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井冈山,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绿色明珠流光溢彩”。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中走去,望您能走进井冈山,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1982年,国务院批准井冈山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分为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茅坪、砻市、鹅岭等十一大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
井冈山风景名胜集革命人文景观和优美自然风光于一家。既有名垂宇宙的朱、毛会师广场,又有灯火照亮九州的茅、茨坪;既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又有被载入中华货币史册的100元人民币背面主景的井冈山主峰。主要景物景观类型有:革命文物、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温泉等九类。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
一、研学时间:2023年7月24日-7月28日。
二、整个研学路线:茨坪村→茨坪革命旧址→井冈山博物馆→大井革命旧址→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龙潭景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八角楼。
●1962年3 月,朱德为井冈山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这不是指它的海拔高度,而是指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井冈山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井冈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 的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奠邂石”。
一、茨坪革命旧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茨坪,在这里居住。1928年7月至1929年1月,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改、军重要机关的事光:中共井冈山前委,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军官教导队、新露边佳特利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先后设在这里。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也曾在此办公和居住。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革命旧址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至1964年按原貌修复、开放。
毛泽东同志旧居检票口(上图)
茨坪革命旧址群导览图(上图)
党指挥枪雕塑(上图)
方竹(上图)
▲井冈山上有一种很特别的竹子,叫“井冈山方竹”。碧绿如墨,拇指粗细。三五一丛,长得十分秀气,不是十面埋伏中那种高耸入云的类型,而是黛玉潇湘馆前那种飘逸脱俗的风骨。这种竹子,看起来和普通的一样,竹竿为圆形,但用手一摸,却明显是方形,如同一个被玩久的色子。方竹光滑的身体有玉般润泽的质感,带着微微的凉意,看似浑圆却触手四方的独特弧线,使观赏和接触的过程变的十分奇妙。
●传说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井冈山的五指峰下住着一户财主老爷,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和他家做长工的小伙子相爱,于是小伙子便向财主老爷提亲,财主老爷大怒,指着家中的一片竹林说:“要娶我女儿可以,你把我家的竹子变成四方形,我就把女儿嫁给你”,于是,小伙子和财主女儿每天都抚摸着竹子,希望竹子变成四方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转眼三年过去了,有一天财神爷路过五指峰,被小伙子和财主女儿的痴心相恋所感动,便撒了一把铜钱在竹林里,于是新长出的竹子都变成了四方形。小伙子与财主女儿最终成为眷属,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方竹,因为它是从铜钱的中间长出来的,所以井冈山人便称它为发财竹,又因小伙子与财主女儿痴心相恋,终成正果,又叫情侣竹。
毛泽东同志旧居(上图)
●从边上第一门进入,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
餐室(上图)
警务人员住房(上图)
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上图)
堂屋(上图)
井冈山红色邮政陈列室(上图)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上图)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成立于1928年夏,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这幢民房的厅堂内。
防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一是召集联防会议,确保根据地内的安全:二是组织军民打土豪筹款子,调配红军物资;三是组织修筑哨口工事,建设医院和挑粮运动:四是建立递步哨,沟通根据地的联络等。它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上图)
朱德同志住房(先)彭德怀同志住房(后)(上图)
陈毅同志住房(先)滕代远同志住房(后)(上图)
厨房(上图)
红四军军械处外部(上图)
职工运动委员会(上图)
堂屋(上图)
宋乔生同志住房(上图)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上图)
▲公卖处工作人员用过的水缸(照片中围起来)为原物。
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上图)
●从公卖处出来就是南门了,因封闭,需转回检票口。
红杉树(上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