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跳票的老龙口,这次终于成行。
近六点的天早已大亮,东边的天空朵朵胭脂色的朝霞,“朝霞不出门”,山里天气又会怎样呢?
摇摇晃晃,半梦半醒。游客服务中心,这次往八里沟方向,然后走景区里的路。记得小学最后一个暑假学校组织来这里,那时车走了许久的山路,路坑坑洼洼,然后又走路到一个大瀑布处,人可以走到瀑布后面,那时胆小,没走进去,应该就是现在的天河瀑布吧。一恍二十余年,早已变了模样。
八里沟景区,出发
初见老龙口瀑布
多云,闷热的天。行至抱犊桥沿河边道路拐进去,沿抱犊河一路向上,闷热,觉走得很累。远远望见前方断崖上一道白练喷射而下,应该就是今天的主角老龙口瀑布了吧。
涉水
行至稍阔处,前方的队友已纷纷脱了鞋袜挽了裤腿,今天的涉水处。昨天群里通知说最深处过膝。自己脚丫子是不争气的,赤脚过河很痛苦,于是带了那年去响水滩玩水备的简易溯溪鞋,给脚底加层辅助,好很多。领队秋水和团长莫华各占据一个点,在水最深粗协助大家过水。小短腿水没过了膝盖,水清凉而不冰凉刺骨,印象种唯二涉过的水都是冰川水,冰凉刺骨。
水深处没过短腿猫的膝盖
石头上晒晒
安全涉水,拣一块大石,晒晒终年不见阳光的脚丫子,重新穿好鞋子出发。
峡谷间山路,一路向上。越来越闷热,经过一片林子时听到密集的雨打在叶子上的生硬,在林的边缘望出去,浅色的石面很快被雨水洇成深色。原本不打算穿雨衣的,反正出汗已经把衣服都浸湿了,可想想背了雨衣,再湿透多不划算,于是给背包套好防雨罩,给自己套上雨衣。
继续向上。刚刚的蓝天白云变成了灰色的雨幕,山与树成了黑白灰的图画。拐过陡然向上的路,远处山间雨雾已生,一场太行烟雨。
远处雨雾生
天然石板路,自然的神奇
只是沿脚下的路向上、向前,不问前路。突然老龙口瀑布又出现了,一道美丽的抛物线,越走越近,却不见了瀑布,靠近崖壁竟然不是陡直而是略呈穹,崖壁下可避雨,地上全是羊粪球,却不见羊的踪影。这是它们的家还是临时避难所呢?
再翻过一处石口,老龙口瀑布又出现了。此处的断崖也是向内凹陷,瀑布后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水帘洞,不过这个水帘不算大。水声轰隆,与随后而来的雷声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水流从高处跌下,一重重你推我攘的跳跃,在水帘上跌出不同的音符。我还是觉得跌水比瀑布更形象。
瀑布后简单午餐,发呆,等再出发。
雷声愈来愈响,盖过了瀑布声,蓝天褪色,雨开始落,水帘变得更宽更密,溅在石上的究竟是瀑布的水还是雨水呢?水帘外,红色断崖与绿色植被亦逐渐被雨雾遮得褪了色,山间雨雾逐渐升腾。
灌一瓶老龙口
好看的断崖弧线
厚薄不一的水帘
跌水
回望老龙口瀑布
乱石路
终于又出发,走抱犊梯,断崖上堆砌出来的石梯,水从崖壁,从空中落下,汇成水流,此时大雨早已浸湿了鞋袜,却并不以为意。向上,雨雾也向上,生成断崖峡谷间的云海。
抱犊天梯
雨帘
壁立千仞
走完天梯到沿崖的一条切迹小路,一边往抱犊,一边往西莲寺。
先往抱犊,看老龙口上游。穿过一道小门,突然变成了开阔的草地,行到水附近,有座石砌的小建筑,大概是山神庙什么的,但里面是空的。波浪形的红石,层层叠叠,可下到激流边,亦能下到断崖平台。胆子大的人坐在崖边拍照,我只敢凑近看看。要是以前那个严重恐高的我能走到哪里呢?有大哥索性躺在石上,潇洒惬意,享受山间风雨。
突然急雨又落下,刚收起的雨衣再次营业。折回天梯上面,等领队号令出发,老老实实把护膝套上。如果在城里,这种湿漉漉又套个护膝的感觉肯定会让人烦躁,但山野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似乎人对不舒服的体验阈值一下子变得很高。
老龙口
多谢耕君大哥
惬意的耕君大哥
我只敢站在这里看看,不敢坐下去,往下是断崖
崖上众生
然后就是切迹小路一直前行,多数时间行在林间,有时会突然眼前空旷,有时右手边会出现一小段向下的路,走下去则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天然观景平台。山路是曲折的,流水冲下的沟壑处路边临崖处会有木头横竖搭的路桥,道路很窄的地方临崖处则会有木桩与麻绳做的一小节简易护栏,这些安全措施是谁做的呢?一路经过了许多装有橡皮筋的单向小门,这些又是作何用途呢?车上时莫华讲这段切迹小路有10公里,没做记录,不知究竟有多长。
路过大半时又开始涉水,而所涉的水都成了太行断崖上的白练,南太行的断崖飞瀑是雨季的季节限定款,活动帖中称“一期一会”,说雨水少的年份可能一年都看不到。在离西莲寺还有2.6km的路标处差不多是最后一次涉水,白色的水荡着浪花由高处层层跃下,再欢笑着拥挤着跌下悬崖,成为某一条飞练。
风把瀑布吹得变了形
谁修的呢
涉溪
流水跌落断崖
再往前的路很多时候都是水路,一路淌去。又走了十分钟的样子,悬崖上出现巨大的人工物体,一个玻璃的观光电梯,电梯一侧是一道飞瀑,另一侧的断崖上看到蓝色的雨衣,细看,原来有“之”字形的隙。稍近,看到折处的石阶模样,这应该就是下山要走的一段天梯。人的力量确实强大,可以绝壁上凿出路,架上电梯,可是再自然面前人却又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如前几天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北方暴雨,无情的洪水,令村镇城市满目疮痍。
当看到未开放区域的警示牌时,便结束了崖上行走,来到太行第二平台上的村落西莲寺。秋水和前面几个队友在此等农家的手工面吃,我想继续慢慢向前走,毕竟下山贼慢尤其台阶路。秋水看到我要往前走,“嗖”一下跑过来详细给我讲前面的路,生怕我走错了。
天壶瀑布,观光电梯,天梯
西莲寺村口的路与墙
往前是段水泥路,临崖侧砌了城墙似的护墙,另一侧则是砌得整整齐齐的各色石头,将原有的嶙峋山石包裹在内。过观光电梯再往前走不远便是下山的天梯,临崖壁一侧还能看出凿的痕迹。膝盖不好的怂猫侧着身数着数,1,2,3......10,换另一侧,继续数。第一段刚走没多久看到下面有人坐着,有人站着,冲着上行的方向,冲他们喊快到了。等相遇时对方高速我说没坐小景交,走了6公里的山路,看着像天梯爬得有点绝望的样子。那当年修天梯的人呢,也许只是“生存”。谁会想到村子进出的路在某一天会被划到景区范围呢?来时邻座大哥说河南境内能开发成景区的地方差不多都开发了,不像邻居山西,许多是免费的。也许还是资源匮乏吧。
下到平实路面,看路标天壶瀑布不远,于是溜达过去。天壶瀑布上端泻下的一道白在中途撞到山石,然后飞溅成更多道,最后泻入一汪绿渊潭。由于水势大,向下的路拦了警戒线,便没继续下去,只是在平台处感受下飞溅飘散的水花,再把自己搞得湿漉漉的。
西莲天梯
西莲寺观光电梯
天壶瀑布
终于,乘上观光小景交,换乘大景交,回到八里沟游客服务中心,此时雨雾已歇,山腰云海渐生,山后映出夕阳的红。突然觉浑身冷,在洗手间替换了背包里干的衣服,走向停车场。晚霞云海,明天会是个好天气。大巴驶上返程。前方如障的山,山腰缭绕的云雾,山后射出夕阳的金红一片,好想赖在山里不回去,是不是太贪心了呢?
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