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从佛山市的南海罗村最北边的沙堤机场来到顺德大良,时间紧任务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上在罗村吃了广宁云吞(南海区狮山镇罗村街道罗湖花园景豪苑首层4号铺),15元的大份顶了一上午多,坐车花了1个小时,打车要90+(真贵),不着急的可以坐地铁大概两个小时。(ps:拍照打卡还是值得一去的,园林景致随处都可以取景,拍好的见篇尾)
*本文主要参考官方公众号讲解以及自身参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现在入园统一从南门进,票价15,周六免费,达龄、军、残军免费,进院第一感觉就是有氧量大,其次就是人真多啊,时间坐标2023.08.27,大概是开学前的狂欢吧😂。
微信公众号🈶🈶🈶🈶
位于东南面的是一个清代遗留下来的“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红砂岩石头砌成。当时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这体现了古代建造工匠的高超手艺。
水池形状像八卦,因清代时期顺德就是河网密布的水乡,东门口就是一条河涌,东南面水池后边是一座凤山山脉,背山面水,中设八角壁裂池。可见主人的苦心经营。水池中有4条陶烧成的龙,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ps:还是)
园无斋而不雅,斋在古典私家园林中是指读书的地方,清晖园中“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是当年龙家子弟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真砚斋是龙家私塾的情景展现,私塾整整齐齐陈列着上课的桌椅,每张书桌上分别摆放着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书桌前方高高悬挂着一幅孔老先生的画像。古代学生入学第一天要叩拜孔子像,再叩拜老师。可见当时龙家对尊师重道教育的重视。
龙氏家族为清代顺德望族,他们在清晖园中设立私塾,延请名师前来教授,严格遵循科举道路的步骤与节奏,按部就班,成为族人实现梦想的摇篮。自乾隆年以龙应时为领衔,连续出了六位进士,十二位举人,一批贡生才女,诗书著作其数。
真砚斋右侧是龙氏家训的展示,展柜里面陈列了古时私塾的启蒙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另一个展柜展示是龙氏著作,有龙应时的《天章阁诗钞》,龙廷槐的《敬学轩文集》,还有龙金
多的《蕉雨轩集》、龙令宪的《五山草堂初编》等等。
龙家家规家训的魅力传承经久不衰,他们注重对后世子孙道德素质、文化教育、处事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导,更是一种“有形”的魅力。(ps:书香门第不外如是)
两面是不一样的诗,纪念币打卡地
清晖园常运用“园中园”的设计意念,竹苑是典型的例子。通过狭长的“竹苑”小径,月亮门额上塑有对联:“风过有声留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穿过月亮门回望,门额上方有“紫苑”两字,用芭蕉绿叶装饰,芭蕉叶上刻有对联:“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放眼望去,两排秀逸纤细的竹林,竹影婆娑,风吹幽香,一派蓬勃向上景象。竹苑内有几座建筑,左侧是笔生花馆,右侧是小蓬瀛与归寄庐区域。(ps:人好多,不然会有很强的曲径通幽的感觉)
笔生花馆是一间砖木结构狭长平房。西边墙壁上镶嵌有一幅灰塑,题材为《苏武牧羊图》(ps:完全没有了!!看不到,不知道为什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是清晖园保留至今最古老的一幅灰塑(ps:没了没了没了!)。“笔生花”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李白少时,曾梦见自己的笔头开出奇花,长大后诗才横溢,名闻天下。用“梦笔生花”典故命名笔生花馆,寄寓龙家子弟才思日进,学业有成。
笔生花馆的右侧,有一座形状狭长的山石,用英德石垒成,石间有一处洞门,仅容下一人通过,洞门上刻有“斗洞”二字,意思是洞小如斗。岭南园林中山石分布,讲究平衡,古人常称:“既有狮山,必有斗洞”,它与狮山相互辉映。
归寄庐牌匾由清代探花郎李文田所题。李文田,清咸丰九年探花,顺德均安上村人,他博学多识,精通经史、兵法,对金石、碑帖、书籍等都有深入的钻研。他在京为官,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兼工部右待郎,为清晖园第五代园主龙渚惠之老丈人。
“归寄庐”即寄居园林、辞官归故里之意,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住。在曲径通幽的茂林修竹下,闲来吟诗作对,舞文弄墨,鉴名画校史书,可谓书香花味四溢。
小蓬瀛与归寄庐两座建筑用短廊相接,这种建筑形式也是岭南园林的特点,因岭南气候炎热多雨,多以短廊或走廊等开放性的空间组成,形成自由、开敞、通透的特点,在功能上也能起到隔热、遮阳、避雨、通风等作用,体现出岭南园林实用性强的造园特色。
穿过斗洞,即来到小蓬瀛和归寄庐区域。小蓬瀛与归寄庐之间用短廊衔接,两者形制相似,“小蓬瀛”牌匾出自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宋湘,广东梅县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能用蔗渣、竹叶写字,所写书法高迈雄劲,出神入化,人称“蔗渣书”。匾名“小蓬瀛”,“小”是岭南园林特色,以小见大,而“蓬”指“蓬莱”,“瀛”指“瀛洲”,均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此名寄托了主人超尘脱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境。
厅堂中,有一幅巨型彩绘木雕——《百寿桃》。枝繁叶茂的仙桃屹立于画面中,结出了密密麻麻的果实,仙桃果实硕大无比,熟中透着红晕,衬托出满堂喜庆之气。桃子是寿命的象征,《百寿桃》原该有一百个寿桃,但粗略数来只有九十九颗仙桃,因“藏”谐音“长”,“藏寿”即“长寿”,九十九代表着长长久久之意。(ps:仙桃真的只有99个😂)
留芬阁旁有巨型石山“九狮山”。它用英石叠成,耸立于池塘间,九头狮子俯仰生姿,造型苍劲奇巧。狮子形象威武吉祥,有降魔驱邪,护法镇宅之意。同时,汉语中“狮”与“师”同音,古时常借狮喻师,以狮子来祝愿官运亨通、万事如意。园中以奇石造九狮山,以阳中之极的天数与威镇四方的狮子融合于一起,既能给人一种艺术美感,又充盈着一种“大小一家亲”的和睦感,更暗寓家族兴旺,园中无边的幸福与祥和感。(ps:找不出一只狮😂)
沿走廊前行,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建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皴”,多细孔,吸水性强,既有利于植物生长,也能散发湿气,用它来造假山,有湿润环境的作用。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满青苔,整座石山变绿,碧绿宜人,故有“绿云”之称。
位于园区北面,与北门相近,内部空间开阔大气,通透光亮,充分体现出岭南建筑的舒雅大气与状元主人的才高八斗。
精雕细刻的独特风格,令整座状元堂舒雅大方,简洁明快,正门上端“状元堂”三个大字,是清末杭州大书法家梁同书的书法杰作。(ps:前人字写的是真好)
顺德历史自古文化底蕴深厚,科举昌盛,从南宋到清代顺德出了四位状元:三位文状元、一位武状元。广东省历史上出了九位文状元,顺德只一个县就占了三分之一。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除了是中国厨师之乡,岭南美食之都外,顺德其实文人辈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副总指挥张翰英、北京时间的设定者叶叔华、世界DNA检测之父简悦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都是顺德人,可见这里不仅走出状元探花,更是人才辈出。
(ps:粤菜大厨全国有名的都是顺德的基本,所以顺德菜才有名,基本上是狭义上的粤菜代名词)
穿过半月亭,就是沐英涧景区。“沐英”有蒙受鲜花润泽的意思,这里设置有园林建筑的厅、堂、桥、廊、榭、亭、假山、池塘,一年四季石山布景全部集中于一个景区间,却不见得空间拥挤、局促,而是以八表来香亭为主体展现八面玲珑“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厅、堂、桥、廊、榭、亭、山石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沿着走廊,可见一排色彩鲜艳的屏状窗户,透过红、黄、绿、蓝不同颜色的玻璃,纵观四季景色,称为四季窗。隔窗而望:红色玻璃,火红太阳炙烤着大地,那是盛夏时节;绿色,春天绿意浓浓,生机盎然;金黄色,落叶萧萧的秋暮;透过蓝色玻璃,窗外树木、石面上积雪层层,一片寒冬景观。令人欣喜的是在炎炎夏日的广东竟然能在清晖园中欣赏雪景,堪称园中之一奇观。
沐英涧上方有一套金片玻璃,描绘清朝乾隆年间羊城八景的彩绘玻璃。分别为“波罗浴日”、“珠江夜月”、“景泰僧归”、“大通烟雨”、“金山古寺”、“白云晚望”、“蒲涧濂泉”、“石门返照”。
八表来香亭四周布置一年四季景观,分别是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东南面晨光之处的是“春石”,用英德石叠造,配以松皮石笋,周围种植竹子和灌木,突显“雨后春笋”之意;“春石”背后是“夏石”——凤来峰。气势滂沱的瀑布,携雨带来夏日的湿润;西面的是秋石,它为黄石所造,旁边种植枫树,“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着秋天气息;北面的是“冬石”,是江苏湖州的太湖石,积雪覆于石上,石面通体泛白,有如雪景。沐英涧中除了布置一年四季的假山外,更为神奇的是,透过一扇玻璃窗也能览尽四季景色。(ps:疯狂出片位)
读云轩位于园区西南部,是一个由后室、亭榭、游廊、池塘组成的,类似“四合院”结构的景点。
读云轩建筑高大开敞,多设窗门,讲究通风采光,走廊连接单间建筑,形成庭院式风格。顺德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闷热多雨,长廊相连,作用在于可以遮风挡雨。园中池水相环,一派岭南水网密集的水乡特色。
观瀑亭临池而建,近处可见锦鳞游泳,稍远处可见云墙起伏,花窗交替,再远处可见一峰矗立,飞流溅水,构成高低有序,空间迭出,层次分明,动静相融的景致,更不动声色地将不同类型游人按景物分布有效分离疏导或组合,形成流动有序,充满温情的舒朗空间。
亭柱上挂的是黎简写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为清代中期顺德的才士,人称诗书画三绝。那是有一年,龙家请黎简游览清晖园。大家一路观鱼赏花,吟诗作对。龙廷槐见黎简游兴极佳,便叫书童备下笔墨纸张,请大书法家留下墨宝。那时正是仲夏清晨,荷花池荷花吐艳,垂露欲滴,蜻蜓展翅欲飞···见此美景,黎简满怀诗兴地写下这幅诗情画意的对联,从此,它便也成为了清晖园内的墨宝佳作之
清晖园古旧门口面西而立,匾额上“清晖园”三字乃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迹。“清晖”二字何解?“清晖”最早出至南北朝诗人谢灵运(385年一433年)的一首诗歌:“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是指山水之意,“清晖园”是描绘园主移山水于园中,园中山清水秀,花繁树茂、水木清华的园林景观。
清晖园经历龙氏几代的修葺扩建和漫长的风风雨雨,唯独此门不改昔日的古朴典雅风格,实在是顺德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努力保持其原汁原味之结果。
澄漪亭位于方池西边,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亭两边檐角比较开扬,似有展翅欲飞之态。正立面由八扇屏门组成,门外一道基台,与方池隔着三面疏透栏杆。栏杆为木制通花图案,线条简洁。亭身大部分重量靠水中石墩支撑,凌水而立,体态轻盈。而另一方面,亭子整个形态又不失端方稳重,基本为正方形,南北两侧短廊相接,木制通花装饰,形状一致,有对称之美。加之用料木色偏于深暗,整个风格又显得沉稳厚重。所以澄漪亭的建筑特色,既轻盈灵动,又沉稳大方。既体现了主人厚重守拙的品格,又呈现出文人雅聚灵动妙蔓的追求。其众多细节的装饰,多用喜庆图案,体现出浓郁的民间世俗品味。
澄漪亭的窗户镶“明瓦”装饰,这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颇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可透光,质较硬,显得古朴幽雅。亭子对水处挂一对联:“临江缘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对联原为清代大书法家、顺德均安人李文田所题,后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所书。亭的南北两侧建有连廊,稍低矮,以木制通花作饰,临池开木雕漏窗。(ps:没进去看)
感谢观看,㊗️旅途愉快,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