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行17)抗倭状元传奇一生~沈坤状元府

作者:濦水风帆 显示图片

淮安的河下古镇有2500年历史,河下镇明清二代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状元、榜眼、探花各一人,素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今天要探访的是沈坤状元府。


从城河街慢慢走向状元府景区,可见巍峨的魁星阁。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奎星的俗称。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


魁星阁的夜景尤为漂亮。


在魁星阁右转,走过这座状元桥进入竹巷街,不远处就是状元府。



状元府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河下古镇的核心区,紧傍古运河畔。由明朝嘉靖年间状元的老宅和寓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河下古镇重要的人文景观。
状元府由状元楼、老宅区、习武区、向学区、园林区和纪念区六部分组成。


他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他是吴承恩的同窗好友,儿女亲家;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借用了他家宅子的景观进行魔幻场景的创作。如今,这座宅子叫沈坤状元府。


东边的雕塑为四位轿夫抬着一顶官轿,悠然自得地行进在状元府前的大道上,后边紧跟着的小男孩,犹为可爱


状元楼东侧的拱门上有“状元楼”三个字。


门口有状元楼。据说,沈坤平息了地方倭寇,家乡人为表达感激与崇敬,自筹资金,修建了这座状元楼。上书“倚马成文,上马杀贼;国子师表,天子门生。”




古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热衷于科举的儒生们念念有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举人甚至高中状元,是多少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美事儿。然而,能够“名列皇榜中状元”的幸运儿,却屈指可数。从隋朝到清朝末年,1300余年间诞生过700多个状元,但今天有据可查的仅357名。明朝状元,浙江最多,江苏第二;而到了清朝,江苏跃居第一。清朝全国一共出过79名状元,其中江苏就占了27名。江苏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状元?答案很简单,因为江苏崇文重教,一直到近现代,江苏也是人才辈出。今天笔者要说的就是江苏状元中的一个代表,淮安明朝状元--沈坤。


西侧的拱门上有一个大字“魁”,意即考试第一者。中间的雕塑是沈坤手托状元及第文书,骑高头大马,气宇轩昂,满面春风,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夺魁之后的喜悦。


沈坤骑马胸戴红花从状元楼下过,正应了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对于沈坤,也许有些人不是很熟悉,但其他的好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沈坤和吴承恩是同窗好友,还是儿女亲家。沈坤状元府就坐落在古镇上,状元府与吴承恩故居相距不过三百米。神魔小说《西游记》,就借用了沈府中的景观进行魔幻场景的创作,游览沈园即可窥见其奥妙。



大门,迎门就是一个大匾额,上书:沈坤状元府,下方悬挂着两个写着“沈”字的大红灯笼。

状元府古朴,典雅,建筑多为明清风格。走进状元府,一片葱绿,高高低低的古典建筑掩映在绿树、萃竹之中。小桥,流水,喷泉,临水而建,独具匠心!那流淌的瀑布,水花四溅,发出哗哗的声音。逆流而上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自得其乐!竹林里,高大的香樟树上,还时不时地传来阵阵婉转的鸟鸣声!




门房



商店






轿厅


商店


这个篾匠铺是状元沈坤家的祖业,这家店铺维持沈家所有的生计来源,培养出了一代英才沈坤。竹巷(又称“状元里”)遍布篾匠铺,曾以竹闻名。




厨房




老宅区尽显江南民居青砖汉瓦、素雅明净之特色,水井石磨、锅灶尽是他年之物,书房、厨房、卧房各有千秋


💟老宅区的“登科”,被开辟成服饰展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状元及第的牌匾,牌匾下是一个大屏,正在播放沈坤的生平事迹。大屏下面是一个太师椅。状元之难得,比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着御赐的匾额:钦赐恩荣,这种崇拜的感觉更甚。状元及第,莫大的荣耀!




看到展示的状元服饰,文官飞禽,武官走兽,从衣服上看端倪。没想到鞋子的颜色这般艳丽,红白相间,或黑白搭配,上面有云纹装饰,穿上这样的鞋子,踱着官步,倒也有趣。衣服帽子,不同颜色,不同款式,将状元日常生活,展示于眼前。想到穿着朝服戴着官帽,两手笼袖,怀抱笏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的电视剧中一幕就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




在参观状元服饰展时,我仿佛穿越了几百年的岁月,身着状元服,头戴状元帽,脚踏状元靴,也做了一回状元郎。



沈坤穿戴着这儿展示的衣帽样式,从淮安到京城,从家里到殿堂,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且不说伴君如伴虎的风云变幻,也不说上任后的所作所为,只知道沈坤在母亲去世后,回到淮安为母守孝。



在淮安,他有了作为,有了载入史册的作为。面对入侵的倭寇,沈坤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散资募乡兵千余人,自教练之,官兵退却,沈坤不畏,率众抗敌,射中对方主帅,退倭寇,取得了胜利。





此时的沈坤一定不是穿着颜色这么亮丽的鞋子抗敌的,他一定穿着便利的鞋子,奔波在淮安的大地上,出谋划策,排兵布阵。也一定不是穿着刺绣精美的朝服,而是一身戎装,作为抗敌分子中的一员,冲锋陷阵,奋力拼杀。


💟老宅区的伴竹居,这里是沈家的居室。





书房


金榜题名
沈坤字伯载,号十洲,祖籍苏州昆山,他的五世祖在明初时参军入伍,被编入设在淮安府的大河卫,从此沈坤家族就定居淮安。明正德二年(1507),沈坤出生在淮安府城外的河下镇(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竹巷街梅家巷),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
          沈坤是大河卫的军籍,本来是要参军当兵的,但当时已经到明中期,军籍管理渐渐松弛,拥有军籍的人可以从事参军以外的职业。沈坤的父亲沈炜就以经商为业,家境尚可,全力支持儿子沈坤走读书科举之路,改变沈家命运。沈坤从小就很聪明,不负父亲所望,在读书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再加上刻苦用功,学业成绩在整个淮安府都特别突出。                
      沈坤十几岁就考中秀才,二十多岁考中举人。在嘉靖二十年(1541),沈坤赴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廷试中他以“郊庙之制”为题,措辞周详典雅,博得嘉靖皇帝的欢心,最终在298名考生中被皇帝擢为状元。《明实录》记载:赐沈坤等二百九十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沈坤作为状元位列当年考中298名进士的首位。当年沈坤35岁。
    沈坤中状元在淮安历史上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结束了淮安“有文化却无状元”的历史,淮安的官员、文人和百姓都引以为荣,大加赞赏。因此沈坤中状元被史书荣耀地记载:
“淮安一郡,自古未有魁天下者,有之自坤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坤中状元的19年后,淮安府清河县的丁士美又中了状元,一时淮安鼎元相接,传为一段佳话。


按照明代惯例,科举状元先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官虽不大,只是从六品,但是翰林院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一般状元在里面锻炼几年后会出任更高的官职。沈坤当上翰林院修撰之后,天性鲠直,“任气违俗”,不喜欢巴结权贵,更不愿向人乞官,所以他在翰林院修撰的官职一呆就是十三年,从六品的官阶无任何变动。直到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才升迁为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职责是给太子讲经。又过了两年,沈坤被任命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上任刚几个月,沈坤的母亲病故,沈坤奉母柩从南京还葬淮安,并按例在家为母“丁忧”(守孝)三年。


抗倭事迹
如果沈坤的一生只有中状元和当官,那他万不会有现在的名气和影响力。正因为为母守孝期间,淮安的第一位状元沈坤开启了他文魁另一面的波澜壮阔、保家卫国的武功人生。
             明代嘉靖年间,正是倭寇猖獗劫掠中国沿海地区时期。淮安作为江北沿海城市和漕运中心,成为倭寇骚扰的重要目标。每遇到东南风,倭寇便漂洋而来,嘉靖三十四年(1555)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流害千里,杀戮千余”,给淮安的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驻扎在淮安境内有淮安、大河两个卫所,兵力达一万三千多人,数量虽不少,但因为卫所制度败坏和缺乏应有的训练,再加上指挥不力,抗倭战斗连战连败,后来见到倭寇来犯直接关起城门畏缩不敢抵抗,淮安人民非常失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时在家“丁忧”的沈坤虽个人仕途不顺,但依然怀揣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他将家产变卖,招募一千多名本地青壮,亲自组织训练,不久就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抗倭乡兵。因发起人沈坤是状元,家乡百姓便称这支乡兵为“状元兵”,“状元兵”比戚继光的“戚家军”还早了一年多。                      
       状元兵”大营设在淮安府城的新城中,在新城、河下设置路障,建设岗楼。白天,沈坤在新城内练兵,夜晚独居城外,巡视敌情。在沈坤率领下,“状元兵”参加了多次抗击倭寇的战斗,由于“状元兵”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倭寇多次侵犯淮安都被击退。
           特别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沈坤率领“状元兵”配合淮扬巡抚李遂的官军,在倭寇来犯的必经之地姚家荡,布下口袋阵,斩倭寇首级就达到478级。后倭寇逃往陈庄,追斩七十四人,余倭退守庙湾时,明军水陆合围全歼余倭。战斗结束后,“状元兵”与官军在今淮安顺河、复兴一带,挖了一个深坑集中埋葬倭寇的尸体,其上筑起高墩,名为“埋倭山”或“埋倭墩”,遗址至今可寻。此次抗倭胜利后,江北的倭患基本被平定。为表彰沈坤的功绩,皇帝任命他为北京国子监祭酒。这一年年底,正值沈坤三年“丁忧”期满。


纪念沈坤
       然而沈坤还未来得及去北京赴任,竟被淮安知府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联合诬陷,说他在抗倭期间为害乡里、滥用私刑、杀良冒功。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事实上这些诬陷最终也没有被朝廷查证。当时的朝廷不细察,就将沈坤逮捕入狱。沈坤入狱之后,悲愤交加,不久就重病一场,还没有等到冤情昭雪就死在狱中,终年54岁。为众人抱薪者,竟被冻毙于风雪中。                                                                
          沈坤冤死的噩耗传到淮安,淮安人民无不为这位抗倭状元扼腕叹息。为铭记这位保家卫国的状元郎,《淮安府志》《山阳县志》都记载了沈坤生平和抗倭的事迹。在淮安各地出现许多纪念沈坤的地名,如将沈坤练兵读书的城楼被称之为“状元楼”;沈坤府宅所在的竹巷被称为“状元巷”,附近的街叫“状元街”等等。
         时转星移,来到二十一世纪,家乡人民仍然对沈坤进行充满怀念之情。2014年,位于河下古镇的沈坤状元府建成开放,向游客们讲述沈坤的生平事迹,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很多家长和考生也到状元府祈愿,希望像沈坤一样学业顺利、金榜题名、报效社会。


洗澡房间里一个妇女正在给一个小男孩洗澡,顽皮的小男孩一定是我们的状元沈坤小时候


起居室,床、茶几、条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一个吊着的摇篮,摇篮里躺着个婴儿,身上盖着红色绸缎小被,还有个拨浪鼓。





💟老宅伴竹居的后面就是静寿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堂,是老人居住的地方。










再看看习武区。习武区是状元府的重要展区,明嘉靖二十年沈坤中进士一甲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沈坤在丧母居家守孝期间,正逢倭寇犯淮。沈坤变卖家产,训练乡丁,抵抗外侮,平定倭患,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一直被人们称为抗倭状元。习武区有冷兵器展厅、揽秀楼、演武场、瞭敌楼、关帝庙和火器展示厅组成。


💟冷兵器展厅


陈列明代官兵使用的各种兵器室,以及倭寇使用的兵器展,此屋门外有一对楹联:复仇自是生平志,勿谓儒臣鬓发苍。通往书房的布景很有趣,门层层叠叠,有一种对称美。


冷兵器展厅内,那真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让人眼花缭乱。











楼前有两块残碑,上书“天衢”、“平倭门”。


💟揽秀楼分上下两层,里面有测试个人力量的互动节目别开生面,趣味十足。还有各种兵器火炮的模型。                                                         
           揽绣楼前一副对联:“官况非甘休忘却书生面目;民生关苦要存些菩萨心肠。”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沈坤家教中,普世爱民心忧天下的价值观。


揽秀楼一层大厅里,还有一处鸳鸯阵的模型,吸引了游客的目光。鸳鸯阵是中国古阵法之一,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最有效的战斗队形。



在习武区的揽秀楼内

可以看到当年倭患的缘起

及沈坤抗倭故事的短片

这里也被改造成冷兵器展区

抗击倭寇使用的

狼筅、长枪和钢刀都有展示

还可以参与“重力拔山”的游戏

体验古人如何进行力量训练。




💟演武场上的盾牌迷宫。此迷宫由440块盾牌组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出口,难度等级由易到难排列为:南、西、北、东,导游讲解时特意嘱托带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单独进入迷宫玩耍。


如今这里有一个“迷魂阵”

是由几百面盾牌打造的大型迷宫

有兴趣话可以试着去走一走

体会一下古阵法的奥秘

感受一下先人的智慧。


💟瞭敌楼上登高远眺,演武场尽收眼底。



💟关帝庙



沈府内还有一座关帝庙

相传沈坤在考举人之前专门到关帝像前祈祷

后来就考中了

如今每到中考、高考前夕

都有不少学子来沈府游览

拜一拜关帝

挂一个祈福香囊

希望自己学业顺利高中状元




💟火器展示厅





现在我们来到读书向学区里,向学区由涌云楼和蕴墨楼组成。向学区追溯了封建科举文化之历史。发端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科举制度延续了近1300年,到了清朝光绪32年(1905年)即废除。科举分为县级“童试”及第为秀才,省级“乡试”及第为举人,京城考试为“会试”及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沈坤是那个时代出人头地的幸运儿


💟涌云楼


沈坤状元府涌云楼的涌云二字是明代徐文长所写的行草。涌云楼也是沈家原来的藏书楼,一共有两层;


一楼的“状元之路”陈列的是学子们苦读之后,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如何经过殿试钦点为“状元”、“榜眼”、“探花”的过程。   二楼则是让大家感受一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再往里面走还有一尊沈坤的雕像,大家可以拜一拜,沾一沾“独占鳌头”的喜气。



涌云楼里最有意思的是《状元之路》,馆区运用科技电子手段,在三面墙上详细展示了古代读书人从幼时入学拜师、十年寒窗苦读、辞别家人赶考到金榜题名、进行殿试、参加琼林宴等内容,内中坎坷艰辛,令人感慨万千。



💟藴墨楼


蕴墨楼是原来沈家的私塾,也是沈坤幼时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这里一楼展示的是私塾先生授课的场景,二楼展示的是河下古镇历代科考成名的表格,在这里还有一个电子图表,展示了明清两代全国的状元分布图。



厅堂内的案几上摆放了许多书籍,多是文人雅士们喜爱的风格,慵懒的午后,一壶茶,两本书,或许就可以是一个下午。置身于曲柳成荫、繁花夹溪的园林中,闲听婉转低沉的古筝琴声,如靡靡之音,绕梁余久,便也就品出了人生的另一番闲情逸致和风雅来了。



园林区曲径通幽,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给状元府增添了几多魅力,几许情趣。


💟现在我们进入园林区,这里是跃如阁,一座典雅的茶楼。








府内园林里有一口古井

据说吴承恩就是由这口井

联想到了直通大海

才有了后来西游记里美猴王勇闯龙宫的故事

你在游览沈府时也许还能发现
其他与《西游记》相似的场景哦






💟“跃如阁”是当年皇帝宴请三鼎甲赴琼林宴的地方,茶客们可以在茶楼门前观看到鲤鱼跃龙门,讨一个好的寓意和彩头。


💟三间正厅名“平远山堂”




💟纪念区为沈坤家祠,供奉有曾祖以下五服以内的祖先牌位。沈氏宗祠大门两侧的对联写道:“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



纪念区有沈家祠堂供奉其曾祖以下五服之内的先祖牌位。





来沈坤状元府
探一探这个抗倭英雄
淮安第一状元的故事吧。

涌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