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 | 沿着鸭绿江,感受边境线

作者:流浪睡客 显示图片

丹东这座城市,我是近两年才有所耳闻。两年前,我听闻丹东是我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去年年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央视巨作《航拍中国第四季》辽宁篇中,关于鸭绿江断桥的介绍让我更加了解了丹东。经查,丹东还有边境重地丹东国门、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等众多可以游玩的地方,于是我就把丹东加入到了旅行清单中。

就像大连、延安、漠河、舟山、连云港等些许城市一样,就算被列入了旅行清单,也很难在短期兑现。今年7月份之前,丹东也是一样。2023年6月,北京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热天气,连续40度的高温让我放弃了在暑期去往北京以南的城市的想法。今年夏天,我只想一路向北。对于只有周末两天的短途游,丹东、大连、葫芦岛、盘锦等地就成了待选。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儿子都快5岁了,但我从没带他出京游玩过。1岁的时候太小,然后就是三年疫情各种限制出京。在这之前,我带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红螺寺和雁栖湖。直到今年暑期,我才有了带他出京玩玩的想法。对比了几个适合周末北上的地方,大连、葫芦岛、盘锦都是海边,唯独丹东是边境。去的时候坐高铁,回来乘飞机,时间也合适,那就选丹东吧!

自从有了孙子,老妈也没有好好出去玩过。算一算,我上一次带老妈去旅行还是在遥远的2016年。于是这次我计划了带老妈和儿子的3个人的旅行。提前10天左右我就买好了2023年7月14日晚上北京朝阳至沈阳南、7月15日早上沈阳南至丹东的火车票;7月16日丹东至北京的机票;定好了位于沈阳南站附近和丹东月亮岛的住宿;还有丹东当地的租车。

2023年7月14日下午,我给妈和儿子打了辆车去往北京朝阳站,我下班后直接从单位过去跟他们会和。傍晚,我们踏上了去往沈阳南站的高铁。透过车窗,金色的云宛如一条巨大的剑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黄昏也很精彩。

50分钟后,列车到达承德南站。这是儿子第一次坐高铁,他很幸运,出生在了这个快捷高速的时代。十六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曾随家人来到承德游玩,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我和儿子说,我们出京了,但他只是在说,怎么还不到啊。在那个时刻,承德是我带他去过最远的地方。


又过了两个小时,列车到达沈阳站,几乎所有人都下车了,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去往沈阳南站的乘客。又过了十几分钟,列车到达终点站沈阳南站。我们下车,在站台上拍照。在那个时刻,沈阳是我带儿子到过的最远的地方。


我们定好的公寓式酒店位于西广场,儿子很高兴,自己拉着行李箱跑在前面。不到十点,沈阳南站已空无一人。出站后走在马路上,也几乎没有车。在暑期旅游旺季,能邂逅一座寂静之城,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酒店距离火车站很近,过了马路便是。上下两层,两个大床,适合家庭出游。


透过玻璃就能看到我们刚刚下车的沈阳南站。夜晚的沈阳南站独自矗立在那里,与沈阳站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也享受着这难得的寂静时光。


7月15日早上起床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回到沈阳南站。儿子依旧很兴奋,车站依旧没有人。


在沈阳南站,不要说乘客了,就连工作人员也很少。别说省会城市了,就算是在小县城,我也几乎没有见过如此寂静的火车站。


一个多小时后,列车到达丹东站。远处,锦江山的山顶正好和丹东站的招牌同框。此刻,丹东站是我带儿子到过的最远的地方。


出站后,我们吃了午饭,然后来到租车店取车。第一次定盲盒车型,果然就是最次的飞度。不过也没关系,能开就行。


第一站我们去往丹东国门。自驾需要一个多小时,正好儿子可以在车上睡个午觉。一路沿着鸭绿江,也就是中朝界河行驶,路况还算不错。到达国门,天气也很给力。蓝天白云,边境国门!儿子又恢复了精力,闹着要给爸爸拍照,给奶奶拍照。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国门,第一次是在二连浩特。但是二连浩特国门不能走到正中央拍照,这里却可以。


丹东国门,是我带儿子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估计在两三年之内也很难被打破,因为这里确实已经够远了。从我们身后的铁门出去,对面就是朝鲜了。


国门收费15元,登上国门,就可以从高处俯瞰一江之隔的朝鲜。一座笔直的铁路桥,跨过鸭绿江,直达朝鲜国。


从国门的另一侧下来,就是19号界碑。由于我还处在脱密期不能出国,所以我对边境、界碑等距离出国很近的景点比较感兴趣。或许过了脱密期,有朝一日我也能走出国门,去其他国家看一看。待到那时,我可能就会对边境失去兴趣了。


随后我们来到不远处的边境栈道。两边是木栈道,中间有一处玻璃观景台。


栈道免费,玻璃观景台收费20元。登临其上,遥望朝鲜;天色阴沉,大雨将至。玻璃下就是鸭绿江,儿子倒是一点也不害怕。他在上面跑来跑去,很是兴奋。


等雨停了,我们去往河口断桥,门票20元。这座桥虽不像鸭绿江断桥那般宏伟、那般出名,但也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走到桥断处,又是一场大雨。我们3个人只有一把伞,我和妈都淋湿了,但比起没有伞的人,我们还不算太过狼狈。


两公里外的毛岸英学校虽然没有开放参观,但我们却在这里邂逅了一场江雾。


此时在河口断桥上的人们,应该能更直观地欣赏这场江雾。


鸭绿江雾气弥漫,已然看不清江对岸的朝鲜村庄。


雾气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弥漫到旁边的小路上。身处雾气之中,会感觉非常冷。那种湿冷的感觉,就像在吹夹杂着水汽的空调。


到达虎山长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买票的时候特地询问了一下,得知还能进场,天黑之前出来就行。


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对于喜欢长城,与长城很有缘的我来说,是必来的地方。


天空转晴,沿着长城拾级而上,也会感觉到些许闷热。


今年5月,我带儿子爬过一次红螺寺,当时就发现他的体力不错,尤其是在爬山的时候显现得格外明显。还不到5岁的他,就可以做到爬升速度和我差不多了。


这次在虎山长城也是一样,爬到一半,奶奶爬不动了,我带着儿子继续向上冲。我问他:“你有信心爬到山顶吗?”他很认真地回答:“有”!或许他还不知道爬山如人生,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不是所有人都能陪你登上顶峰。当有一天爸爸也爬不动了,你只能独自向前。


虎山长城并不高,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经过几段比较陡峭的爬升,就到达了最高处的二号烽火台。


站在二号烽火台俯瞰,各个角度均风景巨佳!





拍了照片,我们沿着长城下山。


下山的路比较陡,我拉着儿子小心地向下走,直到走到万里长城一号墩台。儿子全程自己上下,别人都夸他好棒,我也这么觉得。下山以后要沿路走回景区出口,路途较远,小家伙也说累了,但始终没说让我抱他,只是坐在原地休息了两次。


回到停车场,我们驱车去往月亮岛,我定好的酒店就位于这里。入住后,我来到楼顶,正是蓝调时间,天气也很给力。再次羡慕起楼顶不上锁的城市。





晚上,我们在江边吃了烧烤,儿子又美美地开了几圈卡丁车,才舍得回房间休息。

7月16日早上醒来,我再次上到楼顶,天气还不错。遥望江对岸的朝鲜,好像是一座大工厂。


白天的月亮岛,没有夜晚那般鲜亮。


买了点早饭回去吃完,我们来到了鸭绿江断桥,这里才是丹东最有名的景点。


不远处的11号界碑静静屹立在那里,虽距断桥不足千米,但却不及断桥那般热闹。过往的车辆很多,但几乎没有人驻足拍照。想必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


儿子每次拍照都是头偏向一侧,然后举起剪刀手。不知道是跟哪个小女生学的,不过看起来还蛮可爱的。不知道小小的他能不能理解界碑的含义,能不能感受到界碑的庄严,长大以后能不能记得曾经到过界碑。


走上断桥,延伸到江面中心,最前端的部分由于维修没有开放,些许失落。


旁边的中朝友谊大桥好像来的更加气势恢宏,它没有断,直接通向对面的朝鲜。


之后我们来到对面的酒店,在高空俯拍鸭绿江断桥。


从这里可以看到远处断桥的桥墩,还有对面朝鲜的圆形建筑。


随后,我们开车经过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没找到停车的地方,于是只好直接去了安东老街。这两天丹东的车很多,交通状况不敢恭维。好在安东老街有地下停车场。


安东老街内部,一层卖吃的,二层卖纪念品。我对于吃比较一般,随便找了家人少的拌饭,点了两三样,味道却是真不错!吃完饭,儿子又在这里看了会儿动画片。果然,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还是这些。


离开安东老街,我们去往丹东舰。路上的雨时急时缓,时断时续,时而倾盆大雨,时而艳阳高照,可能这里的气候就是这样吧。从安东老街到丹东舰,居然体验到了十里不同天。


登上丹东舰,对面是朝鲜。丹东的大部分旅游景区,都是沿着鸭绿江而建。


我带着儿子走遍了所有的船舱。内部有宿舍、有食堂、有指挥室、有会议室,感觉就像军营,应有尽有。


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是操纵台。


当我们来到船头,天空又乌云密布。


离开丹东舰,我们先去给车加油,然后去往机场附近的还车点还车,最后去往丹东机场。丹东机场很小,一天也没有几班飞机。只有两个安检口,还只开一个。下午4点,航班正点起飞,两个小时后到达北京大兴机场。儿子在飞机上睡着了,估计是这两天也玩累了。


我不知道小孩子的记忆力如何,但好在有这篇游记、有这些照片能够保存下来,让长大后的儿子也能回忆起他的童年旅行。希望若干年后儿子闲来无事之时翻看起这些老照片,还能记得当初的场景,还能记得那时还算年轻的我,还能记得那时不算年迈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