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到大同,晋北小环线,访古五日游

作者:韩炜 显示图片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对古建筑颇有兴趣的我,趁着五天年假,带着老父亲去了山西。时间所限,不可能玩着整个山西,怀着对佛光寺、应县木塔、云冈石窟这些建筑史课本里明星的无比崇敬,我们向山西出发。我们计划从太原租车北上五台山、纵贯五台山后经繁峙、恒山、悬空寺低至大同,然后在由北向南经应县、朔州、代县、佛光寺达到太原,形成一个环线。就这样,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开始了晋北五日朝圣之旅。具体行程如下:
D0:晚上抵至太原机场,租车前往五台山,夜宿五台山风景区。
D1:五台山一日游,夜宿繁峙沙河镇。
D2:上午,繁峙沿山寺、韩庄长城;下午,恒山、悬空寺;傍晚,大同土林;夜宿大同市区。
D3:上午,大同古城、善化寺、华严寺;中午,云冈石窟;下午,应县木塔、净土寺,夜宿朔州市区。
D4:上午,雁门关;中午,边靖楼,阿育王塔,文庙;下午,佛光寺;夜宿太原市区。
D5:上午,山西博物院;下午,晋祠;晚上飞机回程。


我们乘坐的是傍晚的飞机,到太原机场晚上8点不到。山西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五台山。私家车进入五台山通常是要预约的,因为是租车难以确定车牌,没法预约。经多方了解,夜晚进入五台山无需预约,这让我们直奔位于机场停车场的神州租车,开车直赴五台山,2个半小时的车程后,11点不到,我们达到风景区内的旅社。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车辆可以在景区内自由通行了。
没去五台山之前,一直觉得五台山和黄山、峨眉山差不多,主要的景点围绕主峰展开,应该是爬到山顶后风光无限。去了之后才发现差的太多了。五台山,是指这片山区内东南西北中五个高峰,它的精华是寺庙古建,不是那无限险峰。同样,它最热门的景区(游客最多)也不在山顶,而在相对平坦的五台山腹地台怀镇。五台山的景区特别大,它主要是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检票口,通过这三个检票口来管控出入。



五台山寺庙很多,我们至此主要以国家文保单位和省文保单位为主,在整体线路的设置上,我们秉承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在大的路线上,南门进,北门出,随后前往大同。最终我们在五台山风景区行走线路如下:龙泉寺—南山寺—观音洞—殊像寺—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菩萨顶——碧山寺—北出口。



第一站:龙泉寺
以石雕和龙泉水闻名的寺庙。石雕有三绝,分别是照壁、牌坊和白塔。早上人少,我们直接把车停到了照壁附近,这块照壁元素也很丰富。


爬上寺庙,要经过一段长长的的台阶。


上了台阶,映入眼帘的是雕工精美的石牌坊,处处都是细节。


相比石牌坊,我更喜欢院内的白塔,造型优美,细节丰富,每一面的佛都在说不同的故事。


去的时候寺院还在修缮,对寺院东侧的龙泉水,我们兴趣一般,简单逛逛,在回看一眼下石牌坊,奔赴下一个寺庙。



第二站:南山寺
寺庙位于离主路不远,依山而建。我们去的早,人不是很多,车直接开到寺庙前。南山寺是一座古刹,僧人说这是一个元朝的庙。寺庙规模很大,元素要比龙泉寺要丰富的多。大雄宝殿,是五台之行第一座让我印象作为深刻的古建。



南山寺不仅有古建,还有绝美的风光。透过建筑,可以远眺周边的山林。



在南山寺最高的佑国寺的露台上,视野极佳,五台中的四个台,尽收眼底,单凭这个露台,南山寺都值得一去。



第三站:观音洞。
观音洞距南山寺不远,需另购5元门票。寺庙不大,布局上和山势相互映衬,感觉庙宇沿着山爬上去的。在山顶有一眼泉,名为观音洞,我们爬了一半,看了看半山的建筑,没有去寻找山顶的泉水,便折返下山。



第四站:殊像寺
从这开始,便进入五台山核心景区了,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开始堵车了。


殊像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这文殊菩萨的像,据说是五台最大的文殊像。寺庙不是很大,香火很旺,进入寺庙都需要等候排队。


网络上找得殊像寺文殊菩萨像(网图)



第五站:塔院寺
五台山标志性的大白塔就在塔院寺内。走进寺院,白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论你走在寺院何处,只要一塔头都能看到白塔。你还可以静距离的围着白塔转经祈福。




有意思的是,在塔院寺内一个偏院内,还有一个小白塔,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殊发塔,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头发。


大小白塔,同框出现,也挺有意思的。


关于塔院寺还要说一点,解放前,毛主席曾在此路居,很是珍贵。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路居的房间被游客扔满了香烟。



第六站:五爷庙。
大家都说,五爷庙是五台山最为灵验的寺庙。它就在塔院寺隔壁,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或者说是人均密度最高的。进入五爷庙,有一种春运的感觉,就是人在推着你往前走。上香什么的,那就更不必说了,据说凌晨就有人来排队了。


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他喜欢看戏,在他主殿的对面就修了戏台,也足见人们对他的喜爱。


第七站:罗睺寺 
在进入罗睺寺正院之前,首选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造型质朴的石狮,再拐过一段长长的“红色通道”,便达罗睺寺正院。





罗睺寺最为著名的景点有两个。一个是这对唐朝的石狮,在五台山诸寺中仅此一处。仔细一看却是确实不一样,狮子威武霸气,彰显盛唐之风。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开花见佛,这个意向特别好,花打开了,佛就坐在里面,佛经就是这么美好事物的果实。


第八站:显通寺
出了罗睺寺,映入眼帘的是显通寺的钟楼,穿过钟楼就到了显通寺的正门。


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据说是中国第二座寺庙(第一是白马寺),连牛逼塔院寺原来都是他的一部分。


塔院寺的钟楼是可以上人的,风吹着铃铛,满楼的叮当声,在看看不远处的白塔,惬意感受佛国的宁静舒适。


显通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建筑有两处。一个是这个无量殿,白色的庙宇不多见,从外面看建筑是两层,内部实际是一层,里面的佛像、佛塔很是威严。



另一个就是铜殿,据说是明朝建筑,金灿灿的建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铜殿的内部则布满了小佛。




站在塔院寺露台看大白塔。不得不说,大白塔无论在那都是最为亮眼的存在。


第九站:菩萨顶
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寺庙在高高的山顶,长长的台阶也预示着路途的艰辛,其实路程也还好。只是我们一直在逛着寺庙,有些疲乏,看着这台阶难免有些生畏。


由于五台山的寺庙和商业配套分别在道路两侧。我们嫌麻烦,中午没有正式的补充能量。这样的爬山还是有点辛苦的。墙上的猫,给我们的旅程带来一点乐趣。



爬上菩萨顶,大半个台怀尽收眼底,爬上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庙,康熙乾隆都在此住过。



下山的路上,我们还顺道去了下广宗寺。




顺路还逛了逛路边的十方堂,这个寺庙很有意思,是甘肃拉卜楞寺的下院,拉卜楞寺是我去过第一个藏传寺庙,正好也就和寺庙的小师傅有了共同话题。



第十站:碧山寺
碧山寺是我们在五台山游览的最后一个寺庙,过了这个庙,我们就要出五台的北门,赶往大同。碧山寺不在台怀镇的核心区域,游人相对不多,比较清静。寺庙很大,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寺庙,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寺庙进口的牌坊很有气势,门口的两个石狮十分威武,应该都是上了年代的物件。



去的时候寺庙正在维修,很大大殿也未开放,但整体的建筑规模、环境还是很不错,如果路过可以一看。


离开碧山寺,就是开启一段长长的山路,天气一般,下起了雨山里起雾了,能见度估计最差的地方也不过10余米,就这样我们路过了北台顶,能见度太差也就没停车。
下了山,雾也散了,风景立刻清秀起来,我们把车开到河边,欣赏一下这俊美的风景。



出了五台山,我们就在山脚的繁峙县沙河镇住了一晚,算是个过路景点,相比原计划提前结束了五台之行,也便在繁峙多停留了一些,没想到这停留,得到的全是惊喜。
第一站:岩山寺
全国第二批国保单位。一开始还没找到寺院的正门。几经询问,得知正门就在这个天岩村牌子的右边。



推开虚掩的寺门,有一老人负责看管寺院。寺庙不大,里面的建筑看着感觉也一般,仅有一个看护的老者。


本以为会失望而归,后与老者沟通,我们如愿走进了寺庙。打开紧锁庙门的一刹那,直接被迎面而来的水月观音给震撼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观音,形象非常的世俗,太真实了,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在观音后还有一个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的塑像,可惜破坏的比较严重,寺庙里面是不能拍照的,我从网上找了照片,充当自己回忆。
倒坐的观音(网图)



岩山寺最为出名的是两边山墙壁画,宋代皇家画师所画,被誉为壁画中的清明上河图。后来我在山西博物院,看到有一面展墙就是复原了岩山寺的壁画,虽然清晰了很多,但是没有那么强的历史冲击感。在昏暗的寺庙内看着残破不清但精美绝伦的壁画,一下就拉近和宋朝的距离。岩山寺北侧正在新修一个寺庙,据说这个壁画会复刻到新庙,老寺这个壁画就不在开放了。
岩山寺壁画(网图)




第二站:韩庄长城
出了岩山寺,沿着国道往西开个20分钟左右,就到韩庄长城,位置很好找,就在国道边上,村口还修有游客停车场,很是方便,景区是不要门票的。穿过村子没多久就看到长城了,村庄到长城的路是经过修葺的,比较好走,没多久就爬到了长城。
爬上长城,环顾四野,摸着数百年的砖石,心中怀古思绪万涌。


这段长城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美,把岁月的印刻展示在你面前。长城两侧的城墙已不再,脚下的路面也破损不堪,烽火台也残缺受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山还是那片山,长城还是安静的卧在山脊在,只是没有了旧时的剑拔弩张。爬上长城,环顾四野,摸着数百年的砖石,心中怀古思绪万涌,一下就把人带入到那个抵御北方的战时环境。


可能出于安全考虑,长城很多的烽火台都被封了起来,人是上不去。但出于执念,我一连走了多个烽火台后,终于有个烽火台是可以上人的。烽火台的门匾上写的路段标号,四周都留有侦查的窗口,中间是一个天井。








我去韩庄长城的时候,周边空无一人,走在长城至上,浮想联翩,大脑和脚步根本停不下来,总想着沿着长城一直走,想翻过这个山头,看看山那边是什么,你在对着山大喊几声,感觉历史都会给你一个回响。


但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在长城也呆了很多时间,折返下山。


再看看长城的两面,风光壮丽,一面是连绵的群山,一面是逐渐开阔的谷地平原。



在回去的路上,古时候修建在山脊的抵御外敌的长城,现在已换上了创造财富的风车,山还是这片山,时代给予了不同的注解。


过了繁峙,我们就向北奔赴大同,有别于昨日五台的山地,进入大同盆地,道路两侧是无边的田野,即便是部分山地,也有大层的梯田。在进入恒山之前,整体地形较为舒缓。但路况整体一般,路上最多的就是运煤的大车了。得益于五月山西的天黑的很迟,我们大半天的时间一共游玩了三个景点(恒山、悬空寺、土林),都是顺路。
第一站:恒山
计划外的收获。下了长城,原计划是直奔悬空寺,路上经过恒山,正好到了饭点,便在恒山脚下停车吃饭。因为带着老人,山岳景点尽量少去,恒山本不在计划内,只想在山脚拍拍照,简单看看,谁知正巧碰上了恒山的庙会,不仅免收门票还可以把车开到半山腰的停车场。那既然来都来了,就去北岳看一看。


不得不说,爬山还是比较累,而且恒山的风景点集中在山顶的古建筑群,爬山途中景点较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这颗古松了。


看到了山顶(其实不算山顶)古建筑群,终于找到了组织,可以歇一口气了。


山顶的风光还是不错,我们就绕着古建筑走了一圈,也没有进庙参拜,主要还是看看山的雄伟,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第二站:悬空寺
悬空寺就在恒山景区边上,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
悬空寺门票10元,攀登费100。远观悬空寺,正如悬崖下的巨石题字,壮观,就是挂在悬崖的寺庙。


100元的攀爬费,不便宜但是很值得,据说在暑假的时候,会限流攀爬。关于悬空寺的力学受力,我也说不清,但看着这一根根立在岩石上的柱子,叹服古人的智慧。悬空寺是单向通行,部分路段还是悬空的,穿越其中,望着悬崖,心中还有一点恐高的。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得以长久保存。


最后,再看一眼悬空寺,前往大同土林。



第一站:土林
5月底的山西,天黑的很迟,我们到土林已经5点半了,但天还是很亮。运气确实不错,景区今天搞科教宣讲活动,免票进入(原票价50)。景区不是很大,但风景还是有特色的。


景区内造型各异的土墙、土堆、土山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景区人不多,这样单一的色调,造型各异的土堆,有一种外星球的感觉。


在土林景区的末端,往上一看,你会发现,土林景区的顶是平的,整个景区像是被挖出来一样的,感觉像是水流的侵蚀,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景观。


你仔细一看,即使是“山峦密布”的土林核心区,它的顶也好像是被用刀削一样的,十分平整。据说落日时分的土林更漂亮,很容易拍出大片。


大同的景点太多了,前面的恒山、悬空寺、土林更偏自然景观。而大同古城和不远的云冈石窟,则是深厚的人文景观,在加上我们没时间去的更北边的边塞古堡。确实没想到,大同这个印象中煤都,竟然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一站:大同古城
昨晚,我们路过城墙的时候就被城墙的夜景所吸引。今天起了个大早,打算好好逛逛古城。大同古城挺有意思的,古城里面没有红绿灯,原有四牌楼、钟楼、鼓楼等也被设计成环岛来疏解交通。


大同古城内的景点很多都是9点开门,我们起早了很多有没开门。我们偷着围墙拍了九龙壁,后来在善化寺门门口还有个五龙壁,不论是规模还是保存都不如九龙壁。


大同鼓楼,边上的小吃特别多,几个网红的店都在这附近。


第二站:大同城墙
开车走走停停,简单逛了古城,我们把车停到南门城墙善化寺附近,爬上了大同城墙。大同城墙是新建的古董,至少是根据历史上的大同城复原。


看着整体还不错,挺有特色的,城墙边还修了护城河。城墙很宽,可以在城墙上骑自行车。但感觉,在城墙上放置一些过多的娱乐项目,有点出位。



第三站:善化寺
就在城墙下,不要门票。我们算是当天的头一批游客,寺庙内的游客不多,很清净。




寺庙的搭建是辽代的建筑,这个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胸围的大木构建筑,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语的。如果说大殿的挑檐、硕大的斗拱让人称奇的话,那当你走进大殿看到复杂的木构架、摸着千年的木柱,看着菩萨的时候,这中震撼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豪和感叹。


寺庙内梁柱均未重新上漆,这样千年环境的传承配上寺庙本应有的清净,似乎让人穿越了那个时代。


善化寺大雄宝殿(网图),找的网图,可以看到整个大殿不论是梁柱、藻井、佛像都是十分古朴。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善化寺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寺院,非常值得推荐。



第四站:华严寺
这个要收门票,相对善化寺,华严寺人要多很多。


华严寺,个人觉得最有特点的,一是:大雄宝殿,据说是全国最大的木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的塑像(网图)



二是,薄伽教藏及店内的彩塑。薄伽教藏是华严寺最古老的寺庙,内有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两手合十、露齿微笑,称作;东方维纳斯;。


薄伽教藏内的东方维纳斯;(网图)


三是,这个木塔还是木塔地下一层的铜殿,这个虽是新造的,但整层是铜的殿也较为少见,可以一看。



第五站:云冈石窟
上午逛完古城,吃过饭就去云冈石窟。未了更好的了解石窟文化,我们还特意找了个讲解,费用不算便宜最低一档也要180元。


云冈石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新造的景区,类似一个佛文化公园,后面一个是北魏的石窟。




过来这扇门,就是大名鼎鼎的云冈石窟了。


大同原是北魏的都城,北魏时期佛家盛行,皇室在此新建石窟,前后60余年。后北魏迁都洛阳,把云冈石窟的能工巧匠一并带走,云冈石窟也就不再延续,洛阳那边的龙门石窟同时兴起。所以,云冈石窟不同于敦煌有各个时期的风格,它这边主要是北魏的艺术。


云冈石窟内,很多窟的佛像都没有完全竣工,塑像上的洞眼就是当时施工的痕迹。


部分窟内的彩塑,还是很有魅力的。



为了保护洞窟,明清时期,在洞窟外面修了个门楼,现在看看也很不错,当时的保护现在也成为古董。


这个就是云冈石窟的代表,昙曜五窟,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佛像。



这些小的石窟,不少是后续私人开凿的。总体而言,云冈石窟旅游体验一般,不如它的名气,比如:前半部分的那个公园大可不必,长长的一截路纯粹就是增加旅游的负担;本身的几个石窟参差不齐,顶尖的太少,导游在讲解的时候也没有把石窟的文化讲和大同的历史讲的特别透。这点我觉得敦煌做的要好不少,敦煌一共也只开12个窟给你看,但在看之前给你普及了敦煌的文化,在旅游的时候没有新造的公园,直达石窟,而且敦煌的讲解是含在门票里面。不是说云冈石窟不好,毕竟是世界文化遗产,怎么可能会差呢?只是我们对它的期望太高了,反而少了些惊喜。


云冈石窟结束,我们大同之行就结束了,开始往南边走了。大同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除了我们这次去的悬空寺、恒山、土林、古城、寺庙、石窟,还有在北边我们没去边塞、长城、古堡,以及原来煤矿改造的公园。可以说在历史、地域、景观、文化上,大同都很有特色。还有这次山西之行下来,个人大同的美食小吃确实不错,它的烧麦我觉得是最好吃的。要是各个景点组织的再好些,在美食上再深入挖掘一下,我觉得单一个大同就完全可以撑起一个小长假。大同值得多次前往。

游玩云冈石窟,前往应县,去看看应县三宝。
“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梁思成

第一站:应县木塔
去应县木塔的途中,导航给我们开了个玩笑,让我们绕了个远路,从应县现场绕了进去。应县木塔就在县城里面,说实话穿过没什么特色的应县县城来到木塔的这段路着实有点一般,没有一点古迹景区的氛围营造感。穿过这个牌坊就到了应县木塔了。


如果不是特意来旅游,不花门票站在栅栏围墙外也能将木塔看个差不多了。下面这张就是围墙外拍的木塔。


但毕竟赶了这么路来到景区,总要进去看看。木塔建于辽代,据说是著名萧太后建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 。看到这么大的木构建筑,确实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也为民族而自豪。应县木塔能保存这么久,它自然也有很多故事,比如,多次地震不倒,历经炮火仍存。但现在它真的是一个老者了,已经有一点倾斜了,现在应县木塔只能在一层参观,不能上塔,这多少有点遗憾。希望应县木塔能修葺的完好如初,再次焕发新生。











第二站:净土寺
净土寺离木塔不远,走路也就十来分钟。在寺庙内,能清楚的看到运处的木塔。


大雄宝殿是老建筑。


净土寺最出名的就是它的藻井了,号称天下第一藻井。这样带有金龙的藻井,确实不多见。恰巧碰上当地的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古时像这样带有龙的寺庙,很有可能是后唐李克用的家庙。


至于应县第三宝,长发狮子,现在就蹲在净土寺大殿内,若不说起很少有人会注意。文革期间,这对石狮被人捣毁了面部,破损严重,但仍能看出石狮的“披头散发”之状,不同与常见的卷发狮子,但和另外两宝相去甚远。
长发狮子(网图):寺内灯光灰暗,在网络上找了一张长发狮子的照片。


照例起了个早,开始新的旅行。
再去雁门关的路上,顺路去了下广武旧城。在古时,广武城是重要的军事基地,现在则显得较为破败,只有城墙还见证着城市的原有的印记。单纯作为游客,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特别有兴趣,可不必前往。



按原计划,今天的第一站本应是广武长城的。我们早早的来到广武长城,没料到在通往广武长城的小路上,已设置了路卡,必须由乘坐当地的车辆才能上去,20/人,钱倒是小事。可是我们来的比较早,去找谁都不知,只能悻悻的错过。不过在去雁门关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一段土质长城,也算弥补了遗憾。


第一站:雁门关
雁门关,中华第一关,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卡,原先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强大,边防相对靠南,雁门关是草原到中原的第一关,同时也是战争最前线,从战国时期的李牧,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北宋的杨家将都在此御敌。后来,到了明清随着版图向北扩张,防线也北移了,大同附近的长城成为了外长城,长城的防御价值也慢慢削弱,但雁门关的威名一直长存。


穿过厚厚的城墙,能感受到城墙的固若金汤。


雁门关,是一个关城,沿着山脊修有长城,长城将雁门关包围起来,雁门关内有练兵场、关楼等军事建筑。


最高的建筑是雁塔。








这个是雁门关的主关,可以看到这边的城墙特别高,而且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城门下。




这个是雁门关外保留的一段古道,如果你到雁门关特别建议走一走。石板路上留着的是走西口的车辙印,走在古道上,石板路很膈脚,很能体味到当年走西口的艰辛。



出了雁门关,前往代县,这一路的雁门十八弯,山路较为凶险。可想而知在古代,雁门关是怎样的存在。当年金庸笔下,萧远山在此被伏击确实也是惨烈。


第二站:边靖楼
就是鼓楼,据说是明代的木构建筑,看着挺雄伟,上城楼门票20,来了也就上了,感觉不是很值,下面看看也好的,上了城楼没有什么异样,关键是只能在一楼,不能上楼,门票不贵但不值。



第三站: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在代县人民政府大院里面。这个县政府大院的门虽然不大,但看着也很有年头了。


走进县政府,当阿育王塔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还是十分震撼的。看惯了中国传统修长的木塔,印度这张圆形的石塔,给人很强的视觉差异感。


第四站:代县文庙
我买的是文庙和边靖楼的通票,40一组。文庙、边靖楼、阿育王塔都在代县县城,距离很近,也都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但边靖楼。阿育王塔是单体建筑,文庙则是一组完整的建筑,占地面积要大的多。
穿过牌楼就正式进入文庙了。


文庙是功能复合建筑,即祭拜孔子,又可做为学堂、考场。


走进正殿,除了了标准的孔子塑像外,就是锦旗了,写的都是感谢和灵验的话,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孔子教育的本意。逛完文庙,我们就要前往,本次旅行我最期待的佛光寺了。



佛光寺,关于它的故事太多。大学时候学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我就特别想来实地看看。可以说从很大程度,是因为佛光寺,才确定本次的行程。
从代县到佛光寺,基本都是小路,怀揣朝圣心情的我觉得路特别的好开。尤其是佛光寺门口的那段路,道路直达山脚,两边树木葱郁,给人一种强烈的仪式感。


到佛光寺的时候正好下着小雨,这样的天气是最适合去古刹。寺院门口,矗立着一颗古松,守卫着千年古寺。


跨过院门,就被这朦胧的山色和幽静的古寺所折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场穿越,一千多年来,寺庙和周边的环境都没有大的变化,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唐人的生活环境。


唐代巨构东大殿高高在上,要走到东大殿得穿过一段较为陡峭的石阶。


在台阶上,回看佛光寺,烟雨朦胧,似乎透着仙气。



走过石阶,就到了东大殿。看到这硕大的斗拱、巨大的挑檐,充满沧桑的梁柱,感到无比震撼。


佛光寺现在是作为纯粹的文物了,寺内没有和尚,每个建筑内工作人员在维护。




东大殿旁的佛塔,据说建于北魏,比东大殿还要年长。


佛光寺给我的震撼不仅是保存至今的唐朝建筑,还有它完整的建筑景观环境。建筑和周边的环境一并保留下来真的难能可贵。你在这里真切的能感受到唐朝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看着这些唐朝就在的木头、砖瓦,内心是翻涌的,在这里真的是 词穷了。





本想再去下附近的南禅寺,但在佛光寺停留的时间长了些,赶到南禅寺,估计也快下班,也便作罢。据工作人员说,南禅寺的建设年代比佛光寺要早,但规模要小的多,南禅寺的佛像很是精美。就这样,我们在佛光寺的巨大满足中和未去南禅寺的小遗憾中,前往太原。


太原应该算是省会城市里面比较低调的,我们在太原也就呆了一天,很多地方也是匆匆开过,但整体感觉还不错,太原的空气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太原的快速路系统设计的不错,道路的通达性比较好。城市的建设总体不错,毕竟是省会城市。作为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我们安排的比较宽泛,就安排了两个景点,难的睡了个自然醒,中午还午休了,这次是旅游应该的模样。
第一站:山西博物院
自然醒后,便去山西博物院打卡。博物院9点开门,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不说展品,在游览体验上,山西博物院是我去过的最好的,因为他们定时有官方专业讲解对藏品进行介绍,我们跟随一个紫衣小姐姐,讲的太好了,把山西的历史讲活了,把文物立起来了,收获特别大,体验感特别好。如果我没做攻略计划的话,那一定要把博物院放在第一站,通过博物院你会对山西的历史,地形地貌,各地的景点文物有个系统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安排行程。
简单介绍几个有意思的文物:
1.商青铜鸮卣—愤怒的小鸟


2.鸟尊——镇馆之宝,也是山西博物院的LOGO。你看这个鸟尊,前面看是鸟,后面看就是一个大象。在大象的背上有个小鸟,也是鸟尊的盖柄,打开后可以盛放器物。


3,酒壶。


4,雁鱼铜灯。和我们小时候的煤油灯功能差不多,还多了一个环保功能,灯燃烧的气体进入大雁的肚子。


5.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难得真品出来展示,据说到7月就不展示了,1千多年的器物,色彩鲜艳,人物生动逼真。


第二站:晋祠
下午去的晋祠,晋祠在课本里面学过,是游记的典范,现在还记着文章中的圣母殿什么的,今日总算如愿,能看看实景。
晋祠和云冈石窟有个共同之处,也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新造的晋祠公园,后半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晋祠了。前面的公园就不说了,到此一游就可以。晋祠确实值得,细细游玩。


晋祠有三宝三绝,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 
鱼沼飞梁:中国最早的木质立交桥,就是这个小桥。走过鱼沼飞梁就到了圣母殿了。


圣母殿内供奉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母亲。殿前的柱子上,盘着少见的木雕盘龙,其中有个很调皮,还和我们比了个“耶”。


圣母殿本身也是大木构建筑,各类牌匾都讲述圣母殿的历史和荣耀。



圣母端坐殿中,两侧是她的侍女


圣母殿旁有两颗古树,一棵周柏,就是倒了那颗树,一颗唐槐,就是那颗被依靠的树。据导游说,唐槐是周柏的儿子树,老树倒了,被年轻的唐槐给支撑了。


圣母殿和周柏。








难老泉,这个名字真的取得太好听了,让人感觉喝了泉水就是青春永驻。


很多人都在接水祈福。但现在,由于水位下降,难老泉的水其实是自来水,确实有点遗憾。


最后用课文晋祠的描述总结: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第三站:晋阳古县城
晋祠结束后,时间还有的多,我们又逛了逛旁边的晋阳古县城,这是一个全新建设的景区。电影满江红别再次取景拍摄。城墙、古建基本都是新建的。


里面的建筑都是仿古,但看过了山西的真古董后,总觉得差点意思。


城内人气还行,但整体的商业业态感觉一般,几乎和其他的古镇差不多一个套路,全国各地小吃集合地,关键是味道一般般。


晋阳古城,要是有时间来逛逛也挺好的,感受一下古城的规模和空间。晋阳古城结束后,便前往机场,我们的山行就此结束。


        时间太快,五天的山西之行一晃就结束了。总的来说,本次山西之行的旅游体验不错,我很满意,看到了想要看的景点,圆了一直以来的愿望。还有一点可惜,就是山西的旅游热度严重落后它的的旅游资源。我想了想,这针对这次的旅游感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山西景点比较分散,很多的景点离高速公路较远,即便租车,通行时间的占比也比较高,若依托公共交通的话,那很多景点是较难前往的;二是古建筑的多大多数人来说,较为同质,去了辽金的建筑,可能就不再去看宋元的寺庙了。古建筑价值,除了建筑本身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背后的故事和它对历史的见证,这个是需要梳理展示的,如何将古建筑的故事讲出来,对佛光寺之类的顶级国宝来说可能较为容易,但对其他散落在村居的古建来说,是有点难度的;三是建筑周边的环境可以进一步提升。要单论古建筑个体的质量,山西是完爆安徽皖南的,但建筑周边的整体环境就略显一般(佛光寺例外),不像皖南西递宏村,建筑是群落的,山水环境也更好一些。相比之下,佛光寺这样的保留了完整的建筑环境的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这次我们去了半个晋北,山西还有东边的太行山、南边的平遥古城、西边的黄河、北边的古堡长城都没去。山西值得我们多次前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伟大。最后总结一下,这次旅行印象最深刻的5处景点:1.佛光寺;2.悬空寺;3.韩庄长城;4.山西博物院;5.应县木塔。山西,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