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 | 有谁能拒绝这里的小吃吗?反正我不能!

作者:XIANG翔哥 显示图片

在南方,好吃的地方太多了,翔哥之前也写过不少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的城市美食游记。

这次,翔哥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
要说海南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非三亚莫属。但这次翔哥要去的不是三亚,而是海南的省会,同时也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美食圣地——海口。


“海口”这个称呼早在宋代已经出现,作为中国南疆的海陆要冲,海口自古以来是个重要港口商埠,人口的迁徙与民族的融合,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多元文化。
走在海口的街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市井气息特别浓郁,惬意的慢生活让人感觉悠然自得,夺目的繁华世界与安然的海风生活并行不悖。



更让翔哥感到意外的是,这座城市的美食好吃得令人惊艳!特别是海口的小吃,实在太接地气了。
清补凉、文昌鸡、糟粕醋、辣汤饭,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让你流一地口水。
除此之外,海口还暗藏一片米粉的江湖,除了海口本地的海南粉,还有文昌的抱罗粉、后安的汤粉、陵水的酸粉、儋州的米烂,在这里都能吃得到!


海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活节奏慢,而最能感受这种慢生活的地方,就是老爸茶店。叫上一壶茶和几样点心,就能从早上坐到下午。


要说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扛把子,当数以整个海南省冠名的“海南粉”。不同的食材散发出不同层次的香气,相互交融一起渗入粉中,味道包罗万象。


除了爱吃粉,海南人也爱吃面,尤其是海南特色的焖面。面条吸收了海鲜的鲜味与骨汤的香气,味道鲜得不像话!


还有源自铺前的糟粕醋,独有的酒香能够去除海鲜中的腥味,让鲜味尽情释放,在唇齿触碰到海鲜的一霎那,满满的鲜美跃然舌尖之上!


海口最独特的早餐,或许是水巷口的辣汤饭。在汤水触碰舌尖的一霎那,胡椒的辛香立马在口腔中炸开,随后是转瞬即逝的辣味和热滚滚的暖意,感觉棒极了!


要说海南的地标美食,文昌鸡绝对要算一个。细细咀嚼,鸡肉的鲜甜本味在唇腔显现,鸡皮厚厚的脂肪层并不觉得油腻,反而在爽脆之余带着鸡油香气!


也不要错过了“海南四大名粉”之一的抱罗粉,这种粉口感很滑溜,大口一嗦,粉条便哧溜一下滑进嘴里,在口腔中留下一股温柔的香气!


还有后安粉,粉条扁而宽,用猪大骨熬成的高汤味道鲜美,当中加入的白胡椒更是神来之笔,喝上一口,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要说海南糖水界的扛把子,非清补凉莫属!各路食材在汤水的浸润下缠绵共舞,每一口都是南国的味道!


除了清补凉,海南还有一种叫鸡屎藤粑的甜品。“鸡屎藤”这种名字不雅的蔓藤类植物,不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有一股清新的草本香气。


海南盛产水果,除了拿来直接吃,当地人还爱把它们做成老盐水,海南的四时风物水土尽在其中!


海口的景点谈不上多么出彩,但假如你愿意花点时间在老城区探索,也还是能发现一些不错的地方。例如在如今的骑楼老街里,依然保存了很多具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群。


骑楼老街里的天后宫,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尽管如今已不是当年的原貌,但陈列馆里的石碑和石构建值得一看。


长堤路上的海口钟楼,与骑楼老街隔街相望,算是海口的地标建筑之一。楼顶竖有八支高低不一的箭状尖顶,使整个钟楼的造型别具一格。


假如你是个喜欢历史的人,那么五公祠算是海口的一个必游景点。这个海南岛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古建筑群,不仅风雅别致,更蕴含了许多历史故事。


说到海口的名人,就不得不提“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浚,在今天秀英区的水头村,依然能找到他的墓葬。


与丘浚墓相隔不到两公里,就是另一位名人的墓茔:海瑞墓。而连接丘浚墓和海瑞墓的这条公路,如今叫“丘海大道”,为的就是纪念丘浚和海瑞二位明代名臣。


不要错过的还有云洞图书馆,这座建在大海边的图书馆,卷曲的墙体灵感据说来自于虫洞,不仅造型设计感满满,还把文艺小资的情调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的美食地图里,海南的存在感并不算很高。除了海鲜、文昌鸡和清补凉,外省人对海南岛上的其它美食,恐怕是知之寥寥。
实际上,这座物产丰富的海岛,从来不缺自然的馈赠。由于地处热带,海南人偏爱清淡爽口的食材,却又喜欢搭配味重的蘸料,二者相互碰撞,迸发出一种新鲜又独特的滋味。


作为海南的省会,海口集结了海南岛各处的美食。
有意思的是,在海口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好吃的东西不在精致的酒楼,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的旮旮角角。那些不起眼的街坊老店,才是老海口的味道,盈门的食客就是无言的证明。

海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活节奏慢,而最能感受这种慢生活的地方,就是老爸茶店。
海南的老爸茶店,跟广州的茶楼有点类似,但要更朴素一点。店里提供便宜的茶叶,再搭配些小吃和点心,价格经济实惠而备受街坊们青睐。
特别是当地老人们,把去茶店里吃茶当作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叫上一壶茶和几样点心,就能从早上坐到下午。由于海口人喜欢称上了年纪的人为“老爸”,于是这种茶店也就被称作“老爸茶”了。


翔哥在海口的第一顿,去的是恒兴发茶店。
他们家是海口最火爆的老爸茶之一,位置在距离骑楼老街不远的水巷口,尽管茶店里也有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但更多的还是当地老街坊。


说来也神奇,老爸茶作为海南当地人生活的一个标签,却是南洋的舶来品。


西方人喜欢在午后喝红茶,并配以点心,后来他们把这个习惯传到了南洋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初,大批海南人下南洋谋生,他们在回乡时,也将这种生活方式带回了海南。


当地人习惯喝茶叫做“吃茶”,可见小吃和点心才是茶店的主角。
在如今的老爸茶店,除了能吃到西式点心,也融入了很多海南本土小吃和广式点心。从这个角度看,海南老爸茶跟广式早茶有些类似,或者说更像是茶楼和茶餐厅的结合体。


外地游客第一次来恒兴发,往往不知道怎么点单。正确的方式是拿着点单纸去对应的窗口选食物,拿了哪样阿姨会打上勾,吃完最后再一起结账。


因为天气热,翔哥没有像隔壁桌阿公阿婆那样点传统老爸茶,而是要了一杯冰柠檬茶。这里用的是红茶底和小青柠,配上冰块,沁爽程度加倍!


海南岛曾经隶属于广东省,饮食上多少受到粤菜的影响,老爸茶店也自然少不了广式点心。点了一笼虾仁烧卖,虾仁个大而饱满,味道跟广州茶楼里并无二致,好吃。


西多士也是店里特色,几乎桌桌必点。尝上一口,鸡蛋和炼乳的香气十足,用黄油煎过的面包外表酥脆,里面香甜松软,真心不错!


【恒兴发茶店(水巷口店)】
地址:美兰区振东街86-1号。
推荐:冰柠檬茶、虾仁烧卖、西多士。
人均消费:30元。
———————————————

要说海口当地的特色美食,少不了海南粉。
海南人爱吃粉,在每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米粉,比如文昌的抱罗粉、后安的汤粉、陵水的酸粉、儋州的米烂,但要说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扛把子,当数以整个海南省冠名的“海南粉”。
海口街头随处可见海南粉的踪影,翔哥去的这家宋记海南粉传承老店,是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小破店,里头的环境一言难尽,生意却好得爆炸!


店里只卖一种海南粉,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食量不大的话要一碗小份足矣。ps:他们家只在上午营业,尽量赶早去。


海南粉是一种色泽雪白的细长米粉,地道的做法是凉拌,在当地也把这种吃法叫做“腌”。
具体说来,就是在烫熟后放凉的米粉中淋上秘制酱汁,再加入豆芽、酸菜、竹笋和肉丝,最后撒上葱花、香菜、薄脆和花生碎。
因为海南天气热,于是这种凉拌粉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


用筷子把米粉和配料搅拌均匀,不同的食材散发出不同层次的香气,相互交融一起渗入粉中,味道包罗万象。
嗦上一口,粉的口感软嫩油润,南国风味太上头了,只要尝过一次便会被它迷倒!


【宋记海南粉传承老店】
地址:美兰区人民西里140号。
推荐:海南粉。
人均消费:10元。
———————————————

除了爱吃粉,海南人也爱吃面,尤其是海南特色的焖面。
海口最有名的一家焖面,毋庸置疑是和平北路的锦山里焖面。小店位置很隐蔽,藏身于一条巷弄里,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家每天晚上都门庭若市。
ps:这家店只做宵夜,晚上八点半才开门,别扑空了。


虽然名字也叫焖面,但海南焖面的做法与北方的焖面却大相径庭。


这儿的焖面用的是伊面,做法是把伊面烫熟,加入用骨头熬成的高汤,配料则包括了猪肉、牛肉、猪肝、鸡肉、贝类和虾,出锅前还会打上一个生鸡蛋,加些蒜头油。


店里焖面分几个不同价位,越贵海鲜越多,翔哥选了二十五元的,配料颇为丰富。


锦山里焖面的精华在于浓稠的大骨高汤,海鲜的鲜味与大骨的香气融合在一起,此外还有蒜头油带来的蒜香,味道鲜得不像话!
待面条充分吸收了汤汁后,会变得更加软糯,也令每一根面条都蘸上了浓郁的鲜味。最好吃的是沾了蛋液的那部分,口感让人拍案叫绝!
ps:注意要趁热尽快吃完,否则面容易坨。


当地人吃焖面,通常会配上一碗海螺汤,自助式的,味道也很鲜美。


【锦山里焖面】
地址:美兰区和平北路锦山里一排6号。
推荐:焖面、海螺汤。
人均消费:25元。
———————————————

在海南,还有另一道非常让人上头的美食——糟粕醋。
虽然糟粕醋的发源地并不在海口,而是在四十公里外的文昌市铺前镇,但在海口一样能吃到正宗的糟粕醋。
翔哥去的这家韩旺记糟粕醋,同样是一家居民楼下的小破店。不要以貌取人,在海口这座城市,往往就是这种小破店,最容易找到让你觉得惊为天人的美食!


初来乍到的人,容易对“糟粕”二字不解。实际上,糟粕醋就是名副其实的糟粕,汤料来自于酿制米酒后,剩余酒糟发酵产生的醋酸。
将这种醋酸用水稀释,配以辣椒酱和蒜头油熬煮,便是糟粕醋了。对当地人来说,糟粕醋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用来涮火锅,另一个就是韩旺记这种碗装糟粕醋。


可以这么说,糟粕醋看上去像是黑暗料理,其实是一种融合了醋香、酒香、米香、蒜香和辣味的食物,假如你喜欢酸辣口,千万别错过。
店里的糟粕醋分普通版和海鲜版,翔哥强烈建议尝尝海鲜糟粕醋,尽管价格稍贵一点点,却能将海鲜的滋味演绎得更加美妙!


糟粕醋的味道层次非常丰富,独有的酒香能够去除海鲜中的腥味,让鲜味尽情释放,在唇齿触碰到海鲜的一霎那,满满的鲜美跃然舌尖之上!
翔哥真的太爱这个味道了,最后连汤水喝得干干净净,却还是意犹未尽。


【韩旺记糟粕醋】
地址:琼山区文庄路尚书直街10号。
推荐:海鲜糟粕醋。
人均消费:20元。
———————————————

要说海口最独特的早餐,或许是水巷口的辣汤饭。
辣汤饭的“辣”,来源于白胡椒而非辣椒,早上吃米饭本来就不常见,把这种加了白胡椒粉的猪杂汤拿来配饭当作早餐,就更让外人不解了。
实际上,辣汤饭的诞生与水巷口的历史有关。水巷口与骑楼老街近在咫尺,早年这里是一个码头,当时在码头做工的苦力工人每天体力消耗极大,却收入微薄。廉价的猪下水加入白胡椒粉炖煮,既能裹腹又能驱寒,配上一碗米饭,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早餐。


时至如今,海口最著名的辣汤饭,依然集中在水巷口。
在这条老街上全是辣汤饭的店,大大小小不下十家。翔哥去的是姚记老字号店,是一家开了三十年的老字号。


翔哥点了一份招牌辣汤饭,包含一碗猪杂汤和一碗米饭。除了单点,还可以选择套餐,除了标配的一汤一饭,还会加上一个煎蛋和两根腊肠。


猪杂汤里有猪肚、猪心、猪肝、猪血和猪小肠,舀上一勺,在汤水触碰舌尖的一霎那,胡椒的辛香立马在口腔中炸开,随后是转瞬即逝的辣味和热滚滚的暖意,感觉棒极了!
汤里的猪内脏没有任何腥味,反而与胡椒味融合在了一起。汤里还放了一些酸菜,或许也起了去腥的作用,吃起来很爽口。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们家的什锦酱,这种海南特产的酱料,是用花生、芝麻、姜、蒜等十几种材料做成的,咸鲜之中带有丝丝的甜,拿来蘸猪杂简直是绝了!


【姚记老字号店】
地址:美兰区水巷口20号。
推荐:招牌辣汤饭。
人均消费:15元。
———————————————

来到海口,还可以尝尝腌面。海南腌面的名气远远比不上海南粉,但也颇受当地人的喜爱,是不少海口人打小记忆里的味道。
这家焕记火锅的位置在海甸岛,离宋记海南粉不远,是个本地人才知道的社区小店。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店名里带“火锅”二字,实际上不做火锅,主打的是腌面。


前面说过,当地人把凉拌叫做“腌”,腌面顾名思义就是凉拌的面条。


做法就是把伊面放在沸水里烫熟,捞起置于碗里,然后往里头加葱花、芫茜、花生、芝麻和酸菜,再倒上蒜头油和酱汁(而非卤汁),最后放入切好的猪杂,色香味俱全。


翔哥点的是猪杂腌面,端上桌时依然带有余热,香气四溢。注意这时要趁热用筷子将调料拌匀,慢了的话,风味难免要打折扣。


伊面口感软嫩而弹牙,蘸上卤汁的味道咸中带微甜,吃上一口,齿颊都留有余香。他们家的猪杂也值得一夸,酥软入味与面条相得益彰,相当不错!


【焕记火锅】
地址:美兰区海甸二西路财银小区1楼。
推荐:猪杂腌面。
人均消费:10元。
———————————————

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会,除了本地美食,也能找到海南其它市县的特色米粉,比如“海南四大名粉”,除了海南粉,还有抱罗粉、后安粉、陵水酸粉。
源自文昌市抱罗镇的抱罗粉,是海口街头很容易见到的一种米粉,以至于不少人会把抱罗粉和海南粉搞混淆。
实际上,抱罗粉和海南粉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抱罗粉的粉条很粗,圆溜溜的如同乌冬面一样,口感也相对更软糯。


翔哥去的这家叫通利抱罗粉,门面很小但内有乾坤,后边的小院子里摆满了桌椅作为用餐区。别看环境简陋,早餐时间人还真不少,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


店里主营的抱罗粉有汤粉和腌粉两种,肉码则有牛腩、猪肉、猪杂等几样可选。翔哥要的是牛腩腌抱罗粉,里头的配料有酸菜、香菜和花生米。


抱罗粉的卤汁很浓稠,咸香里带着些许甜味。粉的口感很滑溜,大口一嗦,粉条便哧溜一下滑进嘴里,在口腔中留下一股温柔的香气!


【通利抱罗粉店】
地址:龙华区国贸一横路1-6号。
推荐:牛腩腌抱罗粉。
人均消费:10元。
———————————————

后安粉,也是海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起源于万宁市的后安镇。
翔哥去的这家吴记后安粉汤店,总店在万宁,开了二十多年,如今在海口也开了分店,据说口味跟万宁总店没差。


后安粉是海南四大名粉之一,常规的做法是汤粉,配菜不复杂,一般有瘦肉、猪杂、葱花和虾米几样。


后安粉的粉条扁而宽,看上去跟广东潮汕的粿条很像,口感细腻而有韧劲。
而整碗粉的灵魂是汤头,用猪大骨熬成的高汤味道鲜美,当中加入的白胡椒更是神来之笔,喝上一口,让人觉得酣畅淋漓!


听老板的建议加了一个海鸭蛋,个头大而厚实,还挺好吃的。假如要是溏心蛋,就更完美了。


【吴记后安粉汤店(龙华店)】
地址:龙华区龙华路龙华商业城B幢第三间。
推荐:后安汤粉、海鸭蛋。
人均消费:15元。
———————————————

海南四大名粉里,还有一种是陵水酸粉。
陵水酸粉起源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是一种非常细的米粉。这种粉的酱汁比较特别,有些人未必能接受这种酸味,但对喜爱吃酸的翔哥来说,还是能吃得习惯。
翔哥去的是郭记陵水酸粉,位置在国贸附近,店面很小,里头就几张桌,算是附近打工人的早餐店。


陵水酸粉讲究的就是一个“酸”字,它最大的特色在于酱汁中加入了大量的米醋,同时也掺入了生粉,所以酱汁格外浓稠,也够酸够味!
再加入鱿鱼干、牛肉、豆干、花生米、空心菜等配料,撒上一把香菜,一碗陵水酸粉就出炉了。


按当地人的习惯,吃陵水酸粉的时候,通常还会加一些用黄灯笼椒做成的海南辣椒酱,使酸粉的味道跟上一层楼。
ps:这种辣椒酱辣度很高,不能吃辣的人慎加。


【郭记陵水酸粉(国贸路店)】
地址:龙华区国贸路56号北京大厦一楼C铺面。
推荐:陵水酸粉。
人均消费:15元。
———————————————

除了四大名粉,不要错过的还有儋州米烂,这是一种细长的米粉,原产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市。
“米烂”最初被儋州人称为“米缆”,意思就是形似长缆的米线,后来由于方言的缘故,被误传成了“米烂”。实际上,米烂的制作方法的确跟米线很像,口感却比米线要绵软得多。
在海口吃儋州米烂,翔哥去的是本味儋州米烂小铺,位置在蓝天路的名门广场。店里干净而舒服,环境在海口的小吃店里算是很不错了。


儋州米烂的一大特色,就是配料丰富,正宗儋州米烂的配料分大料和小料,其中大料有七种,小料也是七种。


米烂的常规吃法是干拌,端上桌的米烂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搅拌之后更是香气四溢。


学海南当地人的吃法,拌上一些米醋,丝丝的酸味让人食指大动。尝上一口,清爽酸甜的味道在舌尖层层递进,好吃到爆!


店里的海螺汤也是免费自取的,假如你喜欢吃汤粉,还可以把海螺汤倒进米烂里,又是另一番滋味。


【本味儋州米烂小铺(名门广场店)】
地址:美兰区蓝天路31号名门广场F1。
推荐:儋州米烂。
人均消费:15元。
———————————————

要说海南的地标美食,文昌鸡绝对要算一个。
海南人对吃鸡的喜爱程度超乎想象,就全国范围来讲,唯一有能力和广东竞争第一吃鸡大省的,只有海南。
海南最有名的鸡种是文昌鸡,就算去不了文昌市,在海口也能吃到不错的文昌鸡。翔哥去的是新华南路上的肥婆兰鸡饭,是个苍蝇馆子,环境就不要苛求了。


文昌鸡据说已经有四百年的养殖历史,论肉质在全国来讲都是出类拔萃。早年海南还隶属于广东省的时候,文昌鸡就与清远麻鸡,信宜怀乡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
因为文昌鸡的肉质好,而且“鸡有鸡味”,最适合的做法就是白切,这种做法也最符合南方老饕对于食材本味的追求。


店里的白切鸡半只起卖,默认搭配一些鸡血和鸡杂。店里小哥给鸡称重后会跟客人确认份量,半只鸡的价格通常在五、六十元左右。


文昌鸡的肉色泽比较白,金黄的鸡皮看上去油光发亮,骨髓间还带有少许血丝,这并不是鸡没熟,而是白切鸡追求火候和口感的见证。
夹起一块,肉质有韧性却不会感到柴。细细咀嚼,鸡肉的鲜甜本味开始在唇腔显现。特别是鸡皮,厚厚的脂肪层并不觉得油腻,反而在爽脆之余带着鸡油香气!


白切鸡本身有淡淡的盐味,但吃起来还是稍显寡淡,所以建议搭配酱料一块儿吃。
店里的蘸酱有两种,深色的是酱油加沙姜和蒜蓉,味道咸香,能把鸡肉的鲜味吊出来;白色的则加了白醋,带些许酸甜口,蒜香味更浓,吃起来特别有南洋风味!


店里的米饭是鸡油饭,是用鸡汤煮成的,吃起来有淡淡的鸡油香味。
但也有槽点,就是海南本地产的籼米口感偏硬,吃起来有一种夹生的感觉,未必每个人都喜欢这种口感。


【肥婆兰鸡饭】
地址:龙华区新华南路32号。
推荐:文昌鸡、鸡油饭。
人均消费:30元。
———————————————

玉梅小吃的位置在西天庙旁边,看门面就知道又是一家小破店。
在这里能吃到许多传统的老海口小吃,什么猪杂猪血、毛螺田螺、鸭肠、腌菜、甜薯奶、地瓜粉,这儿都有。
顺带说一句,除了玉梅小吃,西天庙旁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店,这附近算是海口的一个美食集散地,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一家家去打卡。


玉梅小吃的招牌是猪杂猪血,不过翔哥来得早,猪血还没煮出来,所以就单点了一碗猪杂。


汤里的猪杂是猪肠和猪肺,与前面吃的辣汤饭类似,同样加了白胡椒。微微的辛辣恰到好处,猪杂吸收了胡椒的香气,是让人满意的滋味!


翔哥还尝了店里的腌菜,这种腌菜和广东的“咸酸”相似,都是用白醋调味,但食材除了黄瓜和萝卜,还有海南当地特产的海菜。
别看腌菜的卖相不咋样,但要在夏日里来上这么一碗,暑气瞬间就被赶跑了——在腌菜入口的瞬间,酸甜甘冽的清爽跃上舌尖,让人直呼过瘾!


【玉梅小吃(西庙店)】
地址:龙华区义兴街75号。
推荐:猪杂、腌菜。
人均消费:20元。
———————————————

吴日彪蒜香猪牛排是海口的有名小吃,也是个火了很多年的网红店。
吴日彪做的是连锁,在海口市里有不少分店,翔哥去的这家是水巷口分店。大老远就看到一堆人挤在摊前,隔着马路都能闻到浓浓蒜香味,让人馋得流口水。


店里主打的是猪排和牛排,此外还有鸡翅和洋葱圈,价格都是五十五元一斤,想吃哪样就在窗口自选,最后称重结算。


牛排和猪排都各挑了几块,相对来说牛排的口感更绝(也可能是由于赶上牛排刚出锅的缘故)。一口咬下去,外层酥得掉渣,里面的肉热得烫嘴,浓浓的蒜香味瞬间铺满舌尖!
ps:洋葱圈口感较普通,不推荐。


【吴日彪蒜香猪牛排(水巷口店)】
地址:美兰区水巷口街46号。
推荐:牛排、猪排。
人均消费:30元。
———————————————

众所周知,由于气候炎热,南方几个省份的人都喜欢吃糖水,海南人也不例外。要说海南糖水界的扛把子,非清补凉莫属!
在海口到处都能找到清补凉店,翔哥这次尝了两家,第一家叫鸡公碗清补凉,位置在新华南路。店面很小,里边就几张桌,用餐高峰需要坐在门前的小板凳。


跟广东清补凉是老火汤不一样,海南的清补凉是一种以杂粮和水果作底,加上椰子水或糖水,再撒上花生和葡萄干做成的甜品。


对海南人来说,清补凉必须要用老椰子水和嫩椰子肉,底料的选择也有讲究,都是些红豆、绿豆、薏米、莲子、红枣、桂圆、通心粉、冬瓜薏,补气养生又消暑!


他们家的清补凉有三种口味:椰子、椰奶、红糖水,翔哥要的是最经典的椰子清补凉。


三种清补凉的底料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加的是什么水。


相对来说,椰子清补凉的口感要更清爽。原汁原味的椰子水清冽甘甜,喝起来让人十分畅快;晶莹洁白的新鲜椰肉细腻爽滑,吃上一口,让人流连回味!


【公鸡碗清补凉】
地址:龙华区新华南路2-2号。
推荐:椰子清补凉。
人均消费:10元。
———————————————

翔哥去的另一家是老彭记清补凉,也开在新华南路上,同样是个口碑不错的老字号。


老彭记的名气似乎比鸡公碗要大一点,客人也更多,但店里的空间比鸡公碗要大多了,坐起来比较舒适。


老彭记的清补凉,口味选择会更多一些,除了椰子、椰奶、糖水这老三样,还有冰沙和炒冰两种新式搭配。
当然了,不同口味的底料还是一样的。


翔哥要的是冰沙清补凉,相当于是在椰奶清补凉中加入两个冰淇淋球。
所谓“椰奶”,就是用椰肉打成的汁水,比纯椰子水多了几分椰肉的香气。各路食材在椰奶的浸润下缠绵共舞,每一口都是南国的味道!


【老彭记清补凉(新华南店)】
地址:龙华区新华南路2号宏州电器商城一楼。
推荐:冰沙清补凉。
人均消费:15元。
———————————————

除了清补凉,海南还有一种叫鸡屎藤粑的甜品。
很多人看到“鸡屎藤”这个名字,就望而却步。但实际上,这种名字不雅的蔓藤类植物,不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有一股清新的草本香气。
翔哥去的沈记老字号甜品店,位置东门市场附近,是几十年的街坊老店了。


海南人喜欢把鸡屎藤和大米打成粉浆,捏成虫子形状,再下进红糖水里煮成一道甜品:鸡屎藤粑。ps:“粑”,在海南被读成“bua(第三声)”。


嗦上一口鸡屎藤粑,哧溜一下就滑进肚里,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鸡屎臭味,反而非常清香!
因为能清凉解暑,很多当地人习惯在午后吃上一碗鸡屎藤粑,难怪都说这种传统食物承载了很多海南人的回忆。


【沈记老字号甜品店】
地址:美兰区新民东路29号。
推荐:鸡屎藤粑、九层糕。
人均消费:5元。
———————————————

沈记老字号甜品店旁边不远,还有一家梅姨东门甜薯奶甜品老店。
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通常想象不出甜薯奶是个怎样的东西,但对海口人来说,这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甜薯奶的原料是甜薯,也叫毛薯,别看名字里有个“奶”字,其实里边只有甜薯,没有奶。做法是将甜薯糊和米浆混合,捏成一个个丸子的形状,再加入红糖水和生姜。


除了甜薯奶,店里还有一种咸薯奶,区别在于煮的时候没有加红糖,口味会更古怪一点。假如你是第一次来,建议还是吃甜的。


刚端上桌的甜薯奶还冒着热气,散发出淡淡清香。尝上一口,甜薯与红糖的香气融入了生姜的微微辛辣,暖意从喉咙撞进肠胃,滋味甚为美妙!


【梅姨东门甜薯奶甜品老店】
地址:美兰区大东路37号。
推荐:甜薯奶。
人均消费:5元。
———————————————

海南盛产水果,除了拿来直接吃,当地人还爱把它们做成老盐水。
老盐水中的“老盐”,来自于海南莺歌海盐场,晒制和存放时间都较普通食用盐长久。像常见的柠檬、菠萝、橘子、百香果、芒果、葡萄、火龙果,又比如季节限定的芭乐、黄皮,但凡是水果都能拿来做老盐水。
难怪有人说,一杯老盐水里,能装下整个海南!


海口人把喝饮料的地方叫做“水吧”,海甸岛上的德慧轩水吧,是当地口碑很不错的一家老盐水,味道好,价格也很亲民。


翔哥点了一杯菠萝老盐水,有了老盐的加持,菠萝的酸味得到了中和,从而口感变得更醇厚,好喝极了!


【德慧轩水吧】
地址:美兰区海甸一东路14号。
推荐:菠萝老盐水。
人均消费:10元。
———————————————

在海口,每天喝一杯老盐水几乎是必须的事。
翔哥去的第二家老盐水,是水巷口的甄大幅·老盐柠檬橘子水,距离骑楼老街很近。比起德慧轩,甄大福要更偏网红风一点。


本来想喝老盐黄皮水,但翔哥去的时候还没到季节,于是要了同样是季节限定的老盐芭乐。
ps:芭乐就是番石榴。


甄大福的老盐芭乐,选用的是红心芭乐。榨成汁的芭乐味道并不浓重,清甜中带着微微的酸,热带风情满满!
翔哥也尝了他们家的老盐柠檬,算是经典款,咸酸甜兼备,喝起来也很上头。


【甄大福·老盐柠檬橘子水】
地址:美兰区水巷口街45号。
推荐:老盐柠檬水。
人均消费:10元。
———————————————

最后说的一家叫盐值,位置在博爱北路,靠近东门市场。他们家店面虽小,但生意很好,排队乃是常态。


盐值的老盐水,比别家要贵个一两块,但用料却是扎实。


翔哥要的是菠萝甘蔗,浅浅喝上一口,菠萝的酸、甘蔗的甜、老盐的咸,三个味道相互交织,让味蕾应接不暇,太哗噻了!海南的四时风物水土尽在其中!


【盐值】
地址:美兰区博爱北路67-2号。
推荐:菠萝甘蔗。
人均消费:15元。
———————————————

吃饱喝足,再来说说在海口可以去哪儿玩。翔哥这次去海口,以觅食为主,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所以没有去一些太远的景点。
坦白说,海口的景点谈不上多么出彩,但假如你愿意花点时间在老城区探索,也还是能发现一些不错的地方。


海口的骑楼老街,是一处很有特色的街道景观,也是这座城市名气最大的一个景点。它不仅见证了海南百年的发展,亦保留了最正宗的南洋风情。
骑楼老街并不仅是一条街,它的范围很大,整个街区包括了十二条街道。当中具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博爱路、新华北路、解放路和得胜沙这五条老街。



其中核心区的中山路,现在已被辟为步行街,是一条很典型的骑楼商业街。而靠外围的一些街道,至今还保持了原有的市井风貌。



这些骑楼大多建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晚清时期,海口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大批下南洋谋生的海南华侨沿着海运航线,到达东南亚的新加坡、吉隆坡、曼谷、西贡等城市,亦将南洋的建筑风格样式带回海口。



在中国,骑楼并不为海口所独有,广州、江门、南宁、北海、厦门等城市也有很大规模的骑楼建筑。与此同时,各地的骑楼由于地域不同,在楼宇风格、立面装饰上存在各自的特点。
海口的骑楼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以二至三层为多,当中大多融合了西方巴洛克装饰风格,也有少部分是仿哥特式和海南独有的南洋式。这种商住两用建筑,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则供人们居住。



如今的骑楼老街里,依然保存了很多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共有三百多幢,被划定为三个等级挂牌保护。
每一幢建筑的相关介绍,都悬挂于墙上对外展示,方便游客浏览。


在中山路上,有两幢建筑被列为了海南省文保。一处是天后宫,这个后面会讲,另一处是位于中山路63号的邱宅。
邱宅初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是中山路上唯一一座琼北传统中式民居,外观与欧陆风格的骑楼街格格不入。ps:由于邱宅目前仍是私人所有,不对外开放。


有时间的话,不妨留意下骑楼老街上的几组铜塑像,这些栩栩如生的铜塑像,是海口历史、民俗和生活的写照。
下面这组《商道》铜塑像,描绘的是晚清时期海口中外商人讨价还价的场景。1858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海口(当时称为琼州)成为开放通商口岸,此后不断有外国人来海口居住,海口也随之成为国际化的商业城市。


在外国人来海口做生意的同时,也有大批海口人为求一份生计而远渡南洋。
天后宫前的这组铜塑像《送别》,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男孩,背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在岸边向即将远航的男人道别,眼神中包含着恋恋不舍。


对面的这组《下南洋》铜塑像,与《送别》遥相呼应。对下南洋谋生的海口人来说,大海既是阻隔,也是收获幸福的无限可能。


而这组《水巷口往事——文昌鸡》铜塑像,则与民国政治人物宋子文有关。
宋子文祖籍海南文昌,据说他有次回海南探亲,在离开前,乡亲把两笼文昌鸡送给他带回南京。自此文昌鸡名扬天下,成为海南的乡愁记忆。这组铜塑像,正是再现了这一情景。



入夜后的骑楼老街,氛围又变得不同了起来,两旁的商铺亮起了灯。不仅是游人,很多海口本地街坊也慢悠悠地走在老街上,热闹程度比白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骑楼老街】
地址:海口市龙华区。
门票:无。
———————————————

骑楼老街里的天后宫,原名环海坊,也称天妃宫或妈祖庙。这座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在明、清两朝,当地士绅商人多次募款扩建和修缮天后宫,后来在二战时期因被日本飞机轰炸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解放后又挪作它用,一度沦为私人铺面和仓库。直到2013年,才由海口文物局对天后宫进行了重新修缮,如今的建筑群包括了正殿、过亭、寝宫和东庑等。



早在宋元时期,妈祖文化就随着闽人渡琼,流传至海南岛。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莆田,在宋雍熙四年(987)羽化升天。妈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屡次拯救海难,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仰。
历代皇帝出于种种原因,先后三十六次对妈祖叠奖褒封,确立了她作为中国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


天后宫里的陈列馆,展出了近年修缮时挖出的石碑和石构建,当中有一块《天妃庙田记》碑,是海口天后宫的镇山之宝。
这块石碑是在2013年的修缮工程中无意发现的,上面刻的碑文向世人披露了这座天后宫的过往历史,撰碑人是奉政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致仕李廷珍。


天后宫的正殿,祀奉妈祖金身。
天后宫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每年春季举办“海口天后祀奉”巡游。在祭典仪式里,妈祖金身会被抬出天后宫,接受信众的瞻仰。



虽然翔哥没赶上巡游的日子,却恰好碰到了天后宫的汉白玉妈祖雕像落成典礼,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引得游人驻足观看,连连叫好!




有趣的是,在海口天后宫旁边的小巷子里,还有另一座天后宫。这座天后宫的规模很小,简陋的小屋里同样供奉着妈祖神像,香炉里香烟缭绕。


透过守庙人不标准的普通话,翔哥大致搞清楚了这座小庙的由来:在上世纪海口天后宫被炸毁和挪作它用之时,民间仍有瞻仰妈祖和祈福的需求,这座小庙就是信众自发祭祀妈祖的场所。
时至如今,尽管旁边的海口天后宫已经修缮好并重新开放,但不少信众还是习惯到这座小庙祈福,所以至今香火鼎盛。


【天后宫】
地址:龙华区中山路87号。
门票:免费。
———————————————

想要寻找一个城市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那一定是菜市场。
从中山路拐到博爱路与新民东路的交叉口,就能见到东门市场的牌坊。这座海口老城区最大的传统农贸市场,位于新民东路、三亚街和大东路上,这儿早年是干货海产品批发集散地,后来逐渐形成了街市,过去这里人声鼎沸,如今这里依然熙来攘往。
相比商铺林立的中山路步行街,东门市场则更充满着市井烟火。难怪有人说,东门之于海口,就如同八市之于厦门、忠义之于丽江。


若从新民东路走进东门市场,首先看见的是干货和调料一条街。
琳琅满目的虾干、鱼干、鱿鱼干、干鲍、海参,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品种繁多,光是虾干就有海米、白虾、软壳虾、九节虾等好几种,让人眼花瞭乱。


市场里的各种酱料,大多是纯手工做成。其中海南特产的什锦酱最不容错过,假如你能吃辣,黄灯笼辣椒酱也是可以入手。


继续往里走,就是水产区了。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海鲜无疑是海口百姓餐桌上的主角。东门市场的鱼虾品种让人目不暇接,下图里的方头鱼、白姑鱼、眼镜鱼、细鳞鯻都是当地水域盛产的鱼类。


又名“褐栏子鱼”的泥猛,因为喜欢啃食附生在礁岸的海藻,腹部有苦味。但真正懂它的人却趋之若鹜,无论是拿来蒸还是煮粥,都特别鲜美!


斑条魣,俗称梭子鱼或海狼,从这种鱼可怕的上下颚就能看出它是凶猛的捕食者。对很多老饕来说,这种鱼也是顶级食材,最适合拿来煎或红烧。


金鲳鱼也是常见的海产,鱼肉厚而且没有细刺,蒸、煎、红烧等家常做法都不错。


俗称烟仔鱼的圆舵鲣,是金枪鱼里最小的一类,这种鱼的模样像个炮弹,刚钓上来的时候可以做刺身。


下图里,上面长得有点像带鱼的,是青针鱼,学名叫大圆鄂针鱼。这种鱼外表有绿色光泽,连骨头也是绿色的,在市场里比较少见。
下面的是康氏似鲹,因为鱼身上长有数个斑点,因此在有些地方也被叫做“七星仔”,最大可以长到一米多。


还有沙虫,盛产于海南岛的滩涂中,样子丑陋却味道鲜美,对海南人来说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东门市场】
地址:美兰区新民东路。
门票:无。
———————————————

长堤路上的海口钟楼,与骑楼老街隔街相望,算是海口的地标建筑之一。
钟楼旁的海甸溪,是以前海口浦港的所在地,也是早年海南人漂洋过海往返南洋的地方。据记载,在清道光年间,从海口浦港赴南洋的三桅帆船每日就有数十艘。


到了上世纪20年代,随着南洋橡胶和矿业贸易日益繁盛,海口浦港的通商发达繁荣,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计时设施。
直到1928年,一个叫周成梅的爱国商人发动海外侨胞捐款集资,参照广州、上海海关的报时钟,在长堤路码头修建了这座海口钟楼,以便统一时间。


由于道路扩建,原本的钟楼老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是后来按照原貌重建的,并且位置朝西北方向平移了三十米。



重建后的钟楼,高二十七米,仍保留了准点报时的功能,顶层四面均设有一个报时大钟。楼顶竖有八支高低不一的箭状尖顶,使整个钟楼的造型别具一格。


【海口钟楼】
地址:龙华区长堤路20号。
门票:无。
———————————————

从钟楼南侧的新华南路拐入富兴街,很快就会有一座红墙绿瓦的庙宇出现在眼前。
这座建于市井之中的庙宇,叫做西天庙,老海口人也会把它称作西庙。据庙里的碑刻记载,西天庙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后来屡毁屡建,如今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建筑格局。
西天庙的大门是一座青石牌坊,坊额上“西天庙”三个字,是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张岳崧之手。张岳崧是海南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是“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西天庙祀奉的是海南先贤、明代诗人王佐,王佐也是“海南四大才子”之一。除张岳崧和王佐外,另两大才子便是大名鼎鼎的丘浚和海瑞。


王佐是海南临高人,他师从丘浚,早年中举但一直没能考取进士,先后出任广东高州、福建邵武、江西临江三府同知。
王佐并没有担任过很高的官职,却博学多才,以诗文见长,著有《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珠崖录》等。尤其是《琼台外纪》,虽然已经失传,但内容被目前海南最重要的地方志《正德琼台志》所收录,因而王佐也被视作是海南方志先行者。


王佐是临高人,何以在海口为王佐立庙?
据张岳崧编修《琼州府志》记载,海口浦港的船只在出航前致祭王佐,可保海不扬波,商旅平安,因此在海口城西立西天庙。王佐竟然与妈祖一样,在死后被神化成海上保护神。



西天庙的屋脊装饰手法采,用了灰塑和嵌瓷。室内则是画栋雕梁,墙壁上的绘画故事人物栩栩如生。



主殿后方的庭院里,还保存有清道光年间的《重修西天庙记》碑,亦是海南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西天庙】
地址:龙华区义兴街75号。
门票:免费。
———————————————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是个红色景点,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组织的诞生地。
旧址位于解放西路竹林村,距离西天庙不远,这里本是邱氏祖宅,始建于1919年,布局为二进三间四合院式,是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旧址免费对公众开放。



在上世纪20年代,宅子的主人叫邱秉衡,他与琼崖革命领袖杨善集、王文明是同窗好友,而他的舅舅亦是早期参与琼崖革命的党员叶文龙。
因此,邱秉衡非常支持琼崖革命,并把祖屋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
这次大会的十几位参会代表,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了。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地址: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村131号。
门票:免费。
———————————————

假如你是个喜欢历史的人,那么五公祠算是海口的一个必游景点。
这个海南岛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古建筑群,不仅风雅别致,更蕴含了许多历史故事。
也许有人要问,五公祠里的“五公”是何许人也?这还得从大文豪苏轼说起。


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期间在金粟庵居住了二十余天。此后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此地增建、重修古迹。
到了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琼州副使戴熺在金粟庵旧址上修建了一座祠堂,以纪念苏轼,也就是如今苏公祠。后来到了清光绪十五年(1889),雷琼道台朱采又在苏公祠的西侧修建了海南第一楼,以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居海南的五位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忠简公胡铨、庄简公李光,之后这里就有了“五公祠”之名。
所以这“五公”,指的就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


五公祠门票20元,里面不大,但慢慢看的话还是要花不少时间。
按照园区的游览路线参观,进入古建筑区,首先经过的是思贤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


思贤牌坊后方的高台上,就是苏公祠的山门,屋檐下悬挂的“苏公祠”牌匾,此外还悬挂有一块“南溟奇甸”横匾,这四字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称赞海南的诗句。
ps:这块“南溟奇甸”匾,原匾已经破损,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匾。


山门前方放置的一对抱鼓石和两对貔貅,均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修建苏公祠时的遗物。


山门的后方,是苏公祠的正堂,堂前的两株鸡蛋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树龄。
正堂里立有苏轼的铜铸立像,并供奉苏轼、苏过和姜唐佐的牌位。其中苏过是苏轼的第三子,曾陪同父亲苏轼一道谪居海南。姜唐佐则是苏轼的学生,也是历史上海南的第一位举人。


据说在中国古代,有四大著名流放地,海南岛就是其一。南宋绍圣四年(1097),年过六旬的苏轼被贬谪到了海南岛儋州。
相传,苏轼这次被贬理由很无厘头:当时因新旧党争而谪居在广东惠州的苏轼,写了一首叫《纵笔》的诗,内容愉悦而洒脱。时任宰相的章惇,是苏轼政敌,当他读到此诗时颇感不悦,说了一句“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结果就是,苏轼就又被贬到了海南。
在当苏轼来到海南后,开办了学堂,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当地,直到如今,海南人依然对苏轼怀有深深的崇敬。


苏公祠的西侧是五公祠,这实际上是一个建筑群,居中的是海南第一楼,由雷琼道台朱采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督建,是一幢二层木质阁楼式建筑。
五公祠里的“五公”,指的是唐、宋两代被贬谪居海南的五位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忠简公胡铨、庄简公李光。海南第一楼里面供奉五公神位,楼外则立有五公石像。


李德裕,是唐代名相,唐武宗时期被封为卫国公。
如果你了解中晚唐的历史,应该会知道当时有个朋党之争,叫“牛李党争”,而李德裕这个人就是李党的领袖。
在唐武宗时期,李党风光一时无两,然而后来唐宣宗继位,忌惮李德裕位高权重,将其一贬再贬,最终贬为崖州司户。


李纲,是宋代抗金名臣,谥号“忠定”。
在南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一度被任命为宰相,后来遭罢免,被贬谪到万安军,也就是今天的海南万宁,好在不久后就被赦免北归了。


赵鼎,是南宋名臣,也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谥号“忠简”。
在南宋高宗时期,赵鼎曾经两度出任宰相,但后来受秦桧陷害,于是被贬到吉阳军,即现在的海南三亚。


胡铨,也是南宋名臣之一,谥“忠简”。
在南宋高宗时期,胡铨担任枢密院编修,虽然官职不算太高,却因为一篇“讫斩秦桧”的文章而名声大噪。但也正因为如此得罪了秦桧,被贬到了吉阳军,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崖县。


李光,也是南宋名臣,谥号“庄简”。
李光是唐朝汝阳王李琎的后代,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官至参知政事,大致相当于副宰相,后来同样是因得罪了秦桧而被贬谪到海南。


海南第一楼的两侧,分别为学圃堂和观稼堂。比较有意思的是匾额的书写者,前者是赵忠祥老师,后者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苏公祠东侧是两伏波祠,早年这幢建筑是昭忠祠,如今的两伏波祠是民国四年(1915)重修五公祠时改建的。
祠里纪念的是汉代的两位将军:西汉伏波将军邳离侯路博德、东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二人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同以武力威震岭南,亦被民间当作圣灵来膜拜。在海南、广西的许多州县,后世都建有伏波庙以纪念两位伏波将军。


路博德,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伏波将军”。
他早年跟随霍去病北征匈奴,后来南方割据政权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叛乱,路博德带兵平定了南越国,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二郡,由此开始了中央政权对海南的直接统治。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军事家,他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后来,马援率军平定南方交趾的“二征起义”,他开拓海南之功也被载入了史册。
ps:三国时蜀汉名将马超,据说就是马援的后人。


两伏波祠的前方是拜亭,亭中有一座《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北宋时期遗物。碑高两米余,连同底座重达七吨,碑文共有三百六十六个字,为宋徽宗赵佶所书。
宣和元年(1119),宋徽宗赵佶为京城神霄玉清万寿宫撰书诏文,并令天下摹刻立石。这块碑就是当时海南所立的那一块,早年置于琼州府城北的三清观,后来移到了五公祠里。
碑刻的字体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假如你是书法爱好者,可以仔细观摩一下这块研究瘦金体的重要碑刻。


来到两伏波祠的东侧,这里有一个叫琼园的小庭院。
早年这里是东坡书院,清光绪年间书院迁入琼州府城,民国四年(1915)雷琼道台朱为潮在这里添建了亭阁、假山、花池,使之成为游憩观赏之地。
园中有一处泉眼,叫浮粟泉,相传是苏轼当年亲自开凿的。实际上,苏轼当年开凿了两处泉眼,除了浮粟泉,还有一处洗心泉,但已经淤塞。浮粟泉的后方有粟泉亭和洗心轩,现存建筑均是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的。


五公祠里绿树成荫而且游客不多,可以花点时间慢慢逛逛,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感受海南的历史文化,认识一下那些在时空交错隧道中虽流经千年亦同样闪出光辉的名字。


【五公祠】
地址:琼山区海府路169号。
门票:全票20元。
———————————————

在五公祠以西大约两公里,有一处丘浚故居,也是海口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之一。
丘浚即丘濬(jun,第四声),海南琼山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丘浚被明孝宗御赐“理学名臣”,在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同时也与另一位名臣海瑞并称“海南双壁”。
丘浚故居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因为丘浚是个名人,还因为丘浚故居的前堂和可继堂两幢建筑,是海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丘浚故居是一个免费的景点,门楣上悬挂有金字宅名“丘浚故居”,仔细一看,这四个字竟是由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题写的。


据丘氏族谱称,丘浚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丘浚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生于此。
丘浚故居曾为多进式院落,规模最大的时候号称“丘氏十八屋”,但现存建筑仅有前堂和可继堂两进。


前堂是一幢面阔三间,进深四檩的单檐硬山顶建筑,堂内梁架构造为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式,结构严谨而造工精巧。


前堂之后是可继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檩,同样是单檐硬山顶。


据资料介绍,可继堂的明间应该是丘氏家族祭祖和议事的场所,两侧的次间则为家人的起居室。



可继堂内四壁镶板壁,梁架斗拱别具匠心,尤其是梁袱的做法很奇特。可继堂的后方原本还有藏书石室和愿丰轩等建筑,但很可惜,后来都被毁坏了。


【丘浚故居】
地址:琼山区金花路三巷9号。
门票:免费。
———————————————

与丘浚故居一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丘浚墓。
明弘治八年(1495),在京任官的丘浚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六岁,明孝宗命人将丘浚遗体运回海南故里。
丘浚墓的位置在今天海口秀英区的水头村,据说墓址是丘浚生前特意托人回到家乡选定的。墓地建成于明弘治十年(1497),规制为明朝廷所敕,如今这里是一座免费的开放式公园。


墓茔的最前方是一面巨大的照壁,正面雕刻的是麒麟图案,背面则是“太儒之首”四个苍遒大字。ps:照壁旁的正门是关闭的,游客入口在西侧五十米的小门。


照壁后方是一座石牌坊,正面刻“理学名臣”四字,背面刻“冠绝一时”四字。
牌坊看上去很新,也许是近年重建的。实际上,丘浚墓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到过严重破坏,碑刻和神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墓室还被炸开过,棺内遗物也被抢夺一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进行了多次修葺。


牌坊的后面是长达一百二十米的神道,早年在神道两侧,依次立有石望柱、石麒麟、石狮、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一对,但当中有部分损毁严重,如今只剩下华表、石狮和石马。



神道的终点是丘浚的墓冢,墓冢用花岗岩砌筑成穹形,高六米。
墓前立有石碑一座,上端刻“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阴刻“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墓”碑文。


丘浚墓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朝向是坐南向北,与常见的坐北向南或坐东向西不同。
据说这个朝向是由丘浚生前决定的,让墓茔面朝都城北京,以表示自己生前为国之重臣,逝后亦心系国家,为国尽忠。


【丘浚墓】
地址:秀英区海秀镇丘海大道103号。
门票:免费。
———————————————

沿丘浚墓旁的公路往北行,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就是另一位名人的墓茔:海瑞墓。
海瑞与丘浚并称“海南双壁”,连接丘浚墓和海瑞墓的这条公路,如今叫“丘海大道”,包含了丘浚和海瑞的名字,为的就是纪念丘浚和海瑞二位明代名臣。
海瑞这个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而闻名。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最终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病故于南京任上,明神宗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作为海口市的一个廉政教育基地,海瑞墓免费对公众开放。


海瑞墓所在的位置叫滨涯村,传说当海瑞灵柩运到海口滨涯村的时候,缆绳突然绷断,人们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于是就地下葬。
实际上,由于海瑞没有子嗣,明神宗当时安排了海瑞的学生兼同乡许子伟为海瑞修建墓茔,从选址到督建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甚至在墓茔建好后,许子伟还为海瑞守了三年墓才返京。


走进海瑞墓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牌坊,坊额上题刻“粤东正气”四个大字。


牌坊门洞正对神道,神道两侧有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瓮仲各一对,两旁高大的椰子树非常好看。




在神道的正中间,竖立有一块“明海忠介公谕祭碑”,仔细一看,碑文原来是万历皇帝所写的祭文。


神道的后方,就是海瑞墓的墓冢。墓前立有一碑,为明代遗物,上端刻“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阴刻“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碑文。


海瑞墓的形式与丘浚墓很像,同样是用花岗岩砌筑成穹形,但高度只有三米,墓碑也不如丘浚墓的墓碑高大。
这是因为海瑞的官职右佥都御史是正二品,低于丘浚的正一品,墓茔的等级规制也要略低于丘浚。


海瑞墓的后边,如今是海瑞文化公园。


跟丘浚墓一样,海瑞墓也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到了破坏,而这场动乱的导火索恰恰就是一部与海瑞有关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正因为如此,海瑞墓的损毁程度非常严重,建筑和文物悉数被毁,狂热的人们将海瑞的遗骸被挖出抬去游街,最后还被焚烧,直到1983年海瑞墓才再次得到修缮。


【海瑞墓】
地址:龙华区丘海大道39号。
门票:免费。
———————————————

在海口市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古迹:秀英炮台。
海口秀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在当时是个非常重要的海防重地,与广虎门炮台、上海的吴淞炮台、天津大沽炮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炮台”,也称“晚清四大炮台”。


秀英炮台由拱北、镇东、定西、振武、振威五个炮位组成,四周有坚固的城垣环抱,中间是一个大操场。
整座炮台依海岸东西直线而设,所有炮门均朝北直面大海,大炮的射程控制整个海口湾。


秀英炮台其实翔哥没看成,景区每周四闭园,吃了闭门羹,拍了几张大门和文保碑的照片就走了。


【秀英炮台】
地址:龙华区世贸南路5号。
门票:全票8元。
———————————————

作为一个博物馆爱好者,翔哥这次还去了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开馆于2008年,是中国最后一个省级博物馆,亦是海南省唯二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另一个是琼海市的南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两万六千多件(套)。
海南在古时属于偏远地区,历史文化相对薄弱,海南省博的三大镇馆之宝: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马、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均是由中央调拨过来的。
很遗憾,不知出于何目的,这三大镇馆之宝目前都没有对公众展出。


抛开三大镇馆之宝不说,海南省博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当数一层《南溟有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里的“华光礁Ι号”沉船。
“华光礁Ι号”是一艘南宋商船,也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残长二十米,宽约六米。尽管船体上层建筑已被破坏,但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判断其为福船船型,估计这艘船的排水量大于六十吨。


华光礁Ι号在1996年被西沙群岛的渔民发现,后来于2007至2008年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博物馆展厅里还原了水下考古的场景。


海南省博共收藏了一万余件华光礁Ι号的出水文物,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当中大部分是南宋中晚期民窑生产的外销瓷产品,此外还有铜镜残片和铁器。


与此同时,千万不要错过了华光礁Ι号的沉船残体,这些木质残体目前浸泡在沉船保护实验室里的去离子水池里。


【西汉,朱庐执刲银印】
博物馆的二层是《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这个陈列展出有一枚朱庐执刲银印,也被认为是海南省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枚银印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是西汉晚期中央政权授予朱庐县官员的赐印。


透过放大镜观察银印,可以看到印纽呈兽首蛇身,蛇首微微上扬,蛇身布满精美细密的花纹,印面铸有阴文篆体“朱庐执刲”四字。
在汉元帝时期,珠崖、儋耳两郡先后被废,并改称朱庐县。“执刲”是一个爵位的名称,相当于郡守级别。由此可见,这枚朱庐执刲银印拥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是中央政权管辖海南岛的实物证据。


【汉代、四蛙云雷纹铜鼓】
这个铜鼓也是一件馆藏珍品,出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属于北流型铜鼓。
仔细观察,会发现鼓面正中铸有太阳纹八芒,鼓面边缘铸四只站立的青蛙,是少数民族的图腾。鼓身分胸、腰、足三段,饰等距离弦纹,弦纹之间饰有云雷纹,铸造精良。


【唐至宋,伊斯兰教徒墓珊瑚石碑】
值得留意的,还有这块海南穆斯林的墓碑。这块征集自三亚市凤凰镇的石碑,材质是海南特有的珊瑚石,下方上尖,两侧斜肩处各有三道槽,主体装饰花草纹,既有伊斯兰教特色,又有海南地域特色。


【明代,海氏族谱木刻版】
提起海南的名人,总少不了明代名臣海瑞。海南省博里也展出了一些与海瑞相关的文物,其中包括海瑞族人所编撰的海氏族谱木刻版。
据说此木刻版据载原为一百七十六块,现仅余八块,均收藏在海南省博物馆。


【明代,明故太宜人李氏墓志铭】
这块汉白玉墓志铭,出土于澄迈县老城镇,墓主太宜人李氏的儿子是与海瑞并称“海南双壁”的丘浚,墓志铭全篇一千一百多字,介绍了李氏的生平事迹及评价。
“太宜人”,是明、清两朝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太宜人李氏的墓葬曾在上世纪遭到严重毁坏,直到2004年,政府重修李氏墓,在清理墓场时发现了遗落的墓圹碑、墓志铭。


【明代,男俑】
说到出土重要文物的海南古墓,还有位于海口市金牛岭的明代海南卫镇抚陶贵墓。这些陶俑正是出土于此,同时出土的还有女俑、陶马俑和动物俑。


【进士邦伯坊】
在博物馆二楼的西环廊,展示有三座牌坊的复制品,分别是:进士邦伯坊、挺秀坊、太史坊。
其中这座进士邦伯坊,原坊位于海口市东山镇卜冲坡岭,是至今在海南岛上保村最为完好的一座明代牌坊。牌坊立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为四柱三通门的明代风格,坊额上刻有“进士邦伯”四字。


【琼黎风俗图】
博物馆的三层,是《仙凡之间——海南风俗陈列》,这个陈列的最大看点是一组《琼黎风俗图》。
《琼黎风俗图》全称《明邓廷宣绘琼黎风俗图》,册页一共有十五幅,画面描绘的是海南岛黎族生产、生活的场景,以工笔重彩绘制并附有文字介绍,可谓图文并茂。


有意思的是,这组《琼黎风俗图》曾经上过央视的《国宝档案》,作者邓廷宣是明初人,但这套文物一般被认为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只是“托名”邓廷宣,甚至也有人认为是民国时期的伪作。


【海南省博物馆】
地址:琼山区国兴大道68号。
门票:免费。
———————————————

在海口,翔哥还去了一个网红打卡地:世纪大桥旁边的云洞图书馆。
这个建在大海边的图书馆,是座一体成型的白色建筑,卷曲的墙体灵感据说来自于虫洞,不仅造型设计感满满,还把文艺小资的情调演绎得淋漓尽致。


图书馆最美的时刻,是傍晚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如果你有无人机,从空中俯拍的视角会更加让人记忆深刻。



最后温馨提示一点,进入图书馆是要提前预约的,而且这个预约非常抢手。若你有计划进去图书馆里边,千万要记得尽早预约!


【云洞图书馆】
地址:龙华区世纪广场路1号。
门票:免费。
———————————————

从海南岛外前往海口,通常是坐飞机到海口美兰机场。
美兰机场有公交车去海口市区,但车速慢停站多,耗时很久。所以建议乘网约车去市区,或者在高铁美兰站坐城轨去海口市区,市区有海口东站、海口站、城西站等几个站点,可以就近选择下车站。

虽然海口没有地铁,但老城区范围不大,景点也不算很分散,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网约车都很方便。住宿的话,可以考虑住在骑楼老街附近,不少美食和景点都集中在附近。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海口的景点不算太出彩,但确实是个美食天堂。

有谁能拒绝海口的小吃吗?反正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