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杀虎口

作者:山边人 显示图片

       老陈推荐我们一定要走走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因为从这里到右玉、左云再到大同都是必由之路,并且是路况很好的旅游公路,于是,我们从老牛湾出来后,稍微回头一点,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零点出发。




       一路可看见很多的长城遗址,大都是烽火台和小段的长城城墙。




       这是一处叫红门口的地方,是古时候驻守边关的营地,残留有一些遗址。


       景区的一幅壁画介绍了红门口长城的概况,这里的长城大部分在山上,也有一处是建在河上,跨河而建,叫做水长城,可惜这个景点还没有建好,没有开放,只能有限看看。







       水泉营堡,是明宣德年间的驻军军营。




       水泉营堡内部,是营区还是街道?





    


         残存的城墙。




       从这里我就和长城旅游一号公路分道扬镳了,一号公路往南去偏头关,我们往北去右玉和杀虎口、大同。
       上图指示牌为北堡明长城。




       山逐渐变为缓坡,杀虎口快要到了。



       杀虎口是清朝时期对这个关口的称呼,又叫“西口”。在古代,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是南方的农耕地区与北方的游牧地区的分界点,曾经汉伐匈奴,唐战突厥,宋驱契丹,明御元蒙,是守护中原地区安稳的重要关口,又是边关商贸的重要通道。

       明中叶以后,晋商的经营由以粮盐为主,转为绸缎、布匹、铁器、茶叶等多种经营,东去江浙、西达新疆,北抵内蒙的广大地区,部分远达日本、俄罗斯、南洋等地。

       清代时期,在杀虎口设置有多个政府机构,管理边关及边贸事务。

       杀虎口(西口)的三个功能: 一是出关外的移民垦荒、或去漠南地区找工作、找活儿干;二是晋商的大漠经商;三是为生活所迫、出西口去口外打工,这是我们常听说的为生活所迫的走西口。 



       杀虎口的长城。


       



       杀虎口有一条通向关外的干线公路,可能古代这就是边境了,但现在还有一大片是大同的地界,内蒙古还在更远的北方。



       关内小镇。




       右玉和杀虎口博物馆。


        杀虎口内、外景色。


      









       杀虎口通往大同的省道。



       从杀虎口返回,经右玉、左云,前往大同,沿途都是小有起伏的大平原,天气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