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路向北⑤(延吉——哈尔滨)

作者:雨浪 显示图片

接上一篇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此行第五站:我向往的哈尔滨!
7.28 Day12:延吉——哈尔滨——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
       喜欢,不需要特别的缘由,比如光听“哈尔滨”这个名字,比如偶然看到过索菲亚教堂的照片,就已经心生向往好多年。 这一次终于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心生欢喜!



       9:39的高铁,从延吉到哈尔滨。这一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这里的乡村跟路过的河南河北的乡村景象完全不同,这里的美更加精致,视野更加广阔,山坡、草地、成片的苞谷和水稻,不同饱和度的绿在同一画面内却又那么和谐、自然。唯一不足的就是信号真的太差,很多时候无法联网。
        一点多到达哈尔滨。网约车的接单速度告诉我终于来到了一个大城市。但!是!遇到了一个“笨蛋司机”(纯属调侃,绝无恶意),“笨蛋司机”看着地图也找不到我们,连打好几通电话沟通无果,最后还是加微信发共享位置兜兜转转半小时才找到。细想,其实司机真的是个实诚人,找不到我们的地点时并不是急着取消,反而是想尽办法来找到我们。(可能也不想付违约金吧!)
        除了“笨蛋司机”,迎接我们的还有八十年代风格的民宿!(好心提醒,网上订房的朋友们可避雷哦!地点是巡船小区15号楼)。房子在四楼,电梯一天坏一次。卫生间很小很小,没有灯,热水器容量只够两个人洗澡。不过虽然配套条件欠佳,我们住的这几天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地理位置挺不错,价格也不贵。



        收拾完后出门觅食,遇上大风大雨,凉快,舒爽!打车来到中央大街附近的山河屯铁锅炖,大概三点多,但是店里客人挺多。


我们点了铁锅炖大鹅和冻梨,东北人诚不欺我,分量很足,口味不错,是我还想去第二次的地方。吃完饭天放晴了,于是到中央大街溜达。



        中央大街,亚洲最长的步行街,长1400米,始建于1898年。虽说是商业步行街,商业气息很浓,但与这里的地砖、古树、欧式建筑完美融合,没有突兀感。

     走上中央大街,首先吸引我的便是这别处都没见到过的地砖了,整条大街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因为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所以也称为“面包砖”,面包砖极其精巧密实光亮,据说当时,这样一块方石的价格价值一个银元,共用了87万余块。在中央大街溜达一圈,除了与横向街道相交路口的地砖磨损严重(有明显凹陷的车辙印)外,其它地方无一松动,据说这每一块砖其实是石柱,都竖立着深扎在一尺深的地下,我想这应该就是这百年老街得以百年恒存的奥秘吧。



        走在坚实稳固的面包砖上,抬头便能看到古树掩映的欧式建筑,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极具特色,令人惊艳!走到尽头看到简介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全称是“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




        买完马迭尔冰棍(在马迭尔宾馆那一栋,5元一支),一往前走便发现前面一大堆人都在举着手机往阳台拍,驻足观看,才发现这是马迭尔阳台音乐会,阳台上一个俄罗斯女郎正唱罢一曲,紧接着另一个西装笔挺的俄罗斯小伙便出场拉小提琴,悠扬琴声加上帅气身姿让停留驻足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四个也根本挪不动脚。


听了好几曲之后,我们开始继续往前逛,没想到等我们返回再次路过的时候,又遇到了这两个歌手交接,演奏的也是同样的曲子,猛然发现,这只不过是旅游城市的套路罢了!但不管怎样,这阳台音乐会带来的浪漫感受是真真切切的!谁能料到像我们这样的游客还会原路返回甚至接连三天都去中央大街溜达一次呢!
        由于时间还早,也因为大家铁锅炖吃得太饱,我们还溜达到了中央大街的另一尽头——防洪纪念塔。最后落坐在江畔看江景、吹晚风,江边人挺多的,阶梯下方就是江水,没有任何隔断,很多家长领着孩子在玩水,这看着挺不安全的江边玩水其实多幸福呀!与其阻隔,不如让大家学会与江水相处!挺好的!挺羡慕的!我喜欢这里

7.29  Day13:红专街早市——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

        一大早起来,阳光明媚,甚至有点毒辣。看天气预报才知道,大概我们在哈尔滨呆的这几天是最热的几天。谁懂啊?这运气!
        逛早市是东北的日常活动之一。从沈阳到延吉再到哈尔滨,我们一个都没落下。这次我们选择了网评较高的红专街早市。这个早市是比较符合我们想象的,卖小吃的比较多。不!过!我没怎么逛,因为我被网红小吃——尹胖子油炸糕绊住了脚,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人猛推,再加上当时真的有很多人排队,于是我便加入了排队队伍,这一排就排了近一个小时。因为四人一起排队的性价比不高,所以其他三人便接着往前逛了!
(温馨提示:尹胖子油炸糕请认准正主哦!盗版实在太多了,正主摊前挂了一个电子屏,上面写着谨防假冒!价格是1.8元/个)
        这一次排队经历再次提醒我不要相信网红产品,此油炸糕简直正好踩中我们四个人的雷点,油炸糕是玫瑰花酱味道的红豆沙馅,真的很难吃。我们买了6个,但一向节俭的我们真的咽不下,还剩了4个留在了民宿的餐桌上。想要尝试的朋友可以买一个先试试,避免浪费哦!幸好其他小伙伴还买了肉包、大碴子粥、饼、葡萄、黄西瓜、鸡蛋堡。如果有其他小伙伴去逛的话,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去网红店!
        逛完早市回来,竹青有感冒迹象,于是她吃了药便睡觉了。(竹青真的是那种很能照顾自己的人儿,自己买药、吃药、睡几个小时,便满血复活了!)稍稍休息后,我和新、欢出门觅食,这次选择了“老私房涮肚火锅太古街直营店”,量少味道不佳等,属于典型踩雷,极不推荐哦!
        下午天更热了,和竹青在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会合,大家好像丝毫都没有想逛逛想拍照的心情。这里的房子都是巴洛克风格,还是挺漂亮的,主街的房子都被改成了饭店和特产店,游客很多,体验感不太好。次街人流量很少,可以让我们细看,不过也看出了这些老建筑没有被很好地保护,极为可惜。



        顶着烈日,我们打车到了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一下车便看到了那绿色的洋葱头式的大穹顶,亲身来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只是太阳烈、游客多、时间早,于是我们折返到对面的麦当劳蹭了近一个小时的空调。再次出来,买票(20元/人)进入教堂,没想到外面看似高大宏伟,里面空间却极小,墙壁已被岁月蹉跎得痕迹斑斑,但这并不能掩盖当时工匠们的精雕,还是能感受到那份神圣、精美。


台上有俄罗斯小哥哥现场演奏小提琴,台下一排排座位座无虚席,前排还站满了游客。找一个空位坐下,静静聆听,虽现场感受不佳,但是我想一百多年前坐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的应该是别样的一份庄严吧!没坐多久便出来了,一是里面太热,二是台上换了一个吹萨克斯的小哥哥,其演奏水平真的非常一般!
        再次出来,人流并没有减少,即便是网友推荐的神仙机位也要排队,而且真的无法避开人群,所以也就没顾及什么了,一顿疯狂拍照,结束打卡。
       晚餐去吃了东北老式麻辣烫——安发瞧麻辣烫,味道很好,推荐!

7.30  Day14:商委红肠——火车站寄行李——斯大林公园——松花江畔——中央大街——海拉尔火车站
        五点钟起床打车去道外区商委红肠排队,到店门口外面已经排了近百米的队伍了,仔细一瞧,商委旁边的好几家店都是红肠代购并兼营真空包装和快递代发。看来商委的火爆养活了一大批人啊!不到六点半店铺就开门营业了,购买速度也挺快的,所以虽然起个大早来排队,其实也没耗费多长时间,我和欢欢排了大概一小时队就买到了。果然,回到家一吃真的挺好吃的,外面的肠衣脆脆的,也没有很重的蒜香烟熏味。这次排队还是很值得!



        上午到火车站寄完行李后就去“通海俄式烧烤”午餐,四串俄式大烤肉根本吃不完,还有两根完全没动的实在吃不下了最后送给了邻桌的小弟弟一家三口。
        下午开始了闲逛模式。打车到了斯大林公园,本来只是因为天热来这找个地方坐坐避避暑。没想到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会回忆,也让我对哈尔滨的喜爱更多了一分。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愿意来这儿一次。这个公园坐落在松花江畔,是个狭长的开放式公园。里面的大树不计其数,枝繁叶茂到几乎遮蔽天日,只洒下来星星点点的光影。北方的天气也是真的奇怪,明明太阳很大,体感很热,可一进公园,来到树下便瞬间感觉清凉。
        就这样漫无目的朝前走着,突然发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人群中传来激昂欢快的器乐声。中国人可最喜欢看热闹了,我们也不例外,立马凑上前去。原来上十个退休的叔叔阿姨在合奏,他们个个打扮得又潮又酷,尤其是那各具特色的墨镜更为他们增色不少。每个人演奏着不同的乐器,伴着器乐声,他们每个人呈现出来的那种放松、自由、沉醉的精神状态让在场周围的人也不自觉跟着身体摆动。每曲作罢,在场观众都意犹未尽,自发奉上雷鸣般的掌声。


天气多变,没过多久便刮起了凉风,江对岸开始乌云密布。在岸边阶梯上,就着微风吹拂的柳枝和欢欢摆拍了好一会儿。后来原本还想溜达到松花江大桥的,没想到暴雨来袭,随着人群疯狂奔向中央大街路口的商场避雨。不过暴雨时间不长,等我们吃完饭出来,天已放晴。天气变化之快简直让我瞠目结舌。
        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也没去什么重大景点,但溜达一圈下来还是非常舒服的,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真真切切地感受哈尔滨人的生活。
        旅程太长,依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