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有机会再次来到了山西省境内的绵山,九年后的重遇,感获依新,第一次来时和同学们一道,跟随旅游团从天津坐大巴车来到这里,时间是2014年4月25-27日,停留时间一天半,住景区酒店两晚,去的地方较多,有南天门--龙头寺,介子神庙--介公祠,三清道观--大罗宫,九寨小沟---水涛沟-(直到水帘洞),九曲一线---栖贤谷,报腹岩洞--云峰寺。这次一日游,原先的计划目的是跟随一日游旅游团走马观花,陪放假的当了老师的孩子来此逛逛,但现实旅游团的出行时间与我们全程计划有冲突,因此决定自己来此一趟,把原计划早上出行的方案,改为前一天的下午(换个住宿点)高铁从平遥古城直达绵山附近的灵石东站,(为了打的距离近,如果有时间坐公交车,最好是高铁坐到介休站)。这样可以备出一整天不慌不忙的慢慢游玩了。这第二次来,我可以说是经历了2015年后的八年驴友生涯,爬山涉水登悬崖已不在话下,可以挑战距离极限了,但我也61周岁了,年龄在哪了,膝盖也是不舒服了,也不敢逞能了,量力而行吧。但结果的实际距离也大大超过我的预期,全天行走15公里,这还不包括交通浏览车行走的距离,.这个景区的特点就是爬上爬下不知几千台阶了。
绵山风景区,一路前行,俯首是悬崖,仰观是峭壁,我个人认为就是在主要的一条宽峡谷中,利用一边的高大的山势,建造绝壁公路,依照历史的遗迹,打造出现在宫观寺院、亭台楼阁遍布,其次,利用分支的小峡谷,打造自然风景,但都是发了大财的山西煤老板投资,进行了现代的仿古,仿美,仿刺激的营建,水平很高,与山形水色相得益彰,在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5A景区。这些建筑,要说创始时间,能追溯到很早,然而历代损毁之下,历史学家当时能看到多少,我们已经无法得知,
绵山风景区外的标志物:
1、人物雕像是介子推,脚踏火焰,被道家奉为道家之神;儒家将其供奉于文庙;佛家奉为罗汉;成为儒,道,佛共同推崇的文化始祖。
2、宝相天马神兽。远看也像金麒麟或金凤凰,龙头、马身、凤翅、鹿角等,
那么,这个景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以雕塑人物为主题的道教,佛教的历史文化园
绵山,又称介山,在 山西 省 晋中 市 介休 市城东南20公里处,这里是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介休 地名与介子推有关,晋武帝泰始元年(265)为纪念介子推改本县为“ 介休 县”,1992年后改成 介休 市(县级,属于晋中市);
2014.4.25,在此留影纪念
2023.8.15,再次来此打卡留念
绵山最广为传颂应该是介子推被焚的故事了。在 中国 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 因此可以说绵山是我国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发源地。
相传2600年前的春秋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无奈而下令放火烧山像赶出介子推,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即每年节气清明的前一天,不许开火,只吃冷食…。明清时代,人们干脆把“寒食节“”归划成了当下的“”清明节“怀念先祖,因此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寒食节了。
提醒一下;寒衣节不同于寒食节,农历十月初一是 中国 传统的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四季看绵山,四季有特点
03——04月份春到绵山,回归自然生态游
05——09月份夏寻幽探奇,消夏避暑游
10——11月份金秋红叶、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12——02月份暖冬慢游,水涛沟观冰峰,玉柱擎天,龙脊岭赏鲜花,山花烂漫。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古绵山铁瓦寺是中国最早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
在漫长的岁月中,绵山的宗教经历了无数的辉煌和劫难,明正德11年绵山一场大火,烧毁了包括云峰寺空王殿在内的众多庙宇寺观,但每次劫难之后均能顽强恢复,一直保持香火不断。近代以来绵山宗教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灾难,一是抗战时 日本 兵入山纵火焚山,将从云峰寺到龙头寺、从龙头寺到光岩寺方圆40公里的20余座寺院、300余座殿宇焚烧殆尽,从此绵山再无大型佛事活动,只有少数僧人在勉强撑持;前后,这少数僧人也被驱赶下山,绵山宗教也成了“失落的文明”。
1995年,山西省著名企业家,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善士阎吉英,投巨资修复绵山,政府大力支持,修复宫观殿80余座,道教神像2000余尊;开启绵山景区的新宏伟蓝图,可惜老爷子2016年过世。
绵山共有14个大景区: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栖贤谷、古藤谷和水涛沟。
特别推荐;其中评价较好的是小 九寨沟 ——水涛沟、九曲一线——栖贤谷、抱腹古刹——云峰寺、大明圣迹——朱家凹、三清上观——大罗宫、盛唐遗踪——龙头寺。
景区内的景点大都在这一条悬壁公路上靠山的一侧,当下的门票是110元(60岁--65岁半票,65岁以上免票),景区内小交通50元(必须购买),预订里住景区内宾馆的游客可以开私家车入内,但也是要交存车费的。
这第二次去,由于我膝盖不舒服,原计划让孩子走走水涛沟,栖贤谷,介神庙,我单独就是弥补一下朱家凹,一斗泉,天桥,正果寺区域,弥补第一次没到达的景点(其实当时徒步,以上景点都已经经过,没上去而已),而现实是我竟然走了三个穿越路线,正果寺到云峰寺,栖贤谷到介公祠,天桥下来又上了一斗泉,其他地区都上去去打卡了,两次基本走了大部分,遗憾还是没去龙头寺旁龙脊岭的有母子雕像的地方,其他古藤谷,李姑岩,等景区因为很少介绍也就不值得去了。
如果你报旅行团一日游的行程是;号称中国北方的布达拉宫--大罗宫,自由活动1小时,游览“小九寨”自然风景区水涛沟;(有的团队动员花钱缆车上下去介神庙),自由时间1.5---2小时,览前山云峰寺,品味绵山三绝:飞人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自由时间1.5小时(还需预留吃饭,景区交通转换时间)
一般跟团旅游时间是10:30---16:00
景区的景点一般都有内部小交通车站,旺季交通车间隔也就是不到5分钟,淡季或最后收尾时,大约都在20分钟左右了,因为景区交通费是强制购买的(你不买票根本你也没体力进景区内部,从游客中心到第一站景点需行走盘山公路6公里,车程需要15-20分钟左右),所以没有上下车检票时间,上下,往来十分方便,你可以随意前行或后行,
景区交通共有八站地,分别是,景区出入口的换乘站-----景区开始的龙头寺(龙脊岭)----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铁索岭,之字栈道)----正果寺----栖贤谷----水涛沟(碑林,介子庙,介子墓)
这里景区直接可以有山上联通的,龙头寺---龙脊岭,云峰寺----正果寺,天桥---一斗泉,栖贤谷---介神庙
从水涛沟入口处有缆车直达介子庙附近,(我们第一次坐上去的,第二次修理关闭,走下来的),据说还有电梯,我没注意,当时都在维修没开放。
栖贤谷景区上行到头,再到半山腰介子庙很近,坡路很好走。如果你要去介子墓,中途有台阶路再往山上走一段,后原路返回。
栖贤谷道路是户外拓展道路,有简易栈道,软梯,天桥,建议老年人,低龄儿童不宜前往,为了安全点,建议从栖贤谷景区入口进,上行走比较安全,第一次是从介子庙口下行,感觉很吃力,脚往下够台阶不如往上找台阶方便,
从景区入口第一站我们是从栖贤谷下车,当时就我们俩人下,进入景区没看见超过六个人,有几个小伙子半路就折返回来了。这里超级凉快,超级寂静,一路溪水流淌,但道路湿滑,如果此时一个人来,我认为还是不太安全的,出事都没人知道。这里有1公里的峡谷壁上行走,着脚点是打入岩石中的一个个角铁加小托板,有时距离较远,下山够住还是比较吃力的。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当年也不会有这个脚蹬路,应该在没水时的谷底行走。
北宋元丰元年(1078),方圆百里干旱日久,向上苍求雨,介神显灵,泽沛中原大地,皇帝为感谢神恩,追封介子推为洁惠侯,并降诏委派宰相文彦博在绵山宣诏时,修筑了这座亭子。后称“封候亭”,现实是新建的,估计过去只是个小小的亭子而已。
封候亭 起点, 海拔1360m 8:27
龟象雕像石终点,海拔1492m 9:12。
栖贤谷长度距离,1.1公里,用时40分钟
迎仙坊
鹿鹤送药,一个典故吧
一路拉着锁链条,踩着铁脚踏板,脚下是水潭和溪流,好险(好在大部分区域高度不高,一米左右,减少了恐高症的惊心动魄)局部有高一点的,也就是两三米高左右。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天然大峡谷,由于年深日久,流水冲涮而成。谷壁挺拔如削,谷中怪石嶙峋,湍流飞瀑,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28个清潭,水声汩汩,空谷传声,以山涧水景取胜。无论上行还是下行,均须攀十余架天梯、过几十个莲形踏步,才能通过。人置身谷中,人在吊桥走,瀑布足下飞,
天梯
峡谷内景点很多,但都忙于脚下的路,大部分人无心观景,或到了不知景区名称,
如果你到了龟象石,那恭喜自己,完成了挑战,成功的穿越了栖贤谷!
从龟象石上山就是有酷似十二属相雕塑的坡型石板路,通往介子墓和介子庙,号称“六丁六甲保介子”
六丁六甲都是真武大帝的部下,六丁为女神,六甲为男神,都是法力无边的守护神。
回味2014年走此路,是从介子庙走向栖贤谷,下行路,比上行路吃力,因为落脚点需要找准。
2014年从上往下行,脚下找稳踏板很费劲
有一条上山路是奔向介公墓,介子推的衣冠冢,当年晋文公拾落介子推衣冠,依山为墓安葬于此。墓前有历代名人凭吊介子推的诗文碑刻十余通
远看介公祠,也叫介神庙。位于一处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自然洞窟之中,是 中国 最大的石窟祠庙。这里我的印象特殊,是内部装饰与其他庙宇不同,整体建筑内立体壁画色彩鲜艳,此山也叫介公岭便是千古先贤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
七犬一鹿也是一个典故
大殿正中供奉威烈正神介子推。大殿山墙与中庭明柱悬塑介神自出世、成长、事君、隐居、飞升、显灵的故事。整个雕塑群,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介子推崇尚大道,惟诚惟信的光辉一生。
左侧为绵山圣母介母像
右侧为清远正神解张。
高处的毓德堂,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建,始建于春秋时代,后复建
这里毓德堂旁有个独特的金殿门,泰国风情
碑林
介子庙,碑林下,水涛沟景区外路边的万寿图
位于 绵山后山的水涛沟自然风景区,沟壑全长15公里,而景区可走的也就是单程4--5公里吧‘’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经过人工塑造的动物、人物典故和几十处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帘洞,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桌凳,构成了秀比 江南 的自然风光。此路段为两山之夹沟,攀升不多,行走舒适,一路溪水瀑布跟随,进去后原路走回。
水涛沟景区,大部人来绵山,先做交通车直达终点站的这里,相比于山上景区,这里相对爬升较低,自然风光为主,晋山晋水(近山近水),老幼适宜。由于第一次来这里,我走了个全程8公里,来回2小时,直到水帘洞返回,这次为了弥补第一次来绵山未到过的区域,节省自己的体力,保护自己的膝盖,这次就没有到此,不过孩子下午挤时间浏览了这里,拍几张照片欣赏,感觉近10年没有任何变化
沟中主要景观有:五龙树、五龙飞瀑、莲花峰、仙箓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狮瀑、水帘洞等自然山水奇观;又有仙女坐龟,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知章醉酒等雕塑小品
到了二龙戏珠,说明你才走了一半的路程,虽人造氛围较大,但这里吸引人最多,是网红打卡点,瀑布下面可以穿行,也大部分人从此返程,少数人真正的最终目的地是一个水帘洞,我走到了,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来回走了2小时。
终点水帘洞,天然岩洞,洞口外瀑布水大,形成水帘,无法进入。如进去修行,洞挂水帘隔俗世,内有玄机悟道人,正是“”不到水帘洞,枉为绵山游“”。
到正果寺景区可以坐电梯上下行,每位15 元,正果寺和云峰寺可以通过悬崖上的“之”字形栈道互通,正果寺在山顶,云峰寺在半山腰,从云峰寺下来楼梯还挺多的,
绵山的三绝都汇聚在了云峰寺景区,这三绝就是:还愿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
修行洞来历也很神奇:“念汝虔心修佛,上方院神泉之水可使复语”。师显依圣母之言每天到上方院汲饮圣水,后便在此洞内修行打坐。,绵山云峰寺历代僧徒每遇疾患,都要在这里汲饮圣水,然后在这几个洞内打坐,养气练功,所患之疾无不痊愈。
灵应塔始为唐太宗李世民礼佛谢雨时敕建。
灵应塔明七暗九层,高达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中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更兼这里地势险峻,松柏参天,成为绵山极具特色的游览胜地。
地宫内饰收藏,很多维修宝塔时出土的文物。这是装过舍利的金塔。没有灯光,靠自身带顶照明,地宫我认为就是没有开门的第一层
定光佛
里面都是供奉着在绵山修行而得正果的高僧高道的真人肉身!高僧有思本、怀德、师显、智玄、明哲、神远、普钦、圆空。高道有玄虚道人、玄智道人、松风道人、松竹道人,一共12座真身舍利像。
这条悬空栈道是通往抱腹岩山顶上的正果寺的……这条栈道叫“通天云衢”,原来是用铁索攀爬的,考虑安全因素,近年修建了“之”字形的凌空栈道,有四百四十余台阶,长三百多米。第一次来这只是看看,上去腿要感觉发颤,没想到九年之后,我从上走下来了。
最高处有一座寺庙也是藏于山洞之中,这就是空王灵应台。
过去,这里的人前往正果寺,都是爬这段铁索到顶的,所有,此岭称为“铁索岭”
铁索岭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铁索栈道。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就是铁索岭的铁索,它是绵山三绝之一。它挂在云峰寺抱腹岩上的一个高70多米的绝壁上,由山顶垂下两条铁索,比华 山东 峰“鹞子翻身”还险。当年没有户外攀岩经验,只是拍照攀爬了几个台阶,要说是现在,敢上去,但不敢再往上攀了,怕景区人不让,怕自己半路胆怯,怕同行人担忧。
云峰寺又名抱腹岩,之所以叫抱腹,是因为它的腹大,寺内抱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等二百余间殿宇禅房,是天下第一洞式禅院,让人惊叹。抱腹栖云也成了介休“古十景”之首,为绵山风景区第一胜景。在寺内你还可以欣赏到历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包骨真身像3尊。
云峰寺建在悬崖峭壁, 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
山泉井
,头顶上面的崖壁,半空悬挂的这些铜铃,是当地的“还愿挂铃”民俗活动所留下的。前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 成功 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
台阶应该是127级。
两个景区中间可以贯通,
图片最高处的建筑就是天桥(上图的楼阁上面,后期两边延伸了,并加了保护罩,形成悬空长廊,此图看不到)。天桥是一处长300余米,宽不足1米的世间奇特的云中栈道。上离峰顶8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半空。现在看起来没感觉特别,其实,稀奇在于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在几千年前就有的,当时的施工难度可是十分危险的。
太上老君炼丹八卦炉, 两侧瑞兽,左边是白泽,形状是虎头、龙爪、凤尾;右边叫狻猊,它的形状是龙头、鱼身、龙角,都是看守丹炉的神兽。(有人说是左青龙右白虎)
石寨
天桥下的石洞
一斗泉是一处天然生成的石泉,因仅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传说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醮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点,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最后一点滴在此处,形成一斗泉。
左边是一斗泉,右边是集贤阁,我2014年第一次居住的地方,可惜现在关门停业了,当时住这里,应该没有对面的一斗泉景区建筑了吧,要不然咋没有一点印象,早上溜早咋就当时没上去。
大罗宫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上,雄奇壮观。大罗宫内有财神殿、天尊殿等殿堂,里面既雍容华贵,有许多精致彩塑;又古朴典雅,雕梁画栋随处可见。
室内佛殿分六层,台阶上下,
大罗宫因历代战事,几毁几复,1942年2月2日侵华日军又纵火烧毁。现在的大罗宫为当地大居士筹4亿巨资在原值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经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大罗宫高悬于 狮子 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登大罗宫可乘坐电梯到第七层。
据称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这里修行,祈祷上苍保佑儿孙富贵。结果他的儿子朱元璋的在灵宝天尊的庇佑下,统一了中国,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这就是朱家凹的来历。
左侧天窗是旁边绵山卧龙酒店的屋顶,这里的酒店大都建筑靠道路外侧的悬崖边(靠道路里侧的悬崖边都是楼阁殿堂),一般进大厅后下楼居住。
半山腰的”道“字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第一次来住2晚的宾馆【集贤居】和饭店(后面建筑),现在都已关门
蜂房泉景区,多次路过,却找不到景区入口,其实就是一段公路旁边,有一个建筑,旁边路边山体有滴水状,岩体发湿的奇特现象,称为“悬泉”,原名就叫石乳泉,奶头泉,
绵山为什么许多凤凰?
根据史记的说法,山西有两个地方在争夺介子推是在那被烧死的。分别是在山西的绵山和山西的凤凰山。这俩争论的焦点是:史记记载的绵山不是今天的绵山,而是今天的凤凰山。当年晋文公从都城(晋国首都有好几个地方)出发经过一天的行程根本到不了今天的绵山,今天的凤凰山才是古代的绵山。而今天的绵山就说凤凰山是在强词夺理,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论证了介子推隐居地就在翼城古绵山,现在的绵山就是过去的绵山,还抢先一步搞了介子推的纪念。对游客来说,了解历史的肤浅,千年时间,真否以不足挂齿了。
绵山景区的出口咽喉,此门一封,无人能进出。山洞旁边有个缆车,通往龙脊岭,可惜维修停运,让我有时间没法再从龙头寺爬上去了
2014.4.26 龙头寺广场16名同学合影留念(一位同学拍照没上相),
2023
2014,同一的地点
这就是南天门,绵山的真正大门
龙头寺前看山上的母子雕像
太原到绵山214km,大巴车旅游车3.5小时车程,个人自驾约2.5小时
太原南站有火车直达介什和灵石(平遥古城站也是),介什有旅游直通车直达绵山景区,打车距离灵石近于介什
从平遥古城高铁站坐高铁到灵石东站,时间为15分钟,票价为12元,灵石东站打车到绵山景区前农家院,9公里30元左右,大部分人是从平遥古城坐火车到介什市下车,站前有公交车到绵山,但距离比灵石东远一些。
8月18日早上,农家院的老板6:20开车把我们送到了车站,车走农田道路,节省了2公里多的路程,我们坐了车站的头班车,从灵石东到太原南站
灵石东回太原比较方便,途径介什,平遥古城,从太原可到全国各处了。
农家院,这里的住宿比较经济实惠,接待的大都是自驾车前来的,大部分游绵山的游客都是从介什火车站下车,坐5元一位的直达专车前来,(火车站--绵山景区)
周边最近的村子,公交站后身的村子,南槐志村,内有多家农家院,餐馆,超市,距离景区入口300米远,
景区前的路边小庙(公交站对面)--娘娘庙,没开放,
农家院的二层,坐在屋前阳台能看见山,看见景区大门上的“绵山”标志,这里白天35度高温非常热,但傍晚,小风凉凉的,非常舒服,我们坐着这里晚餐,真是一种大城市了没有的享受。
村里保留一点点的【古堡】
到山西旅游,最原始的建筑就应该看看土坯建成的【古堡】,因为现在依存的已经不多了,大多是残骸了。
古堡的土坯外墙已经风化接近倒塌了,但老门洞和房屋依稀可存见。
村里依存的老门洞
山西窑洞式房屋
两次来绵山,移步一景,没有感觉有多余的,就是感觉会很累的,寺庙都建在山上,古迹也都在山上,因为台阶太多太多了。如果你要让我第三次来,我可能会拒绝了,因为,各种宗教佛殿太多了,雷同的也太多了,视觉疲劳了。我又不是宗教外人士,不拜佛烧香,不听信劝说,不在此交银,除了作为旅游者的对建筑的好奇感,对历史的兴趣者,其他见好就收吧。
第二次来,总会寻觅第一次的印记,从龙头寺到朱家凹,2.7公里,我是徒步走过的(分两次),路上每一处的明显变化都会对我内心有极大的冲击,过去住的在一斗泉对面的集贤居酒店,饭店,现在房屋依旧,却停业了(上图),过去没有的商店和路边庙宇现在存在了(下图),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2023年8月24日 弓米弓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