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独行记~哈萨克斯坦之新旧首都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作者:好望角 显示图片

西域独行记:
新疆乌鲁木齐之红光山大佛寺、水磨沟公园、天山大@https://www.mafengwo.cn/i/24282035.html
哈萨克斯坦之新旧首都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https://www.mafengwo.cn/i/24288060.html
新疆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 独库公路 、 库车 王府。。 @https://www.mafengwo.cn/i/24300893.html


【出行时间:2023年6月9~16日】

6月9日,我们的大巴从哈萨克斯坦口岸开出,经过45分钟的行驶下午的一点半(哈萨克斯坦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到达雅尔肯特这个小地方,虽说小但一下车还是觉得人多多的,这么多人其实都是这里的“黄牛”,都是专门拉我们上他的出租车,每人从5千到一万坚戈不等,起先我与车上两个哈萨克族克拉玛依姐妹俩商量好坐我旁边美女的车,这位美女主要送她的母亲到阿拉木图,由她哥从阿拉木图开车到雅尔肯特来接,我们仨便搭她的车到阿拉木图,但最后现场的“黄牛”说,来这里的车只能拉自己的人走,不能做“拉客”生意,克拉玛依俩姐妹只能再叫上一台“黄牛”车,本来谈好价格是凑满4人,每人8000坚,但最后这一位没拉到,只能每个人付他1万坚戈拉到阿拉木图了事;


大巴在飞速向哈萨克斯坦旧首都阿拉木图奔去,飞速的公路两旁一片荒芜的景象;阿拉木图是个历史性城市,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苹果的父亲”,据说这里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苹果的产地;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在此发表,宣告苏联停止存在,原先的苏联随后变成了15个单体共和国,哈萨克斯坦由此独立成国,阿拉木图也成为独立后的共和国首都;1997年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迁往了今天的阿斯塔纳(努尔苏丹);


车上的俩姐妹,自进入哈萨克斯坦后就一直坐在车厢的头排,从交谈中得知她们是哈萨克族的克拉玛依市人,这次是到阿拉木图参加闺蜜的婚礼,由其妹做伴娘,我与她们开玩笑说,我也要与她们一起去,逗得她们哈哈大笑“去呀、去呀”!(手机问题,无意中留下了姐妹俩的笑脸)


下午一点半,我们大巴一路行驶到一个叫雅尔肯特的小地方,这里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里是通向阿拉木图的中转站;我们大巴到达时只见一大批开车“黄牛”峰涌而上,真的像“黄蜂”拉住你的手不让走,起先由于车上一位美女说到这里将其母亲送给其哥即回中国,称我们仨与她哥一起到阿拉木图,但由于“黄牛们”坚持不让我们坐她哥的车,说是她哥的车没有运营资格,我们只能要了一台黄牛车,由于车上没有坐满(三缺一),我们每人只能掏一万坚戈给司机;


乘上该台“黄牛”车,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停下,拍了一张照片,司机起先还以为我要投诉,问我为什么要拍照,我说这是便于写游记,他手舞足蹈地表示“那不能去掉牌照?”,在俩姐妹的翻译下,他也无可奈何不再追问了;


司机行驶半途中带我们到了这个温泉之地,司机说这是“温利克温泉”,喷水高度足有半人高左右,温泉的热度也不够,这不有人下了温泉;



还好,这位“黄牛”司机最终将我拉到了阿拉木图住宿地~LION  HOSTEL,我预订的一家阿拉木图青旅,每天3150坚(约合52元人民币左右),连住3晚,这里离阿拉木图第二火车站很近,没有多少路即可到达,第二火车站有前往阿斯塔纳的火车;而这家青旅预订是在Booking“宾客”APP上完成的,说起“宾客”其实是我预订境外最多打过交道的网站,从2019年的金门之行,后到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等国家基本上都是在这家网站上预订的住宿,这次出行也不例外;


在这家青旅由一位年轻人接待我,他说他不是这里的管家,但还是带我在青旅内转了一圈,后带我上附近货币兑换处,阿拉木图兑换货币处有多个,兑换的价格有高有低,眼前看到货币兑换价要比口岸处的好,1:62,在这里又兑换了2500人民币;接着,我提出要购买手机卡,他将手一挥“在那”,指向了火车站;


火车站旁是有个超市,超市里应该有电话卡的出售,但我没进超市却在火车站前看了一下,此时有个汉语口音在耳边响起“需要帮助吗?”我手一挥“没有”,过后猛然间又想起了什么,过安检,直奔候车室,寻找那位中国人;在与这位年轻人的交谈中得知,他是乌鲁木齐留学生,已经来首都阿斯塔纳好几年了,这次到阿拉木图办事路过这里,在他的帮助下,我购买了三天后到阿斯塔纳的火车票;


阿拉木图共有二个火车站,建造于苏联时期的这个Almaty-火车站是阿拉木图的第二火车站,而第一火车站则是在很远的郊区;


一早发了个朋友圈,与这次旅游无关,但与新疆有关;主要说的是微信朋友圈纪念十周年,意思当年新疆游玩时随队的旅行社经理手把手教我如何将所拍照片上传至朋友圈,使我收获颇丰,也是上海属于蛮早会玩微信朋友圈的一个;


今天的第一站目标是潘菲落夫公园,因为那里不但有28勇士纪念地更有升天大教堂,而升天大教堂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座东正教主教座堂,也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木制教堂,整座建筑更没有使用过一根钉子;该教堂也被称为“圣沙加罗夫大教堂”,是阿拉木图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因公园离住宿的青旅不算远,鄙人又不认识外文,再说走走能锻炼身体,一早便徒步至公园,早餐在路途中买了干点将就;


升天大教堂外观为白色,呈十字形,拥有五个独立的金色圆顶,展现了俄罗斯传统教堂的建筑风格;


升天大教堂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东正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教堂之一,在1911年经历了10级大地震的考验,仍然完好无损;


这座建筑苏联时期曾用做哈萨克斯中央博物馆和展览中心,1995年后归还给俄罗斯东正教会;


阿拉木图升天大教堂是阿拉木图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可以说,到阿拉木图必到升天大教堂;


教堂内部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壁画和装饰,包括美丽的彩色玻璃窗、绘制有圣经故事的壁画、以及精美的雕塑等;





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总是聚集着很多鸽子,与美丽的教堂一起成为了独特的风景线;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内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哈萨克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长眠于此,这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当时苏联英雄称号,公园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假日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等建筑;


这里有在二次大战特伊托里战役中牺牲的哈萨克斯坦战士;


这纪念地都是为了纪念潘菲洛夫师(哈萨克师)28位勇士而建造的;


1941年到1945年,哈萨克斯坦与当时的苏联一起经历了五年的反法西斯战争;


潘菲洛夫师的28位战士包括10位阿拉木图籍的长眠于此;


雕像底座有一行俄文:“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法退缩,身后就是莫斯科”。




公园的一角矗立着一位名人的雕像,我不认识俄文更不懂哈萨克斯坦文,但我知道,这每一位矗立在街头的都是英雄,在这里看到了,在阿拉木图的其他地方都能看到,在今天的俄罗斯更能看到;


独立纪念碑位于共和国广场中央,萨特巴耶夫大街和巴伊塞托夫街的交汇点,碑高28米,也称金色勇士纪念碑,由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1999年兴建的;


共和国广场还有一组很奇特的雕塑,两座“骑马的孩子”,一座“大地母亲”,一座“智慧之父”,围绕着高耸入云的独立纪念碑,后面十幅浮雕,描绘哈萨克民族从远古至独立建国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


独立纪念碑是一个小金人也叫金色勇士纪念碑,顶端站在雪豹上的武士雕像高达6米;



纪念碑的四个对角,则是由两个骑马的小孩还有一个妇女和学者组成,也分别代表了不同含义:小孩代表了希望和明天,妇女和学者代表了古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智慧和思想;


纪念碑底部则是一本打开的书和一个金色的手印,这个手印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手印;



独立纪念碑下的这本宪法铜书,左页刻着幸福的选择,右页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的手印,人们都要在此放上自己的手拍一张照;


广场对面是商场Almaly,半圆形的玻璃穹顶很适合拍照;到那里转了一圈,发现地下广场并没有开放,后面则是正在修复中的总统府,总统府因2022年一月事件而被严重毁坏;


这是总统府旁不远处的阿拉木图市2022年一月事件死难者纪念碑;一月事件纪念碑是一个多阶段的建筑群,以四种不同颜色划分的建筑区域象征着不同的情感,一月事件必然会作为哈萨克斯坦历史上重大的考验而被人民铭记在心;


哈萨克中央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建成于苏联时期的1985年,是了解哈萨克斯坦历史的窗口,这个不算大的博物馆共有三层,从原始社会的古人类说起,直说到今天的新领袖托卡耶夫,中间穿插了国家的成就,而展览绝大多数都是在“宣传”游牧民族的特殊性,仿佛这个民族就是从游牧民族“脱胎”而来;我上午从28位勇士纪念公园出来后就直奔这个中央博物馆,随后就是阿拉木图城市转转,似乎要“植入”这个中亚最大的昔日首都;


哈萨克斯坦博物馆,拜占庭式的蓝色圆顶;只是藏品数量并不多,所谓的游牧民族特色蒙古包、各式的挂毯甚至民族服饰都与国内蒙古族、维吾尔族十分相似;




进入博物馆就被保安指点买门票,500坚戈一张票;


展馆共分7大展区,由数百年前的考古发现,到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发展,透过展品巨细无遗地介绍,尽管是蜻蜓点水式参观,对哈萨克的历史知识也有所收获; 


这个博物馆共有三层,古生物学展厅和考古学展厅也在这7个展中;



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些成吉思汗时期的历史文物、武器弓箭、乐器服饰等,陈列着这些历史的照片、文物等;


哈萨克斯坦许多人自以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然而历史总会有交代;





哈萨克斯坦的祖先原先是游牧民族,白毡包房是他们居住的必需品;


白毡房内的摆设;



走廊上也是挂满了图画、照片;





这些墙上挂的不是画像就是挂毯;


漂亮的挂毯;



阿拉木图附近有个大峡谷,这次来之前就知道恰伦大峡谷很漂亮,是我这次哈萨克斯坦之行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国家博物馆出来后就在大街上东打听、西问问,就是想找一家当地旅行社,但事与愿违,不是找不到旅行社就是人家看你孤身一人就爱理不理的,只能打消了去恰伦大峡谷看看的念头;这是路途中看到的又一座雕像;


街心花园;



阿拉木图大街上都有兑换货币的小房间,他们都在其门口“张扬着”兑换货币的价格,最后一排就是人民币兑换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的价格;


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广场,这里游人稍许多了一点;


广场上矗立的是纪念雕像;


这个广场晚上貌似有音乐会表演,人们都在为晚上的音乐会而忙碌着;


特别有个性的建筑矗立在路旁,因不认识外文,只能毛估估是家带星级的酒店;


又是一位名人雕像;


阿拉木图的共享交通工具基本是共享滑板车,有小黄车和小蓝车之分,这是停在地铁站门口的共享滑板车;


返回青旅途中来到了一家超市,超市外围有出售电信卡的小店,一问价格不贵,只有1500坚戈,但小姑娘就是弄来弄去弄不好,旁边的店主人实在看不下去了,由她陪我到不远的正规电信商店去办理购买,结果弄是弄好了,但价格上去了,翻了个跟头,信号还不稳定;


早上想去看哈萨克斯坦乐器博物馆,路过一个市场,一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木图绿色大巴扎,这里也是中亚最大的绿色市场,是阿拉木图最大的烟火气之地;走进大巴扎,这里的商铺琳琅满目,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一切尽有;这里的管理也是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像肉制品就是分门别类的摆放,牛肉羊肉马肉等一目了然,而这里的人员对我们中国客人尤其好客,不断地打着招呼,尽管我外文一张白纸,还是在不好意思之下花了1500(约25元)坚戈买了一瓶石榴果汁,味道还不错;


中亚风味的大型市集,整个市集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整个场地就是一个大广场,分为两层,有好几个入口,不熟悉的人可能比较容易迷路;



底层主要是卖蔬果、香料、干货、肉类等食物材料;广场上层主要是以日用品为主,比如衣服、日常工具、珠宝类等等,这些主要的商品基本上都是来自俄罗斯、中国和土耳其;


走到肉制品摊位,都是分门别类的摆放,丝毫不乱,牛肉羊肉马肉等都能一目了然;


哈萨克传统美食都与马有关,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人很爱马,但也爱吃马肉,他们对吃马肉并不忌讳;




从上俯拍,绿市场各式货物摆放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这位看到我在上面俯瞰他,就表演起了“二人转”,手上红肠不断在二手之间来回倒来倒去;



也许是一早,也许是刚开市,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活;




一个传统市场往往都是累计了好几代人的买卖习俗,除了能了解当地生活状况与饮食习惯外,当地盛产的蔬果、肉食品等也能加强自己对当地环境的认识,这些都是亲身接触才能深入体会的知识与见闻,也是旅途中能带给我的惊喜之一;


这里的水果品种繁多,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非常好,不买点似乎有点浪费眼神了;


最后,实在不好意思的情况下花了1500坚戈买了一杯现渣的石榴汁;


石榴汁的香气比在其他地方喝到还要浓郁,红红的果实,大概就能想到其中的甜美滋味;


绿色大巴扎拍了照后前往处在28烈士公园内的民族乐器博物馆,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博物馆;起先还以为门票为500坚戈,但交给售票的姑娘一张二千坚戈的纸币后返回到我手中的却是500坚,门票要1500?后姑娘说从今年的六月份起调价了,问我还要进吗?那当然喽,来都来了,只能硬着头皮参观;要拿门票却没有,姑娘拿出了一张卡片,说是给我VRP卡,上面有五个可以免费进的博物馆,其中有一张自己心仪的彼得鲁欣城市博物馆;我暗忖着,这是否是套路啊?是否将我套住了?!


博物馆的前身是1908年建成的军官会议厅,1980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乐器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民族乐器博物馆馆藏相当丰富,收集了来自34个国家的乐器;


博物馆内收藏有馆内有阿拜、江布尔等著名诗人和音乐家使用过的乐器共53种,以及所收藏的数十种世界各国的乐器;


博物馆内总共分有4个展馆,有传统乐器、现代乐器、还有些特别的乐器展示;


里面还有乐器声音感受厅,你可以在屏幕上点击你想听的乐器,然后该乐器声音就缓缓流淌;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最多的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冬不拉”,共有13种120余件;馆内的乐器包括有弹奏乐器、拉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馆内数目众多的莫过于冬不拉,收藏约有13种,让人目不暇接。


从2018年开始,每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冬不拉日”;


民族乐器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乐器博物馆之一;



除了哈萨克斯坦本国的民族乐器外,馆内还收藏有世界上其他多个国家的民族乐器,包括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和琵琶;














参观完民族乐器博物馆后前往城市发展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就看到摩托车与彼得鲁欣;这位彼得鲁欣是一位摩托车旅游爱好者,他是一个访问170个国家旅行家,也是哈萨克斯坦的象征;这幢建筑最初是一个儿童收容所,然后是行政部门,现在则是一个城市博物馆,里边展出了在城市发现的文物、城市管道的运用,特别是看到我们中国也有的电视机、缝纫机、三五牌台钟等特别有感觉,与昨天在中央国家博物馆看到的一样,全世界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一个路径,无论是文字还是生活习惯;

博物馆是建在法国建筑师保罗1892年所设计的建筑内,原先设计房屋的屋顶由于1911年的大地震而遭损坏;


入口处就是彼得鲁欣像和他的摩托车,他是位大旅行家,游走过170个个国家,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德米特里·彼得鲁欣和哈萨克斯坦国父纳扎尔巴耶夫等人一起成为其境内的火炬传递者,也是唯一一个借助摩托车进行传递的火炬手;


一个内容丰富,且互动性强的博物馆,涵盖了哈萨克斯坦自第一批居民的历史,从青铜时代到70年代和80年代,巨大的价值迅速贯穿了这座城市和国家的历史,并且全面揭示了阿拉木图作为一座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阿拉木图地志博物馆于2001年1月建成,后为了庆祝阿拉木图建城1000周年,于2016年更名为阿拉木图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展品总数超过四万件,涵盖艺术作品、哈萨克民俗文物、各时代不同的生活用品文物及复制品、古代钱币及其他文物,全面展示了杰特苏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前两个展厅的主要是阿拉木图三千年前出现的工具以及工艺品,丝绸之路中世纪小镇小定居点;



阿拉木图历史博物馆讲述了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的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的故事;



展厅里的家具艺术橱柜和家居用品,把你带回到19世纪阿拉木图维尔尼时期;




这个似曾相识;




展馆最后一角是当地有成就画家所画的阿拉木图风土人情;



中午时到了这幢漂亮的建筑,一看就有名堂,果不其然,经询问,知道了这里就是阿拉木图阿拜国家歌剧院和芭蕾舞剧院(简称国家大剧院),被询问者要我网上购票,可以选择,但我明天要离开阿拉木图前往阿斯塔纳了,必须在今天晚上欣赏,无论好坏;进入购票处一问价格只有2千坚(合人民币30余元),这么便宜?购票后下午外面转了一圈,晚上进入国家大剧院,出乎意料的是进入后剧院还有免费品尝一杯咖啡,真是太意外了;我们被剧场的工作人员引导到二楼欣赏,上二楼?莫非2千坚的都要上去,但看到全部人员都被“赶”上二楼欣赏,到了二楼,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这歌剧音乐会竟是在走廊大厅举办,这音响效果行不?一场演出结束,十来个艺术家轮番上阵,有的像廖昌永,有的像帕瓦罗蒂,更有国家艺术家压阵,一点不输在剧场内的演出,最后在“今夜无眠”歌声中结束;


阿拜国家歌剧院和芭蕾舞剧院前有个很大的喷水池;



刚进入剧院时看到人们都拿着小纸杯,喝着咖啡,我也凑着要了一杯,尽管喝咖啡对我肠胃不一定好,但还是要了一杯,因为这是免费的嘛!


剧场底层的大厅;


迈步走向二楼;




演出场地竟在剧院大厅?


下午的6点演出正式开场;


第三位演唱的是一位男士,他的脸蛋有点像上海的廖昌永,唱腔也有点像,就是缺少了一付眼镜;


第六位还是第三位的“廖昌永”来唱,他手拿一瓶红酒奔上前台,说明这首歌是欢唱的,不过唱了一半后又杀出个“陈咬金”,插进来的是一位女士,虽然唱词听不懂,但从他们表演的形态上说明是家庭的事,男的扮演者是一个酗酒鬼,家庭主妇是管家;


最后有这位艺术家纳塔利娅来压阵,这是演出后墙上所拍其照片;


整台演唱会有两首歌是耳熟能详的,“茶花女”和“今夜无眠”;



演出结束走到场外后,询问了一下便走向最近的地铁站;阿拉木图地铁很有苏联传统民族特色,上车就是80坚戈,约人民币一块四还不到,目前只有一条线运营,11个站13.4公里,而Zhibek zholy站沿途会路过一些景点,像绿色大巴扎、中央清真寺、第二火车站等,但地铁站有个缺陷,就是手机没有信号,我要通过拿手机翻译APP询问,到了下面却不能使用,再到上面打了字但却不能马上得到回复,这个太费劲了!


地铁站很深,足有四层楼高,也许是仿照苏联的,也许是准备打仗的;






貌似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看到过的一幕,墙上都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第三天一早还是像往常一样,走路寻找阿拉木图中央清真寺,它是阿拉木图最大的清真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阿拉木图的第三天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清真寺,这是阿拉木图中央清真寺哈萨克斯坦最大和最漂亮清真寺之一,清真寺旁是47米高的宣礼塔;清真寺于1999年建成时圆顶原为蓝色,2010年重修时改为了金色,辉煌照耀;




进入每个清真寺的礼拜堂都要脱下鞋子;



据说,这个球体原先建造时是蓝色,2010年大修时将其涂成了金色;





马路边的又有一座雕像;


建造完成于2011年的阿拉木图第一总统公园,是为纪念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而建,其门面有着世界上最大、最洋气的大门,设计大气雄伟,喷泉、雪山,让人驻足观赏;进入公园后就是阿拉木图最大的喷泉,其喷泉中心是用铜制的十二生肖图,其背后就是巨大的纳扎尔巴耶夫雕像,除了这些可以观赏外到了公园的最里处还有个观景平台,雪山,城市等景观一目了然;今天在看了阿拉木图最大的中央清真寺后乘公交来到了市郊南面的第一总统公园,前往公园乘公交是方便的,但出来却犯了难,最后还是花了2500坚乘网约车而离开公园,晚上要赶火车;




大门设计大气雄伟、喷泉、雪山,让人忍不住驻足拍照;


该公园是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打造的;


公园南北长1.5公里,是阿拉木图市地标之一,2011年建成开放;


公园内有中式风格的凉亭、俯瞰远景的观景台,还有很多用植物塑造的艺术品;


喷泉是主要参观的景点之一,它是阿拉木图最大的喷泉,喷泉中心是用铜制作的十二生肖所组成的,该喷泉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音乐喷泉,另一种则是夜晚采光喷泉;


公园的中心是一座纳扎尔巴耶夫雕像,纪念他作为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也是纪念他建设公园的创意;


公园中心是首任总统带有羽翼的纪念碑,象征着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雕像高达11米,站立在一个30米高的基座上,这个雕像成为阿拉木图市的地标之一;


在与逛公园市民聊天时得知,公园尽头有个观景平台,天气可以的话可以远看雪山;


走了一段不短的路,总算看到了公园的制高点~观景台;


制高点是一个亭子,坐在这里可以观景、休息、纳凉,可以侃大山;




远处就是雪山,可惜,天空的清晰度不够;






公园内种植了大约一百株的云杉树和桦树,是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传递城市阿拉木图的参与;




公园玩了后再想乘公交回,但谈何容易,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公交来,晚上又要赶火车,只能请哈族驾驶员约了一台网约车,花了2500坚拉到了第二火车站不到,那家已经吃了三天的餐厅;


这是我在阿拉木图连续四天晚餐的地方,离青旅只有一条马路的间隔,离第二火车站也不远;


由于语言的问题,四天吃下来始终没有开口问一句人家的品牌名,我吃的貌似是印度菜;




今天前往阿斯塔纳,从晚上的7点20分到明天晚上的7点15分到达阿斯塔纳,全程​980公里,要开整整一天一夜,这太可怕了,与上次5月份到遂昌体验运矿列车差不多,也是“轱辘轱辘”的,与同车的日本年轻人聊起此事,觉得这种情况在中国日本都难以想象;再看车厢内,我的卧铺位3号车厢37号,放下小桌板竟成了一个卧铺,而且我的卧铺票价要比楼上来得贵,达6402坚,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这种车厢没有站立票没有座位票,与咱们中国还有个不同,它是一个车厢38个床位,而其中一小节四个床位外加我们靠窗的“自由式”床位共计六个,我们原先的第三层与座位底下现在是用来安放行李的;哈萨克斯坦与咱们中国卧铺位还有点不同,就是到时有列车员先点名对号,随后发来干净的床单被套枕头套等,这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国外乘火车的感觉!



我的卧铺位是3号车厢37号床位,一张卓子收起就是一个床铺;



由车上的乘客帮忙搞了一下,我的床铺就已经到位;



哈国火车卧铺车厢的上面第三层是用来放置行李的,与我们的第三层做卧铺完全不同;



而底层现在则是用来放行李的,床铺一放,安全可靠!


这趟火车是最经济最便宜的一班火车,乘车的基本满了,但人满并没有为患,而是井井有条,尤其是过道上的垃圾袋,列车员很积极地调换,乘客都能主动将垃圾倒放到位;


​原先应该晚上7点15分到达阿斯塔纳的火车晚点了整整一个小时有余,到达时间是晚上的8点45分,再去火车站售票大厅买回程阿拉木图的火车票,到了7号窗口,通过手机翻译软件要求购票,那个哈国的女售票员两手打岔,表示没票了,隔天到17号的票统统没有,那怎么办?“总不能留下做哈萨克斯坦女婿捞”,那售票员看我手机上语言翻译后哈哈大笑,大笑之后还是打叉,无票!我只能返回服务台要求解决,那个看来是领导的年轻女孩确定我有哈国手机号码后写了一张纸带我到10号窗口,售票的看了下护照,打了一张纸,要我再次到服务台,服务台的男生看后要求我等下,等信息;晚上10点整手机上终于来了信息,有票了,服务员与我一样高兴,之后就是一阵繁琐的操作,终于买到票了!感谢服务台的年轻女孩服务员,没有她我是不能如愿回阿拉木图的!感谢火车站服务员,没有他帮我叫上出租车,我是到不了预订的旅馆,感谢还是感谢!



这是阿斯塔纳火车站的服务台;


我心里嘀咕着,车票的售罄可能是临近假期,也可能最近外出旅行的多,而这么难搞的火车票却是没想到的,由此,我打消了还想去乌兹别克斯坦转转看看的想法;


这是张预约单,上面写明了我的要求,落地阿斯塔纳二天后必须回阿拉木图,当服务工作人员问我是否可以隔天就回阿拉木图?不!我斩钉截铁地说来到阿斯塔纳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个新首都,否则来干嘛?


大约坐了半小时不到,晚上十点刚过,手机来信息了,我不识英文,更不懂哈萨克语、俄语,但我知道有戏了,我随即拿给那位管理人员小姐她们看,她们都会心的笑了,向我伸出大拇指,接着问我“是银行卡还是现金”“现金!”随即那位负责人又带我到10号窗口办理购票手续,“嗨”,我终于松了口气;


购票办理完后,离开此地是晚上的10点45分,叫车站工作人员帮忙要了一台网约车,到预订的青旅要5000坚戈,约合人民币80多,事后想想还是蛮贵的,不远的距离要80呢!但当初还是蛮开心的,因为回程票解决了!


由火车站工作人员叫了一台网约车,直接将我拉到了阿斯塔纳青旅HOSTEL,房价是2745坚,四张双人床;


青旅的前台,无论是晚上到时的工作人员还是白天上班的青旅工作人员都是很敬业的,尤其是白天上班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青旅还有餐饮室,室内有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用品,我们都可以坐在里边,自给自足地享用;总的感觉,这家青旅要比阿拉木图的青旅来得好!


​昨天晚上一连的折腾,先是回程的火车票,到旅馆后又是一阵吵架的噪杂声,接着古兰经的念叨声不断入耳,这一系列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今天一早出门,心里没有方向,想吃早餐,路人不是不知道就是所指方向很远,此时还是到阿斯塔纳的中心去吧,我心里嘀咕着,看到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问了他怎么走,他随即拿起手机叫了一台网约车,旁人告诉我要付一千六坚戈,我掏出2千坚戈交给这位中年人,他看也不看将2千坚戈放进自己的兜里,我也将多余的400坚戈权作叫车费了;花了2千坚出租车前往巴伊杰列克纪念碑,无奈到了那里得知要上午10点才开,那就前往不远处的总统府广场;广场周围高楼林立,总统府引领中央,总理府、议会、法院等政府衙门围绕其中,旁边还有个音乐厅,但这些建筑都是新的;俗话说,一张白纸能够绘下很多蓝图,但愿如此;

总统府


总有人试图把这里打造成华盛顿不无道理,蓝色圆顶宫殿就像是清真寺版本的“白宫”;


进入总统府广场,有专门的保安人员会上前询问,到哪里去?这是议会大厦




总理府;




最高法院;



南部是中央音乐厅,其外形有意设计成冬不拉的样子;


看似两栋金色、圆锥形的建筑一南一北相对而立这就是广场的“大金筒”,沐浴在午后倾斜的阳光下,金光灿灿仿佛一个奢靡的梦境;




​巴伊杰列克纪念塔是哈萨克斯坦独立的象征,绰号是“生命之树”,顶部是巴伊杰列克的巢穴,远处看其顶上是个大金蛋,其高度为97米;花了2千坚,登上其顶部犹如上海的东方明珠,能够看到周围其漂亮的建筑;在塔中央还有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手印,游人都排着队上前按下手印,都想试一下做总统的滋味,我也加入了其中,但这个动作只能是个梦想!


远远地看去,洁白的塔座用到了镂空的雕刻工艺,下窄上粗,上端呈放射状,像盛开的鲜花一般,众星拱月般护卫着中间的球体,球体呈金黄色;


“生命之树”是阿斯塔纳的地标建筑,是阿斯塔纳的象征;观景台97米,象征着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迁至到阿斯塔纳时间,设计灵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神话,讲的是一个神秘的生命树和一只魔力鸟,这只鸟每年都会在树杈下下一个蛋,上面22米直径的黄色的球象征着蛋;


一楼可以花上2000坚戈买门票登塔,塔上有咖啡店,有观景台,能看到努尔苏丹(阿斯塔纳)这个城市的全貌,一览城市的天际线,是了解这个城市一个不错的去处;


“生命之树”周围也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区域,是阿斯塔纳的市中心,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大片区域楼层密集之程度,像是来到了上海一般,在这里,你也能感受到哈萨克斯坦最繁华的一面;



东南方则有一座好像头顶了个天坛的四方形大楼,这是中国修建的北京饭店,俗称“亚洲塔”


西南方的灰色“小巨蛋”是国家档案馆;



阿斯塔纳城的中轴线是由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规划设计,由树林、草坪与笔直道路等组成;



观景平台上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右手的镀金手模,手模旁边的说明牌提示游客可以把自己的手放在手模上许愿;


游人都在排队拍照,与这个总统手膜拍照留影,鄙人也排了队,请年轻的工作人员拍照一张;


观景台上还有一张类似的地球仪,工作人员说上面有各宗教领袖的题字;


观景台的天空是鸟巢形状的设计;


站在观景台拍照,拍出来的颜色有点黄,也许是观景台本身的颜色,也许是这个观景台长年没有清洗的原因(但似乎不可能);



观景台的底楼有小型博物馆,里边展出是当地的服饰与生活用品;





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新首都,是1997年才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的,是世界上最年轻、最冷的首都,其一条伊什姆河贯穿整个阿斯塔纳,从总统府到“可汗之帐”,新建筑都坐落在一条长约1.5公里的中轴线上,而设计这条中轴线建筑的都是各国的设计大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也是五花八门,建筑形态奇特唯美,宛如“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是这个中亚国家最现代化,最发达且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国家油气公司大楼设计新颖,挡住了去路?


但国家油气公司大楼门洞里有“可汗之帐”建筑;


“可汗之帐”于2010年7月建成,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是一幢娱乐中心,外形为一个草坪上搭建起来的帐篷,帐篷的内部有巨大的购物中心、美食广场和大量游乐设施,包括直达帐篷顶端的跳楼机,顶层甚至还有一个热带海滩~泳池、沙滩、棕榈树等;


这幢建筑灵感是来自于哈萨克人游牧时的家~毡房,足有150米高,可以说没有一座建筑可以超越“可汗之帐”带来的震撼,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帐篷”;


阿斯塔纳主清真寺建成于2022年,其穹顶高度83.2米,直径达62米,清真寺拥有四个宣礼塔,各自高度均为130米,这座大清真寺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10座清真寺之一,拥有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穹顶,其主圆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最多可容纳2~3万余人;下午二点多乘上公交10路到达那里,规模确实蛮大,再到里边还要有各种小的礼拜堂,朝拜的墙上刻有99个安拉乎的名字;


历时3年,动用1500名工匠参与建造了此清真寺,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拥有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穹顶,最多可容纳2到3万人,整体建筑白色,显示十分圣洁;



哈萨克斯坦最大清真寺的外部,柱子和墙面都装饰有浓郁哈萨克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内部的装饰则很壮丽;



进入清真寺要穿拖鞋,专门有储物柜,但没有锁;


清真寺内有特大的“院子”;







清真寺氛围放松,人们可以躺着坐着跪着,小声说着话都可以;



光与影的结合更加显示出清真寺的美;




主清真寺出来后路过这个球体状的建筑,这是努尔阿莱姆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球体建筑,直径80米,楼高8层,是2017年为世博会的主办地;


游完中亚最大清真寺后再次乘上公交10路到达国家歌剧院(阿斯塔纳音乐与戏剧剧院),在车上当我要付车费时却听到汉语的口音“不要付了”,眼睛一亮,竟有此事?再一看是驾驶员说的,后得知,这位驾驶员原先是乌鲁木齐人,五年前来到阿斯塔纳定居并加入了哈萨克斯坦籍;他边开车边与我聊天“觉得阿斯塔纳的印象怎样?”我说好啊,“阿斯塔纳的建设可以说用了全国之力打造了一个年轻的首都,建设速度之快,丝毫不比上海北京的建设来得差,建筑也是很有特色,很值得来玩”,说得驾驶员会心地笑了;

欣赏完中亚最大清真寺后再次乘上公交10路到达阿斯塔纳国家歌剧院,确切地说,这是阿斯塔纳国家歌剧院与那个阿拉木图中央大剧院有着明显的区别;阿斯塔纳歌剧院是世界第三大歌剧院,建造于2013年,由意大利、德国、瑞士和捷克建筑师们合作设计,近似于传统的希腊建筑风格,由大厅与室内音乐厅所组成,而今天欣赏到的是在音乐厅呈现,主要还是考虑到一天走下来还是蛮累的,在音乐厅里闭上眼睛,既是欣赏享受又是休息养神,两者兼顾之!


这座歌剧院由来自意大利、德国、瑞士和捷克共和国的建筑师们合作设计,


看剧的价格不贵,还是2000坚戈,其实票价无论高低,对我来说就是一张票,既是欣赏又是休息之地;


阿斯塔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全球第三大歌剧院,也是欧亚大陆规模最大的歌剧院;



进入大剧院,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展现在眼前,大理石光彩夺目,极尽奢华;






建筑内还包含了一所芭蕾学校和一座小型博物馆;


在大剧院的三楼则是有个展览,上面宣传的是这座剧院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第一任总统的关爱;



在三楼还有演出服装的展示;


我们是在有250个位子的室内音乐厅观看表演;


这场演出不是唱的,而是通过拉、弹等表演手法来完成的;







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虽然没听懂什么,但至少得到了休息、得到了轻松,享受了一番;



​​离开阿斯塔纳之前来到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巨大,共有六个馆,门票750坚外加一金展特馆共计1700坚,里边转了一圈,一进门就是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雕像,展馆主要还是宣传哈萨克斯坦国家的历史,最后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特展金宫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那位服务员会讲汉语,我上前咨询由她来接待,最后下午二点再有她代位叫车,省去了我的费神,哈萨克斯坦的好人太多太多,有时感动的要流泪;


阿斯塔纳博物馆2014年开业,总面积为7.4万平方米的,该馆共有7个大展区和11个展厅,其中包括远古世纪、中世纪、民族传统习俗、历史文化、哈萨克斯坦建国史、阿斯塔纳建设史以及现代艺术等展区;


到了博物馆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咨询展馆的情况,由一位会讲中文的美女接待,她详细介绍了展馆,告诉我博物馆有七个馆,如果全部参观完大约需要3~4小时,包括那个纯金馆;门票价格共计1700坚,如果那个金馆不参观,门票价则是750坚,那当然要全部参观唠,难得来一次的!


该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元的展品藏品和专业精美的展陈设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座像在展馆的最前沿;


精致的雕像,想必雕塑的是哪一位哈萨克斯坦音乐界的名人;



再次检票步入金光闪闪的纯金馆;


古代哈萨克族提炼、加工黄金饰品的场景;





“金人”来自著名的伊塞克草原,反映了公元前4-3世纪赛伽人“赛人”社会在文化,艺术以及社会政治方面的最高成就;



博物馆里有一个小小的展厅专门陈列各国钱币,中国的古钱币在列;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哈萨克草原各民族及其先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繁衍生活的图景,以及他们身上勤劳勇敢的品格、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眼光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伟大的古丝绸之路在哈萨克斯坦历史演进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民族大厅内有一顶大帐篷,是古时欧亚大陆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典型住所,帐篷边拴着一匹仿真的大马,是当年牧民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市的发展活力;



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阿斯塔纳从一座小城迅速发展为人口近百万的现代化都市,成为哈萨克斯坦政治、金融、创新、交通中心之一;



这座中亚最年轻、最宏大的博物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下午二点,我在周围转了一圈后又回到博物馆与展馆会讲中文的哈萨克斯坦美女会合,有这位美女帮我叫了一台网约车到阿斯塔纳新火车站(1000坚戈);这位哈族美女原先也是中国籍,住在北疆的伊犁州塔城市,几年前来哈萨克斯坦读书便留在了阿斯塔纳,入籍哈萨克斯坦,成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问她现在的收入情况,她谦虚地说“一般般!”分手后我有点后悔,为什么不与这位美女来张合影?


出了阿斯塔纳国家博物馆后便来到不远处的独立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根高大石柱,其高度为91米,象征着哈萨克斯坦1991年的独立日,通过多种不同的浮雕,反映了哈萨克斯坦人民的古老历史、文化与成就;底座上是5米高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年轻时的青铜雕像,阿斯塔纳成为首都应归功于他;纪念柱顶端展翅的镀金大鸟是哈萨克传说中代表幸福的神鸟“Samruk”,由哈萨克艺术家斯马古洛夫设计、于迁都十周年时面世;纪念柱以北则是被戏称为“狗碗”的“Shabyt”艺术宫,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是传统的伊斯兰风格,带有很明显的哈萨克民族风格,独立广场对面的那个玻璃钢金字塔,每三年都要召开世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虽然规模与知名度不及埃及金字塔的原型,但也彰显了出了其勃勃雄心;

独立宫前矗立着一根高91米的大理石柱,象征着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独立日;


通体洁白,通过多组不同的浮雕,反映哈萨克人民的古老历史、文化和成就;



围绕着纪念碑,四周坐落着中亚第三大的清真寺 ~哈兹莱特苏丹清真寺、哈萨克国立音乐大学、独立宫、国家博物馆等一系列建筑,每一个建筑,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高高在上的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年轻时的铜像;


纪念柱顶端展翅的镀金大鸟是哈萨克传说中代表幸福的神鸟“Samruk”,由哈萨克艺术家斯马古洛夫设计、中国河北生产,后运至阿斯塔纳,于迁都十周年时面世;


纪念柱以北则是被戏称为“狗碗”的“Shabyt”艺术宫,里面有一所国立艺术大学;



深蓝色长方体外套了个白色的网,倒像是一枚水果摊上最新贩售的异国奇果;


奇果的后面是一座宫殿,但这座宫殿目前正在维修;


哈兹拉特苏丹清真寺座落于伊希姆河左岸,围绕着独立广场,其寓意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古兰经”的年纪;2005年起对游客开放,据称是中亚第三大的清真寺;




当我走向清真寺准备到里边参观时看到寺内有众多的当地人,还有听到哭泣声,似乎有人刚逝去,貌似在做祷告,我便止住了脚步,往外走离开此地前往金字塔;


和平金字塔,又称和平与和谐金字塔宫,后苏联时期超现实主义建筑,是一个用于举行国际性地区领导人会议的场所,62米高的金字塔外墙以不锈钢网格和淡灰色花岗岩嵌入物为覆面,在福特斯心里这是一座象征着宗教理解、放弃暴力、促进信仰和人类平等的全球中心。尖顶下方是一个可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厅,内部设置如同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场地;


独立宫内部有几座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一窥这个草原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与艺术,总统就职典礼也在此举行;


1998年5月6日,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阿克莫拉改称为阿斯塔纳,因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


这座金字塔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又被称为福斯特金字塔,它是为召开世界宗教大会而建;


在博物馆周围转了一圈后,再回到博物馆对面的小店完成了午餐,下午二点不到离开小店,到博物馆与那位会中文博物馆美女工作人员会合,由她帮我叫了一台网约车,花了一千坚戈,向阿斯塔纳火车站开去;

要告别阿斯塔纳了,不能不用“震撼”和“惊叹”来表达对这座世界上最年轻首都的感受,这么短的时间将小小的不毛之地打造成具有百万人口的新都市,而且只用了短短的二十来年功夫,这要归功于这个国家的人民,这要归功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设计大师,也要归功于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统;

15日下午4点从阿斯塔纳新火车站出发,16日早上8点35分到阿拉木图第二火车站,马上花了3千坚叫了一台“黑车”,又马不停蹄地赶向阿拉木图sayran车站,这里没有到雅尔肯特的车,只能乘上拼车,想不到,这台车半路上出状况了,前台一个轮胎飞驶到前方,有幸没有出事故,45分钟修缮后到达雅尔肯特中转站,那里花了4500坚戈,晚上北京时间8点许到达新国门,顺利回到境内,之后在中国口岸还是一阵的繁琐,健康码、详细询问才能入关,入关后马上又是辗转了二台出租车到达伊宁,最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伊宁的一家烧烤店吃了骨汤片儿等,算是犒劳了我们自己,也谢谢其他三位的小伙伴,一路的陪伴;



回阿拉木图的这趟列车要比来阿斯塔纳时的火车要好,四个人,包厢性质,当然价格也贵,15100坚戈,相当于人民币251元多,但时间节约不少;


第二天的上午8点35分列车到了阿拉木图第二火车站,还没走出火车站便有一哈萨克司机前来拉客,当我说了要到sayran塞兰车站去购票时,他开价4000坚戈,我还价到3000时他也走了,其实,还可以还价,至少还可以还到2500坚戈,因为当我还价到3000时他没有犹豫嘛!


到了sayran善兰车站,外面还有“黄牛”,到车站里边售票处问了一下,确实没有到雅尔肯特的公交车,只能坐“黄牛”车前往了雅尔肯特;


乘着开车师傅还要到市区拉人接客,最后一次目睹一眼阿拉木图的市容;



这幢建筑极像北京的什么建筑,可想而知,当年受某个国家影响之大也;



市区的客人都接上了,师傅的车开往雅尔肯特,中午12点半许,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爆胎了,连轮胎也飞了,幸好没有出人命事故,下午1:15分换好轮胎继续上路;


远处的天山山脉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


大约下午的三点半,我们到了雅尔肯特汽车站,接着就是买票,买到霍尔果斯口岸大巴票;


到国门口岸的票价是4500坚戈;


今天的大巴由咱们中国新疆开出;


下午4点10分开,离开哈萨克斯坦口岸时有其哈国军人上车查看护照,他们看了看我们各位的护照便走了,这也是一种例行检查吧!


由于兜里还有5万9坚戈的剩余,如何处置这些钱?车上有不少来往两国做生意的,最后将这些钱换成了900元人民币,换算成比价为6.55;这样,这次哈萨克斯坦之行总的花费为300+2500-900=1900元人民币,也就是八天的哈萨克斯坦旅游每天开销240元都不到,既节约又赏玩了一个国家,满足了旅游需求,这种旅游与跟团游是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