前看过徐迟先生写的散文《枯叶蝴蝶》,写的就是峨眉山的枯叶蝶,他说,“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他们……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他们的真相。”唉,显出真相的结果就是被抓,它能显出真相吗?
嗨,不想那么多了。
不远就到了雷音寺,雷音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由白无瑕师太所建,当时名为观音堂,万历年间改名雷音寺,清初又改为解脱庵,光绪年间又改回雷音寺至今。
雷音寺不远处有一座解脱桥,相传过解脱桥走进峨眉山可以解脱尘世烦恼,过解脱桥走出峨眉山可以解脱尘世险阻,哈哈,管它真假呢,我和老婆来回来去走了2个来回,这回可好,我们俩连下辈子的烦恼和险阻都给解脱了。
过了解脱桥,眼前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远方,消失在丛林深处。这就是攀登峨眉山的第一坡,解脱破。一共260级台阶,呵呵,这也太简单了吧。
轻松过了解脱坡,这时天已经大亮了,除了偶尔的几声鸟叫,四周一片寂静,我们俩在寂静中前行,一言不发。
纯阳殿到了,这一定是一个道观。老婆指着门上牌匾的三个金色大字说。
纯阳殿外有棵棵修长排列整齐的竹林,还有许多粗壮的楠木,老婆问我,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楠木,哈哈,你看看树木那边的小铁牌,上面写着的,哈哈……
神水阁到了,神水阁也叫圣水禅院,圣水禅院的门外有神水池,圣水禅院的前面有一座塔,这里传说是隋朝时候由智者大师来修建的,据传说智者大师当时在峨眉山修行,经常通宵苦读经书,写作,由此而留下疾病,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在泉水池的旁边栽种了很多的草药,因此泉水也变得格外的碧绿,智者大师在服用了这些水之后,身体变得很好,而山民们也开始用这里的水进行治病,所以这里也被称之为神泉。
在圣水禅院的不远处,有一家卖豆腐脑的小店,小店也借神水之名,那就叫神水豆腐脑呗,我们俩每人一碗。
在峨眉半山,圣水禅院前去1公里,在那葱郁的林中隐有一寺,即千年古刹中峰寺。中峰寺在呼应峰下,左有宝掌峰,右为白云峰,因处于两峰之间,故称为中峰寺。
中峰寺还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根据专家考证,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以四川峨眉山为发源地。北朝东魏的“淡然大师”是峨眉山武术创始人之一,他扩建了中峰寺。淡然大师在中峰寺修住期间,将自己精湛的军旅攻防技术传入峨眉山。2017年正式确定峨眉武术的发源地为中峰寺。
出了中峰寺。这一段路是幽静深邃的林间步道,四周鸟叫不绝于耳,渐渐的,鸟叫声中隐隐约约传来流水的声音,清音阁就要到了,在这里有峨眉山景区的一道门,我们俩昨天预订的门票,扫身份证进入峨眉山景区。
人们习惯把峨眉山按照海拔高度分区,山脚报国寺到清音阁这一段为低山区,清音阁到洗象池这一段为中山区,洗象池到金顶这一段为高山区。低山区是不要门票的。
报国寺到清音阁这段路程也就是峨眉山低山区官方数据为11千米。低山区这段路程我们俩用时3小时,两步路软件显示轨迹8.5千米。













清音阁,在峨眉山牛心岭下黑龙江与白龙江交汇处,海拔710米,又称卧云寺。唐朝时名为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将其改名为清音阁。
清音阁的下方,有一凉亭,亭两侧各有一座石桥,分别跨在黑龙江、白龙江之上,形如双翼,名为双飞桥,这就是峨眉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本来我们俩打算在清音阁多停留一些时间,感受一下双桥清音山光水色的视觉美、花草芬芳的嗅觉美、流泉清音的听觉美,可是这里是峨眉山景区车能到达的地方,游客非常多,我们俩只好继续前行。
从清音阁攀登峨眉山有两条路,一条是沿着白龙江经万年寺,一条是沿着黑龙江经洪椿坪,我们俩选择沿着黑龙江经洪椿坪这条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路程较长,但风景好。
9点30分,我们俩从清音阁出发,沿着黑龙江前行,一路上非常的凉爽,不知不觉,石路变成了栈道,吵闹的人声也变成了黑龙江的流水声。
这时的我就利用着流水声做为伴奏,给老婆讲白蛇和青蛇的故事,很久以前峨眉山白龙江住着一条修炼的白蛇,黑龙江里住着一条修炼的青蛇,白蛇是女身,青蛇是男身,青蛇想强娶白蛇,两蛇在清音阁大战,青蛇败了,化身为女身服侍白蛇,后来白蛇取名白素贞,青蛇取名小青,它们俩下山到杭州找许仙去了……
哈哈哈,老婆笑着说,这白蛇真死性!直接嫁给青蛇多好,在这漂亮的峨眉山生活多幸福啊,我说,这白蛇有理想,向出去闯一闯吗。
嗨!一线天!前面有人喊道,我们俩向前望去,前面一块大石上写着一线天,再向上望去,两面悬崖绝壁,斜插云空,就像一座大山被利斧劈开,只露出一线蓝天。
过了一线天,就到了生态猴区,我们俩把背包的拉锁全部拉紧,握紧手中的登山杖,小心翼翼的前行。还好,只看到俩个猴子。这里的猴子是体制内的猴子,有人供给吃喝,定时定点上班,很可能他们大部分猴子们在休假,只有这两只猴子在值班。
喂!喂!老婆在山间大声喊道,我说你别瞎喊,你问问青山老不老。呵呵,老婆说,我知道,上一句我问青山老不老,下一句青山问我何时闲。
说笑之间就到了洪椿坪。
洪椿坪,海拔1120米,因有洪椿古树得名。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称千佛庵。明崇祯四年继建,清乾隆四十三年曾毁于火。
洪椿坪,这里能到感受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景致。这种景致就是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用诗人王维在《阙题二首》中说就是“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可今天是个晴天,没雾。但我们俩今天衣服确实湿了,但应该这么说,“山行本无雨,出汗湿人衣。”
出了洪椿坪就到了九十九道拐,九十九道拐,坡长2.5千米,约有69道拐,1840级台阶。
在九十九道拐,遇到一群野生猴,野生猴非常凶残,老婆的包被猴子抓坏了。
疲惫中、恐怖中来到仙峰寺,仙峰寺海拔1752米,休息片刻出发去遇仙寺。
遇仙寺,是一个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座古老寺庙,海拔1680米,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紫红色的庙宇在苍翠的密林中一点突兀的感觉都没有,好像遇仙寺本来就应该是峨眉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有人慕名来到峨眉山求仙,走到遇仙寺这个地方的时候,遇到一位砍柴的樵夫,求仙者向砍柴的樵夫打听神仙的住处,樵夫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清闲无为就是仙,何须走上峨眉山。”
过了遇仙寺是九岭岗,九岭岗海拔1900米,过了九岭岗,就是钻天坡。钻天坡1322级台阶,坡长2.5千米,垂直高度300米,
18点40分,爬过钻天坡就是洗象池,洗象池海拔2070米,于清康熙年间建寺,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
我们俩今天晚上在洗象池过夜,斋饭的时间已过,还好洗澡时间没过。
洗象池的象池月夜是峨眉山的十景之一,洗完澡出来,洗象池大雾,看来今天晚上没有象池月夜,只有象池雾夜了,也好,写日记吧……
清音阁到仙峰寺这段路程官方数据21千米;仙峰寺到洗象池这段路程官方数据12.5千米,合计33.5千米,这两段路程也被称为峨眉山中山区。中山区我们俩用时9小时,两步路软件显示轨迹13.2千米。
今天走了12小时,按峨眉山景区官方数据是45千米,两步路显示21.7千米。累屁了。



















洗象池的和尚们真勤快,早晨起来就敲钟敲鼓念经文。
洗象池的猴子们也勤快,早晨就跑到寺庙来了。
峨眉山市的天气预报不适合峨眉山高山区,这里的云、雾、风、雨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也可以说都是自由自在的。洗象池刚才还在云雾缭绕之中,现在却下起了小雨。
洗漱完毕,和这里的和尚们一起吃素斋的早餐。
7点20分,我们不等雨停了,穿上雨披,向峨眉山金顶出发。
出了洗象池不远就是罗汉坡,传说曾有一群罗汉在这里显灵,给洗象池带来兴旺的香火,所以叫罗汉坡,罗汉坡坡长1.5千米,21折,约有1300级台阶。
艰难的攀登,默默的休息,在大乘寺附近心肺和腿脚刚刚恢复,梅子坡又出现在眼前。
梅子坡这个典故也不知道是谁编的,传说有一位禅师,走在路上口渴了,找不到水,却望见前面坡上有梅子树,到了此地,却没发现梅子树,而也不渴了,哈哈哈,曹操的望梅止渴用到这里来了。
过了梅子坡,紧接着是连望坡,连望坡也被称为阎王坡,坡长2千米,13折,约有1100级台阶。坡上有一险道名为猢狲梯,诗人范成大写过《胡孙梯》,“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如今的连望坡比范成大时期的连望坡攀登起来容易的多,木磴已经换成了石台阶,枯藜已经换成了石栏杆,猴子们上下也不发愁了,一只只藏酋猴灵活的上下跳窜,时刻准备着要抢包里有食物的游客呢。
这里的猴子比昨天在一线天猴区看到的猴子灵活,因为这里的猴子是野生的,相比于一线天猴区有人供给吃喝、定时定点上下班的体制内猴子来说,这里的猴子是体制外的,自筹吃喝、无拘无束,就是非常凶残。
前面就是灵觉寺了,三个大坡把我们俩在洗象池吃的素斋已经消耗了殆尽了,好在灵觉寺紧挨着雷洞坪。
雷洞坪海拔2430米,古称雷神殿。是峨眉山景区观光车的终点站,山脚下的报国寺有景区观光车直达这里,雷洞坪也是登峨眉山金顶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游人众多,酒店饭店也众多,我们俩在这里补充点动物蛋白吧。
吃饱喝足,我们俩在雷洞坪溜达溜达,学到一个知识,很久以前这里有禁声铁牌,禁止大声喧哗。人们来到这里只能静观,绝不能高声嬉笑,否则会触怒雷神,引起雷雨,所以这里叫雷洞坪。
10点了,继续出发。不长时间就到了接引殿,我问老婆,这里有到金顶的索道,你可以乘坐索道到金顶等着我,老婆回答的真好,接引殿的意思就是金顶都接引咱俩了,那还能有多远,陪你。
接引殿,海拔2540米,接引一词为佛教用语,是引导,教导的意思。根据佛教传说,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世间已有佛的出现,这个佛就是接引道人,是释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并不是老婆说的接引我们俩去金顶。
过了接引殿,又一个大坡出现在眼前,哈哈哈,我们俩哈哈大笑,为啥笑,我们俩也不太清楚,大概是累的吧。
这个坡叫七里坡,是攀登峨眉山的最后一个大坡,因坡长7华里而得名。
七里坡,坡长3.5千米,21折,约有1300级台阶。我们俩互相看了一眼,啥也没说,上吧!
在攀登七里坡的途中,我和老婆看到有磕长头攀登峨眉山的人,他走一步跪下来,全身趴下磕头起身,然后再走一步跪下来,重复前一动作,我们俩并不感到惊讶,出于尊重,我们俩没有回头看他,但从他专注的动作,能感受到他的虔诚。
早些年,我们俩在徒步五台山和梅里雪山的时候看到磕长头的人的比峨眉山这里多多了,那时候我们俩对磕长头的一点也不理解,认为他们就为了虚无缥缈的来世,却把当下活的这么艰难,很不值得。
就好像我们俩徒步,有那么多的交通工具,为什么要徒步?其实什么也不为,就是自己内心的喜欢。徒步走在路上,我的内心是愉悦的,是平静的。我想,不管是在峨眉山还是在五台山梅里雪山磕长头的人,不管他们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来世还是什么也不为,但我知道,当时他们的内心和我现在的内心一样,是愉悦的,是平静的,尽管我们的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愉悦而平静的内心是一样的,这就是我对他们的理解。
经过这几年的旅行徒步,我们俩慢慢的理解了好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可能这就是徒步的好处吧。
七里坡的终点在太子坪。
太子坪海拔2858米,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传说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
过太子坪,一路小平坡,快到金顶,心情也舒畅了,雨也小了。
11点20分,嗨!金顶到了!峨眉山金顶,海拔3077米,因山顶的华藏寺的其中一殿为纯铜打造称为金殿也称金顶,所以山顶也称为金顶。
就在我们俩到金顶的时候,雨停了,金顶上的雾气也散了,本来笼罩在浓雾中的十方普贤菩萨像、金顶、银顶全部显现出来,我们俩绕着金顶走一圈,看着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峨眉山不愧是仙山,就在我们俩要离开金顶的时候,一阵风吹来,金顶又浓雾之中。
11点50分,我们俩离开金顶,准备下山。
洗象池到雷洞坪到金顶这段路程官方数据15千米。这段路程也被称为峨眉山高山区。高山区我们俩用时4小时,两步路软件显示轨迹8千米。
从金顶下山,在浓雾中经太子坪、接引殿、雷洞坪、洗象池,又复习一遍七里坡、连望坡、钻天坡到达九岭岗。不过这次是下坡,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不累腿但费膝盖呀。
在九岭岗,我们沿着万年寺方向下山,在长老坪浓雾变成了大雨,在雨中走到万年寺附近的友谊饭店住下。
我们洗澡的时候,我洗老婆的大腿,老婆洗我的大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俩的大腿都已经不是自己的大腿了。



















8月30日,早晨醒来,还是腰疼腿疼脚疼。
昨天入住的友谊饭店紧挨着万年寺,先去万年寺看看吧。
万年寺在峨眉山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汉代时,此处为采药老人蒲公的结茅修行处,东晋隆安年间(397—401),此处建有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敕建无梁砖殿一座,赐匾圣寿万年寺,古刹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进入万年寺需要购买10元门票,进入万年寺,我们俩最先来到斋堂,早餐每人15元,花生大米粥、馒头、咸菜,最喜欢吃这里的花生大米粥,吃完斋饭,我问了问斋堂人员花生大米粥的做法,花生用水泡胀,磨碎,和大米一起煮熟,我对老婆说,我回家就给你做。
万年寺万年寺有三宝,佛牙、舍利、贝叶经。我们俩没有看到,想想也是,宝贝吗,一定要藏起来,哪能随便让人看呢。
万年寺寺内有一水池,名为的白水池。池水碧波荡漾,特别是到了秋季,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这就是峨眉山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
白水池旁的一个长廊的牌匾上写着,绿绮亭,落款的小字写:“诗仙李白听蜀僧广浚和尚抚琴处身”
传说,李白登峨眉山曾住在万年寺,听广浚和尚弹琴,写下《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广浚和尚在万年寺很出名,这里还有广浚和尚与峨眉山的弹琴蛙的传说呢。唐朝时候,万年寺的和尚广浚,很会弹琴。每当他弹琴的时候,周围树林里的山雀、白水池里的青蛙,都停止了鸣叫,静听这悠扬的琴声。
有一天,广浚像往常一样,焚起檀香,抱着绿绮琴弹起来。忽然看见一个身穿绿色衣裙的姑娘,倚在门外听琴。广浚询问姑娘笑而不答。经过几次询问,才含羞答道就在寺旁,自幼喜欢弹琴。今是师父的琴声把她引来了。从此,和尚每次弹琴,绿衣姑娘就来听琴,有时也带着琴来请师父指点。
后来广浚和尚去世了,绿衣姑娘也不再来了。但是每当黄昏的时候,人们仍然听到白水池旁,有琴声传来,都感到很奇怪。有一次,当琴声悠扬的时候,人们就悄悄地跑到白水池看,只见一群青蛙正在鸣叫,叫声丁丁东东,好像琴弦初拨,与广浚和尚的琴声相似。后来人们就给这种青蛙取名叫弹琴蛙。
如今的万年寺白水池旁,没有了广浚,没有了李白,也没有了弹琴蛙,更听不到悠扬的琴声了,让人不由的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过老婆还是挺会安慰我的,我们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我们俩的旅行就是在增加人生的宽度。
实际上这首诗是李白在宣城期间听广浚和尚弹琴所做的一首诗,李白并没有在万年寺听过蜀僧弹琴,但李白与峨眉山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生爱登山的诗仙李白,去过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只有峨眉山这座仙山,才是诗仙李白的心灵之山。
李白青少年时期就到过峨眉山,那个时候的李白对峨眉山的感情比较简单,除了惊叹就是惊讶。他早年间写过一首《登峨眉山》,一开头就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巴蜀的仙山那么的多,但是没有哪一座能和峨眉山相匹敌。
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白对峨眉山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年轻的时候他离开四川,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屡遭坎坷,一生漂泊。在他的诗里,峨眉山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山了,而是他眷恋的故乡。
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写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到了晚年的时候,李白又写了一首和峨眉山有关的诗,诗的名字叫《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感情:“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李白喜欢峨眉山,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白喜欢寻仙问道,而峨眉山上一直都有神仙的传说,古代有一个“骑羊子”的神仙故事,说有一个叫葛由的人喜欢雕刻木羊来卖,有一次他骑着自己雕刻的木羊行走,一直来到了巴蜀四川,在峨眉山附近消失了,做神仙去了。当时有很多巴蜀人追着葛由而来,最后也都变成了神仙。因为这样的神仙故事,所以李白对峨眉山就更加向往了。他在《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中吟到:“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却恋峨眉去,弄景骑青羊。”
李白与峨眉山的相遇,李白成为了诗仙,峨眉成为了仙山。回想我们俩这两天徒步攀登峨眉山看到的景色,那不正是一千多年前李白看到的仙境吗?
李白最后成仙了吗?谁知道呢。
我们俩好像找到了答案,答案在峨眉山遇仙寺传说里,“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眉山。”
从万年寺回到友谊饭店,天空又下起了小雨,等雨停再走,正巧利用这时间写了这日记。














10点,小雨停了,凉爽的天气最适合徒步。
原计划徒步攀登峨眉山的路程还剩万年寺到五显岗的一小段,出发。
一路全是下坡,一点也不累,就是腿疼。过大峨楼、白龙洞、双桥清音、牛心石、斗龙坝、清音平湖到五显岗车站。
心心念念的徒步攀登峨眉山就这样结束了,没有激动的心情,只有疲惫的身体。
本来计划用2天的时间,因为下雨用3天的时间。上山用时13小时,下山用时6小时。
按照峨眉山景区官方的数据,峨眉山的上山路程是59.5千米,下山路程是32.5千米。合计是92千米。两步路户外软件记录的数据上山路程28千米,下山路程19千米,合计47千米。
为什么峨眉山景区的官方数据和两步路户外软件记录的数据相差这么多呢?我认为,软件记录数据是卫星投影的长度,官方数据是行走的长度,上山下山的时候,软件记录数据就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官方数据就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无数个上山下山产生的差距,就是无数个底边和斜边的差距。这是我瞎猜的,不要当真。
再说一说累计爬升高度,这次徒步攀登峨眉山的累计爬升3461米,累计下降3242米。按照每层楼2.8米计算,这3天来,一共爬了1236层楼。
微信运动记录,28日45671步,29日51735步,30日20895步。
回想这3天118301步徒步攀登峨眉山的经历,再想想在峨眉山博物馆看到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在这里融合的现象,有一点感受在这里说一说,
峨眉山低山区,这里是儒教的天下,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讲究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权利和财富是这里人们最大的追求。
峨眉山中山区,这里是道教的天下,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究《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清闲和无为是这里人们最大的追求。
峨眉山高山区,这里是佛教的天下,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讲究《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内心宁静是这里人们最大的追求。
嗨,你喜欢峨眉山的低山区?还是中山区?还是高山区?
我想,李白是最喜欢峨眉山的中山区的,从李白这首《登峨眉山》的诗中就不难发现。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