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和潮汕都是计划了很久却一直没去的目的地,终于在2023都集齐了,继3月“顺德说走就走”之后,又在6月喜提“大吃汕头”,果然计划再久不如说走就走。
到汕头吃牛肉火锅是必选项,当然去哪里吃是很多人争吵的点,这次去吃了两家店,伟记牛肉是汕头本地人带路的店,杏花吴记则是汕头牛肉火锅的头牌,吃完的感受“只要牛肉新鲜,下锅一涮、肯定好吃”。
杏花吴记在汕头市区,离很火的“小公园”不远,虽然有许多本地人对它嗤之以鼻,但对游客来说,它是非常友好的店。
屠宰场就在店边上,最大程度保证牛肉新鲜、肉的品质稳定,雪花入口即化、胸口油脆弹,蘸料就选沙茶酱,一切都刚刚好;盘子上标了肉的名称及涮煮时间,这对游客来说很需要,但普通的小店做不到单独开模;座位多承接能力好,虽然假日高峰需要等位很久(边上有个小公园,可以闲逛消磨时间),但可以选择非餐期去,我们是下午四点去吃的晚饭,完全不需要排队。
伟记牛肉在金鸿公路,对游客来说位置偏远一些,但这里是汕头本地人吃牛肉和海鲜的地方,店多。想要吃牛肉最好提早电话、早些去吃,按照大家平常“七八点的晚饭时间”临时杀过去,很可能会扑空,因为(好的)肉都卖完了!如果八点还没卖完肉的店,需要检讨下自己(这句话是汕头人陈师傅说的)。伟记的汤底加了苦瓜,炖到快烂的时候被陈师傅塞了一块,尝了一口知道这确实不是我要吃的东西;蘸料有沙茶碟和酱油辣椒碟,我继续坚定拥护沙茶酱;牛肉吃够,再下生菜和粿条,这一顿才算完整。
来汕头之前,只知卤水不闻卤水火锅,它可能是很多去汕头的游客会错过的美食。如果有精力,可以去找找更local的店,如果没有,那就去围炉夜话吧,位置便利、环境好、性价比也很不错(人均💰150)。
第一次吃“龙胆鱼皮”,就被它俘获了,口感Q弹胶质满满,再煮的过程中吸饱了卤水的风味,属于一吃倾心的存在;卤水火锅必点菜有“狮头鹅鹅肝”,扔进锅里咕咚咕咚煮一阵,粉粉的香香的,吃完就上头。但卤水火锅也有个问题,鹅掌鹅翅要煮好比较费时需要耐心,建议上菜就扔进去煮,等快结束再吃。
来汕头,总要吃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吧🐍⛰️🐔。但陈师傅提出去吃🐍的时候,刘师傅立马摇头了,于是我们把🐍安排成了她离开汕头那天的晚饭。
龙眼路是汕头市区的美食集散地,是有许多小店围绕的老城区,只在晚上开始营业的红番天美食,看起来是居民房改造的火锅店,不涮牛肉、涮🐍和⛰️鸡。鸡骨头扔进锅里煮汤,鸡肉和蛇肉都被片好端上桌,已经完全失了原本的形态,鸡肉蘸豆酱、蛇肉蘸三丝就是绝妙的搭配;椒盐🐍尾很好啃,肉不多但很香;它家的生腌虾不错,果冻口感鲜糯。
潮汕毒药之所以为毒药,确是有很多人吃完肠胃中招,据说汕头本地人是配白粥吃的,大家的肠胃都没那么坚强,还是需要温柔的粥呵护下。那么汕头夜粥哪家强?吴记富苑应该是榜上有名的,环境好、价格也不便宜,但游客的心态向来就是“来的来了,那还不得试一试”。
在丹阳庄里弯弯绕绕走到吴记,这是居民区里的另一个世界,一楼点菜档挤满了食客,卤味、海鲜、鱼饭、粿子所见即所得,只要不点老鹅头、鲍鱼这些贵家菜,人均💰200就可以搞定。猪蹄一定要点,毕竟吴记就是摆摊卖这个起家;卤水鹅肝鹅肠也都要试一试,生腌有很多种,三目蟹性价比很高、下粥太好了;白枪挺新鲜味道也不错,但点一条尝尝就够了,也可以试试鱼饭、能选的种类有很多。
据说生腌在潮汕人家里属于“妈见打”食物,但真的很让人上瘾,最后一天还打包了生腌去陈师傅家就粥吃了晚饭,啊,又开始想念那个滋味了。
到了汕头才知道,叫“粿”的东西可太多了,除了常见的粿条,还有各种点心、小吃、甜品,比如草粿、鲎粿、无米粿、水粿……总之就是,多得是我不认识的粿。
和刘师傅汇合后的第一顿午饭是老二炒粿,小份的牛肉炒粿和海鲜炒粿是超出填饱肚子的量,苦瓜汤是真材实料的苦(汤里还有黄豆);几步路远的地方有老牌炒糕粿蚝烙,吃不下糕粿只点了蚝烙,每只蚝都又大又饱满,墙上写的脆咸甜诚不欺我。
在龙眼豆花吃了味道有些奇怪的水粿,豆花豆腥味儿撒了红糖也盖不住、是我不太喜欢的味道,黄金香芋粿是好吃的,毕竟油炸的咸味食物不可能不好吃;金新肠粉是滴滴师傅推荐的,但肠粉我不太爱,但粿条汤是好的,汤鲜料足,夏天吃出一身热汗就当是减肥了吧。如果喜欢吃猪肚猪腰的朋友,也可以试试林荣记原汁鲜猪肚汤(我没去、朋友吃了)的猪肚粿条,加腰花(当地人叫肾只)加生蚝,又大很饱满。
顺便推荐下无名肠粉吧(门头上叫“丹阳肠粉”),点评上十点才营业、却是当地人眼里起点就开始的早餐,一份基础肠粉8块钱,老板在持续冒着热气的蒸箱前快速拉开抽屉加菜加蛋加肉,转手给阿姨加料加菜脯再上桌,主打一个“我们动作很快、你们吃完快走”,就是朴素的店、有好吃的味道吧。
汕头咖啡馆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丹阳庄、丹霞庄、碧霞庄、朝阳庄……各种庄子的居民区里藏着无数的咖啡馆,4天喝了11家店战绩一般,实在是因为其他诱惑太多了。
这次最意外的道兴咖啡,原本以为只是用装修做噱头的空壳子,结果咖啡竟然很不错(我还是太片面了)。装修融入了很多本地特色,墙面、桌椅、老蒲扇,还把龙舟搬到店里做成了桌子,拎起热水壶倒水就是“不要客气、当时自己家就好”既视感;蟠桃红装在茶壶里出品、茶杯太可爱了一口闷,但是是好喝的手冲呢。
树的小馆装修风格还蛮江浙沪的,手冲豆不少、有一只the barn的瑰夏不错喝,相比之下美式和奶咖就逊色了;蒼官Cypress Coffee的风格,从店名就能看出点端倪,古风和下雨时节确实更相配些,冰滴*1、手冲*2,再乘以3个杯子,一下子就把桌子占满了,老板虽然忙着打游戏但咖啡也冲的不错,葡萄粒粒和青提风味的香水很搭。
喝茶的地方,奶茶会有什么不同?据说五一假期成川治茶是需要排3-4个小时的,产品的风格很茶颜,优点是小程序可以提前点餐不用到店等、缺点是三杯招牌的味道都没有惊艳,就比较普通不值得排队,边上万象城里新开的茉莉奶白还更好喝些。
亚热带总是会水果自由些,水果吃不完可以做甘草水果,不用刻意挑选、就近原则就好。
也可以做水果冰,新鲜水果和冰块一起打成绵密的冰沙口感,是最好的夏日解暑之物,名字拗口的上参西处店藏的有点深,果汁冰大杯又实在,建议点外卖就好。
在伟顺反沙屋吃到了新鲜油柑(涩口且酸),做成反沙更好吃(反沙芋头值得一试),反沙就跟杭州的糖山楂有点像,锅里先炒糖再放入芋头、红薯等食材搅拌裹上糖衣;杏仁茶、芝麻糊建议随缘尝试、无需专程去吃,毕竟杏仁茶味道太冲、芝麻糊太甜了,很多人会吃不惯。
汕头家常海鲜的做法是忠于本味,南澳岛的野生鱿鱼仔清蒸、只需要蘸最基础的调料就能尝到鲜甜;酸梅蒸鳗鱼加了自家腌制的酸梅和梅汁,肉质细腻、皮肉相连处口感香滑,酸甜口感就很解暑,没刺吃起来超级过瘾;喝茶是汕头人刻进基因里的事,路边的小店门口都摆着茶具,家里晚上九十点喝浓茶也是常事,也讲究也随意,即使遍地美食,这边的女孩子个子小小、看着很瘦大概也跟持续喝茶刮油有关吧。
汕头的前一站是在厦门看海,6月的厦门闷热比汕头更盛,但有大海怎么都是好的,厦门的咖啡馆还不错、但吃的就一般,不打算单独写,汕头和厦门的所有行程图收尾,我们下次草原再见吧!(虽然草原待定,但flag先立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