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此次租车伊犁大环线的最后一天,计划是走伊昭公路去伊宁还车。而且今天是中考查分的日子,早上九点查完儿子的中考分数,成绩不错:7A(全市前200名)。带着喜悦的心情我们出发走伊昭公路。
伊昭公路(S237省道)全长122公里沟通天山南北,是伊宁到昭苏的一条捷径,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弓月道”的其中一段,北起伊宁市伊犁河二桥,途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终点是昭苏县。南端有23公里与国道219线重叠,并在昭苏县与国道577线相连。被喻为新疆最险峻而且风景最优美的景观公路之一。
今年6月26日12时许伊昭公路正式恢复通车。没通车的时候从昭苏到伊宁要绕道特克斯多走七十多公里。
由于伊昭公路的努拉洪至昭苏路段冬季降雪量大雪崩、风吹雪路段较多加上路面弯道多无法保证冬季车辆正常通行且白石峰山区路段路况复杂、临水临崖有140多个弯道,多为急弯和陡弯。
受天气和路况的限制,它的山地路段每年仅在6月底到9月底(也可能到10月初,具体时间视每年路况而定)的一段时间内开放,近5年,开放时间最短才87天,不足3个月。比独库公路开放时间更短,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条“限时”的百里画廊。
注意事项:通车后的伊昭公路,禁止7座(不含7座)以上车辆及各类营运车辆(除旅游包车、租赁、计价出租客运)、大中型工程机械、农用拖拉机、低速货车、三轮汽车等车辆通行,每日21时至次日9时禁止所有车辆通行。
沿途景点主要有野狼谷、安格列特达坂、乌孙山白石峰。
路旁边这种用彩色带子围着的不知道是啥?
出昭苏县城后一开始行走在一段山谷中。
出发半小时后就遇到了羊群转场。
跟着后面走也不是事,只能从一侧逼近它们,让它们让出一边的路来。
这里有个岔路口,向左转。
开始行进在草原路段。
关于野狼谷的来历,在现场看到设置的一个宣传路牌:相传早年战乱时期,当地牧民担心马匹被入侵者抢走,便将马匹赶入这片峡谷,峡谷中有许多野狼,故得名野狼谷。
查了下资料,原来这里不叫野狼谷,而是叫碧海凌云道,可能是因为名字不好记,后来便改名野狼谷。这里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白石峰段通往昭苏县的交通咽喉,原先是一条牧道。
伊昭公路原来走G219的时候是不经过这里的,属于绕行路线。2020年,昭苏县投入2400万元,修建了伊犁种马场—野狼谷—S237线乡村道路,全长20.81公里。同时,基于此地良好、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还修建了旅游厕所、停车场、木栈道、观景台等设施,打造成了一个可供游客休息、游玩的免费景点。
登上观景台,可以看到,这里是一处大峡谷,大山、草原、森林、山路……一望无垠的草原,牛群悠然吃草,座座毡房好似珍珠点缀其上。
第一眼,这里的景色不输这一路以来看过的任何草原。
在草原上漫步,欣赏草原延伸至远方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于Windows桌面的美景之中。
请后面上来的游客帮我们拍了张合影。
气候凉爽,牧草茂密,野花盛开,关键是人还少。
离开观景台,继续往前行驶。
野狼谷由10多条峡谷组成,拥有近百万亩的天然高原草场, 绿油油的草甸像地毯一样铺开。
这里接近牧民的定居点,牛羊较多,还好没怎么堵路。
旁边的河里没什么水。
经过昭苏乌孙旅游服务区,这里需要开窗进行人脸识别。
开始进入盘山公路
弯道多,中间有隔离锥筒。
11:20察县与昭苏交界处,这里有个比较大的停车场。
过了这个界牌,从83公里路碑至46公里路碑(察县进入高中山草甸型山谷)的这37公里,就是号称“地质灾害百科全书”的乌孙山天险,有100多个回头弯道,伊昭公路“只能6月通车,9月中下旬封路”,指的也是这一段。伊昭公路这37公里的天险,都在察县境内。
退休老大爷路边边喝茶,边欣赏美景,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很羡慕这种慢节奏的旅行,可是我们时间不充许啊!
继续前行,就要翻越安格列特达坂。 这里是伊昭公路最险峻的地方,海拔3177米,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安格列特达坂意为“鹰的飞行”,因为这里的路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鹰。这里的路况极差,弯道多,坡度大,视线差,经常有山体滑坡和落石。
路边有个停车点,可以眺望到远处的雪山。
安格列特达坂观景台是伊昭公路的最高点,海拔3000多米。
上面有个不知道叫啥的建筑。站在这里,你可以俯瞰苍茫的群山和杉林,一览伊昭公路的全貌。
下来后,这一路有交警骑着摩托巡逻。
达坂上在夏季还残留有积雪。
两侧山壁陡峭,车辆在山壁上行驶,伊昭公路仿佛一道巨蟒缠绕在山体之上,车在山壁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犹如挂在山间。
最核心的惊险地段则是从白石峰起,翻越海拔3177米安格列特达坂,抵达察布查尔与昭苏的交界地。
前面有个新疆小伙爬上了这块石头上,我也尝试了下,但考虑到安全第一,还是作罢。
其实这块石头上风景也很棒!
继续下行,又来到了一处停车点。
阳光恰如其分的照在山谷,可爱的羊群慢悠悠的晃动,仿佛此时的世界只属于我们。
道路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另一侧就是万丈深渊。
这里要经过一段非铺装路面,走完这段不远就到了白石峰。
白石峰主峰海拔3475米,乌孙山山脊上的高峰,三峰连峙,近东西向排列。该峰峰区地势险要,四临陡壁,北坡为最,峰顶相对开阔。此峰由石炭系灰岩构成,远观呈灰白色,因而得名白石峰,锡伯语称其沙颜哈达,亦为白峰之意。
峰下丛生的雪岭云杉像一支支部队,从三面庄严地拱卫着峰顶裸露的灰岩。
半山腰的伊昭公路,白石峰这里有个较大的停车场,人比较多。
琼博拉森林公园一角
离开白石峰观景台,向察县进发,从伊宁方向过来的车还是更多。
乌孙山,又名帖木里克山、阿拉喀尔山,海拔2000-3500米,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与特克斯、昭苏二县的界山。
乌孙山上,以雪岭云杉为主的原始森林装点了琼博拉森林公园的山间峡谷。
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中山草甸型山谷
高度逐渐下降,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草甸。
已经可以望见山下的察县大草原了。
下山后有个公安检查站。
伊昭公路的主要风光从察县237省道公安检查站算起,可谓一网打尽伊犁州的主要风光类型。
单就“路”本身及公路周边几公里景观而言,个人认为,伊昭略胜独库。从风光的丰度和悦目度上讲,伊昭公路短短100+公里,几乎浓缩了百分之七八十伊犁州那拉提、喀拉峻、库尔德宁、百里画廊等著名风光精髓。
笔直的大路通向察县大草原。
察县全称是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这个民族自治县是新疆各县的一个“另类”——清朝乾隆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叛乱时,察布查尔还是荒无人烟的原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乾隆皇帝从辽宁调遣锡伯军民共约4000余人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这些锡伯族人途径外蒙、布尔津、博尔塔拉、惠远等地,行程近一万公里,历时1年零5个月才抵达驻防地。
察县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这里地处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与伊犁州首府伊宁市隔伊犁河相望,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14:18,和租车行约好在伊宁火车站还车。在伊宁清膳水帘洞团了个4人餐才100元,菜太丰盛了。
我们的火车是晚上21:30,时间还早,打车去喀赞其逛逛。
“喀赞其”,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铸锅为业的人”。喀赞其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南市区,临近汉人街,人民广场,是以反映伊犁维吾尔民俗风情为主的原生态大型人文景区,是伊宁的形象窗口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门口可以喂鸽子。
喀赞其历史久矣,据史料记载,17世纪时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亦称塔兰其人),最早聚居于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现在这里主要居住着维、汉、回、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
陕西清真大寺
我们漫无目的,只是在沿街小巷到处走走。
景区的交通工具就是这种马车,也有些私人的电动三轮车。
“马的”是民俗旅游区的一景,维吾尔语为“哈迪克”。坐在哈迪克上,马蹄哒哒,铃声清脆。
原味手工冰激淋店里坐坐。
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多民族聚居建筑群,被誉为民居博物馆。
这里有些民居提供拍摄全套写真。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各街巷分布着欧式建筑、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及百年历史传统的民居等,各式建筑在这里完美体现,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
民居前的小苹果树
建筑风格以蓝色为主色调,青石铺就的街道纵横交错,仿佛进入一个迷宫般的世界。
蓝色为主色调使整个建筑显得精致而纯净。
深入进小巷子,这里更像是一个乡下的本土村子,街上游客不多,更多的还是当地人。
这个外墙和装饰都显得更现代些。
蓝色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或者在外墙,或者在屋顶,更多时候是在门板和窗棂。
这个应该算是豪宅吧,有画师在手绘天马。
浮雕造型,绘好后应该很生动。
这里的大门两侧都留有供人坐的台阶。
这种卡通画应该是现在这个年代才画上去的。
喀赞其有几条主要街区:前进街、伊犁街、果园街、新光街、巴哈尔等。我们主要是在前进街相连的巷子里走了走。
伊宁的天气相比特克斯、昭苏这些地方要热许多,19:10我们打车离开喀赞其回到火车站。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伊宁不知伊犁之灵。
21:30的火车离开伊宁前往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