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2南京云锦博物馆

作者:行走博物馆 显示图片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牌楼,四柱三间七楼
明清建筑风格


整个博物馆墙体外立面采用经纬线设计



中国高奢,服装的天花板。穿金戴银是真的,以金入线,寸锦寸金。所以纺织缝纫,丝绸纱线,绫罗绸缎都是“纟”旁,锦是金子旁。


灿若云霞,以金入线,所以叫云锦。
为什么在南京,只有南京?









第一个官方织造机构在南京。



织女:云锦人称呼为云锦娘娘
云锦天衣




不由得想起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从东西染局到江宁织造,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红楼梦》的故事


元代爱用金,以金入锦







云锦的图案用八个字概括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看似立体,其实平面
色彩丰富,通经断纬,机器无法织出。





康熙南巡图,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就是大行宫。



没有南京云锦就没有红楼梦。曹家三代,曾祖父,祖父,叔父,父亲四人任江宁织造,计时58年。




晴雯补裘



南朝繁绘图
明永乐年间,南京的繁华景象
为什么是南京?因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水还有单宁酸,使丝线光亮鲜艳不褪色



这件作品就是来自于1959年新疆民风北大沙漠一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纹样,主体花纹,装饰性的塔形树纹。树下为对称的长角卧羊,树梢两侧为对鸟塔形竖纹,之上又有一对嘴衔冬叶的鸟纹,其旁为葡萄树。这种对称纹样在唐代经景中。广泛应用。




这两件金代织锦,开始以金(女真)入锦
辽宋夏金元(蒙古)
金朝爱金
元朝爱金,发行纸币换黄金
元朝第一个皇太子–真金






这件作品又被称为三色金龙袍料。锦上金龙为三色金织造而成,龙头部分以含金量98%的赤金线织造,龙鳞部分是以含金量88%的青金线织造。而龙角和水纹部分是以银线制造而成。银线在中国的古代被称作白金,故称三金线。它的底纹为串枝葫芦纹,即中间一个大葫芦带,旁边两个小葫芦。大葫芦有两种图案,一种上方是寿字,下方是江崖海水,另一种上方为蝙蝠纹,下方为海螺纹。小葫芦只有一种形状,上方为梅花,下方为火珠。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多子多福,延绵不绝。





四爪为蟒,五爪为龙





樗(chu)蒲(pu)纹(一种橄榄形花纹)
樗蒲纹常用于装裱、服饰,其形如梭,内常填以龙、凤、杂宝、花卉等纹样。
樗,即臭椿,蒲,即香蒲,大约因其叶均为两端尖的形状,故用以名之。宋程大昌《演繁录》:“今世蜀地织绫,其文有两尾尖削而中间宽广者,即不象花,亦非禽兽,乃遂名为樗蒲。”作为一种图案组织单位,樗蒲纹也是“窠”的类型之一,又称梭窠。据载,宋代已广泛使用,传世明代织物上则很常见。



所谓补服,指明清凡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也称为补褂,前后各缀有一块儿补子,形式比短袍又类似褂。但是比挂还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挂。外套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文官织有文禽,武将织有猛兽。文士的补子明代和清代补子的差别除了部分动物不同外。就是明代的补子前后都一样,而清代的补前面的部分是将其图案分成两半。


二品锦鸡




六品鹭鸶
七品鸂鶒(xichi)
八品鹌鹑
九品练鹊



二品狮子



五品熊
六品彪
七品犀牛
八品犀牛
九品海马




小花楼木织机这是一部小花楼木织机1:2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小花楼木织机广泛应用于蜀锦、宋锦、壮锦的生产织造上。与南京云锦特有的大花楼木织机相比,小花楼木织机所能织造的锦缎门幅相对较小,不过由于生产织造同样复杂,小花楼木织机每天的产量也只有7-8厘米。




清·童子攀枝妆花缎(传世品)图案中的童子手持莲花,作攀登状,寓意“年年”好合(“莲”的谐音)、飞升腾达、五子登科之意。并且一排四个童子的肚兜和裤子的颜色搭配也各不相同,此工艺名为逐花异色,讲究横纵斜图案内颜色各不相同,配色复杂多变,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机器不能取代手工织造的原因。


出自故宫,清,江宁织造


传世品:历代传下来的真品










云锦的染色云锦属于熟织提花丝织物,即织成后不需染色、印花。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为蚕丝,织前均需经过练制染色,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颜色的经、纬原料,供上机织造。云锦所使用的丝线用天然染料染色而成,染料以植物染料为主,如红花,茜草等。除此之外,南京云锦大胆地将金、银、禽鸟羽毛等加工成线,并结合材质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法织造成料,其用材、用时、用心均远超其他丝织物,无愧御用云锦之名。


材质原料云锦的特色就是巧妙而大量的用金,而云锦所用的金线,全部是靠艺人们手工操作,先将黄金按比例熔成条,锻成小片,再由两人面对面在石墩上捶打,打成非常薄的金箔,随后将金箔切成细线名为扁金线,而用扁金线缠绕在蚕丝上搓捻成型则称为圆金线。孔雀羽线是用孔雀羽上的翠绒精心加工而成的,羽毛上的翠绒经过搓捻,呈螺旋状展出,缠绕在蚕丝上搓捻成型,形成立体的金翠交映的立绒。利用金和孔雀羽材料制成的云锦,是云锦精品中的精品,也是我国灿烂的民族织锦工艺里一颗闪亮的明珠。



这一排丝线中,哪种最贵重?


圆金线


扁金线


这个翠绿色的才是最珍贵的孔雀羽




进入织造流程:


1.绘制图案
云锦的织造不同于苏绣刺绣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云锦的织造必然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多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就是进行纹样设计,当设计人员将纹样、组织、规格等设计好之后,就要根据小样填绘意匠图。意匠纸是特制的,上面有纵横格,它的纵横格代表经纬线,纵横比例代表经纬密度。






2.牵经
牵经是将已卷绕在籆子上的丝线,按织物规格要求,如经丝总头份、门幅、长度等均匀地卷绕到经轴上去。古代牵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耙式,另一种是轴架式。这里展示的是轴架式牵经工艺,轴架式牵经的工具为笠子、经架、圆框,在牵经过程中,要求上下绞打得正确,如出现误绞,应在上经耙前处理好,否则将会在造机及上机织造时带来困难。



3.倒花
倒花就是根据已有的花本复制出另一本花。倒花工艺的基本原理,简而言之,就是用祖本脚子线同白本脚子线一一兜连,拴系成X形,倒制时,祖本一根耳子线被拽提后,一根浮在耳子线上的脚子线也被提起,形成一个开口,白本上的脚子线因为和祖本上的脚子线已经被一一联接着,所以也同时形成了一个同样的开口,这时引入一根耳子线。这样,祖本的花就被传输到白本上了,成为行本或拼本




大花楼织机高4米、长5.6米、宽1.4米,共由1924个部件构成,极为精细巧妙。织造需要两位师傅共同协作完成,织机上方的师傅为拽花工,控制云锦图案;下方的师傅名为织手,控制云锦颜色,两位师傅密切配合,每天工作8小时,也只能织出5—6厘米长的云锦,固有“寸锦寸金”之说。云锦织造使用的是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的技法,并能将金、银、孔雀羽等珍贵材料也织入华丽的锦缎,使其金翠交辉,倍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大云龙妆花锻与大凤莲妆花锻(复制品)展柜中这件红色的缎匹主要是由云和龙的图案组成,名为大云龙妆花缎。黄色的缎匹由凤凰和莲花组成,名为大凤莲妆花缎,从古到今云锦的用途都有很多,这两件作品的用途为古代节庆时,包裹在宫廷的柱子上,作为一种装饰品,其作用类似于现代的墙纸。




鹤兽(贺寿)图



鲤鱼戏水


清·湖色地正“卍”字锦缎(传世品)这件“湖色地正“卍”字织金缎” 也是一匹清代宫廷用料。上方装饰有佛教传统符号“卍”字纹,以真金线织成,每四个“卍”字构成一个图案单元,每个单元纵横相通,首尾相连,产生一种匀齐严密、绵延不绝的视觉效果,整幅缎面给人以恬静、和谐、雅致的美感。











这个就厉害了,二进制原理













明·王锡爵绛红地八宝纹斗牛袍(复制品)这件斗牛方补袍的文物原件1966年出土于苏州市虎丘王锡爵墓中,是极其贵重的赐服。天子赐服臣子,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一般是一品赐蟒服,二品赐飞鱼服,三品赐斗牛服,四五品赐麒麟服。
斗牛服补子乃蟒首牛角,头上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一般为三品大员立下功劳,方才得天子赐服。
它在绛红罗地上织暗花八宝纹,在圆交领袍服前织上斗牛纹样。斗牛是一种想象的动物,斗牛纹属皇帝赐服中的纹样,极为罕见。角作弯弓形,爪为四趾,是为了区别于龙纹。官补下部的江崖海水象征万里江山,而斗牛一爪握半边江崖,隐喻此袍主人辅佐皇帝,执掌半壁江山,位高权重,功绩非凡。





清·七品鸂鶒补服(复制品)此服装是故宫藏品,馆藏号为:故41666;年代为清 康熙。朝袍是皇帝祭天时御用礼服,为圆领、大襟右袵、马蹄袖端、下身为襞积式,以月白色暗花纱为里,披领、袖口用石青色漳绒为面,披领用红色织片金团龙缎里。朝袍原件附有黄条墨书:“圣祖蓝纱织四团龙片金边袷朝袍一件,加间饭块正珠八颗,四等四颗,五等四颗。青金背云二块,青金坠角四个。



袖子像马蹄
拂柚子表忠心,我愿意马蹄子着地,效犬马之劳


武官~六品彪(身上带火)
四周有暗八仙



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襕妆花缎衬褶袍(复制品)这件织金衬褶袍是200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为十三陵的定陵博物馆复制的。图案中仙鹤、灵芝纹舒展流畅象征“鹤寿同春、灵仙祝寿、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 织金衬褶袍用色较少、极为内敛,地花设色协调,巧妙运用了同类色的深浅晕色技法和大量使用捻金线和片金线,通匹共织捻金“寿”字1045个,约耗捻金线达4000米,使整体色彩金光灿灿,富丽辉煌具有典型的明代宫廷的特点。





红四合如意云纹地柿蒂形龙云肩通袖龙襕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复制品)这件袍料是1958年出土于北京十三陵的定陵,为明朝万历皇帝国朝盛典冕服料,是一件复制品。袍料全长五丈三尺,宽二丈一尺,在薄如蝉翼的绛色纱地上,布满了四合如意与灵芝的花纹。该袍料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使用大量金线、彩线、孔雀羽线,镶金点翠、富丽堂皇。远远望去,金翠交辉的龙仿佛在瑞气袅袅的万道霞光中浮游翻动,栩栩如生。同时这件作品使用了云锦顶级工艺妆花纱的技艺,历时五年才复制成功,因为技艺精湛难度极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明.团龙袍(复制品)这件团龙袍根据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文物原件复制,两肩各有一条过肩龙,前胸后背各有一条正龙,下部两条侧位升龙,密布暗色云纹底纹,龙通体金光闪闪,气势磅礴。纹样呈圆形构图,所以称为“团龙”,它能化刚为柔,将桀骜不驯张牙舞爪的龙笼络于方寸之间,云纹代表天命,表示君权神授,皇帝生来具有统驭万物众生的无上权力,然而它的使命还在于保护他的子民和江山。



四合云纹



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女夹衣出土于孝端皇后棺内中部,整件女夹衣用色极为富丽堂皇,地花设色协调,具有鲜明的手工织造特点。织有柿蒂纹与牡丹花、菊花、芙蓉花、缠枝莲花等四季花卉,两肩各织一条过肩龙,缎面平挺光润,升降龙戏珠相互呼应、灵活生动;串枝四季花卉纹舒展流畅。纹样造型生动、线条舒展流畅,运用织成手法滚章和追章连织,在云锦织造中难度较大。整体配色以红、黄、蓝、绿、白五个正色为主,对比强烈,鲜艳明快,主次分明,布局匀称协调,设色精妙,织造细腻,自然工整,具有较高的织锦工艺水平.


孝端皇后王氏,小字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妻子




孝靖皇后(死后追封)
万历皇帝去拜见太后,太后不在,一时兴起,宠幸了一个宫女,不想就珠胎暗结,诞下龙子,就是后来的朱常洛。因为出生卑微,生下儿子后就被抱走抚养,打入冷宫。后来万历有了自己宠爱的郑贵妃,也生下两儿子,万历想立以及心爱的女人的孩子为太子,但是朝中大臣们集体反对,万历一气之下不上朝,反正自己也做不了主。但是没想到,这帮大臣们早就在嘉靖皇帝那儿经历过皇帝不上朝的事儿了,国家机器依然运转自如。一直僵持了三十年,只给自己落了个昏君懒政的坏名声。
万历还是妥协了,朱常洛当上皇帝,把生母接到宫中,此时两眼早已哭瞎,



集刺绣与云锦于一体








明·柘黄地妆花龙襕缎直身龙袍料(复制品)这件直身龙袍料是根椐明定陵出土原件复制。以红、黄、绿、白色调为主的色绒线和片金线、捻金线织出捻金龙纹、蘑菇云、海水江崖。整件袍料共织有二十二条龙纹,只在后背和领缘中间的龙纹为正面,其余各处皆为升龙、行龙。这件直身龙袍料最独特的是图案部分满地织金妆花不露地,群龙姿态各异,大龙威武矫健,小龙生动活泼,锦面气势雄浑,金碧辉煌。按云锦最高表现形式“织成”来表现,在成衣制作时只需把没有图案的地方剪裁去,经缝制就是一件符合规制的龙袍,这种满地妆花的表现方式比较少见,极为珍贵。





清.红地织金吉庆双鱼妆花缎(传世品)这匹妆花缎为清代民间用料,取材于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结”取谐音寓意吉,“磬”谐音寓意“庆”与双鱼图案结合寓意吉庆有余,寿桃、佛手,石榴则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福禄三多,寄托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福捧寿,洪福齐天
五福:
第一福是“长寿”,
第二福是“富贵”,
第三福是“康宁”,
第四福是“好德”,
第五福是“善终”



佛教吉祥八宝



暗八宝



九边图明朝许论首绘《九边图》为长卷,有一图一论,即《九边图》和《九边图论叙》,是明代最早记述北方边境形势的军事地图。许论所说的“九边”,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关(附宁武、雁门二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真金孔雀羽妆花缎九边图》以云锦独有的工艺织成,用手工捻金线为地,配有十三种彩色纬绒和孔雀翠羽线,用云锦大花楼木织机上下三人配合操作织造而成,整个幅面金翠交辉、厚重无比,是云锦第一次用传统工艺织造这一类作品













这幅作品名万寿中华,为建国60周年献礼,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织有五十六只仙鹤簇拥龙舟,寓意着56个民族同舟共济,仙鹤白色羽翼部分以鸵鸟毛织成,墨绿色羽翼部分以孔雀羽线织造而成,是代表着云锦传承水平的巨幅力作。












2002年6月,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南京云锦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下设在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办公室具体落实南京云锦的申遗工作。2002年、2004年、2008年“南京云锦技艺”三次被我国列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项目。2005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南京云锦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