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东北第一名山”——千山 从“无量观”到“五佛顶”

作者:中国老高 显示图片

2019年的冬季来过一次千山。千山很大,要想一次把千山走完,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那次主要是来看“天成弥勒大佛”,冬季的千山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也是那次的千山之行,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定还要再来千山的念想。

这是我第一次游千山的游记@https://imfw.cn/l/308945311

看看下面这几张那次来千山时,完全是用手机拍出来的原色照片。

下图是冬季里的“无量观”,犹如油画一般。



“天成弥勒大佛”。


天成弥勒大佛对面的“弥勒宝塔”。


冬季里的“龙泉寺”,古朴安静。


龙泉寺的“镇山宝杵”,这个位置看龙泉寺最漂亮。


来之前几天一直关注最近的天气预报,看到今天鞍山地区有雨,就定在今天来千山游玩,这样可以凉快一些。

这次我选择的爬山路线是千山比较经典的北部路线。

从千山正门—财神庙—无量观—夹扁石—天上天—一字天—天外天—玉霞关—佛手峰—五佛顶。

然后从五佛顶到“普安观”,参观完“普安观”之后,从那里坐索道下山,再坐景区交通车回到景区大门口。

上午十点到的千山景区大门口,现买的门票80元/人。

大门两侧楹联为“云护钟灵气,松留太古音”。

中间一幅楹联为“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

大门横梁上的牌匾写的就是“千山”二字,笔画这么简单的字,写的这么遒劲,佩服的五体投地。




来到正门广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两根“千华宝杵”。

左边是道教,以千山第一高峰仙人台为主体,五龙宫为代表的浮雕。
右边是佛教,以世界奇观天成弥勒大佛为主体,龙泉寺为代表的浮雕。

“千华宝杵”具有镇山之意。







从游客服务中心一进入景区,先看到的是下图这个“东北第一名山”的牌坊,两边还有题字:

南有黄山

北有千山


旁边有景区全景图,景区简介,景区经典线路介绍。




看完这些就到了景区交通车站,没有坐景区交通车,随着人流开始往景区里面走,走不远就是这块石碑。


接着就是千山景区的老山门,老山门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鞍钢出资修建的。


顺着指示牌,边拍照边去往计划中的第一个景点“财神庙”。




千山“财神庙”是鞍山地区最大的供奉财神庙宇,共有三层殿宇四个配殿。

三层殿宇的第一层是“忠义殿”,供奉的是忠义财神关羽。

第二层是“财神殿”,供奉的是东南西北中五路财神。

第三层是“元辰殿”,供奉的是福禄寿三星等众神。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日,这一天是财神庙最热闹的时候,很多人会在这一天来拜财神,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


财神庙正门,进门的阶梯有十八级,寓意明显。


进入正门就是第一层的“忠义殿”。

两边配殿分别是“护法殿”和“月老殿”。









第二层是“财神殿”,另外还有“龙王殿”和“观音殿”两个配殿。


上财神殿的阶梯旁边有福、禄、寿、喜、财五个“打金钟”,投币击中那个,就会收获那种运气。


第二层财神殿为主殿,其中供奉的有文财神比干、商财神范蠡、和武财神赵公明及所辖的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邓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人们去拜五路财神,就是希望能收获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财神殿旁边就是“天上天”索道下站。


第三层是“元辰殿”,供奉的是先天圣母斗姥元君和福禄寿三星等众神。



从财神殿出来不远就是“鎏金庵”,没有进去看,门口拍个照记录一下,继续往前走。



不远就是“千山书场”,现在楼下就是小吃一条街了。



对面就是“无量观”的山门。


我今天就计划按照这个千山北部景区线路图进行游览。


景区导览图两边有题字: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



从这里就开始拾级而上。



这里有一个千山地质成因科普栏。


很快就到了无量观的塔林,第一个塔是“藏真塔”。



再往上爬就是拴马石,很大的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孔洞。

古人朝山礼圣、游览名胜古迹时栓马在这里。

也寓意在进入洞天福地之前要“锁心猿,拴意马。”调整身心,消除杂念,洗心涤虑,气定神闲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八仙塔”和他们聚会的“聚仙台”。


周围有很多石刻题字。





八仙塔上有八仙的浮雕。





旁边有介绍道教各位神仙的墙板,林林总总很是齐全。






继续往前走,依次经过下面这两个塔。





看完最后这两个塔,就到了“无量观”的“西阁”和“东阁”岔路口,“东阁”比较小,先去“东阁”看看,还要回到这里去“西阁”。


东阁的大门是道教的“八卦门”。






“东阁”的地势比较险要,不过现场看起来风景真是优美。

下面的这个阶梯很陡峭,有气势。

顺阶梯而上到第二道石砌拱门,上写有“西去函关”四个字,寓意老子骑着青牛,在东来的紫气中西去进入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进了这个门,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来到景区一直是在绿树成荫的地方行走,这里的视线比较开阔,在今天这种阴天里,心里豁然亮堂许多。


进门对面的照壁墙,是浮雕的九龙壁。


四周的景色油绿油绿的,赏心悦目。








东阁的主殿就是“碧霞殿”,殿内正中供奉着碧霞元君, 统领岱岳神兵掌管人间善恶,普济群生。
东侧为催生娘娘,掌管妇人分娩之事。
西侧为送生娘娘掌管妇人妊娠等生育之事。



把东阁的各种景观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




东阁的钟楼,西阁那边对应建有鼓楼。



下阶梯要慢一点,安全第一。


离开东阁的路边有野生樱桃,我们几个游客摘几粒尝尝,酸酸大过甜甜的味道,真是要了牙的命。



经过指路牌来到“无量观”山门下,山门旁边的悬崖上长着“可怜松”。
五百多年来,只长到1.3米,直径只有6厘米,在没有任何土壤的峭壁上已生存五百多年,又名“顽强松”。
有人作诗到:
莫把岩松号可怜,空山涵养已多年。
频看乔木催斤斧,是彼真成地上仙。





崖壁上的“可怜松”,也叫“顽强松”,名字很形象。


因为根据游览路线,后面会从无量观的最高层进入其中,所以现在暂时三过其门而不入。

先去无量观的“西阁”,一进门就看见写有“小蓬莱”的牌匾,门口的大树郁郁葱葱十分惹眼。





道家讲究“紫气东来”。


无量观的东阁那边建有一个钟楼,西阁这里建有这个鼓楼,可谓是遥相呼应。


鼓楼下有一个小院,好似观景台一般。


这棵大松树的造型和这个平台很是般配。


观景台上看到的风景。




观景台上有一个土地庙,土地庙顶上长有一棵小松树。

感觉挺惊奇,拍个照片记录一下。




观景台上的松树长的都挺漂亮。


进入西阁“慈云殿”,先偶遇一只小松鼠。





这就是西阁内的“慈云殿”。



看完西阁来到“罗汉洞”,罗汉洞是天然形成的石洞,古代就是胜境,可以从这边进去,从另外一边出去。


洞里供奉的有十八罗汉,和无量观开山祖师。

体现了千山传统的释道同修的和谐宗教氛围。


从另外一边出来就是罗汉洞的简介石碑,洞门口也有罗汉洞的石刻。



穿过罗汉洞就是“木鱼石”,那首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是源于这里。

大家到这里都会用石头敲一下,听听敲木鱼的声音。

木鱼石三个字几乎都被敲没了。


看完“木鱼石”,左边上去一点有个“护法殿”,随便看看。



顺着“八步紧”爬上去可以到“无根石”,爬上第一个平台给“无量观”拍一个。


八步紧、八步紧,真是一步比一步紧啊,必须手脚并用,有时还得侧身才能通过,通过“八步紧”真是有趣味,有风险,有刺激,好玩。



爬到了最高处,这里是拍“无量观”全景最好的位置,上次冬季来的时候在这里拍的无量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现在再拍一组同框照片,就是想对比一下。

感觉更喜欢冬季的味道,显得更安静、古朴。






下面这个位置也拍几张对比一下。




下图左面那块石头就是“无根石”的背影,但要过去挺费劲,要么跳过去,要么爬过去,也可以抓着钢质栏杆上面横栏,踩着下面横栏过去。


过来以后就可以和“无根石”合影了,我自己给自己拍一张。


从下图这个角度看,无根石的确和地面接触面积很小,这样都可以屹立千万年不到,神奇。




继续顺着阶梯爬上去往“一线天”走,当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的时候,就到“一线天”了。




“一线天”入口旁边有这个“巨象石”,仔细看看还真挺像一个大象头部。



这时候正好有人从一线天另一个方向走过来,一线天里面只能单向通行,否则在里面要想错过身体会很尴尬。



这时候人不多,爬上去之前照几张。



爬上去之后再回头拍几张。



从下图就可以看出,“一线天”的阶梯能并排放下几只脚了。


从一线天爬上来就是“落针亭”,传说中就是绣花仙子的绣花针,从天上落下来形成了“一线天”。

可惜今天落针亭里面有几个人或躺或坐,又唱又乐,嗨……真是有碍观瞻啊。

等不到她们走了,给落针亭拍个半身照吧。



千山的路真是绝了,有挑战性,喜欢。



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振衣冈”。





不远就可以看到“老子传道”景观。这里过去也俗称“寿星石”。






这几个字写的真是飘逸。



拍个风景后,继续往上爬,看看这个阶梯有意思吧?千山这样的路很多,所以来千山景区,爬山的乐趣要给十分才行。




很快又到了“卧虎峰”。






都说“老虎屁股,摸不得”,今天看到很多人在老虎屁股上照相,哈哈……



继续往前走,下图这个石壁喜欢攀岩的可以试试,我还是从旁边的山路走上去吧。



来到“下天桥”,从桥上面过去,忽忽悠悠的像腾云驾雾一般。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这个指路牌,也可以去夹扁石然后到无量观,但是我觉得游览线路不顺畅。



这里还有一条可以直接下到无量观的路,然后从无量观再一路游览到夹扁石方向,这样路线要完美一些。


很快就到了无量观的主殿“三官殿”,里面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等一众神仙。




看完三官殿继续往老君殿方向走。






这个平台可以眺望天柱峰。





再往上爬一会就是“老君殿”。

这里供奉的是道教三清尊神。
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原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出了老君殿再往上爬一个陡峭的阶梯,就可以看到夹扁石的指路牌。



先到的是“卧象峰”,千山很有名的一首诗就刻在卧象峰的崖壁上。

千山不足千
人造一株莲
此说谁为证
请询天上天





爬夹扁石的路上还要路过玉皇关,这里的阶梯看起来有感觉,要拉着旁边的护栏往上爬。










艰苦奋斗一番,终于看到夹扁石的石碑了,要到最高处才能看到夹扁石的通道。








我需要侧身收腹、连挪带蹭,单手举包才勉强通过,好在没有人等待,看不到的尴尬。


挤出夹扁石后,从这个梯步爬上去就是“天上天”。



可以拉着这个铁环直接攀上天上天,我只能看看,还是从旁边的小路爬上去吧。






我从这里手脚并用爬上去天上天。





“一志同登”的石刻就在天上天最高处。



站在天上天看看周围的风景。

可以看到刻有“毛主席万岁”将军峰。




继续给天上天周围的风景拍几张。



又到天上天旁边的山峰平台给天上天拍一个。











感觉这个位置拍天上天很有气势,请一个游客朋友给我拍几张,调好手机我快速跑过去,游客朋友好心提醒:“不着急,咱慢一点”,真是有爱心的一个人。





在天上天看过瘾了以后,往下走时路过“上天桥”,又腾云驾雾一番。







继续往前走,经过了上面几张照片的山路,就到了天上天索道的上站,很多体力不支的人家从这里下山了。


我继续按照路牌往前走。


回头给“老子传道”拍一个。



来到“小黄山”牌坊,旁边有一个“天上人间”的石刻。






在这里我今天第一次看到这块提示牌。

“此护栏由共和国长子鞍钢生产的第一炉钢制作,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请游客注意保护。”

我这个年纪的人,看到这块提示牌真是挺激动,不知道年轻人怎么样?


好好拍几张护栏的照片,今天爬很多地方全靠这些护栏了,向鞍钢致敬。



又走不远就到了“石屏峰”。



再往前走就是“鹦鹉洞”。


“鹦鹉石”可以从这里直接爬上去去看,也可以从“鹦鹉洞”穿过去,再从另一边爬上去,我选择先穿过“鹦鹉洞”再爬上去。



从这里穿过鹦鹉洞,洞不长,只是要猫着腰就能过去,没难度。




出了“鹦鹉洞”可以看到岩壁上的“鹦鹉洞”石刻,只是鹦字已经脱落了。


从这里爬上去去就是鹦鹉石。


“鹦鹉石”真是特别形象,好好拍几张  ,一只大大的石鹦鹉栩栩如生,站在这里眺望远方。







如果不穿过鹦鹉洞直接爬上来就是这个“卧羊石”,现在我是转过来才可以看到,不注意会错过。


这个羊头和羊角还是挺像的。


“卧牛石”就在这个小平台处,不注意也会错过。



从鹦鹉石、卧牛石、卧羊石那里下来,继续往前走就到了“金蝉石”,还有一个“金蝉脱壳”,可惜和几个游客朋友一起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只好随便拍几张照片,继续往前走不远就是“一字天”。








穿过一字天的难度不大,先拍把环境几张照片再过去。


过了一字天就是“望仙台”,这里看看风景不错,拍张照片继续往前走。



到了“探海松”,可惜“探海松”已经被大火烧毁了,只剩下树桩。

这一段路看到被山火烧毁了不少树林,真是水火无情啊。



继续往前走,一路风景不错,奇松也很多,景色优美的一段路。








很快就到了“望天蛙”,也是很形象的一个景观,“望天蛙”的独自蹲守,寂寥了然。






来到“合心石”,有情人可以在这里合影。
寓意相依相偎、天长地久。





需要提醒的是,合心石的背面就是“七重天”石刻,不注意就会错过,我就是到了“九重天”又返回来拍的照片,够执着吧?



“七重天”旁边就是这个“石人观日”,




看完这些继续往前走就是“揽月峰”。





“揽月峰”这里眺望远方,风景如画。


走过“揽月峰”回头看才知道,原来这里也就是“九重天”。



很快就到了“情侣松”,一高一矮两棵松树相守相望、不离不弃。



跟它们相守在一起的还有“鸳鸯石”,同框给它们拍个合影,这里也是情侣互动的好地方。


往前走,下去的山路十八弯又陡峭,有趣味的很。



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幽幽暗暗终于来到“天外天”。

只是“天外天”的亭子周围都被树木遮挡了视线,看风景不舒服。

高举手机过头拍几张。






继续往前走一边回头看,就可以看到这个“苍龙岭”的石刻,千山的很多景观要注意,每次看过一个景观时最好回头看看,不注意就会错过一些景观。



这里有一个“天外天”的小卖店,可以补充给养。





过了天外天不远这里有一块路线指示牌,提示可以从这里下到龙泉寺,体力不支的人可以从这里下山。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双犬石床”,没有看出什么寓意,拍个照片记录一下,这里的另外一条路也封闭了。

后来一直没有看到“御览峰”,可能就是在被封的那段路上。




再往上走路边有这块“兔吞石”,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只好拍个照片记录一下。




这个平台看风景不错,就是这几个字看不全明白,不敢写出来,惭愧。




再往前走就是“福寿石罅”。
问了一下度娘:“罅”(xia),石罅:石缝中的小路。




本来看到那个石罅那么窄不想从中间穿过了,但是从旁边绕过时看到下面这个石刻,又改变了主意,回头去体验一下这个“福寿石罅”。

妙哉石罅显神通
无穷逸趣在其中
尚若君从此际过
福寿何需问天公


穿过时,身体还可以硬挤过去,就是两脚要外八字到一字型,才能放进去,真是要了老命啊,哈哈……能不能增福增寿不知道,能增加乐趣是确定的啦。


回头再给“福寿石罅”拍一个。


来到“小石林”,随便一拍继续往前走。




千山景区的路修的真是随形就形,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状态,一路走来虽然挺累,但真是从心里给建设者点赞。


又一个景观“小瀛洲”。
周围景色不错可以拍几张。





到了“卧龙松”,一棵古松横长在去路上,树身的皮片如龙鳞一般,恰是卧龙出现。

要过此路需从龙身下钻过去。







过了“蓬莱仙岛”就是“青蛇岭”,青蛇岭的风景也不错看了几分钟,继续往前走吧。







走着走着感觉无路可走时,就到了景观“绝处逢生”,必须勇往直前的到了碰壁处,才能看到旁边的一个缺口,从这个缺口可以继续前行,正所谓“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到这里看似无路可走了。


走到近前右边有一个缺口,正是“绝处逢生”。



经过“绝处逢生”回头看看就是“金鸡卧巢”。


再往前走就可以远远看到“玉霞关”。









一棵古松斜挡在“玉霞关”的上方,大有万夫莫开之势。



旁边山坡上刻有“仙境”两个大字,山石古松倒是风景如画,可惜那一套人工桌凳大煞风景。


回头给走过的山路拍个照,为自己的一路向前来到这里,自豪。




回头再看看“玉霞关”,这个方向也有“玉霞关”三个字的石刻。




下“玉霞关”的路上会遇到“凤爪松”,栩栩如生的感觉,可是凤爪应该是垂涎欲滴的感觉啊。






来到“谷壑松涛”,这里周围有很多漂亮的古松,特别美的一个地方,多待一会,好好看看。




看够了继续往前走就会路过“卧驼峰”,边走边拍几张照片,附近的好景观不少。






远远可见“佛手峰”,拍了一张照片,还真拍对了,“佛手峰”只能在远处看才神似,到了近前就看不出来了,还好、还好,不用返回去补照片,现在有点累了,真不想多走。




虽然有点累了,但还是顽强的爬上佛手峰顶,原来这里真是“别有洞天”啊!


站在“佛手峰”顶拍两张风景照片,继续向前。



再往前走的路上,看到很多这种或因火灾,或因虫害而死去大量树木而扼腕痛惜。




接下来的路上,视线开阔,可以拍拍远景。




一路向前,一山更比一山高,风景一处更比一处盛。











拍拍走走就来到“过云亭”,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的“五佛顶”了,胜利在望的心情使得脚下也轻松了许多。




又一次看到这个提示栏,共和国长子鞍钢的第一炉钢制作的护栏,支撑了我的这一路,在这里又一次看到提示栏,心情大美。






从过云亭到五佛顶要先下到谷底,再爬上五佛顶,边下山边回头拍几张“过云亭”,也拍拍远处的风光。



看到这个石碑才知道,原来过云亭这里也是“翡翠峰”和“主越峰”,具体怎么区分没弄明白,糊涂账。



爬到这里看见这一排松树整齐划一的排列,感觉如卫士一样。



这里看看远处的鞍山市区,蒙蒙珑珑的一片。


下到过云亭和五佛顶之间的沟谷底,回头一看,这里也有一个“小黄山”的石刻。



到了沟底就要再往上去五佛顶。


回头再看看“过云亭”。


到了五佛顶,这里也叫“佛头山”,有东南西北中五路菩萨座像,参拜的人还不少。

这里可以看“钢城”鞍山全貌,只是今天的天气有点不凑巧,朦朦胧胧的感觉,也算是另一种味道吧。



拍个鞍山市全貌,阴天有雾,拍不太清楚。


拍了一个视频看看,一览纵山小。



下图中两个哈尔滨居士在这里留下了石刻,厉害。


下山时回头拍一个,五星红旗十分耀眼。



一路往下走,顺手拍几张。






下山的路也是很陡峭,用共和国工业长子“鞍钢”的第一炉钢材,所制作的护栏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钢质护栏,已经过了六七十年的日晒雨淋依然坚挺如初,真是好钢。



从上往下拍拍“普安观”,有古朴的味道。



回头再看看上面的五佛顶。



到了“普安观”,这是最上面一层。




到了普安观,这是天也变晴了,拍出来的照片色彩斑斓,美美的美啊!


鼓楼就在路的旁边,可以走到和里面大鼓差不多高的位置,大鼓下面是一地硬币,看来大家都想用钱砸出给吉祥的声音,期待好运。









到普安观这里的时间比较晚了,里面的各个殿门都已关门,只好拍拍周围的风景就去往索道站。



索道每人50元,网上购票,一路顺风,还给远处的天柱峰拍了一张。



到了索道下站,出站的走廊里有五佛顶景区的介绍栏。

去往景区交通车站的路旁边有一个转弯镜,给自己拍一个,庆祝一下完成了今天的游览线路,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挑战性的。值得庆祝一下。


等车期间,给交通车站旁边的亭子拍一个。
这个亭子的位置有点憋屈,干嘛靠在山体上修呢?


顺利上车,一路奔向景区大门。

交通车到了“云潭”时有人上车,借此机会给刻有“云潭”二字的石碑拍张照片,其它几张照片都是车行进过程中拍的。





出景区大门之前,从里往外给大门照个相。

大门上的两副楹联分别是:

中间一副为“千峰插云汉,万壑起松风”。

两侧为“千峰留胜迹。万代款游人”。


辛辛苦苦、跌跌撞撞、高高兴兴完成今天的游玩,快乐多于一切,真是超值。

千山之美流连忘返,下次一定还会再来。